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勵志一生 » 讀後感/觀後感

《懂得愛》讀後感:我們可以愛自己,也可以愛他人

我們可以愛自己,也可以愛他人

作者:心之助 

《懂得愛》這本書裡有一個名詞,給我很多思考:連接。理解你的命運,也是從這兩個字開始。

我所理解的“連接”分三種:

1、非人的連接:將他人物化的連接。比如獨裁者、自戀者,他們失去了和自己的連接。

2、有限的連接:半人半物的連接。有時我們會和社會有很多連接,但和自己沒有連接。比如高度社會化的人,在事業上非常成功的強人們,卻很難在親密關係中獲得愛;或者相反,和自己有很多連接,卻和這個世界沒什麼關係,比如很多藝術家、小說家。

3、全面的連接:人性的連接。我們可以共情自己,也可以共情他人;我們可以愛自己,也可以愛他人。兩者是可以兼顧的。

不同的連接,給我們帶來的幸福度是不一樣的。

連接大於一切,是存在感的來源

很多時候,我們是用一種更輕的痛苦,來替換更可怕的痛苦。

比如說,你從小就跟家裡人吃臭豆腐,

只有在這刺鼻的味道中,你才是你。而在一片香風中,你雖然感覺到非常美好,但你卻不是你。

再比如,很多人想要給父母的幸福,卻並不被父母認為是幸福。對父母來說,能吃一頓剩飯菜,就是一種幸福,做家務累到腰酸腿疼,就是一種幸福。這就是他們的存在感,這就是他們的連接。

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總是要過一種悲慘的生活的原因。

只要向前走,總會有光亮的

如果說完全非人性的連接讓一個人完全放棄了人世間的溫暖的話,那麼不連貫的、稀薄的溫暖,會讓人生活在絕望的希望之中。

曾經有來訪者跟我說過:我的人生就像是一個永遠走不到頭的隧道,我一直都跟自己說,會有走到頭的那一天的,

會有光亮的,終於有一天,發現在這些隧道中還有其他朋友,我們互相安慰,這些都是我生命的燭光,雖然微弱,但起碼讓我覺得這樣的夜路不再孤獨。

這第二種連接——有限的連接,是有可能往全面的連接發展的,就像在山崖的石縫中生長的松樹一樣,雖然條件惡劣,但起碼是有足夠的土壤的。

我們可以愛自己,也可以愛他人

這樣的連接,世間罕有。因為我們在某種程度上都渴望著“物化”。

我們都希望自己做一個嬰兒,讓他人做父母,來照顧,來愛自己,而自己不願意放棄夢幻。

夢幻總是會誘惑我們,讓我們希望已經發生的,可以未曾發生;已經創傷的,未曾創傷;已經失去的,未曾失去。這樣生命就會“完美”。因為這樣的企圖,我們就不會放棄恩怨,放棄癡戀,放棄對過去的念念不忘、對長大的心懷畏懼。

我們都希望和完美連接,但卻不願意和完美以外的世界連接。問題在於,為什麼完美才是美好的連接?我們都覺得生是一種美好,但從未想過,為什麼死不能是一種美好?是誰規定的,

生命中發生的種種事情,哪些是美好的,哪些是不美好的呢?

我們為什麼會對自己的體驗設置這樣那樣的標準和界限呢?

每一種界限和標準後面,其實都藏著一種恐懼。

我們害怕哀悼,害怕喪失,害怕“落棋不悔”,害怕除了和父母結怨以外的人生,我們不願意看到在那些所謂的傷痛的日子裡,我們的生命以痛苦的方式獲得了哪些成長。

我們所有人都在努力尋找一種方式,中和生命中那些分裂的存在,我們以為我們可以超越一切,但其實這些都是冥冥之中宇宙之網的某個連接點。

當我們可以找到這樣的連接的時候,我們就找到了根,找到了自己真正的立體的存在。我們和自己連接,我們和原生家庭連接,

我們和我們的民族發生連接,我們和整個人類的命運連接。

最終,我們是人類文明進化樹上的一個點,由所不知名的宇宙規律所編織,我們順應它,完成它,成為它,也就走完了皈依之路。


下一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