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勵志一生 » 讀後感/觀後感

日本小說讀後感

日本小說讀後感(一)《我們倆的田村同學》

首先要提到的是竹宮的《我們倆的田村同學》,共兩卷的,內容不再介紹,看過的應該不會忘的。這本書不像幾大長篇輕小說那樣有著嚇人的發行量,沒有那幾部裡面的稀奇古怪的設定,也沒有大起大落的劇情,有的只有發生在平凡世界三位平凡中學生的故事,當然是關於他們感情的故事。剛看書名和開頭部分認為這是一拖二的老套後宮小說,但看下去發覺自己錯了,男主角田村雪貞的小型後宮根本不存在,兩位女主角松澤小卷和相馬廣香登場時間完全錯開(這好像《秒速5釐米》啊),

常見的女角之間的衝突與互動更無從談起,這樣一來就只剩男女主角之間的了,也就是我最推崇這部作品的原因,對田村心理獨白的出色描寫,再加上對兩位女角細膩的刻畫,構成這段不完整卻令人難忘的三角關係。

在眾多我接觸到的輕小說之中,或多或少都會用到一些動漫特有的人物設定,不過這部完全沒有(請無視高澤兄妹),三位主角都是平凡人,平凡而真實地存在著,主角們給我這種感覺。因為自己曾處身於類似情況,也彷徨過,迷惘過,所以這小說帶給我的共鳴不是一般的大。

總覺得在有很多話要說,說了這些還是詞不達意,應該各方面都沒能說清楚吧,大概,請各位原諒。


日本小說讀後感(二)《乃木阪春香的秘密》

認識這部作品真的很偶然,是我一次在TL上潛水時(當時在上學,一個月回一次家)看到的有人把這書的第二卷貼出來的,當是時發帖的人說:“搞不好下一部動畫化的就是它”,雖然之後首先放消息要動畫化的是《狼與辛香料》,不過這兩部作品有一個明顯的共通點--女主角大萌。賣“萌”的輕小說現在遍地都是,《秘密》在當中無疑是成功的,大小姐+禦宅族的屬性疊加足以萌殺一切雄性生物和部分雌性生物,還有一眾頗具萌系殺傷力的女角色,切切底底的男性向作品。

鬼扯就到這裡,只是這些的話我是不會給這麼高評價的(注1),跟《我們倆的田村同學》不同,這是很“動漫FEEL”的一部小說,無論人設、劇情。

主題當然是純愛,屬於裕人和春香的,作者五十嵐雄策非常擅長為兩位主角營造氣氛,小說讀下來的感覺就是流暢,看了每個小故事開頭結尾就出來八成,不過猜到結尾的我還是會一字不漏地看到最後,吸引我的不是跌宕起伏的劇情(也不可能,因為沒這回事),而是不經意間沉浸在那二人美好溫罄的氣氛當中。這就是純愛的力量啊!(加表情啊!感動)

輕小說,輕輕鬆松閱讀的小說,《秘密》就是這樣的作品,在這裡衷心祝賀裕人和春香還有天下情侶早日修成正果。


日本小說讀後感(三)《蟲之歌》

在寫這個的時候這小說總共看了正傳4本和BUG5本,是這假期裡看得最多的一個系列了,就憑這點我也應該寫點什麼了,最重要的是《蟲之歌》與大部分的輕小說有很大的一個不同,

就是主題相當沉重,那就是夢想。

有人可能會問“夢想是那麼沉重的東西嗎?”,是的,夢想本應該是跟沉重一詞無緣,不過在《蟲之歌》的世界裡,各人的夢想就如千斤重了。他們當中有被趁稱為“附蟲者”的一群少男少女,在吞噬自己夢想的“蟲”面前,表現出了千百種態度,有好像郭公那樣直指“原始三隻”為結束一切而戰鬥的,也有如利菜那樣沒有看清真正的敵人不過也為守護自己的夢想而耗盡心力地戰鬥的,當然也有浪費自己的夢想而被自己的蟲吞噬的人……

現實的夢想沒有這樣沉重,()不過也能把許多人壓得喘不過氣來,現實雖然沒有“蟲”,不過各種各樣的事物依然會在這裡或那裡成為夢想之路的絆腳石,

可能現實中的“蟲”就是名為生活的現實吧。

《蟲之歌》是一部寫得比較有特色的小說,無論是正傳和前傳,作者通過講述各個角色背後的故事,向我們展示一個又一個的夢想,特別是前傳BUG系列,雖然有點拖主線劇情的嫌疑,總體來說還是值得一看的小說。

PS:動畫的品質對不起原作啊!

管理讀後感(一)

最近開始看彼得。德魯克的[有效的管理者],頗有些感想。

首先大師就是大師,正文也就175頁,各種名人為其寫的推薦序倒有近20頁,可見其威望。

然後開篇提到的一個觀點就很引人深思:為什麼要研究管理者的有效性?因為以前的企業中絕大多數都是體力勞動者,已經有完善的效率衡量方法可以考評其勞動成果,

可是現代企業中知識工作者越來越多,如經理或者設計師,他們的主要工作是思考,可是思考,是很難用衡量體力勞動的方法來評價的。天知道一個人整天愁眉緊鎖是不是在思考工作上的事情呢?就算是,他的思考是不是有效果,也無法從思考這個表面現象判斷。所以管理者是否有效是個學問。

是啊,很久以前我就困惑過:如何評價軟體發展者的勞動成果?不能簡單地從代碼行數來判斷,因為如果只評價行數,程式師完全可以寫出一大堆垃圾代碼來充數。品質呢,靠lead的review來判斷嗎?可是不同的reviewer完全可能做出的評價不同。我又如何知道哪個lead更好?誰寫的評價多?文筆流暢?越往上越難判斷埃

不過好像作者的意思是知識工作者必須自己管理自己。有點玄乎了,因為難以管理,乾脆就不要管了?

《有效管理者》內容精要:

《有效管理者》的基本觀念:對組織負有責任,能影響組織經營成果的人,就是管理者。

管理者就必須卓有成效。

卓有成效是可以學會的。

本書是杜拉克最著名的管理學著作之一。書中,杜拉克集中論述了一個管理者如何做到卓有成效。一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般具備以下6個特徵:

1、重視目標和績效,只做正確的事情。

2、一次只做一件事情,並只做最重要的事情;審慎的設定工作的優先順序,隨時進行必要的檢討,毅然決然地拋棄過時的任務,推遲做那些次要的任務;時間是最為珍貴的資源,必須極為仔細地使用它。

3、作為一名知識工作者,所能做出的貢獻在於:創造新思想、願景和理念。原則是我能做哪些貢獻?為了達成整體目標,如何激勵他人做出貢獻?目標在於提高整體績效。

4、選用高層管理者時,應注重出色的績效和正直的品格。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應知道,沒有人能永無過失。人無完人,即使最有能力的人也有弱點。要關心一個人能做什麼,而不是不能做什麼。充分集中人員的知識和技能,利用這些優勢達成組織的目標。

5、知道增進溝通的重要性,有選擇地搜集需要的資訊。知道有些事物不能被量化,而過多的資訊會導致混淆和混亂。

6、只做有效的決策。

二、感悟與體會:

結合打造“學習型“部門建設,落實能力提升計畫,我部門開展了每月必讀一份與所投資公司業務相關的上市公司年報,半年至少讀一本書的活動。無意中瞭解到始終貫穿臺灣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生命的兩本書《有效者管理》和《創新者的兩難》。於是迫切地找來《有效者管理》,號召全部門的人員共讀,希望從中找到造就一代創新企業家的秘訣。讀後有以下感悟與體會:

1、《有效者管理》以一種非常簡明實用的方式描述了如何進行時間管理的方法,總結了時間管理的精髓。它的課題是我們每個人都要面對的,即自我管理。盤點自身的資源,投入到有價值的事情,創造某些附加值。生命給了我們什麼資源呢?時間!我們的一生就是對時間的支出。

2、要事優先,也就是分出工作任務的先後次序,是和時間管理關係比較密切的話題之一。能從眾多的任務中進行分解篩選,通過授權或其他方式排除該親力而為的工作,是管理者必須具備而且要表現優秀的一種能力。管理的層次越高,任務越多越重,越顯現出這種能力的重要性。如果我們看到某位管理者每天都被下屬包圍著,那麼要不就是授權沒做好,要不就是下屬的工作能力太差。

3、一次只做一件事情。不管學習、工作或生活,我們可以在一段時間內安排多項任務,但是在特定的時間我們只能面對和感受一個。心猿意馬就不能投入,最終也發現不了自己的價值。這可以讓我們做到既有效,而且高效。

4、此外,我們能貢獻什麼,應該是每個人都需要時常思考的問題。自己是否真的想在組織中有所發展,還是只是為了生存而工作。如果對於分配給我們的每一項工作,我們都能想到這份工作的分配者的意圖並努力使自己的工作超出他的期望,那麼我們一定能夠得到很好的發展空間和成長的機會。


管理讀後感(二)

拜讀了大野耐一先生的《現場管理》一書,感覺到大師的思想境界和管理思想超前而又實際,他通過點滴的小事解答了一個個複雜的問題,言簡意賅,把不斷改善的思想融入到了日常管理中。講解了很多難以理解的概念,強調了人在現場管理中的作用,而本書最大的精華就是闡明了降低成本惟有依靠生產現場的理念。

在公司內進行現場管理應該說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究其原因主要是大家對現場管理的作用不理解。每當有客戶考評或公司檢查時,各部門、車間、科室就開始進行現場整改,每個人似乎都知道了“整理、整頓、清掃、清潔、素養”的含義,當客戶離開或公司檢查結束,大家似乎有了一種搞運動的感覺,一切又回歸於原樣。

而大野先生提出現場管理的目的是為了降低成本,認真理解大野先生的理念,發現他是多麼的有見地。成本管理是公司提的最多,做的最差的工作,究其原因是我們沒有理解大野先生所提的改善的思想。降低成本的精髓在於堅持改善,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堅持改善,把功夫下在平時,不能在提出降成本的時候,搞一份“成本降低計畫表”,通過數學公式計算出降低成本的金額,如果沒有認真的不停改善,即使算得再準確也沒有任何實際意義。

真正降成本就如大野先生所言“遵守既定的事”,做好本職工作,對本職工作不斷提出疑問,不斷改進,成本自然就會降低。最怕的是搞形象,搞運動,華而不實。正如張瑞敏先生所言“什麼叫不簡單,把一件小事千百萬次做好就是不簡單。”當你把本職工作做到極至,可能任何問題都得到解決了。

樸實的語言,簡單的案例,包含的確是現場管理的精華。《現場管理》一書,每次讀完都會有不同的感觸,想不斷提高,唯有多讀,多想,多做。


管理讀後感(三)

德魯克說:“管理就是界定企業的使命,並激勵和組織人力資源去實現這個使命。界定使命是企業家的任務,而激勵與組織人力資源是領導力的範疇,二者的結合就是管理。”提出了三個經典的問題:我們的事業是什麼?我們的事業將是什麼?我們的事業究竟應該是什麼?這三個問題經過改編完全可以應用於現在的我們:我們學習的是什麼?我們學習的將是什麼?我們學習的究竟應該是什麼?

經典之所以被稱之為經典往往在於其超強的預見性。多年之後依然閃耀者奪目的思想光輝,熠熠發光,為處在黑暗中的人們知音了前進的方向與道路。大師之所以成為大師在於思想的高度,作品能夠讓人們產生心靈上的共鳴,大事記是肉身已逝,但精神依然長存。

德魯克先生《管理的實踐》已面世半個多世紀了,在這五十多年中,有關企業管理方面的書籍可以用浩如煙海來形容。但能禁得住時間考驗的的書籍還是《管理的實踐》一書,這也從另一個側面證明了《管理的實踐》是一本值得認真閱讀的好書。

終於讀完了德魯克的《管理的實踐》,仿佛自己遊蕩在上個世紀中期的企業中。這本書構築了完整的“對人的管理”思想。如:1、人是資源,是所有資源中最富潛力的資源。德魯克認為“人的資源――整個的人,是自然賦予的所有資源中最豐富、最有才能,最有潛力的資源。”這是因為在企業可以得到的所有資源中,認識“唯一能夠增長和發展的資源”,亦即“人要貢獻出什麼必須由他自己決定”,只要他們願意進行“有目標的、集中和聯合的努力”,就可以“產生出真正完整的東西來”。2、必須對人進行管理,挖掘出人的潛力。德魯克明確的提出“利潤並不是企業活動的目的,利潤不應該成為企業決策的理由、原因和依據,他只是對企業是否起作用的一種測驗”,他說道:“企業需要最大限度地發揮人的能力。”因此,“經理人員的首要任務是把他的資源――首先是人的資源中蘊含的力量都挖掘和發揮出來。那麼我認為,真正詮釋管理的意義就要將人的機能發揮的淋漓盡致。人是社會的主體,是社會發展的主要動力。”3、是工作富有活力,並使職工有成就感。管理者如果只注重員工的績效,那就死定了!那是傳統的管理方式,現代管理方式已經是人性化管理,更多的是注重員工的感受。同樣的工作,在行政的約束下與在自動自發的工作結果雖然是都完成任務了,但完成的綜合效果完全不同。只注重績效的話,那會留不住優秀人才。因此,要想將公司管理的有聲有色,必須關注職工的感受,經常與他們交流,瞭解他們的想法,使他們在工作中能夠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

《管理的實踐》一書,系統的論述了企業的核心問題,即企業的目的:只有一個正確而有效的定義--創造顧客;兩個基本職能--行銷和創新。企業存在的目的不能從自身尋找,只能從外部,從對社會的貢獻中尋找,從客戶那裡尋找。企業通過不斷的創新滿足顧客的需求。管理本質上是一種實踐,而不是一種專業和科學,其本質不在於“知”而在於“行”。任何熱衷於將管理科學化和專業化的嘗試,試圖消除所有的波動,風險和不可知的措施也就是在消除自由,創新和成長。管理本質上是一句目標業績和責任進行的管理。檢驗管理和創新的成果,不是知識,而是業績和成就。管理者和員工在本質上沒有差別,只有責任上的差別。員工的權利不是來自於管理者的授權,而是來自於所承擔的責任。區分高層管理者和基層管理者的唯一維度在於時間。()

正確的定位個人與組織的關係,組織要求員工要主動積極,以企業的目標為努力的方向,同時要求員工要自願接受改變。但員工對組織的要企業一般較為弱勢,德魯克總結為,首先員工是一個人,通過職位建立地位,希望公平做事有意義;其次,員工要求企業建立標準,對員工良好業績的關注。“組織需要個人為其做出貢獻,個人需要把組織當成實現自己目標的工具。”因此管理者的重要任務是將員工的目標引向組織目標。管理者需要在現在和未來間取得平衡。管理是一種稀缺的資源。

一本優秀的著作哇不盡的寶藏,可以陪伴人的終生。有所得在於能夠更加深刻的領悟思想的內涵與外延,在於發現自己的誤解與錯誤,在於能夠明確自己未來道路的方向!

四年級搭石讀後感(一)

學了《搭石》這一課,我感受到了鄉間人們美好的情感,也讓我得到了不少啟示。

課文主要講述了作者家鄉有一條無名小溪,每年汛期溪水猛漲,秋涼後,人們就在溪裡橫著擺一排石頭,方便過河,這就是搭石。走搭石的時候,步調要快而有序,遇見老人,年輕人要背他們過去……課文以優美的語句向我們講述了家鄉人民淳樸的品行。

讀完課文我想,作者是多麼幸運呀,生活在這樣一個美麗的地方。這裡不僅風景優美,人們的心靈也是純潔美麗的:每個人都早早地擺好搭石,還會互相監督;要是發現不平穩的搭石,就是再急也要把它換成平穩的;兩個人走對面時,都會讓對方先走……他們這些美德,就像鄉間走搭石時人影綽綽、清波漾漾的情景,讓人感受到這美麗的風景裡,他們每個人的責任感,勤勞、互助、謙讓。

這篇文章裡處處是美,通過認真體會,我也喜歡搭石了,我嚮往作者故鄉的小溪和搭石,更嚮往鄉間人們心裡像搭石一樣美好的“風景”。


四年級搭石讀後感(二)

再過二十天,就要開學了。我的暑假作業早已寫完,今天翻起媽媽為我借來的四年級語文課本,一篇題目叫《搭石》的課文吸引了我。“搭石”是什麼呢?於是我仔細閱讀起來,文章非常有趣,大意是這樣的:

作者的家鄉有一條無名小溪,五六個村莊分佈在小溪兩岸。小溪的流水長年不斷,人們來來去去很不方便。於是人們就根據溪水的深淺,從岸邊找一些平整方正的石頭在河裡橫著擺成一排,讓人們從上面走過,這就是“搭石”。人們在走搭石時,只要發現哪塊石頭不穩,就會放下帶的東西找來合適的石頭搭上。如果兩個人同時都要過小溪,總會招手示意,讓對方先過。碰到老人還要把老人背到河對岸。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連結著鄉親們美好的情感。

課文非常有趣,通俗易懂,讀起來津津有味。作者通過描繪擺搭石、走搭石等生活中的幾個平凡情景,讚頌了搭石默默無聞的奉獻精神,同時也讚美了鄉親們無私奉獻的精神和一心為他人著想的傳統美德。讀了這篇課文,我有很深的感觸。我們在學習和生活中也有類似的情況。有一次,一個同學的數學題不會,老師讓我在課外給他輔導。我十分耐心、不厭其煩地為他講解,最後他終於弄懂啦,臉上露出了開心的笑容。雖然他佔用了我的一些學習時間,但因為我幫助了他,心裡一樣快樂。

我很欣賞搭石這種奉獻精神,在以後的學習和生活中,我們都要學習“搭石精神”,培養自己的優秀品質和美好心靈,時刻想著他人,甘做搭石!


四年級搭石讀後感(三)

今天,我讀了劉章爺爺寫的《搭石》這篇文章。

這篇文章主要講的是:作者的家鄉有一條小溪,天氣變涼,人們就在溪上搭了一些石頭,讓人們走過去,而且這裡的人們互相謙讓,如果有兩人相對過搭石,他們一定會停住腳步,讓對方走過去,他再走,如果碰見老人,青年人會毫不猶豫的把老人背到對岸。()

讀完了這篇文章,我想:這真是一個友好的村子啊!這個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們聯結者村民的美好生活和幾條友好的小路。我還感受到:做事一定要不爭不搶,互相謙讓,就像村民們那樣團結友愛,互相幫助,也要像村中的青年人尊老愛幼。我們的學習也是如此,不要比吃穿,學習好才是最重要的。以後,我一定要做一個講文明、講禮貌的好孩子,在家尊敬父母,聽父母的話,幫父母做一些家務;在外面幫助老人過馬路,不強道;在車上給老人和抱小孩的阿姨主動讓座。

不過好像作者的意思是知識工作者必須自己管理自己。有點玄乎了,因為難以管理,乾脆就不要管了?

《有效管理者》內容精要:

《有效管理者》的基本觀念:對組織負有責任,能影響組織經營成果的人,就是管理者。

管理者就必須卓有成效。

卓有成效是可以學會的。

本書是杜拉克最著名的管理學著作之一。書中,杜拉克集中論述了一個管理者如何做到卓有成效。一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般具備以下6個特徵:

1、重視目標和績效,只做正確的事情。

2、一次只做一件事情,並只做最重要的事情;審慎的設定工作的優先順序,隨時進行必要的檢討,毅然決然地拋棄過時的任務,推遲做那些次要的任務;時間是最為珍貴的資源,必須極為仔細地使用它。

3、作為一名知識工作者,所能做出的貢獻在於:創造新思想、願景和理念。原則是我能做哪些貢獻?為了達成整體目標,如何激勵他人做出貢獻?目標在於提高整體績效。

4、選用高層管理者時,應注重出色的績效和正直的品格。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應知道,沒有人能永無過失。人無完人,即使最有能力的人也有弱點。要關心一個人能做什麼,而不是不能做什麼。充分集中人員的知識和技能,利用這些優勢達成組織的目標。

5、知道增進溝通的重要性,有選擇地搜集需要的資訊。知道有些事物不能被量化,而過多的資訊會導致混淆和混亂。

6、只做有效的決策。

二、感悟與體會:

結合打造“學習型“部門建設,落實能力提升計畫,我部門開展了每月必讀一份與所投資公司業務相關的上市公司年報,半年至少讀一本書的活動。無意中瞭解到始終貫穿臺灣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生命的兩本書《有效者管理》和《創新者的兩難》。於是迫切地找來《有效者管理》,號召全部門的人員共讀,希望從中找到造就一代創新企業家的秘訣。讀後有以下感悟與體會:

1、《有效者管理》以一種非常簡明實用的方式描述了如何進行時間管理的方法,總結了時間管理的精髓。它的課題是我們每個人都要面對的,即自我管理。盤點自身的資源,投入到有價值的事情,創造某些附加值。生命給了我們什麼資源呢?時間!我們的一生就是對時間的支出。

2、要事優先,也就是分出工作任務的先後次序,是和時間管理關係比較密切的話題之一。能從眾多的任務中進行分解篩選,通過授權或其他方式排除該親力而為的工作,是管理者必須具備而且要表現優秀的一種能力。管理的層次越高,任務越多越重,越顯現出這種能力的重要性。如果我們看到某位管理者每天都被下屬包圍著,那麼要不就是授權沒做好,要不就是下屬的工作能力太差。

3、一次只做一件事情。不管學習、工作或生活,我們可以在一段時間內安排多項任務,但是在特定的時間我們只能面對和感受一個。心猿意馬就不能投入,最終也發現不了自己的價值。這可以讓我們做到既有效,而且高效。

4、此外,我們能貢獻什麼,應該是每個人都需要時常思考的問題。自己是否真的想在組織中有所發展,還是只是為了生存而工作。如果對於分配給我們的每一項工作,我們都能想到這份工作的分配者的意圖並努力使自己的工作超出他的期望,那麼我們一定能夠得到很好的發展空間和成長的機會。


管理讀後感(二)

拜讀了大野耐一先生的《現場管理》一書,感覺到大師的思想境界和管理思想超前而又實際,他通過點滴的小事解答了一個個複雜的問題,言簡意賅,把不斷改善的思想融入到了日常管理中。講解了很多難以理解的概念,強調了人在現場管理中的作用,而本書最大的精華就是闡明了降低成本惟有依靠生產現場的理念。

在公司內進行現場管理應該說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究其原因主要是大家對現場管理的作用不理解。每當有客戶考評或公司檢查時,各部門、車間、科室就開始進行現場整改,每個人似乎都知道了“整理、整頓、清掃、清潔、素養”的含義,當客戶離開或公司檢查結束,大家似乎有了一種搞運動的感覺,一切又回歸於原樣。

而大野先生提出現場管理的目的是為了降低成本,認真理解大野先生的理念,發現他是多麼的有見地。成本管理是公司提的最多,做的最差的工作,究其原因是我們沒有理解大野先生所提的改善的思想。降低成本的精髓在於堅持改善,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堅持改善,把功夫下在平時,不能在提出降成本的時候,搞一份“成本降低計畫表”,通過數學公式計算出降低成本的金額,如果沒有認真的不停改善,即使算得再準確也沒有任何實際意義。

真正降成本就如大野先生所言“遵守既定的事”,做好本職工作,對本職工作不斷提出疑問,不斷改進,成本自然就會降低。最怕的是搞形象,搞運動,華而不實。正如張瑞敏先生所言“什麼叫不簡單,把一件小事千百萬次做好就是不簡單。”當你把本職工作做到極至,可能任何問題都得到解決了。

樸實的語言,簡單的案例,包含的確是現場管理的精華。《現場管理》一書,每次讀完都會有不同的感觸,想不斷提高,唯有多讀,多想,多做。


管理讀後感(三)

德魯克說:“管理就是界定企業的使命,並激勵和組織人力資源去實現這個使命。界定使命是企業家的任務,而激勵與組織人力資源是領導力的範疇,二者的結合就是管理。”提出了三個經典的問題:我們的事業是什麼?我們的事業將是什麼?我們的事業究竟應該是什麼?這三個問題經過改編完全可以應用於現在的我們:我們學習的是什麼?我們學習的將是什麼?我們學習的究竟應該是什麼?

經典之所以被稱之為經典往往在於其超強的預見性。多年之後依然閃耀者奪目的思想光輝,熠熠發光,為處在黑暗中的人們知音了前進的方向與道路。大師之所以成為大師在於思想的高度,作品能夠讓人們產生心靈上的共鳴,大事記是肉身已逝,但精神依然長存。

德魯克先生《管理的實踐》已面世半個多世紀了,在這五十多年中,有關企業管理方面的書籍可以用浩如煙海來形容。但能禁得住時間考驗的的書籍還是《管理的實踐》一書,這也從另一個側面證明了《管理的實踐》是一本值得認真閱讀的好書。

終於讀完了德魯克的《管理的實踐》,仿佛自己遊蕩在上個世紀中期的企業中。這本書構築了完整的“對人的管理”思想。如:1、人是資源,是所有資源中最富潛力的資源。德魯克認為“人的資源――整個的人,是自然賦予的所有資源中最豐富、最有才能,最有潛力的資源。”這是因為在企業可以得到的所有資源中,認識“唯一能夠增長和發展的資源”,亦即“人要貢獻出什麼必須由他自己決定”,只要他們願意進行“有目標的、集中和聯合的努力”,就可以“產生出真正完整的東西來”。2、必須對人進行管理,挖掘出人的潛力。德魯克明確的提出“利潤並不是企業活動的目的,利潤不應該成為企業決策的理由、原因和依據,他只是對企業是否起作用的一種測驗”,他說道:“企業需要最大限度地發揮人的能力。”因此,“經理人員的首要任務是把他的資源――首先是人的資源中蘊含的力量都挖掘和發揮出來。那麼我認為,真正詮釋管理的意義就要將人的機能發揮的淋漓盡致。人是社會的主體,是社會發展的主要動力。”3、是工作富有活力,並使職工有成就感。管理者如果只注重員工的績效,那就死定了!那是傳統的管理方式,現代管理方式已經是人性化管理,更多的是注重員工的感受。同樣的工作,在行政的約束下與在自動自發的工作結果雖然是都完成任務了,但完成的綜合效果完全不同。只注重績效的話,那會留不住優秀人才。因此,要想將公司管理的有聲有色,必須關注職工的感受,經常與他們交流,瞭解他們的想法,使他們在工作中能夠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

《管理的實踐》一書,系統的論述了企業的核心問題,即企業的目的:只有一個正確而有效的定義--創造顧客;兩個基本職能--行銷和創新。企業存在的目的不能從自身尋找,只能從外部,從對社會的貢獻中尋找,從客戶那裡尋找。企業通過不斷的創新滿足顧客的需求。管理本質上是一種實踐,而不是一種專業和科學,其本質不在於“知”而在於“行”。任何熱衷於將管理科學化和專業化的嘗試,試圖消除所有的波動,風險和不可知的措施也就是在消除自由,創新和成長。管理本質上是一句目標業績和責任進行的管理。檢驗管理和創新的成果,不是知識,而是業績和成就。管理者和員工在本質上沒有差別,只有責任上的差別。員工的權利不是來自於管理者的授權,而是來自於所承擔的責任。區分高層管理者和基層管理者的唯一維度在於時間。()

正確的定位個人與組織的關係,組織要求員工要主動積極,以企業的目標為努力的方向,同時要求員工要自願接受改變。但員工對組織的要企業一般較為弱勢,德魯克總結為,首先員工是一個人,通過職位建立地位,希望公平做事有意義;其次,員工要求企業建立標準,對員工良好業績的關注。“組織需要個人為其做出貢獻,個人需要把組織當成實現自己目標的工具。”因此管理者的重要任務是將員工的目標引向組織目標。管理者需要在現在和未來間取得平衡。管理是一種稀缺的資源。

一本優秀的著作哇不盡的寶藏,可以陪伴人的終生。有所得在於能夠更加深刻的領悟思想的內涵與外延,在於發現自己的誤解與錯誤,在於能夠明確自己未來道路的方向!

四年級搭石讀後感(一)

學了《搭石》這一課,我感受到了鄉間人們美好的情感,也讓我得到了不少啟示。

課文主要講述了作者家鄉有一條無名小溪,每年汛期溪水猛漲,秋涼後,人們就在溪裡橫著擺一排石頭,方便過河,這就是搭石。走搭石的時候,步調要快而有序,遇見老人,年輕人要背他們過去……課文以優美的語句向我們講述了家鄉人民淳樸的品行。

讀完課文我想,作者是多麼幸運呀,生活在這樣一個美麗的地方。這裡不僅風景優美,人們的心靈也是純潔美麗的:每個人都早早地擺好搭石,還會互相監督;要是發現不平穩的搭石,就是再急也要把它換成平穩的;兩個人走對面時,都會讓對方先走……他們這些美德,就像鄉間走搭石時人影綽綽、清波漾漾的情景,讓人感受到這美麗的風景裡,他們每個人的責任感,勤勞、互助、謙讓。

這篇文章裡處處是美,通過認真體會,我也喜歡搭石了,我嚮往作者故鄉的小溪和搭石,更嚮往鄉間人們心裡像搭石一樣美好的“風景”。


四年級搭石讀後感(二)

再過二十天,就要開學了。我的暑假作業早已寫完,今天翻起媽媽為我借來的四年級語文課本,一篇題目叫《搭石》的課文吸引了我。“搭石”是什麼呢?於是我仔細閱讀起來,文章非常有趣,大意是這樣的:

作者的家鄉有一條無名小溪,五六個村莊分佈在小溪兩岸。小溪的流水長年不斷,人們來來去去很不方便。於是人們就根據溪水的深淺,從岸邊找一些平整方正的石頭在河裡橫著擺成一排,讓人們從上面走過,這就是“搭石”。人們在走搭石時,只要發現哪塊石頭不穩,就會放下帶的東西找來合適的石頭搭上。如果兩個人同時都要過小溪,總會招手示意,讓對方先過。碰到老人還要把老人背到河對岸。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連結著鄉親們美好的情感。

課文非常有趣,通俗易懂,讀起來津津有味。作者通過描繪擺搭石、走搭石等生活中的幾個平凡情景,讚頌了搭石默默無聞的奉獻精神,同時也讚美了鄉親們無私奉獻的精神和一心為他人著想的傳統美德。讀了這篇課文,我有很深的感觸。我們在學習和生活中也有類似的情況。有一次,一個同學的數學題不會,老師讓我在課外給他輔導。我十分耐心、不厭其煩地為他講解,最後他終於弄懂啦,臉上露出了開心的笑容。雖然他佔用了我的一些學習時間,但因為我幫助了他,心裡一樣快樂。

我很欣賞搭石這種奉獻精神,在以後的學習和生活中,我們都要學習“搭石精神”,培養自己的優秀品質和美好心靈,時刻想著他人,甘做搭石!


四年級搭石讀後感(三)

今天,我讀了劉章爺爺寫的《搭石》這篇文章。

這篇文章主要講的是:作者的家鄉有一條小溪,天氣變涼,人們就在溪上搭了一些石頭,讓人們走過去,而且這裡的人們互相謙讓,如果有兩人相對過搭石,他們一定會停住腳步,讓對方走過去,他再走,如果碰見老人,青年人會毫不猶豫的把老人背到對岸。()

讀完了這篇文章,我想:這真是一個友好的村子啊!這個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們聯結者村民的美好生活和幾條友好的小路。我還感受到:做事一定要不爭不搶,互相謙讓,就像村民們那樣團結友愛,互相幫助,也要像村中的青年人尊老愛幼。我們的學習也是如此,不要比吃穿,學習好才是最重要的。以後,我一定要做一個講文明、講禮貌的好孩子,在家尊敬父母,聽父母的話,幫父母做一些家務;在外面幫助老人過馬路,不強道;在車上給老人和抱小孩的阿姨主動讓座。

下一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