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勵志一生 » 讀後感/觀後感

象與騎象人讀後感

象與騎象人讀後感(一)

《象與騎象人》這本書中所提論點,與我一直秉持的觀點有著許多共通之處,可以說這本書是目前為止我最喜歡的一本。今天借此機會,我也把我的論點,與大家分享一下。

我認為,一個人是否感到幸福跟一個人的原始性格有著極其密切的關係。原始性格即為本心,不可逆轉,“心”之所向便是幸福所在。性格行為體現則是實現“心”之意向的唯一途徑。

我們稱之為智。“心”與“智”之間的關係猶如國王與丞相。

國王無善惡之分,只有好惡之別。喜歡便是喜歡,不喜歡便是不喜歡,誰也無法左右。

丞相的決策,都只是為了滿足國王的需要而存在。

國王有著極為強大的吸收力,需求也會不斷的提升,丞相必須不斷地提高自身的能力,才能夠繼續滿足國王,如此,人便能持續的感到幸福。

國王一般不直接發號施令,然而當丞相無法滿足他的需要時,它便會跳過丞相這一關而直接行動,如此國王便可以獲得短暫的幸福感。丞相的作用力越來越小,國王便越來越沉淪,不幸便會隨之接踵而來。

因此,人是否能夠擁有持久的幸福感,全在於“智”是否能夠滿足“心”,而非控制“心”。若只是一味控制,是行不通的。控制得住,則心不甘,控制不住,則心無度。故而,我們所下的功夫,與其說是控制“心”,不如說是培養“智”。

所以,人只要能夠認清“心”,

肯定“心”,接納“心”,並用恰當的方式滿足“心”,便能獲得真正的幸福,這一切便是“智”的力量。


象與騎象人讀後感(二)

《象與騎象人》裡講到人類的心理,有一半正如一頭桀傲不馴的大象,而另一半則是像是一個理智的騎象人。 象的層次,是難於控制的;騎象人的層次,相比較是容易控制的。這兩個分裂的部分,造成人們常陷於理智與非理智的思想爭戰中。簡單點說,我們的“心”,是頭放任的大象;我們的“智”,是具備掌控能力的騎象人,它們往往意見相左,各行其是,於是快樂離我們越來越遠……

前幾年遇到了一些事,於是我就開始思考“人為什麼活著,什麼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為什麼每個人都有煩惱?”等等問題,經常晚上睡不著覺,

感到了巨大的困惑和壓力。後來在大學老師的指導下,我開始閱讀一些思辨類的書籍,這才找到了一些“治療”的方法。《象與騎象人》就是其中的一本。當然,本書也對我困惑的另外一些問題進行了原因分析。如“是什麼力量在控制自己的行為?為什麼人總是會陷入內心的衝突和掙扎?為什麼越壓抑一個想法,這個想法越會糾纏著你不放?”等等。

我們接受了很多年的教育,基本上都是“成功學”的那一套,只要努力就一定能成功,只要吃得苦中苦,就一定可以成為人上人。可事實上,很多事情並不是我們想像的那麼簡單。大部分時候並不是因果關係,而更多的是相關關係,也就是說回報可能與付出有關,但絕不是付出多少就能回報多少。

因此,我們總是痛苦的,“悲觀的”。因此,塞利格曼的“積極心理學”火了。在遇到挫折和困難時,我們會產生震撼、絕望、恐懼,如何不讓我們的心理結構混亂、崩潰甚至瓦解,恢復我們的積極情緒、快樂感覺、巔峰體驗。我們可以運用積極心理學的方法來調整自己,遠離悲傷,重獲快樂。

《象與騎象人》裡作者用一個騎在大象上的人來比喻“自我”。我們的潛意識時刻都會對外部世界作出各種直覺判斷,而意識也就是騎象人則為直覺判斷編造出各種合理的解釋。作為騎象人其實很難控制大象的,大象反而常常是主導者。我們說大象是一種自動程式,是一種本能,大象使用的語言最主要的字眼就是:喜歡,不喜歡。我們對人生的想法都是在無意識中快速形成的,

沒有什麼道理,就是喜歡不喜歡。但我們往往把簡單的事情想複雜了,因而產生了很多煩惱。


象與騎象人讀後感(三)

前幾年遇到了一些事,於是我就開始思考“人為什麼活著,什麼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為什麼每個人都有煩惱?”等等問題,經常晚上睡不著覺,感到了巨大的困惑和壓力。後來在大學老師的指導下,我開始閱讀一些思辨類的書籍,這才找到了一些“治療”的方法。《象與騎象人》就是其中的一本。當然,本書也對我困惑的另外一些問題進行了原因分析。如“是什麼力量在控制自己的行為?為什麼人總是會陷入內心的衝突和掙扎?為什麼越壓抑一個想法,這個想法越會糾纏著你不放?”等等。

我們接受了很多年的教育,基本上都是“成功學”的那一套,只要努力就一定能成功,只要吃得苦中苦,就一定可以成為人上人。可事實上,很多事情並不是我們想像的那麼簡單。大部分時候並不是因果關係,而更多的是相關關係,也就是說回報可能與付出有關,但絕不是付出多少就能回報多少。因此,我們總是痛苦的,“悲觀的”。因此,塞利格曼的“積極心理學”火了。在遇到挫折和困難時,我們會產生震撼、絕望、恐懼,如何不讓我們的心理結構混亂、崩潰甚至瓦解,恢復我們的積極情緒、快樂感覺、巔峰體驗。我們可以運用積極心理學的方法來調整自己,遠離悲傷,重獲快樂。

《象與騎象人》裡作者用一個騎在大象上的人來比喻“自我”。我們的潛意識時刻都會對外部世界作出各種直覺判斷,而意識也就是騎象人則為直覺判斷編造出各種合理的解釋。作為騎象人其實很難控制大象的,大象反而常常是主導者。我們說大象是一種自動程式,是一種本能,大象使用的語言最主要的字眼就是:喜歡,不喜歡。我們對人生的想法都是在無意識中快速形成的,沒有什麼道理,就是喜歡不喜歡。但我們往往把簡單的事情想複雜了,因而產生了很多煩惱。而大象不然,它就是簡單的,是快樂的。

快樂是可以及時反映的,喜歡就快樂,不喜歡就不快樂。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每達成一小步快樂就會出現一次,換句話說,快樂在於過程。而我們人類更喜歡結果。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會發現,很多學生並不快樂,他們對於學習似乎只是應付,究其原因跟我們的教育理念有關,或者說是價值觀上的一種偏見。

改變才能適應。在慢慢成長過程中,我承認我在不斷改變,比如價值觀。在教學中我也發現,大部分學生的價值觀跟我以前是一樣的,如果我問大家“你們是一個感性的人還是一個理性的人”,大家的回答一般都是理性,因為他怕回答“感性”會受到老師的批評與責備。在比如“大家如何理解‘閑雲野鶴’”,大家的態度一般是都是鄙視。而殊不知有時卻是“閑雲野鶴天地寬”。沒錯,在我們傳統教育中,這樣的“三觀”是主流的,或者說是唯一的。但是社會是多元的,價值觀也應當是多元的。

理性與情感必須協同合作,人才會表現出聰慧的行為,但是情緒(大象)仍負責絕大部分的工作。一直到大腦出現新的大腦皮層,騎象人才重新活躍起來,大象也因此變得更加聰明。有時候,我們會以為自己在跟自己的潛意識、本我或動物本能對抗,但其實這都是我們整個心理的一部分。意識是難控制潛意識的,大部分情況下,我們只能讓意識順應潛意識。即理性服從於感性,我們的感受才會舒適。

通過本書的閱讀,我明白了一些道理,本能和意志、行為與心理、左腦與右腦、感性與理性撕扯著我們,使我們每天都深陷大大小小的漩渦,被各種衝突的欲望和想法折磨著。因此我們必須學會變通。雖不能“興之所至,步之所及”,但也要嘗試“興之所至,心之所安”吧。教學自然在這其中,如果一味的按部就班,那麼想要上出一堂學生喜歡、教師認同、效果良好的課是很難的,只有結合實際進行創新,讓我們的潛意識和意識來共同發揮作用,這樣才是新課改的要求。()

陶行知曾說過,我們要活的書,不要死的書;要真的書,不要假的書;要動的書,不要靜的書;要用的書,不要讀的書。老師在上課時,如若照本宣科,效果自然是枯燥乏味,學生當然不願意聽。唯一的解決途徑也是提高我們的創造性,擴散我們的思維。他也強調解放學生的頭腦,試問如果老師自己不能先解放思想,創造改革,學生如何先行。

在課程改革的今天,我們只有改變自己的觀念,樹立創造意識,實施創新教育。徹底的解放學生,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發展創造能力。讓我們的學生走上創造之路,也只有這樣我們的素質教育才不會是一句空話。“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當往往理論與實踐總會出現一些脫離,如何讓理論更好地來指導實踐,這就需要我們來動腦筋了。如果讓自己和學生都能做一隻簡單、快樂的“大象”。

曹沖稱象讀後感(一)

《曹沖稱象》這則故事是這樣講的:三國時期著名軍事家曹操有一個兒子名叫曹沖,是一個聰明機智的孩子。一天,有人送給曹操一頭大象。曹操想知道大象有多重,可是大臣們也不知道怎麼稱大象的體重。曹操的兒子曹沖跑過來說:我能稱出大象的體重。他用一條船和許多石頭稱出了大象的真實體重,曹操和大臣們都讚歎不已。

從這篇故事中我知道了六歲的曹沖用智慧把大象的體重稱出來了,真叫人敬佩。使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不要怕笨,要相信自己,努力地做,就會成功!


曹沖稱象讀後感(二)

我讀了曹沖稱象這個故事後收益匪淺。

故事講的是孫權派人給曹操送了一頭大象,曹操看了會兒這頭身子像一堵厚厚的城牆的大象,說:“誰能稱出它的重量?”文武大臣各個都認真思考,說出自己的想法,有的說用個大稱子,馬上就有人說誰來提起它,有的說將大象殺了,一塊一塊稱,可是大象就死了,還是不行。

這時,曹沖說:“我有辦法”。說完,他帶著曹操和眾位大臣來到河邊,讓人把大象牽到河邊船上,等船穩下來,又讓人在齊水面的地方做上標記。接著他又叫人把大象牽上岸,往船上裝石頭,當船身沉到剛才刻標記的地方時,曹沖就叫人停止裝石頭,他又叫人把石頭稱一下,就是大象的重量了。

眾大臣都明白了,他們都對曹沖誇個不停。

我要學習曹沖,善於動腦筋,學會換角度思考。


曹沖稱象讀後感(三)

當我看完《三國演義》的時候,我唯一完全記住的片段只有——《稱象》。

讀了《稱象》這篇課文,使我深受教育。我為主人公曹沖勤于思考,超群的智慧而折服;也使我明白了智慧源於思考,勤勞的道理。

是啊!古往今來,有多少人像曹沖一樣勤思,善思,敢於創新?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帕斯卡發現聲學的振動原理;達爾文發現發現進化論;愛迪生搞出了一千多項發明……這不都是勤於思考,善於思考的典例嗎?

看著比我小很多的曹沖,我心裡充滿了慚愧。因為我常常不動腦筋,不認真的去思考,因此我的成績並不是很好(我自己的認為),不優秀。當我的學習遇上困難的時候我總想逃避現實,不認真的思考,只是想:這道題我不會,一會就上網去查答案,當然,查到的只是那些可有也可以不有的答案,現在我終於明白結果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你在認真思考的過程。()

記得有一次我做數學作業遇到一個比較難的數學題,我草率的看了兩遍題,也很馬虎的算了一下,但是因為數字太大了,我就跑到廚房去問媽媽。媽媽看了一眼,說:“這道題很簡單,你自己做,你一定做的出來!”我極不樂意的扭身回屋裡。我一坐在座位上就在草稿紙上算題,但是我越算越煩,氣的直撓頭,把草稿紙丟在一邊想:想!想!想!你不給我說,我怎麼知道這題到底該怎麼做!雖然我心裡是這麼想,但還是撿起草稿紙認認真真的算了一次,但是我沒有想到這次我居然做了出來,也沒有想到這到題居然這麼的簡單。於是我心情大好。過了幾天,數學單元考試時有這種類型的題,我理所當然的回答正確了。我考完試就在想:如果不是媽媽的話,我也許就不會做這到題也不肯能得到一個好的分數;如果不是我自己後來真的認認真真的思考了的話我也不會這麼高興。

“勤於思考,善於思考。”是我們每一個人都該具備的良好習慣,也是我們必備的基本素養。我在以後的學習中,一定要學會思考,只有這樣,才會成功!

一脈師魂讀後感

品讀《師魂》一書讓我體會到這一切。“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對學生自尊的呵護,給學生于尊重,讓學生真正的從心靈深處感化和觸動,這才是教育對愛的詮釋,才是我們真正的細心、耐心與愛心啊!是設想,如果只是一味的斥責和譏諷,又怎麼能換來”浪子回頭”的覺醒呢? 鄭琦老師用真心打動翹課的孩子,使他重歸學堂,認認真真地讀書、堂堂正正地做人。他曾說過“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所以,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奔著教好孩子,為了孩子。這種師魂叫做“愛”。只有火才能點燃火,只有心才能塑造心。周小燕老師是一位經歷了抗日烽火仍摯愛著祖國、歌唱祖國的著名花腔女高音歌唱家和聲樂教育家,她為事業而生,為事業而活,那夜鶯般的歌聲,那廢寢忘食的教學態度都點燃了學子們學習的熱情,同時塑造了他們非凡的藝術才能。這種魂叫做“無私奉獻”,89歲的高齡仍帶著學生,她的一生已完完全全融入了崇高的教育事業,她們的故事似乎是一股強大的力量,在我們前行的道路上亮起了明燈,告訴我們人可以有這樣執著的追求,有這樣燦爛的人生。還有《師魂》中那些奮鬥在教育戰線上的青年、中年、老年教育工作者,他們的師德、品行是那樣強烈地感染著每一個人,甚至在他們的頭頂聚起了一個閃亮的光環——愛的光環!那是對教育事業的熱愛,那是對學生的關愛,那更是他們個人畢生執著的信念!

如果說“課改”使我的教育觀念有了很大改變,那麼應老師的書使我受到了更大的觸動。手中捧著《孩子是天我是雲》,如此精彩的教學案例把幼兒心中極其熱愛的應老師活脫脫的展現在我的面前。熟悉應彩雲的人都說她的情感世界裡,一定有一個水晶般的“童話世界”,那是個洋溢著溫暖、充滿著愛的環境,營造的是師生之間的平等和諧的氛圍。這是一份作為“師者”的責任和使命,這是一份作為“母親”的關愛與呵護,她陶醉在這個世界裡,深感“靈魂的淨化和昇華”,常常萌生起一種純真的、綿綿的快樂和幸福。她常說,我所取得的成功不僅僅來之於自身的努力,而更歸功於孩子給予我的靈感,所以,我在乎和孩子的每一刻。“天大地大,孩子最大” 在應老師的眼裡,孩子們個個都是出色的。在孩子們眼裡呢,應老師更是個本領很大的人。“我心裡想什麼她都知道!”許多孩子把應老師當偶像和自己的媽媽比美。有一位成功的女性說:"一個女人,最理想的狀態就是——舒展——",我在應彩雲身上看到了這一點。書中一篇篇感人隨筆讓我看到了應老師成長的足跡,她的努力和堅持引領著她一步步走向事業的高峰。在她的成功背後是學習的積累,是知識的積澱,更是文化底蘊的支撐。

於是,我試圖以平等、尊重和真誠的愛心去打開每個學生的心門,因為我知道,每一扇門的後面,都是一個不可估量的宇宙,每一個門的開啟,都是一個無法預測的未來。 因此,我崇尚著用心去做事、言傳身教肩負起自己的神聖使命。希望能延師之魂,動生之情。並以書中的,乃至身邊的各位全心投入於教育事業的老師們學習。

師魂是什麼?師魂是你想著學生時臉上綻起的微笑,師魂是我看著孩子時眼中漾起的幸福,師魂是一陣和煦的春風,師魂是一片溫暖的陽光,師魂是愛心澆灌的花蕾,師魂是你我心中的關愛!於是,我明白:奉獻愛心就是偉大的師魂!愛——就是教師的精魂!()

教育是崇高的事業,需要我們去為之奮鬥;教育是科學事業,需要我們為之去探索;教育是藝術事業,需要我們去為之創新。

讓我們用心、用愛去點亮孩子們心中的火種,為教育事業譜寫新的篇章。

讓我們將自己最珍貴的愛奉獻給孩子們,相信今日含苞欲放的花蕾,明日一定能盛開絢麗的花朵。

讓我們愛崗育桃李,敬業鑄師魂。把‘師愛’視‘師魂’,讓孩子成為我們心中永遠的太陽!……

我們的潛意識時刻都會對外部世界作出各種直覺判斷,而意識也就是騎象人則為直覺判斷編造出各種合理的解釋。作為騎象人其實很難控制大象的,大象反而常常是主導者。我們說大象是一種自動程式,是一種本能,大象使用的語言最主要的字眼就是:喜歡,不喜歡。我們對人生的想法都是在無意識中快速形成的,沒有什麼道理,就是喜歡不喜歡。但我們往往把簡單的事情想複雜了,因而產生了很多煩惱。而大象不然,它就是簡單的,是快樂的。

快樂是可以及時反映的,喜歡就快樂,不喜歡就不快樂。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每達成一小步快樂就會出現一次,換句話說,快樂在於過程。而我們人類更喜歡結果。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會發現,很多學生並不快樂,他們對於學習似乎只是應付,究其原因跟我們的教育理念有關,或者說是價值觀上的一種偏見。

改變才能適應。在慢慢成長過程中,我承認我在不斷改變,比如價值觀。在教學中我也發現,大部分學生的價值觀跟我以前是一樣的,如果我問大家“你們是一個感性的人還是一個理性的人”,大家的回答一般都是理性,因為他怕回答“感性”會受到老師的批評與責備。在比如“大家如何理解‘閑雲野鶴’”,大家的態度一般是都是鄙視。而殊不知有時卻是“閑雲野鶴天地寬”。沒錯,在我們傳統教育中,這樣的“三觀”是主流的,或者說是唯一的。但是社會是多元的,價值觀也應當是多元的。

理性與情感必須協同合作,人才會表現出聰慧的行為,但是情緒(大象)仍負責絕大部分的工作。一直到大腦出現新的大腦皮層,騎象人才重新活躍起來,大象也因此變得更加聰明。有時候,我們會以為自己在跟自己的潛意識、本我或動物本能對抗,但其實這都是我們整個心理的一部分。意識是難控制潛意識的,大部分情況下,我們只能讓意識順應潛意識。即理性服從於感性,我們的感受才會舒適。

通過本書的閱讀,我明白了一些道理,本能和意志、行為與心理、左腦與右腦、感性與理性撕扯著我們,使我們每天都深陷大大小小的漩渦,被各種衝突的欲望和想法折磨著。因此我們必須學會變通。雖不能“興之所至,步之所及”,但也要嘗試“興之所至,心之所安”吧。教學自然在這其中,如果一味的按部就班,那麼想要上出一堂學生喜歡、教師認同、效果良好的課是很難的,只有結合實際進行創新,讓我們的潛意識和意識來共同發揮作用,這樣才是新課改的要求。()

陶行知曾說過,我們要活的書,不要死的書;要真的書,不要假的書;要動的書,不要靜的書;要用的書,不要讀的書。老師在上課時,如若照本宣科,效果自然是枯燥乏味,學生當然不願意聽。唯一的解決途徑也是提高我們的創造性,擴散我們的思維。他也強調解放學生的頭腦,試問如果老師自己不能先解放思想,創造改革,學生如何先行。

在課程改革的今天,我們只有改變自己的觀念,樹立創造意識,實施創新教育。徹底的解放學生,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發展創造能力。讓我們的學生走上創造之路,也只有這樣我們的素質教育才不會是一句空話。“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當往往理論與實踐總會出現一些脫離,如何讓理論更好地來指導實踐,這就需要我們來動腦筋了。如果讓自己和學生都能做一隻簡單、快樂的“大象”。

曹沖稱象讀後感(一)

《曹沖稱象》這則故事是這樣講的:三國時期著名軍事家曹操有一個兒子名叫曹沖,是一個聰明機智的孩子。一天,有人送給曹操一頭大象。曹操想知道大象有多重,可是大臣們也不知道怎麼稱大象的體重。曹操的兒子曹沖跑過來說:我能稱出大象的體重。他用一條船和許多石頭稱出了大象的真實體重,曹操和大臣們都讚歎不已。

從這篇故事中我知道了六歲的曹沖用智慧把大象的體重稱出來了,真叫人敬佩。使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不要怕笨,要相信自己,努力地做,就會成功!


曹沖稱象讀後感(二)

我讀了曹沖稱象這個故事後收益匪淺。

故事講的是孫權派人給曹操送了一頭大象,曹操看了會兒這頭身子像一堵厚厚的城牆的大象,說:“誰能稱出它的重量?”文武大臣各個都認真思考,說出自己的想法,有的說用個大稱子,馬上就有人說誰來提起它,有的說將大象殺了,一塊一塊稱,可是大象就死了,還是不行。

這時,曹沖說:“我有辦法”。說完,他帶著曹操和眾位大臣來到河邊,讓人把大象牽到河邊船上,等船穩下來,又讓人在齊水面的地方做上標記。接著他又叫人把大象牽上岸,往船上裝石頭,當船身沉到剛才刻標記的地方時,曹沖就叫人停止裝石頭,他又叫人把石頭稱一下,就是大象的重量了。

眾大臣都明白了,他們都對曹沖誇個不停。

我要學習曹沖,善於動腦筋,學會換角度思考。


曹沖稱象讀後感(三)

當我看完《三國演義》的時候,我唯一完全記住的片段只有——《稱象》。

讀了《稱象》這篇課文,使我深受教育。我為主人公曹沖勤于思考,超群的智慧而折服;也使我明白了智慧源於思考,勤勞的道理。

是啊!古往今來,有多少人像曹沖一樣勤思,善思,敢於創新?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帕斯卡發現聲學的振動原理;達爾文發現發現進化論;愛迪生搞出了一千多項發明……這不都是勤於思考,善於思考的典例嗎?

看著比我小很多的曹沖,我心裡充滿了慚愧。因為我常常不動腦筋,不認真的去思考,因此我的成績並不是很好(我自己的認為),不優秀。當我的學習遇上困難的時候我總想逃避現實,不認真的思考,只是想:這道題我不會,一會就上網去查答案,當然,查到的只是那些可有也可以不有的答案,現在我終於明白結果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你在認真思考的過程。()

記得有一次我做數學作業遇到一個比較難的數學題,我草率的看了兩遍題,也很馬虎的算了一下,但是因為數字太大了,我就跑到廚房去問媽媽。媽媽看了一眼,說:“這道題很簡單,你自己做,你一定做的出來!”我極不樂意的扭身回屋裡。我一坐在座位上就在草稿紙上算題,但是我越算越煩,氣的直撓頭,把草稿紙丟在一邊想:想!想!想!你不給我說,我怎麼知道這題到底該怎麼做!雖然我心裡是這麼想,但還是撿起草稿紙認認真真的算了一次,但是我沒有想到這次我居然做了出來,也沒有想到這到題居然這麼的簡單。於是我心情大好。過了幾天,數學單元考試時有這種類型的題,我理所當然的回答正確了。我考完試就在想:如果不是媽媽的話,我也許就不會做這到題也不肯能得到一個好的分數;如果不是我自己後來真的認認真真的思考了的話我也不會這麼高興。

“勤於思考,善於思考。”是我們每一個人都該具備的良好習慣,也是我們必備的基本素養。我在以後的學習中,一定要學會思考,只有這樣,才會成功!

一脈師魂讀後感

品讀《師魂》一書讓我體會到這一切。“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對學生自尊的呵護,給學生于尊重,讓學生真正的從心靈深處感化和觸動,這才是教育對愛的詮釋,才是我們真正的細心、耐心與愛心啊!是設想,如果只是一味的斥責和譏諷,又怎麼能換來”浪子回頭”的覺醒呢? 鄭琦老師用真心打動翹課的孩子,使他重歸學堂,認認真真地讀書、堂堂正正地做人。他曾說過“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所以,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奔著教好孩子,為了孩子。這種師魂叫做“愛”。只有火才能點燃火,只有心才能塑造心。周小燕老師是一位經歷了抗日烽火仍摯愛著祖國、歌唱祖國的著名花腔女高音歌唱家和聲樂教育家,她為事業而生,為事業而活,那夜鶯般的歌聲,那廢寢忘食的教學態度都點燃了學子們學習的熱情,同時塑造了他們非凡的藝術才能。這種魂叫做“無私奉獻”,89歲的高齡仍帶著學生,她的一生已完完全全融入了崇高的教育事業,她們的故事似乎是一股強大的力量,在我們前行的道路上亮起了明燈,告訴我們人可以有這樣執著的追求,有這樣燦爛的人生。還有《師魂》中那些奮鬥在教育戰線上的青年、中年、老年教育工作者,他們的師德、品行是那樣強烈地感染著每一個人,甚至在他們的頭頂聚起了一個閃亮的光環——愛的光環!那是對教育事業的熱愛,那是對學生的關愛,那更是他們個人畢生執著的信念!

如果說“課改”使我的教育觀念有了很大改變,那麼應老師的書使我受到了更大的觸動。手中捧著《孩子是天我是雲》,如此精彩的教學案例把幼兒心中極其熱愛的應老師活脫脫的展現在我的面前。熟悉應彩雲的人都說她的情感世界裡,一定有一個水晶般的“童話世界”,那是個洋溢著溫暖、充滿著愛的環境,營造的是師生之間的平等和諧的氛圍。這是一份作為“師者”的責任和使命,這是一份作為“母親”的關愛與呵護,她陶醉在這個世界裡,深感“靈魂的淨化和昇華”,常常萌生起一種純真的、綿綿的快樂和幸福。她常說,我所取得的成功不僅僅來之於自身的努力,而更歸功於孩子給予我的靈感,所以,我在乎和孩子的每一刻。“天大地大,孩子最大” 在應老師的眼裡,孩子們個個都是出色的。在孩子們眼裡呢,應老師更是個本領很大的人。“我心裡想什麼她都知道!”許多孩子把應老師當偶像和自己的媽媽比美。有一位成功的女性說:"一個女人,最理想的狀態就是——舒展——",我在應彩雲身上看到了這一點。書中一篇篇感人隨筆讓我看到了應老師成長的足跡,她的努力和堅持引領著她一步步走向事業的高峰。在她的成功背後是學習的積累,是知識的積澱,更是文化底蘊的支撐。

於是,我試圖以平等、尊重和真誠的愛心去打開每個學生的心門,因為我知道,每一扇門的後面,都是一個不可估量的宇宙,每一個門的開啟,都是一個無法預測的未來。 因此,我崇尚著用心去做事、言傳身教肩負起自己的神聖使命。希望能延師之魂,動生之情。並以書中的,乃至身邊的各位全心投入於教育事業的老師們學習。

師魂是什麼?師魂是你想著學生時臉上綻起的微笑,師魂是我看著孩子時眼中漾起的幸福,師魂是一陣和煦的春風,師魂是一片溫暖的陽光,師魂是愛心澆灌的花蕾,師魂是你我心中的關愛!於是,我明白:奉獻愛心就是偉大的師魂!愛——就是教師的精魂!()

教育是崇高的事業,需要我們去為之奮鬥;教育是科學事業,需要我們為之去探索;教育是藝術事業,需要我們去為之創新。

讓我們用心、用愛去點亮孩子們心中的火種,為教育事業譜寫新的篇章。

讓我們將自己最珍貴的愛奉獻給孩子們,相信今日含苞欲放的花蕾,明日一定能盛開絢麗的花朵。

讓我們愛崗育桃李,敬業鑄師魂。把‘師愛’視‘師魂’,讓孩子成為我們心中永遠的太陽!……

下一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