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勵志一生 » 讀後感/觀後感

偷影子的人讀後感1000字

偷影子的人讀後感1000字(一)

最棒的回憶就在當下,在眼前,而且這會是人生最美好的時光--偷影子的人。

如果頭天晚上流淚,第二天鐵定賴床,今天早上我8點才爬起來,卻保持著滿足的欣喜。也是這本書讓我理解了憂而不傷,含淚回味中更多了一份對於溫婉的感動。

飽滿的童年記憶

很多人追問為何學了藝術教育卻沒有堅持這份工作,多是以“沒有想過謀生,只是想可以帶著兒子漫無天際的作畫”為答。不過也這是我最真切的感受,一直固執的認為沒有想像力的童年是極其灰暗的,而激發兒童想像力最好的方式則是塗鴉,

五彩繽紛的世界在他們面前一點點展現,直到生活的終點……

整部小說最喜歡的還是主人公的童年,如夢幻一般,充斥著畫面感的文字帶給我是一幅幅場景圖,仿佛生活的蒙太奇,在他的視覺和感受中,自己童年的那一幕幕活靈活現的展現在眼前。回不去的曾經,也只因為曾經無憂無慮的美好,我們才一遍遍追憶。打動我的多是細節,好像裡面的很多故事自己的童年也有過,或者是類似經歷的。

主人公因為12月出生早上了半年學,成為班級中最弱者,我想到電視劇《手機》中嚴守一奶奶去世的遺言,讓嚴實晚上學不要學他爸爸那樣在班級裡因為弱小受人欺負。而小主人公這種淡淡的憂傷卻因為他可以偷別人影子讀懂別人愁緒而轉化為一種伸出援手的友愛,

不自覺的將一種負擔昇華成美好。

從伊莉莎白到克蕾兒,還有伊凡、馬格、尼克簡單的人物關係,因為影子勾畫成一個豐富多彩的童年,願,在這裡,你也可以讀到你自己。

美妙的親情

有一天她小心翼翼地擦拭茶壺,一邊對著它說話,最後把茶壺放回陽臺時,不但祝它有愉快的一天,還把壺嘴轉向外,讓它欣賞風景……偷影子的人

有這麼一個有愛的媽媽,生活怎麼會不多姿多彩呢,更有趣的是她是可以一起分享秘密的人,“媽媽”離開消息傳來,我就開始流淚了,含淚讀完的以後篇幅。如此的親情卻缺失了父愛,也是主人公一輩子的痛,我能理解那種渴望長大的年紀卻因為想給爸爸最好的印象盡最大限度的收拾衣服的憧憬,

也能理解“爸爸”愛上其他女人的離開,可是我不知道為何媽媽會儲藏了“爸爸”那麼多年的關愛以及“爸爸”離開的決然。

不知道是不是教育的背景,我很失望于有未成年孩子的婚姻破裂,大人怎麼都行,但是孩子的內心,誰來關注呢?

愛情,仿佛影子一樣,如果你踩中了,就請帶走我的心。

關於愛情的篇幅很多,可是我希望是你自己感受的,至於我的,我只想說:我不能用風箏寫出“我想你”,可我會靜靜的等待……

《偷影子的人》是由法國作家馬克。李維寫的,書的封面上印著這樣一行字“一部令整個法國為之動容的溫情療愈小說”,許是太久沒看過這樣的小說了,

就拿起書看了起來,沒想到自己一氣呵成把整本書都看完了。看完後心情很是愉悅歡快。大概講一下主要的內容:一個在班上經常被欺淩的男孩有一天發現自己擁有別人所不具備的特異功能--能偷別人的影子,當他的影子和別人的影子重疊的時候,男孩就能夠知道他人心中的真實想法。當他發現自己有這樣的一種奇異的能力後,他慢慢地成為幫助身邊的人的心靈夥伴,為偷來的影子帶去了生命中的一點點光芒,這種能力從童年伴隨他到長大成人,在這個過程中,所記述男孩與媽媽之間的親情為人動容,媽媽的老去也讓人落淚;男孩與自己從小的玩伴之間的友情,至真至誠;最後,男孩在蘇菲與克蕾兒的愛情抉擇,
告訴了我,選擇自己心中最放不下的那個,不要被暫時的假像的愛迷惑了自己的心。而這種選擇付出的代價是痛心的,慶倖的是,最後故事是個美好的結局。


偷影子的人讀後感1000字(二)

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對童年的遺憾,有的是因為做錯了一些事,也有的是因為錯過了一些事。當我們長大了,意識到那是一種遺憾時,如果給我們機會去補救,或是去挽回,我們是否努力去做,也驗證著我們是否真的有所成長。《偷影子的人》講述的就是一個男孩的從年少時的懵懂到長大後的頓悟,最後找到最初的夢的一段歷程。其間,有他和朋友們之間的友情羈絆,()也有對愛情看法的逐步成熟和蛻變,當然所有的一切都離不開他的特異功能--“偷影子”。

書中的“偷影子”類似於讀心術,只不過每個人的影子都有獨立的一面,它們能既能透露主人的遭遇與隱私,也能對主人的一切發表意見,並且可以表達自己的態度。但凡跟男孩的影子跟別人的影子相重疊時,就可以跟別人的影子交流--這一設定的想像力十分豐富,的確影子的重疊這一現象足以讓人浮想聯翩,只不過很少有人去浮想,恰好作者抓住了這一點。這裡不得不進一步分析一下“偷影子”比“讀心術”的高明之處。正如之前所說,影子可以表達自己的東西,而讀心術只能讀取被讀心人的直接意思表示,至於真假或隱藏的東西需要二次加工提取,所以來自影子的資訊要更真實、成熟、方便一些。

書中通過偷影子,再到接受影子的任務去幫助別人,大大小小的故事中滲透著許多道理和哲理,當然故事都是伴隨著男孩的成長歷程的,小時候的故事有小道理,長大的故事有大道理。其中男孩的老友呂克在男孩的幫助下離開麵包店踏上了自己嚮往已久的當醫生之路,再到最後發現自己真正喜歡的還是麵包師,並最終回到了麵包店。這個故事很耐人尋味,有時候人們想像的東西並不一定是自己真正喜歡的,而真正喜歡的可能表面上又不是那麼冠冕堂皇。其實職業本就無貴賤之分,能在工作中找到幸福才是幸運的。所以我覺得呂克做得很對,這也是他成長的象徵。而男孩放棄蘇菲,選擇了克蕾爾則有異曲同工之妙,只不過這次體現在愛情上,感覺更加微妙和朦朧一些。蘇菲是好好女孩,但對於男孩來說更適合他的則是克蕾爾。儘管多年以前,由於自己的錯誤判斷導致做錯了事,但是當男孩終於發現自己的過錯和自己真正想要的女孩是什麼樣子時,他放棄了現在所擁有的,而是去追尋克蕾爾,儘管可能無果而終,但是他知道他必須得這麼做。其實蘇菲也是一樣,這些年輕人都明白一個道理,就是要尋找真正屬於自己的另一半。

“有些人只擁吻影子,於是只擁有幸福的幻影。”莎翁的這句名言精准的概括了整本書的主題和主人公們的行動。而本書帶給讀者的啟發就是首先要確定什麼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並去追逐,而不要在那些浮雲和幻影上浪費時間。

偷影子的人讀後感500字(一)

為每一個你所偷來的影子找到點亮生命的小光芒,為他們找回隱匿的記憶拼圖,這便是我們對你的全部請托。--《偷影子的人》

一部喚醒童年回憶和內心夢想的溫情療愈小說,有不離不棄的友情,有清新浪漫的愛情,更有感人至深的親情,讓我們笑中帶淚含淚成長。一個總被班裡其他同學欺負的小男孩因為有了一個特殊功能,能偷走別人的影子,讀懂別人心裡的話,聽到別人心裡不願說出的話,而開始成為需要幫助者的心靈夥伴,為偷來的影子點亮生命的光芒。

這部小說中的友情、親情和愛情都很令我感動,無論是被鼓勵後勇敢追夢的呂克,還是關心兒子體貼兒子的母親,都讓我感受到了人性的溫暖。而主人公與克蕾爾之間純真的愛情,更讓我感受到了愛情的真諦。儘管曾經經歷過各種的苦難,但最終我們都會收穫幸福的。這就是這部小說帶給我的最大感觸。我們都應相信未來,充滿希望。


偷影子的人讀後感500字(二)

為了延長閱讀的感動,我又重溫了一遍法國作家馬克李維《偷影子的人》這本書,讓自己沉浸在故事氛圍裡。作者以魔幻的筆觸貫穿全文,娓娓述說著催人淚下的親情,浪漫感人的愛情和不離不棄的友情。清新浪漫的氣息和溫柔感人的故事相互交織,在這炎炎夏日,她如陣陣微風泛起心海一圈圈漣漪,深深地觸動著我的心靈。

她那震撼著每個讀者的魔幻之處在於她賦予主人翁一項特異功能--他能“偷走別人的影子”。“偷”來的影子會向他述說主人的想法、希望和痛苦,因此他能看見人們的心事,聽見人們心中不願意說出口的秘密。於是,他開始為身邊需要幫助的人提供幫助,做他們的心靈夥伴,為每個“偷”來的影子找到了點亮生命的小小光芒。多麼神奇的能力啊!身為教師的我特別羡慕他可以擁有與影子對話的能力,能夠聽見影子主人內心的聲音,從而幫助影子主人緩解痛苦,撫平憂傷,帶來希望。如果我擁有如此的能力,我就能夠“偷”走孩子們的影子,傾聽影子們的聲音,不僅能夠在教學及管理上做得更好,而且能夠真正地幫助到孩子們。

書中的三個故事引發我的深思。主人翁--一個總是受班裡同學馬格欺負的瘦弱小男孩,在一次不禁意間偷走了自己討厭的敵人馬格的影子。透過影子,小男孩看到了馬格與爸爸一起去打獵的情景。馬格爸爸要馬格替他趕出獵物好讓他射殺,為了阻止這場屠殺,馬格故意讓小動物們逃走。爸爸責怪馬格一無是處,只會趕出低劣的獵物。小男孩不再羡慕敵人的高大,而是感覺到一股深沉的悲傷。在看到馬格一家用餐的情景--沒有餐桌上的聊天,沒有“今天過得如何”的溫暖家常,父母甚至完全不在乎他有沒有寫功課--小男孩明白了那股突然的心酸所為何來,他是為馬格、為籠罩在馬格家的冷漠而難過。在現實班級裡,不乏馬格這種愛欺負同學的孩子,也有以各種方式壞規矩製造各種狀況的。這些孩子久之會被歸為問題學生,我們通常會就著他們犯的錯誤進行教育,讓他們認識錯誤的本身,進行悔過,並承諾不再犯錯。但有多少人能夠去深究並理解孩子們犯錯的緣由,從根源處去引導、感化與教育?

呂克--主人翁不離不棄的好朋友--從小就憧憬著當一名醫生。但卻繼承了家裡的麵包店,起早摸黑日復一日地製作麵包。()然而呂克的影子卻出賣了看似幸福開心的主人,向主人翁透露真相:呂克作為長子,為了挑起家庭的經濟重擔,放棄了沒有勇氣繼續追逐的夢想。影子請求幫助主人改變人生。主人翁代替好友向其父親說了這個他一直以來沒有勇氣說出來的夢想。呂克最終在家人的理解和支持下得到了去追逐與實現自己夢想的機會。作為大人的我們努力地過著自己的人生,但有多少人真正過著自己夢想的生活,又有多少人還記得曾經讓自己激情澎湃的年輕時的夢想?為了孩子們不會有這樣的遺憾,一切還來得及,當他們喜愛某樣事物時永遠都不會嫌晚,幫助他們成為他們應該成為的人。

主人翁孩童時期唯一的大人朋友--伊凡--是學校的警衛,也是他傾吐過心聲的朋友。當伊凡問道:“一定有什麼東西是你熱愛並且最喜歡去做的,一個未完成的夢想?”小男孩回答:“馴服黑夜。”伊凡沒有嘲笑他,還表示這個想法很有趣。小孩子們會有很多奇思異想,有些夢想會不著邊際,大人們通常都會一笑置之,而這可能是扼殺了孩子的想像力,抑制了孩子的個性發展,甚至剝奪了這個小小夢想朝著正確方向發展的可能性。最重要的是,孩子對大人產生了不信任感,覺得當他們真心跟我們說正經事時,我們從來都不會相信。即使他們很想分享秘密,猶豫著該不該把自己的想法或際遇告訴父母老師,但他們已經想像到父母老師們的反應。也許正是對伊凡的這份信任感,當他好想找個大人傾訴減輕一些負擔的時候,他選擇向伊凡傾吐父親離家的痛楚。

大部分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是脆弱的。有的自尊心過強,有的產生劣等感,有的無安全感,他們需要關懷,需要理解,需要信任,需要鼓勵。而在如今應試教育的環境下,家長與教師們漸漸地偏重成績,而忽視了孩子的內心建設與人格塑造。面對那些不好好學習,不斷犯錯,製造麻煩的孩子,我們是否想過是因為一次否定,人們冷漠的態度,或是家庭的不美滿導致了孩子以另一種方式來尋求關注?我們又是否冷對過孩子的真心,笑對過他們天真的夢想?我們是否從未試著站在那個年齡的立場上去理解並給予信任?我們是否意識到我們看不見的遠遠比看得見的多?我們是否真正聆聽過孩子內心的聲音?

帶著閱讀時的這份觸動,我願意嘗試與孩子們的影子對話,聆聽他們內心的聲音,做他們願意信任的朋友,幫助他們成為應該成為的人。

萬物簡史讀後感(一)

說起來也許我和這本書有緣吧,在我有幸翻開它的書頁之前,就已經三次在互聯網上見過它的大名。印象最深的,是說看過這本書的人,對死亡不再感到恐懼。因此我對它來了興趣,這也是我第一次認真地閱讀一本書的簡介、作者譯者、序言、目錄、引言。哦,幸運的是,這些在我看來並不怎麼有用的東西,在這本書裡顯得尤為生動。以下我摘錄引言中的一段話:

因此,在過去38億年的不同時期裡,你先是討厭氧氣,後又酷愛氧氣,長過鰭、肢和漂亮的翅膀,生過蛋,用叉子般的舌頭舔過空氣,曾經長得油光光、毛茸茸,住過地下,住過樹上,曾經大得像麋鹿,小的像老鼠,以及超過100萬種別的東西。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演變步驟,只要發生哪怕最細微的一點偏差,你現在也許就會在舔食長在洞壁上的藻類,或者像海象那樣懶洋洋地躺在哪個卵石海灘上,或者用你頭頂的鼻孔吐出空氣,然後鑽到18米的深處去吃一口美味的蚯蚓。'

乍看一下,好像是在貶低人類一樣(至少我有過這種感覺,但我不介意),但是這段話確實形象的描述了生物的進化史,或者說是組成細胞的原子的一生。就像書裡說的,也許我身上的某一粒原子,在它那綿長的生命中,曾經是秦始皇龍袍的組成部分也說不定。

因為這本書的每一部分都引人三思,而且我目前也沒有把它看完,所以,我就只寫了書的第三部:一個新時代的黎明的讀後感。

事實上,現在我已經看到了這本書的第五部,但我發誓在我看過的章節中,我還記得最多的東西是出自第三部。這並不是說別的章節不好,而是說明了人的記憶力有限。我想,第三部帶給我很多不一樣的東西。

比如說,如果你想在一滴水中用肉眼看清一隻草履蟲,那麼你需要把這滴水的直徑放大到12米,如果你想看到同一滴水裡的一個原子,那你則需要把水滴的直徑放大到24公里寬。

比如說,一個原子的壽命有十的三十五次冪年,或者還要多,所以你的一部分極有可能比地球還要古老。

比如說,一個原子中真正有很大的密度的是它那小的可憐的原子核,而如果沒有原子核外面的電荷的話,你可以從牆上穿過去,所以與其說你是坐在板凳上,不如說你是因為電荷之間的排斥而與板凳保持很小的距離浮在板凳上。也許你看不懂,那麼你可以去看看《萬物簡史》。

還比如說,人的指甲一生大約只長兩米,當然這不是主要內容。

再比如說,不管空調還是冰箱還是什麼其他的一些常用物品都在向空中散出一種叫含氯氟烴的物質,這種東西增加溫室效應的本事,要比二氧化碳強上10000倍左右。

其實這些都不是感受,看了這本書後真正讓我感受到的,總的來說可以總結成幾點:

1、世界真奇妙。

2、人類為了追求永遠也追求不完的真理做出了極大的付出,這種精神難能可貴。

3、穿插在文章大的支架中的,人類的無知、傲慢、狂妄、自私、貪婪,以及人類的善良、認真……

但總的來說,我的感受就是:世界真奇妙。

中文是一門博大精深的語言,只用五個字,便可以代替我心中的無限震撼與感悟,所以我覺得我已不用再多說什麼了。

最主要的是,這本書讓我感到——好好笑哇哈哈!真的是在趣味裡學習了。


萬物簡史讀後感(二)

近些天裡,我讀完了一本名為《萬物簡史》的書。作家自稱“為萬物寫史,為宇宙立傳”。

作家用清晰明瞭、幽默風趣的筆法將宇宙大爆炸到人類文明發展進程中所發生的繁多妙趣橫生的故事一一收入筆下。這是一本可以從任何一頁任何一行任何一個字開始把你吸引的書,看著一本書就像是在聆聽一個個妙趣橫生的故事。去與達爾文、愛因斯坦、牛頓這樣的巨匠一起遨遊科學的海洋,探索宇宙和世界的奧秘。

那些沉迷于科學的科學家們做過的事情,幾乎是人類做不到的:達爾文居然為蚯蚓彈起了鋼琴;牛頓將一根大針眼縫針插進眼窩,()為的只是看看會有什麼事情發生;佛蘭克林不顧生命危險在大雷雨裡放風箏;卡文迪許在自己身上做電擊強度實驗,竟然到了失去知覺的地步;發現第一批陸地動物魚甲龍化石的瑞典古生物學家賈維克居然數錯了手指、腳趾的數量,還把化石藏了48年不讓別人看……這些人中,最讓我驚訝的就是卡文迪許的那件事了,他不惜自己的投入到科學當中,還有牛頓、佛蘭克林他們,都是用自己來做實驗,這點讓我非常敬佩。

其實我喜歡這本書的理由很簡單。它能告訴我關於地球多大多重多老,它並不像其他的科普書那樣死板,他十分有趣,吸引著你繼續讀下去。

最後我要說,《萬物簡史》是到目前為止,我讀過的最打動人的一本科普書。


萬物簡史讀後感(三)

媽媽給我買了一本厚厚的科普書《萬物簡史》,我非常喜歡。這個寒假,我開始讀這本書,這本書的作者是比爾布萊森,他是美國著名的旅遊文學作家。

讀了這本書,我明白了宇宙中上所有事物不是一下子就變出來的,而是經過了漫長的進化而來的。就像我們的地球產生於幾百億年,剛開始是沒有生命的,經過了好幾百億年,才有了水和生物,之後又有了陸地,又過了幾十億年才有我們人類。

我最感興趣的是地球的歷史。很久以前,地球沒有水,只有滾燙的岩漿。過了好幾億年後就有了水,這段歷史被稱為“寒武紀”。寒武紀的生物各種各樣,有珊瑚、有貝殼、還有水草。又過了好幾億年,產生了陸地,陸地上有了許多植物,其中最常見的就是現在被稱為“活化石”的銀杏樹了。在這時又出現了爬性動物,之後恐龍時代來襲,這時也出現了較小的哺乳動物,這段歷史叫“三疊紀”“侏羅紀”“白堊紀”。之後一顆小行星使恐龍滅絕了,出現了大型哺乳動物,然後終於出現了人類。

這本書裡還講述了很多科學的奇跡和成就,還有很多科學家的有趣故事,讓我瞭解了大千世界的無窮奧秘。

書中通過偷影子,再到接受影子的任務去幫助別人,大大小小的故事中滲透著許多道理和哲理,當然故事都是伴隨著男孩的成長歷程的,小時候的故事有小道理,長大的故事有大道理。其中男孩的老友呂克在男孩的幫助下離開麵包店踏上了自己嚮往已久的當醫生之路,再到最後發現自己真正喜歡的還是麵包師,並最終回到了麵包店。這個故事很耐人尋味,有時候人們想像的東西並不一定是自己真正喜歡的,而真正喜歡的可能表面上又不是那麼冠冕堂皇。其實職業本就無貴賤之分,能在工作中找到幸福才是幸運的。所以我覺得呂克做得很對,這也是他成長的象徵。而男孩放棄蘇菲,選擇了克蕾爾則有異曲同工之妙,只不過這次體現在愛情上,感覺更加微妙和朦朧一些。蘇菲是好好女孩,但對於男孩來說更適合他的則是克蕾爾。儘管多年以前,由於自己的錯誤判斷導致做錯了事,但是當男孩終於發現自己的過錯和自己真正想要的女孩是什麼樣子時,他放棄了現在所擁有的,而是去追尋克蕾爾,儘管可能無果而終,但是他知道他必須得這麼做。其實蘇菲也是一樣,這些年輕人都明白一個道理,就是要尋找真正屬於自己的另一半。

“有些人只擁吻影子,於是只擁有幸福的幻影。”莎翁的這句名言精准的概括了整本書的主題和主人公們的行動。而本書帶給讀者的啟發就是首先要確定什麼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並去追逐,而不要在那些浮雲和幻影上浪費時間。

偷影子的人讀後感500字(一)

為每一個你所偷來的影子找到點亮生命的小光芒,為他們找回隱匿的記憶拼圖,這便是我們對你的全部請托。--《偷影子的人》

一部喚醒童年回憶和內心夢想的溫情療愈小說,有不離不棄的友情,有清新浪漫的愛情,更有感人至深的親情,讓我們笑中帶淚含淚成長。一個總被班裡其他同學欺負的小男孩因為有了一個特殊功能,能偷走別人的影子,讀懂別人心裡的話,聽到別人心裡不願說出的話,而開始成為需要幫助者的心靈夥伴,為偷來的影子點亮生命的光芒。

這部小說中的友情、親情和愛情都很令我感動,無論是被鼓勵後勇敢追夢的呂克,還是關心兒子體貼兒子的母親,都讓我感受到了人性的溫暖。而主人公與克蕾爾之間純真的愛情,更讓我感受到了愛情的真諦。儘管曾經經歷過各種的苦難,但最終我們都會收穫幸福的。這就是這部小說帶給我的最大感觸。我們都應相信未來,充滿希望。


偷影子的人讀後感500字(二)

為了延長閱讀的感動,我又重溫了一遍法國作家馬克李維《偷影子的人》這本書,讓自己沉浸在故事氛圍裡。作者以魔幻的筆觸貫穿全文,娓娓述說著催人淚下的親情,浪漫感人的愛情和不離不棄的友情。清新浪漫的氣息和溫柔感人的故事相互交織,在這炎炎夏日,她如陣陣微風泛起心海一圈圈漣漪,深深地觸動著我的心靈。

她那震撼著每個讀者的魔幻之處在於她賦予主人翁一項特異功能--他能“偷走別人的影子”。“偷”來的影子會向他述說主人的想法、希望和痛苦,因此他能看見人們的心事,聽見人們心中不願意說出口的秘密。於是,他開始為身邊需要幫助的人提供幫助,做他們的心靈夥伴,為每個“偷”來的影子找到了點亮生命的小小光芒。多麼神奇的能力啊!身為教師的我特別羡慕他可以擁有與影子對話的能力,能夠聽見影子主人內心的聲音,從而幫助影子主人緩解痛苦,撫平憂傷,帶來希望。如果我擁有如此的能力,我就能夠“偷”走孩子們的影子,傾聽影子們的聲音,不僅能夠在教學及管理上做得更好,而且能夠真正地幫助到孩子們。

書中的三個故事引發我的深思。主人翁--一個總是受班裡同學馬格欺負的瘦弱小男孩,在一次不禁意間偷走了自己討厭的敵人馬格的影子。透過影子,小男孩看到了馬格與爸爸一起去打獵的情景。馬格爸爸要馬格替他趕出獵物好讓他射殺,為了阻止這場屠殺,馬格故意讓小動物們逃走。爸爸責怪馬格一無是處,只會趕出低劣的獵物。小男孩不再羡慕敵人的高大,而是感覺到一股深沉的悲傷。在看到馬格一家用餐的情景--沒有餐桌上的聊天,沒有“今天過得如何”的溫暖家常,父母甚至完全不在乎他有沒有寫功課--小男孩明白了那股突然的心酸所為何來,他是為馬格、為籠罩在馬格家的冷漠而難過。在現實班級裡,不乏馬格這種愛欺負同學的孩子,也有以各種方式壞規矩製造各種狀況的。這些孩子久之會被歸為問題學生,我們通常會就著他們犯的錯誤進行教育,讓他們認識錯誤的本身,進行悔過,並承諾不再犯錯。但有多少人能夠去深究並理解孩子們犯錯的緣由,從根源處去引導、感化與教育?

呂克--主人翁不離不棄的好朋友--從小就憧憬著當一名醫生。但卻繼承了家裡的麵包店,起早摸黑日復一日地製作麵包。()然而呂克的影子卻出賣了看似幸福開心的主人,向主人翁透露真相:呂克作為長子,為了挑起家庭的經濟重擔,放棄了沒有勇氣繼續追逐的夢想。影子請求幫助主人改變人生。主人翁代替好友向其父親說了這個他一直以來沒有勇氣說出來的夢想。呂克最終在家人的理解和支持下得到了去追逐與實現自己夢想的機會。作為大人的我們努力地過著自己的人生,但有多少人真正過著自己夢想的生活,又有多少人還記得曾經讓自己激情澎湃的年輕時的夢想?為了孩子們不會有這樣的遺憾,一切還來得及,當他們喜愛某樣事物時永遠都不會嫌晚,幫助他們成為他們應該成為的人。

主人翁孩童時期唯一的大人朋友--伊凡--是學校的警衛,也是他傾吐過心聲的朋友。當伊凡問道:“一定有什麼東西是你熱愛並且最喜歡去做的,一個未完成的夢想?”小男孩回答:“馴服黑夜。”伊凡沒有嘲笑他,還表示這個想法很有趣。小孩子們會有很多奇思異想,有些夢想會不著邊際,大人們通常都會一笑置之,而這可能是扼殺了孩子的想像力,抑制了孩子的個性發展,甚至剝奪了這個小小夢想朝著正確方向發展的可能性。最重要的是,孩子對大人產生了不信任感,覺得當他們真心跟我們說正經事時,我們從來都不會相信。即使他們很想分享秘密,猶豫著該不該把自己的想法或際遇告訴父母老師,但他們已經想像到父母老師們的反應。也許正是對伊凡的這份信任感,當他好想找個大人傾訴減輕一些負擔的時候,他選擇向伊凡傾吐父親離家的痛楚。

大部分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是脆弱的。有的自尊心過強,有的產生劣等感,有的無安全感,他們需要關懷,需要理解,需要信任,需要鼓勵。而在如今應試教育的環境下,家長與教師們漸漸地偏重成績,而忽視了孩子的內心建設與人格塑造。面對那些不好好學習,不斷犯錯,製造麻煩的孩子,我們是否想過是因為一次否定,人們冷漠的態度,或是家庭的不美滿導致了孩子以另一種方式來尋求關注?我們又是否冷對過孩子的真心,笑對過他們天真的夢想?我們是否從未試著站在那個年齡的立場上去理解並給予信任?我們是否意識到我們看不見的遠遠比看得見的多?我們是否真正聆聽過孩子內心的聲音?

帶著閱讀時的這份觸動,我願意嘗試與孩子們的影子對話,聆聽他們內心的聲音,做他們願意信任的朋友,幫助他們成為應該成為的人。

萬物簡史讀後感(一)

說起來也許我和這本書有緣吧,在我有幸翻開它的書頁之前,就已經三次在互聯網上見過它的大名。印象最深的,是說看過這本書的人,對死亡不再感到恐懼。因此我對它來了興趣,這也是我第一次認真地閱讀一本書的簡介、作者譯者、序言、目錄、引言。哦,幸運的是,這些在我看來並不怎麼有用的東西,在這本書裡顯得尤為生動。以下我摘錄引言中的一段話:

因此,在過去38億年的不同時期裡,你先是討厭氧氣,後又酷愛氧氣,長過鰭、肢和漂亮的翅膀,生過蛋,用叉子般的舌頭舔過空氣,曾經長得油光光、毛茸茸,住過地下,住過樹上,曾經大得像麋鹿,小的像老鼠,以及超過100萬種別的東西。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演變步驟,只要發生哪怕最細微的一點偏差,你現在也許就會在舔食長在洞壁上的藻類,或者像海象那樣懶洋洋地躺在哪個卵石海灘上,或者用你頭頂的鼻孔吐出空氣,然後鑽到18米的深處去吃一口美味的蚯蚓。'

乍看一下,好像是在貶低人類一樣(至少我有過這種感覺,但我不介意),但是這段話確實形象的描述了生物的進化史,或者說是組成細胞的原子的一生。就像書裡說的,也許我身上的某一粒原子,在它那綿長的生命中,曾經是秦始皇龍袍的組成部分也說不定。

因為這本書的每一部分都引人三思,而且我目前也沒有把它看完,所以,我就只寫了書的第三部:一個新時代的黎明的讀後感。

事實上,現在我已經看到了這本書的第五部,但我發誓在我看過的章節中,我還記得最多的東西是出自第三部。這並不是說別的章節不好,而是說明了人的記憶力有限。我想,第三部帶給我很多不一樣的東西。

比如說,如果你想在一滴水中用肉眼看清一隻草履蟲,那麼你需要把這滴水的直徑放大到12米,如果你想看到同一滴水裡的一個原子,那你則需要把水滴的直徑放大到24公里寬。

比如說,一個原子的壽命有十的三十五次冪年,或者還要多,所以你的一部分極有可能比地球還要古老。

比如說,一個原子中真正有很大的密度的是它那小的可憐的原子核,而如果沒有原子核外面的電荷的話,你可以從牆上穿過去,所以與其說你是坐在板凳上,不如說你是因為電荷之間的排斥而與板凳保持很小的距離浮在板凳上。也許你看不懂,那麼你可以去看看《萬物簡史》。

還比如說,人的指甲一生大約只長兩米,當然這不是主要內容。

再比如說,不管空調還是冰箱還是什麼其他的一些常用物品都在向空中散出一種叫含氯氟烴的物質,這種東西增加溫室效應的本事,要比二氧化碳強上10000倍左右。

其實這些都不是感受,看了這本書後真正讓我感受到的,總的來說可以總結成幾點:

1、世界真奇妙。

2、人類為了追求永遠也追求不完的真理做出了極大的付出,這種精神難能可貴。

3、穿插在文章大的支架中的,人類的無知、傲慢、狂妄、自私、貪婪,以及人類的善良、認真……

但總的來說,我的感受就是:世界真奇妙。

中文是一門博大精深的語言,只用五個字,便可以代替我心中的無限震撼與感悟,所以我覺得我已不用再多說什麼了。

最主要的是,這本書讓我感到——好好笑哇哈哈!真的是在趣味裡學習了。


萬物簡史讀後感(二)

近些天裡,我讀完了一本名為《萬物簡史》的書。作家自稱“為萬物寫史,為宇宙立傳”。

作家用清晰明瞭、幽默風趣的筆法將宇宙大爆炸到人類文明發展進程中所發生的繁多妙趣橫生的故事一一收入筆下。這是一本可以從任何一頁任何一行任何一個字開始把你吸引的書,看著一本書就像是在聆聽一個個妙趣橫生的故事。去與達爾文、愛因斯坦、牛頓這樣的巨匠一起遨遊科學的海洋,探索宇宙和世界的奧秘。

那些沉迷于科學的科學家們做過的事情,幾乎是人類做不到的:達爾文居然為蚯蚓彈起了鋼琴;牛頓將一根大針眼縫針插進眼窩,()為的只是看看會有什麼事情發生;佛蘭克林不顧生命危險在大雷雨裡放風箏;卡文迪許在自己身上做電擊強度實驗,竟然到了失去知覺的地步;發現第一批陸地動物魚甲龍化石的瑞典古生物學家賈維克居然數錯了手指、腳趾的數量,還把化石藏了48年不讓別人看……這些人中,最讓我驚訝的就是卡文迪許的那件事了,他不惜自己的投入到科學當中,還有牛頓、佛蘭克林他們,都是用自己來做實驗,這點讓我非常敬佩。

其實我喜歡這本書的理由很簡單。它能告訴我關於地球多大多重多老,它並不像其他的科普書那樣死板,他十分有趣,吸引著你繼續讀下去。

最後我要說,《萬物簡史》是到目前為止,我讀過的最打動人的一本科普書。


萬物簡史讀後感(三)

媽媽給我買了一本厚厚的科普書《萬物簡史》,我非常喜歡。這個寒假,我開始讀這本書,這本書的作者是比爾布萊森,他是美國著名的旅遊文學作家。

讀了這本書,我明白了宇宙中上所有事物不是一下子就變出來的,而是經過了漫長的進化而來的。就像我們的地球產生於幾百億年,剛開始是沒有生命的,經過了好幾百億年,才有了水和生物,之後又有了陸地,又過了幾十億年才有我們人類。

我最感興趣的是地球的歷史。很久以前,地球沒有水,只有滾燙的岩漿。過了好幾億年後就有了水,這段歷史被稱為“寒武紀”。寒武紀的生物各種各樣,有珊瑚、有貝殼、還有水草。又過了好幾億年,產生了陸地,陸地上有了許多植物,其中最常見的就是現在被稱為“活化石”的銀杏樹了。在這時又出現了爬性動物,之後恐龍時代來襲,這時也出現了較小的哺乳動物,這段歷史叫“三疊紀”“侏羅紀”“白堊紀”。之後一顆小行星使恐龍滅絕了,出現了大型哺乳動物,然後終於出現了人類。

這本書裡還講述了很多科學的奇跡和成就,還有很多科學家的有趣故事,讓我瞭解了大千世界的無窮奧秘。

下一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