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勵志一生 » 讀後感/觀後感

教育教學讀書心得

教育教學讀書心得(一)

寒假期間,我認真研讀《教育新理念》、《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兩本書。從這兩本書中,我認為普通教師可以讀出人生道理,教育智慧;教育管理者可以讀出管理理念、辦學方向;而思想者讀出的更是心靈的共鳴靈魂的回音。作為一名平凡的教師,這另本書讓我感動,更讓我深思。

一、用知識武裝自己

通過自學使我體會到作為個體的人必須要進行終身的學習,作為教師必須把教育看作是貫穿與人的整個一生與人的發展各個階段的持續不斷的過程。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學習新的理念,

充實自己的頭腦,使自己的思想不斷地更新,與時代同步。知識經濟時代,學習將貫穿於人的一生之始終,可謂“活到老學到老”。學習不再僅是學生的專利,教育也不再僅是教師的特權。一個真正的終身教育、終身學習的時代也伴隨知識經濟時代同時降臨。教育必須正視現實,適應新時代的要求,使其形式靈活多樣,促進社會學習化、學習社會化。所以作為教師,最重要的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創新,教師必須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學習和瞭解先進的教育理念,把那些教育理念內化為自己的思想。只有如此,才能用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通過思想的內化來指導實踐;有了理念的更新,才能創造新的教育方法,適應學習時代的要求。

二、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孩子

曾經有這樣一個故事,說某年輕人來到綠洲碰到一位老先生,年輕人便問:“這裡如何?”老人家反問說:“你的家鄉如何?”年輕人回答:“糟透了!我很討厭。”老人家接著說:“那你快走,這裡同你的家鄉一樣糟。”後來又來了另一個青年問同樣的問題,老人家也同樣反問,青年回答說:“我的家鄉很好,我很想念家鄉的人、花、事物……”老人家便說:“這裡也同樣好。”旁聽者覺得詫異,問老人家為何前後說法不一致呢?老者說:“你要尋找什麼?你就會找到什麼!”

的確,這個故事告訴大家:當你以欣賞的態度去看一件事,你便會看到許多優點;以批評的態度看,你便會看到無數缺點。反觀我們傳統的教育,多是為了分數的教育,

從教師自我出發,而不真正是對幼兒這一主體人的教育,教師的抱怨也就“順理成章”了。而新課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為了每一位孩子的發展。我們的教育目標是培養幼兒全面發展(由於個體差異,絕對意義上的全面發展實際上是不可能的。我的理解是指孩子的發展能為個人所駕馭,孩子可以從自己的興趣愛好出發,自由地從事多方面的活動,充分發展多方面的能力)。何況,“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優生”有缺點,“差生”也有閃光點,在我們教師心目中每個孩子都應是有天才的一面的。這就要求我們教師改變教育觀念,重新整合新型的師生關係,明確自己的角色定位——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欣賞者”。
從這一角度出發,教師應該尊重幼兒合理的心理需求與個性差異,尊重他們的愛好與選擇,尊重他們的人格。同時,及時捕捉幼兒身上的“閃光點”,並予以讚揚,特別是對“差生”而言,一兩次別開生面的欣賞不啻是沙漠裡的綠洲,久旱的甘霖,這樣將會激發他們身上的潛能,讓孩子在充滿鼓勵與期待的沃土中成長,從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三、以問題為紐帶的教學

在《教育新理念》中,尤其使我感受最深的,是作者所提出“以問題為紐帶的教學”。書中闡述到“創造始於問題。要保護和發展學生的創造性,首先要保護和發展學生的問題意識,進行問題性教學。”“美國學生帶著問題走進課堂,帶著更多的問題走出教室。……”“教師並不是以知識的傳授為目的,

而是以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加深問題的深度、探求解決問題的方法,特別是形成自己對解決問題的獨立見解為目的。問題能力在於學生,能不能以問題貫穿教學在於教師。”目前,在農村課程改革的浪潮中,教師們也迷失了方向,把握不住了重點,一學期下來不知道讓孩子們學會了什麼?懂得了什麼?對自己教學產生了懷疑,不知從何處入手。這不由得引起人們深思的是,教育的真正功能究竟是什麼?在文中,袁教授給予了回答。他提出教育的真諦在於“將知識轉化為智慧,使文明積澱成人格”。其中包括兩層含義。其一:對教師而言,教會學生致知的方法,求知的管道,學會判斷知識和資訊,要比教給學生現成的知識重要得多。
因為知識本身是多變的,不斷更新的。其二:現代文明的成果並不能通過傳授內化成為人格,人格需要人格魅力的感召。那麼,教師的教學行為直接影響到學生智慧、人格的形成與發展。這不由又落實到最根本的就是教師的教育理念,教師究竟應該教什麼,怎樣教?通過學習了袁教授的《教育新理念》對我們真的收穫不淺!

常讀書和常思考,使我勇於和善於對自己的教育教學作出嚴格的反省和內省,既要不憚於正視自己之短,努力探究補救途徑,更要擅於總結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經驗,從中提煉出可供借鑒的精華,為理論的突破夯實根基。愚人不才,笨鳥先飛,我願把追求完美的教學藝術作為一種人生目標,把自己生命的浪花融入祖國的教育教學改革的大潮之中。


教育教學讀書心得(二)

閒置時間我認真閱讀了《教育新理念》、《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兩本書。通過閱讀使我深刻的體會到人必須要進行終身的學習。只有我們不斷學習新的理念,充實自己的頭腦,使自己的思想不斷地更新,才能與時代同步,才能有足夠的知識傳授給我們的學生。當今知識經濟時代,學習將貫穿於人的一生之始終,可謂“活到老學到老”。學習不再僅是學生的專利,教育也不再僅是教師的特權。一個真正的終身教育、終身學習的時代也伴隨知識經濟時代同時降臨。教育必須正視現實,適應新時代的要求,使其形式靈活多樣,促進社會學習化、學習社會化。所以作為教師,最重要的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改變與創新,教師必須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學習和瞭解先進的教育理念,把那些教育理念內化為自己的思想。只有如此,才能用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通過思想的內化來指導實踐;有了理念的更新,才能創造新的教育方法,適應學習時代的要求。

曾經有這樣一個故事,說某位年輕人來到一個地方碰到一位老先生,年輕人便問:“這裡如何?”老人家反問說:“你的家鄉如何?”年輕人回答:“糟透了!我很討厭。”老人家接著說:“那你快走,這裡同你的家鄉一樣糟。”後來又來了另一位年輕人問同樣的問題,老人家也同樣反問,這位年輕人回答說:“我的家鄉很好,我很想念家鄉的人、花、……”老人家便說:“這裡也同樣好。”一旁的人很詫異的問老人家,為何前後說法不一致呢?老人家說:“你要尋找什麼?你就會找到什麼!”

的確,這個故事告訴大家:當你以欣賞的態度去看一件事,你便會看到許多優點;當你以批評的態度去看一件事,你便會看到無數缺點。我們傳統的教育,多是為了分數的教育,從教師自我出發,而不真正是對學生這一主體人的教育,教師的抱怨也就“順理成章”了。()而新課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為了每一位孩子的發展。“優生”有缺點,“差生”也有閃光點,在我們教師心目中每個學生都應是有天才的一面的。這就要求我們教師改變教育觀念,重新整合新型的師生關係,明確自己的角色定位——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欣賞者”。從這一角度出發,教師應該尊重學生合理的心理需求與個性差異,尊重他們的愛好與選擇,尊重他們的人格。同時,及時捕捉學生身上的“閃光點”,並予以讚揚,特別是對“差生”而言,一兩次別開生面的欣賞無疑是沙漠裡的綠洲,久旱的甘霖,這樣將會激發他們身上的潛能,讓學生在充滿鼓勵與期待的沃土中成長,從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在《教育新理念》中,尤其使我感受最深的,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的創造性。教師不單單是知識的傳授的,而是以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加深問題的深度、探求解決問題的方法,特別是形成自己對解決問題的獨立見解為目的。問題能力在於學生,能不能以問題貫穿教學在於教師了。

目前,在課程改革的浪潮中,我們有時也迷失了方向,把握不住了重點,一學期下來不知道讓學生們學會了什麼?懂得了什麼?對自己教學產生了懷疑,不知從何處入手。這不由得引起問們深思的是,教育的真正功能究竟是什麼?在文中,袁教授給予了回答。他提出教育的真諦在於“將知識轉化為智慧,使文明積澱成人格”。其中包括兩層含義。其一:對教師而言,教會學生致知的方法,求知的管道,學會判斷知識和資訊,要比教給學生現成的知識重要得多。因為知識本身是多變的,不斷更新的。其二:現代文明的成果並不能通過傳授內化成為人格,人格需要人格魅力的感召。那麼,教師的教學行為直接影響到學生智慧、人格的形成與發展。這不由又落實到最根本的就是教師的教育理念,教師究竟應該教什麼,怎樣教?通過閱讀《教育新理念》、《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兩本書對我真的收穫不淺!

教育教學讀書筆記(一)

工作之餘喜歡翻看《影響教師的100個經典教育案例》這本書。雖然有些案例已看過多遍,但每當再次拿起依然愛不釋手,因為讀它能給我許多教育的靈感和啟示。

1,對待孩子要多一些耐心

其中的一篇案例記敘了一個可愛的8歲小男孩,不愛寫作業不愛靜心讀書,一到下課就愛跟在老師後面:“胡老師,昨天我被狗咬了”;“胡老師,李強上課踢我”。“胡老師,我不想和趙小路坐一位了”。看著他說個不停,他的老師總會不耐煩地對他說:“知道了,知道了。老師很忙,今天就這樣吧。”而他並不生氣,很寬容,慢慢地扭頭走了。一天,當他的老師佈置完作業準備去開會,他又站了起來,沒等他開口,他的老師先說話了:“又有什麼事?快點,我忙。”“我沒有本子,還有……”“好了,自己想辦法吧!”說完老師就去開會了。等開完會來到辦公室,這位老師便看到自己位上放著一個色彩鮮豔的小蛋糕,旁邊還放著一張小紙條:“胡老師,你很忙,也不知道你有沒有時間看我的紙條。今天是我的生日,原先我想當面告訴你,讓你和我分享快樂。可你太忙了,那就請你品嘗小蛋糕,好嗎?”這位老師很慚愧,撥通了孩子家的電話號碼,給他送去祝福,並告訴他其實老師並沒有那麼忙。

讀後,我和那位教師一樣的慚愧:曾經我也覺得自己很忙。感覺與學生交流是浪費我寶貴的時間,有了這些時間我能改多少本作業、有了這些時間我能備多少節課。殊不知,在自己打著“我很忙”的旗號拒絕傾聽學生的心聲時,喪失的是為人師的耐心、愛心、丟失的是學生對老師的依賴和親密。

2,關心愛護問題學生

盤圭禪師是一位誨人不倦的禪宗良師。他的一名弟子卻染上偷竊的惡習,當其他弟子請求盤圭禪師趕走這名偷竊的弟子時,盤圭禪師卻把眾弟子召來對他們說:“你們都是明智的人,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不對,只要你們願意,到什麼地方去學都可以。但是這位兄弟甚至連是非都還分不清,如果我不教他,誰來教他?”這番飽含深情的話語溫暖了偷竊者的心靈,也滌淨了他的心靈。從此偷竊的衝動如煙消散。

讀了這則故事,我們不禁被盤圭禪師大慈悲的胸懷所感動。教育從本質上來說是一種以人為本的情懷,是一個生命對另一個生命的關懷。在現實中,不管教育表現形式多麼紛繁複雜,但“愛”應該是它的核心。教育不能沒有愛,可我們現在的教育由於種種原因,卻逐漸偏離了這一核心。教育需要呼喚愛的回歸,需要一個充滿愛的心靈去震撼另一個心靈。盤圭禪師的故事不僅向我們告知了這樣一個真理,同時也用它完美的結局證實了---愛,是一種無聲的教育。

3,以人為本,創造適應人的教育

設計迪士尼遊樂園的美國哈佛大學校長格羅佩斯,在設計遊樂園的路徑時受啟發於一位葡萄園主老婦人,這位老婦人因缺少勞動力而讓買葡萄的人到園裡自己摘葡萄。於是,他讓工人在遊樂園所有的空地上都撒上了草種,不幾天小草發芽了。格羅佩斯讓遊樂園提前三個月對外開放。一開始,因沒有路,遊人不敢走,格羅佩斯告訴遊人,在遊樂園裡想怎麼走就怎麼走,沒有任何限制。於是,幾天過後,草地上清晰地呈現出被人踩出的優雅自然的小道。這些小道,走的人多的地方就寬些,走的人少的地方就窄些。格羅佩斯就讓人沿著人們自然踩出的痕跡修了路。因為遊樂園的路徑設計既和諧自然,又滿足了遊人的需要,尊重了遊人的自主選擇,因此被評為世界最佳設計。

這個故事讓我聯想到了我們的教育教學,並且感觸很深。在過去的教育教學中,我們有誰能夠像格羅佩斯那樣,以人為本,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首創精神,大多數教師唯恐學生走了歪路,浪費了寶貴的學習時間,始終牽著學生不肯撒手,到後來活潑可愛充滿創造精神的兒童都被我們“培養”成了統一標準的“老實”“聽話”的學生。實際上,過多的束縛,違背了教育規律,違背了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只能壓抑學生的天性,只能阻礙學生健康的成長,而“順其自然”,因勢利導,才能令其茁壯成長,趨向完美。教育必須是而且只能是適應人的教育,而不是使人適應教育的教育。我們要學習格羅佩斯“以人為本,順其自然”的思想,讓教育適應學生的成長規律,促進學生有個性的發展。


教育教學讀書筆記(二)

時間過得飛快,也體會到了作為教師的酸甜苦辣。

前不久看了《魏書生教育教學藝術》一書,思緒萬千,感慨不已。既感歎其教育思想的時代性和切實性,又佩服其教育方式和方法的針對性、多樣性,“同為人師,為何一些簡單不過的道理在自己身上就不能運用,起不到好的效果”成為看魏書生書的同時時常徘徊在腦海中的問題。

古人雲:知已知彼,百戰不殆。我們的教育又何嘗不是如此,只有瞭解學生才能真正做到教書、育人。綜觀古今中外凡有成就的教師、教育家,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有知人之明,能察覺學生思想深處的奧秘,能觸摸到學生感情的脈搏,他們的心和被教育者是息息相關的。也只有這樣的教學,對於教師和學生來說才是一種幸福和享受。()反思過去,作為教師,自己的責任心很強真是把他們都當成了自己的孩子,對他們嚴格要求,關愛有加;可是今天想來,自己對他們又瞭解多少呢?又有多少時間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和朋友那樣與他們聊天、談心,真正走進他們的心靈?

在瞭解學生方面,我們也往往是從學生學習態度、行為習慣的表現上簡單的瞭解和簡單的評價學生,對那些上課認真聽講,下課也不調皮搗蛋的孩子老師當然是越看越喜歡,也自然給他們的機會多一些;而那些所謂的“不討人喜歡的孩子”有時就被我們在不知不覺中忽略了。長此以往,孩子的發展當然是越來越失衡。這些都是我們所不願看到了。因此教師不僅要瞭解學生思想、行為變化的特殊規律,而且要瞭解學生思想、行為變化的普遍規律,不僅善於把精力花在偶然的個別事件的處理上,更善於把主要精力用在帶有普遍性、規律性的問題上,從而提高教育工作的效率。學了魏書生的有關理論,現在漸漸認識到了學生的心靈都是矛盾的統一體,好學生和後進學生的區別只在於頭腦中是非,好壞排列的順序及比例不同而已。正是因為後進同學上進心的幼苗小而枯黃,有的常常被壓在石頭下,才更需要教師的同情、關注和扶植。懂得了這些理論知識,我在具體教育過程中加以運用,果然效果明顯,某些平時不聽話的同學,調皮的同學經過一階段的努力,都有了較大的進步,與學生的情感交流也更和諧了。

隨著社會文明的不斷發展,教師的角色地位也在不斷地變化。以前教師說的,學生就得無條件的服從,無條件的執行老師的安排。現在我們更多的是關注人文性,也在不斷提倡“人性化服務”。說到底其實我們的教育更應人性化,我們一直在說:要蹲下身子和孩子說話,就是要強調人與人之間的平等性。老師也是從學生時代走過來的,學生的今天就是老師的昨天,學生犯了錯誤時的心情,老師通過回憶自己當年犯的錯誤時的心情就能認識更真切一些。這就是魏書生說的“用回憶的方法去感知”。

讀魏書生的書是一種享受,讀魏書生的思想是對自身思想、靈魂的提升和昇華,讀了魏書生的書才知道什麼是教書育人,什麼是為人師表。

教育類讀書心得(一)

寒假期間,我讀了前蘇聯偉大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著作《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使我的思想受到深深的洗禮。我被這位令教育同仁敬仰的大師的敬業精神、教育機智和靈活性所打動,深深地被大師的理論所折服,被大師的教育實踐所吸引。大師書中字裡行間充盈著的、流露溢出的是愛。包括他對教育事業的愛,對孩子的愛以及對孩子實施愛的教育,讓他們擁有愛心、懂得怎樣去愛別人。

作為教師的最基本的條件之一是愛孩子。愛孩子,就要成為他們的知心朋友。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不僅要成為一個教導者,而且還要成為學生的朋友,和他們一起克服困難,一起感受歡樂和憂愁;要忘記自己是個教師,而只有這樣,孩子才會把一切都告訴他。”這一點,對於我們音樂教師尤為重要。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作為教師我們對學生可以說是一種特殊的情感,是一種無私的愛。因為每個學生最初都是以張空白的試卷。我們每一筆書寫,都是未來的答案。愛學生就是要及時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進行賞識教育,事實上,當孩子們在犯錯誤的時候,他們迫切要得到的是理解和幫助,而絕不是粗暴的批評和懲罰。學生看起來最不值得愛的時候,恰恰是學生最需要愛的時候。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更何況我們面對的是一群孩子。身為音樂教師,我們更應該利用所任學科的特點,賞識那些後進或處於困境中的學生,賞識那些有缺陷的孩子,幫助他們樹立自信,讓每個學生都能在音樂所獨有的情感藝術中得到薰陶。由此可見我們愛學生、賞識學生,其根本目的就在於讓學生用同樣善良,真誠之心去愛他們、愛集體、愛社會,從而的達到受教育的目的。

教師的重要道德要求是尊重孩子的自尊心。蘇霍姆林斯基說:“在影響學生的內心世界時,不應挫傷他們心頭中最敏感的一個角落——人的自尊心。”我想作為一個教師,要想得到更多孩子們的愛戴,就應該學會尊重、理解、信任孩子,給他們信心,這應該是對所有孩子而言的。對一個靦腆的孩子、對一個木訥的孩子、對一個經常是表現平平的孩子,教師往往一句不經意的稱讚的話語,一個微笑,一個親切的小動作,就會溫暖孩子的自卑的心,給他們信心,同時也亮麗了自己在孩子們心中的形象。

感謝學校安排的這次讀書活動,感謝書本給我知識與力量,讓我感悟到了很多道理。作為一名普通的音教工作者,我要以蘇霍姆林斯基為榜樣,努力學習他的教育思想,傳承和踐行他的教育思想,學習他為孩子健康成長,為教育事業發展而忘我工作,鞠躬盡瘁的無私奉獻精神。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努力去愛我所教的所有的孩子,並讓這種愛在我所教的學生身上得到延續。我想,這就是愛的價值;這就使愛的奉獻!


教育類讀書心得(二)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無限相信書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諦之一。”教師這種特殊的職業就決定了每一位教師成為“讀書人”是一種職業召喚,一種義務,一種責任,因此營造書香校園,教師必須成為學生讀書的楷模。為了進一步增強我個人的讀書意識,促進自己的快速成長,我根據根據校讀書工作安排和學校實際,特制定讀書計畫如下:

一、讀書活動目標:

1、營造積極進取、努力學習的讀書氛圍,提高自己的學習理論的熱情,逐步養成多讀書,讀好書的習慣。

2、努力提升理論和實踐水準,增長教學智慧,推進課程改革進程,全面提高教育教學品質和效益。

3、通過讀書進一步提升教學理念,開闊教學視野,積累教學經驗從而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

通過讀書活動,形成積極進取、努力學習的氛圍。

二、讀書口號:讓閱讀成為一種習慣。

三、在我的讀書活動中我將遵循以下思路:

1、基礎性與發展性的統一、科學性與人文性的統一、經典性與時代性的統一、民族性與世界性的統一等活動原則,以原理掌握、方法習得為基礎,以專業拓展、學科縱深為發展,引發教師可持續發展的思考,從而形成終身閱讀的良好習慣;

2、弘揚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在重視科學性的基礎上,彰顯人文性;3、在經典讀物中汲取營養的同時,用時代的眼光去衡量,把真正優秀的讀物用自己的思想去思考、內化為自己的經典;放眼世界,增進國際瞭解,尊重各國、各族文化,以繼承傳統文化和光大中華民族精神為主流。

四、開展讀書活動的主要措施:

1、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項讀書活動。

教師讀書之後重要的是形成自己的“想法”並轉化為“做法”,將個人化的教育想法稱為“信念”。()有了“信念”之後,“行動”將隨之發生改變。我希望通過自己的讀書實踐,能大面積提高自己的理論水準、科研能力和運用理論處理教學實際問題能力,提高人文素養,培養完善的讀書人格,成為有知識、更有文化底蘊的優秀教師。

2、主動與同事交流,討論讀書體會心得。

讀書內容將遵循由淺入深、由易到難、螺旋上升的原則,與教育教學工作有關的先讀、精讀,政治理論、古今中外文學名著選讀、略讀、速讀。

3、每天確保半小時到一小時的讀書時間。

4、充分利用網路,進行網上閱讀,瞭解、把握教育教學的資訊和動態。

5、堅持讀書與反思相結合,帶著問題讀書,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潛心寫好讀書心得。堅持讀書與課程改革相結合,充分理解新課程,在課堂教學中融入新課程理念,實施新課程。

把自己生命的浪花融入祖國的教育教學改革的大潮之中。


教育教學讀書心得(二)

閒置時間我認真閱讀了《教育新理念》、《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兩本書。通過閱讀使我深刻的體會到人必須要進行終身的學習。只有我們不斷學習新的理念,充實自己的頭腦,使自己的思想不斷地更新,才能與時代同步,才能有足夠的知識傳授給我們的學生。當今知識經濟時代,學習將貫穿於人的一生之始終,可謂“活到老學到老”。學習不再僅是學生的專利,教育也不再僅是教師的特權。一個真正的終身教育、終身學習的時代也伴隨知識經濟時代同時降臨。教育必須正視現實,適應新時代的要求,使其形式靈活多樣,促進社會學習化、學習社會化。所以作為教師,最重要的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改變與創新,教師必須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學習和瞭解先進的教育理念,把那些教育理念內化為自己的思想。只有如此,才能用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通過思想的內化來指導實踐;有了理念的更新,才能創造新的教育方法,適應學習時代的要求。

曾經有這樣一個故事,說某位年輕人來到一個地方碰到一位老先生,年輕人便問:“這裡如何?”老人家反問說:“你的家鄉如何?”年輕人回答:“糟透了!我很討厭。”老人家接著說:“那你快走,這裡同你的家鄉一樣糟。”後來又來了另一位年輕人問同樣的問題,老人家也同樣反問,這位年輕人回答說:“我的家鄉很好,我很想念家鄉的人、花、……”老人家便說:“這裡也同樣好。”一旁的人很詫異的問老人家,為何前後說法不一致呢?老人家說:“你要尋找什麼?你就會找到什麼!”

的確,這個故事告訴大家:當你以欣賞的態度去看一件事,你便會看到許多優點;當你以批評的態度去看一件事,你便會看到無數缺點。我們傳統的教育,多是為了分數的教育,從教師自我出發,而不真正是對學生這一主體人的教育,教師的抱怨也就“順理成章”了。()而新課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為了每一位孩子的發展。“優生”有缺點,“差生”也有閃光點,在我們教師心目中每個學生都應是有天才的一面的。這就要求我們教師改變教育觀念,重新整合新型的師生關係,明確自己的角色定位——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欣賞者”。從這一角度出發,教師應該尊重學生合理的心理需求與個性差異,尊重他們的愛好與選擇,尊重他們的人格。同時,及時捕捉學生身上的“閃光點”,並予以讚揚,特別是對“差生”而言,一兩次別開生面的欣賞無疑是沙漠裡的綠洲,久旱的甘霖,這樣將會激發他們身上的潛能,讓學生在充滿鼓勵與期待的沃土中成長,從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在《教育新理念》中,尤其使我感受最深的,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的創造性。教師不單單是知識的傳授的,而是以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加深問題的深度、探求解決問題的方法,特別是形成自己對解決問題的獨立見解為目的。問題能力在於學生,能不能以問題貫穿教學在於教師了。

目前,在課程改革的浪潮中,我們有時也迷失了方向,把握不住了重點,一學期下來不知道讓學生們學會了什麼?懂得了什麼?對自己教學產生了懷疑,不知從何處入手。這不由得引起問們深思的是,教育的真正功能究竟是什麼?在文中,袁教授給予了回答。他提出教育的真諦在於“將知識轉化為智慧,使文明積澱成人格”。其中包括兩層含義。其一:對教師而言,教會學生致知的方法,求知的管道,學會判斷知識和資訊,要比教給學生現成的知識重要得多。因為知識本身是多變的,不斷更新的。其二:現代文明的成果並不能通過傳授內化成為人格,人格需要人格魅力的感召。那麼,教師的教學行為直接影響到學生智慧、人格的形成與發展。這不由又落實到最根本的就是教師的教育理念,教師究竟應該教什麼,怎樣教?通過閱讀《教育新理念》、《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兩本書對我真的收穫不淺!

教育教學讀書筆記(一)

工作之餘喜歡翻看《影響教師的100個經典教育案例》這本書。雖然有些案例已看過多遍,但每當再次拿起依然愛不釋手,因為讀它能給我許多教育的靈感和啟示。

1,對待孩子要多一些耐心

其中的一篇案例記敘了一個可愛的8歲小男孩,不愛寫作業不愛靜心讀書,一到下課就愛跟在老師後面:“胡老師,昨天我被狗咬了”;“胡老師,李強上課踢我”。“胡老師,我不想和趙小路坐一位了”。看著他說個不停,他的老師總會不耐煩地對他說:“知道了,知道了。老師很忙,今天就這樣吧。”而他並不生氣,很寬容,慢慢地扭頭走了。一天,當他的老師佈置完作業準備去開會,他又站了起來,沒等他開口,他的老師先說話了:“又有什麼事?快點,我忙。”“我沒有本子,還有……”“好了,自己想辦法吧!”說完老師就去開會了。等開完會來到辦公室,這位老師便看到自己位上放著一個色彩鮮豔的小蛋糕,旁邊還放著一張小紙條:“胡老師,你很忙,也不知道你有沒有時間看我的紙條。今天是我的生日,原先我想當面告訴你,讓你和我分享快樂。可你太忙了,那就請你品嘗小蛋糕,好嗎?”這位老師很慚愧,撥通了孩子家的電話號碼,給他送去祝福,並告訴他其實老師並沒有那麼忙。

讀後,我和那位教師一樣的慚愧:曾經我也覺得自己很忙。感覺與學生交流是浪費我寶貴的時間,有了這些時間我能改多少本作業、有了這些時間我能備多少節課。殊不知,在自己打著“我很忙”的旗號拒絕傾聽學生的心聲時,喪失的是為人師的耐心、愛心、丟失的是學生對老師的依賴和親密。

2,關心愛護問題學生

盤圭禪師是一位誨人不倦的禪宗良師。他的一名弟子卻染上偷竊的惡習,當其他弟子請求盤圭禪師趕走這名偷竊的弟子時,盤圭禪師卻把眾弟子召來對他們說:“你們都是明智的人,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不對,只要你們願意,到什麼地方去學都可以。但是這位兄弟甚至連是非都還分不清,如果我不教他,誰來教他?”這番飽含深情的話語溫暖了偷竊者的心靈,也滌淨了他的心靈。從此偷竊的衝動如煙消散。

讀了這則故事,我們不禁被盤圭禪師大慈悲的胸懷所感動。教育從本質上來說是一種以人為本的情懷,是一個生命對另一個生命的關懷。在現實中,不管教育表現形式多麼紛繁複雜,但“愛”應該是它的核心。教育不能沒有愛,可我們現在的教育由於種種原因,卻逐漸偏離了這一核心。教育需要呼喚愛的回歸,需要一個充滿愛的心靈去震撼另一個心靈。盤圭禪師的故事不僅向我們告知了這樣一個真理,同時也用它完美的結局證實了---愛,是一種無聲的教育。

3,以人為本,創造適應人的教育

設計迪士尼遊樂園的美國哈佛大學校長格羅佩斯,在設計遊樂園的路徑時受啟發於一位葡萄園主老婦人,這位老婦人因缺少勞動力而讓買葡萄的人到園裡自己摘葡萄。於是,他讓工人在遊樂園所有的空地上都撒上了草種,不幾天小草發芽了。格羅佩斯讓遊樂園提前三個月對外開放。一開始,因沒有路,遊人不敢走,格羅佩斯告訴遊人,在遊樂園裡想怎麼走就怎麼走,沒有任何限制。於是,幾天過後,草地上清晰地呈現出被人踩出的優雅自然的小道。這些小道,走的人多的地方就寬些,走的人少的地方就窄些。格羅佩斯就讓人沿著人們自然踩出的痕跡修了路。因為遊樂園的路徑設計既和諧自然,又滿足了遊人的需要,尊重了遊人的自主選擇,因此被評為世界最佳設計。

這個故事讓我聯想到了我們的教育教學,並且感觸很深。在過去的教育教學中,我們有誰能夠像格羅佩斯那樣,以人為本,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首創精神,大多數教師唯恐學生走了歪路,浪費了寶貴的學習時間,始終牽著學生不肯撒手,到後來活潑可愛充滿創造精神的兒童都被我們“培養”成了統一標準的“老實”“聽話”的學生。實際上,過多的束縛,違背了教育規律,違背了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只能壓抑學生的天性,只能阻礙學生健康的成長,而“順其自然”,因勢利導,才能令其茁壯成長,趨向完美。教育必須是而且只能是適應人的教育,而不是使人適應教育的教育。我們要學習格羅佩斯“以人為本,順其自然”的思想,讓教育適應學生的成長規律,促進學生有個性的發展。


教育教學讀書筆記(二)

時間過得飛快,也體會到了作為教師的酸甜苦辣。

前不久看了《魏書生教育教學藝術》一書,思緒萬千,感慨不已。既感歎其教育思想的時代性和切實性,又佩服其教育方式和方法的針對性、多樣性,“同為人師,為何一些簡單不過的道理在自己身上就不能運用,起不到好的效果”成為看魏書生書的同時時常徘徊在腦海中的問題。

古人雲:知已知彼,百戰不殆。我們的教育又何嘗不是如此,只有瞭解學生才能真正做到教書、育人。綜觀古今中外凡有成就的教師、教育家,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有知人之明,能察覺學生思想深處的奧秘,能觸摸到學生感情的脈搏,他們的心和被教育者是息息相關的。也只有這樣的教學,對於教師和學生來說才是一種幸福和享受。()反思過去,作為教師,自己的責任心很強真是把他們都當成了自己的孩子,對他們嚴格要求,關愛有加;可是今天想來,自己對他們又瞭解多少呢?又有多少時間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和朋友那樣與他們聊天、談心,真正走進他們的心靈?

在瞭解學生方面,我們也往往是從學生學習態度、行為習慣的表現上簡單的瞭解和簡單的評價學生,對那些上課認真聽講,下課也不調皮搗蛋的孩子老師當然是越看越喜歡,也自然給他們的機會多一些;而那些所謂的“不討人喜歡的孩子”有時就被我們在不知不覺中忽略了。長此以往,孩子的發展當然是越來越失衡。這些都是我們所不願看到了。因此教師不僅要瞭解學生思想、行為變化的特殊規律,而且要瞭解學生思想、行為變化的普遍規律,不僅善於把精力花在偶然的個別事件的處理上,更善於把主要精力用在帶有普遍性、規律性的問題上,從而提高教育工作的效率。學了魏書生的有關理論,現在漸漸認識到了學生的心靈都是矛盾的統一體,好學生和後進學生的區別只在於頭腦中是非,好壞排列的順序及比例不同而已。正是因為後進同學上進心的幼苗小而枯黃,有的常常被壓在石頭下,才更需要教師的同情、關注和扶植。懂得了這些理論知識,我在具體教育過程中加以運用,果然效果明顯,某些平時不聽話的同學,調皮的同學經過一階段的努力,都有了較大的進步,與學生的情感交流也更和諧了。

隨著社會文明的不斷發展,教師的角色地位也在不斷地變化。以前教師說的,學生就得無條件的服從,無條件的執行老師的安排。現在我們更多的是關注人文性,也在不斷提倡“人性化服務”。說到底其實我們的教育更應人性化,我們一直在說:要蹲下身子和孩子說話,就是要強調人與人之間的平等性。老師也是從學生時代走過來的,學生的今天就是老師的昨天,學生犯了錯誤時的心情,老師通過回憶自己當年犯的錯誤時的心情就能認識更真切一些。這就是魏書生說的“用回憶的方法去感知”。

讀魏書生的書是一種享受,讀魏書生的思想是對自身思想、靈魂的提升和昇華,讀了魏書生的書才知道什麼是教書育人,什麼是為人師表。

教育類讀書心得(一)

寒假期間,我讀了前蘇聯偉大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著作《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使我的思想受到深深的洗禮。我被這位令教育同仁敬仰的大師的敬業精神、教育機智和靈活性所打動,深深地被大師的理論所折服,被大師的教育實踐所吸引。大師書中字裡行間充盈著的、流露溢出的是愛。包括他對教育事業的愛,對孩子的愛以及對孩子實施愛的教育,讓他們擁有愛心、懂得怎樣去愛別人。

作為教師的最基本的條件之一是愛孩子。愛孩子,就要成為他們的知心朋友。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不僅要成為一個教導者,而且還要成為學生的朋友,和他們一起克服困難,一起感受歡樂和憂愁;要忘記自己是個教師,而只有這樣,孩子才會把一切都告訴他。”這一點,對於我們音樂教師尤為重要。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作為教師我們對學生可以說是一種特殊的情感,是一種無私的愛。因為每個學生最初都是以張空白的試卷。我們每一筆書寫,都是未來的答案。愛學生就是要及時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進行賞識教育,事實上,當孩子們在犯錯誤的時候,他們迫切要得到的是理解和幫助,而絕不是粗暴的批評和懲罰。學生看起來最不值得愛的時候,恰恰是學生最需要愛的時候。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更何況我們面對的是一群孩子。身為音樂教師,我們更應該利用所任學科的特點,賞識那些後進或處於困境中的學生,賞識那些有缺陷的孩子,幫助他們樹立自信,讓每個學生都能在音樂所獨有的情感藝術中得到薰陶。由此可見我們愛學生、賞識學生,其根本目的就在於讓學生用同樣善良,真誠之心去愛他們、愛集體、愛社會,從而的達到受教育的目的。

教師的重要道德要求是尊重孩子的自尊心。蘇霍姆林斯基說:“在影響學生的內心世界時,不應挫傷他們心頭中最敏感的一個角落——人的自尊心。”我想作為一個教師,要想得到更多孩子們的愛戴,就應該學會尊重、理解、信任孩子,給他們信心,這應該是對所有孩子而言的。對一個靦腆的孩子、對一個木訥的孩子、對一個經常是表現平平的孩子,教師往往一句不經意的稱讚的話語,一個微笑,一個親切的小動作,就會溫暖孩子的自卑的心,給他們信心,同時也亮麗了自己在孩子們心中的形象。

感謝學校安排的這次讀書活動,感謝書本給我知識與力量,讓我感悟到了很多道理。作為一名普通的音教工作者,我要以蘇霍姆林斯基為榜樣,努力學習他的教育思想,傳承和踐行他的教育思想,學習他為孩子健康成長,為教育事業發展而忘我工作,鞠躬盡瘁的無私奉獻精神。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努力去愛我所教的所有的孩子,並讓這種愛在我所教的學生身上得到延續。我想,這就是愛的價值;這就使愛的奉獻!


教育類讀書心得(二)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無限相信書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諦之一。”教師這種特殊的職業就決定了每一位教師成為“讀書人”是一種職業召喚,一種義務,一種責任,因此營造書香校園,教師必須成為學生讀書的楷模。為了進一步增強我個人的讀書意識,促進自己的快速成長,我根據根據校讀書工作安排和學校實際,特制定讀書計畫如下:

一、讀書活動目標:

1、營造積極進取、努力學習的讀書氛圍,提高自己的學習理論的熱情,逐步養成多讀書,讀好書的習慣。

2、努力提升理論和實踐水準,增長教學智慧,推進課程改革進程,全面提高教育教學品質和效益。

3、通過讀書進一步提升教學理念,開闊教學視野,積累教學經驗從而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

通過讀書活動,形成積極進取、努力學習的氛圍。

二、讀書口號:讓閱讀成為一種習慣。

三、在我的讀書活動中我將遵循以下思路:

1、基礎性與發展性的統一、科學性與人文性的統一、經典性與時代性的統一、民族性與世界性的統一等活動原則,以原理掌握、方法習得為基礎,以專業拓展、學科縱深為發展,引發教師可持續發展的思考,從而形成終身閱讀的良好習慣;

2、弘揚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在重視科學性的基礎上,彰顯人文性;3、在經典讀物中汲取營養的同時,用時代的眼光去衡量,把真正優秀的讀物用自己的思想去思考、內化為自己的經典;放眼世界,增進國際瞭解,尊重各國、各族文化,以繼承傳統文化和光大中華民族精神為主流。

四、開展讀書活動的主要措施:

1、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項讀書活動。

教師讀書之後重要的是形成自己的“想法”並轉化為“做法”,將個人化的教育想法稱為“信念”。()有了“信念”之後,“行動”將隨之發生改變。我希望通過自己的讀書實踐,能大面積提高自己的理論水準、科研能力和運用理論處理教學實際問題能力,提高人文素養,培養完善的讀書人格,成為有知識、更有文化底蘊的優秀教師。

2、主動與同事交流,討論讀書體會心得。

讀書內容將遵循由淺入深、由易到難、螺旋上升的原則,與教育教學工作有關的先讀、精讀,政治理論、古今中外文學名著選讀、略讀、速讀。

3、每天確保半小時到一小時的讀書時間。

4、充分利用網路,進行網上閱讀,瞭解、把握教育教學的資訊和動態。

5、堅持讀書與反思相結合,帶著問題讀書,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潛心寫好讀書心得。堅持讀書與課程改革相結合,充分理解新課程,在課堂教學中融入新課程理念,實施新課程。

下一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