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勵志一生 » 讀後感/觀後感

稻草人讀後感300字

稻草人讀後感300字(一)

文中介紹了美麗善良的小姑娘桃樂西和亨利叔叔、艾姆嬸嬸居住在堪薩斯大草原上。一場龍捲風把她刮到了一個陌生而神奇的國度——奧茲國。

在那裡,她陸續結識了稻草人、鐵皮人、樵夫等朋友。文中介紹了稻草人的成長過程和稻草人想要和人一樣的頭腦,憑智慧工作。

稻草人沒有和人一樣的頭腦,卻有一顆熱情的心。他樂於幫助別人,在去奧茲國的路上,雖然很艱難,但他卻不怕苦,在夜裡別人都休息了,他卻站崗放哨,以非凡的智慧和頑強的毅力,最終他們都如願以償了。

由此,我體會到:有許多小朋友無論是在學習中,還是在生活中遇到一點小困難都會找別人説明,或是叫苦連天。

讀了這則寓言故事,我們應該向稻草人學習,自己學會解決克服困難,不讓困難嚇倒。只有這樣才能成為有用之人。


稻草人讀後感300字(二)

稻草人這本書是葉聖陶先生寫的,這本書比較有名。別看這名字和曹文軒先生寫的純美小說差不了多少,可是,這本書是豐富多彩的。最令我深刻的故事是一個人去找眼淚,他找的不是平常的眼淚,而是——同情的眼淚。他在找同情的眼淚的同時,遇到了快活的人——永遠不會掉眼淚的人說這很荒唐,可是找眼淚的人並不就此甘休,最後他終於找到了。他找了好長時間,讓我感到世界上的人有同情的眼淚的人真的很少,

通常都是只想著自己,沒有同情之心才使得他找同情的眼淚找的那麼困難。好好反思反思吧,為什麼沒有同情心,我認為我們生下來都是有的,可是最後就慢慢地消失了。正如人之初,性本善,習相近,習相遠。每個人生下來都是善良的,可為什麼最後有些人變壞了呢?有同情心是一種能力,是一種會保持的好能力。


稻草人讀後感300字(三)

寒假裡我還讀了另外一本書叫稻草人。媽媽說生活中的稻草人是用稻草做的,它被插在稻田的中央,用來驅趕叼稻穀的麻雀等。故事中的稻草人不能走,不能說,不能動,和現實生活中似乎也沒有什麼很大的區別。唯一不同的是他有思想,心腸很好,

一心想幫助受傷害的人們,可是自己卻幫助不了那些人,就因為自己是稻草做的。希望我們的社會多一些像稻草人這樣的好心人,大家都能熱心幫助別人,做一個有愛心的人!


稻草人讀後感300字(四)

當詩人喝醉了酒,畫家抱著樂器低低的唱時,只有稻草人把稻田裡的風景和情形告訴大家。

這篇文章主要寫了一個稻草人對自己所見到的事情不能加以挽救,而感到傷心寂寞的故事,讚美了稻草人的助人為樂,盡守職則的精神。()讀完《稻草人》之後我仿佛成了那個稻草人,心裡酸酸的。稻草人非常盡責任,牛比他懶怠多了,狗也比他淘氣多了,只有稻草人靜靜地看著田地,用手輕輕擺動扇子,來驅趕飛來吃食的鳥雀。

稻草人很可憐他的主人——一位可憐的老太太,

他希望這些稻子可以使它的主人笑一笑了。可是結果令人失望,討厭的小蛾子又來攻擊可憐的稻子了,沒想到才幾天工夫,完了,稻葉稻穗都沒了,只留下直僵僵的光杆兒。只見稻草人倒在田地中間。

這本書給了我許多收穫:它使我明白做人要有一顆善良的心,學會助人為樂的精神,為人們無私的奉獻。

稻草人讀後感250字(一)

當詩人喝醉了酒,畫家抱著樂器低低的唱時,只有稻草人把稻田裡的風景和情形告訴大家。

這篇文章主要寫了一個稻草人對自己所見到的事情不能加以挽救,而感到傷心寂寞的故事,讚美了稻草人的助人為樂,盡守職則的精神。讀完《稻草人》之後我仿佛成了那個稻草人,

心裡酸酸的。稻草人非常盡責任,牛比他懶怠多了,狗也比他淘氣多了,只有稻草人靜靜地看著田地,用手輕輕擺動扇子,來驅趕飛來吃食的鳥雀。

稻草人很可憐他的主人——一位可憐的老太太,他希望這些稻子可以使它的主人笑一笑了。可是結果令人失望,討厭的小蛾子又來攻擊可憐的稻子了,沒想到才幾天工夫,完了,稻葉稻穗都沒了,只留下直僵僵的光杆兒。只見稻草人倒在田地中間。

這本書給了我許多收穫:它使我明白做人要有一顆善良的心,學會助人為樂的精神,為人們無私的奉獻。


稻草人讀後感250字(二)

這個寒假裡,我讀了葉聖陶爺爺的《稻草人》這本書,生活中,稻草人是用稻草做的,他被插在稻田的中央。

稻草人是農民親手造的,他的骨架子是竹園裡的細竹枝,他的肌肉和皮膚是隔年的黃稻草。破竹籃子、殘荷葉都可以做他們的帽子;帽子下面的臉平板板的,分不清哪裡是鼻子,哪裡是眼睛,他的手沒有手指;卻拿著一把破扇子,不過用線拴住扇柄,掛在手上罷了,他的骨架子長的很長,腳底下還有一段,農人把這一段插在田地中間的泥土裡,他就整天整夜站在那裡了。

稻草人非常盡責任,他也從不貪玩,像狗那樣到處亂跑,稻草人會天天看守這塊田,稻草人很堅強,每日每夜的看守,一直看守了三年。

稻草人有一種堅持不懈的精神,我也要學習稻草人的堅持不懈的精神,稻草人時時為別人著想,如果生活中每個人都能這樣為別人著想一點,多獻出自己一點愛,就像那首歌唱一樣;世界將變成美好的春天!


稻草人讀後感250字(三)

稻草人是用稻草紮成的一個草人。插在莊稼地裡,用來驅趕叼稻子的麻雀。他雖然不能動,也不能說話,但是心腸很好,一心想幫助那些受苦受難的人。

稻草人的心地非常善良,和人差不多。它非常同情受害者,為了撲滅主人的仇敵——蛾子,他愁眉不展,像害了病似的,傷心極了;為了能讓生病的孩子有一口茶喝,他寧可自己燒為灰燼,也在所不惜;為了挽救那名悲傷婦女的生命,他的心像玻璃一樣碎了,昏倒在田地中間。稻草人是一個富有同情心,不怕犧牲自己,一心想去幫助別人的好心人。他多想用自己的心去溫暖他人,但連這他都做不到。他恨自己對每一件事情都無能為力。

但願我們世間多一些像稻草人這樣的好心人,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稻草人讀後感250字(四)

《稻草人》是一本優秀的兒童讀物,讀了這本書後,我被稻草人那默默無聞,樂於助人的精神深深地感動了。

稻草人是用稻草紮成的草人,插在莊稼地裡用來趕走麻雀等的。()雖然它不能動,也不能說話,但它有一副好心腸,很想幫助受苦的人。

故事描述了三件稻草人親眼目睹卻無能為力的事:它看到老婦人的莊稼被飛蛾毀掉,卻不能把飛蛾趕走;看到漁夫的兒子生病而不能幫助他;看見女人為生活所迫而跳河卻無法阻止。它恨自己想動卻不能動,想幫助別人卻無能為力。它的努力得不到任何效果,它很悲傷,最後,它倒在了田間。

我們都應該學習稻草人高尚的品德,多為別人著想,讓世界充滿愛!

張曉風讀後感(一)

在眾多的名家作品中,有一本富有哲理的散文集。它的出現是一個奇跡,這就是《張曉風散文集》。

經老師推薦,我在初一有幸認識了它,一拿到它,我就被它的外表吸引,接著我就迫不及待的翻開了它。在閱讀完第一篇後我發現,它的內容比精美的封面還要美。一口氣我通篇讀完了它,認識了它,通過瞭解它懂得了許多生活哲理。更重要的是,通過它讓我知道了除記敘文與詩歌外還有一種寫作方式——散文。

通過瞭解它,我認為散文是一種比較好寫的文體,不僅可以抒發自己的感情,還可以無限表達自己的意願。

張曉風散文的特點是:語言精煉,文筆優美。當你大致看一遍時,會覺得內容顯得庸俗,但只要你細細品讀,就會發現文章具有許多的散光點,無論是寫法,語言都寫的十分到位,把作者的感情抒發的淋漓盡致,真可謂是“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瓔珞敲冰”啊!

讀完這本書,我第一感受就是震撼,因為本書的散文物件十分廣泛,有寫生活的、有寫友誼的、有寫親情的、有寫想像的,豐富極了,這使我不得不由衷佩服作者敏銳的觀察力和踏實的寫作能力。

在本書中,我印象最深的一篇就是《母親的羽衣》,這篇向我們講述的偉大的母親對我們無私無盡的愛,同時也提醒我們要時時尊愛我們的母親,好好善待每一位母親。

在接觸的眾多散文集中,我很喜歡《張曉風散文》,作者的寫作能力以及對事物敏銳的洞察力值得我去學習,特別是每篇文章的結尾,往往是用精煉和優美的語言來修飾,讀完令人回味無窮。

每當我重讀此書,我又感到驚奇,驚奇我在日常的寫作中不知不覺的會運用散文中的佳詞和名句,同時自己的表達能力也有了進一步的加強,漸漸的讓我學會了一種新的寫作文體,觀察力更深,洞察力更強。我真為自己能有幸拜讀此書而感到欣慰。

讀過《張曉風散文》的人都會有一種難以忘記的感覺,對讀者來說,或多或少都有幫助,我也是其中的受益者,我相信今後只要多看、多寫,我也能寫出那樣棒的文章,為了這一目標,讓我繼續努力吧!


張曉風讀後感(二)

這篇《高處何所有》是張曉風的一篇哲理散文。文章有一個副標題“贈給畢業同學”,可見是為那些在攀登學問這座大山的學子們寫的。可是,文章所蘊含的深意,卻遠遠超過了做學問本身,那是一種人生的哲理,是在比較了多種人生境界後對某種至高境界的由衷贊許,是對那種看似平易卻難以抵達的真英雄境界的詮釋與破譯。

散文作者沒有用太多語言直接闡述自己的觀點,她借助一個故事來說明問題。奇怪的是,這個看來似曾相識的故事並沒有曲折離奇的地方,卻在平淡從容中緩緩透出一種無法回避的魅力。那是真實的魅力,是帶著悲劇色彩的人生真諦的魅力。

與過去讀過的三兄弟探寶,付出愈多收穫愈多,“無限風光在險峰”的敘述模式相比,張曉風的故事要嚴酷得多也煞風景得多。第三個年輕人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他並沒有得到鮮花和掌聲,也沒有看到無限風光。他看到的,只是“高風悲旋,藍天四垂”;他感到的,只是孤獨和渺小。是的,這才是人生的真實,這才是人們到達某種人生境界後必然的感受。也許這種感受帶著濃重的悲劇意味,()從來也沒有到達或接近這一境界的人意識不到這種孤獨和渺小,但並不等於孤獨和渺小不存在,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意識不到的悲哀是更加深重的悲哀。所以,明知前路的艱險,明知頂峰的荒涼,明知個體的渺小,他仍然奮力前行,為的是探究真理,尋找夢想,這,才是真英雄。

“真英雄何所遇?他遇到的是全身的傷痕,是孤單的長途,以及愈來愈真切的渺小感。”張曉風在散文的最後說出了自己的觀點,正是這個觀點的真實和冷峻震撼了我們,也吸引了我們。

做個真英雄吧,縱然高處一無所有!


張曉風讀後感(三)

最近我讀了資深教授張曉風的散文集,讓我受益匪淺。如果說,傳統文化如黃河之水奔瀉入懷,那也因曉風之文筆攪入魂靈,如酒麴入甕,才使這水甘冽芳醇,成了文化傳統。作家能寫出如此盪氣迴腸的文章,我想應該是源於她對生活積極樂觀的態度和對大自然的熱愛吧。

散文中文字語句簡潔渾成、嚴整新穎,卻又不失話本戲文的活潑,如文中寫道“而茫茫大荒,漠漠今古,眾生平凡的面目裡,誰是我,我有複是誰呢?我們卻是在乎的。”這段語言簡練精髓,深切地表述了在人生的道路中,需要有一個堅定的理想,同時也諷刺了那些得過且過、浪費光陰的人們。

散文中給我印象最深的還是作者那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其中我感觸最深的一段是“我起來,走下臺階,獨自微笑著、歡喜著。天地間只有一團喜悅、一腔溫柔、一片勃勃然的生氣,我走向田畦,就以為自己是一株恬然的菜花;我舉袂迎風,就覺得自己是一縷婉轉的氣流;我抬頭望天,卻又把自己誤認為明燦的陽光。”美麗的詞藻讓我從中瞭解到作者是抱著怎樣美好的心情去迎接每一天,雖不久之前,剛剛落了許久的雨,但她沒有傷感,而是迎著新鮮空氣,撿起一筆一筆失落的財富去。我由衷地敬佩她這種境界,並從中感悟到些許人生哲理。

張曉風散文給我的印象可以用一個字來形容,那就是“美”。散文無論字詞還是語句,都滲透出一種美感,這種美是不屑于為文造情的矯揉造作,而是舍我其誰的劍拔弩張,字裡行間都以骨氣奇高為裡,沖淡寧靜、自然率真為表。

通過閱讀這部散文集使我在成長的人生中有了一個新的理念,那就是看清世間庸俗,懷揣夢想、腳踏實地、有價值地活著。

多獻出自己一點愛,就像那首歌唱一樣;世界將變成美好的春天!


稻草人讀後感250字(三)

稻草人是用稻草紮成的一個草人。插在莊稼地裡,用來驅趕叼稻子的麻雀。他雖然不能動,也不能說話,但是心腸很好,一心想幫助那些受苦受難的人。

稻草人的心地非常善良,和人差不多。它非常同情受害者,為了撲滅主人的仇敵——蛾子,他愁眉不展,像害了病似的,傷心極了;為了能讓生病的孩子有一口茶喝,他寧可自己燒為灰燼,也在所不惜;為了挽救那名悲傷婦女的生命,他的心像玻璃一樣碎了,昏倒在田地中間。稻草人是一個富有同情心,不怕犧牲自己,一心想去幫助別人的好心人。他多想用自己的心去溫暖他人,但連這他都做不到。他恨自己對每一件事情都無能為力。

但願我們世間多一些像稻草人這樣的好心人,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稻草人讀後感250字(四)

《稻草人》是一本優秀的兒童讀物,讀了這本書後,我被稻草人那默默無聞,樂於助人的精神深深地感動了。

稻草人是用稻草紮成的草人,插在莊稼地裡用來趕走麻雀等的。()雖然它不能動,也不能說話,但它有一副好心腸,很想幫助受苦的人。

故事描述了三件稻草人親眼目睹卻無能為力的事:它看到老婦人的莊稼被飛蛾毀掉,卻不能把飛蛾趕走;看到漁夫的兒子生病而不能幫助他;看見女人為生活所迫而跳河卻無法阻止。它恨自己想動卻不能動,想幫助別人卻無能為力。它的努力得不到任何效果,它很悲傷,最後,它倒在了田間。

我們都應該學習稻草人高尚的品德,多為別人著想,讓世界充滿愛!

張曉風讀後感(一)

在眾多的名家作品中,有一本富有哲理的散文集。它的出現是一個奇跡,這就是《張曉風散文集》。

經老師推薦,我在初一有幸認識了它,一拿到它,我就被它的外表吸引,接著我就迫不及待的翻開了它。在閱讀完第一篇後我發現,它的內容比精美的封面還要美。一口氣我通篇讀完了它,認識了它,通過瞭解它懂得了許多生活哲理。更重要的是,通過它讓我知道了除記敘文與詩歌外還有一種寫作方式——散文。

通過瞭解它,我認為散文是一種比較好寫的文體,不僅可以抒發自己的感情,還可以無限表達自己的意願。

張曉風散文的特點是:語言精煉,文筆優美。當你大致看一遍時,會覺得內容顯得庸俗,但只要你細細品讀,就會發現文章具有許多的散光點,無論是寫法,語言都寫的十分到位,把作者的感情抒發的淋漓盡致,真可謂是“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瓔珞敲冰”啊!

讀完這本書,我第一感受就是震撼,因為本書的散文物件十分廣泛,有寫生活的、有寫友誼的、有寫親情的、有寫想像的,豐富極了,這使我不得不由衷佩服作者敏銳的觀察力和踏實的寫作能力。

在本書中,我印象最深的一篇就是《母親的羽衣》,這篇向我們講述的偉大的母親對我們無私無盡的愛,同時也提醒我們要時時尊愛我們的母親,好好善待每一位母親。

在接觸的眾多散文集中,我很喜歡《張曉風散文》,作者的寫作能力以及對事物敏銳的洞察力值得我去學習,特別是每篇文章的結尾,往往是用精煉和優美的語言來修飾,讀完令人回味無窮。

每當我重讀此書,我又感到驚奇,驚奇我在日常的寫作中不知不覺的會運用散文中的佳詞和名句,同時自己的表達能力也有了進一步的加強,漸漸的讓我學會了一種新的寫作文體,觀察力更深,洞察力更強。我真為自己能有幸拜讀此書而感到欣慰。

讀過《張曉風散文》的人都會有一種難以忘記的感覺,對讀者來說,或多或少都有幫助,我也是其中的受益者,我相信今後只要多看、多寫,我也能寫出那樣棒的文章,為了這一目標,讓我繼續努力吧!


張曉風讀後感(二)

這篇《高處何所有》是張曉風的一篇哲理散文。文章有一個副標題“贈給畢業同學”,可見是為那些在攀登學問這座大山的學子們寫的。可是,文章所蘊含的深意,卻遠遠超過了做學問本身,那是一種人生的哲理,是在比較了多種人生境界後對某種至高境界的由衷贊許,是對那種看似平易卻難以抵達的真英雄境界的詮釋與破譯。

散文作者沒有用太多語言直接闡述自己的觀點,她借助一個故事來說明問題。奇怪的是,這個看來似曾相識的故事並沒有曲折離奇的地方,卻在平淡從容中緩緩透出一種無法回避的魅力。那是真實的魅力,是帶著悲劇色彩的人生真諦的魅力。

與過去讀過的三兄弟探寶,付出愈多收穫愈多,“無限風光在險峰”的敘述模式相比,張曉風的故事要嚴酷得多也煞風景得多。第三個年輕人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他並沒有得到鮮花和掌聲,也沒有看到無限風光。他看到的,只是“高風悲旋,藍天四垂”;他感到的,只是孤獨和渺小。是的,這才是人生的真實,這才是人們到達某種人生境界後必然的感受。也許這種感受帶著濃重的悲劇意味,()從來也沒有到達或接近這一境界的人意識不到這種孤獨和渺小,但並不等於孤獨和渺小不存在,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意識不到的悲哀是更加深重的悲哀。所以,明知前路的艱險,明知頂峰的荒涼,明知個體的渺小,他仍然奮力前行,為的是探究真理,尋找夢想,這,才是真英雄。

“真英雄何所遇?他遇到的是全身的傷痕,是孤單的長途,以及愈來愈真切的渺小感。”張曉風在散文的最後說出了自己的觀點,正是這個觀點的真實和冷峻震撼了我們,也吸引了我們。

做個真英雄吧,縱然高處一無所有!


張曉風讀後感(三)

最近我讀了資深教授張曉風的散文集,讓我受益匪淺。如果說,傳統文化如黃河之水奔瀉入懷,那也因曉風之文筆攪入魂靈,如酒麴入甕,才使這水甘冽芳醇,成了文化傳統。作家能寫出如此盪氣迴腸的文章,我想應該是源於她對生活積極樂觀的態度和對大自然的熱愛吧。

散文中文字語句簡潔渾成、嚴整新穎,卻又不失話本戲文的活潑,如文中寫道“而茫茫大荒,漠漠今古,眾生平凡的面目裡,誰是我,我有複是誰呢?我們卻是在乎的。”這段語言簡練精髓,深切地表述了在人生的道路中,需要有一個堅定的理想,同時也諷刺了那些得過且過、浪費光陰的人們。

散文中給我印象最深的還是作者那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其中我感觸最深的一段是“我起來,走下臺階,獨自微笑著、歡喜著。天地間只有一團喜悅、一腔溫柔、一片勃勃然的生氣,我走向田畦,就以為自己是一株恬然的菜花;我舉袂迎風,就覺得自己是一縷婉轉的氣流;我抬頭望天,卻又把自己誤認為明燦的陽光。”美麗的詞藻讓我從中瞭解到作者是抱著怎樣美好的心情去迎接每一天,雖不久之前,剛剛落了許久的雨,但她沒有傷感,而是迎著新鮮空氣,撿起一筆一筆失落的財富去。我由衷地敬佩她這種境界,並從中感悟到些許人生哲理。

張曉風散文給我的印象可以用一個字來形容,那就是“美”。散文無論字詞還是語句,都滲透出一種美感,這種美是不屑于為文造情的矯揉造作,而是舍我其誰的劍拔弩張,字裡行間都以骨氣奇高為裡,沖淡寧靜、自然率真為表。

通過閱讀這部散文集使我在成長的人生中有了一個新的理念,那就是看清世間庸俗,懷揣夢想、腳踏實地、有價值地活著。

下一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