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勵志一生 » 讀後感/觀後感

徵文寫讀後感紅色羊齒草的故鄉

徵文寫讀後感紅色羊齒草的故鄉(一)

這是我暑假裡閱讀的第一本書籍。

我看見封面上有特斯·阿方索(美國青少年閱讀與寫作教師)對這本書的評價:我以我全部的思想與靈魂深愛著《紅色羊齒草的故鄉》。它擁有令讀者感動落淚的巨大力量,這種力量讓人無從抗拒。還有《朗讀手冊II》、美國亞馬遜讀者、英國亞馬遜讀者、岡村迪安(美國加州聖馬特奧公共圖書館官員)、美國亞馬遜讀者Matt的評價。特別是英國亞馬遜讀者和岡村迪安都提到了這本書讓他們很感動,讀了三十多遍,遍遍感動落淚,還要在書頁上提醒讀者:請準備好紙巾!

看了評價,這本書很令人感動,我就迫不及待地讀起來。這本書一共有20個故事,特別的是:這本書沒有目錄。作者威爾遜·羅爾斯以這本書為榮,這本書在世界上有50個版本,多年來暢銷不衰,兩次被搬上銀幕,成為美國經典青少年動物小說。

故事的主人公是比利,他家位於奧沙克山區的一個美麗山谷中,地勢崎嶇不平,人煙稀少。比利家很窮,但是比利一心想得到兩隻捕獵浣熊的獵犬。要七十五美元,都可以買一頭毛驢了。比利決定自行攢錢買狗,但要攢七十五美元不容易呀。有一次,比利在老楓樹的樹樁上看雜誌,有出售幼狗的廣告,比利找到他想要的那一種狗:純種紅骨浣熊小獵犬,每只二十五美元。

比利很高興,便宜了二十五美元。

比利每天去把龍蝦、小魚、新鮮的蔬菜賣給釣魚人;等漿果成熟了,摘下來拿到爺爺的商店裡去買;到冬天了,出去打獵,賣獵物。

好不容易攢夠了五十美元,足足存了整整兩年的時間。終於得到了兩隻獵犬,叫老丹和小安。比利開始訓練它們,每天帶它們去捕捉浣熊。有一次,比利帶它們去參加捉浣熊比賽,獲得了金獎盃。回來之後,比利又帶它們去打獵,不幸遇到了兇猛的公獅,比利的生命危在旦夕,勇敢的老安用生命守護了小主人,小安也不願意在獨活於世。

兩隻愛犬都死了,比利很難過,把老丹和小安埋在一起。它們身邊長出了充滿傳奇色彩的紅色羊齒草。


徵文寫讀後感紅色羊齒草的故鄉(二)

星期天的早上,我和媽媽一起來到新華書店,在三年級寒假推薦的好書裡,最吸引我注意的是紅色羊齒草的故鄉這本書。現在讓我來介紹一下書中的內容吧!

男孩比利最大的心願是有兩隻浣熊獵犬,可是他的家裡很窮買不起獵犬。有一天,他決定自己攢錢買獵犬。比利每天到河邊抓小蝦和小魚賣給釣魚的人,他還到黑莓叢和山裡去找野果做成汁賣給爺爺。經過兩年的時間比利終於買到了獵犬。而我卻沒有這樣堅持不懈的精神。

書中的兩隻獵犬忠誠、老實陪伴著比利抓浣熊,和他一起度過了快樂的童年時光。書的結尾讓我很傷心,浣熊獵犬和比利遇到了危險,勇敢的獵犬為了保護小主人,其中一隻失去了生命,

還有一隻獵犬因為失去同伴也傷心地死了。

這本書讓我知道了獵犬對人類是那麼友好、忠誠,而獵犬之間也有那麼深厚的友誼。這裡的小男孩我們應該向他學習,只要有目標就努力追求,只有真誠地付出總有回報。


徵文寫讀後感紅色羊齒草的故鄉(三)

這本書是爸爸給我買的,這本書是著名的美國作家威爾遜.羅爾斯寫的,這本書是講了一個小男孩和一對獵犬的故事。

現在就讓我來介紹這本書的內容吧!男孩比利最大的心願就是擁有一對心愛的獵犬。()憑著艱辛的勞作和頑強的毅力,他最終如願以償地得到了老丹和小安。比利與愛犬形影不離,一起穿越山頭·,尋蹤冰河,捕捉浣熊,結下生死與共的情誼。

勇敢忠誠的老丹和小安獲得捕獵比賽的金獎盃,追蹤到了最為狡猾的浣熊鬼,在奧沙克山區,為比利贏得崇高的聲譽。然而一次狩獵中,比利遭遇惡獅,生命危在旦夕,勇敢的老丹用生命守護了小主人,深情地小安也不願再獨活於世。當自由天真的童年走向盡頭,比利心中留下的,不僅有老丹與小安,還有他們墳頭充滿傳奇色彩的紅色羊齒草,以及那美麗紅葉下掩埋的童年記憶。

讀了這本書,我最佩服的獵犬老丹,因為它用生命保護了自己的主人,所以這是我佩服的獵犬。

讀了這本書,我明白了,有困難必須勇敢面對,不能退縮。聽了我的介紹,一定是動心了吧,心動不如行動,快來問我借吧!

直面內心的恐懼讀後感(一)

《直面內心的恐懼》這本書在敘述四種關於生命的病症時,也逐一討論健康的人的片面人格,以及輕微、嚴重、極端嚴重的心靈創傷。人的性格氣質是討論時的一個要素,我也把重點放在我們的成長背景上。

本書以精神分析、心理治療的知識與經驗的理論為基礎,來介紹四種人格的典型特質,不採取宿命論或驟下斷語的方式,而是從人的特質或性情著手;性情與生俱來,難以扭轉,只有安之若素。

因此,我之所以是我,並不是因為身體構造使然,而是因為我對這世界與人生有一定的看法,一定的行為舉止,而這源於我的生命歷程;人格由此鑄成,並且擁有特質。其中不可逆的是我天生的性情、童年環境、父母親與老師的個性、社會與社會規範,這些在某種程度上塑造出我這個人。書中闡述的人格,若先天因教養者忽視和缺乏良好的示範,致使人格受影響、被壓抑,都可以借由後來的發展來補綴,使我們的人格趨於完整或成熟,磨光磨亮我們的生命。

恐懼與畏懼這兩個詞在本書中反復出現,但我沒有嚴格區分其詞義,因為這不是本書的重點,而且我也認為一定要做區分的話,恐怕並不容易。有人說害怕死亡,而畏懼死亡也說得通,其中並無太大的異同。通常我們認為“畏懼”是指特定、具體的東西,“害怕”則指非特定的物件,比較不理性,雖然敬畏上帝與害怕上帝有所區別,但也不是每次都言之成理、斬釘截鐵。因此,恐懼、害怕、畏懼、憂懼等都是同一個意思。

這本書是為每一個人而寫的,目的在於説明大家多瞭解自己與別人,同時要告訴讀者童年這個階段有多麼重要。另一方面,則是希望重新喚起大家重視感覺機能,我想,我們可以從感覺中學到很多東西。


直面內心的恐懼讀後感(二)

當我看到德國心理學家弗裡茨-李曼這本書的名字的時候,頓覺眼前一亮,勾起了我心底的好奇,“恐懼”自然是讓人恐懼的,到底怎樣才能直面恐懼。

在這本書中作者以天體運行的自傳與公轉、向心力與離心力的四個特徵類比人的四個成長動力。“自傳”:我們要做一個獨一無二的個人,肯定自我的存在,與其他人有所區別,個性如假包換,無人能取而代之。“公轉”:我們對這個世界、生活與周遭的人敞開心扉,與人交往,也與很另類的人交流。廣義說來,就是興沖沖地活著。“向心力”,即萬有引力,也就是我們對永恆的嚮往。“離心力”。我們隨時準備改變自己,肯定所有的變革與新發展;拋掉熟悉的東西,把傳統與習俗扔到腦後;才到手的東西,立刻與之告別,一切都是過渡與過站。

恐懼屬於生命的一部分,你我都在劫難逃,它以不同的面貌伴隨著我們,從誕生直至死亡。我想,恐懼大概是人類最早體會到的情感。當嬰兒從母親黑漆漆的肚子來到這個明亮的世界,本能地大哭,那是恐懼。雖然我們都體會過恐懼,有人害怕置身人群之中,有人穿過車水馬龍的馬路會感到驚慌,有人會看到毛毛蟲就心驚肉跳,也有人懼怕獨自一人的黑夜。但我們對恐懼本身瞭解得太少,這本書把所有的恐懼歸納為四種原型:害怕把自己交出去——分裂人格,害怕做自己——憂鬱人格,害怕改變——強迫人格,害怕既定的規律——歇斯底里人格。作者認為所有的恐懼都是由這四種原型衍生出來的,這四種恐懼原型同時也對應著四種對人類息息相關、互補也互為矛盾的動力:保持自我與孤絕疏離,把自己交出去以及歸屬感;追求永恆與安全,以及追求多變與風險。恐懼與我們如影隨行,正是因為我們身處無解的對立情景中。性情與環境,家庭與社會,都有可能成為培養恐懼的溫床。

每一個人的恐懼與人格一樣,都是獨一無二的,影響他們的一部分是遺傳,另一部分則是後天的成長環境以及人生經歷,其中童年的比重不可忽視。所以,我們害怕的,別人往往難以感同身受;他人視為理所當然者,在我們卻是揮之不去的陰影。如果我們能多瞭解別人一點,就會比較寬容,驕傲與自大就不復存在。書中對四種恐懼原型以及對應人格進行了描述。分裂人格——在分裂人格者看來,生活的上上之策就是戴著一頂童話中的魔帽,終其一生隱形於帽子下面。憂鬱人格——像鴕鳥一樣,他把頭埋藏在生命深淵的沙子裡,虔誠地相信對方是一個大好人。強迫人格——他們害怕新鮮的事物和新奇的經驗,風險、改變和消逝是他們最大的恐懼。歇斯底里人格——他翹首以待新鮮感,不斷追求刺激、新奇的印象與驚險,隨時臣服於外在的引誘與內心的呼喚。

“畢竟我們每個人的過往都有一個模糊地帶,有些人對早年的坎坷心存感激,將之轉化為助力,因此成就斐然,難道不該更同情且包容那些沒有這麼幸運的人嗎?”如果我們有勇氣一探心田上鬱黯角落的究竟,那些偽裝矯飾與浮誇將變得一文不值;褪卻硬殼,豁然開朗,坦蕩蕩無所懼,人生才不虛此行。直面內心的恐懼,才能過的坦然,人生也才會更有趣。如果有一個人理清了自己為什麼害怕交出自己,因而對生命與周遭的人敞開心靈,有勇氣讓個性自由發展,主宰自己的生活,然後不再因缺乏安全感而害怕,接著接受了生命事物終將消逝的事實,活得有聲有色又有意義,接受世界上以及生活中的規範與法律,知道既定事實毋需回避,但不因此而懼怕自由被剝奪。那麼,他在直面內心的恐懼。


直面內心的恐懼讀後感(三)

恐懼,大概是人類最早體會到的情感。()當嬰兒呱呱落地,從漆黑的子宮來到這個明亮的世界,本能地嚎啕大哭,那就是恐懼。儘管如此,我們對恐懼本身還是瞭解得太少。在弗裡茨的《直面內心的恐懼》的一書中,他為我們開啟了一扇瞭解恐懼的窗戶。

斷斷續續看完此書,我覺得收穫很大。而且,這本書跟我們所學的人格心理學也有很多的相似之處。在書中,弗裡茨介紹了4種類型的人格:害怕把自己交出去--分裂人格、害怕做自己--憂鬱人格、害怕改變--強迫人格、害怕既定的規律--歇斯底里人格。

其實人在不同的時間段表現的是不同的人格,也包括這4種人格。如果某一種人格過於強烈,那麼可能就會導致疾病,只有把握每一種的度,在多重人格中保持一個恰當的平衡,才能取得內心世界的和諧。

《直面內心的恐懼》這本書在敘述四種關於生命的病症時,也逐一討論了健康的人的片面人格,以及輕微、嚴重或極端嚴重的心靈創傷。本書以精神分析、心理治療的知識與經驗的理論為基礎,來介紹四種人格的典型特質,不採取宿命論或下斷語的方式來進行論述,而是從人的特質或性情著手,來對恐懼進行深刻的論述,使之通俗易懂。

在書中,恐懼與畏懼這兩個詞反復出現,但我沒有嚴格區分其詞義,因為這不是本書的重點。有人說害怕死亡,而畏懼死亡也說得通,其中並無太大的異同。通常我們認為“畏懼”是指特定、具體的東西,而“害怕”則指非特定的物件,比較不理性,雖然敬畏上帝與害怕上帝有所區別,但也不是每次都言之成理、斬釘截鐵。因此,恐懼、害怕、畏懼、憂懼等都是同一個意思。

在這本書中還提到了一個重要的內容即一個人的人格的形成和自己的童年時光有很大的關係。就是一個人的童年對人的影響是很深遠的,特別是父母對自己的影響,可能自己沒有察覺,但是它卻時時刻刻影響著自己。要想自己的孩子有一個好的未來,除了要把好的教育給孩子外,自己也需要做孩子的榜樣,這會潛移默化孩子的人格,長遠地影響孩子。

這是你的船讀後感(一)

最近,董事長在總辦會上談到《這是你的船》,並引用了其中的故事和理念談到公司的管理,應讓員工把公司像你的“船”一樣,上下同心,追求卓越,因此,我很快看完了這本《船》,很受啟發,受益匪淺。

《船》的作者邁克爾。阿伯拉肖夫曾任美國海軍艦隊司令的軍事助理,美國前國防部長的軍事助理,曾擔任當時美國海軍裝備最先進的驅逐艦的艦長。在他接管“本福爾德號”的時候,船上的水兵士氣消沉,很多人都討厭呆在船上,甚至想趕緊退役,與此同時每招募一名新兵的費用就高達10萬美元,培養一名可以在關鍵崗位工作技術兵的費用更是高達數十萬美元。可是兩年之後,這種情況發生了徹底的改變,310名官兵形成了一支充滿自信、幹勁十足的團隊,大家同舟共濟,全體官兵上下一心,整個團隊士氣高昂,而且每個人都學會了為自己的行為負責,“這是你的船”逐漸成為全體船員的口號,“本福爾德號”也成為了美國海軍的一隻王牌驅逐艦,成為太平洋最優秀的艦艇。

邁克爾。阿伯拉肖夫是怎樣做到這一切的呢?他一上任,就著手對這些士兵進行激勵,也就是給士兵更大的工作幅度,給他們參與組織決策的機會,使他們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艦長的做法使士兵以船為家,讓士兵以艦隊的發展為自己事業的發展。最終“本福爾德號”在邁克爾。阿伯拉肖夫艦長的領導發生了神奇的轉變,他的管理方略可以總結為:確立目標,然後從執行者的角度考慮問題,通過有效溝通,建立信任,並最終使整個團隊上下一心,一起肩負起主人翁的責任,直至成功,而這些都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這是你的船!

這是你的船,你就是這艘船的主人,所以你要對她負責,與她共命運,你要與這艘船上的官兵共命運,所有屬於你的事,你都要自己決定,你必須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同樣的,在公司中,無論身居何位,我們都是一個整體,我們應該相互信任,同心協力,我們做的任何一個決定都應為公司負責,為了這個大家庭負責,因為我們是公司的一員,因為這是你的船,這條船承載著我們大家的夢想與期盼,與我們的共同利益息息相關,我們都是相關利益者,必須同舟共濟,才能乘風破浪,最終到達大洋的彼岸。邁克爾。阿伯拉肖夫的管理經驗,就是要建立目標,發揮員工的主人翁意識,在團隊內真正做到有效溝通、建立信任和同心協力,充滿激情地努力工作。

1、建立目標

邁克爾。阿伯拉肖夫管理精髓首先是確立目標,通過不斷的與水兵溝通,讓每個人都更加清楚的瞭解“本福爾德號”的目標,一旦目標確立之後,水兵們就很快的學會了遵守紀律,大家所有的精力被這個目標吸引住。目標確定之後,團隊成員溝通有效目標以及擔當責任,發揮集體智慧,讓每個成員共同朝目標方向前進。

2、有效溝通。

通過工作目標的確定,建立暢通的溝通管道,讓員工瞭解與理解公司的每一項決定,並能暢所欲言,提高工作效率。邁克爾。阿伯拉肖夫艦長接管“本福爾德號”,就開始研究每一個環節可能出現的問題,以及為什麼大家會對自己的工作失去熱情,找到原因後,就為水水兵們勾畫一個能夠吸引他們的目標。然後使用一切辦法來保持上下級的溝通,例如:私人電子郵件、每日新聞播報、路邊談話、燈光表演等。

3、忠誠信任。

忠誠的前提是信任,二戰時期美國著名將領麥克亞瑟曾說過:“士兵必須忠誠于統帥,這是義務。”一個充滿戰鬥力的團隊,必須是一個有嚴格秩序的團隊,因為這樣才能確保行動的一致性和協調性。對於團隊的忠誠,則是整個團隊實現自身目標的關鍵因素。“本福爾德號”艦艇雖然裝備精良,但管理水準和作業效率低下,士氣低靡,忠誠度極低,每年有近35%的士兵希望可以提前退役。但在阿伯拉肖夫的領導下,僅兩年時間,這艘驅逐艦便被成功地改造成美國海軍公認的典範。發生這種巨變,是士兵忠誠的責任感發揮了作用,而一個人的忠誠來源於信任。有人在總結海爾精神時,把海爾精神定義在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還是忠誠和責任。信任是建立員工主人翁意識的最佳途徑,疑人不用,領導者一定要相信,即使最糟糕的下屬他的價值也不等於零,應該更多地站在員工的立場上想問題,敢於承擔責任;普通員工也應該相信自己的價值,明白自己個人榮譽與團隊利益是息息相關,千萬不能“窩裡鬥”。邁克爾。阿伯拉肖夫告訴我們,你必須通過努力才能得到別人的信任,而取得信任,才能讓員工忠誠,同時也學會信任別人,只有充分的信任,才能增強員工的責任意識。

4、同心協力。

一個人的力量是單薄的,眾人劃漿開大船,只有擰成一股繩,才能形成核力,要團結協作,求同存異,齊心協力,凝聚力量,才能乘風破浪,互助達遠,創造佳績。嚴格而公平的對待人員,才能得到全體員工的認可,我們要相信,機會永遠留給那些有能力、並且時刻準備接受挑戰的人,而在船上,在公司中,建立全體員工的歸屬感,使大家明白,在這個公司,在這條船上,你必須時刻牢記這樣一個現實:你是這條船的主人,而不是一個乘客,你必須以主人的心態來管理和照料這條船。既然你已經成為這條船上的一名船員,你就應該在船長的指導下,努力履行自己的職責和義務,認真做好船長交給你的每一項工作。即使沒有任何具體的交代,作為一名船員,你也應該主動的承擔起責任,努力做好自己份內的事情,維護保養好這條大船。

5、充滿激情

激情是一種動力,是實現工作價值的最為有效的方式。如果一個人只是為了薪水而工作,那麼他的生活將因此陷入到平庸之中。而如果他有了一個自己喜歡和適合去做的職業,他就會把工作看成一種學習和良好方式,把單調無趣的日常工作,看成充滿激情與成就感的事業,並在每天的任何一個工作的環節和細節上努力。阿伯拉肖夫深得管理精髓,他通過聆聽士兵們的需要,幫每個人確立了自己的方向,極大地鼓舞了士兵的士氣和激情,使得艦上的每個人都幹勁十足。每一個員工都希望把自己的工作做好,都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來增加收入,提升職務,獲得認可,沒有人願意一事無成。如果你在工作之初就下定決心,一定要出色地完成每一項工作,絕不半途而廢,有了這種激情,我們的內心深處會時刻提醒,“這是由我完成的一項工作,我要追求盡善盡美”。同時,要以自己的激情,感染下屬,帶動下屬的積極性,你的成功就能被事實證明。所以,無論從事何種工作,一定要全力以赴,保持激情。

《這是你的船》沒有完全讀完,因為它是一本讀不完的書。是什麼造就了優秀的企業和員工?是什麼決定著企業發展?每個企業都在詮釋、創造和實踐著自己的管理模式、企業文化、職業精神和價值觀念。但願,所有讀過或者準備去讀《這是你的船》的人,都能用責任、忠誠、激情去創造、管理好屬於自己的船。


這是你的船讀後感(二)

每個企業就像是一艘航行在大海中的船,無論是剛剛啟航,還是遨遊四方,無一例外的就是——它需要前進的動力。而動力來自於哪裡呢?如何才能一直保持著動力呢?幾乎所有的企業都在試圖找出準確的答案,而現代管理理論中總是不斷地從各種角度去詮釋,因為管理是一種不可量化的藝術。《這是你的船》一書中,作者以親身經歷的一些事情,去詮釋了管理的藝術。其實我覺得所謂“管理”就像是一面“鏡子”,你所想要的結果其實就在你的面前,也就是管理者自身。

談到管理,絕大多數人會覺得那是象徵著一種權力和至高無上的地位,這種觀點必然導致單方面的命令,沒有回饋,也談不上“管理”,因為此時的天平是失衡的。任何事物都有兩個方面,管理者所想要達到的目標以及希望下屬成為的樣子,是可以通過“鏡子”反射出來的。管理者對待事物的態度、行為、言語等,都會影響到下屬。其實,這便是企業文化的由來。因此,如果管理者希望下屬做到團結一致、有責任感、忠誠、富有激情、做事認真嚴謹,那麼管理者必須自己首先要做到,因為你是你下屬的“鏡子”。

反過來也是一樣的,管理者只要看看自己下屬的樣子,就可以知道自己做事是什麼風格的,因為你的下屬同樣也是你的“鏡子”。管理者與下屬之間想要做到“鏡面反射”,其實也不難,我僅就以下幾點談談自己的看法。

第一,確定一個被整個團隊所認同的統一的目標。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管理者的成就是建立在下屬的成就之上的。管理理論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團隊精神,當一個團隊擁有著很強的向心力時,它的力量是不可限量的,因為此時,員工的動力和激情將被完全的激發出來。而這種向心力其實就是一個被整個團隊所認同的統一的目標,所有人將圍繞著這個共同的目標前進。

第二,將這個統一的目標以公開的方式準確的傳達給下屬。誠然,一部分管理者其實是嚴以律己的,但是卻會總是不停的抱怨下屬做事不用腦子,做事的結果與自己想像的相去甚遠。其實,那並不一定是下屬沒有恪盡職守,而是你是否確定有準確的表達出你的指令。如果你的下屬所理解的事情與你的指令並不一致,那麼就一定不會另你滿意。

第三,就是放權。放權並不等於放任自流,其實那是信任的表現。當下屬在相對規定的範圍內,得到更大的自由度和自主性時,就會更加嚴苛的要求自己,因為他們覺得自己得到了尊重和信任。當他們自主的去完成一件事情,並獲得肯定的時候,他們所得到的不只是薪水和職位,而是成就和自我價值的實現。根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中描述,自我實現是每個人的最高需求,也是每個人追求的最終目標。適度的放權,會讓管理者得到意想不到的收效,那絕對比裝攝像頭監視下屬的一舉一動要明智的多。

總結來講,這是你的船,就是要每個人都建立強烈的歸屬感,做事是對自己負責,而不是對管理者負責。管理者手中時刻要拿著一面“鏡子”,不斷的提醒自己,“這就是你下屬的樣子!”,這樣就可以一直保持著客觀的角度看待問題。

這是你的船,這是你的企業,用好自己手中的“鏡子”,反射出理想的企業!


這是你的船讀後感(三)

《這是你的船》一書與我們分享了阿伯拉肖夫艦長成功的領導經驗和管理技巧。“這是你的船!”成為了現代企業的一個管理理念,把企業當作一艘船,讓企業所有的人爭取當一名出色的水手,共同管理好企業。

書中的管理方法可以總結為:確立目標,從執行者的角度考慮問題,通過有效的溝通,讓每個人都清楚地瞭解自己的目標,給他們參與組織決策的機會,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建立信任,並最終使整個團隊上下一心,一起肩負起主人翁的責任感,同舟共濟直至成功。

一個企業要實現高速運轉,有賴於下情能為上知,上意能迅速下達;有賴於部門內、部門之間互通資訊、同甘共苦、協同作戰。良好的溝通能讓員工產生責任感、認同感和歸屬感,促使員工以強烈的責任心和奉獻精神為企業工作。

作為領導者要找到一種全新的方式來激勵人們不斷向前,訓練自己的手下學會獨立思考,並根據自己的思考做出判斷。阿伯拉肖夫認為“被賦予的責任越多,他們學到的東西也就越多。”所以在適當的時機要學會放權,所謂放權就是先給組織成員們確定一定的規範,然後讓他們自由發揮。()僅有放權是不夠的,還需要形成一定的共識,不能相互推卸責任,責任本身就是一種動力,對於每一個在職者來說工作就是責任的體現,一份工作就承擔著一份責任,這種責任不是強加的而是發自內心的,促使我們在工作中做到更好,做到盡心盡責,不斷前進。

我認為阿伯拉肖夫艦長在管理中最值得學習的就是讓水兵們知道自己的職責所在。“這是你的船!要讓它成為最好的”!也就是說:你是這條船的主人,你必須以主人的心態來管理和照料這條船,應該主動的承擔起責任。作為一個企業如果自己員工也能確立一種“這是你的公司”的信念,就一定能立於不敗之地。

?同樣,作為企業裡的一員,要團結協作,要有凝聚力,管理者要讓員工覺得有一種優越感和自主感,讓員工主動承擔責任,分享成功,這樣企業才能整體運作平穩。責任就是員工的工作宣言,一個人責任感的高低,決定了他工作績效的高低。所以,沒有做不好的工作,只有不負責任的員工。“

“這是你的船,要讓它成為最好的。”它提醒我們注意,企業上下無論是管理者還是員工,企業不但是管理者的船,更是全體員工共同的船。所有的人都有責任維護和管理好這條船。

這些在某種程度上塑造出我這個人。書中闡述的人格,若先天因教養者忽視和缺乏良好的示範,致使人格受影響、被壓抑,都可以借由後來的發展來補綴,使我們的人格趨於完整或成熟,磨光磨亮我們的生命。

恐懼與畏懼這兩個詞在本書中反復出現,但我沒有嚴格區分其詞義,因為這不是本書的重點,而且我也認為一定要做區分的話,恐怕並不容易。有人說害怕死亡,而畏懼死亡也說得通,其中並無太大的異同。通常我們認為“畏懼”是指特定、具體的東西,“害怕”則指非特定的物件,比較不理性,雖然敬畏上帝與害怕上帝有所區別,但也不是每次都言之成理、斬釘截鐵。因此,恐懼、害怕、畏懼、憂懼等都是同一個意思。

這本書是為每一個人而寫的,目的在於説明大家多瞭解自己與別人,同時要告訴讀者童年這個階段有多麼重要。另一方面,則是希望重新喚起大家重視感覺機能,我想,我們可以從感覺中學到很多東西。


直面內心的恐懼讀後感(二)

當我看到德國心理學家弗裡茨-李曼這本書的名字的時候,頓覺眼前一亮,勾起了我心底的好奇,“恐懼”自然是讓人恐懼的,到底怎樣才能直面恐懼。

在這本書中作者以天體運行的自傳與公轉、向心力與離心力的四個特徵類比人的四個成長動力。“自傳”:我們要做一個獨一無二的個人,肯定自我的存在,與其他人有所區別,個性如假包換,無人能取而代之。“公轉”:我們對這個世界、生活與周遭的人敞開心扉,與人交往,也與很另類的人交流。廣義說來,就是興沖沖地活著。“向心力”,即萬有引力,也就是我們對永恆的嚮往。“離心力”。我們隨時準備改變自己,肯定所有的變革與新發展;拋掉熟悉的東西,把傳統與習俗扔到腦後;才到手的東西,立刻與之告別,一切都是過渡與過站。

恐懼屬於生命的一部分,你我都在劫難逃,它以不同的面貌伴隨著我們,從誕生直至死亡。我想,恐懼大概是人類最早體會到的情感。當嬰兒從母親黑漆漆的肚子來到這個明亮的世界,本能地大哭,那是恐懼。雖然我們都體會過恐懼,有人害怕置身人群之中,有人穿過車水馬龍的馬路會感到驚慌,有人會看到毛毛蟲就心驚肉跳,也有人懼怕獨自一人的黑夜。但我們對恐懼本身瞭解得太少,這本書把所有的恐懼歸納為四種原型:害怕把自己交出去——分裂人格,害怕做自己——憂鬱人格,害怕改變——強迫人格,害怕既定的規律——歇斯底里人格。作者認為所有的恐懼都是由這四種原型衍生出來的,這四種恐懼原型同時也對應著四種對人類息息相關、互補也互為矛盾的動力:保持自我與孤絕疏離,把自己交出去以及歸屬感;追求永恆與安全,以及追求多變與風險。恐懼與我們如影隨行,正是因為我們身處無解的對立情景中。性情與環境,家庭與社會,都有可能成為培養恐懼的溫床。

每一個人的恐懼與人格一樣,都是獨一無二的,影響他們的一部分是遺傳,另一部分則是後天的成長環境以及人生經歷,其中童年的比重不可忽視。所以,我們害怕的,別人往往難以感同身受;他人視為理所當然者,在我們卻是揮之不去的陰影。如果我們能多瞭解別人一點,就會比較寬容,驕傲與自大就不復存在。書中對四種恐懼原型以及對應人格進行了描述。分裂人格——在分裂人格者看來,生活的上上之策就是戴著一頂童話中的魔帽,終其一生隱形於帽子下面。憂鬱人格——像鴕鳥一樣,他把頭埋藏在生命深淵的沙子裡,虔誠地相信對方是一個大好人。強迫人格——他們害怕新鮮的事物和新奇的經驗,風險、改變和消逝是他們最大的恐懼。歇斯底里人格——他翹首以待新鮮感,不斷追求刺激、新奇的印象與驚險,隨時臣服於外在的引誘與內心的呼喚。

“畢竟我們每個人的過往都有一個模糊地帶,有些人對早年的坎坷心存感激,將之轉化為助力,因此成就斐然,難道不該更同情且包容那些沒有這麼幸運的人嗎?”如果我們有勇氣一探心田上鬱黯角落的究竟,那些偽裝矯飾與浮誇將變得一文不值;褪卻硬殼,豁然開朗,坦蕩蕩無所懼,人生才不虛此行。直面內心的恐懼,才能過的坦然,人生也才會更有趣。如果有一個人理清了自己為什麼害怕交出自己,因而對生命與周遭的人敞開心靈,有勇氣讓個性自由發展,主宰自己的生活,然後不再因缺乏安全感而害怕,接著接受了生命事物終將消逝的事實,活得有聲有色又有意義,接受世界上以及生活中的規範與法律,知道既定事實毋需回避,但不因此而懼怕自由被剝奪。那麼,他在直面內心的恐懼。


直面內心的恐懼讀後感(三)

恐懼,大概是人類最早體會到的情感。()當嬰兒呱呱落地,從漆黑的子宮來到這個明亮的世界,本能地嚎啕大哭,那就是恐懼。儘管如此,我們對恐懼本身還是瞭解得太少。在弗裡茨的《直面內心的恐懼》的一書中,他為我們開啟了一扇瞭解恐懼的窗戶。

斷斷續續看完此書,我覺得收穫很大。而且,這本書跟我們所學的人格心理學也有很多的相似之處。在書中,弗裡茨介紹了4種類型的人格:害怕把自己交出去--分裂人格、害怕做自己--憂鬱人格、害怕改變--強迫人格、害怕既定的規律--歇斯底里人格。

其實人在不同的時間段表現的是不同的人格,也包括這4種人格。如果某一種人格過於強烈,那麼可能就會導致疾病,只有把握每一種的度,在多重人格中保持一個恰當的平衡,才能取得內心世界的和諧。

《直面內心的恐懼》這本書在敘述四種關於生命的病症時,也逐一討論了健康的人的片面人格,以及輕微、嚴重或極端嚴重的心靈創傷。本書以精神分析、心理治療的知識與經驗的理論為基礎,來介紹四種人格的典型特質,不採取宿命論或下斷語的方式來進行論述,而是從人的特質或性情著手,來對恐懼進行深刻的論述,使之通俗易懂。

在書中,恐懼與畏懼這兩個詞反復出現,但我沒有嚴格區分其詞義,因為這不是本書的重點。有人說害怕死亡,而畏懼死亡也說得通,其中並無太大的異同。通常我們認為“畏懼”是指特定、具體的東西,而“害怕”則指非特定的物件,比較不理性,雖然敬畏上帝與害怕上帝有所區別,但也不是每次都言之成理、斬釘截鐵。因此,恐懼、害怕、畏懼、憂懼等都是同一個意思。

在這本書中還提到了一個重要的內容即一個人的人格的形成和自己的童年時光有很大的關係。就是一個人的童年對人的影響是很深遠的,特別是父母對自己的影響,可能自己沒有察覺,但是它卻時時刻刻影響著自己。要想自己的孩子有一個好的未來,除了要把好的教育給孩子外,自己也需要做孩子的榜樣,這會潛移默化孩子的人格,長遠地影響孩子。

這是你的船讀後感(一)

最近,董事長在總辦會上談到《這是你的船》,並引用了其中的故事和理念談到公司的管理,應讓員工把公司像你的“船”一樣,上下同心,追求卓越,因此,我很快看完了這本《船》,很受啟發,受益匪淺。

《船》的作者邁克爾。阿伯拉肖夫曾任美國海軍艦隊司令的軍事助理,美國前國防部長的軍事助理,曾擔任當時美國海軍裝備最先進的驅逐艦的艦長。在他接管“本福爾德號”的時候,船上的水兵士氣消沉,很多人都討厭呆在船上,甚至想趕緊退役,與此同時每招募一名新兵的費用就高達10萬美元,培養一名可以在關鍵崗位工作技術兵的費用更是高達數十萬美元。可是兩年之後,這種情況發生了徹底的改變,310名官兵形成了一支充滿自信、幹勁十足的團隊,大家同舟共濟,全體官兵上下一心,整個團隊士氣高昂,而且每個人都學會了為自己的行為負責,“這是你的船”逐漸成為全體船員的口號,“本福爾德號”也成為了美國海軍的一隻王牌驅逐艦,成為太平洋最優秀的艦艇。

邁克爾。阿伯拉肖夫是怎樣做到這一切的呢?他一上任,就著手對這些士兵進行激勵,也就是給士兵更大的工作幅度,給他們參與組織決策的機會,使他們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艦長的做法使士兵以船為家,讓士兵以艦隊的發展為自己事業的發展。最終“本福爾德號”在邁克爾。阿伯拉肖夫艦長的領導發生了神奇的轉變,他的管理方略可以總結為:確立目標,然後從執行者的角度考慮問題,通過有效溝通,建立信任,並最終使整個團隊上下一心,一起肩負起主人翁的責任,直至成功,而這些都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這是你的船!

這是你的船,你就是這艘船的主人,所以你要對她負責,與她共命運,你要與這艘船上的官兵共命運,所有屬於你的事,你都要自己決定,你必須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同樣的,在公司中,無論身居何位,我們都是一個整體,我們應該相互信任,同心協力,我們做的任何一個決定都應為公司負責,為了這個大家庭負責,因為我們是公司的一員,因為這是你的船,這條船承載著我們大家的夢想與期盼,與我們的共同利益息息相關,我們都是相關利益者,必須同舟共濟,才能乘風破浪,最終到達大洋的彼岸。邁克爾。阿伯拉肖夫的管理經驗,就是要建立目標,發揮員工的主人翁意識,在團隊內真正做到有效溝通、建立信任和同心協力,充滿激情地努力工作。

1、建立目標

邁克爾。阿伯拉肖夫管理精髓首先是確立目標,通過不斷的與水兵溝通,讓每個人都更加清楚的瞭解“本福爾德號”的目標,一旦目標確立之後,水兵們就很快的學會了遵守紀律,大家所有的精力被這個目標吸引住。目標確定之後,團隊成員溝通有效目標以及擔當責任,發揮集體智慧,讓每個成員共同朝目標方向前進。

2、有效溝通。

通過工作目標的確定,建立暢通的溝通管道,讓員工瞭解與理解公司的每一項決定,並能暢所欲言,提高工作效率。邁克爾。阿伯拉肖夫艦長接管“本福爾德號”,就開始研究每一個環節可能出現的問題,以及為什麼大家會對自己的工作失去熱情,找到原因後,就為水水兵們勾畫一個能夠吸引他們的目標。然後使用一切辦法來保持上下級的溝通,例如:私人電子郵件、每日新聞播報、路邊談話、燈光表演等。

3、忠誠信任。

忠誠的前提是信任,二戰時期美國著名將領麥克亞瑟曾說過:“士兵必須忠誠于統帥,這是義務。”一個充滿戰鬥力的團隊,必須是一個有嚴格秩序的團隊,因為這樣才能確保行動的一致性和協調性。對於團隊的忠誠,則是整個團隊實現自身目標的關鍵因素。“本福爾德號”艦艇雖然裝備精良,但管理水準和作業效率低下,士氣低靡,忠誠度極低,每年有近35%的士兵希望可以提前退役。但在阿伯拉肖夫的領導下,僅兩年時間,這艘驅逐艦便被成功地改造成美國海軍公認的典範。發生這種巨變,是士兵忠誠的責任感發揮了作用,而一個人的忠誠來源於信任。有人在總結海爾精神時,把海爾精神定義在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還是忠誠和責任。信任是建立員工主人翁意識的最佳途徑,疑人不用,領導者一定要相信,即使最糟糕的下屬他的價值也不等於零,應該更多地站在員工的立場上想問題,敢於承擔責任;普通員工也應該相信自己的價值,明白自己個人榮譽與團隊利益是息息相關,千萬不能“窩裡鬥”。邁克爾。阿伯拉肖夫告訴我們,你必須通過努力才能得到別人的信任,而取得信任,才能讓員工忠誠,同時也學會信任別人,只有充分的信任,才能增強員工的責任意識。

4、同心協力。

一個人的力量是單薄的,眾人劃漿開大船,只有擰成一股繩,才能形成核力,要團結協作,求同存異,齊心協力,凝聚力量,才能乘風破浪,互助達遠,創造佳績。嚴格而公平的對待人員,才能得到全體員工的認可,我們要相信,機會永遠留給那些有能力、並且時刻準備接受挑戰的人,而在船上,在公司中,建立全體員工的歸屬感,使大家明白,在這個公司,在這條船上,你必須時刻牢記這樣一個現實:你是這條船的主人,而不是一個乘客,你必須以主人的心態來管理和照料這條船。既然你已經成為這條船上的一名船員,你就應該在船長的指導下,努力履行自己的職責和義務,認真做好船長交給你的每一項工作。即使沒有任何具體的交代,作為一名船員,你也應該主動的承擔起責任,努力做好自己份內的事情,維護保養好這條大船。

5、充滿激情

激情是一種動力,是實現工作價值的最為有效的方式。如果一個人只是為了薪水而工作,那麼他的生活將因此陷入到平庸之中。而如果他有了一個自己喜歡和適合去做的職業,他就會把工作看成一種學習和良好方式,把單調無趣的日常工作,看成充滿激情與成就感的事業,並在每天的任何一個工作的環節和細節上努力。阿伯拉肖夫深得管理精髓,他通過聆聽士兵們的需要,幫每個人確立了自己的方向,極大地鼓舞了士兵的士氣和激情,使得艦上的每個人都幹勁十足。每一個員工都希望把自己的工作做好,都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來增加收入,提升職務,獲得認可,沒有人願意一事無成。如果你在工作之初就下定決心,一定要出色地完成每一項工作,絕不半途而廢,有了這種激情,我們的內心深處會時刻提醒,“這是由我完成的一項工作,我要追求盡善盡美”。同時,要以自己的激情,感染下屬,帶動下屬的積極性,你的成功就能被事實證明。所以,無論從事何種工作,一定要全力以赴,保持激情。

《這是你的船》沒有完全讀完,因為它是一本讀不完的書。是什麼造就了優秀的企業和員工?是什麼決定著企業發展?每個企業都在詮釋、創造和實踐著自己的管理模式、企業文化、職業精神和價值觀念。但願,所有讀過或者準備去讀《這是你的船》的人,都能用責任、忠誠、激情去創造、管理好屬於自己的船。


這是你的船讀後感(二)

每個企業就像是一艘航行在大海中的船,無論是剛剛啟航,還是遨遊四方,無一例外的就是——它需要前進的動力。而動力來自於哪裡呢?如何才能一直保持著動力呢?幾乎所有的企業都在試圖找出準確的答案,而現代管理理論中總是不斷地從各種角度去詮釋,因為管理是一種不可量化的藝術。《這是你的船》一書中,作者以親身經歷的一些事情,去詮釋了管理的藝術。其實我覺得所謂“管理”就像是一面“鏡子”,你所想要的結果其實就在你的面前,也就是管理者自身。

談到管理,絕大多數人會覺得那是象徵著一種權力和至高無上的地位,這種觀點必然導致單方面的命令,沒有回饋,也談不上“管理”,因為此時的天平是失衡的。任何事物都有兩個方面,管理者所想要達到的目標以及希望下屬成為的樣子,是可以通過“鏡子”反射出來的。管理者對待事物的態度、行為、言語等,都會影響到下屬。其實,這便是企業文化的由來。因此,如果管理者希望下屬做到團結一致、有責任感、忠誠、富有激情、做事認真嚴謹,那麼管理者必須自己首先要做到,因為你是你下屬的“鏡子”。

反過來也是一樣的,管理者只要看看自己下屬的樣子,就可以知道自己做事是什麼風格的,因為你的下屬同樣也是你的“鏡子”。管理者與下屬之間想要做到“鏡面反射”,其實也不難,我僅就以下幾點談談自己的看法。

第一,確定一個被整個團隊所認同的統一的目標。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管理者的成就是建立在下屬的成就之上的。管理理論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團隊精神,當一個團隊擁有著很強的向心力時,它的力量是不可限量的,因為此時,員工的動力和激情將被完全的激發出來。而這種向心力其實就是一個被整個團隊所認同的統一的目標,所有人將圍繞著這個共同的目標前進。

第二,將這個統一的目標以公開的方式準確的傳達給下屬。誠然,一部分管理者其實是嚴以律己的,但是卻會總是不停的抱怨下屬做事不用腦子,做事的結果與自己想像的相去甚遠。其實,那並不一定是下屬沒有恪盡職守,而是你是否確定有準確的表達出你的指令。如果你的下屬所理解的事情與你的指令並不一致,那麼就一定不會另你滿意。

第三,就是放權。放權並不等於放任自流,其實那是信任的表現。當下屬在相對規定的範圍內,得到更大的自由度和自主性時,就會更加嚴苛的要求自己,因為他們覺得自己得到了尊重和信任。當他們自主的去完成一件事情,並獲得肯定的時候,他們所得到的不只是薪水和職位,而是成就和自我價值的實現。根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中描述,自我實現是每個人的最高需求,也是每個人追求的最終目標。適度的放權,會讓管理者得到意想不到的收效,那絕對比裝攝像頭監視下屬的一舉一動要明智的多。

總結來講,這是你的船,就是要每個人都建立強烈的歸屬感,做事是對自己負責,而不是對管理者負責。管理者手中時刻要拿著一面“鏡子”,不斷的提醒自己,“這就是你下屬的樣子!”,這樣就可以一直保持著客觀的角度看待問題。

這是你的船,這是你的企業,用好自己手中的“鏡子”,反射出理想的企業!


這是你的船讀後感(三)

《這是你的船》一書與我們分享了阿伯拉肖夫艦長成功的領導經驗和管理技巧。“這是你的船!”成為了現代企業的一個管理理念,把企業當作一艘船,讓企業所有的人爭取當一名出色的水手,共同管理好企業。

書中的管理方法可以總結為:確立目標,從執行者的角度考慮問題,通過有效的溝通,讓每個人都清楚地瞭解自己的目標,給他們參與組織決策的機會,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建立信任,並最終使整個團隊上下一心,一起肩負起主人翁的責任感,同舟共濟直至成功。

一個企業要實現高速運轉,有賴於下情能為上知,上意能迅速下達;有賴於部門內、部門之間互通資訊、同甘共苦、協同作戰。良好的溝通能讓員工產生責任感、認同感和歸屬感,促使員工以強烈的責任心和奉獻精神為企業工作。

作為領導者要找到一種全新的方式來激勵人們不斷向前,訓練自己的手下學會獨立思考,並根據自己的思考做出判斷。阿伯拉肖夫認為“被賦予的責任越多,他們學到的東西也就越多。”所以在適當的時機要學會放權,所謂放權就是先給組織成員們確定一定的規範,然後讓他們自由發揮。()僅有放權是不夠的,還需要形成一定的共識,不能相互推卸責任,責任本身就是一種動力,對於每一個在職者來說工作就是責任的體現,一份工作就承擔著一份責任,這種責任不是強加的而是發自內心的,促使我們在工作中做到更好,做到盡心盡責,不斷前進。

我認為阿伯拉肖夫艦長在管理中最值得學習的就是讓水兵們知道自己的職責所在。“這是你的船!要讓它成為最好的”!也就是說:你是這條船的主人,你必須以主人的心態來管理和照料這條船,應該主動的承擔起責任。作為一個企業如果自己員工也能確立一種“這是你的公司”的信念,就一定能立於不敗之地。

?同樣,作為企業裡的一員,要團結協作,要有凝聚力,管理者要讓員工覺得有一種優越感和自主感,讓員工主動承擔責任,分享成功,這樣企業才能整體運作平穩。責任就是員工的工作宣言,一個人責任感的高低,決定了他工作績效的高低。所以,沒有做不好的工作,只有不負責任的員工。“

“這是你的船,要讓它成為最好的。”它提醒我們注意,企業上下無論是管理者還是員工,企業不但是管理者的船,更是全體員工共同的船。所有的人都有責任維護和管理好這條船。

下一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