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勵志一生 » 讀後感/觀後感

《發現母親》讀後感

《發現母親》讀後感

一次在空間裡感歎:作為教師同時又作為一個母親,我們深深地感到,我們身上肩負的雙重責任重大。就在這時,王校長推薦一部由教育學家、社會心理學家王東華寫的關於母親與教育的書籍《發現母親》,我特地吩咐女兒借回這本書,利用這次外出旅遊的機會,靜心地讀完這本書,它深深地打動了我,並引起了我的沉思。

誠然,“你可以不是天才但你可以是天才的母親”,“推動世界的手是搖搖籃的手”。閒暇之時,聊起家庭,我總是這樣的觀點: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又是終生老師。家庭的興衰和孩子的成敗,

取決於母親。這兩句話雖是貫穿了全書的中心,是作者最有價值的發現,更是體現在我們的一生中。

“孩子是祖國的未來,是祖國的花朵,是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孩子的未來跟我們的母親是分不開的,這個花朵的開放離不開母親的澆灌!只要稍微注意我們所熟悉的偉人和名人的成長經歷,我們不難發現母親對孩子的影響有多重要。發明大王愛迪生不就是最典型的例證嗎?

從自己的經歷中,我深深地體會到,孩子的啟蒙教育至關重要。要養成孩子的良好習慣,必須從小從細教育。身教重於言教,身教是告訴孩子怎麼做,言教是告訴孩子為什麼這麼做。我們要重視“習育”--行為上的培育和“化育”--精神上的培育,

從最微乎其微、最司空見慣的事情入手,培養孩子最根深蒂固的習性,用愛心與耐心去感化孩子的靈魂,使孩子能茁壯成長。

母親節之際,向“母親”的教師()們,推薦《發現母親》這本書共勉。

《血面紗》讀後感(一)

一座城的傾覆成全了白流蘇,一場亂世的霍亂成全了沃特與吉蒂。或固執,或驕傲。他們戴著面紗,拒絕審視這愛情的無端與短暫。

可其實這都只是小說裡的戲碼,太平盛世裡沒有災禍與無常,戴著面紗的人們依舊看不清內心的表情。

這世界,男人有的忠貞不渝,一顆朱砂恒印在心。也有的,處處風流,說著何必太認真,戴著面紗,如何才能分得清?女人有的聰敏,內心明鏡,懂得爭取幸福。有的卻迷戀鏡花水月,以為自是特別,

該當擁有盪氣迴腸的愛情。

於是愚鈍者難免被騙受傷,這不是上帝的錯。只是不清醒的人應當承受的回報。而這只是小說,會有一些奇跡讓你我唏噓感動。所以吉蒂是幸運的,自小嬌縱任性,連婚姻大事都草率對待。卻偏偏碰到一個如此愛她的沃特,執意結婚,以為日久就會有愛。

可其實愛情沒那麼偉大,也要天時,地利,人和才會有恰如其分的結局。他努力討好的舉動在她眼裡是索然無味。

彼此努力尋找的都是對方所缺,沒有人看到那些確實的存在。於是她輕易投進別人懷抱,以為是偉大的愛,卻在最後狼狽收場,唯有那個深愛自己的男人還等在原地。

她用一次自殺式的旅行去懲罰這無計可施的關係。

懲罰太過愛的自己,和不夠愛的對方。不交流,不相視。冷漠的殘忍和隔世的絕地讓她無所適從。她負氣的吃沒有煮熟的蔬菜,是想懲罰對面的他,還是要得到關注?而沃特也沉默的將蔬菜吃下去,彼此傷害著,卻又都無能為力。

最終,是陌生的瘟疫之地拯救了兩個人。

人都如此,在陌生的環境裡容易害怕,本能的想要親近熟悉的人。正是這樣,一直戴著面紗的吉蒂才開始願意去觀察,去瞭解。才發現之前那個古板沉悶的丈夫是如此道德高尚,讓人敬仰。而煎熬裡的沃特,也在那首熟悉的鋼琴曲裡發現,恨之濃烈都只緣於更深的愛。於是舊有過往在這陌生的地方都漸漸死了,新的希望隨愛衍生。

我在想,如果他們走過了這場霍亂,

重回文明世界,這特定環境催生的愛又會不會迅速夭折?如果他們沒有走這一遭梅譚府,是否仍會在一起?

可惜,故事沒有如果。

沃特得了霍亂,在小說的結局迅速的死去。美好的可能卻是一開始就已來不及。

可也正因這缺憾,來之不易的愛情才得以永存。

小說的結局,那句“愛到分離才相遇”不斷回蕩在腦海。

唏噓著,卻想問:愛究竟是什麼?我想,應該留待時間來回答。

揭開面紗,我們最應該的是讀懂自己吧。每一個人都是一本書,只是形式不同。男人是哲學,女人是詩。沒有詩的哲學是枯燥的,沒有哲學的詩是膚淺的。哲學理性而詩感性,男人要想讀懂詩,要先弄明白自己的哲學,女人想要理解哲學,就要先明白自己這首詩,

深度的哲學只有配上適當韻味的詩才能共鳴,於是最好的不一定適合你,適合你的才是最好的吧。


《血面紗》讀後感(二)

全書的前3/4,一直不待見凱蒂,心想這樣一個平庸的女人為什麼不接受那麼愛她又聰慧、仁愛的瓦爾特呢?直到瓦爾特臨死時,她幾乎乞憐的懇求他的原諒時,終於明白了,之前的她不過就是一個脆弱(如她自說)、貪婪、虛榮又愚蠢的女人,從小到大的環境、家教,讓她渴望被矚目、被重視。或許是母親強勢且自私的愛,或許是貌合神離的姐妹之情,以及從未體會過的父愛,讓凱蒂那麼渴望被肯定和被愛。

而瓦爾特內斂、含蓄卻深沉的愛並不被凱蒂懂得,她要的是如查理那般直接了當、熱情如火的表達,即便是口蜜腹劍也甘之如飴。一開始的凱蒂,無論從眼界、心胸、氣質都無法理解瓦爾特的世界。所以她鄙棄之,把一切對生活的不滿都歸結於他對她的愛。看似無理,細思卻是人之常情。

凱蒂的蛻變與成長源於太多因素。被傷害之後的絕望中,她漸漸醒悟情愛的虛無;在修道院的所見所聞,使她一次次被修女們的信仰衝擊,從而意識到自我的匱乏與殘缺;在與韋丁頓一次次的交談中,她又慚愧的發現自己是何等的目光短淺與卑劣無知。

瓦爾特有意的摧毀,卻成就了凱蒂的覺悟。

“死得卻是狗”,瓦爾特說出這番話的時候,已然意識到自己的錯,也明白自己的死於任何人是最好的結果。

我在全書的最後幾章,仿()佛在凱蒂的身上看見了拉裡的影子,或許又有些許索菲的面目。同樣是在尋找,同樣都在經歷了無法言明的神秘體驗後漸漸醒悟,開始思考生與死的意義。而回過頭看,一開始的凱蒂又何嘗不帶有伊莎貝爾的樣子呢?但比起《刀鋒》,《面紗》更加現實,也更讓我信服。

最後,毛姆借凱蒂對賈斯汀先生的那一番話,道出了全篇的意義,我們曾因愚蠢而犯下的錯,和那些不得已經歷的磨難,或許並非沒有意義,它讓我們看清了那條本就存在,卻一直被心靈的霧靄遮住的路,並會心懷悲憫的一直獨自走下去。

最後,那個曾讓我不止一次譏諷和憐憫的凱蒂,用她自己決絕的方式與坦蕩的心,讓我對她肅然起敬。相信她的孩子,一定會像她期許的那樣,成為一個自由、獨立的人。

《司馬光警枕勵志》讀後感

《司馬光警枕勵志》中,司馬光用“自殘”的方法改掉自己睡懶覺、不愛學習習慣的故事讓我感到非常驚訝和敬佩!

故事中著名大文豪司馬光幼小的時候貪玩貪睡,也不愛學習。因此,他沒少挨老師的責罰和同伴的嘲笑,自己也丟盡了面子。老師見他是個聰明的孩子,便苦口婆心地諄諄教誨他。司馬光也有決心改掉貪玩貪睡、不愛學習的毛病。開始那幾天,他試著早早起床,可是,“懶蟲”像惡魔一樣纏著他起不來。於是,他就想到一個“自殘”的辦法,睡覺前喝了滿滿一肚子水,讓自己在第二天早上憋醒。可事與願違。第二天早上,他非但沒有被憋醒,反而把床尿了個盡透,還挨了媽媽一頓斥責。於是,司馬光又想到了一個“自殘”辦法,用圓木頭作了一個枕頭。枕上去,頭會感覺硬硬的很不舒服,且早上一翻身頭就會從木枕上滑落下來磕到床板上,這樣自然就會醒來了。果真,這一招兒還真管用。從此,他再也睡不著懶覺了,每天早早就起床讀書了。這樣,他刻苦鑽研,堅持幾十年不放棄,終於寫出了流芳千古的《資治通鑒》,成了一個學識淵博、名副其實的大文豪!

讀到這裡,我終於明白了司馬光為什麼不怕遭罪,用喝水憋尿和木枕的方法來“自殘”了,也懂得了“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沒有苦中苦,哪有甜上甜”的深刻道理。司馬光,太值得我敬佩和學習了!

司馬光這種勇於吃苦、不怕遭罪,持之以恆的精神,在我的身上可難以找得到。平時作業多了些我就心煩,懶得來寫,幹什麼活累一點,我就放棄。記得有一次,我去幫助爺爺幹農活,拔草啊,間苗啊,補苗啊,挖坑啊,澆水啊,施肥啊……開始,我幹得還開心,因為覺得很新鮮,也很有樂趣。可不一會兒,手也疼,腰也酸,腿也發硬了,累得都要癱了似的,我趕緊跟爺爺耍賴:“爺爺,累死我了。我可不幹了。”爺爺笑了笑說:“看花容易,繡花就難了吧!爺爺一輩子都是這麼幹過來的啊。”不論爺爺咋說,我還是放賴,回屋子裡休息了。

讀了《司馬光警枕勵志》的故()事,我很受教育,一定改掉懶惰畏懼的心理,像司馬光那樣做事不怕苦和累,堅持不懈,成為學識淵博的人!

一開始的凱蒂,無論從眼界、心胸、氣質都無法理解瓦爾特的世界。所以她鄙棄之,把一切對生活的不滿都歸結於他對她的愛。看似無理,細思卻是人之常情。

凱蒂的蛻變與成長源於太多因素。被傷害之後的絕望中,她漸漸醒悟情愛的虛無;在修道院的所見所聞,使她一次次被修女們的信仰衝擊,從而意識到自我的匱乏與殘缺;在與韋丁頓一次次的交談中,她又慚愧的發現自己是何等的目光短淺與卑劣無知。

瓦爾特有意的摧毀,卻成就了凱蒂的覺悟。

“死得卻是狗”,瓦爾特說出這番話的時候,已然意識到自己的錯,也明白自己的死於任何人是最好的結果。

我在全書的最後幾章,仿()佛在凱蒂的身上看見了拉裡的影子,或許又有些許索菲的面目。同樣是在尋找,同樣都在經歷了無法言明的神秘體驗後漸漸醒悟,開始思考生與死的意義。而回過頭看,一開始的凱蒂又何嘗不帶有伊莎貝爾的樣子呢?但比起《刀鋒》,《面紗》更加現實,也更讓我信服。

最後,毛姆借凱蒂對賈斯汀先生的那一番話,道出了全篇的意義,我們曾因愚蠢而犯下的錯,和那些不得已經歷的磨難,或許並非沒有意義,它讓我們看清了那條本就存在,卻一直被心靈的霧靄遮住的路,並會心懷悲憫的一直獨自走下去。

最後,那個曾讓我不止一次譏諷和憐憫的凱蒂,用她自己決絕的方式與坦蕩的心,讓我對她肅然起敬。相信她的孩子,一定會像她期許的那樣,成為一個自由、獨立的人。

《司馬光警枕勵志》讀後感

《司馬光警枕勵志》中,司馬光用“自殘”的方法改掉自己睡懶覺、不愛學習習慣的故事讓我感到非常驚訝和敬佩!

故事中著名大文豪司馬光幼小的時候貪玩貪睡,也不愛學習。因此,他沒少挨老師的責罰和同伴的嘲笑,自己也丟盡了面子。老師見他是個聰明的孩子,便苦口婆心地諄諄教誨他。司馬光也有決心改掉貪玩貪睡、不愛學習的毛病。開始那幾天,他試著早早起床,可是,“懶蟲”像惡魔一樣纏著他起不來。於是,他就想到一個“自殘”的辦法,睡覺前喝了滿滿一肚子水,讓自己在第二天早上憋醒。可事與願違。第二天早上,他非但沒有被憋醒,反而把床尿了個盡透,還挨了媽媽一頓斥責。於是,司馬光又想到了一個“自殘”辦法,用圓木頭作了一個枕頭。枕上去,頭會感覺硬硬的很不舒服,且早上一翻身頭就會從木枕上滑落下來磕到床板上,這樣自然就會醒來了。果真,這一招兒還真管用。從此,他再也睡不著懶覺了,每天早早就起床讀書了。這樣,他刻苦鑽研,堅持幾十年不放棄,終於寫出了流芳千古的《資治通鑒》,成了一個學識淵博、名副其實的大文豪!

讀到這裡,我終於明白了司馬光為什麼不怕遭罪,用喝水憋尿和木枕的方法來“自殘”了,也懂得了“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沒有苦中苦,哪有甜上甜”的深刻道理。司馬光,太值得我敬佩和學習了!

司馬光這種勇於吃苦、不怕遭罪,持之以恆的精神,在我的身上可難以找得到。平時作業多了些我就心煩,懶得來寫,幹什麼活累一點,我就放棄。記得有一次,我去幫助爺爺幹農活,拔草啊,間苗啊,補苗啊,挖坑啊,澆水啊,施肥啊……開始,我幹得還開心,因為覺得很新鮮,也很有樂趣。可不一會兒,手也疼,腰也酸,腿也發硬了,累得都要癱了似的,我趕緊跟爺爺耍賴:“爺爺,累死我了。我可不幹了。”爺爺笑了笑說:“看花容易,繡花就難了吧!爺爺一輩子都是這麼幹過來的啊。”不論爺爺咋說,我還是放賴,回屋子裡休息了。

讀了《司馬光警枕勵志》的故()事,我很受教育,一定改掉懶惰畏懼的心理,像司馬光那樣做事不怕苦和累,堅持不懈,成為學識淵博的人!

下一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