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勵志一生 » 讀後感/觀後感

讀書心得怎麼寫

讀書心得怎麼寫

讀書筆記怎麼寫呢?寫讀書筆記通常會是學生最為頭疼的作業。下面就說一下寫讀書筆記的方法:

讀書筆記一般分為摘錄、提綱、批註、心得幾種,格式及寫法並不艱深,心得筆記中的讀後感有點麻煩,但只要懂得論點、論據和論證這三要素的關係,就會輕鬆拿下,因為讀後感不過就是一種議論文而矣。我覺得以失敗告終,是因為你學而不用。很多應用文種只有在將來的工作實踐中才能具體應用,而讀書筆記屬日用文類,應即學即用。你猜:一定要說到頭懸樑錐刺骨和螢囊映雪了吧?再不就要說書山有路學海無涯的話?總不至於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吧?你很聰明,

並且對書敬畏而疏遠。電視、卡通書和流行歌已經瓜分了你的心田,可我還想為書開墾出一畝三分地兒。

讀書筆記,是指人們在閱讀書籍或文章時,遇到值得記錄的東西和自己的心得、體會,隨時隨地把它寫下來的一種文體。古人有條著名的讀書治學經驗,叫做讀書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這“手到”就是讀書筆記。讀完一篇文章或一本書後,應根據不同情況,寫好讀書筆記。常用的形式有:

1、摘要式讀書筆記

摘要式讀書筆記,是在讀書時把與自己學習、工作、研究的問題有關的語句、段落等按原文準確無誤地抄錄下來。

摘錄原文後要注明出處,包括題目、作者、出版單位、出版日期,頁碼等,便於引用和核實。摘錄要有選擇,以是否有用作為摘錄的標準。摘錄式筆記可分為:

(1)索引讀書筆記

索引讀書筆記是只記錄文章的題目、出處的筆記。如書刊篇目名、編著者、出版年月日、藏書處。如果是書,要記冊、章、節,如果是期刊,要記期號,報紙要記年月日和版面,以備日後查找方便。例如:莊照:《也談為誰立傳》,《光明日報·〈史學〉》

(2)抄錄原文讀書筆記

抄錄原文讀書筆記就是照抄書刊文獻中與自己學習、研究有關的精彩語句、段落等作為日後應用的原始材料。摘抄原文要寫上分類題目,在引文後面注明出處。

2、評注式讀書筆記

評注式讀書筆記不單是摘錄,而且要把自己對讀物內容的主要觀點、材料的看法寫出來,

其中自然也包括表達出筆記作者的感情。評注式筆記有時對摘錄的要點做概括的說明。評注式筆記有下列幾種:

(1)書頭批註

書頭批註,是一種最簡易的讀書筆記作法。就是在讀書的時候,把書中重要的地方和自己體會最深的地方,用筆在字句旁邊的空白處打上個符號,或者在空白處加批註,或者是折頁、夾紙條作記號等等。這種筆記方法不但對書中的內容可以加深理解,也為日後查找提供了方便。

(2)提綱

提綱是用綱要的形式把一本書或一篇文章的論點、論據提綱摯領地敘述出來。提綱可按原文的章節、段落層次,把主要的內容扼要地寫出來。提綱讀書筆記可以採用原文的語句和自己的語言相結合的方式來寫。

(3)提要

提要和提綱不同。提綱是逐段寫出來的要點,提要是綜合全文寫出要點。提要可以完全用自己的語言扼要地寫出讀物的內容。提要除客觀敘述讀物內容外,帶有一些評述的性質。

另一種提要,是對一篇文章或一本書的內容梗概作簡要的說明。

(4)評注讀書筆記

評注讀書筆記,是讀完讀物後對它的得失加以評論,或對疑難之點加以注釋,這樣的讀書筆記叫作評注筆記。例如魯迅讀《蕙櫋雜誌》中的一段:清嚴無照《蕙櫋雜誌》:西湖有嚴嵩和鄂王《滿江紅》詞石刻,甚宏壯。詞即慷慨,書亦瘦勁可觀,末題華蓋大學士。後人磨去姓名,改題夏言。雖屬可筆,然亦足以懲奸矣。

案:嚴嵩篇和嶽飛詞,

有如是作為,後人留詞改名,有如是自欺,嚴先生以為可筆而又許其懲奸,有如是兩可。寥寥六十字,寫盡三態。(魯迅《集外集拾遺·書苑折枝(二)》)

(5)補充原文讀書筆記

補充原文的讀書筆記,是在讀完原書或文章之後,感到有不滿足的地方進行補充。需要注意的是補充原文不是隨意地加以補充,而是要圍繞中心思想加以引申或發揮。

3、心得式讀書筆記

心得式讀書筆記,是在讀書之後寫出自己的認識、感想、體會和得到的啟發與收穫的一種筆記。它有如下幾種:

(1)劄記

劄記也叫劄記,是讀書時把摘記的要點和心得結合起來寫成的。這種劄記的形式是靈活多樣的。可長可短。

(2)心得

心得筆記也叫讀後感。讀書後把自己的體會、感想、收穫寫出來。

這些讀書筆記,可以寫讀書時的心得體會,也可以寫對原文的某些論點的發揮或提出批評、商榷的意見。寫這種筆記,一般是以自己的語言為主,也可適當地引用原文。

(3)綜合讀書筆記

綜合讀書筆記是讀了幾本或幾篇論述同一問題的書文後,抓住中心評論它們的觀點、見解,提出自己看法的筆記。

上述三種類型的讀書筆記,不論採用哪一種類型,目是都是為學習、工作、科學研究和寫作服務。作筆記時開始可採用摘要式,以後讀書多了,有了比較,產生了看法,就可以寫譯注式,至於心得式是更進一步了,它是屬於科學研究的範疇。

歸納小結:

作讀書筆記不僅能提高閱讀書、文的效率,而且能提高科學研究和寫作能力。通過學習和實踐使學生充分認識到圖書館的作用,不但學到了知識,鍛煉了能力,更激發了學生的探索欲。

幼兒讀書筆記(一)

——《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讀書筆記

在園長的推薦下,我用心的讀完了這本書,本書作者李躍兒認為教育和愛育最大的差別在於:教育往往是居高臨下的,而愛育則是平等的,居高臨下通常會壓抑、束縛,甚至會扼殺孩子生命的健康成長,而平等自由卻能大大發揮孩子生命中巨大的原創潛能。

“孩子的幸福其實就像能夠跳出所有顏色的三原色,但是成人只給了他們一種或兩種,他們調不出幸福的顏色,他們的幸福被人拿走了。”那麼究竟怎樣才不拿走孩子的幸福。其實老師或家長都不是有意去孩子的,只能說我們還不懂得怎樣教育孩子。

李躍兒的書裡處處寫著真實的例子,幼兒被成人教育不當培養出來的孩子是讓人覺得可悲的。孩子本來像花朵一樣的美好,應該有一個幸福的童年,但是“望子成龍”的心態讓孩子們承受心靈扭曲的各種苦惱。

本書給我最大的體會和感觸就如書中寫到的: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忍耐之中,他就學會了耐心,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評中,他就學會了譴責;活在敵意中,就學會競爭,花在恐懼中,就學會憂慮;活在憐憫中,就學會自責,活在諷刺中,就學會害羞;活在嫉妒中,就學會嫉妒,活在恥辱中就學會負罪感,那麼活在鼓勵中,就學會自信,活在表揚中,就學會感激,活在接受,就學會了愛,活在認可中,就學會自愛;活在承認中,就學會了有目標,活在分享中,就學會感慨,活在誠實中和正直中就學會真理和公正等等。其實每個人都是一樣的,只是說你受到的教育不同會影響你一生。

愛不是教育的全部二十教育的前提,教育必須建立在愛的基礎上,少了愛何談教育,智慧的愛能使孩子富於理智,愚昧的愛只能毀滅孩子,慈愛是智慧之愛,溺愛是愚昧之愛。我們對孩子,不能以成人的觀點去衡量孩子的行為,我們要給孩子適度的空間,讓孩子在屬於他們的空間內自由遨遊,無拘無束地快樂成長。

作為老師應該更多讀有關於“教育幼兒的書”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


幼兒讀書筆記(二)

前段時間我在《幼稚教育》雜誌上看到了一篇文章,每個幼兒都是教師的寶貝,我們要關愛每一位幼兒,“如果要偏愛,那就偏愛每一個幼兒吧。”

一所幼稚園,少則幾十,多則數百個孩子。在這些孩子中,由於受遺傳因素和家庭環境的影響。會形成許多差異:容貌有俊有醜,智商有高有低,氣質有動有靜,性格有活不呆,動作有靈有拙,語言有多有寡,感情有熱有冷,習慣有良有秀……這些內在的和外在的差異,呈現出幼兒群體特性的客觀存在。對此,幼兒教師應有足夠的認識。

在實際工作中,我想要尊重每個幼兒的個性特點,一視同仁,公平施愛,不能憑自己的好惡厚此薄彼。()否則,一些孩子得到偏愛,一些孩子受到冷落,就會給孩子的身心健康帶來嚴重後果,得到偏愛的孩子容易形成處處不同於他人的優越感,助長許多不良習慣的形成;受到冷落的孩子往往會灰心洩氣,感到失望、無助和自卑,致使他們幼小的心靈蒙上難以擺脫的陰影。

這使我深深認識到:對幼兒的偏愛和冷落,會帶來不少負而影響。正確的態度是力戒偏向,充滿熱情地去愛每一個幼兒。


幼兒讀書筆記(三)

——《幼稚園那些事兒》讀書筆記

這本書是以故事形式,借助年輕母親溫娜的親身經歷來告訴我們幼稚園那些事兒。

溫娜首先想瞭解的是寶寶幾歲上幼稚園最合適?滿三周歲上幼稚園小班是比較合適。

“其實按照年齡來分,幼稚園裡小班的孩子是3.4歲的,中班的孩子是4.5歲的,大班的孩子是5.6歲的。也就是說孩子滿三周歲上幼稚園小班是比較合適的,因為三歲的孩子在語言表達能力、身體運動能力、認知能力等方面正處於一個快速發展的階段,他需要一個更豐富、更寬闊的空間;三歲的孩子在獨立生活能力方面也已經有了一些經驗和積累,這更有利於他快速適應幼稚園的新環境和新生活;另外,孩子自身的發展和能力具備了這樣一些基礎,這很容易讓他在集體生活中找到可貴的自信。”

本章還舉了溫娜朋友的例子,她的朋友決定讓三歲半的孩子上中班,覺得自己的孩子本身比較聰明,能力也比較強,讓孩子跟著比她大一點的孩子一起,能學到更多的東西。但是過了沒幾天,那位朋友就去找園長,說還是讓孩子上小班吧,能力差別還是很明顯的,最關鍵的是孩子很不開心,做什麼都是“尾巴”,以前和同齡小夥伴在一起的“優勢”一下子全不見了。好在那位母樣及時意識到了保護孩子的快樂和自信比什麼都重要。其實就算是提前上中班,到了上小學時那位孩子一樣面臨著年齡問題。

還有些幼稚園開始收小小班與幼兒班的,書中建議如果不是家裡實在沒人照顧的話,還是不能讓孩子這麼早就上幼稚園的。那麼小的孩子面對新環境,是不是像一個還沒足月就被揪出窩來的小幼崽?呦呦叫著找媽媽卻不知道媽媽在哪裡,這樣顯然對孩子很不合適。媽媽們打算帶孩子去親子中心或者早教中心參加活動,不要太在意孩子當天學會了什麼東西,而應該觀察孩子當時的情緒是否愉悅,如果孩子的狀態是輕鬆而高興的,那就是最好的結果了!有了這樣高興的體驗,勢必對他將來順利地上幼稚園有很好的幫助。如果從早教中心開始就給孩子太大的壓力,那真的是在幫倒忙。

也有部份專家建議孩子最好是不上幼稚園而是在家成長到六歲,但前提條件是能和幾個同齡孩子一起成長,而且家長還懂得為孩子發展創造條件。如果必須上幼稚園,那麼建議三歲上,因為三歲已經有了很好的理解能力,能理解媽媽離開還會再來,而自己也需要朋友並關注他人。身體的抵抗力和生活能力也進入了一個空前的轉折期,已經能夠應付群體生活了。如果孩子在家的成長環境比較差,比如有家人過分嬌慣孩子,不能為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或者看管孩子的人不斷地干涉孩子,使孩子不能沉入到自己的發展行動中去,這樣會造成孩子將來的心智紊亂,就是上了幼稚園也不能很好地在幼稚園的集體環境中生活。還有的情況是,看管孩子的人一天到晚把孩子抱在懷裡,不跟孩子交流,不給孩子機會去自由玩耍。這樣抱到兩歲,孩子就會失去探索能力和發展自己的能力。

新教育之夢讀書心得(一)

最近,我閱讀了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之夢》,作者以輕鬆、流暢的筆調從“人文科學、現實生活、教育實踐”等幾個方面,對理想中的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育進行了極為深刻的闡述;以科學的態度對教師、校長、學校、學生、父母五種教育角色作了細緻的分析和描繪。以誠懇的口吻對各種教育角色加以定位,並提出相應的要求。用心讀完後,掩卷遐思,不禁心潮澎湃,我領悟到了作為一名普通教師,我存在哪些不足,應該怎樣改進與提高,下面僅從幾點加以交流:

一、德育方面

讀完此書,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了德育的重要性,也認識到了自己在以往德育教育中存在的不足,比如德育,德育目標過大,沒有持之以恆,導致德育工作,所以在以後的德育工作中我爭取做到以下幾點:

1、將德育目標細化、生活化。

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及日常出現問題,制定班規、班訓。比如說:在上課時,要認真聽講、不氣老師、樂於幫助同學,回到家裡幫父母做一點力所能及的事,教育孩子要學會謙讓等等,讓德育不再是空中樓閣,將德育落實到實處。

隨著年齡的整張循序漸進地設置德育目標,形成層次遞進,不斷完善德育目標的體系。

2、讓學生與書本為樂。

建設班級圖書角,建立“書香班級”,讓學生堅持讀書,寫讀書筆記,有自己的座右銘,讓學生養成熱愛讀書的習慣,從書中的心靈的慰藉,從書中到生活的,從中淨化自己的心靈,通過學生自己教育自己,“不教之教”的教學培養。

二、智育方面

1、繼續注重培養孩子能力。

《教育參考》2001年第4期的評論員寫下了這樣一席話:“教育是人靈魂的教育,而外理性知識和認識的堆積。教育活動關注人的潛力如何最大限度的調動起來並加以實現,以及人的內部靈性與可能性如何充分生成”。這當是對理想智育之月的最好注釋。很慶倖自己從教十年以來,一直不喜歡讓學生死記硬背,不喜歡這種方法來提高孩子的成績,我不喜歡給孩子施加壓力,而是不斷地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鍛煉孩子的能力,雖然,這樣可能暫時成績,但絕會為孩子今後的德育學習奠定堅實的智力和能力基礎。

2、在課堂教學中,我把課堂還給學生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與學生共同探討,平等對話,儘量做到因材施教,讓每個孩子都有學習的成功感。“讓每個孩子都抬起頭來!”“用成功激勵孩子獲得更大的成功”。發現每個孩子的特長,讓他們有自己的個性。正如先生所說的那樣:“教育沒有情趣,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能稱其為池塘。沒有情感,沒有愛,也就沒有教育。”

想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成功的教師,不但應該滿懷激情,要有創造力,有責任感,我想最重要的是對教育事業的愛,有自己的教育理想。未來的教育教應該投入全身心的力量去愛學生、愛教育。只有愛,才能贏得愛,你愛教育事業,教育事業也會愛你,你才能獲得事業上的樂趣。你愛學生,學生也才會愛你,也才會讓你去和他們交往中忘記了外面的世界,忘記了生活的煩惱。


新教育之夢讀書心得(二)

之所以會對這麼一本書感興趣,原因就是其中的一個字:夢。朱永新的名字在網路上也頻頻亮相,其言論往往包含著感人的激情,其對教育的理解引起了許多教育者的共鳴。

《新教育之夢》是《朱永新教育文集》十卷本的第一卷。作為開篇,作者以其充滿激情的表述,向我們描述了一個美好的教育之夢。十個章節分別為:理想的德育、理想的智育、理想的體育、理想的美育、理想的勞動技術教育、理想的學校、理想的教師、理想的校長、理想的學生、理想的父母。我忽然之間走入了一個美麗的夢幻之中。或許有人會說:這可能嗎?而對我來說:有這麼一個夢想,讓我看到了教育的未來,讓我對未來的教育充滿了希望。孩子們正是因心中有著夢想,最終走向成功之路。難道我們長大了,就應該放棄夢想?

誠然,夢想也許有點遙遠,可是夢想是一個指路的方向。朱永新用他先進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把許多夢想用現實的小石子鋪就一條通向夢想之路。比如:在理想的德育中,提到:做人為本,不教之教。雖然有點理想化,可仍然是我們在學校教育中可以實踐的。再如在理想的美育中,提出自然美育、生命美育、藝術美育、立體美育、精神美育等諸多理念,實際上是讓我們認識到原來美就在周圍,時刻教育著我們的孩子,關鍵在於我們怎麼去引導,怎麼發現。

對我來說印象深刻的還有關於教師的章節。朱永新老師提出了一個理想的教師的概念。相比之下,一臉慚愧。()當年師範畢業的時候,剛剛跨入教育崗位,此時豪情壯志,意氣風發。可初出茅廬的自己,空有激情,卻缺乏足夠的能力應對孩子以及教學。隨著時間的消逝,隨之而消失的是當年的激情。離這個理想的教師始終保持著距離,是一個從起點回到起點的輪回。我把理想的教師摘錄在此,以此自勉:理想的教師,是胸懷理想,充滿激情和詩意的教師;是自信、自強、不斷挑戰自我的教師;是善於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師;是充滿愛心,受學生尊敬的教師;是追求卓越,富有創新精神的教師;是勤于學習、不斷充實自我的教師;是關注人類命運,具有社會責任感的教師;是堅韌、剛強、不向挫折彎腰的教師。

當年的誇父追趕太陽,而無數的教育者則因為對教育的夢想而無畏的前進。朱永新老師為我們描繪了一個美麗的畫卷,作為一名教育者,我則希望用自己的實踐行動追逐這個夢想。做一名好教師,讓孩子們尊敬,喜歡的教師,做一名好父母,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孩子,讓他們感受到來自於我們教育者的愛。讓那些愚昧、愚蠢的行為遠離我們的孩子,讓我們用夢想的翅膀呵護每一個孩子幼小純真的童真,讓他們快樂地成長。


新教育之夢讀書心得(三)

最近我讀了一本教育專著《新教育之夢》。我用心讀完後,掩卷遐思,不禁心潮澎湃,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這位教育大師知識的淵博,對教育至真的感悟與至純的摯愛,他對新教育理想追求的高瞻遠矚,令我油然而生敬意。我強烈的感覺到,這新教育之夢,她,並不遙遠,她,就在我們廣大教育工作者共同的對教育事業的執著追求中,這夢定能成真!書中提到的新教育實驗六大行動:營造書香校園、師生共寫隨筆、聆聽窗外聲音、熟練運用雙語、創建數碼校園、構築理想課堂,使我們這些一線教師眼睛一亮。讀完此書,我一下子被書中那句“中小學搞教育科研,就是應該從記錄自己教育現象,記錄自己的感受,記錄自己的思考開始的,把這一串的‘珍珠’串起來,那就是一條非常美麗的項鍊。”樸實的話深深的感染與震撼了,我們平時不是一直在講科研先導、科研興課嗎?如果我能從教育隨筆,教育日記開始,那不是最真實的科研嗎?從那時起,我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一定要堅持從關注學生心靈開始,記下自己教育中的點點滴滴,不斷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和學生一起成長!

又一次偶然間,我無意中打開了“行知論壇”和“教育線上”,我看到了論壇上很多老師的隨筆,我用心的讀了幾篇,就被老師們精彩、真實的文章打動了,他們對教育深刻的反思和自己獨到的見解令我佩服,他們對教育的執著與真情令我感動。在和學生的心靈溝通中,我更真切的感受到了將自己融在學生中的快樂,在激情飛揚的文字中,我享受到了教育的幸福,在孩子的童真童趣中,我的心一次次的被感動,是教育隨筆,教會我更耐心的傾聽孩子的聲音。

在這樣的學習與反思中,我常常在想,新教育實驗的核心理念是師生一起成長,所以,我也一直問自己,在課堂上,我真的關注學生的心靈,體現教育的平等與民主了嗎?在課後,我注重教學的反思並落實在以後的教學中了嗎?教育隨筆我堅持寫了嗎?在這樣的感思中,我不敢也不能將自己定下的目標忘卻——從關注學生心靈開始,記下自己教育中的點點滴滴,不斷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和學生一起成長!這將是我長期而永恆的追求!

感謝《新教育之夢》,她,讓我心隨激情飛揚,夢隨理想共舞,此時我又想起了葉瀾教授的愛:每個學生的心靈都是一片綠葉,每一片綠葉下面都是一個綠色的心靈世界。我願意做一把開啟學生心靈的鑰匙,和學生一起成長。

通過學習和實踐使學生充分認識到圖書館的作用,不但學到了知識,鍛煉了能力,更激發了學生的探索欲。

幼兒讀書筆記(一)

——《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讀書筆記

在園長的推薦下,我用心的讀完了這本書,本書作者李躍兒認為教育和愛育最大的差別在於:教育往往是居高臨下的,而愛育則是平等的,居高臨下通常會壓抑、束縛,甚至會扼殺孩子生命的健康成長,而平等自由卻能大大發揮孩子生命中巨大的原創潛能。

“孩子的幸福其實就像能夠跳出所有顏色的三原色,但是成人只給了他們一種或兩種,他們調不出幸福的顏色,他們的幸福被人拿走了。”那麼究竟怎樣才不拿走孩子的幸福。其實老師或家長都不是有意去孩子的,只能說我們還不懂得怎樣教育孩子。

李躍兒的書裡處處寫著真實的例子,幼兒被成人教育不當培養出來的孩子是讓人覺得可悲的。孩子本來像花朵一樣的美好,應該有一個幸福的童年,但是“望子成龍”的心態讓孩子們承受心靈扭曲的各種苦惱。

本書給我最大的體會和感觸就如書中寫到的: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忍耐之中,他就學會了耐心,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評中,他就學會了譴責;活在敵意中,就學會競爭,花在恐懼中,就學會憂慮;活在憐憫中,就學會自責,活在諷刺中,就學會害羞;活在嫉妒中,就學會嫉妒,活在恥辱中就學會負罪感,那麼活在鼓勵中,就學會自信,活在表揚中,就學會感激,活在接受,就學會了愛,活在認可中,就學會自愛;活在承認中,就學會了有目標,活在分享中,就學會感慨,活在誠實中和正直中就學會真理和公正等等。其實每個人都是一樣的,只是說你受到的教育不同會影響你一生。

愛不是教育的全部二十教育的前提,教育必須建立在愛的基礎上,少了愛何談教育,智慧的愛能使孩子富於理智,愚昧的愛只能毀滅孩子,慈愛是智慧之愛,溺愛是愚昧之愛。我們對孩子,不能以成人的觀點去衡量孩子的行為,我們要給孩子適度的空間,讓孩子在屬於他們的空間內自由遨遊,無拘無束地快樂成長。

作為老師應該更多讀有關於“教育幼兒的書”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


幼兒讀書筆記(二)

前段時間我在《幼稚教育》雜誌上看到了一篇文章,每個幼兒都是教師的寶貝,我們要關愛每一位幼兒,“如果要偏愛,那就偏愛每一個幼兒吧。”

一所幼稚園,少則幾十,多則數百個孩子。在這些孩子中,由於受遺傳因素和家庭環境的影響。會形成許多差異:容貌有俊有醜,智商有高有低,氣質有動有靜,性格有活不呆,動作有靈有拙,語言有多有寡,感情有熱有冷,習慣有良有秀……這些內在的和外在的差異,呈現出幼兒群體特性的客觀存在。對此,幼兒教師應有足夠的認識。

在實際工作中,我想要尊重每個幼兒的個性特點,一視同仁,公平施愛,不能憑自己的好惡厚此薄彼。()否則,一些孩子得到偏愛,一些孩子受到冷落,就會給孩子的身心健康帶來嚴重後果,得到偏愛的孩子容易形成處處不同於他人的優越感,助長許多不良習慣的形成;受到冷落的孩子往往會灰心洩氣,感到失望、無助和自卑,致使他們幼小的心靈蒙上難以擺脫的陰影。

這使我深深認識到:對幼兒的偏愛和冷落,會帶來不少負而影響。正確的態度是力戒偏向,充滿熱情地去愛每一個幼兒。


幼兒讀書筆記(三)

——《幼稚園那些事兒》讀書筆記

這本書是以故事形式,借助年輕母親溫娜的親身經歷來告訴我們幼稚園那些事兒。

溫娜首先想瞭解的是寶寶幾歲上幼稚園最合適?滿三周歲上幼稚園小班是比較合適。

“其實按照年齡來分,幼稚園裡小班的孩子是3.4歲的,中班的孩子是4.5歲的,大班的孩子是5.6歲的。也就是說孩子滿三周歲上幼稚園小班是比較合適的,因為三歲的孩子在語言表達能力、身體運動能力、認知能力等方面正處於一個快速發展的階段,他需要一個更豐富、更寬闊的空間;三歲的孩子在獨立生活能力方面也已經有了一些經驗和積累,這更有利於他快速適應幼稚園的新環境和新生活;另外,孩子自身的發展和能力具備了這樣一些基礎,這很容易讓他在集體生活中找到可貴的自信。”

本章還舉了溫娜朋友的例子,她的朋友決定讓三歲半的孩子上中班,覺得自己的孩子本身比較聰明,能力也比較強,讓孩子跟著比她大一點的孩子一起,能學到更多的東西。但是過了沒幾天,那位朋友就去找園長,說還是讓孩子上小班吧,能力差別還是很明顯的,最關鍵的是孩子很不開心,做什麼都是“尾巴”,以前和同齡小夥伴在一起的“優勢”一下子全不見了。好在那位母樣及時意識到了保護孩子的快樂和自信比什麼都重要。其實就算是提前上中班,到了上小學時那位孩子一樣面臨著年齡問題。

還有些幼稚園開始收小小班與幼兒班的,書中建議如果不是家裡實在沒人照顧的話,還是不能讓孩子這麼早就上幼稚園的。那麼小的孩子面對新環境,是不是像一個還沒足月就被揪出窩來的小幼崽?呦呦叫著找媽媽卻不知道媽媽在哪裡,這樣顯然對孩子很不合適。媽媽們打算帶孩子去親子中心或者早教中心參加活動,不要太在意孩子當天學會了什麼東西,而應該觀察孩子當時的情緒是否愉悅,如果孩子的狀態是輕鬆而高興的,那就是最好的結果了!有了這樣高興的體驗,勢必對他將來順利地上幼稚園有很好的幫助。如果從早教中心開始就給孩子太大的壓力,那真的是在幫倒忙。

也有部份專家建議孩子最好是不上幼稚園而是在家成長到六歲,但前提條件是能和幾個同齡孩子一起成長,而且家長還懂得為孩子發展創造條件。如果必須上幼稚園,那麼建議三歲上,因為三歲已經有了很好的理解能力,能理解媽媽離開還會再來,而自己也需要朋友並關注他人。身體的抵抗力和生活能力也進入了一個空前的轉折期,已經能夠應付群體生活了。如果孩子在家的成長環境比較差,比如有家人過分嬌慣孩子,不能為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或者看管孩子的人不斷地干涉孩子,使孩子不能沉入到自己的發展行動中去,這樣會造成孩子將來的心智紊亂,就是上了幼稚園也不能很好地在幼稚園的集體環境中生活。還有的情況是,看管孩子的人一天到晚把孩子抱在懷裡,不跟孩子交流,不給孩子機會去自由玩耍。這樣抱到兩歲,孩子就會失去探索能力和發展自己的能力。

新教育之夢讀書心得(一)

最近,我閱讀了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之夢》,作者以輕鬆、流暢的筆調從“人文科學、現實生活、教育實踐”等幾個方面,對理想中的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育進行了極為深刻的闡述;以科學的態度對教師、校長、學校、學生、父母五種教育角色作了細緻的分析和描繪。以誠懇的口吻對各種教育角色加以定位,並提出相應的要求。用心讀完後,掩卷遐思,不禁心潮澎湃,我領悟到了作為一名普通教師,我存在哪些不足,應該怎樣改進與提高,下面僅從幾點加以交流:

一、德育方面

讀完此書,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了德育的重要性,也認識到了自己在以往德育教育中存在的不足,比如德育,德育目標過大,沒有持之以恆,導致德育工作,所以在以後的德育工作中我爭取做到以下幾點:

1、將德育目標細化、生活化。

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及日常出現問題,制定班規、班訓。比如說:在上課時,要認真聽講、不氣老師、樂於幫助同學,回到家裡幫父母做一點力所能及的事,教育孩子要學會謙讓等等,讓德育不再是空中樓閣,將德育落實到實處。

隨著年齡的整張循序漸進地設置德育目標,形成層次遞進,不斷完善德育目標的體系。

2、讓學生與書本為樂。

建設班級圖書角,建立“書香班級”,讓學生堅持讀書,寫讀書筆記,有自己的座右銘,讓學生養成熱愛讀書的習慣,從書中的心靈的慰藉,從書中到生活的,從中淨化自己的心靈,通過學生自己教育自己,“不教之教”的教學培養。

二、智育方面

1、繼續注重培養孩子能力。

《教育參考》2001年第4期的評論員寫下了這樣一席話:“教育是人靈魂的教育,而外理性知識和認識的堆積。教育活動關注人的潛力如何最大限度的調動起來並加以實現,以及人的內部靈性與可能性如何充分生成”。這當是對理想智育之月的最好注釋。很慶倖自己從教十年以來,一直不喜歡讓學生死記硬背,不喜歡這種方法來提高孩子的成績,我不喜歡給孩子施加壓力,而是不斷地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鍛煉孩子的能力,雖然,這樣可能暫時成績,但絕會為孩子今後的德育學習奠定堅實的智力和能力基礎。

2、在課堂教學中,我把課堂還給學生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與學生共同探討,平等對話,儘量做到因材施教,讓每個孩子都有學習的成功感。“讓每個孩子都抬起頭來!”“用成功激勵孩子獲得更大的成功”。發現每個孩子的特長,讓他們有自己的個性。正如先生所說的那樣:“教育沒有情趣,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能稱其為池塘。沒有情感,沒有愛,也就沒有教育。”

想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成功的教師,不但應該滿懷激情,要有創造力,有責任感,我想最重要的是對教育事業的愛,有自己的教育理想。未來的教育教應該投入全身心的力量去愛學生、愛教育。只有愛,才能贏得愛,你愛教育事業,教育事業也會愛你,你才能獲得事業上的樂趣。你愛學生,學生也才會愛你,也才會讓你去和他們交往中忘記了外面的世界,忘記了生活的煩惱。


新教育之夢讀書心得(二)

之所以會對這麼一本書感興趣,原因就是其中的一個字:夢。朱永新的名字在網路上也頻頻亮相,其言論往往包含著感人的激情,其對教育的理解引起了許多教育者的共鳴。

《新教育之夢》是《朱永新教育文集》十卷本的第一卷。作為開篇,作者以其充滿激情的表述,向我們描述了一個美好的教育之夢。十個章節分別為:理想的德育、理想的智育、理想的體育、理想的美育、理想的勞動技術教育、理想的學校、理想的教師、理想的校長、理想的學生、理想的父母。我忽然之間走入了一個美麗的夢幻之中。或許有人會說:這可能嗎?而對我來說:有這麼一個夢想,讓我看到了教育的未來,讓我對未來的教育充滿了希望。孩子們正是因心中有著夢想,最終走向成功之路。難道我們長大了,就應該放棄夢想?

誠然,夢想也許有點遙遠,可是夢想是一個指路的方向。朱永新用他先進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把許多夢想用現實的小石子鋪就一條通向夢想之路。比如:在理想的德育中,提到:做人為本,不教之教。雖然有點理想化,可仍然是我們在學校教育中可以實踐的。再如在理想的美育中,提出自然美育、生命美育、藝術美育、立體美育、精神美育等諸多理念,實際上是讓我們認識到原來美就在周圍,時刻教育著我們的孩子,關鍵在於我們怎麼去引導,怎麼發現。

對我來說印象深刻的還有關於教師的章節。朱永新老師提出了一個理想的教師的概念。相比之下,一臉慚愧。()當年師範畢業的時候,剛剛跨入教育崗位,此時豪情壯志,意氣風發。可初出茅廬的自己,空有激情,卻缺乏足夠的能力應對孩子以及教學。隨著時間的消逝,隨之而消失的是當年的激情。離這個理想的教師始終保持著距離,是一個從起點回到起點的輪回。我把理想的教師摘錄在此,以此自勉:理想的教師,是胸懷理想,充滿激情和詩意的教師;是自信、自強、不斷挑戰自我的教師;是善於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師;是充滿愛心,受學生尊敬的教師;是追求卓越,富有創新精神的教師;是勤于學習、不斷充實自我的教師;是關注人類命運,具有社會責任感的教師;是堅韌、剛強、不向挫折彎腰的教師。

當年的誇父追趕太陽,而無數的教育者則因為對教育的夢想而無畏的前進。朱永新老師為我們描繪了一個美麗的畫卷,作為一名教育者,我則希望用自己的實踐行動追逐這個夢想。做一名好教師,讓孩子們尊敬,喜歡的教師,做一名好父母,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孩子,讓他們感受到來自於我們教育者的愛。讓那些愚昧、愚蠢的行為遠離我們的孩子,讓我們用夢想的翅膀呵護每一個孩子幼小純真的童真,讓他們快樂地成長。


新教育之夢讀書心得(三)

最近我讀了一本教育專著《新教育之夢》。我用心讀完後,掩卷遐思,不禁心潮澎湃,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這位教育大師知識的淵博,對教育至真的感悟與至純的摯愛,他對新教育理想追求的高瞻遠矚,令我油然而生敬意。我強烈的感覺到,這新教育之夢,她,並不遙遠,她,就在我們廣大教育工作者共同的對教育事業的執著追求中,這夢定能成真!書中提到的新教育實驗六大行動:營造書香校園、師生共寫隨筆、聆聽窗外聲音、熟練運用雙語、創建數碼校園、構築理想課堂,使我們這些一線教師眼睛一亮。讀完此書,我一下子被書中那句“中小學搞教育科研,就是應該從記錄自己教育現象,記錄自己的感受,記錄自己的思考開始的,把這一串的‘珍珠’串起來,那就是一條非常美麗的項鍊。”樸實的話深深的感染與震撼了,我們平時不是一直在講科研先導、科研興課嗎?如果我能從教育隨筆,教育日記開始,那不是最真實的科研嗎?從那時起,我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一定要堅持從關注學生心靈開始,記下自己教育中的點點滴滴,不斷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和學生一起成長!

又一次偶然間,我無意中打開了“行知論壇”和“教育線上”,我看到了論壇上很多老師的隨筆,我用心的讀了幾篇,就被老師們精彩、真實的文章打動了,他們對教育深刻的反思和自己獨到的見解令我佩服,他們對教育的執著與真情令我感動。在和學生的心靈溝通中,我更真切的感受到了將自己融在學生中的快樂,在激情飛揚的文字中,我享受到了教育的幸福,在孩子的童真童趣中,我的心一次次的被感動,是教育隨筆,教會我更耐心的傾聽孩子的聲音。

在這樣的學習與反思中,我常常在想,新教育實驗的核心理念是師生一起成長,所以,我也一直問自己,在課堂上,我真的關注學生的心靈,體現教育的平等與民主了嗎?在課後,我注重教學的反思並落實在以後的教學中了嗎?教育隨筆我堅持寫了嗎?在這樣的感思中,我不敢也不能將自己定下的目標忘卻——從關注學生心靈開始,記下自己教育中的點點滴滴,不斷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和學生一起成長!這將是我長期而永恆的追求!

感謝《新教育之夢》,她,讓我心隨激情飛揚,夢隨理想共舞,此時我又想起了葉瀾教授的愛:每個學生的心靈都是一片綠葉,每一片綠葉下面都是一個綠色的心靈世界。我願意做一把開啟學生心靈的鑰匙,和學生一起成長。

下一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