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勵志一生 » 讀後感/觀後感

《坐花志果》讀後感

《坐花志果》讀後感

讀完《坐花志果》,感觸頗多。放眼大千世界,芸芸眾生,確實有很多人心懷善念,常常願意周濟窮困,甚至救人於水火之中。然而行善之時,並未真正做到心甘情願和不求回報,甚至要告訴別人:“這是我拿來送你的。”事後還時常記掛於心,遇到自己幫助過的人,心中徒然升起居功自傲之氣,甚至埋怨對方不懂感恩。更有甚者,有人行善是為了博得眾人好評,贏得一個“大好人”的英名,做了一點點好事就大肆宣傳,奔相走告,唯恐天下有一人不知。凡此種種,雖然也曾傾囊行善,卻因心地不淨,

並未做到圓滿。王甲行善,贈送十金雖然不多,卻是心甘情願和不求回報,甚至不讓對方知道,事後也不居功自傲,還把功勞歸於別人。冥冥之中積累了大陰德,上天對他的回報自然也就豐厚。行善佈施,應有王甲這樣的胸懷,前不見佈施的自己,中不見佈施的財物,後不見被幫助的人,如白雲飄過晴空,雖曾給人以美感,卻毫無染著,不留痕跡。正如《金剛經》所雲:“菩薩無住相佈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讀這本書,不得不驚歎汪道鼎先生著作此書用心良苦,其對善惡因果的理解,對芸芸眾生的諄諄勸誡,都集中在“坐花志果”四個字當中,坐擁鮮花,收穫碩果,隱喻在背後的卻是默默耕耘。所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上天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

萬事萬物無一例外皆是錯()綜複雜的因果報應。佛說:一切福田,不離方寸。我們的心地原本空無一物,善惡皆由自己。

《王的盛宴》讀後感

《王的盛宴》這本書給一個不懂歷史的人看來想表達的就是:劉邦是壞人,項羽是好人,韓信也是好人,劉邦沒啥功勞都是韓信給他打下的江山,還每天像個神經病似的,就是一個瘋老頭,按照補充應該是劉邦是心理完全不正常的皇帝,他天天心驚膽戰,似乎到了神經質的地步,他既怕死去的項羽,又怕活著的韓信,總體看過來,劉邦是的邪惡的,項羽是高尚的,韓信是善良的,韓信是因為愛劉邦所以幫助他滅了劉邦,而劉邦為什麼要滅項羽似乎作者沒想表達出來。而呂後也是因為愛劉邦,

所以用她的智慧幫他除掉了劉邦最害怕的敵人。

劉邦開始回憶他第一次見項羽的時候,作者故意表達出項羽當時是多麼的優秀,劉邦是多麼的糟糕,但按照史記真實記載當時兩人的情況都半斤八量,劉邦是一支隊伍的領袖,而項羽的叔叔項梁死之後,項羽也成了一支隊伍的領袖,他們的地位都是平等的雖然我想這部書總歸會跟史料有出路,但是導演到達想表達的是什麼呢?

整本書最讓我覺得有趣的事是作者推測鴻門宴其實是韓信幫了劉邦,我回到家又反復看了史記鴻門宴的原文,我實在找不出這篇史料裡有半個字提到韓信,還有就是說是項羽不想劉邦死,我覺得這個有一半被導演猜對了,因為我實在找不出在鴻門宴中項羽有什麼理由殺劉邦,

但作者卻把項羽描述的這麼高尚。

總體來說《王的盛宴》還是不錯的。

下一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