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勵志一生 » 讀後感/觀後感

關注每個孩子讀後感

關注每個孩子讀後感

學習了《給幼兒教師的建議》,其中顧晶老師的一篇《關注每個孩子》,要關注好的,關注差的,更要關注不聲不響的孩子。特別是一句“作為年輕教師,班級的常規讓我很為難,我把注意力放在了一些調皮的孩子身上,為了使這些孩子能遵守規則,鼓勵他們要做到最好,在發現他們進步的時候,我都能對其進行了表揚,是不是像婷婷這樣的乖巧的孩子,在不經意間就被我忽視了呢?”

在讀到這一段話的時候,我想到了這樣一件事,在五月二十五日,我們小班年級組向家長開放半日活動及親子迎六一小運動會。

在聽了我上的課以後,請家長填寫家長回饋意見,周子航的家長在回饋意見上這樣寫道:“我希望老師上課的時候能夠對我家寶寶多提問,老師一次也沒有提到他。”我看見這條建議很驚訝,因為今天的活動,每個小朋友都有家長參與,所以我已經照顧到每一位幼兒,努力做到提問到每一個孩子,難道還有小朋友沒有被提問到。

我去詢問了班主任,唐老師幫我一起想一想,因為她始終參與在活動中。()她回想了一下,然後很肯定地說:“是的,周子航你沒有提問到。你今天提問幼兒的面很廣,已經注意到了每個孩子,但還是落下了一個周子航。”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是一個家庭的希望,孩子的每一點滴都會牽動一個家庭的心。

今天的活動,家長們都在關注著自己的孩子,在上課時的表現,每一次老師的提問,他們都希望是自己的孩子在回答,那樣他們會覺得很自豪。而我今天卻一次也沒有提問到周子航,使他的家長很失望。這也讓我覺得百密一疏。

經過這件事後,我對周子航小朋友更加關注了。雖然周子航小朋友平時不聲不響,見到老師感覺也有點膽怯。但是,他上課的時候很認真聽講,也能開到腦筋,只是不敢大膽舉手發言,但是從他的眼神中我發現他是多麼渴望老師提問他。我提問他,他也能回答地正確,可是聲音不響亮,在操作活動中,特別是數學操作活動,他多能理解老師的要求,並且完成得很好。

其實,

每個孩子都願做老師眼中的好孩子,可是由於他們的性格差異,決定了他們的不同。而作為老師的我們,應及時抓住幼兒的“閃光點”因勢利導,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的。

吳正憲課堂教學策略讀後感

終於結束了培訓和教學任務兩頭重的一年,這才又閒暇時間靜下心來,每天拜讀一下《吳正憲課堂教學策略》這本書,回想這一年多的淺短的教學經驗,確實能從書中得到一些啟示和想法。

在新課程改革的今天,教學理念、教材編排等都發生了變化,雖然對於我這個剛剛開始從事教育事業的新手來說,這些變化都沒有經歷過,但如何面對學生的實際來制定有效的教學目標,實施“以學定教”還是有些難度的。本書中吳老師就支了三招,

即把握一個前提——領會課標精神;做到一個基本——讀懂教材;樹立一個意識——研究學生。回想我那前前後後三個學期的教學,感受頗深。

一、把握一個前提——領會課標精神

課程標準是教育的綱領性檔,有助於我們制定教學目標和開展教學活動。《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中提出的總體目標與10個核心概念是課堂教學的大方向,通過數學教學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問題意識、應用意識、創新意識、積累活動經驗,提高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課程目標中對結果目標和過程使用的行為動詞不一樣,教學目標的定位也不一樣。準確把握每一個目標行為動詞的準確內涵,是制定課時目標的前提。回想過去一年的培訓中,

也有這樣的內容。培訓時老師將教學目標分為三個維度講解,並詳細到每個行為動詞上,至今還是受益良多。但在平時自己制定教學目標的時候還是不能準確的運用恰當的動詞,果然要學習、要鑽研的還有很多。

二、做到一個基本——讀懂教材

在備課制定教學目標前首要做到的就是讀懂教材,讀出教材裡的數學知識、知識產生和形成的過程、學生學習知識的方式、教學知識承載的數學思想和方法等。不僅如此,還需縱向把握知識脈絡,橫向溝通知識聯繫,系統梳理知識網路和數學思想網路,全面瞭解知識體系,明確所教的知識從哪裡來,到哪裡去,確定好教學的起點和方向。如此才能做到“心中有數“,進而”教學有術“。

()而這正是沒有經驗的我的缺陷:不能很好的將學過的和未學過的知識做遷移,從舊知自然地過渡到新知的學習中。在平時挺師傅課的時候是我學習的最好時機,往往會產生“原來以前的知識可以用在這引出新知”的感歎。學生往往對於陌生的知識產生畏懼感,而由他們學過的知識來引入,不僅能鞏固舊知,還能很自然地過渡到新知的學習中,讓他們產生親切感,覺得新知識並不難解決,也增加了他們學習的自信。

三、樹立一個意識——研究學生

教是為學服務的,課堂是為學生設計的,因此要努力讀懂學生,自覺樹立研究學生的意識。而且現在又提倡“以生為本”的有效課堂教學策略。書中給了三個方法:在班中選擇教學內容進行學生前測與分析,進行群體研究;也可有意識地在班中選擇個別學生進行觀察和訪談,進行個案研究;還可以通過作業、課堂觀察、課後測試等方式對學生的過程進行全面研究。如此可以讓我們的教學目標更為清晰,讓教學更符合學生的需要。之前居老師也提到過這個思想,並做了些實踐。上課之前瞭解好學生已經學過的知識或者是生活經驗,瞭解學生的學習狀況,確定他們的學習起點,以這些為前提制定自己的教學計畫。教學過程中想辦法在課前引入時培養學生的興趣,在課上給予學生成功的體驗和自信感。

讀完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之處,細細體會吳老師的這三招。努力按照新課程理念要求,從關注學生發展為出發點,深入鑽研教材,認真上好每一課,慢慢在教學中成長進步!

螢窗小語玉蘭花讀後感(一)

喜歡劉墉,是因為他的樸實無華,更因為他的文字給人讀後的無限深思……

假期,讀了劉墉的《螢窗小語》,這是他的早期作品。他善於以小見大,從生活的繁瑣點滴中悟出人生的各種真諦,深入淺出,又耐人尋味。一個個親切真實的小故事,普通的就好像路上的小石子,一經過先生細膩睿智的解析就展示出它蘊涵的人生智慧和生活哲理了。

《玉蘭花》是文集中不太起眼的一篇文章。作者劉墉的繪畫班中,有位學生每次上課總要帶許多,玉蘭花分給同學,所以一到星期四就變得馨香滿室。他曾經好奇地問這位學生:“你哪裡來的這麼多玉蘭花啊?”“我從家裡樹上摘的。”每次去摘不是很麻煩嗎?“他問。麻煩也值得。”她笑著說,“這是祖母教我們做的。每年到這個季節,我家的樹上就開滿了玉蘭花,朋友來訪,總是一進門就讚不絕口,說是濃郁極了,可是我們整天接近,反倒久而不覺其香。有一天,祖母突然對大家宣佈:以後每個人出去,只要樹上有玉蘭,就摘一些送朋友‘當時大家都反對地說:為什麼不自己留著?可是祖母說:花總是要謝的,自己有的太多,反不覺得芬芳,何不拿去送給沒有花的人,讓我們庭院的馨香散佈在每個朋友的身旁呢?從此全家人就都這樣做,它使我們結交了更多的朋友,樹上的花朵似乎也開得比以前更繁盛了!學生的這番話,真是令劉墉感慨不已。有些東西我們擁有得過多,反而不感覺它的美好,何不將它分給那些需要的人呢?讓我們小小庭院的芬芳,散播在每個人的身邊;讓我們狹窄的快樂,擴展到社會每個角落;讓我們家中的爐火,溫暖每顆寒冷的心:讓我們階前的燈,照亮每個夜歸人的路;讓我們從別人的笑臉上,看到自己的笑吧!

《迎向風雨》這篇文章,幾個學生登山迷途喪生,而訪問某位登山專家。其中一個問題是:”如果我們在半山腰,突然遇到大雨,應該怎麼辦?“

登山專家說:”你應該向山頂走。“

”為什麼不往山下跑?山頂風雨不是更大嗎?“我懷疑地問。

”往山頂走,固然風雨可能更大,卻不足以威脅你的生命。至於向山下跑,看來風雨小些,似乎比較安全,但卻可能遇到爆發的山洪而被活活淹死。“登山專家嚴肅地說,”對於風雨,逃避它,你只有被捲入洪流;迎向它,你卻能獲得生存!“

除了登山,在人生的戰場上,不也是如此嗎?

就是這樣一本簡簡單單,直直白白的書,講述的卻是貼近生活,貼近你我,貼近大眾的一本書。當然,書裡還有很多很多經典之處,讓我們讀者回味的亮點也是無處不在,這本書沒有唯一的主人公,沒有驚心動魄的故事情節,更沒有美輪美奐的愛情故事,但是,我相信,裡面一定會有吸引你的地方。


螢窗小語玉蘭花讀後感(二)

我是先瞭解了劉墉先生,再閱讀他的作品的。在看了《藝術人生》劉墉先生的個人訪談後,從他的身世到他在事業上的不斷追求,以及他對家庭、子女教育方面的感悟,我感受到這是一個很有人格魅力的人,是一個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的人。

《螢窗小語》是劉墉在臺灣做主持人時寫的作品,它取自平凡人的簡單生活,一個個親切真實的小故事,普通的就好像路上的小石子,但經過劉墉先生細膩睿智的解析,就展示出它蘊涵的人生智慧和生活哲理了。其中有一篇小短文《人就這麼一輩子》給我影響特別深刻,雖然寥寥數語,但已把人的一生分析得透徹明晰!

”人不就這麼一輩子嗎?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一輩子,春發、夏榮、秋收、冬藏,看來像是一年四季般短暫的一輩子“。

”世間的勞苦愁煩、恩恩怨怨如有不能化解不能消受的,不也馱過這短短幾十年就煙消雲散了嗎?若是如此,()又有什麼好解不開的呢?“

”人不就麼一輩子嗎?短短數十寒暑,剛起跑便到達終點的一輩子;今天過去,明天還不知道屬不屬於自己的一輩子;此刻過去便再也追不回的一輩子;白了的頭髮便再難黒起來,脫了的成齒便再難生出來,錯了的事情便已經錯了,傷了的心便再難康復的一輩子……“

這三段是我最喜歡的話,前一段他把人的一生比作一年的四個季節,用春夏秋冬形容生命的短暫,形容生活的艱難。簡短的形容,卻意義深遠!中間這段句句是真理,看了這段話,心中的煩惱、鬱悶一掃而空,只有放下過去,把握現在,才有美好未來!怎麼樣都是一輩子,為什麼不輕輕鬆松友善和美的過一輩子呢?沒智慧的人總希望別人給他快樂,有智慧的人是自取快樂,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吾心安處是我家“,就看你對生活懷的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態。讓心寬一點,就能寬恕自己和別人而展開笑容。讓心遠一點,就能感覺彼此的親近。換個美好的心情去看世界,就會少一些苦惱多一點溫暖。

因為只有懂得放下,才能把握當下!

進行群體研究;也可有意識地在班中選擇個別學生進行觀察和訪談,進行個案研究;還可以通過作業、課堂觀察、課後測試等方式對學生的過程進行全面研究。如此可以讓我們的教學目標更為清晰,讓教學更符合學生的需要。之前居老師也提到過這個思想,並做了些實踐。上課之前瞭解好學生已經學過的知識或者是生活經驗,瞭解學生的學習狀況,確定他們的學習起點,以這些為前提制定自己的教學計畫。教學過程中想辦法在課前引入時培養學生的興趣,在課上給予學生成功的體驗和自信感。

讀完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之處,細細體會吳老師的這三招。努力按照新課程理念要求,從關注學生發展為出發點,深入鑽研教材,認真上好每一課,慢慢在教學中成長進步!

螢窗小語玉蘭花讀後感(一)

喜歡劉墉,是因為他的樸實無華,更因為他的文字給人讀後的無限深思……

假期,讀了劉墉的《螢窗小語》,這是他的早期作品。他善於以小見大,從生活的繁瑣點滴中悟出人生的各種真諦,深入淺出,又耐人尋味。一個個親切真實的小故事,普通的就好像路上的小石子,一經過先生細膩睿智的解析就展示出它蘊涵的人生智慧和生活哲理了。

《玉蘭花》是文集中不太起眼的一篇文章。作者劉墉的繪畫班中,有位學生每次上課總要帶許多,玉蘭花分給同學,所以一到星期四就變得馨香滿室。他曾經好奇地問這位學生:“你哪裡來的這麼多玉蘭花啊?”“我從家裡樹上摘的。”每次去摘不是很麻煩嗎?“他問。麻煩也值得。”她笑著說,“這是祖母教我們做的。每年到這個季節,我家的樹上就開滿了玉蘭花,朋友來訪,總是一進門就讚不絕口,說是濃郁極了,可是我們整天接近,反倒久而不覺其香。有一天,祖母突然對大家宣佈:以後每個人出去,只要樹上有玉蘭,就摘一些送朋友‘當時大家都反對地說:為什麼不自己留著?可是祖母說:花總是要謝的,自己有的太多,反不覺得芬芳,何不拿去送給沒有花的人,讓我們庭院的馨香散佈在每個朋友的身旁呢?從此全家人就都這樣做,它使我們結交了更多的朋友,樹上的花朵似乎也開得比以前更繁盛了!學生的這番話,真是令劉墉感慨不已。有些東西我們擁有得過多,反而不感覺它的美好,何不將它分給那些需要的人呢?讓我們小小庭院的芬芳,散播在每個人的身邊;讓我們狹窄的快樂,擴展到社會每個角落;讓我們家中的爐火,溫暖每顆寒冷的心:讓我們階前的燈,照亮每個夜歸人的路;讓我們從別人的笑臉上,看到自己的笑吧!

《迎向風雨》這篇文章,幾個學生登山迷途喪生,而訪問某位登山專家。其中一個問題是:”如果我們在半山腰,突然遇到大雨,應該怎麼辦?“

登山專家說:”你應該向山頂走。“

”為什麼不往山下跑?山頂風雨不是更大嗎?“我懷疑地問。

”往山頂走,固然風雨可能更大,卻不足以威脅你的生命。至於向山下跑,看來風雨小些,似乎比較安全,但卻可能遇到爆發的山洪而被活活淹死。“登山專家嚴肅地說,”對於風雨,逃避它,你只有被捲入洪流;迎向它,你卻能獲得生存!“

除了登山,在人生的戰場上,不也是如此嗎?

就是這樣一本簡簡單單,直直白白的書,講述的卻是貼近生活,貼近你我,貼近大眾的一本書。當然,書裡還有很多很多經典之處,讓我們讀者回味的亮點也是無處不在,這本書沒有唯一的主人公,沒有驚心動魄的故事情節,更沒有美輪美奐的愛情故事,但是,我相信,裡面一定會有吸引你的地方。


螢窗小語玉蘭花讀後感(二)

我是先瞭解了劉墉先生,再閱讀他的作品的。在看了《藝術人生》劉墉先生的個人訪談後,從他的身世到他在事業上的不斷追求,以及他對家庭、子女教育方面的感悟,我感受到這是一個很有人格魅力的人,是一個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的人。

《螢窗小語》是劉墉在臺灣做主持人時寫的作品,它取自平凡人的簡單生活,一個個親切真實的小故事,普通的就好像路上的小石子,但經過劉墉先生細膩睿智的解析,就展示出它蘊涵的人生智慧和生活哲理了。其中有一篇小短文《人就這麼一輩子》給我影響特別深刻,雖然寥寥數語,但已把人的一生分析得透徹明晰!

”人不就這麼一輩子嗎?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一輩子,春發、夏榮、秋收、冬藏,看來像是一年四季般短暫的一輩子“。

”世間的勞苦愁煩、恩恩怨怨如有不能化解不能消受的,不也馱過這短短幾十年就煙消雲散了嗎?若是如此,()又有什麼好解不開的呢?“

”人不就麼一輩子嗎?短短數十寒暑,剛起跑便到達終點的一輩子;今天過去,明天還不知道屬不屬於自己的一輩子;此刻過去便再也追不回的一輩子;白了的頭髮便再難黒起來,脫了的成齒便再難生出來,錯了的事情便已經錯了,傷了的心便再難康復的一輩子……“

這三段是我最喜歡的話,前一段他把人的一生比作一年的四個季節,用春夏秋冬形容生命的短暫,形容生活的艱難。簡短的形容,卻意義深遠!中間這段句句是真理,看了這段話,心中的煩惱、鬱悶一掃而空,只有放下過去,把握現在,才有美好未來!怎麼樣都是一輩子,為什麼不輕輕鬆松友善和美的過一輩子呢?沒智慧的人總希望別人給他快樂,有智慧的人是自取快樂,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吾心安處是我家“,就看你對生活懷的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態。讓心寬一點,就能寬恕自己和別人而展開笑容。讓心遠一點,就能感覺彼此的親近。換個美好的心情去看世界,就會少一些苦惱多一點溫暖。

因為只有懂得放下,才能把握當下!

下一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