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情感 » 職場

狀態從“茫人”到“忙人”,月薪從3K到3W

狀態從“茫人”到“忙人”,月薪從3K到3W

文/陳向東

前段時間,我跟一個老朋友聊天,他在本職工作之外,還兼職在一所高校的畢業辦裡做義務的職業規劃師。聊著聊著就談到了今年畢業生找工作的話題上來了,他感歎說:“這段時間做職業規劃可累得夠嗆,現在大學畢業生們的綜合素質比我們這一代可強太多了,長江後浪推前浪啊。但是卻非常缺乏對未來的規劃,我問他們將來想做什麼,不少學生居然是一片茫然啊。”

關於找工作的問題,林林總總,千奇百怪,我總在想:對於初入職場的人,哪些問題是大家最關心的呢。

國企、民企、外企?一線、三線、鄉村?打工、SOHO、創業……這些問題放在每一個真實的個體身上,肯定有各種各樣的回答,根本不可能有“標準答案”。

看來,要找出帶有共性的問題,只能從思維的角度來入手,因為一定存在“標準參考答案”。

在我的理解裡,最關鍵的只有一條:身在職場的你,千萬不能做一個“茫人”,對未來感到迷茫,而應該做一個“忙人”,每天全力以赴奔向自己的目標。

人們總會說,有人畢業工作幾年了,月薪還是3K,有人卻會高達3W。其實,這3K和3W的差距,就是迷失自我和目標明晰之間的差距,就是“茫人”到“忙人”的距離。

那如何才能成為忙人,而不是芒人呢?

第一,知道你是誰

別小看這個問題,這可是每個人一輩子都要做的功課。

有人說保安和門衛可能是最瞭解人性的哲學家群體,因為他們最喜歡問的問題就是:“你是誰?”“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而這三個問題,被稱為哲學上的三大終極問題。在你找工作之前,不妨先捫心自問:“我是誰?”

為什麼要弄清楚這個問題,因為你的回答對你的工作選擇至關重要。弄清楚自己的特點,才知道哪種工作更適合你。比如你是一個性格外向、活潑開朗的人,那麼銷售工作會比較適合你,你是一個細緻嚴謹、追求完美的人,那麼文秘或財務工作就更適合你。

當然,你也可以反駁說,追求完美的人也能做財務工作啊,細緻嚴謹的人也能做銷售工作啊。沒錯,人的能力是多方面的,人的性格也是有可塑性的。但是經驗告訴我們,

銷售講究的是狼性,要求勇猛衝鋒,事情做得是否完美,永遠不是關注的重點。財務講究的是精准,要求一絲不苟,不出紕漏,沒有哪個老闆喜歡財務人員話太多。

這並非個人喜好,而是職場現狀。

技能不達標,可以在實際工作過程中錘煉,性格不吻合,那就有些麻煩了。“江山易改,秉性難移”,如果你不分析自己的性格特點,隨意地找份工作,一般情況下,是很難找到一份適合你的工作的。所以在你找工作之前,抽點時間安靜地把自己分析一下,你是誰。這會為你的職場之路埋下良好的伏筆。

第二,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樣的生活方式

現在找工作都是“自由戀愛”,你選擇了我,我選擇了你,這是我們的選擇,雙方都犯不著在一棵樹上吊死。

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在很長一段時間裡甚至會是你生活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你在找工作的時候,就要想明白,在工作以後,你想要什麼樣的生活。

你說這太簡單了,我想要不差錢的生活方式,逛吃逛吃,買買秀秀。對不起,你誤會我的意思了,你說的那是努力的結果。在你選對生活方式後,通過不懈努力,是有可能達到你說的那種狀態的。

何謂生活方式?打個比方,如果你是淡定君,想在週末逛街聚會,長假四處旅遊,那就要挑一個非常穩定和相對輕鬆的工作,比如小學教師就是個不錯的選擇,不當班主任的那種。如果你是個進取狂,一心想幹一番大事,看見大佬有劉邦看到秦始皇那種“大丈夫當如是”的感覺,

那你就要選一個玩命奮鬥的職業,比如加入到有前途的創業公司或者乾脆自己創業。這個道理很淺顯,但正是由於淺顯,有時候反而會被忽視。

有個很有意思的統計數字是這樣的:世界500強企業擔任過CEO的人中,最大的群體是銷售出身,其次是財務出身,兩者加起來的占比超過80%,其他職位出身的只是鳳毛麟角。看到這個資料後,如果你志在到500強公司裡成為高管,你就得踏踏實實從銷售或財務做起,至於那些相對輕鬆安逸的職位,最好別去理會。

你選擇了什麼樣的生活方式,生活也許會給你期望的結果,也許不會。但是如果你連生活方式都沒選對,生活是絕對不會讓你夢想成真的。

第三,知道自己適合做什麼工作

畢業後,少不了要參加一些同學聚會,聊聊彼此的工作現狀是聚會中一個必不可少的話題。什麼工作才是好工作,恐怕有時候你自己都想不清楚。

高薪的工作好不好?好。但是你要知道,高薪必然高壓。清閒的工作好不好?好。但是你要明白,清閒中往往伴隨著無所事事的迷茫。我們普通人,很多時候會有“別人的工作怎麼那麼好,我的工作怎麼這麼差”的感慨,尤其是職場新人,很容易有這個想法。

但,那是錯覺。

工作根本就沒有好壞之分,你不應該根據一些外在因素(比如規模、薪酬、位置等)去判斷一個工作好不好,而是要從內心出發去感受。在華為上班的人不一定比在樓下超市上班的人過得好,在外企當高管的老頭也不一定比在家帶孫子的老太開心。“人活著,最重要的就是開心啦。”這既是TVB的經典臺詞,也道出了人生真諦。

一個讓你感到開心幸福的工作就是好工作,一個能帶給你想要的生活的工作就是好工作,一個能讓你成長的工作就是好工作。說一千道一萬,適合你的工作,才是真正的好工作。

第四,知道換工作時也要換思想

“年輕人心性不定,喜歡跳槽,尤其是剛參加工作不久的畢業生”,這似乎已經成為了大家的共識。我覺得這個說法對初涉職場的年輕人來說有失公允。年輕人也喜歡穩定的生活,他們不是喜歡跳槽,而是因為對前途感到茫然,對未來感到不安,想突破卻成長無門,只能通過跳槽來試探另外的可能性。

跳槽其實沒有錯,在這家公司幹得不開心,那還不趕緊走。但問題是,當你跳槽到另外一家公司之後,你就開心了嗎?很多時候恐怕未必。

為什麼?因為你僅僅只是換了一個工作崗位,但並沒有換你的思想,跳槽是不能解決根本問題的。不爽,再跳。不爽,再跳。惡性循環。

直到某天,驀然回首,青春已走,屌絲依舊……

所以,在你想跳槽時,先問自己一個問題:到底是公司有問題,還是自己有問題?如果是公司的問題,趕緊跳,待下去只會耽誤你的青春。如果是自己的問題,冷靜下來想一想,把這些問題解決掉,不然跳槽也白跳。

還有一個妙招你也可以試試,你想跳槽前,最好能跟公司的老員工聊聊,再跟已經跳過槽的老同學聊聊,他們也許會告訴你這樣一個真相:你現在的公司沒有你想的那麼壞,你想去的公司也沒有你想的那麼好。你在這裡遇到的問題,在那裡依然存在。

其實,綜上所述,我只是想告訴你——認清自我,找准目標,告別迷茫;努力奮鬥,達成夢想,保持忙碌。

只有讓自己忙起來,才能讓青春不迷茫。

未來職場的7大競爭力,你有幾個?

1、知道自己“不知道”

知道自己“不知道”,是一種能力。比如,同樣是學習積累本行業的知識,是否擁有這種能力,決定了做法不同。

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人——

在看到一些業內頂尖人士的分享之後,他們往往不屑一顧:“就這點東西也拿出來分享?這我也能想到,沒什麼了不起啊。這些人都是虛有其名,對我一點幫助都沒有。”

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人——

看到分享之後,會對比自己的想法,如果有不同,會思考:為什麼對方跟我的看法不同?背後的原因是什麼?對我的認知方法和知識結構有什麼借鑒?

傅盛說,95%的人都處於“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狀態。所以,只要你能夠發現“不知道”,即便還沒有能夠做到,那麼也已經超越了95%的人。

2、認識自己

能夠很好地認識自己的人,往往更能夠從自身出發,更好地做出職業和人生的決定。

比如,同樣是職業選擇,兩類人的做法會不同。

不能認識自己的人——

面臨選擇的時候,會想:“金融行業看起來更賺錢,我要去做金融”;“女孩子適合穩定一點的工作,老師挺好的”;“我爸媽希望我去外企”……

能夠認識自己的人——

他們會從自身出發:“我的性格偏內向,但邏輯思考能力很強。同時,我是一個高成就感動機的人,非常喜歡挑戰,不喜歡重複工作。所以,老師和金融的工作都不太適合我,我如果做諮詢,會更加得心應手。”

那些知道自己優劣勢的人,能夠找到適合自己的定位,在同樣的時間裡成長得更快。

而對自己認識不清的人,只能隨大流,用自己的劣勢跟別人的優勢對抗,浪費自己原本的天賦而不自知。

3、思考能力

思考能力的重要體現是:遇到問題,有分析套路。

比如,同樣是遇到關於職業轉型的“千古難題”,兩類人的反應會不同。

不會思考的人——

到處問別人這樣的問題:“我現在在體制內做行政,工作5年了,收入很低,也不開心,而且擔心失去競爭力。我性格內向,文字能力還可以,請問我可以做什麼工作?”

會思考的人——

一位想轉行的讀者,是這樣提問我的:圈圈,我在創業公司做運營1年,但工作內容重複,成長不大,想轉型。我分析了可選方向是:互聯網大廠的運營、快消企業的市場、BD崗位。這三個方向,從興趣來說,做市場更喜歡;從能力來說,做市場也匹配;從收入來看,也能滿足要求。但因為之前沒有相關經驗,我做了份3個月的轉型計畫,您能否幫忙看看?

缺乏思考能力的人,在遇到問題的時候,往往只能陷入困擾,或者伸手要答案。而且因為他們想不清楚、問不清楚,所以別人想幫忙都很難幫上。

而善於思考的人,他們所花的每一分鐘,都是在幫他們接近問題的終極解決方案。

4、溝通表達能力

溝通表達能力的重要體現是:從對方的需求出發,進行溝通。

比如,同樣是說服客戶購買諮詢服務,他們的方式不同。

不會溝通的人——

在這個行業,我服務過12家公司,對行業競爭狀況、面臨的問題和解決方案瞭若指掌。我們整個專案團隊,配置了3位元行業專家。我相信,一定能為貴公司解決問題!

會溝通的人——

貴公司現在正是從行業第三躍升到第二的關鍵時期,穩住關鍵人才尤其重要。但貴公司的高績效人才流失率在18%,而競爭對手只有10%,這可能會成為發展障礙。對此,我們建議……我們曾幫另一家公司解決過類似問題,一年就將流失從30%降到17%。

溝通能力強的人,能夠非常清晰地表達出自己的觀點、言之有物,而且他們能夠從對方痛點出發、講故事,增強自己的影響力。

但相反,一個溝通表達能力弱的人,往往只從自身出發,在推動一些需要他人支援的事情的時候,往往會面臨失敗。

5、 自我管理

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體現是:從本性出發,不控制自己,而是引導自己。

比如,同樣為了少刷朋友圈、多看書,他們改變自己的方法有很大不同。

不善於自我管理的人——

白天發誓:今晚回去看書,一定不能再看手機了!

晚上糾結:朋友圈文章也是乾貨,看了也進步的。

然後,看了一晚上手機,再也沒看書……

睡前:從明天開始,一定看書!

善於自我管理的人——

定好目標:每月1本書,從小目標開始

制定行動計畫:分解下來,每天才10頁

改變環境:每天10點進臥室,進去之前,把手機放到抽屜裡鎖上

“人活著,最重要的就是開心啦。”這既是TVB的經典臺詞,也道出了人生真諦。

一個讓你感到開心幸福的工作就是好工作,一個能帶給你想要的生活的工作就是好工作,一個能讓你成長的工作就是好工作。說一千道一萬,適合你的工作,才是真正的好工作。

第四,知道換工作時也要換思想

“年輕人心性不定,喜歡跳槽,尤其是剛參加工作不久的畢業生”,這似乎已經成為了大家的共識。我覺得這個說法對初涉職場的年輕人來說有失公允。年輕人也喜歡穩定的生活,他們不是喜歡跳槽,而是因為對前途感到茫然,對未來感到不安,想突破卻成長無門,只能通過跳槽來試探另外的可能性。

跳槽其實沒有錯,在這家公司幹得不開心,那還不趕緊走。但問題是,當你跳槽到另外一家公司之後,你就開心了嗎?很多時候恐怕未必。

為什麼?因為你僅僅只是換了一個工作崗位,但並沒有換你的思想,跳槽是不能解決根本問題的。不爽,再跳。不爽,再跳。惡性循環。

直到某天,驀然回首,青春已走,屌絲依舊……

所以,在你想跳槽時,先問自己一個問題:到底是公司有問題,還是自己有問題?如果是公司的問題,趕緊跳,待下去只會耽誤你的青春。如果是自己的問題,冷靜下來想一想,把這些問題解決掉,不然跳槽也白跳。

還有一個妙招你也可以試試,你想跳槽前,最好能跟公司的老員工聊聊,再跟已經跳過槽的老同學聊聊,他們也許會告訴你這樣一個真相:你現在的公司沒有你想的那麼壞,你想去的公司也沒有你想的那麼好。你在這裡遇到的問題,在那裡依然存在。

其實,綜上所述,我只是想告訴你——認清自我,找准目標,告別迷茫;努力奮鬥,達成夢想,保持忙碌。

只有讓自己忙起來,才能讓青春不迷茫。

未來職場的7大競爭力,你有幾個?

1、知道自己“不知道”

知道自己“不知道”,是一種能力。比如,同樣是學習積累本行業的知識,是否擁有這種能力,決定了做法不同。

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人——

在看到一些業內頂尖人士的分享之後,他們往往不屑一顧:“就這點東西也拿出來分享?這我也能想到,沒什麼了不起啊。這些人都是虛有其名,對我一點幫助都沒有。”

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人——

看到分享之後,會對比自己的想法,如果有不同,會思考:為什麼對方跟我的看法不同?背後的原因是什麼?對我的認知方法和知識結構有什麼借鑒?

傅盛說,95%的人都處於“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狀態。所以,只要你能夠發現“不知道”,即便還沒有能夠做到,那麼也已經超越了95%的人。

2、認識自己

能夠很好地認識自己的人,往往更能夠從自身出發,更好地做出職業和人生的決定。

比如,同樣是職業選擇,兩類人的做法會不同。

不能認識自己的人——

面臨選擇的時候,會想:“金融行業看起來更賺錢,我要去做金融”;“女孩子適合穩定一點的工作,老師挺好的”;“我爸媽希望我去外企”……

能夠認識自己的人——

他們會從自身出發:“我的性格偏內向,但邏輯思考能力很強。同時,我是一個高成就感動機的人,非常喜歡挑戰,不喜歡重複工作。所以,老師和金融的工作都不太適合我,我如果做諮詢,會更加得心應手。”

那些知道自己優劣勢的人,能夠找到適合自己的定位,在同樣的時間裡成長得更快。

而對自己認識不清的人,只能隨大流,用自己的劣勢跟別人的優勢對抗,浪費自己原本的天賦而不自知。

3、思考能力

思考能力的重要體現是:遇到問題,有分析套路。

比如,同樣是遇到關於職業轉型的“千古難題”,兩類人的反應會不同。

不會思考的人——

到處問別人這樣的問題:“我現在在體制內做行政,工作5年了,收入很低,也不開心,而且擔心失去競爭力。我性格內向,文字能力還可以,請問我可以做什麼工作?”

會思考的人——

一位想轉行的讀者,是這樣提問我的:圈圈,我在創業公司做運營1年,但工作內容重複,成長不大,想轉型。我分析了可選方向是:互聯網大廠的運營、快消企業的市場、BD崗位。這三個方向,從興趣來說,做市場更喜歡;從能力來說,做市場也匹配;從收入來看,也能滿足要求。但因為之前沒有相關經驗,我做了份3個月的轉型計畫,您能否幫忙看看?

缺乏思考能力的人,在遇到問題的時候,往往只能陷入困擾,或者伸手要答案。而且因為他們想不清楚、問不清楚,所以別人想幫忙都很難幫上。

而善於思考的人,他們所花的每一分鐘,都是在幫他們接近問題的終極解決方案。

4、溝通表達能力

溝通表達能力的重要體現是:從對方的需求出發,進行溝通。

比如,同樣是說服客戶購買諮詢服務,他們的方式不同。

不會溝通的人——

在這個行業,我服務過12家公司,對行業競爭狀況、面臨的問題和解決方案瞭若指掌。我們整個專案團隊,配置了3位元行業專家。我相信,一定能為貴公司解決問題!

會溝通的人——

貴公司現在正是從行業第三躍升到第二的關鍵時期,穩住關鍵人才尤其重要。但貴公司的高績效人才流失率在18%,而競爭對手只有10%,這可能會成為發展障礙。對此,我們建議……我們曾幫另一家公司解決過類似問題,一年就將流失從30%降到17%。

溝通能力強的人,能夠非常清晰地表達出自己的觀點、言之有物,而且他們能夠從對方痛點出發、講故事,增強自己的影響力。

但相反,一個溝通表達能力弱的人,往往只從自身出發,在推動一些需要他人支援的事情的時候,往往會面臨失敗。

5、 自我管理

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體現是:從本性出發,不控制自己,而是引導自己。

比如,同樣為了少刷朋友圈、多看書,他們改變自己的方法有很大不同。

不善於自我管理的人——

白天發誓:今晚回去看書,一定不能再看手機了!

晚上糾結:朋友圈文章也是乾貨,看了也進步的。

然後,看了一晚上手機,再也沒看書……

睡前:從明天開始,一定看書!

善於自我管理的人——

定好目標:每月1本書,從小目標開始

制定行動計畫:分解下來,每天才10頁

改變環境:每天10點進臥室,進去之前,把手機放到抽屜裡鎖上

下一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