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勵志一生 » 讀後感/觀後感

好心眼巨人讀後感

好心眼巨人讀後感(一)

《好心眼巨人》這本書是我很喜歡的作家羅爾德·達爾的作品。因為我很喜歡看他的另一部作品《女巫》,所以滿懷好奇的將這一本書抱回了家。

剛看了幾頁,我就被這曲折動人的故事情節吸引了。這本書的主要內容是這樣的:在一個深夜,孤兒院的小姑娘索亞在街道上看到一個拿著大喇叭的可怕巨人。巨人發現了索亞,便把她用毯子包起來帶出了孤兒院。索亞害怕極了。但是後來,索亞發現這個巨人心眼挺好的。在他們的巨人王國裡,一共住著10個巨人,其他9個巨人都比他高大得多。

其他的巨人都吃人(他們都叫人‘豆子’),只有這個巨人除外,於是他就有了一個綽號:好心眼巨人。

索亞住在好心眼巨人的山洞裡,他們兩個人相處得很好。那些吃人豆子的巨人也都有自己的外號:如吃人肉塊巨人、肉油滴滴答巨人、大吃特吃內臟巨人等等,它們共同的愛好就是吃人。而好心眼巨人卻不是,他寧願吃噁心的大鼻子瓜,而且還為小朋友們製作美夢,送給小朋友們。

後來,好心眼巨人和索亞都煩透了吃人的巨人,他們聯合女王,運用了集體的智慧,最終戰勝了可惡的吃人巨人。

這部小說情節非常刺激,扣人心弦,使人很想一直看下去。看完這本書,不僅覺得它精彩,更讓人敬佩這位好心眼巨人:生活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中,

卻能出淤泥而不染,不受其他巨人的影響,做一個好巨人。這個巨人的容貌並不是很和藹,甚至有些可怕,但是接觸的時間久了,卻覺得他真的是一個心地善良,助人為樂的人,所有看過這本書的人,一定都會被巨人的善良、樸實、富有愛心的品質所感動。

在生活中,我也認識一個有這種品質的人,他就是我的語文老師——田老師。第一次見田老師,覺得他很凶,十分苛刻,對他很不喜歡。但是後來,我發現田老師特別富有愛心,每次上課他總是耐心地講題,下課也總是問我們有沒有不會的題。一次我生病了,沒能去上課,但是卻忘了給田老師請假。下了課,田老師便給我家打來了電話,問我怎麼了。媽媽說我生病了,

田老師說要多喝水,注意保暖。我真的好感動,田老師只是補習班的老師,卻對同學們那麼關切。每次上課,看到田老師聚精會神講課的樣子,我甚是覺得田老師的面容也越來越和藹,越來越可親了。

《好心眼巨人》告訴我,無論在什麼時候,什麼地方,都要做一個善良的人。而且,我們應該對每個人都多一些理解與寬容,這樣人與人之間才會相處的更加融洽。要記住,不要被外表所迷惑,心靈的美永遠高於外表的美。


好心眼巨人讀後感(二)

今天我讀了《好心眼巨人》這本書,書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漆黑的夜晚,小女孩索菲躺在床上。她被一個高高的巨人抓走了,巨人叫好心眼巨人,他把她抓到了巨人國。在巨人國裡,有各種各樣的吃人巨人,

但是好心眼巨人不吃人,他只吃大鼻子瓜,喝下起可樂

好心眼巨人的工作是捉夢,他捉到一個噩夢,把它吹到了吃人巨人的耳朵裡。巨人就做了噩夢。索菲每天看著吃人巨人們吃人,覺的他們非常可惡,就和好心眼巨人做了一個夢吹給了英國女王,讓女王派兵把吃人巨人們抓了回來。

在生活中,我也要像好心眼巨人和索菲一樣,向他們學習。


好心眼巨人讀後感(三)

文/李子路

寒假裡我讀了《好心眼巨人》一本書,這本書非常有意思。

故事講了在一個遙遠的地方,有一個巨人國,住著許多巨人。()天哪!巨人國裡有各種各樣可怕的巨人,有吃人肉塊巨人,喝血巨人,屠宰巨人……他們每天夜裡去吃人!還有一個善良的好心眼巨人,

他每天夜裡帶著小號去給孩子們吹美好的金色的夢—仙境遊。好心眼巨人不吃人那吃什麼呢?他吃一種難吃的大鼻子爪。一天,好心眼巨人吹夢的一切被小孩索菲亞看見了,於是好心眼巨人一把抓走了索菲。接下來又發生了許多事:好心眼巨人喝下氣可樂飛到天上去了;好心眼巨人還帶著索菲一起去捉夢;捉完夢索菲還看了好心眼巨人寫的夢的標籤。

和好心眼巨人在一起真是其樂無窮呀!巨人國裡還有許多好玩得故事,大家想知道嗎?想知道就讀這本書吧!

讀格列佛遊記有感600字(一)

暑假裡我們讀了英國作家喬納森、斯威夫特的《格列佛遊記》,仿佛就是我和他一起歷險一樣。我特別佩服他的機智勇敢,

他總是給我一種“歷經重生”的感覺。

這部小說以辛辣的諷刺與幽默,離奇的想像與誇張,描述了酷愛航海昌險的格列佛,四度周遊世界,經歷了大大小小驚險而有趣的奇遇。

遊記中,小人國、大人國裡光怪離奇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然而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格列佛泛舟北美,巧訪了荒島上慧駰國,結識了具有仁慈、誠實和友誼、等美德的惠駰。在惠駰國的語言中,沒有“撒謊”和“欺騙”這樣的字眼,哪裡的人們,更不理解它的含義。他們不懂什麼叫“懷疑”,什麼是“不信任”,在他們的國度裡一切都是真實的,透明的。格列佛在惠駰國裡度過了美好的時光,他完全融入這個社會,以至於與暗喻人類的野胡交往時,引成強烈的反差,因為他們總是以懷疑的目光看待一切,使他感到失落,對人類的行為產生了極度的厭惡。

我很羡慕格列佛能有幸到惠駰國是我們追求和嚮往的理想境地,在那裡,你不需要顧慮別人說的話的真假。而現實世界中有著很多與惠駰國中截然相反的事情在發生。有些事情我們甚至不願看到:有人用花言巧語騙取別人的血汗錢,有人為謀取暴利而不擇手段,有人甚至為了金錢,拋棄自己的親人。難怪我們的長輩,從小就教育我們要提高警惕,不要上當受騙。因此當我遇到有困難的人,要伸出援助之手時,我遲疑;當有人替我解圍時我不敢接受。這些都讓我感到矛盾,痛苦,無所適從。我期盼著有一天我們的社會也像惠駰國一樣沒有欺騙,沒有懷疑。讓我們的社會多一點真誠少一點虛偽。


讀格列佛遊記有感600字(二)

這幾天,讀了一篇小說名叫《格列佛遊記》,它已清晰的文字把我帶入一個奇特的意境,以幽默而諷刺的語言描述了一個混濁的社會。讀完之後,所帶來的精神上的愉悅,如同餘音繞梁,三日不絕。

當然其中一波三折的劇情,也使我為之心驚肉跳,然而,另我印象深刻的要數主人公在小人國的經歷。

曾經來往繁密,友好的兩個國家,不來夫斯古帝國和利裡浦特國,受貪婪野心的驅動,導致兵戈相向,發動戰爭,主人公幫助利裡浦特人打敗了不來夫斯古帝國的入侵,受到厚賞。而之後主人公因心存正義而直接拒絕他國國君的無理要求,卻讓國君無法接受,從此在國君心中種下憎恨的幼苗,再加上官員暗中中傷主人公,他在國君心目中的形象一下子宛如天使變為魔鬼,以至與個別朝廷官員想把主人公置之死。

這就如同書中所說“偉大的功績在君王眼裡能算什麼,如果一時你拒絕滿足君王的奢望,即使你從前立過大功也絕不能得到寬恕”。

讀到此刻,我顫抖了,不由得感到一絲心寒……所謂忠言逆耳,忠臣自然不得國君心喜;小人對君子的猜忌之心,君子自然被詆毀形象。想到這,我不由得感歎歷史上的忠臣最終能得到君王善待的又有幾個呢?但至少主人公近乎是其中的一個。

這篇遊記寫出來的,在我腦海呈現出的,是一個渾濁,無情的生活,是過去的生活的縮影!從作者描寫隱含的嘲諷和蔑視中,處處體現出抗爭精神。而遊記反映出來的當時英國的社會風貌,也讓我明白到在時代進步的背後往往充斥著不幸與荊棘,但無論如何,它畢竟是生活,這篇小說可謂悲喜交織。


讀格列佛遊記有感600字(三)

《格列佛遊記》成書於1726年,是英國作家斯威夫特作的長篇諷刺類小說,也是他的代表作。他通過豐富的想像,寫出了一個離奇的童話世界。全書分四個部分:小人國遊記、大人國遊記、飛島國遊記、慧馬國遊記。

書中的主人公——格列佛在一次航海事故中獨自漂流到了小人國,在這裡,小人國的居民把他當作一個頂天立地的巨人,以至於一不留神就能踩死幾個小人國居民,甚至他的小便就嫩撲滅王宮大火。一頓飯要數百小人做。他可以讓小人在他的手掌上跳舞,輕而易舉地打敗小人國的敵人。

在大人國,他卻顯得非常渺小,以至於成了大人國兒童的玩具,那裡的東西對他來說都顯得非常龐大彈鋼琴也要站在琴凳上,並且不斷地來回跑動,用拳頭砸琴鍵,才能彈出聲音來。一個大人國居民差點把他當食物吃了。在那裡,蒼蠅是他的天敵,冰雹似槍林彈雨……

而飛島國的統治對下方城市而言很霸道。要是誰反抗飛島國,他們就移動飛島到反抗他們的城市上空,不讓他們享受陽光權和雨水權。()不過,自從下方城市居民準備了尖頂金剛石建築和燃燒液體後,飛島國屈服了。

在慧馬國,馬有了人擁有的理性和與人交流的能力,也比人高明。那裡的人就成了沒思想,沒感情的畜生!

其實,《格列佛遊記》寫的不僅僅是離奇的童話,也有諷刺的意思。它重在諷刺18世紀英國統治集團爭權奪位,並抨擊侵略戰爭和殖民擴張。

不過我們無法領略《格列佛遊記》的深層含義,還是要學學它的寫作技巧。

骨幹是折騰出來的讀後感(一)

讀完《骨幹是折騰出來的》的這本書,感觸頗深。職場的潛規則、進步的必曆路程、心態的調整把握、成功人士的通性、企業的成功導向一一躍然腦海之中。下面我簡單詮釋一下我讀後的的收穫:

一個企業如同一座大廈,骨幹就是它的骨架,沒有堅固的骨架,再高的大廈也會一刻崩塌。學校也正如一個企業,只有有了一大批骨幹教師,才能在你想退縮的時候,能重新給你鼓起勇氣;在關鍵的時候,才能力挽狂瀾;骨幹猶如學校的指路燈,在迷失方向的時候,總能指出一條正確的道路。學校只有有了一批有能力,能全心全意為學校著想的骨幹,學校才會把未來的路走得更好。總而言之,一個學校只有有了一批骨幹力量,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那怎麼才能成為骨幹教師呢?只有經過折騰,才能成為骨幹。書中所說的“折騰”具有三個方面的含義:敢折騰才有機會;經折騰才能成長;善折騰才會成功。

首先,要正確對待組織對自己的折騰。組織對你的折騰如書中所說的,合理的折騰是鍛煉,無理的折騰是磨練。對骨幹,當然要折騰。想成功的人,成功地企望便時時折磨,想必那也是甜蜜的折磨吧。折騰是一個正常人、成熟的人必定經過的生活,而且他將會伴隨一生。要麼你自己願意過平庸而無味的生活。如新教師有新教師的折騰,骨幹教師有骨幹教師的折騰。不同的折騰需要上下傳遞,在折騰中感到樂趣。老祖宗早就明瞭這折磨得含義,幾千年前的孟夫子就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這難道不是折磨?還有“梅花香自苦寒來”,難道這又不是折磨?窮人的孩子早當家講的大約也是這個道理。

其次在工作中要自己折騰自己。工作需要有一定的知識作基礎,但同時也需要有豐富的實際經驗。豐富的經驗讓我們能在短時間內使工作上手,知識讓我們對自己的工作有一個實質性的認識,兩者相輔相成,不可或缺。所謂自己對自己的折騰,也就是指如何把自己的工作幹得更好。工作幹得更好,好在哪?好就是工作品質高、工作效率高。提高工作品質,就要靠豐富的工作經驗,積累工作經驗,並不是所有的事都一定自己親身經歷,這就需要我們自己折騰自己,要在工作中邊幹邊學,向先進學習,向老同志學習,向身邊所有人學習,寸有所長,尺有所短,學習他們現成的經驗,學習他們的長處,這裡所說折騰就是學習。提高工作效率這就需要對自己的工作要一個足夠的認識,善於總結工作中一些規律性的東西,然後很好利用這些規律來提高工作效率,在保證工作品質的前提下,折騰自己手中的工作。那麼這裡折騰的意思就是不斷對自己的工作進行總結和研究。我們教師更是如此,做一堂課要反復折騰,備教案、試教、評議、再改教案、再試教,這是真正的折騰,折騰以後,一節好課才會出爐。所以,要成功,要自信,有耐心,必然翻來覆去地折騰!

骨幹是折騰出來的,我們要立足當今這個經濟發展大潮之中,要不斷地接受折騰,還要善於自己折騰自己,才能生存地有品質,生活地有意義。


骨幹是折騰出來的讀後感(二)

讀放暑假的時候,田校長要求我們看《骨幹是折騰出來的》這本書,在暑假裡我靜下心來把這本書細細讀來,感觸頗深,確有不少真知酌見。職場的潛規則、進步的必曆路程、心態的調整把握、成功人士的通性、企業的成功導向一一躍然腦海之中。全書讀後,對我的感觸很深,下面我就把我自己的觀點結合來書中的思想,詮釋我讀後的的收穫:

恪盡職守,擺正位置是第一要務。我曾接受過專業的培訓,我原本對職業化和職業道德標準就是非常看重的,同時也時刻的按一個職業操守的規則來要求自己。我認為書中提出的“折騰”具有三個方面的含義:第一,“折騰”是種磨練,敢折騰才有機會。如同一塊好鋼,需要千錘百煉,才能成為組織的有用之才;第二,經折騰才能成長。人的成功需要一種激情,在職業的道路上敢於不斷面對挑戰;第三,卓有成效的領導者必須具備“折騰”下屬的能力。善折騰才會成功。企業基業常青的秘訣和制勝之道,都是把“折騰”作為打造企業核心競爭力骨幹的一種習慣。可以說,“折騰”決定成敗。

骨幹是折騰出來的,其實,我覺得這句話正闡述了青年教師培養的核心,也是本質。“折騰”,是每一位青年教師成長的奠基石。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培養青年教師,最重要的應該還是要讓青年教師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可是,偷東西的賊,他們都知道偷盜是犯法的;傷天害理的騙子,有哪個不知道“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是貪心讓他們歪曲了心靈。人,天生“惰性”。儒家聖人孟子,若不是孟母三遷的教誨,沒有“斷機杼”的啟發。或許這位偉大的人物也就不存在了。聖人尚且如此,何談凡人。更多的人,他們控制了自己的心靈,為了更好的“活著”,他們儘量節制著自己的欲念,淨化著自己的心靈。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只有將“知道”付諸行動,在實踐中歷練,才能讓你更加的鋒利。為了讓自己變得鋒利,就一定要把刀磨得快快的。如何磨刀?惟有讀書,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可見書之功效。制定嚴密的讀書計畫,付諸實際行動,堅持寫讀後感或心得。將書中的知識化為己有,並將其源源不斷的轉化為能力,用以提高自己,讓自己更加鋒利,那真是“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接受每一次挑戰。人總是害怕面對困難,要知道,回避困難是沒用的,只有正視困難,認真對待困難,久病成醫之後,你將看到另一片蔚藍的天空。

時刻準備著每一次的展示機會,每一次的發言,每一次的競賽等等,機會往往青睞於那些有準備的人。

“骨幹是折騰出來的。”說得真是太對了,別指望天下會有不要錢的午餐。

以上是我讀完《骨幹是折騰出來的》後點收穫,總之,讀完這本書,感悟頗多,但要言盡其意,並非易事。所以,只能用一些零散的詞語表達此刻零亂的心情。最後,我想說的是:一本好書,受益終生;一個好伴,幸福一生。在事業的旅途中,我們要讀好書,搭好伴,向既定的目標勇敢前進!目前的你再經過不間斷的折騰,折騰、再折騰,明天的你無法估量。


骨幹是折騰出來的讀後感(三)

初讀本書的題目,不禁有些茫然,骨幹怎麼會是“折騰”出來的呢?如何“折騰”就能成為骨幹呢?帶著這份疑問,我通讀全書,終於略知一二。下面就我的一點收穫、一些啟示記錄於此,以供日後自勉。

我覺得要讀懂此書,首先應該要明確兩個最主要的問題:什麼叫“骨幹”;如何去“折騰”。明白了這兩點,我們才能真正理解這本書所要表述的內容。

首先我從書中找到了這裡“折騰”的意思,包含這麼三方面:第一,敢折騰才有機會。機會是留給有膽識、敢折騰的人的。抓住機遇需要有膽識,但沒有“膽”是不可能有“識”的。在激烈的市場拼殺中,永遠保持一種創業的衝動,保持一種激情,從不畏懼,從不膽怯,“狹路相逢勇者勝”,敢於刺刀見紅,敢於“亮劍”。這些是職業成功的必備條件。第二,經折騰才能成長。合理的要求是鍛煉,無理的要求是磨練。要想成長,就要經受得住來自組織、社會以及環境反復不斷的磨練——折騰。如同一塊好鋼,需要千錘百煉。在職業生涯中,要能夠承受來自方方面面的壓力,扛得住各種心理和生理方面的重負,艱難困苦,玉汝于成。就像唐僧取經,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最終修成正果。人才只有經受組織反復不斷的磨煉,才能成為組織可用之才。所有夢想成為骨幹的人都要具備堅韌的抗擊打能力。第三,善折騰才會成功。管理的任務之一,是培養人才、包括培養管理者自己。今天,單個人無法完成任何事情,組織也不可能讓一個人把所有事情完成。要想成功就必須培養一批能履行職責、完成任務的下屬。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必須具備折騰下屬的能力。

明確了以上三點,我們就可以知道自己該怎麼“折騰”了。

那麼如何進行正確的折騰呢?我認為可以這樣:一是要進行正確的折騰。“折騰”這個詞,我們的理解大多是一個貶義詞,因為一說到折騰,很多人會想到“瞎胡鬧”的意思。我們經常會聽到有的單位會有那麼一種喜歡折騰的人:同事之間搬弄是非,領導那裡告個小狀兒,唯恐天下不亂。我覺得這種折騰是最最要不得的。這樣瞎折騰的人往往會被大家孤立起來!所以我們每個人都要明確自己的職責,堅決抵制將折騰作幌子去打擊報復、謀求私利,否則,損失就大了。二是不能因為怕出錯而不敢折騰。大家都明白一個事實:無論在什麼地方,出錯的往往是幹事的。所以,我們要想折騰就要做事,做事就難免出錯。很多人怕出錯,所以做事總是唯唯諾諾,放不開,更不用說去改革創新了。我覺得為了自己的事業犯錯誤並不可怕。關鍵是犯了錯誤之後怎麼辦?犯了錯誤後是不是能正確面對,勇於改正!這一點很重要。人無完人,每個人都不能做到完美。不管犯了什麼錯誤,我們要學會承受,學會分析錯誤原因。找出錯誤的根源,然後去認真改正,這樣就會避免同樣的錯誤再次發生。最可怕的是有的人犯了錯誤不願意承擔後果,想方設法逃避責任,這樣的人,一個沒有責任感的人是永遠不可能成長為骨幹的。所以只要目的明確,是在為集體利益著想,我們就可以放心大膽的折騰!

第二個大問題,就是要弄明白什麼叫骨幹。()所謂“骨幹”,就是是事物中的主要部分、主要支柱或最實質性的成分。如同大廈,組織的大廈靠骨幹來支撐,缺少骨幹,組織不能發展,大廈就會倒塌——骨幹是組織大廈的承重牆,是組織賴以存續的基礎。當然,這個“支撐”既可以是全部組織的“支撐”,也可以是組織某個局部的“支撐”。

由骨幹的概念我們可以看出,在一個集體中,骨幹是何等的重要,所以很多人都希望自己能夠成為骨幹,成為一個重要的人,可是骨幹不是想做就能做的,“骨幹是折騰出來的”。這一點,我們的先人也是認同的:“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這些名言警句都說明了同一個道理:要成功,必先經受磨練,不經過磨練,人就不會真正的成長,也就談不上成為骨幹。我們學校裡有很多骨幹教師,她們在人後吃了多少苦,下了多少工夫,只有她們自己知道。如果我們每天抱著應付任務的態度去被動的教書,而不是積極主動的去用心做事,又怎能成長為骨幹呢?

書中明確告訴我們,要想成為骨幹,最重要的是要做到“恪盡職守”。首要的前提是明確自己的位置,這就如同哨兵要知道哨位在哪裡一樣。在自己的崗位上,“想你該做的,說你瞭解的,做你分內的,改你做錯的”。我個人的理解是:想成為骨幹並不難,做好自己分內的事,使自己在某一方面強於別人,你就是這方面的骨幹了。比如我們學校的郭美玲老師,她並沒有做什麼轟轟烈烈的大偉業,這麼多年來,她就是在小學數學的崗位上默默耕耘,潛心研究,開開心心奔波於教室和辦公室之間,把自己分內的每一件小事都認認真真的做好,所以她深受每一個學生的愛戴,得到了學校和教育部門的認可,這樣老師就是我們的榜樣,就是我們的骨幹。我們學校裡還有很多這樣的人,比如那麼多任課教師,還有我們的張國宏校長,有幸跟這麼多骨幹們在一起工作,我從心底裡佩服她們的為人做事,她們在自己的崗位上默默無聞,扎實認真,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這樣恪盡職守,那麼我們離骨幹的目標還會遠嗎?

認識到這一點,我們就要從現在開始,試著“折騰”一下,即使不能把自己折騰成骨幹,最起碼可以給自己打打氣,加加油,使自己在前行的道路上擺正位置,端正心態,跟上骨幹的步伐。也許在不久的將來,自己會在默默奉獻中一不小心還真就成了一名骨幹呢!

因為他們總是以懷疑的目光看待一切,使他感到失落,對人類的行為產生了極度的厭惡。

我很羡慕格列佛能有幸到惠駰國是我們追求和嚮往的理想境地,在那裡,你不需要顧慮別人說的話的真假。而現實世界中有著很多與惠駰國中截然相反的事情在發生。有些事情我們甚至不願看到:有人用花言巧語騙取別人的血汗錢,有人為謀取暴利而不擇手段,有人甚至為了金錢,拋棄自己的親人。難怪我們的長輩,從小就教育我們要提高警惕,不要上當受騙。因此當我遇到有困難的人,要伸出援助之手時,我遲疑;當有人替我解圍時我不敢接受。這些都讓我感到矛盾,痛苦,無所適從。我期盼著有一天我們的社會也像惠駰國一樣沒有欺騙,沒有懷疑。讓我們的社會多一點真誠少一點虛偽。


讀格列佛遊記有感600字(二)

這幾天,讀了一篇小說名叫《格列佛遊記》,它已清晰的文字把我帶入一個奇特的意境,以幽默而諷刺的語言描述了一個混濁的社會。讀完之後,所帶來的精神上的愉悅,如同餘音繞梁,三日不絕。

當然其中一波三折的劇情,也使我為之心驚肉跳,然而,另我印象深刻的要數主人公在小人國的經歷。

曾經來往繁密,友好的兩個國家,不來夫斯古帝國和利裡浦特國,受貪婪野心的驅動,導致兵戈相向,發動戰爭,主人公幫助利裡浦特人打敗了不來夫斯古帝國的入侵,受到厚賞。而之後主人公因心存正義而直接拒絕他國國君的無理要求,卻讓國君無法接受,從此在國君心中種下憎恨的幼苗,再加上官員暗中中傷主人公,他在國君心目中的形象一下子宛如天使變為魔鬼,以至與個別朝廷官員想把主人公置之死。

這就如同書中所說“偉大的功績在君王眼裡能算什麼,如果一時你拒絕滿足君王的奢望,即使你從前立過大功也絕不能得到寬恕”。

讀到此刻,我顫抖了,不由得感到一絲心寒……所謂忠言逆耳,忠臣自然不得國君心喜;小人對君子的猜忌之心,君子自然被詆毀形象。想到這,我不由得感歎歷史上的忠臣最終能得到君王善待的又有幾個呢?但至少主人公近乎是其中的一個。

這篇遊記寫出來的,在我腦海呈現出的,是一個渾濁,無情的生活,是過去的生活的縮影!從作者描寫隱含的嘲諷和蔑視中,處處體現出抗爭精神。而遊記反映出來的當時英國的社會風貌,也讓我明白到在時代進步的背後往往充斥著不幸與荊棘,但無論如何,它畢竟是生活,這篇小說可謂悲喜交織。


讀格列佛遊記有感600字(三)

《格列佛遊記》成書於1726年,是英國作家斯威夫特作的長篇諷刺類小說,也是他的代表作。他通過豐富的想像,寫出了一個離奇的童話世界。全書分四個部分:小人國遊記、大人國遊記、飛島國遊記、慧馬國遊記。

書中的主人公——格列佛在一次航海事故中獨自漂流到了小人國,在這裡,小人國的居民把他當作一個頂天立地的巨人,以至於一不留神就能踩死幾個小人國居民,甚至他的小便就嫩撲滅王宮大火。一頓飯要數百小人做。他可以讓小人在他的手掌上跳舞,輕而易舉地打敗小人國的敵人。

在大人國,他卻顯得非常渺小,以至於成了大人國兒童的玩具,那裡的東西對他來說都顯得非常龐大彈鋼琴也要站在琴凳上,並且不斷地來回跑動,用拳頭砸琴鍵,才能彈出聲音來。一個大人國居民差點把他當食物吃了。在那裡,蒼蠅是他的天敵,冰雹似槍林彈雨……

而飛島國的統治對下方城市而言很霸道。要是誰反抗飛島國,他們就移動飛島到反抗他們的城市上空,不讓他們享受陽光權和雨水權。()不過,自從下方城市居民準備了尖頂金剛石建築和燃燒液體後,飛島國屈服了。

在慧馬國,馬有了人擁有的理性和與人交流的能力,也比人高明。那裡的人就成了沒思想,沒感情的畜生!

其實,《格列佛遊記》寫的不僅僅是離奇的童話,也有諷刺的意思。它重在諷刺18世紀英國統治集團爭權奪位,並抨擊侵略戰爭和殖民擴張。

不過我們無法領略《格列佛遊記》的深層含義,還是要學學它的寫作技巧。

骨幹是折騰出來的讀後感(一)

讀完《骨幹是折騰出來的》的這本書,感觸頗深。職場的潛規則、進步的必曆路程、心態的調整把握、成功人士的通性、企業的成功導向一一躍然腦海之中。下面我簡單詮釋一下我讀後的的收穫:

一個企業如同一座大廈,骨幹就是它的骨架,沒有堅固的骨架,再高的大廈也會一刻崩塌。學校也正如一個企業,只有有了一大批骨幹教師,才能在你想退縮的時候,能重新給你鼓起勇氣;在關鍵的時候,才能力挽狂瀾;骨幹猶如學校的指路燈,在迷失方向的時候,總能指出一條正確的道路。學校只有有了一批有能力,能全心全意為學校著想的骨幹,學校才會把未來的路走得更好。總而言之,一個學校只有有了一批骨幹力量,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那怎麼才能成為骨幹教師呢?只有經過折騰,才能成為骨幹。書中所說的“折騰”具有三個方面的含義:敢折騰才有機會;經折騰才能成長;善折騰才會成功。

首先,要正確對待組織對自己的折騰。組織對你的折騰如書中所說的,合理的折騰是鍛煉,無理的折騰是磨練。對骨幹,當然要折騰。想成功的人,成功地企望便時時折磨,想必那也是甜蜜的折磨吧。折騰是一個正常人、成熟的人必定經過的生活,而且他將會伴隨一生。要麼你自己願意過平庸而無味的生活。如新教師有新教師的折騰,骨幹教師有骨幹教師的折騰。不同的折騰需要上下傳遞,在折騰中感到樂趣。老祖宗早就明瞭這折磨得含義,幾千年前的孟夫子就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這難道不是折磨?還有“梅花香自苦寒來”,難道這又不是折磨?窮人的孩子早當家講的大約也是這個道理。

其次在工作中要自己折騰自己。工作需要有一定的知識作基礎,但同時也需要有豐富的實際經驗。豐富的經驗讓我們能在短時間內使工作上手,知識讓我們對自己的工作有一個實質性的認識,兩者相輔相成,不可或缺。所謂自己對自己的折騰,也就是指如何把自己的工作幹得更好。工作幹得更好,好在哪?好就是工作品質高、工作效率高。提高工作品質,就要靠豐富的工作經驗,積累工作經驗,並不是所有的事都一定自己親身經歷,這就需要我們自己折騰自己,要在工作中邊幹邊學,向先進學習,向老同志學習,向身邊所有人學習,寸有所長,尺有所短,學習他們現成的經驗,學習他們的長處,這裡所說折騰就是學習。提高工作效率這就需要對自己的工作要一個足夠的認識,善於總結工作中一些規律性的東西,然後很好利用這些規律來提高工作效率,在保證工作品質的前提下,折騰自己手中的工作。那麼這裡折騰的意思就是不斷對自己的工作進行總結和研究。我們教師更是如此,做一堂課要反復折騰,備教案、試教、評議、再改教案、再試教,這是真正的折騰,折騰以後,一節好課才會出爐。所以,要成功,要自信,有耐心,必然翻來覆去地折騰!

骨幹是折騰出來的,我們要立足當今這個經濟發展大潮之中,要不斷地接受折騰,還要善於自己折騰自己,才能生存地有品質,生活地有意義。


骨幹是折騰出來的讀後感(二)

讀放暑假的時候,田校長要求我們看《骨幹是折騰出來的》這本書,在暑假裡我靜下心來把這本書細細讀來,感觸頗深,確有不少真知酌見。職場的潛規則、進步的必曆路程、心態的調整把握、成功人士的通性、企業的成功導向一一躍然腦海之中。全書讀後,對我的感觸很深,下面我就把我自己的觀點結合來書中的思想,詮釋我讀後的的收穫:

恪盡職守,擺正位置是第一要務。我曾接受過專業的培訓,我原本對職業化和職業道德標準就是非常看重的,同時也時刻的按一個職業操守的規則來要求自己。我認為書中提出的“折騰”具有三個方面的含義:第一,“折騰”是種磨練,敢折騰才有機會。如同一塊好鋼,需要千錘百煉,才能成為組織的有用之才;第二,經折騰才能成長。人的成功需要一種激情,在職業的道路上敢於不斷面對挑戰;第三,卓有成效的領導者必須具備“折騰”下屬的能力。善折騰才會成功。企業基業常青的秘訣和制勝之道,都是把“折騰”作為打造企業核心競爭力骨幹的一種習慣。可以說,“折騰”決定成敗。

骨幹是折騰出來的,其實,我覺得這句話正闡述了青年教師培養的核心,也是本質。“折騰”,是每一位青年教師成長的奠基石。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培養青年教師,最重要的應該還是要讓青年教師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可是,偷東西的賊,他們都知道偷盜是犯法的;傷天害理的騙子,有哪個不知道“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是貪心讓他們歪曲了心靈。人,天生“惰性”。儒家聖人孟子,若不是孟母三遷的教誨,沒有“斷機杼”的啟發。或許這位偉大的人物也就不存在了。聖人尚且如此,何談凡人。更多的人,他們控制了自己的心靈,為了更好的“活著”,他們儘量節制著自己的欲念,淨化著自己的心靈。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只有將“知道”付諸行動,在實踐中歷練,才能讓你更加的鋒利。為了讓自己變得鋒利,就一定要把刀磨得快快的。如何磨刀?惟有讀書,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可見書之功效。制定嚴密的讀書計畫,付諸實際行動,堅持寫讀後感或心得。將書中的知識化為己有,並將其源源不斷的轉化為能力,用以提高自己,讓自己更加鋒利,那真是“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接受每一次挑戰。人總是害怕面對困難,要知道,回避困難是沒用的,只有正視困難,認真對待困難,久病成醫之後,你將看到另一片蔚藍的天空。

時刻準備著每一次的展示機會,每一次的發言,每一次的競賽等等,機會往往青睞於那些有準備的人。

“骨幹是折騰出來的。”說得真是太對了,別指望天下會有不要錢的午餐。

以上是我讀完《骨幹是折騰出來的》後點收穫,總之,讀完這本書,感悟頗多,但要言盡其意,並非易事。所以,只能用一些零散的詞語表達此刻零亂的心情。最後,我想說的是:一本好書,受益終生;一個好伴,幸福一生。在事業的旅途中,我們要讀好書,搭好伴,向既定的目標勇敢前進!目前的你再經過不間斷的折騰,折騰、再折騰,明天的你無法估量。


骨幹是折騰出來的讀後感(三)

初讀本書的題目,不禁有些茫然,骨幹怎麼會是“折騰”出來的呢?如何“折騰”就能成為骨幹呢?帶著這份疑問,我通讀全書,終於略知一二。下面就我的一點收穫、一些啟示記錄於此,以供日後自勉。

我覺得要讀懂此書,首先應該要明確兩個最主要的問題:什麼叫“骨幹”;如何去“折騰”。明白了這兩點,我們才能真正理解這本書所要表述的內容。

首先我從書中找到了這裡“折騰”的意思,包含這麼三方面:第一,敢折騰才有機會。機會是留給有膽識、敢折騰的人的。抓住機遇需要有膽識,但沒有“膽”是不可能有“識”的。在激烈的市場拼殺中,永遠保持一種創業的衝動,保持一種激情,從不畏懼,從不膽怯,“狹路相逢勇者勝”,敢於刺刀見紅,敢於“亮劍”。這些是職業成功的必備條件。第二,經折騰才能成長。合理的要求是鍛煉,無理的要求是磨練。要想成長,就要經受得住來自組織、社會以及環境反復不斷的磨練——折騰。如同一塊好鋼,需要千錘百煉。在職業生涯中,要能夠承受來自方方面面的壓力,扛得住各種心理和生理方面的重負,艱難困苦,玉汝于成。就像唐僧取經,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最終修成正果。人才只有經受組織反復不斷的磨煉,才能成為組織可用之才。所有夢想成為骨幹的人都要具備堅韌的抗擊打能力。第三,善折騰才會成功。管理的任務之一,是培養人才、包括培養管理者自己。今天,單個人無法完成任何事情,組織也不可能讓一個人把所有事情完成。要想成功就必須培養一批能履行職責、完成任務的下屬。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必須具備折騰下屬的能力。

明確了以上三點,我們就可以知道自己該怎麼“折騰”了。

那麼如何進行正確的折騰呢?我認為可以這樣:一是要進行正確的折騰。“折騰”這個詞,我們的理解大多是一個貶義詞,因為一說到折騰,很多人會想到“瞎胡鬧”的意思。我們經常會聽到有的單位會有那麼一種喜歡折騰的人:同事之間搬弄是非,領導那裡告個小狀兒,唯恐天下不亂。我覺得這種折騰是最最要不得的。這樣瞎折騰的人往往會被大家孤立起來!所以我們每個人都要明確自己的職責,堅決抵制將折騰作幌子去打擊報復、謀求私利,否則,損失就大了。二是不能因為怕出錯而不敢折騰。大家都明白一個事實:無論在什麼地方,出錯的往往是幹事的。所以,我們要想折騰就要做事,做事就難免出錯。很多人怕出錯,所以做事總是唯唯諾諾,放不開,更不用說去改革創新了。我覺得為了自己的事業犯錯誤並不可怕。關鍵是犯了錯誤之後怎麼辦?犯了錯誤後是不是能正確面對,勇於改正!這一點很重要。人無完人,每個人都不能做到完美。不管犯了什麼錯誤,我們要學會承受,學會分析錯誤原因。找出錯誤的根源,然後去認真改正,這樣就會避免同樣的錯誤再次發生。最可怕的是有的人犯了錯誤不願意承擔後果,想方設法逃避責任,這樣的人,一個沒有責任感的人是永遠不可能成長為骨幹的。所以只要目的明確,是在為集體利益著想,我們就可以放心大膽的折騰!

第二個大問題,就是要弄明白什麼叫骨幹。()所謂“骨幹”,就是是事物中的主要部分、主要支柱或最實質性的成分。如同大廈,組織的大廈靠骨幹來支撐,缺少骨幹,組織不能發展,大廈就會倒塌——骨幹是組織大廈的承重牆,是組織賴以存續的基礎。當然,這個“支撐”既可以是全部組織的“支撐”,也可以是組織某個局部的“支撐”。

由骨幹的概念我們可以看出,在一個集體中,骨幹是何等的重要,所以很多人都希望自己能夠成為骨幹,成為一個重要的人,可是骨幹不是想做就能做的,“骨幹是折騰出來的”。這一點,我們的先人也是認同的:“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這些名言警句都說明了同一個道理:要成功,必先經受磨練,不經過磨練,人就不會真正的成長,也就談不上成為骨幹。我們學校裡有很多骨幹教師,她們在人後吃了多少苦,下了多少工夫,只有她們自己知道。如果我們每天抱著應付任務的態度去被動的教書,而不是積極主動的去用心做事,又怎能成長為骨幹呢?

書中明確告訴我們,要想成為骨幹,最重要的是要做到“恪盡職守”。首要的前提是明確自己的位置,這就如同哨兵要知道哨位在哪裡一樣。在自己的崗位上,“想你該做的,說你瞭解的,做你分內的,改你做錯的”。我個人的理解是:想成為骨幹並不難,做好自己分內的事,使自己在某一方面強於別人,你就是這方面的骨幹了。比如我們學校的郭美玲老師,她並沒有做什麼轟轟烈烈的大偉業,這麼多年來,她就是在小學數學的崗位上默默耕耘,潛心研究,開開心心奔波於教室和辦公室之間,把自己分內的每一件小事都認認真真的做好,所以她深受每一個學生的愛戴,得到了學校和教育部門的認可,這樣老師就是我們的榜樣,就是我們的骨幹。我們學校裡還有很多這樣的人,比如那麼多任課教師,還有我們的張國宏校長,有幸跟這麼多骨幹們在一起工作,我從心底裡佩服她們的為人做事,她們在自己的崗位上默默無聞,扎實認真,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這樣恪盡職守,那麼我們離骨幹的目標還會遠嗎?

認識到這一點,我們就要從現在開始,試著“折騰”一下,即使不能把自己折騰成骨幹,最起碼可以給自己打打氣,加加油,使自己在前行的道路上擺正位置,端正心態,跟上骨幹的步伐。也許在不久的將來,自己會在默默奉獻中一不小心還真就成了一名骨幹呢!

下一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