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勵志一生 » 讀後感/觀後感

玻璃孔雀讀後感

玻璃孔雀讀後感

文/李博遠

有誰,能無時無刻為他人著想?有誰,有幫助別人當作是自己生命中最大的快樂?有誰,能把自己擁有的一切,無私地與他人分享?不是你,不是我,是9歲的安娜。

安娜是我最近讀的小說《玻璃孔雀》裡的主人公。她溫柔善良,一切都先想著別人。一次,她得到了四便士,於是,她去商店裡買了些糖果屑,讓朋友們分著吃,等輪到她時,糖已經沒有了,但她並沒有為此感受到懊惱,還親切地問朋友們好不好吃;還有一次,她和朋友們拿至了禮物,可是,一個小弟弟把她的禮物摔壞了,於是,

安娜毫不猶豫地把自己最心愛的禮物——玻璃孔雀送給了他,自己卻什麼都沒有了。

你也許會說,她真是太傻了,把自己的東西給別人分享,自己卻什麼也不留下,讓自己地一無所有。

不,安娜雖然把自己所有的100%分給了大家,看似什麼都沒有了,但,分享帶給她100%的快樂,作為她的回報。於是,分享像一縷縷燦爛、溫暖的陽光籠罩著她,帶給她歡喜,帶給她快樂。像在廣闊無垠的大草原上奔跑,像在繁花似錦的花叢中流連,分享100%,她也得到了100%的歡樂。

她讓我想起了雷鋒,雷鋒也是這樣,無私地為人他人付出,自己也得到了無限的快樂。

但是,現實中,有些人總是只為自己著想,把利益自私地收入囊中,對別人卻袖手旁觀。()我有時也是這樣,

得到了什麼,時常不和別人一起分享。

有一次,爸爸給我買了個小泥人,那是個小孩模樣的泥人,大大的頭向前微探著,似乎在尋找著什麼,手上放著個小球,泥人會“當當”作響,我對它愛不釋手。過了地一會,表弟來了,他一見可受的小泥人,立馬沖過來和我一起玩,我卻捧起泥人“不給你,我自己要玩”。表弟掃興極了,走到別處玩去了。我一個人玩起泥人,沒一會兒便無聊極了。看來,分享,才能給我們帶來快樂啊。

如果我們也像安娜一樣,樂於助人,世界豈不是會更美好?沒有爭吵,沒有煩惱,一切詳和、寧靜……

讓我們付出100%,然後,坐在小椅上,靜靜地,享受你得到的100%的快樂吧!

別相信任何人讀後感(一)

當記憶的海馬區失去重現記憶的功能,

我看到一個站在矛盾邊緣的女性始終在今日追尋的睿智女神。當無關痛苦、失落、親情與愛情的陌生的自我無法解釋來源於內心的層層拷問——究竟該不該相信與自己朝夕相伴的丈夫“本”時,我從作者獨特的筆觸中感受到一股神秘的關於人性的深入探討。在作者精心佈置的別致的情景再現中,我頻頻感受到作者那貫穿整篇文本始末的驚悚與神秘感的精神刺激。行文之間,我仿佛時時能感受到作者將女主人公克麗絲周而復始的驚恐與失落的心情,瀕臨相信還是不相信自己的丈夫的矛盾邊緣無力地掙扎時的焦躁,甚至是發現自己處在一個一個謊言之中,陷入一場又一場無盡的黑暗之中卻無力拯救自我之時,
女主人公內心奇跡般冷靜而堅定的心像轉換。而正作者用自己豐富的想像力將整個故事的真相以偵探小說的形式進行層層舒展,從而締造了本書的女主人公能夠“憶起一周以前的事”這樣堪稱圓滿的結局。

女主人公克麗絲在一次車禍意外中大腦被撞,導致大腦海馬體區的“情景記憶”功能受損,患上一種罕見的失憶症。她每天清晨一覺醒來就不知道自己身處何地,不認識與自己日日相伴的丈夫,想不起一切有關的、無關的往日記憶。20年來,這種奇怪的失憶現象從未有過變化。20年來,女主人公克麗絲的記憶只能保持一天,每天都會忘記昨天所發生的所有事情:自己、丈夫、過往及她最愛的人。而每天醒來她所能夠抓住的精神浮木也只是她的丈夫和一個連他的丈夫“本”都不知道的自稱是她的心理診治醫生的陌生男人納什,

能夠找到的與過往的回憶也只能借助丈夫“本”一個又一個善意的謊言來進行重現。因此,已經年屆四十的她雖然四肢健全,行為及處事能力卻遠遠低於正常孩童的水準,甚至連正常的獨立生活的能力都不具備,還得時時依靠他人的照顧。看到此處,我由衷地佩服女主人公克麗絲內心始終那般地獨立思考和冷靜。

每天,女主人公面對的是一個她自認為陌生而令人恐懼的“陌生環境”,小心翼翼地用自己的雙眼探尋著“丈夫”讓她看的世界,小心翼翼地揣測身邊人是人非的真實性。即便身處在一個個在她看來完全陌生的環境和人流中,

主人公克麗絲卻仍是表現出其極其耐心而樂觀的理性思維觀冷靜地凝視著這個被善意的謊言所建造的世界。

她忘記自己曾經的兒子“亞當”早已死於戰場,忘記了她最好的朋友艾倫,忘記了那場重要的party,忘記了自己曾經出版的小說……忘記了每一場她本該記得的美好回憶,遺失了生命中對於我們來說最最重要的部分。她所能依靠的最珍貴的回憶皆如泡沫般消失在無窮無盡的黑夜,每天等待她的將是無窮無盡的驚恐、懷疑和來自日記中曾經真實存在過而在她看來卻缺乏信任的遙遠之境。她沒有依靠任何人,也找不到任何昔日她最親近、最信任的好友來助她一臂之力,作為一個女性,克麗絲不僅讓我看到了她身上獨特的魅力:不畏困境、永不放棄、不輕易盲目地相信他人的話語。在文中多處曾提及克麗絲樂觀向上,並相信總有一天她能回憶起所有過往的積極心態,而這本書帶給我最大的享受便在於此。

在故事中,隨著日記本上所記載的事,“本”所提供的剪貼簿,納什醫生的核磁共振造影治療與情境治療,似乎逐漸撞擊出克麗絲某些零碎片段的記憶。緊接著克麗絲將本告訴的一段段善意的謊言進行對比和反復想像式回憶,終於在故事的結尾處能一起一周之前所發生的事情。而故事情節始末也躍然於紙上:男主人公本刻意隱瞞女主人公的身世及自殺原因皆源於愛!

為了自己悄悄在日記本上寫的那句“不能相信本”,克麗絲更是多次陷入懷疑與自我懷疑之中,期間,()作者在描述女主人公內心世界的整個過程中,採用了大量新穎的偵探小說敘事的手法,所到之處,作者的文筆細膩得幾乎能讓人壓抑得幾乎窒息卻又不失絕望,細緻卻並不乏味、空洞,真實而富有感染力。作者高度結合了自己豐富的想像力和高超的遣詞能力,以女主人公克麗絲每天的記憶碎片將全書的整個脈絡完美地架構出來。

整個故事好像將我們帶進了一個錯綜複雜的迷宮,層層真相一次次顯現它神秘的面貌。克麗絲空白腦袋的某個角落似乎存在著模糊不清的記憶:現在所處的環境,別人所提供的資訊,似乎是別人的事,自己的腦袋完全記不起任何事,即使親如丈夫,也只是個陌生人!身處自己的家中,依然無法找回記憶中的蛛絲馬跡。這些跌宕起伏的情景給了我極大的閱讀衝擊,使得自己仿佛置身于女主人公當時所處的情境之中。

在記憶迷失的宮殿中,在一片片空白的記憶荒原中,女主人公克麗絲假裝暫時地相信“陌生人”——她的丈夫,理性地跟隨治療師納什的腳步一點一點地幫助自己擺脫記憶難以重現的困頓之境。在找尋記憶重現,恢復過往記憶脈絡的整個過程中,矛盾這個詞無時無刻不出現在克麗絲的大腦中,讓克麗絲困惑不已。然而矛盾感並沒有真正影響到具有很高的自我判斷意識和積極心相的克麗絲。相反,憑藉自己一向獨立的判斷力合懷疑精神,在這場遍佈驚悚的記憶之戰中,克麗絲贏得了最好的結局。從而也使得這場由善意的愛而演變成的謊言終於圓滿地詮釋了愛的力量。

在這個故事中,克麗絲為了找回失去的人生,時時要與自己的記憶掙扎戰鬥,就慶倖自己沒有這樣的遭遇。我看到了女主人公克麗絲高度的理性與判斷力,看到了作者高超的文筆,同時,在閱讀過程中,我得到了很多關於記憶碎片的認真審視。《別相信任何人》教我看見自己的富足,更從中得到非常豐富的腦部構造,以及關於記憶與失憶的專業知識,從而對人類記憶重現這一奇特能力有了更科學的理解。在人性懷疑精神與推理能力上,這本書給了我最大的享受和最深刻的體驗。其次,作者從理性的角度帶領我們思考一個問題:假如你身邊的親人為你虛構了一個充滿謊言的世界,你究竟該怎麼辦?而我想,作者在本書最後提及女主人公克麗絲已經能回憶起一周前的事情這一現象的的好轉應該就是作者對這一問題的巧妙解答。


別相信任何人讀後感(二)

看完這本小說已經有一段時間了,雖說文中構建的事件並不多,但因瑣事煩躁也沒懶得做下記錄。今日回想起,作者對於失憶患者豐富的內心從頭到尾描寫出扣人心弦的氛圍。小說採用普遍的日記體手法記錄這碎片似的記憶生活,但給你初次涉略此類心理讀物,還是極其的震撼,一氣呵成讀完也豁然明瞭,所以也沒有必要再去做具體闡述。

關於人類本身記憶缺乏來講,也是關於精神方面的障礙。查閱作者,原來有著英國伯明罕大學物理學的背景,難怪對這方面確有研究,而且還帶著那麼敏感剖析一個人的角度。作者構建第一人稱女主角克裡絲身上,一個失憶達20年少見類型的失憶症患者,用她的視角一步一步重拾自己生活的軌跡故事。

克麗絲一覺醒來,不知道身邊裸睡的男子是誰,甚至驚慌跑到浴室裡鏡子中看到自己臉上的皺紋,要不是看到掛著的幾張從前的照片,還以為自己還做著離奇的夢,這樣的日子或許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關於瞭解自己又重複著自我。克麗絲通過納什醫生的幫助下,再之前做過一些方式治療效果也不好,後面建議她寫下日記形式記錄的,或許因這樣對她閱讀過她的日記之後,記憶時間也漸漸有了好轉。慢慢的,當某一天,克麗絲在外看到遊樂場的小朋友,突然懷疑到自己有過孩子時,這更讓她心裡受到打擊。這不關乎倫理問題,克麗絲知道身為母親如果都不記得自己的孩子模樣,那對自己來講也是極其崩潰的。她身邊跟他最親近的男人本,一直描述是他的丈夫,可是每當克麗絲向丈夫本提起時,就對他說沒有過孩子,後來說孩子各種理由被火燒死等。克麗絲的日記寫的越來越多時,通過閱讀記憶時間也有了改善。發現身邊的男人“本”對自己明顯的撒了謊。克麗絲只能瞞著自稱“本”的男人,偷偷的重拾自己生活軌跡。通過後面一系列的掙扎,後面知道了以為對她非常疼愛的這個男人,有著很大的暴力傾向,關於自己記憶丟失的原因也慢慢的一切真相浮現在眼前。最終克麗絲真正的丈夫本,孩子亞當也回到了身邊。

如果你懷疑身邊最親近的人為你虛構了一個人生,你還能相信誰?你看到的世界,不是真實的,更何況是別人要你看到的。如果記憶缺乏,是現實還是虛幻,可能導致世界觀都會變化,所以即使現實裡這樣患者瘋掉也很常見。文章其實描寫了克麗絲的情人邁克那令人變態的愛,文章並沒去描寫愛的定義,只是構建了這段豐富的內心歷程,無論是母愛,倫理,親情,愛情都讓讀者從驚奇中再慢慢感悟。

不抱怨的老師讀後感(一)

這個暑假學校為我們介紹了一本好書--《做不抱怨的教師》,剛開始心裡還在想,哪有什麼不抱怨的,我的抱怨多著呢。可是當我翻開這本書的第一頁,就被它吸引了。他好像一個心理學家在為我看病,讓我回想過去走過的路程,先不說教師,就說我是個普普通通的人,平時在生活中埋怨這個世界的不公平;埋怨父母給的太少了;別人有的我什麼都沒有,內心充滿了那麼多的不滿。可是在這本書裡的第一章就看到這麼一句話:“抱怨是懦弱、無能的最好詮釋,他像幽靈一樣到處遊蕩、饒人不安。”想想也是,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自己一味的抱怨呢?其實,愛抱怨的根源就是自己的內心不夠強大,懦弱的表現,如果自己的內心足夠強大,就會勇敢地正視周圍的困境,全力以赴去解決困難,哪裡還會無休止的抱怨呢?

以前,我總在抱怨,抱怨教師工作的艱辛,抱怨身體不適,抱怨生活的壓力等等,一切的不順心的事都會放在心上,掛在嘴邊,為了什麼,只博同情和理解?抱怨過後,發現這些不但不能改變我的處境,而且還傳染著周圍的人,也影響了別人的情緒。看了這本書後,讓我知道,教師的身份和職責決定了我們勢必要承載更多的壓力,既然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那麼我們何不在認清事實的前提下,放棄抱怨呢?西方國家有句諺語:“與其抱怨黑暗,不如點燃蠟燭。”是啊,與其抱怨自己各方面都不如別人,不如正視自己的不足。當我們看到別人在某些方面比自己優秀時,應當理性地判斷:我究竟為什麼比別人差?分析原因以後,要堅信自己有能力,也有機會取得同樣的成就。

作為一名教師尤其需要一顆強大的內心,因為我們需要面對和解決的問題比一般人還要多,如果沒有與之對抗的勇氣和堅定的信念,只知道一味地抱怨和苛刻自己,那麼在面對諸多問題時,只會束手無策。只有自己滿懷信心且百折不撓、越挫越勇,遊刃有餘地解決各種可能出現的問題,對待同事和他人,就像一位哲人說過:“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虛心向別人學習,取長補短,接受別人的批評,讓自己獲得成長。

當我開始在心裡關注這件事後,我開始有意識的去注意我的言語,說話前經常會考慮我是不是在抱怨,有沒有在抱怨,儘量注意自己的言行,一段時間後,發覺,自己原來有這麼多的事情想去抱怨,我慢慢開始調整自己的心態,減少抱怨,努力的接納自己、確定自我的價值。遇事多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緒,在任何時候都保持積極良好的心態。漸漸的感受到它慢慢的在改變我的生活。我也感覺自己輕鬆多了,也多了自信,發現自己的生活,也有很多閃光的地方。

在工作當中,我借用高爾基的一句話:“工作如果是快樂的,那麼人生就是樂園;工作如果是強制的,那麼人生就是地獄。”我會學會保持良好的心情,用一種積極的態度對待自己的工作。懷著快樂的心情,我相信,不管是什麼工作,不管是什麼樣的困難,我都會快樂的面對,而且我相信我會在工作中收穫更多的樂趣。

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十全十美的,也沒有一個人會讓自己完全滿意。正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既然我們不能苛求自己做到完美,那麼也應當讓自己對他人少一些抱怨,多一些包容、善意和尊重。

生活就是一面鏡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時時注意保持快樂的心情,做一個陽光老師,拿得起,放得下,生活就會簡單而充實。


不抱怨的老師讀後感(二)

《做不抱怨的教師》,這個名字可不可以更換為好多啊,比如,做不抱怨的公務員、領導、明星、大老闆……,可是,貌似沒聽過上述這些人抱怨過啊。為什麼單單要以教師的名義來出這套叢書?是不是從另一個側面來反應教師這種職業的職業滿意度的不足啊?那麼好吧,既然離不開這個職業,索性就安之若素,波瀾不驚罷了。

“抱怨”這個詞一看就不是褒義的,看到它,就想到消極、推卸、不滿、怨恨,可以說,抱怨不會讓人積極的思維,進取的意。那麼抱怨有何危害呢?對於教師乃至任何職業的人來說,老是抱怨會產生什麼樣的後果呢?我在這裡借用於丹的闡述來說明一些問題。

於丹說,“什麼是抱怨?也有的人說它是一種宣洩,一種平衡,它能把覺得不如意的事情發洩出來。每個人可能都會面對很多不如意的事情,如果抱怨是一時的還可以接受,但抱怨有時候是會形成習慣的。關鍵是我們常常會給抱怨披上一層華麗的外衣。這一切是在我們生活中不自覺發生的,並不完全見得是在你怒火中燒或者煩躁不堪的情況下的調節和宣洩,()而是變成了一種生活中大家展示自己的一種方式。這在所謂精英階層反而比較多。

一個有獨立的生活方式的人,一個有自我價值空間的人,在這個世界上他的快樂和驕傲都是不能由他人去剝奪的,所以他就能迅速建立起自己的調整機制……”

看了於丹的評說,看了這本書的一些觀點,我們就會釋然,所以就不會抱怨,就不會找各種藉口來訴說自己的不滿。所以,就會變不利為有利,變不通為皆通。

因為抱怨產生不了任何生產力,也不會讓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添姿加彩,反倒會讓我們的壞情緒更加地積累、致使產生更多的不快。

自古亂世出英雄,是因為英雄能夠化不利為有利,有創造性地實施自己的計畫,南非前總統曼德拉就是這樣的英雄,做了那麼多年的牢,卻依舊樂觀、依舊向上,每一天都微笑著待人做事。因此他才會成為英雄,沒聽說過哪個每天抱怨不離口的人會成為英雄。

讀了這本書,我會延續以前的做人態度,不悲不喜,不卑不亢,多幹活,少抱怨。累了,伸伸懶腰;困了,往往遠處的風景;煩了,想想人生是多麼的美好,活著真好;厭了,找家人說說內心的苦悶,讓倦怠從此隨風而去……

總之,改變不了環境就改變自己,管他是阿Q還是阿門,只要變,就變好,不把自己往壞處變。讓自己更陽光、快樂、美好。

做不抱怨的教師,做不抱怨的人,做不抱怨的工作,過不抱怨的生活。

為什麼要抱怨呢?


不抱怨的老師讀後感(三)

作為現代教師,知識和能力在當下已經不再是突出的問題,非學術方面的品質顯得尤為重要,比如進取心、愛心、健康心、責任心。很多時候,不是能否勝任的能力問題,而是能否對職業產生認同和對生活、工作抱有熱情和積極態度問題。

做不抱怨的教師首先要心理陽光。為了使受教育者的人格健康發展,教師必須致力於塑造自己高尚的人格,而後去照亮別人,這就要求教師自己的心裡要有陽光和火種,要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從容面對教育工作中的一切困難和挫折。教育工作是複雜的,對於每一位教師來說,不可能一帆風順,難免會遇到挫折和失敗,這就需要具備成熟的理智感,正確的挫折觀,積極的自我暗示,良好的情緒調控能力,以及合理地情緒排泄的方式。日常生活工作中,教師要讓自己的語言充滿陽光,時刻用母親般的胸懷對待學生和教育事業,塑造好老師的陽光心態,做一個陽光教師。

做不抱怨的教師就要有愛。教師工作是充滿愛的事業,這種愛包括自愛與愛人兩個方面。所謂自愛,是指從愛護教育者的名譽出發,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到自尊、自重、自立、自強,從而獲得學生、家長和社會的尊重與信任,成為可敬可愛的人。由於教師的工作物件是一群觀察細緻入微並善於模仿的孩子,他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無不處於最嚴格的監督之下,因此,教師必須注重自愛,只有以身作則,才能為人師表。除了自愛以樹立良好的師表形象之外,教師還必須愛人。對學生的熱愛是教師在履行職責時對教育物件所產生的一種高尚的道德情感,這種情感是教育的基礎。因為沒有愛,也就沒有真正的教育。

做不抱怨的教師就要對教師職業投入滿腔熱忱。只有熱衷於一件事,才能全身心地為之付出努力。教師也是一樣,只有對教師職業投入積極的情感,才能把教書育人當作一項事業而不是謀生的職業來經營,才能教出更多優秀的學生。如果沒有對教師職業投入積極的感情就不能一如既往地堅持下去,沒有這種默默堅守的偉大,便不會得到社會及民眾的認可,所以說,作為教師就應該以教師的標準要求自己,熱愛教育、積極投身教育,挖掘教育的樂趣所在,長久堅持,便會享受到桃李滿天下的快樂。

做不抱怨的教師就要明確自己肩負的責任。教師的責任概括而言就是“教書育人”。我們經常把學生比作祖國的花朵,而教師就是辛勤耕耘的園丁,用知識的雨露、用道德的陽光培育出鮮豔的花朵就是教師這類園丁所肩負的重任。教師明確自己的使命,化使命為動力,才能不斷地消除奮鬥道路上的苦與累等消極因素的影響,才能調整心態,不斷進取,為祖國的教育事業貢獻一份力量,從而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總之,教育寄託著億萬家庭對美好生活的期盼。教育是國計,也是民生,教育是今天,更是明天。教育的關鍵在教師,教師的不抱怨和正能量尤為重要。

作為一個女性,克麗絲不僅讓我看到了她身上獨特的魅力:不畏困境、永不放棄、不輕易盲目地相信他人的話語。在文中多處曾提及克麗絲樂觀向上,並相信總有一天她能回憶起所有過往的積極心態,而這本書帶給我最大的享受便在於此。

在故事中,隨著日記本上所記載的事,“本”所提供的剪貼簿,納什醫生的核磁共振造影治療與情境治療,似乎逐漸撞擊出克麗絲某些零碎片段的記憶。緊接著克麗絲將本告訴的一段段善意的謊言進行對比和反復想像式回憶,終於在故事的結尾處能一起一周之前所發生的事情。而故事情節始末也躍然於紙上:男主人公本刻意隱瞞女主人公的身世及自殺原因皆源於愛!

為了自己悄悄在日記本上寫的那句“不能相信本”,克麗絲更是多次陷入懷疑與自我懷疑之中,期間,()作者在描述女主人公內心世界的整個過程中,採用了大量新穎的偵探小說敘事的手法,所到之處,作者的文筆細膩得幾乎能讓人壓抑得幾乎窒息卻又不失絕望,細緻卻並不乏味、空洞,真實而富有感染力。作者高度結合了自己豐富的想像力和高超的遣詞能力,以女主人公克麗絲每天的記憶碎片將全書的整個脈絡完美地架構出來。

整個故事好像將我們帶進了一個錯綜複雜的迷宮,層層真相一次次顯現它神秘的面貌。克麗絲空白腦袋的某個角落似乎存在著模糊不清的記憶:現在所處的環境,別人所提供的資訊,似乎是別人的事,自己的腦袋完全記不起任何事,即使親如丈夫,也只是個陌生人!身處自己的家中,依然無法找回記憶中的蛛絲馬跡。這些跌宕起伏的情景給了我極大的閱讀衝擊,使得自己仿佛置身于女主人公當時所處的情境之中。

在記憶迷失的宮殿中,在一片片空白的記憶荒原中,女主人公克麗絲假裝暫時地相信“陌生人”——她的丈夫,理性地跟隨治療師納什的腳步一點一點地幫助自己擺脫記憶難以重現的困頓之境。在找尋記憶重現,恢復過往記憶脈絡的整個過程中,矛盾這個詞無時無刻不出現在克麗絲的大腦中,讓克麗絲困惑不已。然而矛盾感並沒有真正影響到具有很高的自我判斷意識和積極心相的克麗絲。相反,憑藉自己一向獨立的判斷力合懷疑精神,在這場遍佈驚悚的記憶之戰中,克麗絲贏得了最好的結局。從而也使得這場由善意的愛而演變成的謊言終於圓滿地詮釋了愛的力量。

在這個故事中,克麗絲為了找回失去的人生,時時要與自己的記憶掙扎戰鬥,就慶倖自己沒有這樣的遭遇。我看到了女主人公克麗絲高度的理性與判斷力,看到了作者高超的文筆,同時,在閱讀過程中,我得到了很多關於記憶碎片的認真審視。《別相信任何人》教我看見自己的富足,更從中得到非常豐富的腦部構造,以及關於記憶與失憶的專業知識,從而對人類記憶重現這一奇特能力有了更科學的理解。在人性懷疑精神與推理能力上,這本書給了我最大的享受和最深刻的體驗。其次,作者從理性的角度帶領我們思考一個問題:假如你身邊的親人為你虛構了一個充滿謊言的世界,你究竟該怎麼辦?而我想,作者在本書最後提及女主人公克麗絲已經能回憶起一周前的事情這一現象的的好轉應該就是作者對這一問題的巧妙解答。


別相信任何人讀後感(二)

看完這本小說已經有一段時間了,雖說文中構建的事件並不多,但因瑣事煩躁也沒懶得做下記錄。今日回想起,作者對於失憶患者豐富的內心從頭到尾描寫出扣人心弦的氛圍。小說採用普遍的日記體手法記錄這碎片似的記憶生活,但給你初次涉略此類心理讀物,還是極其的震撼,一氣呵成讀完也豁然明瞭,所以也沒有必要再去做具體闡述。

關於人類本身記憶缺乏來講,也是關於精神方面的障礙。查閱作者,原來有著英國伯明罕大學物理學的背景,難怪對這方面確有研究,而且還帶著那麼敏感剖析一個人的角度。作者構建第一人稱女主角克裡絲身上,一個失憶達20年少見類型的失憶症患者,用她的視角一步一步重拾自己生活的軌跡故事。

克麗絲一覺醒來,不知道身邊裸睡的男子是誰,甚至驚慌跑到浴室裡鏡子中看到自己臉上的皺紋,要不是看到掛著的幾張從前的照片,還以為自己還做著離奇的夢,這樣的日子或許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關於瞭解自己又重複著自我。克麗絲通過納什醫生的幫助下,再之前做過一些方式治療效果也不好,後面建議她寫下日記形式記錄的,或許因這樣對她閱讀過她的日記之後,記憶時間也漸漸有了好轉。慢慢的,當某一天,克麗絲在外看到遊樂場的小朋友,突然懷疑到自己有過孩子時,這更讓她心裡受到打擊。這不關乎倫理問題,克麗絲知道身為母親如果都不記得自己的孩子模樣,那對自己來講也是極其崩潰的。她身邊跟他最親近的男人本,一直描述是他的丈夫,可是每當克麗絲向丈夫本提起時,就對他說沒有過孩子,後來說孩子各種理由被火燒死等。克麗絲的日記寫的越來越多時,通過閱讀記憶時間也有了改善。發現身邊的男人“本”對自己明顯的撒了謊。克麗絲只能瞞著自稱“本”的男人,偷偷的重拾自己生活軌跡。通過後面一系列的掙扎,後面知道了以為對她非常疼愛的這個男人,有著很大的暴力傾向,關於自己記憶丟失的原因也慢慢的一切真相浮現在眼前。最終克麗絲真正的丈夫本,孩子亞當也回到了身邊。

如果你懷疑身邊最親近的人為你虛構了一個人生,你還能相信誰?你看到的世界,不是真實的,更何況是別人要你看到的。如果記憶缺乏,是現實還是虛幻,可能導致世界觀都會變化,所以即使現實裡這樣患者瘋掉也很常見。文章其實描寫了克麗絲的情人邁克那令人變態的愛,文章並沒去描寫愛的定義,只是構建了這段豐富的內心歷程,無論是母愛,倫理,親情,愛情都讓讀者從驚奇中再慢慢感悟。

不抱怨的老師讀後感(一)

這個暑假學校為我們介紹了一本好書--《做不抱怨的教師》,剛開始心裡還在想,哪有什麼不抱怨的,我的抱怨多著呢。可是當我翻開這本書的第一頁,就被它吸引了。他好像一個心理學家在為我看病,讓我回想過去走過的路程,先不說教師,就說我是個普普通通的人,平時在生活中埋怨這個世界的不公平;埋怨父母給的太少了;別人有的我什麼都沒有,內心充滿了那麼多的不滿。可是在這本書裡的第一章就看到這麼一句話:“抱怨是懦弱、無能的最好詮釋,他像幽靈一樣到處遊蕩、饒人不安。”想想也是,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自己一味的抱怨呢?其實,愛抱怨的根源就是自己的內心不夠強大,懦弱的表現,如果自己的內心足夠強大,就會勇敢地正視周圍的困境,全力以赴去解決困難,哪裡還會無休止的抱怨呢?

以前,我總在抱怨,抱怨教師工作的艱辛,抱怨身體不適,抱怨生活的壓力等等,一切的不順心的事都會放在心上,掛在嘴邊,為了什麼,只博同情和理解?抱怨過後,發現這些不但不能改變我的處境,而且還傳染著周圍的人,也影響了別人的情緒。看了這本書後,讓我知道,教師的身份和職責決定了我們勢必要承載更多的壓力,既然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那麼我們何不在認清事實的前提下,放棄抱怨呢?西方國家有句諺語:“與其抱怨黑暗,不如點燃蠟燭。”是啊,與其抱怨自己各方面都不如別人,不如正視自己的不足。當我們看到別人在某些方面比自己優秀時,應當理性地判斷:我究竟為什麼比別人差?分析原因以後,要堅信自己有能力,也有機會取得同樣的成就。

作為一名教師尤其需要一顆強大的內心,因為我們需要面對和解決的問題比一般人還要多,如果沒有與之對抗的勇氣和堅定的信念,只知道一味地抱怨和苛刻自己,那麼在面對諸多問題時,只會束手無策。只有自己滿懷信心且百折不撓、越挫越勇,遊刃有餘地解決各種可能出現的問題,對待同事和他人,就像一位哲人說過:“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虛心向別人學習,取長補短,接受別人的批評,讓自己獲得成長。

當我開始在心裡關注這件事後,我開始有意識的去注意我的言語,說話前經常會考慮我是不是在抱怨,有沒有在抱怨,儘量注意自己的言行,一段時間後,發覺,自己原來有這麼多的事情想去抱怨,我慢慢開始調整自己的心態,減少抱怨,努力的接納自己、確定自我的價值。遇事多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緒,在任何時候都保持積極良好的心態。漸漸的感受到它慢慢的在改變我的生活。我也感覺自己輕鬆多了,也多了自信,發現自己的生活,也有很多閃光的地方。

在工作當中,我借用高爾基的一句話:“工作如果是快樂的,那麼人生就是樂園;工作如果是強制的,那麼人生就是地獄。”我會學會保持良好的心情,用一種積極的態度對待自己的工作。懷著快樂的心情,我相信,不管是什麼工作,不管是什麼樣的困難,我都會快樂的面對,而且我相信我會在工作中收穫更多的樂趣。

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十全十美的,也沒有一個人會讓自己完全滿意。正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既然我們不能苛求自己做到完美,那麼也應當讓自己對他人少一些抱怨,多一些包容、善意和尊重。

生活就是一面鏡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時時注意保持快樂的心情,做一個陽光老師,拿得起,放得下,生活就會簡單而充實。


不抱怨的老師讀後感(二)

《做不抱怨的教師》,這個名字可不可以更換為好多啊,比如,做不抱怨的公務員、領導、明星、大老闆……,可是,貌似沒聽過上述這些人抱怨過啊。為什麼單單要以教師的名義來出這套叢書?是不是從另一個側面來反應教師這種職業的職業滿意度的不足啊?那麼好吧,既然離不開這個職業,索性就安之若素,波瀾不驚罷了。

“抱怨”這個詞一看就不是褒義的,看到它,就想到消極、推卸、不滿、怨恨,可以說,抱怨不會讓人積極的思維,進取的意。那麼抱怨有何危害呢?對於教師乃至任何職業的人來說,老是抱怨會產生什麼樣的後果呢?我在這裡借用於丹的闡述來說明一些問題。

於丹說,“什麼是抱怨?也有的人說它是一種宣洩,一種平衡,它能把覺得不如意的事情發洩出來。每個人可能都會面對很多不如意的事情,如果抱怨是一時的還可以接受,但抱怨有時候是會形成習慣的。關鍵是我們常常會給抱怨披上一層華麗的外衣。這一切是在我們生活中不自覺發生的,並不完全見得是在你怒火中燒或者煩躁不堪的情況下的調節和宣洩,()而是變成了一種生活中大家展示自己的一種方式。這在所謂精英階層反而比較多。

一個有獨立的生活方式的人,一個有自我價值空間的人,在這個世界上他的快樂和驕傲都是不能由他人去剝奪的,所以他就能迅速建立起自己的調整機制……”

看了於丹的評說,看了這本書的一些觀點,我們就會釋然,所以就不會抱怨,就不會找各種藉口來訴說自己的不滿。所以,就會變不利為有利,變不通為皆通。

因為抱怨產生不了任何生產力,也不會讓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添姿加彩,反倒會讓我們的壞情緒更加地積累、致使產生更多的不快。

自古亂世出英雄,是因為英雄能夠化不利為有利,有創造性地實施自己的計畫,南非前總統曼德拉就是這樣的英雄,做了那麼多年的牢,卻依舊樂觀、依舊向上,每一天都微笑著待人做事。因此他才會成為英雄,沒聽說過哪個每天抱怨不離口的人會成為英雄。

讀了這本書,我會延續以前的做人態度,不悲不喜,不卑不亢,多幹活,少抱怨。累了,伸伸懶腰;困了,往往遠處的風景;煩了,想想人生是多麼的美好,活著真好;厭了,找家人說說內心的苦悶,讓倦怠從此隨風而去……

總之,改變不了環境就改變自己,管他是阿Q還是阿門,只要變,就變好,不把自己往壞處變。讓自己更陽光、快樂、美好。

做不抱怨的教師,做不抱怨的人,做不抱怨的工作,過不抱怨的生活。

為什麼要抱怨呢?


不抱怨的老師讀後感(三)

作為現代教師,知識和能力在當下已經不再是突出的問題,非學術方面的品質顯得尤為重要,比如進取心、愛心、健康心、責任心。很多時候,不是能否勝任的能力問題,而是能否對職業產生認同和對生活、工作抱有熱情和積極態度問題。

做不抱怨的教師首先要心理陽光。為了使受教育者的人格健康發展,教師必須致力於塑造自己高尚的人格,而後去照亮別人,這就要求教師自己的心裡要有陽光和火種,要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從容面對教育工作中的一切困難和挫折。教育工作是複雜的,對於每一位教師來說,不可能一帆風順,難免會遇到挫折和失敗,這就需要具備成熟的理智感,正確的挫折觀,積極的自我暗示,良好的情緒調控能力,以及合理地情緒排泄的方式。日常生活工作中,教師要讓自己的語言充滿陽光,時刻用母親般的胸懷對待學生和教育事業,塑造好老師的陽光心態,做一個陽光教師。

做不抱怨的教師就要有愛。教師工作是充滿愛的事業,這種愛包括自愛與愛人兩個方面。所謂自愛,是指從愛護教育者的名譽出發,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到自尊、自重、自立、自強,從而獲得學生、家長和社會的尊重與信任,成為可敬可愛的人。由於教師的工作物件是一群觀察細緻入微並善於模仿的孩子,他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無不處於最嚴格的監督之下,因此,教師必須注重自愛,只有以身作則,才能為人師表。除了自愛以樹立良好的師表形象之外,教師還必須愛人。對學生的熱愛是教師在履行職責時對教育物件所產生的一種高尚的道德情感,這種情感是教育的基礎。因為沒有愛,也就沒有真正的教育。

做不抱怨的教師就要對教師職業投入滿腔熱忱。只有熱衷於一件事,才能全身心地為之付出努力。教師也是一樣,只有對教師職業投入積極的情感,才能把教書育人當作一項事業而不是謀生的職業來經營,才能教出更多優秀的學生。如果沒有對教師職業投入積極的感情就不能一如既往地堅持下去,沒有這種默默堅守的偉大,便不會得到社會及民眾的認可,所以說,作為教師就應該以教師的標準要求自己,熱愛教育、積極投身教育,挖掘教育的樂趣所在,長久堅持,便會享受到桃李滿天下的快樂。

做不抱怨的教師就要明確自己肩負的責任。教師的責任概括而言就是“教書育人”。我們經常把學生比作祖國的花朵,而教師就是辛勤耕耘的園丁,用知識的雨露、用道德的陽光培育出鮮豔的花朵就是教師這類園丁所肩負的重任。教師明確自己的使命,化使命為動力,才能不斷地消除奮鬥道路上的苦與累等消極因素的影響,才能調整心態,不斷進取,為祖國的教育事業貢獻一份力量,從而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總之,教育寄託著億萬家庭對美好生活的期盼。教育是國計,也是民生,教育是今天,更是明天。教育的關鍵在教師,教師的不抱怨和正能量尤為重要。

下一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