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生活 » 婚姻家庭

回老家,結了婚才明白父母之愛的沉重

回老家,結了婚才明白父母之愛的沉重

文/向榮

有一種相距千里的思念叫老家;有一種溫暖如棉的懷抱叫老家;有一種此生不忘的印記叫老家;有一種望眼欲穿的期盼叫回老家;有一種久別重逢的喜悅叫回老家;有一種沁人心脾的溫馨叫回老家。

有多少人為了奔前程,為了更好的生活只得選擇遠離故土,奔赴他鄉,努力的想在大城市有個屬於自己的小窩。漸漸地,我們在這燈紅酒綠的城市越來越穩定,這裡就成了我們的家。但那些從出生起呼吸過的空氣,自會走就馳騁過的土地,卻是深深印在腦海裡,

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日漸清晰。那個地方就是老家。

老家或許是一個國家,或許是一個鄉鎮,或許是一棟老屋,又或許就像我的老家一樣是魯西南的一個小鄉村。

18歲那年,我拒絕了父母的送行,一個人背著行李,第一次做上四處漏風的綠皮火車去異地上大學。那時,我沒空考慮父母的擔憂,沒空細看窗外的風景,我滿心歡喜的慶祝自己終於離開了這個小地方,我終於可以去嚮往的城市過自己嚮往的生活。這種來去無牽掛的日子一過就是好幾年,直到26歲遠嫁的那天,看著父母不敢多說一句話的樣子與面對親友強顏歡笑時閃動的雙眸,我才第一次體會到離家的心酸。後來,隨著年齡增長想家的念頭愈演愈烈,

尤其是每逢佳節就越發想回到老家。

每次回家,我總是早早打通父母的電話,然後做上駛往老家的客車。客車行駛在高速路上,我已不知何時習慣了去看窗外的風景,看初春楊樹上剛吐的嫩芽;看盛夏萬物的繁華;看金秋忙著豐收的路人;看寒冬滿地的白霜。一路上,父母一個接一個電話地問“到哪啦?”“這會到哪啦?”“快到了不?”。看著高速路邊一個又一個的地域標記,我欣喜地想:離家近了,又近了。當客車駛下高速路,頓然間感覺連空氣都是清新的,隔著玻璃都能感受到汽車行駛時劃動空氣帶來的清涼。

見到在車站久等的父母,本來編輯在腦海中的有關想念、慰問的詞彙一個也說不出,千言萬語只化作兩個字“爸、媽”,

“走,回家。”父母也沒了電話裡的千叮嚀萬囑咐,但就是一句“回家”卻是我這輩子聽過最溫暖的話。

出了縣城向東,父親開車載著我和母親,慢悠悠的行駛在鄉間小路上,穿過一條河便是我的老家。老家基本還是印象中的老樣子,村口有一座石頭砌成的石橋,有幾個頑童在橋上玩耍,他們一邊跟我父母打招呼,一邊瞪著清澈的眼睛打量我這個陌生人。想想小時候,我也是經常約上三五個玩伴,也是像他們一樣在橋上自在地玩耍。我們還在橋身刻字,用鏽的發鈍的尖刀,一下下敲打著堅硬的石頭,卻從未刻出過一個完整的字體。那時,我們還從橋下挖出黃淤泥來,用黃泥做各種模型。而現在橋下的溝壑已多年不通水,想找黃泥也是難了,

不過卻長出各種雜草與野花,為素淨的小橋增添了些許斑駁。

車子繞進小胡同,下了車,踏在近幾年才鋪的沙石路上,看著路兩側閒置的菜園內悠閒地覓食的家禽們,頓感腳步輕盈,早已忘記一路的疲憊。從鄰居家敞著的大門裡忽然跑出來的大黃狗,沖我“汪汪”直叫,被父親一聲吼嚇得夾著尾巴逃回家裡。我家門口的香椿樹又長了一圈,麻雀在樹枝上“嘰嘰喳喳”地叫的格外歡快,不知是否在歡迎我的歸來。

院子裡還是如往常一樣乾淨整潔,從北堂屋到南院牆拴著一根長長的繩子,繩子上曬著專屬於我的床上用品。雖然不常回家,但我的床上依舊如我在時一般鋪著一層又一層被褥、床單,每逢我回家這天,

母親總要拿出來晾曬,紅紅綠綠地掛滿了繩條。經過一天的晾曬,晚上躺在被窩裡就能聞到被子上太陽的味道,那是只有老家才有的味道。

院子的犄角旮旯裡長滿了毛茸茸的青苔,早晨醒來推開窗就能聞到青苔與泥土摻雜在一起的氣息,清新又提神。水井裡剛壓出的地下水還冒著輕飄飄的蒸汽,含在嘴裡清涼中透著一絲絲微甜,如果每天早晨都能用這樣的水洗漱,定是一天也不覺得疲憊。

老家的早點很簡單,米湯、饅頭、白煮雞蛋、自製的小鹹菜,雖然簡單卻美味又有營養。從小到大我最喜歡吃母親醃制的鹹菜,每次回老家時總要帶走一壇,有時是醃蘿蔔、有時是西瓜醬、有時是醃糖蒜。老家的每戶人家都有好幾個醃鹹菜的土缸,

以前因為物資匱乏,冬季主要以醃菜代替青菜下飯,所以才會存了這麼多土缸。雖然現在生活條件大有改善,但大家的口味沒變,醃菜的傳統還在,這幾年醃菜演變成了外出孩子們必帶的特產,在外忙碌之餘吃上一口母親醃的鹹菜,也是幸福極了。

回到老家我每次必做的事就是在寬敞的灶膛裡陪母親一起擇菜、做飯。我燒火,母親掌廚。每次回來母親總要殺只土雞為我改善生活。灶下燒著木柴,灶上鐵鍋裡燉著土雞,雖然母親放的料很少,但燉出的雞卻格外美味。經常還沒等雞燉熟,我就迫不及待地夾出一塊來嘗鮮。在農村做飯時香氣能飄到很遠,記得小時候在鄰村上小學,還沒到村口就能聞到各家各戶飯菜摻雜在一起的濃香,於是剛才還邊走邊停下嬉戲的我們,立馬就聞香向前,撒腿快跑進各自的家裡。

就這樣跑著跑著我們就變了,不再滿足於當前的生活,不想局限於身邊的小窩,尤其是長大後,我們想盡辦法離家去闖世界。我們終於如願以償了,我們在新的環境裡開心著、努力著、闖蕩著。闖著闖著我們又變了,我們開始不由自主的想起老家,想起老家的親人,想起老家的一草一木。

回老家應該是每個在外的遊子都期盼的事,現在年關將近,又到了該回老家的時候。回老家,看一看門前的老樹是否已脫去綠衣,靜候新春;回老家,看一看屋頂的煙囪是否比去年熏得更黑;回老家看一看最愛的父母鄉親。(來源:簡書/宿引)

上帝為每一隻笨鳥都準備了一個矮樹枝(眼淚差點掉下來)

文/七年一瞬

不被世界理解的天才

對別的孩子來說,生在一個爸爸是政府官員、媽媽是大學教授的家庭,相當於含著金鑰匙。但對我卻是一種壓力,因為我並沒有繼承父母的優良基因。

兩歲半時,別的孩子唐詩宋詞、1到100已經張口就來,我卻連10以內的數都數不清楚。上幼稚園的第一天我就打傷了小朋友,還損壞了園裡最貴的那架鋼琴。之後,我換了好多家幼稚園,可待得最長的也沒有超過10天。每次被幼稚園嚴詞“遣返”後爸爸都會對我一頓拳腳,但雨點般的拳頭沒有落在我身上,因為媽媽總是沖過來把我緊緊護住。

爸爸不許媽媽再為我找幼稚園,媽媽不同意,她說孩子總要跟外界接觸,不可能讓他在家待一輩子。於是我又來到了一家幼稚園,那天,我將一泡尿撒在了小朋友的飯碗裡。媽媽出差在外,聞訊趕來的爸爸惱怒極了,將我拴在客廳裡。我把嗓子叫啞了,手腕被鐵鍊子硌出一道道血痕。我逮住機會,砸了家裡的電視,把他書房裡的書以及一些重要資料全部燒了,結果連消防隊都被驚動了。

爸爸丟盡了臉面,使出最後一招,將我送進了精神病院。一個月後,媽媽回來了,她第一件事是跟爸爸離婚,第二件便是接我回家。媽媽握著我傷痕累累的手臂,哭得驚天動地。在她懷裡我一反常態,出奇的安靜。過了好久,她驚喜地喊道:“江江,原來你安靜得下來。我早說過,我的兒子是不被這個世界理解的天才!”

我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上了小學,許多老師仍然不肯接收我。最後,是媽媽的同學魏老師收下我。我的確做到了在媽媽面前的許諾:不再對同學施以暴力。但學校裡各種設施卻不在許諾的範圍內,它們接二連三地遭了殃。一天,魏老師把我領到一間教室,對我說:“這裡都是你弄傷的傷患,你來幫它們治病吧。”

我很樂意做這種救死扶傷的事情。我用壓歲錢買來了螺絲刀、鉗子、電焊、電瓶等等,然後將眼前的零件自由組合,這些破銅爛鐵在我手底下生動起來。不久,一輛小汽車、一架左右翅膀長短不一的小飛機就誕生了。

我的身邊漸漸有了同學,我教他們用平時家長根本不讓動的工具。我不再用拳頭來贏得關注,目光也變得友善、溫和起來。

很多次看到媽媽晚上躺在床上看書,看困了想睡覺,可又不得不起來關燈,於是我用一個星期幫她改裝了一個燈具遙控器。她半信半疑地按了一下開關,房間的燈瞬間亮了起來,她眼裡一片晶瑩,“我就說過,我的兒子是個天才。”

直到小學即將畢業,魏老師才告訴了我真相。原來,學校裡的那間專門收治受傷設施的“病房”是我媽媽租下來的。媽媽通過這種方法為我多餘的精力找到了一個發洩口,並“無心插柳柳成蔭”地培養了我動手的能力。

我的小學在快樂中很快結束了。上了初中,一個完全陌生的新環境讓我再次成為了批評的對象——不按時完成作業、經常損壞實驗室的用品,更重要的是,那個班主任是我極不喜歡的。比如逢年過節她會暗示大家送禮,好多善解人意的家長就會送。

我對媽媽說:“德性這麼差的老師還給她送禮,簡直是助紂為虐!你要是敢送,我就敢不念。”這樣做的結果是我遭受了許多冷遇,班主任在課上從不提問我,我的作文寫得再棒也得不到高分,她還以我不遵守紀律為由罰我每天放學打掃班級的衛生。

媽媽到學校見我一個人在教室掃地、拖地,哭了。我舉著已經小有肌肉的胳膊對她說:“媽媽,我不在乎,不在乎她就傷不到我。”她吃驚地看著我。我問她:“你兒子是不是特酷?”她點點頭,“不僅酷,而且有思想。”

從此,她每天下班後便來學校幫我一起打掃衛生。我問她:“你這算不算是對正義的增援?”她說:“媽媽必須站在你這一邊,你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再辜負你一次

初中臨近畢業,以我的成績根本考不上任何高中。我著急起來,跟自己較上了勁兒,甚至拿頭往牆上撞。我絕食、靜坐,把自己關在屋子裡,以此向自己的天資抗議。

整整四天,我在屋內,媽媽在屋外。我不吃,她也不吃。

第一天,她跟我說起爸爸,那個男人曾經來找過她,想複合,但她拒絕了。她對他說:“我允許這個世界上任何一個人不喜歡江江,但我不能原諒任何人對他無端的侮辱和傷害。”

第二天,她請來了我的童年好友傅樹,“江江,小學時你送我的遙控車一直在我的書房裡,那是我最珍貴、最精緻的玩具,真的。現在你學習上遇到了問題,那又怎樣?你將來一定會有出息,將來哥們兒可全靠你了!”

第三天,小學班主任魏老師也來了,她哭了,“江江,我教過的學生裡你不是最優秀的,但你卻是最與眾不同的。你學習不好,可你活得那麼出色。你發明的那個電動吸塵黑板擦我至今還在用,老師為你感到驕傲。”

第四天,屋外沒有了任何聲音。我擔心媽媽這些天不吃不喝會頂不住,便躡手躡腳地走出了門。她正在廚房裡做飯,我還沒靠前,她就說:“小子,就知道你出來的第一件事就是想吃東西。”

“媽,對不起……我覺得自己特別丟人。”

媽媽揚了揚鍋鏟子,“誰說的!我兒子為了上進不吃不喝,誰這麼說,你媽找他拼命。”

半個月後,媽媽給我出了一道選擇題:“A、去一中,本市最好的高中。B、去職業高中學汽車修理。C、如果都不滿意,媽媽尊重你的選擇。”我選了B。我說:“媽,我知道,你會托很多關係讓我上一中,但我要再‘辜負’你一次。”媽媽摸摸我的頭,“傻孩子,你太小瞧你媽了,去職高是放大你的長處,而去一中是在經營你的短處。媽好歹也是大學教授,這點兒腦筋還是有的。”

我是笨鳥,你是矮樹枝

就這樣,我上了職高,學汽車修理,用院裡一些叔叔阿姨的話說:將來會給汽車當一輩子孫子。

我們住在理工大學的家屬院,同院的孩子出國的出國、讀博的讀博,最差的也是研究生畢業。只有我,從小到大就是這個院裡的反面典型。

媽媽並不回避,從不因為有一個“現眼”的兒子對人家繞道而行。相反,如果知道誰家的車出現了毛病,她總是讓我幫忙。我修車時她就站在旁邊,一臉的滿足,仿佛她兒子修的不是汽車,而是航空母艦。

我的人生漸入佳境,還未畢業就已經被稱為“汽車神童”,專“治”汽車的各種疑難雜症。畢業後,我開了一家汽修店,雖然只給身價百萬以上的座駕服務,但門庭若市——我雖每天一身油污,但不必為了生計點頭哈腰、委曲求全。

有一天,我在一本書中無意間看到這樣一句土耳其諺語:“上帝為每一隻笨鳥都準備了一個矮樹枝。”是啊,我就是那只笨鳥,但給我送來矮樹枝的人,不是上帝,而是我的媽媽。

讀完這個故事,你或許會有所啟發,教育的目的是什麼,這位元母親真的做到了。而我們的身邊多少家長焦慮煩惱、唉聲歎氣,像文中的爸爸那樣對待孩子,他們沒有資格做父母,因為他們沒有做好準備。

於是剛才還邊走邊停下嬉戲的我們,立馬就聞香向前,撒腿快跑進各自的家裡。

就這樣跑著跑著我們就變了,不再滿足於當前的生活,不想局限於身邊的小窩,尤其是長大後,我們想盡辦法離家去闖世界。我們終於如願以償了,我們在新的環境裡開心著、努力著、闖蕩著。闖著闖著我們又變了,我們開始不由自主的想起老家,想起老家的親人,想起老家的一草一木。

回老家應該是每個在外的遊子都期盼的事,現在年關將近,又到了該回老家的時候。回老家,看一看門前的老樹是否已脫去綠衣,靜候新春;回老家,看一看屋頂的煙囪是否比去年熏得更黑;回老家看一看最愛的父母鄉親。(來源:簡書/宿引)

上帝為每一隻笨鳥都準備了一個矮樹枝(眼淚差點掉下來)

文/七年一瞬

不被世界理解的天才

對別的孩子來說,生在一個爸爸是政府官員、媽媽是大學教授的家庭,相當於含著金鑰匙。但對我卻是一種壓力,因為我並沒有繼承父母的優良基因。

兩歲半時,別的孩子唐詩宋詞、1到100已經張口就來,我卻連10以內的數都數不清楚。上幼稚園的第一天我就打傷了小朋友,還損壞了園裡最貴的那架鋼琴。之後,我換了好多家幼稚園,可待得最長的也沒有超過10天。每次被幼稚園嚴詞“遣返”後爸爸都會對我一頓拳腳,但雨點般的拳頭沒有落在我身上,因為媽媽總是沖過來把我緊緊護住。

爸爸不許媽媽再為我找幼稚園,媽媽不同意,她說孩子總要跟外界接觸,不可能讓他在家待一輩子。於是我又來到了一家幼稚園,那天,我將一泡尿撒在了小朋友的飯碗裡。媽媽出差在外,聞訊趕來的爸爸惱怒極了,將我拴在客廳裡。我把嗓子叫啞了,手腕被鐵鍊子硌出一道道血痕。我逮住機會,砸了家裡的電視,把他書房裡的書以及一些重要資料全部燒了,結果連消防隊都被驚動了。

爸爸丟盡了臉面,使出最後一招,將我送進了精神病院。一個月後,媽媽回來了,她第一件事是跟爸爸離婚,第二件便是接我回家。媽媽握著我傷痕累累的手臂,哭得驚天動地。在她懷裡我一反常態,出奇的安靜。過了好久,她驚喜地喊道:“江江,原來你安靜得下來。我早說過,我的兒子是不被這個世界理解的天才!”

我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上了小學,許多老師仍然不肯接收我。最後,是媽媽的同學魏老師收下我。我的確做到了在媽媽面前的許諾:不再對同學施以暴力。但學校裡各種設施卻不在許諾的範圍內,它們接二連三地遭了殃。一天,魏老師把我領到一間教室,對我說:“這裡都是你弄傷的傷患,你來幫它們治病吧。”

我很樂意做這種救死扶傷的事情。我用壓歲錢買來了螺絲刀、鉗子、電焊、電瓶等等,然後將眼前的零件自由組合,這些破銅爛鐵在我手底下生動起來。不久,一輛小汽車、一架左右翅膀長短不一的小飛機就誕生了。

我的身邊漸漸有了同學,我教他們用平時家長根本不讓動的工具。我不再用拳頭來贏得關注,目光也變得友善、溫和起來。

很多次看到媽媽晚上躺在床上看書,看困了想睡覺,可又不得不起來關燈,於是我用一個星期幫她改裝了一個燈具遙控器。她半信半疑地按了一下開關,房間的燈瞬間亮了起來,她眼裡一片晶瑩,“我就說過,我的兒子是個天才。”

直到小學即將畢業,魏老師才告訴了我真相。原來,學校裡的那間專門收治受傷設施的“病房”是我媽媽租下來的。媽媽通過這種方法為我多餘的精力找到了一個發洩口,並“無心插柳柳成蔭”地培養了我動手的能力。

我的小學在快樂中很快結束了。上了初中,一個完全陌生的新環境讓我再次成為了批評的對象——不按時完成作業、經常損壞實驗室的用品,更重要的是,那個班主任是我極不喜歡的。比如逢年過節她會暗示大家送禮,好多善解人意的家長就會送。

我對媽媽說:“德性這麼差的老師還給她送禮,簡直是助紂為虐!你要是敢送,我就敢不念。”這樣做的結果是我遭受了許多冷遇,班主任在課上從不提問我,我的作文寫得再棒也得不到高分,她還以我不遵守紀律為由罰我每天放學打掃班級的衛生。

媽媽到學校見我一個人在教室掃地、拖地,哭了。我舉著已經小有肌肉的胳膊對她說:“媽媽,我不在乎,不在乎她就傷不到我。”她吃驚地看著我。我問她:“你兒子是不是特酷?”她點點頭,“不僅酷,而且有思想。”

從此,她每天下班後便來學校幫我一起打掃衛生。我問她:“你這算不算是對正義的增援?”她說:“媽媽必須站在你這一邊,你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再辜負你一次

初中臨近畢業,以我的成績根本考不上任何高中。我著急起來,跟自己較上了勁兒,甚至拿頭往牆上撞。我絕食、靜坐,把自己關在屋子裡,以此向自己的天資抗議。

整整四天,我在屋內,媽媽在屋外。我不吃,她也不吃。

第一天,她跟我說起爸爸,那個男人曾經來找過她,想複合,但她拒絕了。她對他說:“我允許這個世界上任何一個人不喜歡江江,但我不能原諒任何人對他無端的侮辱和傷害。”

第二天,她請來了我的童年好友傅樹,“江江,小學時你送我的遙控車一直在我的書房裡,那是我最珍貴、最精緻的玩具,真的。現在你學習上遇到了問題,那又怎樣?你將來一定會有出息,將來哥們兒可全靠你了!”

第三天,小學班主任魏老師也來了,她哭了,“江江,我教過的學生裡你不是最優秀的,但你卻是最與眾不同的。你學習不好,可你活得那麼出色。你發明的那個電動吸塵黑板擦我至今還在用,老師為你感到驕傲。”

第四天,屋外沒有了任何聲音。我擔心媽媽這些天不吃不喝會頂不住,便躡手躡腳地走出了門。她正在廚房裡做飯,我還沒靠前,她就說:“小子,就知道你出來的第一件事就是想吃東西。”

“媽,對不起……我覺得自己特別丟人。”

媽媽揚了揚鍋鏟子,“誰說的!我兒子為了上進不吃不喝,誰這麼說,你媽找他拼命。”

半個月後,媽媽給我出了一道選擇題:“A、去一中,本市最好的高中。B、去職業高中學汽車修理。C、如果都不滿意,媽媽尊重你的選擇。”我選了B。我說:“媽,我知道,你會托很多關係讓我上一中,但我要再‘辜負’你一次。”媽媽摸摸我的頭,“傻孩子,你太小瞧你媽了,去職高是放大你的長處,而去一中是在經營你的短處。媽好歹也是大學教授,這點兒腦筋還是有的。”

我是笨鳥,你是矮樹枝

就這樣,我上了職高,學汽車修理,用院裡一些叔叔阿姨的話說:將來會給汽車當一輩子孫子。

我們住在理工大學的家屬院,同院的孩子出國的出國、讀博的讀博,最差的也是研究生畢業。只有我,從小到大就是這個院裡的反面典型。

媽媽並不回避,從不因為有一個“現眼”的兒子對人家繞道而行。相反,如果知道誰家的車出現了毛病,她總是讓我幫忙。我修車時她就站在旁邊,一臉的滿足,仿佛她兒子修的不是汽車,而是航空母艦。

我的人生漸入佳境,還未畢業就已經被稱為“汽車神童”,專“治”汽車的各種疑難雜症。畢業後,我開了一家汽修店,雖然只給身價百萬以上的座駕服務,但門庭若市——我雖每天一身油污,但不必為了生計點頭哈腰、委曲求全。

有一天,我在一本書中無意間看到這樣一句土耳其諺語:“上帝為每一隻笨鳥都準備了一個矮樹枝。”是啊,我就是那只笨鳥,但給我送來矮樹枝的人,不是上帝,而是我的媽媽。

讀完這個故事,你或許會有所啟發,教育的目的是什麼,這位元母親真的做到了。而我們的身邊多少家長焦慮煩惱、唉聲歎氣,像文中的爸爸那樣對待孩子,他們沒有資格做父母,因為他們沒有做好準備。

下一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