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勵志一生 » 讀後感/觀後感

幼稚園讀書筆記

幼稚園讀書筆記(一)

——《玫瑰與教育》讀書筆記

《玫瑰與教育》記錄的是“玫瑰”的教育生命一次次花開的軌跡,抒寫的是“玫瑰”對教育的一片真情,對生活的熱愛,對事業、家庭、愛情的體悟,記錄了她作為一名教師、作為一名家長、作為一名專家對教育顯現的種種反思,活生生的記錄她對教育的無奈與困惑,記錄了她對教育教學的積極的態度。這都讓我們覺得他是那麼的貼近我們的生活呀。

走進《玫瑰與教育》,我感受到的不僅僅是她對教育事業的摯愛,對教育理想的追求,對教育人生的塑造,更多的則是感受到竇老師的獨立思考、獨家發現和獨特表達等個性特徵的彰顯。

這本書中我想提及最多的詞語就是“讀書”二字。“讀書-思考-實踐”是這個時代的老師應當靜下心來要做的一件事,這也是要成為一個有專業尊重的教師的必由之路,作為學生要讀書,作為教師更要讀書,我理解學生讀書貴在培養興趣,所以只要是健康的積極向上的即可。教師多讀專業書籍固然是應當的,但更應當多讀一些名著、專著等等,“修身養性、淨化心靈”不敢說!但多多少少可以豐富我們的知識,培養我們的愛好。從竇老師的這本書中我理解,教師應當是要培養讀書的習慣的。

從《玫瑰與教育》中我體會到讀書的重要,作為教師更應做好“讀書-思考-實踐”。

竇老師是一名語文教師,書中寫的都是她教學生活中的隨筆和感想,從書中我看到了她那淳樸、自然的人格魅力,心中盛滿陽光,懷著一顆感恩心為人處事的竇老師。這本書中,竇桂梅並沒有講大道理,也沒有羅列出許多原則和規律,而是選擇了一個新的視角:從研究教學活動中的“細節”入手,從一些我們常常熟視無睹的“小事”入手,以小見大,見微知著,讓讀者自己去悟出“規律”。

讀了《玫瑰與教育》後,我想至少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勤奮地閱讀成就了她的美麗和深刻。請看她是怎樣看待閱讀的:

“讀書,使精神高貴而豐富,亦使生命深刻而闊遠;讀書,讓我在有限的從教時間內,實現自身的無限。”

“讀書,是我心靈的振翅;讀書,

是我精神的呼吸。”

“讀書雖不能改變人生的物象,但可以改變人生的氣象。”

“外在的形貌基於遺傳,是難於改變的,但人的精神卻可因讀書而蓬勃蔥蘢、氣象萬千。”

“讀書是最高檔的營養品、最名牌的抗衰老劑……一個人,只有在讀書中才能體驗生命的滋味。在讀書中身體自然得到運動,大腦自然得到運轉,心靈自然被酬勞。”

讀書讓我們有專業的知識,思考讓我們有了獨立的思維,實踐是將我們的思考實施於課堂教學之中,這樣的實踐我想一定是具有教師獨立特色的教學活動,竇老師強調教師應該具有一定的個性,教學活動應當有自己的特色,反思自己在每次外出聽課之時,所獲得的那些老師們表揚、鼓勵的技巧,

調動情緒的方法。回來以後便照葫蘆畫瓢用到自己的課堂教學之中,現在想起來在課堂我們反而失去了自己。作為一名語文老師,我常常為自己語文課堂缺乏生動、靈性、激情、思想……而苦惱、煩憂、慚愧、自責。或許這就是我不斷買書讀書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吧,是的,?“唯有讀書”才能讓自己長“高”啊!人,讀書與不讀書肯定是不同的。身為教師,讀書與不讀書,就更不一樣了,這可以在你的學生那裡得到驗證。就讓我們在這讀書的季節裡,來開始我們自己的閱讀吧,相信在閱讀中,我們也一定會變得美麗、優雅。教師的一生或許就是一個不斷翻閱書籍,行走于學生中間以及文字之間的生命過程吧!


幼稚園讀書筆記(二)

——《家庭教育該如何與幼稚園教育實現互補》讀書筆記

本篇文章主要從家庭教育的角度出發論述家庭教育應該從三個方面來實現與幼稚園教育的結合互補:第一是家庭教育應該為幼稚園教育做好準備;第二是家庭教育應該對幼稚園的教育內容進行延伸和鞏固;第三是家庭教育應該補充幼稚園教育的缺失。全文以對如何做好以上三點的回答為主要內容,無論是家長還是教師看完這篇文章,都會獲益匪淺。

在第一點家庭教育如何為幼稚園教育做準備的論述中,作者提到了幼兒語言發展的基本規律是聽在先,說在後,傾聽在第一位,閱讀是第二位,家庭教育也應該注重語言能力的培養,比如給孩子講故事,幼兒喜歡聽同一個故事,

家長可以起初自己講,幾次之後幼兒熟悉了故事情節,可以講一半,另一半給孩子自己補充,既可以促進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又增進了親子關係。()我想雖然這裡是給家庭教育的建議,但對幼稚園教育同樣適用,根據幼兒語言發展的規律,也應當首先培養幼兒傾聽的習慣,然後才是幼兒自己的表達。寫到這裡,我想起了和李老師配班教早期閱讀時李老師對我說的話,當時李老師也是讓我給孩子講個故事,但是由於理論和經驗的薄弱,我一開始就拿著帶圖片的故事,邊講邊指給孩子看,李老師看到後立刻糾正了我的做法,幼兒首先應該學會傾聽,而後再以表演、複述故事中的人物語言的形式使幼兒熟悉故事情節。

家庭教育如何對幼稚園教育進行鞏固和延伸,這裡作者講了家庭佈置、家庭作息時間等三個方面的內容,這讓我進一步感到自己作為幼兒教師要與孩子家長進行比較多的溝通的必要性,要想對孩子進行最優化的教育,家庭的配合是少不了的,而家庭能否積極配合還需要幼稚園教師的多方面提醒和動員。

最後講家庭教育如何補充幼稚園教育的缺失,作者同樣進行了分點闡述,其中在講家庭環境的薰陶對幼兒品格影響時提到一個比較有趣的例子,是說孩子第一次玩毛毛蟲時,如果家長看到後露出驚恐的表情並呵斥幼兒,那麼幼兒很可能以後會害怕和排斥毛毛蟲。這個例子意在說明家長要做好孩子的楷模,對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習慣和態度產生良好的正面影響。雖然家長對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是幼稚園老師不可能實現的,但是孩子在幼稚園的每一天,同樣是與同伴和老師相處的過程,在各方面自然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因此教師的楷模作用也是不可忽視的,同時作為孩子的老師還應該儘量為每個孩子創造有利的成長環境,是他也能受到身邊其他同伴的積極影響。

全文貫穿和體現了家園共育的基本理念,作為教師應該積極將家園共育理念付諸實踐,還應該做好家長工作,使家長也能參與到這將影響孩子整個成長道路的實踐中來。

幼兒教師讀書心得體會(一)

今天,我在《學前教育》雜誌上看到這篇文章。是文章的題目首先吸引了我,引起我強烈去閱讀的興趣。因為在我們以往的慣性操作中,認為只要制訂好計畫,班內三名教師認真組織實施就可以了。教師就像一根指揮棒,指到東孩子就得向東,幼兒完全不知道教師有什麼安排,幼兒是一個盲從的狀。所以我們各班級在每個活動前後的環節銜接很亂,幼兒常常在班內追跑打鬧,教師要一刻也不能閑的看住孩子,要孩子集體的喝水,集體的上廁,幼兒完全失去了自主,沒有自主的空間。

針對課間自由活動混亂的局面,作者在文章中是這樣反思:我們給幼兒自主的空間了嗎?我們有提供給幼兒按自己的意願選擇做事的條件嗎?幼兒知道在這個環節可以做什麼嗎?於是,作者在每天的活動區講評時都將問題拋給孩子:“活動結束後我們有什麼事可以做呢?”洗手、小便、喝水等等。“小朋友做事有快有慢,需要我們等待,這個時候我們還可以做什麼呢?”根據孩子的回答,按照孩子的想法,作者在教室中豐富了一些簡易活動材料。這樣一來,活動結束後幼兒可以看、可以說、可以玩,多了許多自主選擇的機會,兩節活動課間的環節就顯得順暢多了。

針對每次活動在不同的場所,需要幼兒在短時間內一次次搬椅子到不同地方的問題。如何讓幼兒預知呢?作者還是把問題拋給孩子:“我們每天上課的地方都不一樣,怎麼才能讓小朋友都提前知道把椅子搬到哪裡呢?”通過幼兒的討論,最後決定用圖片的預知方式來告訴幼兒,下一環節要準備什麼。於是作者在班內開設了一個“溫馨提示角”,每天早飯後都將當天上午的活動要求、場地安排用圖片的形式告訴幼兒。如上閱讀活動,就放一張書的圖片和一張小椅子的圖片,幼兒一看就知道老師需要他們搬椅子到上閱讀的地方上課。

通過作者這兩方面的闡述,我們可以貫通的使用這種方法。在一日活動的其它環節中,如:戶外活動前,通過提示牌讓幼兒瞭解去哪兒,站幾路隊,要帶什麼?音樂舞蹈要到哪裡上?要帶上道具嗎?數學活動要到珠心算室嗎?要帶上書嗎?等等。做到讓幼兒預知下面的活動,瞭解自己要做的事情,讓幼兒從小學會有計劃的支配安排自己的時間,形成有序做事的習慣,對幼兒的成長很有幫助。


幼兒教師讀書心得體會(二)

第一次聽到《優秀是教出來的》這本書的名字時感覺怪怪的,優秀當然是培養出來的,這本書到底想要說明什麼呢?於是我對這本書充滿了渴望。

一拿到這本書,我就迫不及待地翻閱起來,結果出乎意料的是我沒有那種“眼前一亮”的感覺,相反覺得作者羅恩克拉克先生所描述的教育場景,所提的要求都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說話先要講禮貌、主動詢問表關心、乘坐公車不吵鬧、見到老師問聲好,完成作業不拖延等這些不都是我們老師平時經常強調的嗎?書中沒有長篇累牘的大道理,有的只是些微不足道的小細節。但是再次拜讀第二遍的時候,我不得不佩服作者的這種對事業執著追求的精神。對於一個老師來講,《優秀是教出來的》確實是一本不可不讀的好書,讓我對教育又有了一層新的認知。()作者抓住教育過程中容易被人們忽視的細節,既對孩子嚴格施教,又用愛心和熱忱贏得了他們的愛戴和尊敬。克拉克老師不僅僅將注意力放在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上,而且更加注重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和教養。

作為成功的教育者,作者在書中沒有談及如何教書、如何分析教材、如何準備教案,而更像是在談論如何為人處事、待人接物。一個個活生生的例子生動形象,作為讀者絲毫沒有感覺枯燥乏味,相反感覺作者所描述的就在我們身邊,親切自然。書中講述的創造奇跡的55個細節確實常常被人們忽略,而正是細節創造了奇跡,成就了輝煌。書中提倡對孩子要從小在平時的一點一滴、一舉一動中體現出尊重孩子、寬容孩子、賞識孩子,並瞭解孩子的內心世界,讓孩子從生活中學習,從鼓勵中學會自信、從寬容中學會耐心、從讚美中學會感激、從接納中學會自愛、從賞識中學會行動、從分享中學會感激、從誠實中學會真理、從公平中學會正義、從關心中學會尊重、從保護中學會信任、從關愛中學會友善……

在日常的工作中,羅恩克拉克的幾點做法給了我不少啟示。例如:一個“問題”學生已經很多天沒有交作業了,羅恩克拉克和他家長聯繫了多次都沒有聯繫到。有一次總算聯繫到了,克拉克就把這個不好的消息直截了當地告訴了這位學生的家長,想得到這位家長的支持。沒有想到的是這個家長聽完了竟然說:“我孩子在家裡也一向如此,你就將就一下吧”。這個回答真是讓克拉克哭笑不得。也許是克拉克他自己認識到了自己的這種和家長的交流方式有待改善,所以在另外一個學生犯錯誤的時候,他改變了策略。他首先是耐著性子給這個家長撥通了電話,與第一個學生的處理方法不同的是他沒有直接向這位家長“告狀”,而是向這位家長違心地說他的孩子這段時間表現如何如何好,這位家長聽了以後自然非常高興,表示要老師對他的孩子一定繼續嚴格要求,家長會極力配合。過了兩天,克拉克再次撥通這位元家長的電話,這一次向這位家長陳述了孩子這兩天的不好的表現,家長當然非常氣憤,當即表態,積極配合老師的工作,回家一定批評教育自己的孩子。看完羅恩克拉克的處理方法,真是佩服他的別具匠心。事在人為,同樣一件事情,不同的處理方法就會有不同的結果。所以今後我們在工作中一定要有所創新,在對待後進生問題上一定要賞識和批評相結合,多管道地轉變後進生。優秀是教出來的,一般的人對於這個教育都有一種狹隘的理解:那就是學校教育。其實不是這樣的。家庭和學校的共同努力才會使我們的孩子變得優秀。

總之這位老師的做法讓我更深切的感受到教育的魅力,教育的機智和教育的挑戰。

幼稚園讀書心得(一)

——《每個幼兒都是教師的寶貝》讀書心得

前幾天,我在《幼稚教育》雜誌上看到一篇文章——“每個幼兒都是教師的寶貝”,我深受感動。

“愛孩子,真誠對待每一個孩子”這是幼兒教師最基本的職業素質,能否真誠對待每一個幼兒,並不是件簡單容易的事。有些幼兒聰明、漂亮、乾淨,很討老師的喜歡;有些幼兒調皮、穿戴不整潔,不討老師喜歡。記得有一年我在分院帶學前班的時候,班上有個孩子,叫李小明,他患有“先天性甲亢”,智力發育較慢,語言表達能力差,每天穿著髒兮兮的衣服,掛著兩條鼻涕來上幼稚園。看著這樣一個孩子,實在難以讓人喜歡。我剛接觸他的時候他連“老師”兩個字都叫含糊不清。後來我瞭解到這個孩子的爸爸在他半歲時就棄他母子而去,媽媽又沒有固定收入,只能靠打短工維持生活,家境貧窮。李小明由於長期缺乏父愛,他的母親又沒有足夠的時間來和他交流,導致了他的性格變得越來越內向,不願與人溝通,再加上小朋友不喜歡和他玩。面對這樣的孩子,我們更應關心、呵護他。為了能走進他的內心世界,我經常有事沒事的找他說話,一開始往往都是我一個人在說,他沒有任何反應,只是呆呆地看著我,看到這種情況我真有點氣餒,但是我並沒有放棄,而是繼續和他談心,找他說話,漸漸的他能和我進行簡單的交流了,上課也能專心聽講了,教的生字也能讀出來了。那時我的心情是多麼的激動,雖然工作很平凡,甚至是瑣碎的,但憑著對教育事業的執著,可謂心香一瓣、冰心一片,讓我感到欣慰的是,我的付出終於換來了回報。

從教三年來,讓我懂得了什麼才是真正的幼兒教師。著名作家雨果曾說過:“花的事業是尊貴的,果實的事業是甜美的,讓我們做葉的事業吧,因為葉的事業是平凡而謙遜的。”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大計師德為本。幼兒教師不僅要具有知識與能力的素質,更應該具有良好的師德修養。作為一個幼兒教師,一個優秀的幼兒教師,首先要具備的是什麼?可能有人會說:是扎實的基本功,但我覺得更應該具備的是強烈的責任心和對幼兒的“愛”,沒有強烈的責任心和“愛”,一切都無從做起。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們就應該對孩子負責。我們應該用“愛滿人間”的胸懷去關愛每一位幼兒,對幼兒就像對待自己的孩子,像對待自己的眼睛一般呵護他們,像對待自己的傑作一般欣賞他們,讓每個孩子在真誠的關愛中健康成長!

記得剛踏入幼稚園工作的第一天,看到一群群天真可愛的孩子,一張張好奇的小臉,我有點不知所措。所幸的是,我遇上了這麼多好的領導、好的搭班老師。正是她們,給了我幫助和鼓勵,讓我學到了許多道理,知道了什麼是愛,什麼是責任心。

讓我們用慈愛呵護純真、用智慧孕育成長、用真誠開啟心靈、用希冀放飛理想,我願用自己的雙手和大家一道默默耕耘,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陽!


幼稚園讀書心得(二)

——《做最好的老師》讀書心得

最近我讀了李鎮西老師的教育專著《做最好的老師》這本書。在閱讀中,我時時會被李鎮西老師充滿智慧和哲理的語言所打動。摘錄一些精彩的片段以自勉。

所謂"最好的老師",不是與我敬仰的于漪,錢夢龍,魏書生等老師相比——他們的人格,學識,能力乃至天賦,我是永遠無法企及的,比也白比;但我可以和自己比呀!也就是用今天的李鎮西與昨天的李鎮西相比——我今天備課是不是比昨天更認真;我今天上課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幼兒談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誠懇;我今天處理突發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機智;今天我組織教學活動是不是比昨天更有趣;我今天幫助"後進生"是不是比昨天更細心;我今天所積累的教育智慧是不是比昨天更豐富;我今天所進行的教育、反思是不是比昨天更深刻;今天我面對幼兒的教育、家長的教學建議或意見是不是比昨天更虛心;我今天聽到各種"不理解"後是不是比昨天更冷靜;……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遺憾,但每天都這樣自己和自己比,堅持不懈,我就不斷地向"最好的老師"的境界靠近。我是為誰而工作;為同事的好評嗎;為園長的表揚嗎;為獎金嗎;為職稱嗎;這些對我來說當然也重要(可見我也並未"脫俗"),但如果這些與幼兒的評價產生了衝突,我心靈的天平指針首先傾向于幼兒一邊!在我看來,一個教師是否"最好",第一應該看幼兒的評價。教師因幼兒而存在,我當然也是因我的幼兒而存在。培養幼兒從小開放的思想——一種海納百川的文化胸襟,一種高屋建築的文化視野,一種不畏權勢的民主意識,一種獨立思考的批判精神。我們生活的世界像一片森林,其中有的人是喬木,有的人是灌木,有的人是參天的白楊,有的人是婆娑的楊柳。你也許不是最美麗的,但你可以最可愛;你也許不是最聰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奮;你也許不會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實;你也許不會最順利,但你可以最樂觀……"不是槌的打擊,乃是水的載歌載舞,使鵝卵石臻于完美。"

我不由地思考,老師和幼兒究竟應該保持一種怎樣的關係才最有益於幼兒的成長,現在我終於知道了作為幼兒教師,在我的學生面前,我們要保持著一份童心,去用自己的童心喚醒孩子的童心,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走進孩子的世界裡面去,讓孩子們感受你的愛,並和你做朋友。平時的工作中,我們往往忽略了孩子們的內心,忽略了孩子們真正需要的東西,而李老師能夠在教育學生的同時“向學生學習”,他真誠的尊重學生,勇於在學生面前承認自己的錯誤。李老師說得好:“教育是心靈的藝術,愛心是教育的靈魂”。如果我們承認教育物件是活生生的人,那麼教育過程便決不是一種技巧的施展,而是應該充滿人情味……

李老師的話說得多富有智慧和哲理啊,道出了他的心聲,也說到了我的心坎上,它是我以後工作的航標燈,指明了我工作的目標和方向。

我以前只知道教育需要“愛”,卻不知道如何才能更好地表達這份愛。一直以來,我認為“嚴”才是真正的愛,因為有句俗話說得好:“嚴是愛,松是害。”所以,在我的課堂中,我決不允許學生有絲毫的怠慢,哪怕回一下頭,摸一摸下巴……我都認為這是違反課堂紀律的,必須予以“嚴懲”。當然,這“嚴懲”指的是批評教育。在這樣的“高壓政策”下,學生們出奇的“乖”,學習成績也是有目共睹的。為此,我一度沾沾自喜,為自己的“高明”而“喝彩”。其實,在我的內心深處一直渴望能和孩子們一起玩、一起樂,但師道尊嚴令我望而卻步。看了李鎮西老師的“童心是師愛的源泉”,才喚醒了我心中尚未完全泯滅的童心。我才真正認識到那是因為我缺少一份童心。

一直以來,我一貫以成人的標準來衡量學生,以成人的眼光來看待學生,希望他們變成我想像中的學生——“小大人”,個個成為懂事、聽話、尊敬老師、孝敬父母、多學習少玩的完美類型。孩子們成了我製造的模具中的工具。孩子們需要的是什麼?我瞭解嗎?不,我並不知道。而李老師呢?他能夠在教育學生時“向學生學習”,他能夠大聲疾呼並真誠的實踐著“請尊重學生的選舉權”,他努力追求著“成為學生最知心的朋友”“回答學生最關心的問題”,他勇於在學生面前承認自己的錯誤,他也諄諄教誨著年輕班主任要“樂於請教”“勇於思考”“廣於閱讀”“善於積累”。李老師說得好:“教育是心靈的藝術。如果我們承認教育的物件是活生生的人,那麼教育過程便決不是一種技巧的施展,而應該充滿人情味;教育的每一個環節都應該充滿著對人的理解、尊重和感染,應該體現出民主與平等的現代意識。()雖然就學科知識、專業能力、認識水準來說,教師遠在學生之上,但就人格而言,師生之間是天然平等的;教師和學生不但是在人格上、感情上平等的朋友,而且也是在求知道路上共同探索、前進的、平等的志同道合者”。……讀著李老師的文字,感悟著他的心靈,回憶著自己的教學行為,我陷入了沉思:“親其師,信其道”,古人尚卻明白的道理,可我……實在汗顏。學生成了學習的機器,學習的樂趣又從何說起,學生的個性該如何發展?學生是有差異的,有的文靜、有的好動;有的乖巧、有的調皮……好玩是他們的天性,只有在玩中學、樂中學,才能真正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我們為什麼不讓孩子學海無涯“樂”作舟呢?為什麼一直讓他們徜徉在“苦海”之中呢?我們有什麼理由剝奪他們的天性呢?現在,我才明白把一個個天真活潑的小學生教成“小大人”式的學生,是教育的悲哀。因為我們剝奪了他們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童話般的童年。作為教師,在面對學生時要保持一顆童心,以自己的童心喚起學生的童心,以自己的愛心喚起學生的愛心。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走進學生的心靈,才能夠表達我們對他們的愛。也只有這樣我們才有資格談我們的教育。我們要創設平等、民主、和諧的教育氛圍,放下自己的架子,用愛心營造積極健康、生動活潑、民主和諧的師生關係,讓愛心成為照耀學生心靈的陽光,培養學生健康的人格,使學生的素質得到全面和諧的發展。

有一句話說得好,選擇一行,愛一行,我也是這樣,我不知道選擇幼兒教師這個職業對還是不對,但是當我面對那一幫小鬼時,我覺得我應該做一個最好的老師,至少我要對得起這幫孩子!不知道我的將來會是怎樣的,但是至少我現在一直在努力,盡我的心去做我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應該做的,應盡到的一切義務與責任。

李老師認為一個真誠的教育者同時必定又是一位真誠的人道主義者。素質教育,首先應該是充滿人情的教育,一個受孩子喜愛的老師,一定是最富有人情味的,我立志要做一名最好的幼兒教師。

家庭教育如何對幼稚園教育進行鞏固和延伸,這裡作者講了家庭佈置、家庭作息時間等三個方面的內容,這讓我進一步感到自己作為幼兒教師要與孩子家長進行比較多的溝通的必要性,要想對孩子進行最優化的教育,家庭的配合是少不了的,而家庭能否積極配合還需要幼稚園教師的多方面提醒和動員。

最後講家庭教育如何補充幼稚園教育的缺失,作者同樣進行了分點闡述,其中在講家庭環境的薰陶對幼兒品格影響時提到一個比較有趣的例子,是說孩子第一次玩毛毛蟲時,如果家長看到後露出驚恐的表情並呵斥幼兒,那麼幼兒很可能以後會害怕和排斥毛毛蟲。這個例子意在說明家長要做好孩子的楷模,對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習慣和態度產生良好的正面影響。雖然家長對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是幼稚園老師不可能實現的,但是孩子在幼稚園的每一天,同樣是與同伴和老師相處的過程,在各方面自然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因此教師的楷模作用也是不可忽視的,同時作為孩子的老師還應該儘量為每個孩子創造有利的成長環境,是他也能受到身邊其他同伴的積極影響。

全文貫穿和體現了家園共育的基本理念,作為教師應該積極將家園共育理念付諸實踐,還應該做好家長工作,使家長也能參與到這將影響孩子整個成長道路的實踐中來。

幼兒教師讀書心得體會(一)

今天,我在《學前教育》雜誌上看到這篇文章。是文章的題目首先吸引了我,引起我強烈去閱讀的興趣。因為在我們以往的慣性操作中,認為只要制訂好計畫,班內三名教師認真組織實施就可以了。教師就像一根指揮棒,指到東孩子就得向東,幼兒完全不知道教師有什麼安排,幼兒是一個盲從的狀。所以我們各班級在每個活動前後的環節銜接很亂,幼兒常常在班內追跑打鬧,教師要一刻也不能閑的看住孩子,要孩子集體的喝水,集體的上廁,幼兒完全失去了自主,沒有自主的空間。

針對課間自由活動混亂的局面,作者在文章中是這樣反思:我們給幼兒自主的空間了嗎?我們有提供給幼兒按自己的意願選擇做事的條件嗎?幼兒知道在這個環節可以做什麼嗎?於是,作者在每天的活動區講評時都將問題拋給孩子:“活動結束後我們有什麼事可以做呢?”洗手、小便、喝水等等。“小朋友做事有快有慢,需要我們等待,這個時候我們還可以做什麼呢?”根據孩子的回答,按照孩子的想法,作者在教室中豐富了一些簡易活動材料。這樣一來,活動結束後幼兒可以看、可以說、可以玩,多了許多自主選擇的機會,兩節活動課間的環節就顯得順暢多了。

針對每次活動在不同的場所,需要幼兒在短時間內一次次搬椅子到不同地方的問題。如何讓幼兒預知呢?作者還是把問題拋給孩子:“我們每天上課的地方都不一樣,怎麼才能讓小朋友都提前知道把椅子搬到哪裡呢?”通過幼兒的討論,最後決定用圖片的預知方式來告訴幼兒,下一環節要準備什麼。於是作者在班內開設了一個“溫馨提示角”,每天早飯後都將當天上午的活動要求、場地安排用圖片的形式告訴幼兒。如上閱讀活動,就放一張書的圖片和一張小椅子的圖片,幼兒一看就知道老師需要他們搬椅子到上閱讀的地方上課。

通過作者這兩方面的闡述,我們可以貫通的使用這種方法。在一日活動的其它環節中,如:戶外活動前,通過提示牌讓幼兒瞭解去哪兒,站幾路隊,要帶什麼?音樂舞蹈要到哪裡上?要帶上道具嗎?數學活動要到珠心算室嗎?要帶上書嗎?等等。做到讓幼兒預知下面的活動,瞭解自己要做的事情,讓幼兒從小學會有計劃的支配安排自己的時間,形成有序做事的習慣,對幼兒的成長很有幫助。


幼兒教師讀書心得體會(二)

第一次聽到《優秀是教出來的》這本書的名字時感覺怪怪的,優秀當然是培養出來的,這本書到底想要說明什麼呢?於是我對這本書充滿了渴望。

一拿到這本書,我就迫不及待地翻閱起來,結果出乎意料的是我沒有那種“眼前一亮”的感覺,相反覺得作者羅恩克拉克先生所描述的教育場景,所提的要求都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說話先要講禮貌、主動詢問表關心、乘坐公車不吵鬧、見到老師問聲好,完成作業不拖延等這些不都是我們老師平時經常強調的嗎?書中沒有長篇累牘的大道理,有的只是些微不足道的小細節。但是再次拜讀第二遍的時候,我不得不佩服作者的這種對事業執著追求的精神。對於一個老師來講,《優秀是教出來的》確實是一本不可不讀的好書,讓我對教育又有了一層新的認知。()作者抓住教育過程中容易被人們忽視的細節,既對孩子嚴格施教,又用愛心和熱忱贏得了他們的愛戴和尊敬。克拉克老師不僅僅將注意力放在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上,而且更加注重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和教養。

作為成功的教育者,作者在書中沒有談及如何教書、如何分析教材、如何準備教案,而更像是在談論如何為人處事、待人接物。一個個活生生的例子生動形象,作為讀者絲毫沒有感覺枯燥乏味,相反感覺作者所描述的就在我們身邊,親切自然。書中講述的創造奇跡的55個細節確實常常被人們忽略,而正是細節創造了奇跡,成就了輝煌。書中提倡對孩子要從小在平時的一點一滴、一舉一動中體現出尊重孩子、寬容孩子、賞識孩子,並瞭解孩子的內心世界,讓孩子從生活中學習,從鼓勵中學會自信、從寬容中學會耐心、從讚美中學會感激、從接納中學會自愛、從賞識中學會行動、從分享中學會感激、從誠實中學會真理、從公平中學會正義、從關心中學會尊重、從保護中學會信任、從關愛中學會友善……

在日常的工作中,羅恩克拉克的幾點做法給了我不少啟示。例如:一個“問題”學生已經很多天沒有交作業了,羅恩克拉克和他家長聯繫了多次都沒有聯繫到。有一次總算聯繫到了,克拉克就把這個不好的消息直截了當地告訴了這位學生的家長,想得到這位家長的支持。沒有想到的是這個家長聽完了竟然說:“我孩子在家裡也一向如此,你就將就一下吧”。這個回答真是讓克拉克哭笑不得。也許是克拉克他自己認識到了自己的這種和家長的交流方式有待改善,所以在另外一個學生犯錯誤的時候,他改變了策略。他首先是耐著性子給這個家長撥通了電話,與第一個學生的處理方法不同的是他沒有直接向這位家長“告狀”,而是向這位家長違心地說他的孩子這段時間表現如何如何好,這位家長聽了以後自然非常高興,表示要老師對他的孩子一定繼續嚴格要求,家長會極力配合。過了兩天,克拉克再次撥通這位元家長的電話,這一次向這位家長陳述了孩子這兩天的不好的表現,家長當然非常氣憤,當即表態,積極配合老師的工作,回家一定批評教育自己的孩子。看完羅恩克拉克的處理方法,真是佩服他的別具匠心。事在人為,同樣一件事情,不同的處理方法就會有不同的結果。所以今後我們在工作中一定要有所創新,在對待後進生問題上一定要賞識和批評相結合,多管道地轉變後進生。優秀是教出來的,一般的人對於這個教育都有一種狹隘的理解:那就是學校教育。其實不是這樣的。家庭和學校的共同努力才會使我們的孩子變得優秀。

總之這位老師的做法讓我更深切的感受到教育的魅力,教育的機智和教育的挑戰。

幼稚園讀書心得(一)

——《每個幼兒都是教師的寶貝》讀書心得

前幾天,我在《幼稚教育》雜誌上看到一篇文章——“每個幼兒都是教師的寶貝”,我深受感動。

“愛孩子,真誠對待每一個孩子”這是幼兒教師最基本的職業素質,能否真誠對待每一個幼兒,並不是件簡單容易的事。有些幼兒聰明、漂亮、乾淨,很討老師的喜歡;有些幼兒調皮、穿戴不整潔,不討老師喜歡。記得有一年我在分院帶學前班的時候,班上有個孩子,叫李小明,他患有“先天性甲亢”,智力發育較慢,語言表達能力差,每天穿著髒兮兮的衣服,掛著兩條鼻涕來上幼稚園。看著這樣一個孩子,實在難以讓人喜歡。我剛接觸他的時候他連“老師”兩個字都叫含糊不清。後來我瞭解到這個孩子的爸爸在他半歲時就棄他母子而去,媽媽又沒有固定收入,只能靠打短工維持生活,家境貧窮。李小明由於長期缺乏父愛,他的母親又沒有足夠的時間來和他交流,導致了他的性格變得越來越內向,不願與人溝通,再加上小朋友不喜歡和他玩。面對這樣的孩子,我們更應關心、呵護他。為了能走進他的內心世界,我經常有事沒事的找他說話,一開始往往都是我一個人在說,他沒有任何反應,只是呆呆地看著我,看到這種情況我真有點氣餒,但是我並沒有放棄,而是繼續和他談心,找他說話,漸漸的他能和我進行簡單的交流了,上課也能專心聽講了,教的生字也能讀出來了。那時我的心情是多麼的激動,雖然工作很平凡,甚至是瑣碎的,但憑著對教育事業的執著,可謂心香一瓣、冰心一片,讓我感到欣慰的是,我的付出終於換來了回報。

從教三年來,讓我懂得了什麼才是真正的幼兒教師。著名作家雨果曾說過:“花的事業是尊貴的,果實的事業是甜美的,讓我們做葉的事業吧,因為葉的事業是平凡而謙遜的。”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大計師德為本。幼兒教師不僅要具有知識與能力的素質,更應該具有良好的師德修養。作為一個幼兒教師,一個優秀的幼兒教師,首先要具備的是什麼?可能有人會說:是扎實的基本功,但我覺得更應該具備的是強烈的責任心和對幼兒的“愛”,沒有強烈的責任心和“愛”,一切都無從做起。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們就應該對孩子負責。我們應該用“愛滿人間”的胸懷去關愛每一位幼兒,對幼兒就像對待自己的孩子,像對待自己的眼睛一般呵護他們,像對待自己的傑作一般欣賞他們,讓每個孩子在真誠的關愛中健康成長!

記得剛踏入幼稚園工作的第一天,看到一群群天真可愛的孩子,一張張好奇的小臉,我有點不知所措。所幸的是,我遇上了這麼多好的領導、好的搭班老師。正是她們,給了我幫助和鼓勵,讓我學到了許多道理,知道了什麼是愛,什麼是責任心。

讓我們用慈愛呵護純真、用智慧孕育成長、用真誠開啟心靈、用希冀放飛理想,我願用自己的雙手和大家一道默默耕耘,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陽!


幼稚園讀書心得(二)

——《做最好的老師》讀書心得

最近我讀了李鎮西老師的教育專著《做最好的老師》這本書。在閱讀中,我時時會被李鎮西老師充滿智慧和哲理的語言所打動。摘錄一些精彩的片段以自勉。

所謂"最好的老師",不是與我敬仰的于漪,錢夢龍,魏書生等老師相比——他們的人格,學識,能力乃至天賦,我是永遠無法企及的,比也白比;但我可以和自己比呀!也就是用今天的李鎮西與昨天的李鎮西相比——我今天備課是不是比昨天更認真;我今天上課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幼兒談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誠懇;我今天處理突發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機智;今天我組織教學活動是不是比昨天更有趣;我今天幫助"後進生"是不是比昨天更細心;我今天所積累的教育智慧是不是比昨天更豐富;我今天所進行的教育、反思是不是比昨天更深刻;今天我面對幼兒的教育、家長的教學建議或意見是不是比昨天更虛心;我今天聽到各種"不理解"後是不是比昨天更冷靜;……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遺憾,但每天都這樣自己和自己比,堅持不懈,我就不斷地向"最好的老師"的境界靠近。我是為誰而工作;為同事的好評嗎;為園長的表揚嗎;為獎金嗎;為職稱嗎;這些對我來說當然也重要(可見我也並未"脫俗"),但如果這些與幼兒的評價產生了衝突,我心靈的天平指針首先傾向于幼兒一邊!在我看來,一個教師是否"最好",第一應該看幼兒的評價。教師因幼兒而存在,我當然也是因我的幼兒而存在。培養幼兒從小開放的思想——一種海納百川的文化胸襟,一種高屋建築的文化視野,一種不畏權勢的民主意識,一種獨立思考的批判精神。我們生活的世界像一片森林,其中有的人是喬木,有的人是灌木,有的人是參天的白楊,有的人是婆娑的楊柳。你也許不是最美麗的,但你可以最可愛;你也許不是最聰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奮;你也許不會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實;你也許不會最順利,但你可以最樂觀……"不是槌的打擊,乃是水的載歌載舞,使鵝卵石臻于完美。"

我不由地思考,老師和幼兒究竟應該保持一種怎樣的關係才最有益於幼兒的成長,現在我終於知道了作為幼兒教師,在我的學生面前,我們要保持著一份童心,去用自己的童心喚醒孩子的童心,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走進孩子的世界裡面去,讓孩子們感受你的愛,並和你做朋友。平時的工作中,我們往往忽略了孩子們的內心,忽略了孩子們真正需要的東西,而李老師能夠在教育學生的同時“向學生學習”,他真誠的尊重學生,勇於在學生面前承認自己的錯誤。李老師說得好:“教育是心靈的藝術,愛心是教育的靈魂”。如果我們承認教育物件是活生生的人,那麼教育過程便決不是一種技巧的施展,而是應該充滿人情味……

李老師的話說得多富有智慧和哲理啊,道出了他的心聲,也說到了我的心坎上,它是我以後工作的航標燈,指明了我工作的目標和方向。

我以前只知道教育需要“愛”,卻不知道如何才能更好地表達這份愛。一直以來,我認為“嚴”才是真正的愛,因為有句俗話說得好:“嚴是愛,松是害。”所以,在我的課堂中,我決不允許學生有絲毫的怠慢,哪怕回一下頭,摸一摸下巴……我都認為這是違反課堂紀律的,必須予以“嚴懲”。當然,這“嚴懲”指的是批評教育。在這樣的“高壓政策”下,學生們出奇的“乖”,學習成績也是有目共睹的。為此,我一度沾沾自喜,為自己的“高明”而“喝彩”。其實,在我的內心深處一直渴望能和孩子們一起玩、一起樂,但師道尊嚴令我望而卻步。看了李鎮西老師的“童心是師愛的源泉”,才喚醒了我心中尚未完全泯滅的童心。我才真正認識到那是因為我缺少一份童心。

一直以來,我一貫以成人的標準來衡量學生,以成人的眼光來看待學生,希望他們變成我想像中的學生——“小大人”,個個成為懂事、聽話、尊敬老師、孝敬父母、多學習少玩的完美類型。孩子們成了我製造的模具中的工具。孩子們需要的是什麼?我瞭解嗎?不,我並不知道。而李老師呢?他能夠在教育學生時“向學生學習”,他能夠大聲疾呼並真誠的實踐著“請尊重學生的選舉權”,他努力追求著“成為學生最知心的朋友”“回答學生最關心的問題”,他勇於在學生面前承認自己的錯誤,他也諄諄教誨著年輕班主任要“樂於請教”“勇於思考”“廣於閱讀”“善於積累”。李老師說得好:“教育是心靈的藝術。如果我們承認教育的物件是活生生的人,那麼教育過程便決不是一種技巧的施展,而應該充滿人情味;教育的每一個環節都應該充滿著對人的理解、尊重和感染,應該體現出民主與平等的現代意識。()雖然就學科知識、專業能力、認識水準來說,教師遠在學生之上,但就人格而言,師生之間是天然平等的;教師和學生不但是在人格上、感情上平等的朋友,而且也是在求知道路上共同探索、前進的、平等的志同道合者”。……讀著李老師的文字,感悟著他的心靈,回憶著自己的教學行為,我陷入了沉思:“親其師,信其道”,古人尚卻明白的道理,可我……實在汗顏。學生成了學習的機器,學習的樂趣又從何說起,學生的個性該如何發展?學生是有差異的,有的文靜、有的好動;有的乖巧、有的調皮……好玩是他們的天性,只有在玩中學、樂中學,才能真正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我們為什麼不讓孩子學海無涯“樂”作舟呢?為什麼一直讓他們徜徉在“苦海”之中呢?我們有什麼理由剝奪他們的天性呢?現在,我才明白把一個個天真活潑的小學生教成“小大人”式的學生,是教育的悲哀。因為我們剝奪了他們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童話般的童年。作為教師,在面對學生時要保持一顆童心,以自己的童心喚起學生的童心,以自己的愛心喚起學生的愛心。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走進學生的心靈,才能夠表達我們對他們的愛。也只有這樣我們才有資格談我們的教育。我們要創設平等、民主、和諧的教育氛圍,放下自己的架子,用愛心營造積極健康、生動活潑、民主和諧的師生關係,讓愛心成為照耀學生心靈的陽光,培養學生健康的人格,使學生的素質得到全面和諧的發展。

有一句話說得好,選擇一行,愛一行,我也是這樣,我不知道選擇幼兒教師這個職業對還是不對,但是當我面對那一幫小鬼時,我覺得我應該做一個最好的老師,至少我要對得起這幫孩子!不知道我的將來會是怎樣的,但是至少我現在一直在努力,盡我的心去做我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應該做的,應盡到的一切義務與責任。

李老師認為一個真誠的教育者同時必定又是一位真誠的人道主義者。素質教育,首先應該是充滿人情的教育,一個受孩子喜愛的老師,一定是最富有人情味的,我立志要做一名最好的幼兒教師。

下一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