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勵志一生 » 讀後感/觀後感

電影暖春觀後感

電影暖春觀後感(一)

此片講述的是一位農村老漢意外地撿到一個女童小花並把她撫養成人的故事。這部電影充滿了親情,讓人看後不盡熱淚盈眶,並且也使人陷入了深思。

作為一部農村題材的電影,《暖春》更多的表現了農村人樸實真摯的感情。作為主角的這位農村老人與八歲的女童小花,他們從一開始的接觸到溝通、融洽、親密一直到小花的長大過程中,歷盡了喜、怒、哀、樂,最後是其樂融融的大結局,此時電影裡的季節也從寒冷的冬天到了溫暖的春天。

我非常喜歡和佩服片中的主人公小花,

她雖然只有八歲,但在被老漢撿到之前就備受虐待,以至於有第一次見到老人時恐懼的眼神。但在小花熟悉了環境後,大家都能夠看出她是簡樸、勤勞、樂於助人、寬容的一個好孩子,即使是作為一個中學生的我也難做到這些,我想我們都應該學習她的優秀品質。

片中的小花是一個農村孩子,一提到鄉村,我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貧富差別。鄉村生活貧苦窮困,許多孩子因此未能完成學業,但就拿小花來說,她代替了大部分農村孩子的心願——上學。在影片中,老人用自己好不容易得來的錢供小花上學,而小花也沒有辜負老人的期望,她的學習成績優異,以至最後成為一名有文化的教師。換做我們來想,我們生活在城市,

有這麼好的學習環境卻身在福中不知福,學習還不夠刻苦。在電影中我印象最深的一個片斷就是小花問老師:“老師,您能用鉛筆給我判作業嗎?”“為什麼呢?”“因為鉛筆寫完字用橡皮擦了還能接著使。”……小花的生活已經到了如此困苦的地步卻還執意學習,讓我對她有一種敬佩之情。

看完影片後,我被片中的劇情打動了,留下了感動的淚水。


電影暖春觀後感(二)

今天,老師帶我們看了一部電影,名字叫《暖春》,它使我非常感動。

《暖春》寫了一個小女孩,叫小花,她父母和奶奶都去逝了,她被賣到一戶人家,但那戶人家總是欺負她,後來,一位爺爺把她領回家,對她呵護備至。老人的兒媳婦一直沒有孩子,卻一直刁難小花,還想把她送人,

最後,小花以她寬容、善良的心使她終於理解並感激小花。快到電影最後,老村長公開了隱藏了30年的秘密——老人的兒子也是老人撿來的。老人為了兩個孩子,獻出了一輩子。電影的最後,寫了小花好好學習,當了村裡第一個大學生,大學畢業後,回到村裡當了小學教師。

看完整部片子後,有不少同學都潸然淚下,我們都被小花所感動。

看了整部片子,使我感受最深的是小花放學後,請老師用鉛筆批改她的作業,因為用鉛筆批改作業,用完後可以擦了再寫,她不想讓爺爺花錢給她買本子。而我們這些生活在21世紀的少年兒童,每天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奢華的日子,比起那些生活在大山裡,沒有錢上學還要整天幹活的孩子們,

我們是不是太嬌慣了呢?如果我們現在去大山裡,是否能像大山裡的孩子那樣艱苦勞動呢?所以我們不能當小皇帝、公主,要像大山裡的孩子那樣,能吃苦、善勞動,做個有用的人。

我們要像《暖春》中的小花那樣,有一顆寬容、善良的心,對待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


電影暖春觀後感(三)

今天下午,學校組織我們五年級的學生統一觀看了電影《暖春》。故事中主人公小花悲慘的命運深深打動了我們,我好幾次都禁不住潸然淚下,任由鹹鹹的淚水由面頰滑過。影片放完時,教室裡沒有了以前一哄而散的興奮,許多同學們仍沉浸在故事裡,面頰上是淚水的痕跡。幼年的小花,童年悲慘的命運,使人格外傷感、同情。

《暖春》講述了一個叫小花的山村女孩,

一出生就失去雙親成了孤兒,和奶奶相依為命;三歲時和她相依為命的奶奶去世了,小花只能寄居在親戚家裡,幹粗活,挨駡受氣,吃不飽飯。幾經波折,被迫出走的小花被一位農村爺爺收養了,卻又因叔叔、嬸娘不願接納,使一個七歲的孩童歷盡磨難和委屈。歷經種種磨難,最後,懂事的小花終於用自己一顆善良的心感動了叔叔、嬸娘和周圍的人。七歲的小花終於過上了一個普通孩子所應有的再普通不過的普通孩子的生活。

柔弱的小花,用愛,融化了人世間的寒冬,迎來了人心中的暖春。雖然歷經磨難,受盡委屈,()都不能阻擋懂事的小花幼小的心中那善良的童真和心中的真愛。小花不計嬸娘的刁難,

給她送上自己做的餅;聽說螞蚱可以治嬸娘不生小弟弟的病,自己一個人偷偷上山捉了螞蚱偷偷放到嬸娘的桌上;因為嬸娘的腳被燙傷,小花親自給她做藥……終於,小花用自己的真愛,融化了嬸娘的心,也贏得了人世間的暖春。

和小花相比,我們這些從小生活在蜜罐裡的孩子,應該更加懂得倍加珍惜。小花雖歷經困難和折磨,卻仍時刻想著關心別人;我們的父母無論颳風下雨,無論自己工作多麼辛苦,自己多磨勞累,每天接送我們,養育我們,將最好的都給了我們,而我們卻往往不懂事,不知道珍惜,還時常惹父母生氣。小花為了一點學費,和爺爺克服了多少困難;而我們,學校、老師給我們創造了優越的學習條件,而我們卻往往視而不見,不努力學習。小花只是一個七歲的孩子,正是一個需要大人照顧、關愛的年齡,卻能時刻想著給別人以關愛;我們卻很少想到給別人以關愛……

看完《暖春》,我感受很多。從小花的身上,我更看到了自己的許多不足。

電影美麗心靈觀後感(一)

電影《美麗心靈》講的是:一個孤獨的天才數學家約翰·納什不善於交際,整天沉迷於一件事:尋找一個有真正創意的理論。他經常顯示他與眾不同的自信與自負,並撰寫出了關於博弈論的論文——“競爭中的數學”,大膽地將現代經濟之父亞當·斯密的理論作出了不同的解釋。從此他的生活發生了改變。但不幸的是,他得了精神分裂症,讓他在以後的30年裡一直飽受思維與情緒錯亂的困擾。當他的妻子知道他得了精神分裂症後,他的妻子沒有放棄他,而他亦沒有自暴自棄,堅強地與自己的心理疾病作鬥爭。

剛看這部電影時,我開始想為什麼這部電影的名字是“美麗心靈”而不是其他。看完這部電影后,“堅持”兩字浮現腦海,我才真正地明白它的含義。

“美麗心靈”美在納什對興趣的堅持。他一直堅信尋找一個真正有創意的理論是他應該從事的事情。他為此堅持不懈,終於把人們接受了150多年的理論推翻,並改變了自己的命運。在當今時代,一部分人為了追求物質財富放棄了自己的興趣愛好,有些人甚至不知道自己在追求些什麼。我們應該要像納什一樣堅持自己喜歡的事物,並為此不懈地奮鬥,這樣我的精神世界才不會空虛,人生才不會有遺憾。

“美麗心靈”美在納什對自己信念的堅持。納什得了精神分裂症後,他沒有自暴自棄,勇敢地去面對。他為了他的家人以及他的興趣愛好,停止了吃藥。不管別人怎麼看待他,他都堅強地活著並與自己的疾病作鬥爭。這就是他對人生的信念。人的一生並不是一直一帆風順的,人生途中難免會有痛苦和不幸。不同的人信念不同,對待人生的態度也不同。在遭遇痛苦和不幸時,有些人選擇逃避,有些人卻選擇面對和奮鬥。當我們選擇逃避時,我們就可能渾渾噩噩地度過我們的人生,這樣的人生便充滿黑暗;當我們選擇面對並堅持自己的信念時,我們便能度過這個黑暗的時期,最終便會迎來光明。

“美麗心靈”的美還表現在納什的妻子對他的堅持。她一直沒有放棄得了精神分裂症的納什,一直在身邊鼓勵和支持他。她所表現出來的鋼鐵般的意志讓人佩服並且感動不已。她對納什的愛不禁讓人動容,如果沒有她的堅持,或許納什的人生會是另一種模樣。這種堅持,這種愛,無論是來自家人或是伴侶,我們都應該好好珍惜。

堅持對於我們任何一個人來說都很重要。不管做任何事情,如果自己不堅持,那也只能是一事無成。如果劉謙不堅持他的興趣和夢想,那麼他不會成為如此著名的魔術師。我們應該有一顆“美麗心靈”,對自己認定的事堅持到底,堅持自己的理想和目標並努力奮鬥,以堅持的態度對待自己的人生。


電影美麗心靈觀後感(二)

電影《美麗心靈》是一部關於一個真實天才的極富人性的劇情片。故事的原型是數學家小約翰·福布斯·納什。英俊而又十分古怪的納什早年就做出了驚人的數學發現,開始享有國際聲譽。但納什出眾的直覺受到了精神分裂症的困擾,使他向學術上最高層次進軍的輝煌歷程發生了巨大改變。面對這個曾經擊毀了許多人的挑戰,納什在深愛著的妻子艾麗西亞的相助下,毫不畏懼,頑強抗爭。經過了幾十年的艱難努力,他終於戰勝了這個不幸,並於1994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在影片中納什大學時期在巨大的壓力下就出現了幻覺,在他虛構的世界中出現了他的室友查理斯和查理斯的侄女。在他進入惠勒實驗室之後他的虛擬世界又出現了一個神秘的長官威廉·帕徹招募他參加一個絕密的任務,破解敵人的密碼。他出現這種精神症狀其實就是因為他已經患了精神分裂症。

起初納什身邊的人並沒有發現他的異常是因為患上了精神分裂症,只是覺得他的性格孤僻行為有些怪異。但,隨著納什的行為越來越怪異,常常做出常人感到莫名其妙的事情,他身邊的人才逐漸意識到他已患有精神病。

約翰·納什無疑是一個天才,年紀輕輕就在數學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他十分不善於與人交往,對於成功的渴望也十分大,給他自己造成了巨大的壓力且無法找人傾訴。久而久之,他也患上了精神分裂症。

在影片中,最能觸動人心靈的無疑就是納什的妻子艾麗西亞對丈夫那種緊緊跟隨的愛情。儘管艾麗西亞在幫助納什治療的過程中,身體和心靈都承受著巨大的痛苦,但她始終都選擇在他身邊支持他,幫助他。影片最後納什獲得諾貝爾獎在頒獎禮後為艾麗西亞披上披肩,兩人相互扶持著向前走,我想這也是對愛情最好的定義。

納什最後其實並沒有完全康復,他依然看得到查理斯,小女孩,以及威廉·帕徹,但他已清楚他們都不是真實的,並能控制自己忽略他們。他能逐漸康復起來,艾麗西亞不離不棄的支持無疑是最主要的因素,其次他自己戰勝疾病的決心和身邊那些朋友的幫助也是十分重要的。

影片中,納什的性格其實是很矛盾的,他是個勤奮且聰明的人,只是他身上傲氣很重且難以相處,這也是別人對他既欽佩又反感的原因。但當看到納什為精神病所纏身的時候,又不禁讓人感歎可惜了這樣一個天才。

影片之所以叫“美麗心靈”,我想美麗的心靈所指的應該主要是指納什的妻子那種對丈夫不離不棄的那種心靈的美麗,另外,納什自己對抗病魔的決心和納什的朋友們對他的幫助又何嘗不是美麗的呢?

看完《美麗心靈》之後,既感動於影片中的每個動人畫面,又感受到一個健康的心理狀態對我們也是十分重要的。我們在平時生活中既要努力地做好每一件事情又要及時排解自己的壓力,更要與周圍的人建立起良好的關係,提高自己的交際能力,這樣才能使自己健康地生活下去。


電影美麗心靈觀後感(三)

如何在現實與幻想中生存?這是我在看完電影《美麗心靈》後在心中留下的一個疑問。

在影片的前半部分,我見證了約翰·納什那令人嘆服的破譯密碼能力,一心想著我們的男主人公會如何出色地完成這機密任務。誰知畫面一轉,劇情來了一個180度大轉變,原來一切只是他的幻想,他的浪子室友查理斯、可愛的小女孩、還有那神秘冷峻的特工,全是虛幻之物,約翰·納什他患上了精神分裂症。

不得不說,精神分裂症是一種非常奇特的精神疾病。患者會在現實生活中接觸到自己的幻想,並且毫無察覺,這也是許多與這疾病有關的電影之所以令人印象深刻的原因。正如影片中的羅森醫生所說:“真正痛苦的,不是親愛的人離開或死去,而是根本就不存在。”我想這不僅僅對主人公,對我們觀眾也是一種巨大的衝擊。我腦海中油然而生一念頭,假如我是精神分裂症患者,我會怎樣?

若我被突然告知,我的好友、兄弟其實是自己幻想出來的,在現實中根本不存在,自己其實是一位精神分裂症患者,()需要接受治療,我想我的精神很有可能會崩潰。其實不難理解,當下的我們,所接觸的、所感受的,抑或正在交談的物件,我們都會毫無疑問地將其視作真實,這也是人類感受自己是“活著的”的重要憑證,是一種與生俱來的信念。正如我現在正在敲打著鍵盤,在寫著這篇觀後感,如果你告訴我其實不存在什麼觀後感,甚至根本沒有這台電腦,我只是對著空桌子在亂動手指,我是不會相信的。因為在我看來,我感受著這台電腦的溫度,鍵盤的反彈通過我的手指傳達給了大腦,讓我知道我正在敲鍵盤,而你卻跟我說這不存在,你的話毫無疑問是對我的固有信念的一種顛覆,不僅是我,一般人也是不會去相信的。

但可憐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他們看來,他們不相信的其實是真實的,一直相信的卻是虛幻的。更可悲的是,他們的幻想並沒有隨著他們意識到自己患病而消失,而是一直圍繞在他們身邊,困擾著他們的生活。幸運的可能一段時間後就會消失,不幸的如約翰·納什則與幻覺並行了數十年,從青年走到了老年。影片並非完全虛構,而是一個根據真人真事改編。我想,現實中的約翰·納什之所以能與自己的內心抗爭這麼多年,並且還獲得諾貝爾獎,一定是因為他具有很堅定的生的信念。

是的,在現實與幻想交錯混淆的世界中,備受幻覺困擾,害怕傷害任何人,每天心神疲憊不堪,能在這夢魘般的生活中生存下來的,是強人,而仍能在此基礎上致力於自己的工作,造福世界的人,是當之無愧的巨人!約翰·納什,他是不幸的人,也是幸運的人。不幸於身患頑疾,幸於在困難時刻有愛妻對他的不離不棄。是妻子對他的那份愛,讓他堅信即使世上的一切都只是幻覺,至少妻子的愛是最真實最溫馨的,無法證明,也無需證明。而面對那無法擺脫的幻覺,他選擇的是坦然接受,而不是一味回避。

約翰·納什的行為也給了我很大啟發,生活中誰沒有過失意絕望甚至想輕生?而親人的鼓舞與安慰能夠給予我們無窮的動力,讓我們產生強大的信念——活下去。對於生活中的不快,很多人都告訴自己或他人要去忘記。其實忘記只是逃避的代名詞,人類的特性之一就是太容易記住傷痛,並且難以揮去。既然揮之不去,那何必苦苦掙扎去強迫自己忘記?我們需要的不是忘記,而是淡化。坦然接受過去發生的種種不快,告訴自己這些已經過去,無謂再讓它們折磨自己,即使日後會想起,也能一笑而過。

電影《美麗心靈》在當年榮獲8項奧斯卡提名,並最終奪得4項奧斯卡大獎,可見該片的影響力非比尋常。我想,該片之所以成功,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它奉行了電影的宗旨,即反映生活,啟示生活。它向人們講述了在痛苦與絕望中的生存之道。

電影弱點觀後感(一)

直找不到什麼好看的電影,要麼太暴力,要麼婆婆媽媽的不知道講什麼。但是今天看到了一部電影《弱點》,開始還以為是專門講什麼心理學的東西(和恐怖驚悚電影一類的)。但是這部長達兩個小時的電影,一開始看了就引人入勝,時常伴隨著淡淡的感動,觸動你的神經,讓你時不時的眼淚充滿眼眶。導演的尺寸把握的恰如其分,當你眼淚要流出來的時候,卻又出現了輕鬆詼諧的內容。

看了不久之後,你會發現這部電影很有阿甘的形象,但是讓你感覺或許比阿甘更真實。

我不知道,是否也有人認為這部電影很有美國的主旋律,就像前段時間獲奧斯卡大獎的電影《拆彈部隊》一樣被人說成很有美國的主旋律。但是,這確實反映了美國的某些事情,如黑人和白人沒有種族分歧了親如一家人、社會地位低的人的美國夢、對人的個性的尊重、有錢人的慈善之舉。

這部片子其實反映的內容非常的豐富,關於宗教、黨派、個性、親情、教育、反腐敗等。

另外,這部電影給寶馬、田納西大學、肯德基做了個非常好的廣告。

在結尾部分,看到兒女成長、進步,陡然間覺得養育子女成人是一件非常自豪、有成就感的事情。


電影弱點觀後感(二)

他是一個高大壯碩、皮膚黝黑的孩子,面無表情的臉上,掩不住些許苦愁的滋味。他就是邁克爾·奧赫,一個因為缺少記錄而不知道他有多大的孩子,智商只有80,即只有6歲的水準,他的平均成績只有0.6分。每個學校都留下他,給他個壞成績,然後把這個大麻煩轉到其他學校去。在進入溫蓋特基督教學校之前,他經歷了很多事情。母親是個“癮”君子,根本沒有其他親人。在他小時候,父親從天橋上跳下自殺,他都不記得什麼時候見過父親。關於他的大部分資料都丟失了,只有幾張案例記錄。員警在其7歲的時候禁止鄧尼斯·奧赫繼續撫養他,母親吸毒被捕很多次,而且身體也不太好,他不得不輾轉於很多收留他的家庭。

他困惑,他迷茫,他不想做一個這樣的邁克爾·奧赫。“我張望,卻看到四周都是白色。白牆、白地和很多白人。老師們不知道我聽不懂他們到底在說些什麼,我不想聽別人的話,尤其是老師。他們給我佈置作業,還要我自己做習題,但我從來沒有寫過作業。我去洗手間,看著鏡子說,這個不是邁克爾·奧赫。”但是以上那些還不是完整的他。雖然他智商不高,但是他是個勇敢的孩子,他勇於爭取一個良好的教育機會。柯頓教授就這樣曾經這樣評價過他:以往取得學校教育品質差使他不能受教育,其他像他這種背景的孩子根本不會靠近溫蓋特基督教學校。他成績很差,但他一直在努力著,雖然很慢,但總是在進步。還有,他的保護意識很強,比普通人強得多得多。當然,他還有一個優勢,就是他強壯的身體條件,這也是他作為左內邊鋒的最有利條件吧。這些,在遇到陶西女士之後,好像表的越來越明顯了。天氣陰冷,他卻穿著單薄的T恤和短褲,在寒風中瑟瑟發抖。於是便有了從領進家門暫住一宿到提供衣食住所視為己出,陶西甚至專門為他請來了私人家教蘇小姐,奧赫第一次從圖伊一家身上感覺到了家的溫暖。剛開始的時候陶西確實還有所顧忌,怕他偷東西,但是看到疊的整整齊齊的被子和已經離去的身影的時候,陶西動搖了,她知道這是一個需要愛的孩子。雖然她也知道這時候的邁克爾並沒有完全的接受自己,她還是繼續用自己的溫情溫暖著他。這時候的邁克爾是矛盾的,一方面他渴望得到親情,得到生命中那已經消失很長時間的溫暖,但是另一方面,他害怕,他害怕這只是一時的假像,最終,他還是一個沒人要的孩子。

邁克爾·奧赫是不幸的,因為他是一個被拋棄過很多次的孩子;但是他又是幸運的,因為他遇到了陶西一家。陶西關心他,教他購物,告訴他又想要的東西就說出來,而不是什麼都不說。肖恩是這個家庭中第一個注意邁克爾的人,他支持他的妻子,也關心著這個黑人男孩,即使他沒說,從他的種種行為上我們也可以看出來。S.J,雖然是個小孩子,但是古靈精怪,當然,也是個小橄欖球迷,他幫助邁克爾訓練,在球場外為邁克爾加油,在他心裡,邁克爾就是一個大哥哥。柯林斯,雖然邁克爾的到來剛開始給她造成了一些困擾,但是最終,她還是熱情的接受了這個哥哥,她不顧同學眼裡的驚詫和他一起上自習,躲在牆後聽媽媽給邁克爾和S.J講故事。這個家庭給邁克爾的豈止是這些。他們對他敞開了大門,也給了他改變人生的勇氣。於是,他主動向陶西提出要一個駕照,在他看來,這就是一個身份證明,他也希望過正常人的生活。他在陶西女士進入黑人區的時候堅持不讓她下車,在出車禍時用胳膊擋住了S·J,在他的意識裡,他們就是他的家人,而在家人遇到危險時,他必須去保護他們。

不得不提,在受到陶西一家的幫助的同時,溫蓋特基督教學校的老師也給了他很多幫助。雖然剛開始的時候他們看不起他,()但是在一個善解人意的美女老師和柯頓教授的幫助下,老師們都接受了他,也努力地幫著他改變其現狀。另外就是蘇小姐,作為一名私人教師,她順利的完成了自己的任務,對邁克爾的幫助也不只是成績上的提高,還有人格上的提升。還有那個執法處的喬斯林,雖然只是在電影的開頭和結尾處有她的戲份,但是實際上她以及她所代表的執法處還是關心邁克爾的,她是怕邁克爾受到迷惑和威脅而已。

當然,激情的橄欖球賽也是電影的線索之一。從剛剛開始的激烈戰況凸顯左內邊鋒所必需的身體條件和保護意識,然後鏡頭就切換到了邁克爾,可能就是想要人看看這個隊裡第二高薪的左內邊鋒是怎樣煉成的吧。大家可能想過他有多強壯、速度有多快,但是我相信大多數人肯定沒想過他被多少家庭拋棄過,他的智商有多低或是他有多麼孤僻。就是這樣一個人,他不能左右他的身世,但是他卻改變了自己的命運。他努力的去訓練,在陶西一家的幫助下,他最終成就了自己。在球賽過程中,柯頓教授維護他的表現亦使他感受到家的溫暖,除了陶西一家,他又擁有了一個家,那就是球隊。所以,在球賽中,他表現的愈加勇敢,因為他要保護他的家人。

影片的最後部分,在賽場上,他就像一堵銅牆鐵壁,沒人能夠突破他的防線。很快,奧赫就成為了橄欖球場上的風雲人物,不僅為所在的中學贏得了區域冠軍,還吸引了眾多大學球隊星探的注意,願意為他提供全額獎學金。可是,對於平均成績只有0.6分,IQ僅在低智邊緣的奧赫,要想順利踏上橄欖球之路,眼前還橫亙著諸多障礙。除了蘇小姐幫助他提高成績之外,他還必須得接受執法處的調查,因為執法處認為他選擇密西西比大學的原因是因為有人迷惑他甚至是威脅他。初次意識到這個問題的邁克爾有點迷茫,甚至開始懷疑陶西一家的動機。但是最終,在和陶西女士的深刻交談中,他知道,眼前的這個女人不只是一個強勢的有錢人,還是他的媽媽。回答執法處的話只有一句:因為這是我家人上學的地方。只這一句,我知道,所有的問題都解決了。

還記得邁克爾在第一次測試之後畫的那張畫,一個迷茫的小孩坐在船上,卻不知道要飄向哪裡。經過陶西一家的努力和邁克爾周邊環境的改善,我相信,他終於知道他要去哪裡了。


電影弱點觀後感(三)

對於每個人來說,弱點和優點都存在於每個個體的身上。但是我們會經常因為自己的弱點而感到慚愧,變得不敢面對事物。而自己本身的優點卻被自己隱藏著,一直都只是留意著自己最脆弱的地方,這樣便難以將自己的潛能發揮出來,亦漸漸變得軟弱。

電影《弱點》中的主角Michael出生在複雜、貧困的環境裡,直至三歲,他不得不過起流浪漢的生活。生活選擇了他,但是他已經沒有勇氣面對未來,只是停留在三歲前媽媽的保護。

那是一個高大壯碩、皮膚黝黑的孩子,面無表情的臉上,掩不住些許苦愁的滋味。明明天氣陰冷,他卻穿著單薄的T恤和短褲,在寒風中瑟瑟發抖。不管他看起來高大得多麼讓人戒備,他只是個16歲的孩子。已為人母的莉安把一切看在眼裡,她不但給這個孩子一個溫馨的家庭,還給他了屬於每個人的尊重。

每個人都有弱點,這是我們難以避免的,我們不必為此慚愧而逃避,打開自己的心扉,對自己寬容點,讓自己的心靈找個棲息的地方。

弱點,應該被隱藏,但唯有坦然的面對,才終有一天能把它放下,去做我們自己。

我們沒有必要為了別人的價值觀而活,給自己一個信念,告訴自己什麼是最重要的?並為此發揮自己的優勢,去努力,去奮鬥,為了你想要的而活。

生活沒有選擇,最大的選擇就是你選擇自我,自我實現。

這是我們的完美宿命。

莉安,男孩,都是我們生活的啟迪因素,當這些因素與我們的細胞衝撞時,我們就應該知道我們該怎麼做了,難道不是嗎?

不努力學習。小花只是一個七歲的孩子,正是一個需要大人照顧、關愛的年齡,卻能時刻想著給別人以關愛;我們卻很少想到給別人以關愛……

看完《暖春》,我感受很多。從小花的身上,我更看到了自己的許多不足。

電影美麗心靈觀後感(一)

電影《美麗心靈》講的是:一個孤獨的天才數學家約翰·納什不善於交際,整天沉迷於一件事:尋找一個有真正創意的理論。他經常顯示他與眾不同的自信與自負,並撰寫出了關於博弈論的論文——“競爭中的數學”,大膽地將現代經濟之父亞當·斯密的理論作出了不同的解釋。從此他的生活發生了改變。但不幸的是,他得了精神分裂症,讓他在以後的30年裡一直飽受思維與情緒錯亂的困擾。當他的妻子知道他得了精神分裂症後,他的妻子沒有放棄他,而他亦沒有自暴自棄,堅強地與自己的心理疾病作鬥爭。

剛看這部電影時,我開始想為什麼這部電影的名字是“美麗心靈”而不是其他。看完這部電影后,“堅持”兩字浮現腦海,我才真正地明白它的含義。

“美麗心靈”美在納什對興趣的堅持。他一直堅信尋找一個真正有創意的理論是他應該從事的事情。他為此堅持不懈,終於把人們接受了150多年的理論推翻,並改變了自己的命運。在當今時代,一部分人為了追求物質財富放棄了自己的興趣愛好,有些人甚至不知道自己在追求些什麼。我們應該要像納什一樣堅持自己喜歡的事物,並為此不懈地奮鬥,這樣我的精神世界才不會空虛,人生才不會有遺憾。

“美麗心靈”美在納什對自己信念的堅持。納什得了精神分裂症後,他沒有自暴自棄,勇敢地去面對。他為了他的家人以及他的興趣愛好,停止了吃藥。不管別人怎麼看待他,他都堅強地活著並與自己的疾病作鬥爭。這就是他對人生的信念。人的一生並不是一直一帆風順的,人生途中難免會有痛苦和不幸。不同的人信念不同,對待人生的態度也不同。在遭遇痛苦和不幸時,有些人選擇逃避,有些人卻選擇面對和奮鬥。當我們選擇逃避時,我們就可能渾渾噩噩地度過我們的人生,這樣的人生便充滿黑暗;當我們選擇面對並堅持自己的信念時,我們便能度過這個黑暗的時期,最終便會迎來光明。

“美麗心靈”的美還表現在納什的妻子對他的堅持。她一直沒有放棄得了精神分裂症的納什,一直在身邊鼓勵和支持他。她所表現出來的鋼鐵般的意志讓人佩服並且感動不已。她對納什的愛不禁讓人動容,如果沒有她的堅持,或許納什的人生會是另一種模樣。這種堅持,這種愛,無論是來自家人或是伴侶,我們都應該好好珍惜。

堅持對於我們任何一個人來說都很重要。不管做任何事情,如果自己不堅持,那也只能是一事無成。如果劉謙不堅持他的興趣和夢想,那麼他不會成為如此著名的魔術師。我們應該有一顆“美麗心靈”,對自己認定的事堅持到底,堅持自己的理想和目標並努力奮鬥,以堅持的態度對待自己的人生。


電影美麗心靈觀後感(二)

電影《美麗心靈》是一部關於一個真實天才的極富人性的劇情片。故事的原型是數學家小約翰·福布斯·納什。英俊而又十分古怪的納什早年就做出了驚人的數學發現,開始享有國際聲譽。但納什出眾的直覺受到了精神分裂症的困擾,使他向學術上最高層次進軍的輝煌歷程發生了巨大改變。面對這個曾經擊毀了許多人的挑戰,納什在深愛著的妻子艾麗西亞的相助下,毫不畏懼,頑強抗爭。經過了幾十年的艱難努力,他終於戰勝了這個不幸,並於1994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在影片中納什大學時期在巨大的壓力下就出現了幻覺,在他虛構的世界中出現了他的室友查理斯和查理斯的侄女。在他進入惠勒實驗室之後他的虛擬世界又出現了一個神秘的長官威廉·帕徹招募他參加一個絕密的任務,破解敵人的密碼。他出現這種精神症狀其實就是因為他已經患了精神分裂症。

起初納什身邊的人並沒有發現他的異常是因為患上了精神分裂症,只是覺得他的性格孤僻行為有些怪異。但,隨著納什的行為越來越怪異,常常做出常人感到莫名其妙的事情,他身邊的人才逐漸意識到他已患有精神病。

約翰·納什無疑是一個天才,年紀輕輕就在數學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他十分不善於與人交往,對於成功的渴望也十分大,給他自己造成了巨大的壓力且無法找人傾訴。久而久之,他也患上了精神分裂症。

在影片中,最能觸動人心靈的無疑就是納什的妻子艾麗西亞對丈夫那種緊緊跟隨的愛情。儘管艾麗西亞在幫助納什治療的過程中,身體和心靈都承受著巨大的痛苦,但她始終都選擇在他身邊支持他,幫助他。影片最後納什獲得諾貝爾獎在頒獎禮後為艾麗西亞披上披肩,兩人相互扶持著向前走,我想這也是對愛情最好的定義。

納什最後其實並沒有完全康復,他依然看得到查理斯,小女孩,以及威廉·帕徹,但他已清楚他們都不是真實的,並能控制自己忽略他們。他能逐漸康復起來,艾麗西亞不離不棄的支持無疑是最主要的因素,其次他自己戰勝疾病的決心和身邊那些朋友的幫助也是十分重要的。

影片中,納什的性格其實是很矛盾的,他是個勤奮且聰明的人,只是他身上傲氣很重且難以相處,這也是別人對他既欽佩又反感的原因。但當看到納什為精神病所纏身的時候,又不禁讓人感歎可惜了這樣一個天才。

影片之所以叫“美麗心靈”,我想美麗的心靈所指的應該主要是指納什的妻子那種對丈夫不離不棄的那種心靈的美麗,另外,納什自己對抗病魔的決心和納什的朋友們對他的幫助又何嘗不是美麗的呢?

看完《美麗心靈》之後,既感動於影片中的每個動人畫面,又感受到一個健康的心理狀態對我們也是十分重要的。我們在平時生活中既要努力地做好每一件事情又要及時排解自己的壓力,更要與周圍的人建立起良好的關係,提高自己的交際能力,這樣才能使自己健康地生活下去。


電影美麗心靈觀後感(三)

如何在現實與幻想中生存?這是我在看完電影《美麗心靈》後在心中留下的一個疑問。

在影片的前半部分,我見證了約翰·納什那令人嘆服的破譯密碼能力,一心想著我們的男主人公會如何出色地完成這機密任務。誰知畫面一轉,劇情來了一個180度大轉變,原來一切只是他的幻想,他的浪子室友查理斯、可愛的小女孩、還有那神秘冷峻的特工,全是虛幻之物,約翰·納什他患上了精神分裂症。

不得不說,精神分裂症是一種非常奇特的精神疾病。患者會在現實生活中接觸到自己的幻想,並且毫無察覺,這也是許多與這疾病有關的電影之所以令人印象深刻的原因。正如影片中的羅森醫生所說:“真正痛苦的,不是親愛的人離開或死去,而是根本就不存在。”我想這不僅僅對主人公,對我們觀眾也是一種巨大的衝擊。我腦海中油然而生一念頭,假如我是精神分裂症患者,我會怎樣?

若我被突然告知,我的好友、兄弟其實是自己幻想出來的,在現實中根本不存在,自己其實是一位精神分裂症患者,()需要接受治療,我想我的精神很有可能會崩潰。其實不難理解,當下的我們,所接觸的、所感受的,抑或正在交談的物件,我們都會毫無疑問地將其視作真實,這也是人類感受自己是“活著的”的重要憑證,是一種與生俱來的信念。正如我現在正在敲打著鍵盤,在寫著這篇觀後感,如果你告訴我其實不存在什麼觀後感,甚至根本沒有這台電腦,我只是對著空桌子在亂動手指,我是不會相信的。因為在我看來,我感受著這台電腦的溫度,鍵盤的反彈通過我的手指傳達給了大腦,讓我知道我正在敲鍵盤,而你卻跟我說這不存在,你的話毫無疑問是對我的固有信念的一種顛覆,不僅是我,一般人也是不會去相信的。

但可憐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他們看來,他們不相信的其實是真實的,一直相信的卻是虛幻的。更可悲的是,他們的幻想並沒有隨著他們意識到自己患病而消失,而是一直圍繞在他們身邊,困擾著他們的生活。幸運的可能一段時間後就會消失,不幸的如約翰·納什則與幻覺並行了數十年,從青年走到了老年。影片並非完全虛構,而是一個根據真人真事改編。我想,現實中的約翰·納什之所以能與自己的內心抗爭這麼多年,並且還獲得諾貝爾獎,一定是因為他具有很堅定的生的信念。

是的,在現實與幻想交錯混淆的世界中,備受幻覺困擾,害怕傷害任何人,每天心神疲憊不堪,能在這夢魘般的生活中生存下來的,是強人,而仍能在此基礎上致力於自己的工作,造福世界的人,是當之無愧的巨人!約翰·納什,他是不幸的人,也是幸運的人。不幸於身患頑疾,幸於在困難時刻有愛妻對他的不離不棄。是妻子對他的那份愛,讓他堅信即使世上的一切都只是幻覺,至少妻子的愛是最真實最溫馨的,無法證明,也無需證明。而面對那無法擺脫的幻覺,他選擇的是坦然接受,而不是一味回避。

約翰·納什的行為也給了我很大啟發,生活中誰沒有過失意絕望甚至想輕生?而親人的鼓舞與安慰能夠給予我們無窮的動力,讓我們產生強大的信念——活下去。對於生活中的不快,很多人都告訴自己或他人要去忘記。其實忘記只是逃避的代名詞,人類的特性之一就是太容易記住傷痛,並且難以揮去。既然揮之不去,那何必苦苦掙扎去強迫自己忘記?我們需要的不是忘記,而是淡化。坦然接受過去發生的種種不快,告訴自己這些已經過去,無謂再讓它們折磨自己,即使日後會想起,也能一笑而過。

電影《美麗心靈》在當年榮獲8項奧斯卡提名,並最終奪得4項奧斯卡大獎,可見該片的影響力非比尋常。我想,該片之所以成功,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它奉行了電影的宗旨,即反映生活,啟示生活。它向人們講述了在痛苦與絕望中的生存之道。

電影弱點觀後感(一)

直找不到什麼好看的電影,要麼太暴力,要麼婆婆媽媽的不知道講什麼。但是今天看到了一部電影《弱點》,開始還以為是專門講什麼心理學的東西(和恐怖驚悚電影一類的)。但是這部長達兩個小時的電影,一開始看了就引人入勝,時常伴隨著淡淡的感動,觸動你的神經,讓你時不時的眼淚充滿眼眶。導演的尺寸把握的恰如其分,當你眼淚要流出來的時候,卻又出現了輕鬆詼諧的內容。

看了不久之後,你會發現這部電影很有阿甘的形象,但是讓你感覺或許比阿甘更真實。

我不知道,是否也有人認為這部電影很有美國的主旋律,就像前段時間獲奧斯卡大獎的電影《拆彈部隊》一樣被人說成很有美國的主旋律。但是,這確實反映了美國的某些事情,如黑人和白人沒有種族分歧了親如一家人、社會地位低的人的美國夢、對人的個性的尊重、有錢人的慈善之舉。

這部片子其實反映的內容非常的豐富,關於宗教、黨派、個性、親情、教育、反腐敗等。

另外,這部電影給寶馬、田納西大學、肯德基做了個非常好的廣告。

在結尾部分,看到兒女成長、進步,陡然間覺得養育子女成人是一件非常自豪、有成就感的事情。


電影弱點觀後感(二)

他是一個高大壯碩、皮膚黝黑的孩子,面無表情的臉上,掩不住些許苦愁的滋味。他就是邁克爾·奧赫,一個因為缺少記錄而不知道他有多大的孩子,智商只有80,即只有6歲的水準,他的平均成績只有0.6分。每個學校都留下他,給他個壞成績,然後把這個大麻煩轉到其他學校去。在進入溫蓋特基督教學校之前,他經歷了很多事情。母親是個“癮”君子,根本沒有其他親人。在他小時候,父親從天橋上跳下自殺,他都不記得什麼時候見過父親。關於他的大部分資料都丟失了,只有幾張案例記錄。員警在其7歲的時候禁止鄧尼斯·奧赫繼續撫養他,母親吸毒被捕很多次,而且身體也不太好,他不得不輾轉於很多收留他的家庭。

他困惑,他迷茫,他不想做一個這樣的邁克爾·奧赫。“我張望,卻看到四周都是白色。白牆、白地和很多白人。老師們不知道我聽不懂他們到底在說些什麼,我不想聽別人的話,尤其是老師。他們給我佈置作業,還要我自己做習題,但我從來沒有寫過作業。我去洗手間,看著鏡子說,這個不是邁克爾·奧赫。”但是以上那些還不是完整的他。雖然他智商不高,但是他是個勇敢的孩子,他勇於爭取一個良好的教育機會。柯頓教授就這樣曾經這樣評價過他:以往取得學校教育品質差使他不能受教育,其他像他這種背景的孩子根本不會靠近溫蓋特基督教學校。他成績很差,但他一直在努力著,雖然很慢,但總是在進步。還有,他的保護意識很強,比普通人強得多得多。當然,他還有一個優勢,就是他強壯的身體條件,這也是他作為左內邊鋒的最有利條件吧。這些,在遇到陶西女士之後,好像表的越來越明顯了。天氣陰冷,他卻穿著單薄的T恤和短褲,在寒風中瑟瑟發抖。於是便有了從領進家門暫住一宿到提供衣食住所視為己出,陶西甚至專門為他請來了私人家教蘇小姐,奧赫第一次從圖伊一家身上感覺到了家的溫暖。剛開始的時候陶西確實還有所顧忌,怕他偷東西,但是看到疊的整整齊齊的被子和已經離去的身影的時候,陶西動搖了,她知道這是一個需要愛的孩子。雖然她也知道這時候的邁克爾並沒有完全的接受自己,她還是繼續用自己的溫情溫暖著他。這時候的邁克爾是矛盾的,一方面他渴望得到親情,得到生命中那已經消失很長時間的溫暖,但是另一方面,他害怕,他害怕這只是一時的假像,最終,他還是一個沒人要的孩子。

邁克爾·奧赫是不幸的,因為他是一個被拋棄過很多次的孩子;但是他又是幸運的,因為他遇到了陶西一家。陶西關心他,教他購物,告訴他又想要的東西就說出來,而不是什麼都不說。肖恩是這個家庭中第一個注意邁克爾的人,他支持他的妻子,也關心著這個黑人男孩,即使他沒說,從他的種種行為上我們也可以看出來。S.J,雖然是個小孩子,但是古靈精怪,當然,也是個小橄欖球迷,他幫助邁克爾訓練,在球場外為邁克爾加油,在他心裡,邁克爾就是一個大哥哥。柯林斯,雖然邁克爾的到來剛開始給她造成了一些困擾,但是最終,她還是熱情的接受了這個哥哥,她不顧同學眼裡的驚詫和他一起上自習,躲在牆後聽媽媽給邁克爾和S.J講故事。這個家庭給邁克爾的豈止是這些。他們對他敞開了大門,也給了他改變人生的勇氣。於是,他主動向陶西提出要一個駕照,在他看來,這就是一個身份證明,他也希望過正常人的生活。他在陶西女士進入黑人區的時候堅持不讓她下車,在出車禍時用胳膊擋住了S·J,在他的意識裡,他們就是他的家人,而在家人遇到危險時,他必須去保護他們。

不得不提,在受到陶西一家的幫助的同時,溫蓋特基督教學校的老師也給了他很多幫助。雖然剛開始的時候他們看不起他,()但是在一個善解人意的美女老師和柯頓教授的幫助下,老師們都接受了他,也努力地幫著他改變其現狀。另外就是蘇小姐,作為一名私人教師,她順利的完成了自己的任務,對邁克爾的幫助也不只是成績上的提高,還有人格上的提升。還有那個執法處的喬斯林,雖然只是在電影的開頭和結尾處有她的戲份,但是實際上她以及她所代表的執法處還是關心邁克爾的,她是怕邁克爾受到迷惑和威脅而已。

當然,激情的橄欖球賽也是電影的線索之一。從剛剛開始的激烈戰況凸顯左內邊鋒所必需的身體條件和保護意識,然後鏡頭就切換到了邁克爾,可能就是想要人看看這個隊裡第二高薪的左內邊鋒是怎樣煉成的吧。大家可能想過他有多強壯、速度有多快,但是我相信大多數人肯定沒想過他被多少家庭拋棄過,他的智商有多低或是他有多麼孤僻。就是這樣一個人,他不能左右他的身世,但是他卻改變了自己的命運。他努力的去訓練,在陶西一家的幫助下,他最終成就了自己。在球賽過程中,柯頓教授維護他的表現亦使他感受到家的溫暖,除了陶西一家,他又擁有了一個家,那就是球隊。所以,在球賽中,他表現的愈加勇敢,因為他要保護他的家人。

影片的最後部分,在賽場上,他就像一堵銅牆鐵壁,沒人能夠突破他的防線。很快,奧赫就成為了橄欖球場上的風雲人物,不僅為所在的中學贏得了區域冠軍,還吸引了眾多大學球隊星探的注意,願意為他提供全額獎學金。可是,對於平均成績只有0.6分,IQ僅在低智邊緣的奧赫,要想順利踏上橄欖球之路,眼前還橫亙著諸多障礙。除了蘇小姐幫助他提高成績之外,他還必須得接受執法處的調查,因為執法處認為他選擇密西西比大學的原因是因為有人迷惑他甚至是威脅他。初次意識到這個問題的邁克爾有點迷茫,甚至開始懷疑陶西一家的動機。但是最終,在和陶西女士的深刻交談中,他知道,眼前的這個女人不只是一個強勢的有錢人,還是他的媽媽。回答執法處的話只有一句:因為這是我家人上學的地方。只這一句,我知道,所有的問題都解決了。

還記得邁克爾在第一次測試之後畫的那張畫,一個迷茫的小孩坐在船上,卻不知道要飄向哪裡。經過陶西一家的努力和邁克爾周邊環境的改善,我相信,他終於知道他要去哪裡了。


電影弱點觀後感(三)

對於每個人來說,弱點和優點都存在於每個個體的身上。但是我們會經常因為自己的弱點而感到慚愧,變得不敢面對事物。而自己本身的優點卻被自己隱藏著,一直都只是留意著自己最脆弱的地方,這樣便難以將自己的潛能發揮出來,亦漸漸變得軟弱。

電影《弱點》中的主角Michael出生在複雜、貧困的環境裡,直至三歲,他不得不過起流浪漢的生活。生活選擇了他,但是他已經沒有勇氣面對未來,只是停留在三歲前媽媽的保護。

那是一個高大壯碩、皮膚黝黑的孩子,面無表情的臉上,掩不住些許苦愁的滋味。明明天氣陰冷,他卻穿著單薄的T恤和短褲,在寒風中瑟瑟發抖。不管他看起來高大得多麼讓人戒備,他只是個16歲的孩子。已為人母的莉安把一切看在眼裡,她不但給這個孩子一個溫馨的家庭,還給他了屬於每個人的尊重。

每個人都有弱點,這是我們難以避免的,我們不必為此慚愧而逃避,打開自己的心扉,對自己寬容點,讓自己的心靈找個棲息的地方。

弱點,應該被隱藏,但唯有坦然的面對,才終有一天能把它放下,去做我們自己。

我們沒有必要為了別人的價值觀而活,給自己一個信念,告訴自己什麼是最重要的?並為此發揮自己的優勢,去努力,去奮鬥,為了你想要的而活。

生活沒有選擇,最大的選擇就是你選擇自我,自我實現。

這是我們的完美宿命。

莉安,男孩,都是我們生活的啟迪因素,當這些因素與我們的細胞衝撞時,我們就應該知道我們該怎麼做了,難道不是嗎?

下一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