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勵志一生 » 讀後感/觀後感

用心靈贏得心靈讀後感

用心靈贏得心靈讀後感(一)

最近我讀了教育家李鎮西老師——《用心靈贏得心靈》。這本書是李鎮西老師的教育講演錄,書中李鎮西老師的講演內容有七個方面,即:教育從愛心走向民主;今天我們怎麼做校長;愛,你準備好了嗎?;生命與使命同行;如何教出好孩子?;情感思想智慧;師德新思考。

在這七個方面的內容裡,給我印象最深的有以下幾個觀點,這些觀點和看法使我收到了新的教育,給了我新的啟迪和智慧,使我在今後的教育工作中又多了一個指路燈和領路人。

一、民主教育。

李鎮西老師認為愛學生很多老師都能做到,

他們的愛也都是真誠的愛。但愛是不同的,有專制的愛,有民主的愛。只有民主的愛才是對學生有利的愛。因為“民主教育的核心是尊重,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情感,尊重學生的思想,尊重學生的個性,尊重學生的差異,尊重學生的人權,尊重學生的創作力。當然與此同時要教會學生尊重他人,教會學生尊重他人特別重要,因為尊重是雙向的,我們尤其還要注意培養學生,使之養成尊重他人這一好的生活方式。”他把民主看成是一種生活方式和生活態度,他認為民主教育有八個特徵。一是,它富有愛心。二是,尊重個性。三是,追求自由。這兒的自由更多的是指一種精神自由,給學生獨立思考的一個空間、環境、氛圍。
四是,體現在平等。五是,民主的教育是提倡法治的教育。六是,民主教育是提倡寬容的教育。七是,民主教育是將妥協的教育。八是,激發創造。這八個特徵,把民主教育的所有內容都涵蓋了,讓我們明確了怎樣實施民主教育,讓我們有路可循,有法可依,不會走彎路,走錯路。讓我明確了新課改下怎樣實施民主教育——即愛的教育。

二、情感思想智慧

在這本書的七個內容裡面,李鎮西老師多次提到了班主任工作的藝術和方法。這些內容總結起來離不開——情感思想智慧。 李 老師反復強調的情感思想智慧,不僅是班主任的法寶,也是一個非 班主任 老師的法寶。情感是指教師對職業、對孩子的愛。思想是指一個班主任或一位老師首先必須要有民主的思想,

並將這民主的思想體現於行動中,化作生活的細節。其次,一個班主任或一位老師的思想要有一定的高度,要站在人類精神的高度俯瞰每一節課、每一個學生。智慧,所謂的教育智慧有兩個特徵,一個是機智,一個是個性。 李 老師教育我們教育的智慧要從科研當中來,要帶著一種研究的目光對待班主任工作和我們的教學工作。要多和有個性的同學談心,要從工作中積累教育智慧。做個有情感、有思想、有智慧的新型老師。要在工作中善於總結、善於反思、善於積累。做到四個“不停”,不停的實踐,不停的閱讀,不停的思考,不停的寫作。做一個有幸福感的、有 成就的 老師。

李鎮西老師的這些觀點和做法對於我來說是新穎的、獨到的、也是最好的,

為我今後的工作指明了方法,指明了方向,使我有了很大的收穫。它淨化了我的心靈,提高了我的思想境界,豐富了我的理論水準,使我的理論水準又上了一個臺階。


用心靈贏得心靈讀後感(二)

讀完李鎮西的《用心靈贏得心靈》,心中感慨萬千。書中那一個個鮮活的事例仿佛呈現在我的眼前,我不忍丟下,尤其是那一封封感人肺腑的信,《與青春同行》、《我呼喚著今天的“春暉”》、《舉重若輕,行雲流水》、《尷尬與自豪》、《給十八歲的女兒一封信》等等,讓我久讀不厭,那優美的語言,那深邃的思想,無不啟發我怎樣讀書,怎樣教書,怎樣教育孩子。

我知道要成長為像李鎮西那樣的好老師是很不容易的,

必須不停地實踐,不停地讀書,不停地思考,不停地寫作,我常常感到沒有時間去讀書,其實說到底還是習慣的問題,我沒有讀書的習慣,有很多時間就在閒聊中、閒逛中溜走了,不僅自己不讀書,還責怪孩子不讀書,其實就是家長的身教作用。誰都清楚“厚積薄發”的道理,不去讀書,哪來豐富的積累呢?我們很多人有滿腔的工作熱情,有無私奉獻的精神,但最終都走不遠,原因就在缺少閱讀,缺少筆耕。所以,讓我們和孩子一同讀書吧,讓讀書、寫作也成為我們的習慣。

從李老師的書裡,我學到了很多教育子女的方法,因為我接觸到的孩子都是小學生,而李老師從初中教到高中,對長大的孩子如何教育給我指明了方向,

尤其是對她女兒的培養給了我很多的啟示。

“不和其他孩子比”

李鎮西從不在孩子面前說別的孩子有多優秀,不拿自己的孩子和別的孩子比,只和自己比,而我以前通常就喜歡拿同事的孩子、班裡的其他孩子來跟自己的孩子比,有時候孩子已經取得了很好的成績,但和人家一比,一點成功感都沒有了。我們這樣做其實是長了別人的威風而滅了自己孩子的志氣,這一點我要好好地記住,任何時候都要讓孩子對自己充滿信心。我還常常這樣反思:怎麼教育別人的孩子那麼容易,而教育自己的孩子那麼難,其實,我們有時候不由自主地犯了一些教育的大忌:越是想自己的孩子什麼都優秀,對孩子的壓力就越大,孩子反而就不優秀了。

“和孩子一道成長”

李老師的這本書對我來說真是一場及時雨,他不僅在業務上教會了我一些班級管理的經驗,還用他成長的經歷告訴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成長,都可以享受幸福,只要用研究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工作,帶著一顆思考的大腦從事每天平凡的工作,每一天都會很充實,也永遠不會感到疲倦。而印象最深的,還是家長要和孩子一道成長,這是民主型家庭教育的特點。在這樣的家庭中,家長是把孩子當作一個有獨立人格的“人”,而不是一個“物”。我們要努力做一個具有民主情懷的家長,和孩子平等相處,我們對孩子的教育,恰恰就蘊涵在我們和他一起成長的過程當中。最好的教育,是家長無聲的影響,作為家長,要隨時自然而然地傾聽孩子的內心世界,這樣才有教育的成功。

“不要用‘粗心’來原諒自己”

看到李鎮西在書中的這句話,我不禁為他大聲叫好。自己做事情失敗了,我會為自己找藉口“粗心”,學生考試沒有取得理想的成績,我和家長交流的時候也會用上“粗心”,其實這是一個非常大的誤區。李鎮西對他女兒說,從來就沒有“粗心”這個說法,也就是根本不存在粗心這個問題,出錯是因為你對知識的掌握不熟練。對於非常熟練的東西,我們無論怎麼“粗心”都不會出錯的。比如每天回家,一邊唱歌,一邊想心事,都不會影響準確地走回家的路,背乘法口訣,如論怎樣受干擾,怎樣精力不集中,九九乘法表還是一點錯都沒有。可見,題目做錯了,要麼是對這個知識根本不懂,要麼是對知識不熟練,因此不要用“粗心”原諒自己。

“讓人們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李鎮西在書中提到怎樣讓孩子養成良好的品質,第一條就是“做人第一,善良最美”。他對女兒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讓人們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女兒很小的時候,就這樣教育她了,沒想到,在他女兒長大之後手機螢幕保護裝置,就設置了這一行字,成為了她的行為準則。多麼讓人感動的話語啊,生命的價值就在這幾個字中閃閃發光,人的確應該有一種寬宏的胸懷,高遠的追求,努力活出自己的精彩。

看了這本書,我感到做一個好教師很光榮,做一個好家長也同樣光榮,在孩子成長的每一個階段,總會碰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但是我們都要有心理準備,和孩子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就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孩子離不開家長的呵護,更離不開家長的理解、支持、信任。一個好教師意味著什麼?首先意味著他熱愛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種樂趣,相信每個孩子都能夠成為一個好人,善於跟他們交朋友,關心孩子的歡樂和悲傷,瞭解孩子的心靈,時刻都不忘記自己也曾經是個孩子。


用心靈贏得心靈讀後感(三)

假期中我有幸借到了李鎮西的演講錄——《用心靈贏得心靈》。拿到了這本書,當時有一種心動的感覺,源于李鎮西老師封面的特寫:微笑、平和、睿智、真誠、幸福似乎全都寫在了他的臉上。在接下來的很長一段時間裡,每當閒暇時間,我便會翻開書細細地品讀。清新自然的文風,樸實真摯的感情,行雲流水般的語言,讓我一頁接著一頁地讀,不忍釋卷!

終於,在期待中,在思索中,在快樂中我讀完了此書。全書共分7個部分,也就是7場不同內容的專題講座。通過李老師從7個方面的娓娓道來,使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書中散發出的濃濃的“真”、“善”、“美”。想想我應該從中學到些什麼呢?讓我感受最深的有以下三點:

一、班主任的情懷

一個優秀的班主任,至少應該具備童心、愛心、責任心。童心就是要和學生有一種共同的愛好,而且班主任應該善於站在學生的角度看待這個世界。要學會用兒童的眼睛去觀察,用兒童的耳朵去傾聽,用兒童的大腦去思考,用兒童的情感區熱愛。除了愛心和童心之外,還應該有責任心。在我們實際教學生活中,責任心是每個班主任所必備的。愛心就表現在日常生活的一點一滴中,因為兒子和我的學生同樣大,所以我更能理解他們為什麼會上課了還在教室門外玩耍,生病了會告訴老師,因為在學校老師成了他最信任的人,在有困難的時候,他會第一個想起老師。此時,作為班主任的我們就應該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去關心自己的學生。我想也許以前我們做的不好,帶我們至少可從今天開始努力做到最好!李鎮西還說,班主任應該是一名專家。班主任除了上好一門課之外,還應該在課餘的某些方面有著較深的學術造詣或愛好。這樣會讓您的學生更喜歡您、尊敬、寬容。

二、學習他終身學習的人生態度。

李鎮西,這是一個不斷在學習、在求索的思想者。他學蘇霍姆林斯基,學陶行知,成為名師後他毅然去攻讀博士……他不斷地實踐,不斷地閱讀,不斷地思考,不斷地寫作……於是他就由一位年輕的、不太懂教育的教師,成為現在人們眼中的“教育專家”。現在的他是忙碌的,可即便如此,他也沒有停下過學習的腳步。飛機上有他閱讀的身影,夜深人靜時,有他伏案而作的情景……書中,他曾多次說到:“回到房間,我趕快寫下來。”這一句平淡的話無數次地讓我想到了自己。我的身邊不也是天天都有有價值的事嗎?我不是也曾激動地寫下過教學教育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嗎?但我始終不能像李老師一樣“馬上拿起筆,寫下自己的感觸”。班主任雖然很辛苦,但必不可少的兩個東西就是——閱讀和寫作。李鎮西說,無論多忙,都會花時間去讀書,去寫作。可以隨時記下自己的一次家訪,一次活動,一次談心。日積月累,都可能成為一筆財富,可以提煉出一些教育思想和教育觀點。作為一名語文老師,更應該做到用一雙“文學的耳朵”隨時傾聽“花開的聲音”,並把這種世界上最美的聲音用文字表達出來。

三、舉重若輕,行雲流水的課堂境界

這是李鎮西老師追求的課堂教學境界。所謂“舉重若輕”指的是教師內在的功底以及對教材的一種處理。教師不僅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文化儲備,還要盡可能的尊重學生的認知水準和能力的基礎上,將課文的深刻思想內容和學生的生活打通,讓他們輕鬆學語文。()

所謂的“行雲流水”,指的是駕馭課堂教學環節流程、節奏等等的藝術。語文課有多種上法,不能定於一尊,要追求一種自然灑脫與隨意。像國畫一樣,可以工筆細描,也可以潑墨寫意,不管運用別哪種方法,都要能把教的思路和學生學的思路融為一體,讓教師和學生不知不覺地走進對方的心靈,同時走進課文深處。

聆聽著李鎮西老師的每一個故事、每一種教育思想,都能讓我們不停地思考。教師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播者,更應該是學生們親近信賴的朋友,我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在學生心中產生深遠的影響。和學生的每一次接觸,每一句話語,每一個眼神都能縮短彼此之間的距離。正如李鎮西老師說的那樣,"以心靈贏得心靈",用真心和學生交往,才能真正成為他們的朋友;只有放棄"權威",走近學生,彼此的心才能貼得更近。最後我想借用李老師的話結束本文:生活也許較清貧,事業永遠不會暗淡。理想也許還遙遠,追求永遠不會有遺憾!

各自的朝聖路讀後感(一)

翻開《各自的朝聖路》這本書,在書中我結識了諸多的朝聖者,更讓我感受到周國平先生文字之間所滲透出的智慧、寬容和靜默的力量,可以淨化心靈,使我們的心靈變得豐富、善良、更高貴,著實令人感歎與欽佩。

當今,我們生活在一個物欲橫流的現代社會裡,而我們比任何時代人都更加繁忙,也享受著比任何時代更加豐裕的物質,但卻仍然感到失落,這讓有些人很不解。記得有些長輩曾經說過,他們年輕的時候,每天賺得錢不多,但是夠花,每天吃的並不是很好,但是吃得有滋有味,看看你們現在有些人,工資不低,想吃啥吃啥,總是覺得生活平淡,沒意思。長輩的話使我沉思。如何使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實而有意義呢?我想:要想使自己的生活充實而有意義,需要有堅定的信念,有理想,有目標。不僅僅是生活在物質豐富的今天,還要使自己在這個物質豐富的當代,成為一個精神生活富足的人。因為精神生活是人生中最重要的存在和生活價值。

讀著讀著,我覺得我已經踏上了自己的朝聖路。這本書的篇幅雖短,但句句精悍,特別讀到“精神生活的哲學”這篇文章時,讓我深刻地體會到精神的高貴。其實讀周國平的書,給我最大的裨益就是那種精神氣質對我的感染,這些文字在充分顯示著精神的力量,打開他的文字,你就會找到真正的自我。

周國平的《各自的朝聖路》這本書,理解時有一定的深度,但是,我總擔心自己理解的是否有所偏差,不禁在學年組老師中經常的談論,有時我們電話聯繫,有時微信溝通,有時QQ線上,有時還會聚在一起暢所欲言,在交談中更深刻、更透徹的瞭解了書中的精神所在。特別是每每聽到我們組長對某篇文章剖析之後,受益匪淺。記得她分析的這篇文章《苦難的精神價值》中,有這樣一句話:“我只擔心一件事,就是怕我配不上我所受的苦難”。聽聽,不是所有的苦難你都可以承受的,有時,你都不配承受苦難。一旦遭遇,它也的確提供了一種機會,唯有借此機會才能得到考驗和提高。工作中遇到困難時,不能抱怨、退縮,要以積極的心態去面對,困難和壓力對於我何嘗不是歷練。當你經歷過壓力和困難後,你會變得更加強大起來,這也是苦難的價值所在。就我個人來講,我有深切的體會,我發現人經過一定的苦難磨練後會變強大起來。比如,上學期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誦詩會活動和在進修講的一節微課程,當時壓力特別大,雖然過程很痛苦,可是現在回想起來,這何嘗不是一種收穫。我發現自己強大起來了。如果現在再讓我面對這樣的困難,我就不會像起初那樣感覺壓力那麼大,因為壓力和苦難讓我的精神世界強大起來。一個人通過承受苦難而獲得的精神價值是一筆特殊的財富,當帶著這筆財富繼續生活時,創造和體驗都會有一種更加深刻的底蘊。其實,能承受苦難也是自身價值的體現,能承受苦難也是一種幸福!

讀完周國平的《各自的朝聖路》之後,我確定我要做一個有信念、有理想、有目標的人,做一個精神世界強大的人。此時此刻的感覺,和這本書有種相見恨晚的感覺,但是,不怕,我會繼續深入讀下去,努力拉近我和周國平在精神生活的距離。


各自的朝聖路讀後感(二)

溫總理曾說過:“讀書不僅給人力量,還給人安全,給人幸福。”周國平的這本《各自的朝聖路》便是給我帶來巨大幫助的一本哲學書。這是我的第一本哲學啟蒙書,在我還是一個內心苦悶、充滿挫敗感的高中生時,我第一次讀到周國平的這本書,它充滿智慧的思考讓我深深地感觸到靈魂的存在,讓我的內心變得豐富、善良、高貴,讀這本書你會從你的世俗生活中抽身而出,踏上你追尋精神的朝聖路,一翻開此書,你就是一個——朝聖者。

精神是周國平哲學的核心概念,他給精神下的定義是:精神不是一種知識,而是屬於每個人內心的東西,是個人的靈魂生活。他的哲學所指向的精神可以說是一種生活方式,一種人生態度。是人在世俗生活之上更高一層次的靈魂生活。他說:“精神生活即是個人的最本質的內在。”他又提出“人的高貴靈魂必須擁有配得上它的精神生活。”這深刻的表明了精神生活是人生中最重要的存在和生活價值。

在一個精神衰落、物質至上的時代,人們都還在尋找的東西就是幸福,那真正意義上的幸福是什麼?他給我們的回答是“無論是個人還是人類,物質再繁榮,生活再舒適,如果精神流於平庸,靈魂變得空虛,就絕對無幸福可言。”可見,幸福與否的發言權是在精神、信仰和哲學,物質、科技等等都永遠不可能解決人生的幸福問題。《小王子》是周國平最推崇的一本童話作品,他最注重的精神價值只有在孩子身上才找得到,他指出:“少年人比成年人更具精神性,他們更加看重愛情、友誼、榮譽、志向等等精神價值,較少關注金錢、職位之類的物質利益。”

《各自的朝聖路》中講了許多發人深省的哲理故事與經歷,告訴我們如何在人生的朝聖路上安穩前進。我很喜歡這些哲理性的東西,他們聽起來讓人仿佛突然理解了什麼,突然靈光一現,找到了什麼答案。這些道理指引我們在成長的路上前進,不讓我們迷失路途,陷入深淵。


各自的朝聖路讀後感(三)

書中有這麼一句:“世上有多少朝聖者,就有多少條路。……每個人正是靠自己的孤獨追求加入人類的精神傳統的,而只要你的確走在自己的朝聖路上,你其實並不孤獨。”

人的一生,的確可謂是一段朝聖的旅程,而每一個人的心中,總會居住這一個獨屬自己的神靈,堅守著自己的一份信念與嚮往。

在朝聖路上,紛紛擾擾,或是誘惑,或是苦難,世間的妖魔總想動搖我們那顆朝聖的心。誘惑會使自我迷失,苦難會讓我們退避。而在紛擾面前,決定我們能否繼續走下去的,不是什麼天地神靈,正是我們一顆經得起考驗的孤獨之心。

孤獨並不可怕,而正因孤獨,我們更嚮往內心靈魂的朝聖之地。因一絲執念,因一份渴求,我們總會擊敗過去的自我,超越如今的自己。使精神在磨礪中更為堅韌,使內心在洗滌中越為輕盈,這樣的我們,是否又向心中的朝聖之地更進一步?因此,我們不輕言棄,不畏朝聖路上的風風雨雨,更不畏曾經讓我們惶恐的那份孤獨。我們都是獨自啟程,抱著不敗的信念往目標踏出了一步。孑然一身的我們,經歷了風雨,嘗遍了霜雪,也終在一路的風景中,收穫了心中的那份充實和安然。

誠然,一個精神充實的靈魂,它將不再孤獨。覽盡三千世界,芸芸眾生,此時有哪一樣,不在我們心中?只要精神越為強大,內心越為寬廣,我們足以將微笑贈予苦難,將悲傷同時收藏。這時的我們,海納百川,與萬物作伴,也就不再畏懼孤獨的模樣。()

一條條的朝聖路,引著我們走向內心的自我,收穫的是一路的精神力量:勇氣也好,堅韌也罷,而我們,也正以一個不斷蛻變的狀態,離心中的神靈越來越近。因此,在朝聖路上,我們毋需害怕。無論是苦難帶來的毀滅,或是黑暗所攜帶的壓抑,還是孤獨中默然的失落,我們都能坦然面對。我們要銘記,這是上天給予我們的歷練。正如玄奘西行,面對九九八十一難的那份坦然和堅信,也終使他擁抱了內心的神明。

最後,走內心的朝聖路。朝聖的我們,應永遠記住:在平淡中追求,在堅韌中守望,不輕言一絲的放棄。

母親的存摺讀後感(一)

今天上午,老師給我們講了一個非常感人的故事,這個故事就是《母親的存摺》。

有一位母親的記憶力逐漸下降,為了方便記憶。這位母親便將家裡所有人穿的衣服的尺寸和他們喜歡的食物都記在了一本存摺上。你們沒聽錯確實是一張存摺,是一本存摺上面沒有記錄著家裡的存款,而是記錄了家裡的每一個人穿的衣服的號碼和他們最喜歡吃的食物。

聽到這裡,我的心怦然一震,心想:這位母親的記憶裡雖然衰退了,但是她對子女們的愛依然永久不衰。啊!生活中我們的母親不正像這個母親一樣嗎?我們的母親為了我們無私奉獻著,永遠都不覺得辛苦。

母親對我的愛就像是無比愛無際的大海;母親對我的愛就像是夏日裡那涼爽的風;母親對我的愛就像是在下雨天為我們遮擋雨水的雨傘;母親對我的愛就好比冬天裡那溫暖的爐火,照亮我們的心靈……總之,母親為我們付出的太多了。


母親的存摺讀後感(二)

她,告訴我們如何做人,為我們指引成功的方向,教我們怎樣分辨是非,是我們的生活嚮導,這位偉人是誰?他擁有一個響亮的名字——母親!

今天,我看到一篇感人的作文《母親的“存摺”》,這存摺裡的不是錢,卻被母親像寶貝一樣珍愛著,存摺裡是一疊記著家人喜歡吃的東西、衣服和鞋子的尺碼,其實,這遠不止一疊白紙呀,更是一疊深厚的母愛!作者看著她衰老的母親,完全相信了一句話:世界上最廣褒、最無私的是母親的愛!()

我想到了我的母親,那每天夜晚陪我學習、喜歡改作業、要求嚴格的母親。她是一位偉大的醫生,而且是婦產科的醫生,她每天一個人做好多手術,無數生命在她手上出現奇跡。媽媽每次滿臉疲憊的下班,卻不忘搬張椅子坐在我書桌旁,看我寫下一筆一畫。她放棄自己最愛的電視劇,放棄上淘寶網看衣服,放棄聊QQ、看電視……她放棄了任何自由和享受。媽媽雖然很累很累,卻願坐在我旁邊,頂著我走向光明大道,她為了什麼?為了我長大有出息,找到好工作,幸福地生活!如今,我這不錯的成績裡全是媽媽的汗水和心血,還有媽媽對女兒無盡的愛!

我代表全世界兒女對各位辛苦勞作的母親說:“謝謝您,媽媽!”

孩子反而就不優秀了。

“和孩子一道成長”

李老師的這本書對我來說真是一場及時雨,他不僅在業務上教會了我一些班級管理的經驗,還用他成長的經歷告訴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成長,都可以享受幸福,只要用研究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工作,帶著一顆思考的大腦從事每天平凡的工作,每一天都會很充實,也永遠不會感到疲倦。而印象最深的,還是家長要和孩子一道成長,這是民主型家庭教育的特點。在這樣的家庭中,家長是把孩子當作一個有獨立人格的“人”,而不是一個“物”。我們要努力做一個具有民主情懷的家長,和孩子平等相處,我們對孩子的教育,恰恰就蘊涵在我們和他一起成長的過程當中。最好的教育,是家長無聲的影響,作為家長,要隨時自然而然地傾聽孩子的內心世界,這樣才有教育的成功。

“不要用‘粗心’來原諒自己”

看到李鎮西在書中的這句話,我不禁為他大聲叫好。自己做事情失敗了,我會為自己找藉口“粗心”,學生考試沒有取得理想的成績,我和家長交流的時候也會用上“粗心”,其實這是一個非常大的誤區。李鎮西對他女兒說,從來就沒有“粗心”這個說法,也就是根本不存在粗心這個問題,出錯是因為你對知識的掌握不熟練。對於非常熟練的東西,我們無論怎麼“粗心”都不會出錯的。比如每天回家,一邊唱歌,一邊想心事,都不會影響準確地走回家的路,背乘法口訣,如論怎樣受干擾,怎樣精力不集中,九九乘法表還是一點錯都沒有。可見,題目做錯了,要麼是對這個知識根本不懂,要麼是對知識不熟練,因此不要用“粗心”原諒自己。

“讓人們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李鎮西在書中提到怎樣讓孩子養成良好的品質,第一條就是“做人第一,善良最美”。他對女兒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讓人們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女兒很小的時候,就這樣教育她了,沒想到,在他女兒長大之後手機螢幕保護裝置,就設置了這一行字,成為了她的行為準則。多麼讓人感動的話語啊,生命的價值就在這幾個字中閃閃發光,人的確應該有一種寬宏的胸懷,高遠的追求,努力活出自己的精彩。

看了這本書,我感到做一個好教師很光榮,做一個好家長也同樣光榮,在孩子成長的每一個階段,總會碰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但是我們都要有心理準備,和孩子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就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孩子離不開家長的呵護,更離不開家長的理解、支持、信任。一個好教師意味著什麼?首先意味著他熱愛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種樂趣,相信每個孩子都能夠成為一個好人,善於跟他們交朋友,關心孩子的歡樂和悲傷,瞭解孩子的心靈,時刻都不忘記自己也曾經是個孩子。


用心靈贏得心靈讀後感(三)

假期中我有幸借到了李鎮西的演講錄——《用心靈贏得心靈》。拿到了這本書,當時有一種心動的感覺,源于李鎮西老師封面的特寫:微笑、平和、睿智、真誠、幸福似乎全都寫在了他的臉上。在接下來的很長一段時間裡,每當閒暇時間,我便會翻開書細細地品讀。清新自然的文風,樸實真摯的感情,行雲流水般的語言,讓我一頁接著一頁地讀,不忍釋卷!

終於,在期待中,在思索中,在快樂中我讀完了此書。全書共分7個部分,也就是7場不同內容的專題講座。通過李老師從7個方面的娓娓道來,使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書中散發出的濃濃的“真”、“善”、“美”。想想我應該從中學到些什麼呢?讓我感受最深的有以下三點:

一、班主任的情懷

一個優秀的班主任,至少應該具備童心、愛心、責任心。童心就是要和學生有一種共同的愛好,而且班主任應該善於站在學生的角度看待這個世界。要學會用兒童的眼睛去觀察,用兒童的耳朵去傾聽,用兒童的大腦去思考,用兒童的情感區熱愛。除了愛心和童心之外,還應該有責任心。在我們實際教學生活中,責任心是每個班主任所必備的。愛心就表現在日常生活的一點一滴中,因為兒子和我的學生同樣大,所以我更能理解他們為什麼會上課了還在教室門外玩耍,生病了會告訴老師,因為在學校老師成了他最信任的人,在有困難的時候,他會第一個想起老師。此時,作為班主任的我們就應該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去關心自己的學生。我想也許以前我們做的不好,帶我們至少可從今天開始努力做到最好!李鎮西還說,班主任應該是一名專家。班主任除了上好一門課之外,還應該在課餘的某些方面有著較深的學術造詣或愛好。這樣會讓您的學生更喜歡您、尊敬、寬容。

二、學習他終身學習的人生態度。

李鎮西,這是一個不斷在學習、在求索的思想者。他學蘇霍姆林斯基,學陶行知,成為名師後他毅然去攻讀博士……他不斷地實踐,不斷地閱讀,不斷地思考,不斷地寫作……於是他就由一位年輕的、不太懂教育的教師,成為現在人們眼中的“教育專家”。現在的他是忙碌的,可即便如此,他也沒有停下過學習的腳步。飛機上有他閱讀的身影,夜深人靜時,有他伏案而作的情景……書中,他曾多次說到:“回到房間,我趕快寫下來。”這一句平淡的話無數次地讓我想到了自己。我的身邊不也是天天都有有價值的事嗎?我不是也曾激動地寫下過教學教育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嗎?但我始終不能像李老師一樣“馬上拿起筆,寫下自己的感觸”。班主任雖然很辛苦,但必不可少的兩個東西就是——閱讀和寫作。李鎮西說,無論多忙,都會花時間去讀書,去寫作。可以隨時記下自己的一次家訪,一次活動,一次談心。日積月累,都可能成為一筆財富,可以提煉出一些教育思想和教育觀點。作為一名語文老師,更應該做到用一雙“文學的耳朵”隨時傾聽“花開的聲音”,並把這種世界上最美的聲音用文字表達出來。

三、舉重若輕,行雲流水的課堂境界

這是李鎮西老師追求的課堂教學境界。所謂“舉重若輕”指的是教師內在的功底以及對教材的一種處理。教師不僅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文化儲備,還要盡可能的尊重學生的認知水準和能力的基礎上,將課文的深刻思想內容和學生的生活打通,讓他們輕鬆學語文。()

所謂的“行雲流水”,指的是駕馭課堂教學環節流程、節奏等等的藝術。語文課有多種上法,不能定於一尊,要追求一種自然灑脫與隨意。像國畫一樣,可以工筆細描,也可以潑墨寫意,不管運用別哪種方法,都要能把教的思路和學生學的思路融為一體,讓教師和學生不知不覺地走進對方的心靈,同時走進課文深處。

聆聽著李鎮西老師的每一個故事、每一種教育思想,都能讓我們不停地思考。教師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播者,更應該是學生們親近信賴的朋友,我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在學生心中產生深遠的影響。和學生的每一次接觸,每一句話語,每一個眼神都能縮短彼此之間的距離。正如李鎮西老師說的那樣,"以心靈贏得心靈",用真心和學生交往,才能真正成為他們的朋友;只有放棄"權威",走近學生,彼此的心才能貼得更近。最後我想借用李老師的話結束本文:生活也許較清貧,事業永遠不會暗淡。理想也許還遙遠,追求永遠不會有遺憾!

各自的朝聖路讀後感(一)

翻開《各自的朝聖路》這本書,在書中我結識了諸多的朝聖者,更讓我感受到周國平先生文字之間所滲透出的智慧、寬容和靜默的力量,可以淨化心靈,使我們的心靈變得豐富、善良、更高貴,著實令人感歎與欽佩。

當今,我們生活在一個物欲橫流的現代社會裡,而我們比任何時代人都更加繁忙,也享受著比任何時代更加豐裕的物質,但卻仍然感到失落,這讓有些人很不解。記得有些長輩曾經說過,他們年輕的時候,每天賺得錢不多,但是夠花,每天吃的並不是很好,但是吃得有滋有味,看看你們現在有些人,工資不低,想吃啥吃啥,總是覺得生活平淡,沒意思。長輩的話使我沉思。如何使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實而有意義呢?我想:要想使自己的生活充實而有意義,需要有堅定的信念,有理想,有目標。不僅僅是生活在物質豐富的今天,還要使自己在這個物質豐富的當代,成為一個精神生活富足的人。因為精神生活是人生中最重要的存在和生活價值。

讀著讀著,我覺得我已經踏上了自己的朝聖路。這本書的篇幅雖短,但句句精悍,特別讀到“精神生活的哲學”這篇文章時,讓我深刻地體會到精神的高貴。其實讀周國平的書,給我最大的裨益就是那種精神氣質對我的感染,這些文字在充分顯示著精神的力量,打開他的文字,你就會找到真正的自我。

周國平的《各自的朝聖路》這本書,理解時有一定的深度,但是,我總擔心自己理解的是否有所偏差,不禁在學年組老師中經常的談論,有時我們電話聯繫,有時微信溝通,有時QQ線上,有時還會聚在一起暢所欲言,在交談中更深刻、更透徹的瞭解了書中的精神所在。特別是每每聽到我們組長對某篇文章剖析之後,受益匪淺。記得她分析的這篇文章《苦難的精神價值》中,有這樣一句話:“我只擔心一件事,就是怕我配不上我所受的苦難”。聽聽,不是所有的苦難你都可以承受的,有時,你都不配承受苦難。一旦遭遇,它也的確提供了一種機會,唯有借此機會才能得到考驗和提高。工作中遇到困難時,不能抱怨、退縮,要以積極的心態去面對,困難和壓力對於我何嘗不是歷練。當你經歷過壓力和困難後,你會變得更加強大起來,這也是苦難的價值所在。就我個人來講,我有深切的體會,我發現人經過一定的苦難磨練後會變強大起來。比如,上學期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誦詩會活動和在進修講的一節微課程,當時壓力特別大,雖然過程很痛苦,可是現在回想起來,這何嘗不是一種收穫。我發現自己強大起來了。如果現在再讓我面對這樣的困難,我就不會像起初那樣感覺壓力那麼大,因為壓力和苦難讓我的精神世界強大起來。一個人通過承受苦難而獲得的精神價值是一筆特殊的財富,當帶著這筆財富繼續生活時,創造和體驗都會有一種更加深刻的底蘊。其實,能承受苦難也是自身價值的體現,能承受苦難也是一種幸福!

讀完周國平的《各自的朝聖路》之後,我確定我要做一個有信念、有理想、有目標的人,做一個精神世界強大的人。此時此刻的感覺,和這本書有種相見恨晚的感覺,但是,不怕,我會繼續深入讀下去,努力拉近我和周國平在精神生活的距離。


各自的朝聖路讀後感(二)

溫總理曾說過:“讀書不僅給人力量,還給人安全,給人幸福。”周國平的這本《各自的朝聖路》便是給我帶來巨大幫助的一本哲學書。這是我的第一本哲學啟蒙書,在我還是一個內心苦悶、充滿挫敗感的高中生時,我第一次讀到周國平的這本書,它充滿智慧的思考讓我深深地感觸到靈魂的存在,讓我的內心變得豐富、善良、高貴,讀這本書你會從你的世俗生活中抽身而出,踏上你追尋精神的朝聖路,一翻開此書,你就是一個——朝聖者。

精神是周國平哲學的核心概念,他給精神下的定義是:精神不是一種知識,而是屬於每個人內心的東西,是個人的靈魂生活。他的哲學所指向的精神可以說是一種生活方式,一種人生態度。是人在世俗生活之上更高一層次的靈魂生活。他說:“精神生活即是個人的最本質的內在。”他又提出“人的高貴靈魂必須擁有配得上它的精神生活。”這深刻的表明了精神生活是人生中最重要的存在和生活價值。

在一個精神衰落、物質至上的時代,人們都還在尋找的東西就是幸福,那真正意義上的幸福是什麼?他給我們的回答是“無論是個人還是人類,物質再繁榮,生活再舒適,如果精神流於平庸,靈魂變得空虛,就絕對無幸福可言。”可見,幸福與否的發言權是在精神、信仰和哲學,物質、科技等等都永遠不可能解決人生的幸福問題。《小王子》是周國平最推崇的一本童話作品,他最注重的精神價值只有在孩子身上才找得到,他指出:“少年人比成年人更具精神性,他們更加看重愛情、友誼、榮譽、志向等等精神價值,較少關注金錢、職位之類的物質利益。”

《各自的朝聖路》中講了許多發人深省的哲理故事與經歷,告訴我們如何在人生的朝聖路上安穩前進。我很喜歡這些哲理性的東西,他們聽起來讓人仿佛突然理解了什麼,突然靈光一現,找到了什麼答案。這些道理指引我們在成長的路上前進,不讓我們迷失路途,陷入深淵。


各自的朝聖路讀後感(三)

書中有這麼一句:“世上有多少朝聖者,就有多少條路。……每個人正是靠自己的孤獨追求加入人類的精神傳統的,而只要你的確走在自己的朝聖路上,你其實並不孤獨。”

人的一生,的確可謂是一段朝聖的旅程,而每一個人的心中,總會居住這一個獨屬自己的神靈,堅守著自己的一份信念與嚮往。

在朝聖路上,紛紛擾擾,或是誘惑,或是苦難,世間的妖魔總想動搖我們那顆朝聖的心。誘惑會使自我迷失,苦難會讓我們退避。而在紛擾面前,決定我們能否繼續走下去的,不是什麼天地神靈,正是我們一顆經得起考驗的孤獨之心。

孤獨並不可怕,而正因孤獨,我們更嚮往內心靈魂的朝聖之地。因一絲執念,因一份渴求,我們總會擊敗過去的自我,超越如今的自己。使精神在磨礪中更為堅韌,使內心在洗滌中越為輕盈,這樣的我們,是否又向心中的朝聖之地更進一步?因此,我們不輕言棄,不畏朝聖路上的風風雨雨,更不畏曾經讓我們惶恐的那份孤獨。我們都是獨自啟程,抱著不敗的信念往目標踏出了一步。孑然一身的我們,經歷了風雨,嘗遍了霜雪,也終在一路的風景中,收穫了心中的那份充實和安然。

誠然,一個精神充實的靈魂,它將不再孤獨。覽盡三千世界,芸芸眾生,此時有哪一樣,不在我們心中?只要精神越為強大,內心越為寬廣,我們足以將微笑贈予苦難,將悲傷同時收藏。這時的我們,海納百川,與萬物作伴,也就不再畏懼孤獨的模樣。()

一條條的朝聖路,引著我們走向內心的自我,收穫的是一路的精神力量:勇氣也好,堅韌也罷,而我們,也正以一個不斷蛻變的狀態,離心中的神靈越來越近。因此,在朝聖路上,我們毋需害怕。無論是苦難帶來的毀滅,或是黑暗所攜帶的壓抑,還是孤獨中默然的失落,我們都能坦然面對。我們要銘記,這是上天給予我們的歷練。正如玄奘西行,面對九九八十一難的那份坦然和堅信,也終使他擁抱了內心的神明。

最後,走內心的朝聖路。朝聖的我們,應永遠記住:在平淡中追求,在堅韌中守望,不輕言一絲的放棄。

母親的存摺讀後感(一)

今天上午,老師給我們講了一個非常感人的故事,這個故事就是《母親的存摺》。

有一位母親的記憶力逐漸下降,為了方便記憶。這位母親便將家裡所有人穿的衣服的尺寸和他們喜歡的食物都記在了一本存摺上。你們沒聽錯確實是一張存摺,是一本存摺上面沒有記錄著家裡的存款,而是記錄了家裡的每一個人穿的衣服的號碼和他們最喜歡吃的食物。

聽到這裡,我的心怦然一震,心想:這位母親的記憶裡雖然衰退了,但是她對子女們的愛依然永久不衰。啊!生活中我們的母親不正像這個母親一樣嗎?我們的母親為了我們無私奉獻著,永遠都不覺得辛苦。

母親對我的愛就像是無比愛無際的大海;母親對我的愛就像是夏日裡那涼爽的風;母親對我的愛就像是在下雨天為我們遮擋雨水的雨傘;母親對我的愛就好比冬天裡那溫暖的爐火,照亮我們的心靈……總之,母親為我們付出的太多了。


母親的存摺讀後感(二)

她,告訴我們如何做人,為我們指引成功的方向,教我們怎樣分辨是非,是我們的生活嚮導,這位偉人是誰?他擁有一個響亮的名字——母親!

今天,我看到一篇感人的作文《母親的“存摺”》,這存摺裡的不是錢,卻被母親像寶貝一樣珍愛著,存摺裡是一疊記著家人喜歡吃的東西、衣服和鞋子的尺碼,其實,這遠不止一疊白紙呀,更是一疊深厚的母愛!作者看著她衰老的母親,完全相信了一句話:世界上最廣褒、最無私的是母親的愛!()

我想到了我的母親,那每天夜晚陪我學習、喜歡改作業、要求嚴格的母親。她是一位偉大的醫生,而且是婦產科的醫生,她每天一個人做好多手術,無數生命在她手上出現奇跡。媽媽每次滿臉疲憊的下班,卻不忘搬張椅子坐在我書桌旁,看我寫下一筆一畫。她放棄自己最愛的電視劇,放棄上淘寶網看衣服,放棄聊QQ、看電視……她放棄了任何自由和享受。媽媽雖然很累很累,卻願坐在我旁邊,頂著我走向光明大道,她為了什麼?為了我長大有出息,找到好工作,幸福地生活!如今,我這不錯的成績裡全是媽媽的汗水和心血,還有媽媽對女兒無盡的愛!

我代表全世界兒女對各位辛苦勞作的母親說:“謝謝您,媽媽!”

下一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