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勵志一生 » 讀後感/觀後感

幼兒教師讀書讀後感

幼兒教師讀書讀後感

紀律是群體的重要特徵,任何群體需要紀律。作為一名幼兒教師,如何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一日生活常規進行紀律教育,成為我工作中最頭疼的事。因為每個兒童個性特點不一,產生紀律問題的原因經常是不一樣的。所以,我希望通過閱讀《兒童紀律教育——建構性指導與規訓》能為自己解惑。

本書第一作者瑪喬麗·費爾茲博士(美國)總結了其三十餘年的幼稚教育經驗,向我們展示了全面實用的兒童紀律教育方法。作者在闡述與紀律教育有關的理論基礎上,介紹了如何通過各種手段瞭解兒童、分析兒童產生紀律問題的原因並尋找合適的解決辦法。

當細細閱讀完此書後發現,它的確是一本有理有據,案例詳實的實用書籍。全書運用了“我—你—他”的對話式寫作風格,使讀者容易參與文本,在比較和鑒別中,心悅誠服地接受作者的觀點,與作者進行思想的交流與碰撞,讀者也能充分發揮自主性。

其中,作者對“獎勵”這一方法的闡述讓我印象最為深刻。父母和教師長期以來一直試圖通過獎勵和(或懲罰)來教授是非概念。獎勵和懲罰表面上確有成效,但從長遠來看,其結果不是兒童盲目服從就是使其易受獎勵和(或懲罰)的左右。

關於此問題,我們首先要做到“不要再使用獎勵和(或)懲罰來促進自主的發展”,

書中例舉了多個例子來說明,而這些例子又似乎是我們常見的教育行為。例如,如果孩子完成了作業,我們就給他們發小紅花,那麼我們無意中教孩子易被獎勵所控制;當我們說喜歡某某孩子的坐姿時,而有些孩子也坐得很好卻沒被點到名字時,這似乎是對那些孩子的懲罰;有時我們鼓勵孩子把玩具整理好就有小貼紙,其時有大部分孩子經常把玩具物歸原處的,卻沒有得到貼紙獎勵,這讓那些孩子感到茫然與不知所措。

書中提到“盡可能的避免在活動中單純描述孩子做了什麼”,即不要說諸如“你做得很好、我為你驕傲、你很棒等,”而是可以將更多的精力放在孩子活動的過程,描述自己所看到的孩子做了什麼?比如“我看到你和某某分享了玩具,

這讓她很開心。”你把剪刀放回了架子,這很好“而不是表揚他”你真能幹“”你是個懂得友好的孩子“,因為這樣實際上反而降低了他們對操作活動的信心、興趣和樂趣。作為教師或家長要更尊重和更支持孩子,()不是對他工作做出判斷,而是詢問有關他們的過程的問題,如:我發現你在畫中用了很多顏色?你覺得在製作過程中,最難的是哪個部分等,成人表示對孩子努力的熱情是不需要通過表揚的。

以真誠溝通著稱的教師也極有可能得到來自己他們的學生的真誠溝通。這裡”真誠“是一個關鍵字,真誠地表達感激或欣賞與旨在控制某人行為的表揚具有天壤之別,當你努力減少使用表揚時,

首先應注意,要停止使用控制性的表揚,特別是讓孩子與他人競爭的表揚。

幼兒期正是促進兒童自主發展的時期。通過建立牢固的人際關係,與孩子交流觀點,並允許孩子從自己的錯誤中吸取教訓,我們就可以幫助孩子提高考慮相關因素的能力。自主是一個複雜的目標,需要我們逐漸改變以往認為通過外在的說教、獎勵和懲罰來灌輸給幼兒的觀念,而是應從幼兒的內部建構或產生,才能成為兒童自己的規則。

兒童紀律問題的背後往往有錯綜複雜的原因,不經過”望聞問切“的診斷很難提示問題的根源,也就很難進行有效的規訓。

每當呈現一個行為問題時,不能立刻簡單地”宣判“這種行為的對錯,

而是強調行為問題的合理性,系統分析行為產生背景,在分析的過程中,有效的解決辦法就會逐漸浮現出來,有效的規訓需要一定的時間:計畫的時間,教給孩子必要技能的時間以及冷靜下來認真思考的時間。

所以,實踐更好的有效規訓的想法,必須堅持用理性的反應來抵制自動的反應,特別是要避免通過恐嚇或獎勵來將適當的行為強加到孩子身上,因為這種態度不能説明孩子獲得自我規則與自律,反而會使他們變得更依賴、叛逆和言行不一,因此,無論家長還是教師,都要謹慎地使用自己的時間。

幼兒讀物讀後感

《給幼兒教師的建議》這本書是介於純理論類讀物與純實用類讀物之間的學前教育類書籍,

讀這本書,感覺親切、可讀,更切合我們專業成長的需要,能促進我們業務的提升與反思。

“我的情緒我做主”“少一些抱怨,多一些反思”再次告訴我們工作態度的選擇取決於我們自己,把關注的焦點放在工作的不同方面,常常會讓人產生不同的情緒,得出不同的結果:把注意力放在積極的方面,可以使人產生樂觀的情緒;反之。則會使人產生悲觀的情緒。當我們無法改變現狀時,不妨有意識地轉移注意的焦點,緩解消極的心理情緒,讓自己走出陰霾。

一、從孩子身上獲得幸福感。

任何工作不可能一帆風順總會有困難和矛盾出現,會有煩惱和不快產生。只有自己去尋找工作的樂趣,形成幼兒教師職業的幸福感,才能在工作中成一個快樂的人,就象有人說的一樣,如果你把孩子看成是令自己心煩的人,那麼你就會感到心煩;如果你把孩子看成是可愛的天使,那麼你就會變成快樂得天使。如何才能從孩子身上獲得辛福感呢?我認為在工作中,以欣賞、審美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幼兒,不要把幼兒看成是自己的教育物件。我們應該以欣賞的、審美的眼光看幼兒身上的閃光點,在工作中以平等、真誠的態度與幼兒交往,而不是建立在工作關係上的,這種交往是不平等的、沒有感情的,長此以往,幼兒就會對老師產生幾分畏懼,對老師敬而遠之,並封閉自己的心靈,不敢言說自己的所思所想這樣缺少與幼兒心與心的交流,幼兒教師也沒有什麼幸福可言了。因此,在與幼兒的交往中,教師只有放下自己的角色面具,以真實的自我與幼兒交往,和孩子打成一片,才會發現幸福和快樂就在自己的身邊。和孩子平等、真誠的交往,還會令老師體驗到和孩子一起成長的幸福。

二、要創造性地開展工作。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如果你想你的勞動能給教師帶來一些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致於完成一種單調乏味的義務,()那你就應該逐漸走上從事教育研究的這條幸福的道路上來”幼稚教育是一項十分複雜的創造性勞動,我們面臨的教育物件、內容和情境是變化的、動態的,只有充分發揮創造性,以研究者的姿態投入工作,才能把工作做好。只要我們踏實認真的去做就會發現每天的太陽都是新的。

三、要正確處理自己與他人的關係。

“三人行,必有我師”,要善於發現別人的優點和長處,以取他人之長,補己之短。處處要善於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以寬容之心對待。

四、幼兒教師還要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和繼續教育學習。

隨著社會的發展幼兒教師不僅要進行業務方面的繼續教育,還應接受心理素質方面的知識學習培訓,使自己在競爭日趨激烈的社會裡擁有一顆平和的心來適應社會的需求。

總之,教師是專門與人的心靈世界打交道的人,是各種職業最直接感受到他人感情的人。面對孩子們我們不妨“蹲下來說話,抱起來交流,手牽手教育”、用平和的心真實的情來看待每一個幼兒,做一名健康快樂的幼兒教師!

幼兒教師需要什麼讀後感(一)

這段時間裡,我讀了《幼兒教師最需要什麼》這本書,讓我有很大的感觸。書中提到說幼兒教師需要有什麼樣的精神、需要有什麼樣的專業素質、需要有什麼樣的教育智慧、需要有什麼樣的教育藝術。讓我瞭解了要做一名合格的幼兒教師需要具備的有哪些。

我瞭解到,作為一名幼兒教師,需要的東西很有很多。比如說,幼兒教師需要“幸福”。

幸福,從心理學的角度上說就是一種滿足感,餓的時候有的吃就是幸福,累的時候有的睡就是幸福,不高興時有人陪就是幸福……

幸福的定義很廣,是一個沒有答案的迷。有的人認為自己擁有財富就是幸福;有的人認為自己取得成功了就是幸福;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覺得幸福其實很簡單。就是每天早上聽著孩子們和你問早,晚上聽著孩子們和你說再見是一種幸福;看到孩子們在幼稚園裡開開心心地生活、遊戲是一種幸福;看著孩子們一天天地長高長胖是一種幸福……幼兒教師需要這樣的幸福。

幸福固然重要,一個好的心態也十分地重要。它能成就一個優秀的幼兒教師,幼兒教師也需要一個好的心態。我在書中看到過這麼一個故事:在一個剛剛退潮的沙灘上,一個小男孩正俯身撿起一條被海潮湧來時帶到岸邊的小扔到了大海裡。身邊的爸爸媽媽覺得很奇怪,問道:“這麼多的小魚都被帶到岸邊,你什麼時候能撿完呢?再說誰又在乎呢?”小男孩頭也沒抬地繼續撿起撿起一條小魚又扔進了大海,並且自言自語道:“這條小魚會在乎的。”又撿起一條說:“這條小魚也在乎”。是呀,每條小魚都會在乎,它們希望得到這個小男孩的救助,因為他撿起一條,就意味著這條小魚有生的希望了。就像我們的孩子一樣,他們肯定也希望老師能夠關注自己、在乎自己、鼓勵自己,讓自己獲得更大的成功。

所以,既然我們選擇了幼兒教師這一職業,就應該將自己的心態放平和一些,保持最初職業的熱情,有一個良好的心態,公平對待身邊的每一個孩子。把孩子生活中的每一個小細節都當作一件大事情來做,讓孩子能感受的到你對他的關心,在乎。讓他們覺得老師也是我的好朋友,以朋友的身份和他們一起生活、學習、遊戲。擺正了自己的心態,你的每一天都會過的充實,快樂。

除了要有好的心態,還需要智慧。通過自身不斷地努力,填充知識面,將知識教給孩子們。用正確的方法來對待孩子們,而不是孩子一做錯什麼事就罵他、責備他。孩子是要靠老師去引導的。只有你用對了方法和孩子去溝通、接觸,孩子才會打心底崇拜你。

以上就是我看了《幼兒教師需要什麼》這本書後的一些感觸。


幼兒教師需要什麼讀後感(二)

最近,學校裡發了一本叫《幼兒教師最需要什麼》這本書。翻開這本書的目錄,能夠很清晰的看到倪敏老師分了四個部分來說明幼兒教師最需要的精神、專業素養、教育智慧和教學藝術。

確實,要做一名好的幼兒教師並不是那麼容易,在書中倪敏老師是分析的那麼透徹與仔細。使我頗有感悟。也讓我明白了目前作為一名幼兒教師的我還欠缺什麼。

我自認為我在專業素養這一塊做的還是不夠好的。書中這樣寫道:“幼稚教育工作是一種職業,更是一種事業,也是一種延續人類文明貢獻巨大的崇高事業,需要幼兒教師耐心的對待。耐心不僅是改善師幼關係的基礎,更是從事好幼稚教育工作的關鍵。作為幼兒教師,我們要時時處處做個有心人,要隨時準備接過孩子拋來的球,再有目的拋給他們,這需要我們教師在實踐過程中不斷積累經驗、不斷研究和反思。”這樣一段話無非是告訴我們要把自己的職業當成自己的事業來經營,而取得事業成功的唯一籌碼就是我們天天面對的孩子們,要在平時的點滴中走近孩子、欣賞孩子、尊重孩子。我想我們和幼兒走得近了才知道他們的小心思;學會了站在他們的角度去欣賞他們的別樣的想法與行為才能真正的理解他們;學會了尊重孩子那麼在平日裡的一日活動中看到他們不在根據你的要求操作時,不會馬上批評孩子,或許會蹲下和他對視著問:你為什麼這麼做?那麼你一定也會得到孩子對你的尊重,因為師幼之間是平等的。

其實,教育是多通道合作才能取得良好效果的。通過一系列家園的溝通,能夠讓老師和家長知道孩子分別在園與在家的表現。從而可以多管道的對孩子進行表揚,促進他們信心的建立。所以也正像倪敏老師所說的一樣,與家長溝通是一門藝術,特別是對我們幼兒教師老師來說,具有良好的溝通技能顯得尤為重要。

那麼怎樣才能讓自己和家長溝通得更順暢,能夠被家長欣然接受與認同呢?因為年輕的我總覺得在已是為人父母的家長面前與之溝通時有一種距離感。有時想要告訴家長他的孩子最近在園變現不是很好,不好意思直接說,怕家長會誤會或是反感。但是又不知道該怎麼說。我帶著這個問題終於在書中找到了想要的答案。一是教師與家長交談時語氣要委婉。先肯定孩子再指出存在的問題,先揚後抑。二是報憂也報喜。在父母眼中孩子是最棒的。他們認為自己的孩子犯了錯誤,只是一時糊塗,孩子的調皮是一種可愛。而孩子在幼稚園碰破一點皮,家長就會非常的心疼和緊張。這時我們要瞭解幼兒父母的角色,並正確、客觀、公正地評價孩子。我們在與家長溝通時,應多站在家長的角度去關心孩子,理解家長的心情,真誠對待每一位幼兒。


幼兒教師需要什麼讀後感(三)

眾所周知,教育是一種無私而又博愛的職業,幼稚教育作為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教育和終生教育的基礎。作為幼兒教師,更需要用愛心和耐心來溫暖呵護每一顆童稚的心靈,想要成為一名幼兒教師,尤其是一名優秀的幼兒教師是非常的不容易的。

在《幼兒教師最需要什麼》一書中,作者分別從“幼兒教師最需要什麼樣的精神”,“幼兒教師最需要的專業素養”,“幼兒教師最需要的教育智慧”和“幼兒教師最需要的教學藝術”這四方面來闡述了怎樣做好一名幼兒教師。確實,要做好幼兒教師這份工作,單靠熱情是不夠的,還需要我們充滿愛心、痛心、和真心的付出;同時還需要我們老師間的相互配合,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具備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不光這樣,幼兒教師還應具有創新精神和終生學習的思想,才能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在孩子的心中,教師是聖神的、無所不能、完美無缺的,而孩子本身就有很強的可塑性和模仿能力,他們對於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觀察細微,感受強烈,而且還會不加選擇的模仿。因此,幼兒教師也應該從自身的言語、行動中使孩子的思想、道德、行為等方面都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這比起對孩子一本正經的教育要有用得多。

幼兒教師的專業素養並不是簡單的理論文化專業素養,而是要秉著一顆尊重、關愛、寬容、耐心的心公平對待每一位幼兒。尊重就是讓幼兒對自己充滿自信,相信自己有能力做出正確的選擇和判斷,尊重幼兒就是不把成人的要求強加于幼兒,而是要鼓勵幼兒發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要發展幼兒的個性,就必須尊重幼兒的個性,尊重幼兒的心理發展。除了尊重,幼兒教師也應該有一顆寬容的心。寬容孩子的過失並不是姑息遷就犯錯的孩子,而是採取和風細雨的方式督促其改正。孔子說過:“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可見,寬容是人的情感之一,它有一種巨大的人格魅力,能產生強大的凝聚力和感染力;寬容也是豁達和摯愛的一種表現;寬容還是一種深厚的涵養,是一種善待生活,提高自己內心修養的一種方式。

幼稚教育是十分瑣碎、複雜的,面對這些天真可愛的孩子,我們不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情,教師也只能用自己的智慧去猜測和預料一些可能發生的事情,對於這些可能發生的事,教師可以事先做好解決的預案。但對於很多不可猜測和預料不到的突發事件,幼兒教師就只能利用自身的生活工作經驗,憑藉著平時積累的點滴的教育智慧去解決。幼兒一日活動中的上課、遊戲、觀察等活動同樣能看出一個老師的智慧,同樣一句話,同樣一個意思,也許換種方式說就會取得不同的成效,這就要求幼兒教師再與幼兒交談、遊戲時要注意說好每一句話,盡可能地讓孩子從心底接受這種方式,從而達到最大的成效。

幼稚教育是教育的起點,每一個孩子都是一顆小樹,作為幼兒教師需要用心去欣賞、研讀,呵護和澆灌每一顆小樹,讓他們健康、快樂的成長。

就象有人說的一樣,如果你把孩子看成是令自己心煩的人,那麼你就會感到心煩;如果你把孩子看成是可愛的天使,那麼你就會變成快樂得天使。如何才能從孩子身上獲得辛福感呢?我認為在工作中,以欣賞、審美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幼兒,不要把幼兒看成是自己的教育物件。我們應該以欣賞的、審美的眼光看幼兒身上的閃光點,在工作中以平等、真誠的態度與幼兒交往,而不是建立在工作關係上的,這種交往是不平等的、沒有感情的,長此以往,幼兒就會對老師產生幾分畏懼,對老師敬而遠之,並封閉自己的心靈,不敢言說自己的所思所想這樣缺少與幼兒心與心的交流,幼兒教師也沒有什麼幸福可言了。因此,在與幼兒的交往中,教師只有放下自己的角色面具,以真實的自我與幼兒交往,和孩子打成一片,才會發現幸福和快樂就在自己的身邊。和孩子平等、真誠的交往,還會令老師體驗到和孩子一起成長的幸福。

二、要創造性地開展工作。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如果你想你的勞動能給教師帶來一些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致於完成一種單調乏味的義務,()那你就應該逐漸走上從事教育研究的這條幸福的道路上來”幼稚教育是一項十分複雜的創造性勞動,我們面臨的教育物件、內容和情境是變化的、動態的,只有充分發揮創造性,以研究者的姿態投入工作,才能把工作做好。只要我們踏實認真的去做就會發現每天的太陽都是新的。

三、要正確處理自己與他人的關係。

“三人行,必有我師”,要善於發現別人的優點和長處,以取他人之長,補己之短。處處要善於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以寬容之心對待。

四、幼兒教師還要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和繼續教育學習。

隨著社會的發展幼兒教師不僅要進行業務方面的繼續教育,還應接受心理素質方面的知識學習培訓,使自己在競爭日趨激烈的社會裡擁有一顆平和的心來適應社會的需求。

總之,教師是專門與人的心靈世界打交道的人,是各種職業最直接感受到他人感情的人。面對孩子們我們不妨“蹲下來說話,抱起來交流,手牽手教育”、用平和的心真實的情來看待每一個幼兒,做一名健康快樂的幼兒教師!

幼兒教師需要什麼讀後感(一)

這段時間裡,我讀了《幼兒教師最需要什麼》這本書,讓我有很大的感觸。書中提到說幼兒教師需要有什麼樣的精神、需要有什麼樣的專業素質、需要有什麼樣的教育智慧、需要有什麼樣的教育藝術。讓我瞭解了要做一名合格的幼兒教師需要具備的有哪些。

我瞭解到,作為一名幼兒教師,需要的東西很有很多。比如說,幼兒教師需要“幸福”。

幸福,從心理學的角度上說就是一種滿足感,餓的時候有的吃就是幸福,累的時候有的睡就是幸福,不高興時有人陪就是幸福……

幸福的定義很廣,是一個沒有答案的迷。有的人認為自己擁有財富就是幸福;有的人認為自己取得成功了就是幸福;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覺得幸福其實很簡單。就是每天早上聽著孩子們和你問早,晚上聽著孩子們和你說再見是一種幸福;看到孩子們在幼稚園裡開開心心地生活、遊戲是一種幸福;看著孩子們一天天地長高長胖是一種幸福……幼兒教師需要這樣的幸福。

幸福固然重要,一個好的心態也十分地重要。它能成就一個優秀的幼兒教師,幼兒教師也需要一個好的心態。我在書中看到過這麼一個故事:在一個剛剛退潮的沙灘上,一個小男孩正俯身撿起一條被海潮湧來時帶到岸邊的小扔到了大海裡。身邊的爸爸媽媽覺得很奇怪,問道:“這麼多的小魚都被帶到岸邊,你什麼時候能撿完呢?再說誰又在乎呢?”小男孩頭也沒抬地繼續撿起撿起一條小魚又扔進了大海,並且自言自語道:“這條小魚會在乎的。”又撿起一條說:“這條小魚也在乎”。是呀,每條小魚都會在乎,它們希望得到這個小男孩的救助,因為他撿起一條,就意味著這條小魚有生的希望了。就像我們的孩子一樣,他們肯定也希望老師能夠關注自己、在乎自己、鼓勵自己,讓自己獲得更大的成功。

所以,既然我們選擇了幼兒教師這一職業,就應該將自己的心態放平和一些,保持最初職業的熱情,有一個良好的心態,公平對待身邊的每一個孩子。把孩子生活中的每一個小細節都當作一件大事情來做,讓孩子能感受的到你對他的關心,在乎。讓他們覺得老師也是我的好朋友,以朋友的身份和他們一起生活、學習、遊戲。擺正了自己的心態,你的每一天都會過的充實,快樂。

除了要有好的心態,還需要智慧。通過自身不斷地努力,填充知識面,將知識教給孩子們。用正確的方法來對待孩子們,而不是孩子一做錯什麼事就罵他、責備他。孩子是要靠老師去引導的。只有你用對了方法和孩子去溝通、接觸,孩子才會打心底崇拜你。

以上就是我看了《幼兒教師需要什麼》這本書後的一些感觸。


幼兒教師需要什麼讀後感(二)

最近,學校裡發了一本叫《幼兒教師最需要什麼》這本書。翻開這本書的目錄,能夠很清晰的看到倪敏老師分了四個部分來說明幼兒教師最需要的精神、專業素養、教育智慧和教學藝術。

確實,要做一名好的幼兒教師並不是那麼容易,在書中倪敏老師是分析的那麼透徹與仔細。使我頗有感悟。也讓我明白了目前作為一名幼兒教師的我還欠缺什麼。

我自認為我在專業素養這一塊做的還是不夠好的。書中這樣寫道:“幼稚教育工作是一種職業,更是一種事業,也是一種延續人類文明貢獻巨大的崇高事業,需要幼兒教師耐心的對待。耐心不僅是改善師幼關係的基礎,更是從事好幼稚教育工作的關鍵。作為幼兒教師,我們要時時處處做個有心人,要隨時準備接過孩子拋來的球,再有目的拋給他們,這需要我們教師在實踐過程中不斷積累經驗、不斷研究和反思。”這樣一段話無非是告訴我們要把自己的職業當成自己的事業來經營,而取得事業成功的唯一籌碼就是我們天天面對的孩子們,要在平時的點滴中走近孩子、欣賞孩子、尊重孩子。我想我們和幼兒走得近了才知道他們的小心思;學會了站在他們的角度去欣賞他們的別樣的想法與行為才能真正的理解他們;學會了尊重孩子那麼在平日裡的一日活動中看到他們不在根據你的要求操作時,不會馬上批評孩子,或許會蹲下和他對視著問:你為什麼這麼做?那麼你一定也會得到孩子對你的尊重,因為師幼之間是平等的。

其實,教育是多通道合作才能取得良好效果的。通過一系列家園的溝通,能夠讓老師和家長知道孩子分別在園與在家的表現。從而可以多管道的對孩子進行表揚,促進他們信心的建立。所以也正像倪敏老師所說的一樣,與家長溝通是一門藝術,特別是對我們幼兒教師老師來說,具有良好的溝通技能顯得尤為重要。

那麼怎樣才能讓自己和家長溝通得更順暢,能夠被家長欣然接受與認同呢?因為年輕的我總覺得在已是為人父母的家長面前與之溝通時有一種距離感。有時想要告訴家長他的孩子最近在園變現不是很好,不好意思直接說,怕家長會誤會或是反感。但是又不知道該怎麼說。我帶著這個問題終於在書中找到了想要的答案。一是教師與家長交談時語氣要委婉。先肯定孩子再指出存在的問題,先揚後抑。二是報憂也報喜。在父母眼中孩子是最棒的。他們認為自己的孩子犯了錯誤,只是一時糊塗,孩子的調皮是一種可愛。而孩子在幼稚園碰破一點皮,家長就會非常的心疼和緊張。這時我們要瞭解幼兒父母的角色,並正確、客觀、公正地評價孩子。我們在與家長溝通時,應多站在家長的角度去關心孩子,理解家長的心情,真誠對待每一位幼兒。


幼兒教師需要什麼讀後感(三)

眾所周知,教育是一種無私而又博愛的職業,幼稚教育作為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教育和終生教育的基礎。作為幼兒教師,更需要用愛心和耐心來溫暖呵護每一顆童稚的心靈,想要成為一名幼兒教師,尤其是一名優秀的幼兒教師是非常的不容易的。

在《幼兒教師最需要什麼》一書中,作者分別從“幼兒教師最需要什麼樣的精神”,“幼兒教師最需要的專業素養”,“幼兒教師最需要的教育智慧”和“幼兒教師最需要的教學藝術”這四方面來闡述了怎樣做好一名幼兒教師。確實,要做好幼兒教師這份工作,單靠熱情是不夠的,還需要我們充滿愛心、痛心、和真心的付出;同時還需要我們老師間的相互配合,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具備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不光這樣,幼兒教師還應具有創新精神和終生學習的思想,才能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在孩子的心中,教師是聖神的、無所不能、完美無缺的,而孩子本身就有很強的可塑性和模仿能力,他們對於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觀察細微,感受強烈,而且還會不加選擇的模仿。因此,幼兒教師也應該從自身的言語、行動中使孩子的思想、道德、行為等方面都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這比起對孩子一本正經的教育要有用得多。

幼兒教師的專業素養並不是簡單的理論文化專業素養,而是要秉著一顆尊重、關愛、寬容、耐心的心公平對待每一位幼兒。尊重就是讓幼兒對自己充滿自信,相信自己有能力做出正確的選擇和判斷,尊重幼兒就是不把成人的要求強加于幼兒,而是要鼓勵幼兒發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要發展幼兒的個性,就必須尊重幼兒的個性,尊重幼兒的心理發展。除了尊重,幼兒教師也應該有一顆寬容的心。寬容孩子的過失並不是姑息遷就犯錯的孩子,而是採取和風細雨的方式督促其改正。孔子說過:“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可見,寬容是人的情感之一,它有一種巨大的人格魅力,能產生強大的凝聚力和感染力;寬容也是豁達和摯愛的一種表現;寬容還是一種深厚的涵養,是一種善待生活,提高自己內心修養的一種方式。

幼稚教育是十分瑣碎、複雜的,面對這些天真可愛的孩子,我們不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情,教師也只能用自己的智慧去猜測和預料一些可能發生的事情,對於這些可能發生的事,教師可以事先做好解決的預案。但對於很多不可猜測和預料不到的突發事件,幼兒教師就只能利用自身的生活工作經驗,憑藉著平時積累的點滴的教育智慧去解決。幼兒一日活動中的上課、遊戲、觀察等活動同樣能看出一個老師的智慧,同樣一句話,同樣一個意思,也許換種方式說就會取得不同的成效,這就要求幼兒教師再與幼兒交談、遊戲時要注意說好每一句話,盡可能地讓孩子從心底接受這種方式,從而達到最大的成效。

幼稚教育是教育的起點,每一個孩子都是一顆小樹,作為幼兒教師需要用心去欣賞、研讀,呵護和澆灌每一顆小樹,讓他們健康、快樂的成長。

下一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