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勵志一生 » 讀後感/觀後感

昆蟲記讀後感1200字

昆蟲記讀後感1200字(一)

看了《昆蟲記》後,這本書使我十分著迷, 原來昆蟲世界有這麼多的奧秘,我知道了一些鮮為人知的昆蟲常識和生活習性:蟬在地下“潛伏”四年才能鑽出地面,在陽光下歌唱五個星期;蟋蟀善於建造巢穴,管理家務;蜘蛛在捕獲食物、編織羅網方面具有才能,人類用三角尺和圓規也未必能畫出那麼出那麼準確的網;螳螂善於用“心理戰術”制服敵人,是對方驚慌失措……種種奇妙的現象都展現在我們眼前,讓我們足不出戶就能感受到昆蟲世界的奇妙。

這是第一次接觸《昆蟲記》,是老師佈置的寒假任務,

一提到《昆蟲記》我就想起了那種平淡無趣的說明文,讓我頓時沒了興趣,但是才讀了一點,不知怎麼的它就吸引了我。這是一部描述昆蟲們生育、勞作、狩獵與死亡的科普書,平實的文字,清新自然;幽默的敘述,惹人捧腹……人性化的蟲子們翩然登場,多麼奇異、有趣的故事啊!法布林的《昆蟲記》讓那些被我忽視太久了的昆蟲的身影,及它們囂張的鳴叫,一下子聚攏過來,讓我感到了他們的存在。

在這之前,昆蟲的世界幾乎是我想像的,因為我沒時間也沒精力去觀察它們了、解它們,想像著他們十分和睦美好,不會有一地爭吵或是鬥毆,但是自從看了《昆蟲記》,昆蟲的形象在我的心目中顛覆了,原來昆蟲跟我們人類一樣有生與死,

有勞動與掠奪等許多活動,這都與人有著驚人的相似。他跟我們人類一樣,又善良的食草性昆蟲,又殘酷的食肉性昆蟲,我好像身臨其境一般,好像他們就在我眼前進行著一切活動,把我帶到了一個真實的昆蟲世界。當我繼續閱讀《昆蟲記》時,我看到法布林細緻入微地觀察毛蟲的旅行,我看到他不顧危險捕捉黃蜂,我看到他大膽假設、謹慎實驗、反復推敲實驗過程與資料,一步一步推斷高鼻蜂毒針的作用時間與效果,螢的捕食過程,捕蠅蜂處理獵物的方法,孔雀蛾的遠距離聯絡……一次實驗失敗了,他收集資料、分析原因,轉身又設計下一次。嚴謹的實驗方法,大膽的質疑精神,勤勉的作風。這一次,我感覺到了 “科學精神”及其博大精深的內涵。
但是我卻沒有這種作風,相反我做任何事情都只有三分鐘熱情,而且做事總是馬馬虎虎、草草了事,很少做完再檢查。

有一語文老師讓我們回家背課文,那天作業不多,但是我卻磨蹭了好長時間到了10點鐘才寫完,我迷迷糊糊地收拾好書包,準備上床睡覺,但是還沒上床就被媽媽叫住了:“天卉,老師發來短信了,語文課文要背誦,你背完了嗎?”我心裡一緊張,支支吾吾的說:“背…背…背完了。”媽媽好像看出了我的心虛,又厲聲問了一遍,我無言以對。在媽媽的嚴謹督促下,我睜開那已經要打架的眼皮,無力的背誦著課文,背著背著,就快要睡著了。這是媽媽問我說:“背完啦?等會兒,我來檢查。”啊?我一聽要來檢查,

連忙胡亂的看了幾遍,其實也沒看到什麼。一開始背誦,我就卡殼了,連開頭都不知是什麼,這是媽媽提醒了我才開始背出來。到後來不是卡殼,就是背多字,而且還差點漏了一大段文字。

到了最後,媽媽再也忍受不了了,讓我重新背熟了再背。我可不願意,連忙說:“唉,差不多差不多,反正不都一樣。”第二天一早起來什麼都忘了,只記得那開頭的幾個字,結果被老師批評了。現在讀了這本書,我一定要向法布林學習,要有認真嚴謹的想學習態度。

我嘆服法布林為探索大自然付出的精神,讓我感受到了昆蟲與環境息息相關,又讓我感受到了作者的獨具匠心和細微的觀察。《昆蟲記》讓我眼界開闊了,看待問題的角度不一樣了,

理解問題的深度也將超越以往。我覺得 《昆蟲記》是值得一生閱讀的好書, 我想無論是誰,只要認真地閱讀一下 《昆蟲記》,讀出滋味,讀出感想,一定可以知道得更多。


昆蟲記讀後感1200字(二)

輕輕合上《昆蟲記》,我卻仍然沉浸在法布林引領我走進的昆蟲王國,一隻只可愛的昆蟲仍在我的眼前嬉戲。是什麼讓法布林獲得許多名人的贊許?是什麼讓他為我構造出了一個如此活靈活現的昆蟲世界?難道僅僅是他對生命的敬畏之情嗎?不,這裡還包含著法布林對科學的熱愛與執著。

法布林——這個人類傑出的代表,耗費其一生的光陰,就為了為這眾多平凡的自然界子民——昆蟲譜寫一部精彩的生命樂章。法布林用他“哲學家一般的思,

美術家一般的看,文學家一般的感受與抒寫”,為我們締造了一個昆蟲的樂園。從字裡行間我們都能深深地感受到法布林對生命的敬畏,以及他相信科學、注重觀察和尊重真相的精神。頓時,有一種深深的敬仰之情從我的心底蔓延開來。

剛翻開這本書,我堅定地認為它一定是枯燥乏味的,可讀著讀著,我就發覺這本書比無聊的小說有意義、有趣味多了。我尤其喜歡的是描寫螢火蟲的那部分:在螢的皮上有一種白顏色的塗料,形成了很細很細的粒形物質。於是,光就從這個地方發出來。在這些物質附近,還分佈著一種非常奇特的器官,它們都有短幹,上面還生長著很多細枝,這種枝幹散佈在發光物體的的上面,有時還深入其中。這是多麼細緻的描寫呀!此時,我仿佛看到了法布林正在草叢中艱難地捕捉螢火蟲;此時,我仿佛看到了法布林正坐在顯微鏡前仔細地觀察螢火蟲;此時,我仿佛看到了法布林正在燈光下,認真地記著什麼,臉上露出喜悅之情……是什麼讓法布林如此認真專注?每個細節都不疏忽?我苦苦地思索著,哦!那不為什麼,只因他對科學和自然的喜愛,因為這個,他執著研究,寫下了世界名著——《昆蟲記》。

這時,一位位兢兢業業的偉人又浮現在我的眼前:有女強人居里夫人,有原子彈之父錢學森,有提出相對論的愛因斯坦……他們哪個不是和法布林一樣熱愛科學呢?就拿諾貝爾來說吧,他從小就對科學非常喜愛,就是這種對科學近乎癡迷的熱愛,讓他不顧生命危險,一次又一次地在研究室裡點燃炸藥,也就是這種熱愛與執著,使他的炸藥一次比一次更好更強。

看著他們,再看看自己,我不覺一陣面紅耳赤。作為一名少先隊員,我對待學習是否有滿腔的熱愛呢?我又是否有著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呢?遇到難題,我首先想到的就是退縮;課堂上,面對老師的提問,我總是懶於動腦;做完作業,我更不懂得主動汲取……我欠缺的不正是那種熱愛學習,執著探索的精神嗎?

合上《昆蟲記》,望著窗外明媚的陽光,我似乎又看到了法布林低著頭、彎著腰專注研究昆蟲的情景。此時,柔柔的陽光透過窗戶,灑在我的身上。“熱愛,執著!”,這兩個詞已深深留在了我的心上!


昆蟲記讀後感1200字(三)

柔和的月光斜斜地灑在原野上,()靜謐而又安詳,空氣中彌漫著玫瑰花般的香味,甜蜜充滿愛意。靈敏的聽覺細心地將動物微妙的喘息捕捉,不覺更添幽靜。月光下,我輕輕扣響大自然久掩的門扉,進行一次難忘的探訪。

——題記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在書店裡讀到了《昆蟲記》這本書,本是無意,卻竟成就了一番美麗的邂逅。《昆蟲記》一書一改以往科普書給我帶來的枯燥無味的印象,在說理講述的同時溶入了一般清新的文藝范兒,讓我讀後感覺一習古樸的風吹來,愛不釋手。

靜靜地,順著書往下讀,沿著法布林的足跡探索動物的奧秘。一步步地,我陷入了他營造的氛圍中,好似置身于月光皎潔的夜晚……

“格裡裡,格裡裡。”在寂靜的夜中,這種聲音分外優美而柔和。我順著清脆的叫聲尋覓源頭,竟是可愛的蟋蟀們在排演交響樂呢!它們手舉長矛拉鋸,儼然一幅小提琴家的模樣。“它們的歌聲單調而無藝術感,但它的這種藝術感和它生命復蘇的單調喜悅相協調,這是一種警醒的歌頌,為萌芽的種子和初生的葉片所瞭解,所體味。”感謝偉大的科學家:法布林先生,是他,賦予了這歌聲更多的內涵,是啊,這聲音是多麼悅耳,它們吟唱在自己美好的生活裡,吟唱在大自然的靜謐裡,吟唱在欣賞者的笑靨裡。這平凡的歌聲仿佛有了穿透力,有了震撼人心的力量,這是一首以愛與感恩為主題的讚歌。小小的蟋蟀告訴我:要樂觀生活。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忖思間,一抹若有若無的微弱光線下子奪取了我的視線。是螢火蟲!我驚喜地叫出聲來。在緊張到讓人難以喘息的黑夜中,我在一絲罅隙中終於看到了讓人心安的光亮,讓人溫暖的生靈。螢火蟲點著生命的燈盞,緩緩地上下翻飛,淺綠色的光照亮了前進的路。“它們簡直就像那種從月亮裡面掉落下來的一朵朵可愛的潔白的小花朵,充滿詩情畫意的溫馨。”“螢火蟲的燈並不能神化,它是由氧氣為載體燃燒了起來。”在尋常的美麗,人類固有的浪漫情愫背後,以物理的名義,事實的真相在我面前徐徐展開。理性的智慧也如螢的燈籠,在神秘地閃光。

我躺了下來,躺在柔軟的草地上,任思緒飛翔在無際的天空,是誰創造了人類?又是誰創造了動物?我們不得而知。或許我們也是同樣卑微的一分子,在浩瀚的大自然面前,人類只能像嬰兒那樣虔誠地匍匐和敬畏。“一個活著的微點——最小最小生命的一粒,它的快樂和痛苦比無限大的物質,更能引起我的無限興趣,因此我更愛你們。”法布林如是說。昆蟲的本能、習性、勞動、婚姻、繁衍、死亡,無不透露著作者對人類的思考。他傾其一生的精力於研究動物,抱著嚴謹,更是仰視的態度探索科學的奧秘。但他又不只是一個旁觀者和研究者,他是充滿著滿心熱忱的。他將愛融入到筆尖,匯成對這些小生靈的尊重和扞衛。

我亦可以從他的自述中學到:觀察和懷疑一切是我們對科學應持有的態度,若沒有觀察,何來懷疑?若沒有懷疑,又怎能攀登科學的高峰?保持好奇的意念,不在意旁人;敢於探索,用科學詮釋真理。這就是《昆蟲記》要告訴我們的更深層的東西。

月光藏匿起來了,氳氳著芳香的空氣散去了,探訪結束了。合上書,我長籲了一口氣。睿智的哲思,人性的思考,徜徉在昆蟲的世界,我久久難以忘懷。跟著法布林來一次月光下的探訪吧,你會體會到他對生命的關愛,對萬物的讚美,更會感受到他嚴謹的態度。

遠方的鐘聲響起,莊嚴宣告。等待我們的是更未知渺遠的奧秘,到那時,學學法布林來一次求知的遠足,科學的探索……

昆蟲記蟬和蟻讀後感(一)

自從我讀了《昆蟲記》中“蟬和螞蟻”這個故事後,我才知道了真正的勤勞者。

拉封丹的這個寓言家喻戶曉:整整一夏天,蟬不做一點事,只終日站在樹梢上歌唱,而螞蟻則忙於儲藏食物。冬天來了,當螞蟻把儲備的受潮食物放在太陽下曬時,一隻饑餓的蟬前來乞討,結果他遭遇了難堪的待遇。

螞蟻驕傲地問:“你夏天為何不收集一點兒食物呢?”蟬回答:“夏天我要歌唱,太忙了。”

“哈哈,你夏天唱歌嗎?”螞蟻毫不客氣地回答,“好啊,那你冬天可以跳舞了!”

最終,這只可憐的蟬餓死了。

可是,在這本書的作者——法國著名的昆蟲學家法布林看來,這一切都是造謠。其實,蟬才是真正的生產者。本來我也不信,可看了以後,便對螞蟻有了一種看法。因為這是法布林親身觀察的經歷。

蟬的嘴如同微型鑽孔器,一面歌唱,一面貪婪吮吸著樹裡的汗液。就這樣,它蚊絲不動,聚精會神,沉浸在歌唱和瓊漿之中。

可是,不一會兒,螞蟻就會和其它昆蟲前來搶奪漿汗,蟬被不甘休的螞蟻趕走,昆蟲們趁機痛飲。可是失去了水泵,便很快幹了,它們又去折磨第二隻,第三只蟬……螞蟻真是一個強盜!

蟬卻是個聾子。只要避開它的六隻眼睛,哪怕在它旁邊放幾十枝爆竹,它也無動於衷。有句俗語用它身上較合適:“像聾子那樣大喊大叫。”

書是可以治癒笨的。你看,不看書,哪知螞蟻是強盜,哪知蟬是生產者,是聾子?這故事使我知道:螞蟻是強盜,表現勤勞的人不一定是一個真正的勤勞者。


昆蟲記蟬和蟻讀後感(二)

七月時節,當我們這裡的其他昆蟲為口渴所苦,失望地在已經枯萎的花上跑來跑去尋找飲料時,蟬則依然很舒服,絲毫不覺得痛苦。因為此時的它正用它藏在胸部的嘴——一個精巧且尖利如錐子的吸管,刺入飲之不竭的樹幹開懷暢飲。通常,它坐在樹的枝頭不停地唱歌,唱到口乾舌燥時就鑽通柔滑的樹皮,因為裡面有的是汁液,它只要將吸管插進鑽通的孔裡,就可飲個飽了。

如果此時稍微等一下下,我們也許就可以看到它所遭受到的意外煩擾了。因為每當蟬開懷暢飲之時,鄰近很多口渴的昆蟲,也立刻發現了蟬的井裡流出的漿汁,並跑去舔食。這些昆蟲大都是黃蜂、蒼蠅、蛆蛻、玫瑰蟲等,而這其中最多的就屬螞蟻了。

“搶食大軍”中身材小的傢伙想要到達這個井邊,就鋌而走險偷偷從蟬的身底爬過,而主人卻很大方地抬起身子,讓它們過去。身強體壯的昆蟲搶到一口就趕緊跑開,躲到鄰近的枝頭。不過當它再轉頭回來時,膽子比從前大了許多,忽然就成了強盜,還毫不講理地想把蟬從井邊趕走。

最壞的罪犯就要算螞蟻了。我曾經見到它們緊咬蟬的腿尖,拖住它的翅膀,最後爬上它的後背,甚至有一次一個更為兇悍的強盜,竟然當著我的面,抓住蟬的吸管,妄圖把它拉掉。

最後,麻煩越來越多,我們的歌唱家對此實在無可奈何,只好不得已拋開自己所鑽的井,可憐地悄然逃走了。於是螞蟻的目的達到了,終於佔有了這個井。不過這個井幹得也很快,因此漿汁立刻就被吃光了。於是這個強盜就再找機會去搶劫別的井,以試圖得到第二次痛飲的機會。

你看,真正的事實,難道不是與那個寓言相反嗎?螞蟻才是不折不扣的強盜,而辛勤勞苦的生產者卻是蟬呢!


昆蟲記蟬和蟻讀後感(三)

《昆蟲記》是法國傑出昆蟲學家、文學家法布林的傳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著作,不僅是一部文學巨著,也是一部科學百科。

《昆蟲記》中詳細介紹了許多昆蟲,介紹了它們的本能,習性,勞動,婚戀,繁衍和死亡。

《昆蟲記》是一部很吸引人的著作,因為這部科學百科同時也帶有文學色彩,文中的一字一句,都體現了作者的感情,同時也展現了的昆蟲的獨一無二的個性。楊柳天牛像個吝嗇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服;小甲蟲“為它的後代作出無私的奉獻,為兒女操碎了心”;而被蜘蛛咬傷的小麻雀,也會“愉快地進食,如果我們餵食的動作慢了,它甚至回像嬰兒般哭鬧”。多麼可愛的小生靈!難怪魯迅把《昆蟲記》奉為“講昆蟲生活”的楷模。

法布林對昆蟲有著濃厚的興趣,因此他的《昆蟲記》也讓我在讀時仿佛自己就是一隻在旁觀的昆蟲。每一隻昆蟲都有人一樣的情感。如:“已經慌了神的蝗蟲,完全把‘三十六計走為上策’這一招忘到腦後去了。”

在讀《昆蟲記》時,我甚至能想像昆蟲在活動的畫面,眼前不再是枯燥的文字,而是神秘的大自然。蟬再歌唱,蟋蟀再管理家務,蜘蛛再捕獲食物……神秘的自然中也有這麼有趣的事物,我對大自然的敬意油然而生,它也有心細的一面。

法布林再探索大自然的過程中一定遇到很大的困難,但是再大的困難也沒有擋住他探索的道路,我嘆服法布林為探索大自然付出的精神,讓我感受到了昆蟲與環境息息相關,又讓我感受到了作者的獨具匠心和細微的觀察。

《昆蟲記》不僅僅浸溢著對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蘊含著某種精神。那種精神就是求真,即追求真理,探求真相。這就是法布林精神。在《昆蟲記》的引導下,我要繼續探索神奇的昆蟲世界。

昆蟲記螢火蟲讀後感(一)

在那夏天的夜晚,忽然幾個亮點一閃兒過,沒錯,這就是星星般的螢火蟲。在我們心中,螢火蟲只是一隻微不足道的小亮蟲,其實,它是一個“食肉的獵人”,手段十分惡毒,即使獅子吃鹿,也沒這麼陰險,那過程,簡直讓你目瞪口呆。它悄無聲息地飛到蝸牛身邊,用隨身攜帶的、小得看不見的、細得象根髮絲的、十分鋒利的兩片鉤狀的顎,對著蝸牛扭著,毒液不知不覺進了蝸牛體內,那只象櫻桃大小的蝸牛,便成了螢火蟲的美餐。

螢火蟲不僅是因為“食肉獵人”而得名,還因為它身上點著一盞明亮的燈。它那小小的肚子裡,有著許多複雜的結構,它是一種非常細膩的黏性物質,有點象我們畫畫所用的白色塗料。毫無疑問,這就是發光物質。

螢火蟲,讓我立刻想到了好多與它差不多的生命。比如一些小商販。當我們去買東西時就象對待親人一樣和藹可親,當你不做他生意時就對你評頭論足。再比如螞蟻,雖然它十分弱小,但它有我們做不到的合作精神,來完成一項巨大的任務……儘管它們的生命都很卑微,輕輕一碰,輕輕一踩,它的生命就到了盡頭,難道,你沒感受到她的哀鳴嗎?世界上生命和自身的大小沒有一丁點兒關係。


昆蟲記螢火蟲讀後感(二)

這些天,我在讀法國著名科學家——法布林寫的《昆蟲記》,他用生動的語言描寫出了昆蟲的形態和生活習性,以及他對昆蟲和大自然的喜愛、癡迷。從他的書中,我不僅瞭解了許多昆蟲,還知道了很多道理,知道了每一個事物,只有你去仔細的觀察,細心的揣摩,就才能發現其中的奧秘。

在這本書中,我們能知道許多昆蟲,如:螢火蟲、螳螂、石蠶、蟬……在這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螢火蟲了!

我一直不知道,螢火蟲是怎樣捕食的,現在讀了昆蟲記,我終於知道了。

從螢火蟲的外表來看,它似乎是一個純潔善良而可愛的小動物。但是,事實上,它卻是一個兇猛無比的食肉動物。它的外表也像其他一些昆蟲一樣具有一定的欺騙性。通常,螢火蟲在開始捉食以前,它總是先要給它打一針麻醉藥,使這個小獵物失去知覺,從而也就失去了防衛抵抗的能力,以便它捕捉並食用。這就好比我們人類在動手術之前,在病床上,先接受麻醉,從而漸漸失去知覺而不感到疼痛一樣。在一般情況下,螢火蟲所獵取的食物,都是一些很小很小的蝸牛。它先做的事情,就是把自己身上隨身攜帶著的兵器迅速地抽出來。螢的身上長有兩片顎,它們分別彎曲起來,再合攏到一起,就形成了一把鉤子,一把尖利、細小,像一根毛發一樣的鉤子。如果把它 放到顯微鏡下面觀察,就可以發現,在這把鉤子上有一條溝槽。如此而已,這件武器並沒有什麼其他更特別的地方。然而,這可是一件有用的兵器,是可以致對手于死地的奪命寶刀。這個小小的昆蟲,正是利用這樣一件兵器,在蝸牛的外膜上,不停地、反復地刺擊,讓這蝸牛在不知不解中就成為了美餐。

我讀到這兒不禁嚇了一聲冷汗,原來螢火蟲也很危險呀,他用欺騙的方式是蝸牛不知道的呀,唉!世界的危險真是無處不在啊!我以後還要再多讀讀昆蟲記,多瞭解一些。這樣,我才能躲避危險,轉危為安!


昆蟲記螢火蟲讀後感(三)

寒假裡,我在家中讀書時看到了法布林寫的《螢火蟲》,()看完後我深有感觸。法布林以妙趣橫生的語言詳實地介紹了螢火蟲的食物、捕食方式以及它們的發光原理,字裡行間流露出了作者對昆蟲研究事業的熱愛和執著。 他對昆蟲的描述,既充滿童心又富有詩意和幽默感。在他的筆下,各種動物都是鮮活的,字裡行間洋溢著他對生命的熱愛與尊重。《螢火蟲》令我想到了法布林的一本書:《昆蟲記》。《昆蟲記》是法國傑出昆蟲學家法布林的傳世佳作,它不僅是一部文學巨著,也是一部動物百科。

《昆蟲記》中詳細介紹了許多昆蟲,介紹了它們的本能、習性、勞動、婚戀、繁衍和死亡。《昆蟲記》是一部很吸引人的著作,因為這部科動物百科同時也帶有文學色彩,文中的一字一句,都體現了作者的感情,同時也展現了的昆蟲的獨一無二的個性。在讀了《昆蟲記》時,我甚至能想像昆蟲在活動的畫面,眼前不再是枯燥的文字,而是神秘的大自然。蟬在歌唱、蟋蟀在管理家務、蜘蛛在捕獲食物……神秘的自然中也有這麼有趣的事物,我對大自然的敬意油然而生。《昆蟲記》不僅洋溢著作者對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蘊含著某種精神。那種精神就是求真,即追求真理,探求真相。法布林在探索大自然的過程中一定遇到過很大的困難,但是再大的困難也沒有擋住他探索的道路。作者的精神使我很受啟發:我們應該有追求真理的勇氣和毅力,對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應該有始有終的去把它做好,相信自己的能力,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潛能。哪怕你的追求在別人看來是枯燥的、寂寞的、乏味的,只要你有恒心,就一定可以創造出奇跡。

有時還深入其中。這是多麼細緻的描寫呀!此時,我仿佛看到了法布林正在草叢中艱難地捕捉螢火蟲;此時,我仿佛看到了法布林正坐在顯微鏡前仔細地觀察螢火蟲;此時,我仿佛看到了法布林正在燈光下,認真地記著什麼,臉上露出喜悅之情……是什麼讓法布林如此認真專注?每個細節都不疏忽?我苦苦地思索著,哦!那不為什麼,只因他對科學和自然的喜愛,因為這個,他執著研究,寫下了世界名著——《昆蟲記》。

這時,一位位兢兢業業的偉人又浮現在我的眼前:有女強人居里夫人,有原子彈之父錢學森,有提出相對論的愛因斯坦……他們哪個不是和法布林一樣熱愛科學呢?就拿諾貝爾來說吧,他從小就對科學非常喜愛,就是這種對科學近乎癡迷的熱愛,讓他不顧生命危險,一次又一次地在研究室裡點燃炸藥,也就是這種熱愛與執著,使他的炸藥一次比一次更好更強。

看著他們,再看看自己,我不覺一陣面紅耳赤。作為一名少先隊員,我對待學習是否有滿腔的熱愛呢?我又是否有著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呢?遇到難題,我首先想到的就是退縮;課堂上,面對老師的提問,我總是懶於動腦;做完作業,我更不懂得主動汲取……我欠缺的不正是那種熱愛學習,執著探索的精神嗎?

合上《昆蟲記》,望著窗外明媚的陽光,我似乎又看到了法布林低著頭、彎著腰專注研究昆蟲的情景。此時,柔柔的陽光透過窗戶,灑在我的身上。“熱愛,執著!”,這兩個詞已深深留在了我的心上!


昆蟲記讀後感1200字(三)

柔和的月光斜斜地灑在原野上,()靜謐而又安詳,空氣中彌漫著玫瑰花般的香味,甜蜜充滿愛意。靈敏的聽覺細心地將動物微妙的喘息捕捉,不覺更添幽靜。月光下,我輕輕扣響大自然久掩的門扉,進行一次難忘的探訪。

——題記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在書店裡讀到了《昆蟲記》這本書,本是無意,卻竟成就了一番美麗的邂逅。《昆蟲記》一書一改以往科普書給我帶來的枯燥無味的印象,在說理講述的同時溶入了一般清新的文藝范兒,讓我讀後感覺一習古樸的風吹來,愛不釋手。

靜靜地,順著書往下讀,沿著法布林的足跡探索動物的奧秘。一步步地,我陷入了他營造的氛圍中,好似置身于月光皎潔的夜晚……

“格裡裡,格裡裡。”在寂靜的夜中,這種聲音分外優美而柔和。我順著清脆的叫聲尋覓源頭,竟是可愛的蟋蟀們在排演交響樂呢!它們手舉長矛拉鋸,儼然一幅小提琴家的模樣。“它們的歌聲單調而無藝術感,但它的這種藝術感和它生命復蘇的單調喜悅相協調,這是一種警醒的歌頌,為萌芽的種子和初生的葉片所瞭解,所體味。”感謝偉大的科學家:法布林先生,是他,賦予了這歌聲更多的內涵,是啊,這聲音是多麼悅耳,它們吟唱在自己美好的生活裡,吟唱在大自然的靜謐裡,吟唱在欣賞者的笑靨裡。這平凡的歌聲仿佛有了穿透力,有了震撼人心的力量,這是一首以愛與感恩為主題的讚歌。小小的蟋蟀告訴我:要樂觀生活。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忖思間,一抹若有若無的微弱光線下子奪取了我的視線。是螢火蟲!我驚喜地叫出聲來。在緊張到讓人難以喘息的黑夜中,我在一絲罅隙中終於看到了讓人心安的光亮,讓人溫暖的生靈。螢火蟲點著生命的燈盞,緩緩地上下翻飛,淺綠色的光照亮了前進的路。“它們簡直就像那種從月亮裡面掉落下來的一朵朵可愛的潔白的小花朵,充滿詩情畫意的溫馨。”“螢火蟲的燈並不能神化,它是由氧氣為載體燃燒了起來。”在尋常的美麗,人類固有的浪漫情愫背後,以物理的名義,事實的真相在我面前徐徐展開。理性的智慧也如螢的燈籠,在神秘地閃光。

我躺了下來,躺在柔軟的草地上,任思緒飛翔在無際的天空,是誰創造了人類?又是誰創造了動物?我們不得而知。或許我們也是同樣卑微的一分子,在浩瀚的大自然面前,人類只能像嬰兒那樣虔誠地匍匐和敬畏。“一個活著的微點——最小最小生命的一粒,它的快樂和痛苦比無限大的物質,更能引起我的無限興趣,因此我更愛你們。”法布林如是說。昆蟲的本能、習性、勞動、婚姻、繁衍、死亡,無不透露著作者對人類的思考。他傾其一生的精力於研究動物,抱著嚴謹,更是仰視的態度探索科學的奧秘。但他又不只是一個旁觀者和研究者,他是充滿著滿心熱忱的。他將愛融入到筆尖,匯成對這些小生靈的尊重和扞衛。

我亦可以從他的自述中學到:觀察和懷疑一切是我們對科學應持有的態度,若沒有觀察,何來懷疑?若沒有懷疑,又怎能攀登科學的高峰?保持好奇的意念,不在意旁人;敢於探索,用科學詮釋真理。這就是《昆蟲記》要告訴我們的更深層的東西。

月光藏匿起來了,氳氳著芳香的空氣散去了,探訪結束了。合上書,我長籲了一口氣。睿智的哲思,人性的思考,徜徉在昆蟲的世界,我久久難以忘懷。跟著法布林來一次月光下的探訪吧,你會體會到他對生命的關愛,對萬物的讚美,更會感受到他嚴謹的態度。

遠方的鐘聲響起,莊嚴宣告。等待我們的是更未知渺遠的奧秘,到那時,學學法布林來一次求知的遠足,科學的探索……

昆蟲記蟬和蟻讀後感(一)

自從我讀了《昆蟲記》中“蟬和螞蟻”這個故事後,我才知道了真正的勤勞者。

拉封丹的這個寓言家喻戶曉:整整一夏天,蟬不做一點事,只終日站在樹梢上歌唱,而螞蟻則忙於儲藏食物。冬天來了,當螞蟻把儲備的受潮食物放在太陽下曬時,一隻饑餓的蟬前來乞討,結果他遭遇了難堪的待遇。

螞蟻驕傲地問:“你夏天為何不收集一點兒食物呢?”蟬回答:“夏天我要歌唱,太忙了。”

“哈哈,你夏天唱歌嗎?”螞蟻毫不客氣地回答,“好啊,那你冬天可以跳舞了!”

最終,這只可憐的蟬餓死了。

可是,在這本書的作者——法國著名的昆蟲學家法布林看來,這一切都是造謠。其實,蟬才是真正的生產者。本來我也不信,可看了以後,便對螞蟻有了一種看法。因為這是法布林親身觀察的經歷。

蟬的嘴如同微型鑽孔器,一面歌唱,一面貪婪吮吸著樹裡的汗液。就這樣,它蚊絲不動,聚精會神,沉浸在歌唱和瓊漿之中。

可是,不一會兒,螞蟻就會和其它昆蟲前來搶奪漿汗,蟬被不甘休的螞蟻趕走,昆蟲們趁機痛飲。可是失去了水泵,便很快幹了,它們又去折磨第二隻,第三只蟬……螞蟻真是一個強盜!

蟬卻是個聾子。只要避開它的六隻眼睛,哪怕在它旁邊放幾十枝爆竹,它也無動於衷。有句俗語用它身上較合適:“像聾子那樣大喊大叫。”

書是可以治癒笨的。你看,不看書,哪知螞蟻是強盜,哪知蟬是生產者,是聾子?這故事使我知道:螞蟻是強盜,表現勤勞的人不一定是一個真正的勤勞者。


昆蟲記蟬和蟻讀後感(二)

七月時節,當我們這裡的其他昆蟲為口渴所苦,失望地在已經枯萎的花上跑來跑去尋找飲料時,蟬則依然很舒服,絲毫不覺得痛苦。因為此時的它正用它藏在胸部的嘴——一個精巧且尖利如錐子的吸管,刺入飲之不竭的樹幹開懷暢飲。通常,它坐在樹的枝頭不停地唱歌,唱到口乾舌燥時就鑽通柔滑的樹皮,因為裡面有的是汁液,它只要將吸管插進鑽通的孔裡,就可飲個飽了。

如果此時稍微等一下下,我們也許就可以看到它所遭受到的意外煩擾了。因為每當蟬開懷暢飲之時,鄰近很多口渴的昆蟲,也立刻發現了蟬的井裡流出的漿汁,並跑去舔食。這些昆蟲大都是黃蜂、蒼蠅、蛆蛻、玫瑰蟲等,而這其中最多的就屬螞蟻了。

“搶食大軍”中身材小的傢伙想要到達這個井邊,就鋌而走險偷偷從蟬的身底爬過,而主人卻很大方地抬起身子,讓它們過去。身強體壯的昆蟲搶到一口就趕緊跑開,躲到鄰近的枝頭。不過當它再轉頭回來時,膽子比從前大了許多,忽然就成了強盜,還毫不講理地想把蟬從井邊趕走。

最壞的罪犯就要算螞蟻了。我曾經見到它們緊咬蟬的腿尖,拖住它的翅膀,最後爬上它的後背,甚至有一次一個更為兇悍的強盜,竟然當著我的面,抓住蟬的吸管,妄圖把它拉掉。

最後,麻煩越來越多,我們的歌唱家對此實在無可奈何,只好不得已拋開自己所鑽的井,可憐地悄然逃走了。於是螞蟻的目的達到了,終於佔有了這個井。不過這個井幹得也很快,因此漿汁立刻就被吃光了。於是這個強盜就再找機會去搶劫別的井,以試圖得到第二次痛飲的機會。

你看,真正的事實,難道不是與那個寓言相反嗎?螞蟻才是不折不扣的強盜,而辛勤勞苦的生產者卻是蟬呢!


昆蟲記蟬和蟻讀後感(三)

《昆蟲記》是法國傑出昆蟲學家、文學家法布林的傳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著作,不僅是一部文學巨著,也是一部科學百科。

《昆蟲記》中詳細介紹了許多昆蟲,介紹了它們的本能,習性,勞動,婚戀,繁衍和死亡。

《昆蟲記》是一部很吸引人的著作,因為這部科學百科同時也帶有文學色彩,文中的一字一句,都體現了作者的感情,同時也展現了的昆蟲的獨一無二的個性。楊柳天牛像個吝嗇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服;小甲蟲“為它的後代作出無私的奉獻,為兒女操碎了心”;而被蜘蛛咬傷的小麻雀,也會“愉快地進食,如果我們餵食的動作慢了,它甚至回像嬰兒般哭鬧”。多麼可愛的小生靈!難怪魯迅把《昆蟲記》奉為“講昆蟲生活”的楷模。

法布林對昆蟲有著濃厚的興趣,因此他的《昆蟲記》也讓我在讀時仿佛自己就是一隻在旁觀的昆蟲。每一隻昆蟲都有人一樣的情感。如:“已經慌了神的蝗蟲,完全把‘三十六計走為上策’這一招忘到腦後去了。”

在讀《昆蟲記》時,我甚至能想像昆蟲在活動的畫面,眼前不再是枯燥的文字,而是神秘的大自然。蟬再歌唱,蟋蟀再管理家務,蜘蛛再捕獲食物……神秘的自然中也有這麼有趣的事物,我對大自然的敬意油然而生,它也有心細的一面。

法布林再探索大自然的過程中一定遇到很大的困難,但是再大的困難也沒有擋住他探索的道路,我嘆服法布林為探索大自然付出的精神,讓我感受到了昆蟲與環境息息相關,又讓我感受到了作者的獨具匠心和細微的觀察。

《昆蟲記》不僅僅浸溢著對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蘊含著某種精神。那種精神就是求真,即追求真理,探求真相。這就是法布林精神。在《昆蟲記》的引導下,我要繼續探索神奇的昆蟲世界。

昆蟲記螢火蟲讀後感(一)

在那夏天的夜晚,忽然幾個亮點一閃兒過,沒錯,這就是星星般的螢火蟲。在我們心中,螢火蟲只是一隻微不足道的小亮蟲,其實,它是一個“食肉的獵人”,手段十分惡毒,即使獅子吃鹿,也沒這麼陰險,那過程,簡直讓你目瞪口呆。它悄無聲息地飛到蝸牛身邊,用隨身攜帶的、小得看不見的、細得象根髮絲的、十分鋒利的兩片鉤狀的顎,對著蝸牛扭著,毒液不知不覺進了蝸牛體內,那只象櫻桃大小的蝸牛,便成了螢火蟲的美餐。

螢火蟲不僅是因為“食肉獵人”而得名,還因為它身上點著一盞明亮的燈。它那小小的肚子裡,有著許多複雜的結構,它是一種非常細膩的黏性物質,有點象我們畫畫所用的白色塗料。毫無疑問,這就是發光物質。

螢火蟲,讓我立刻想到了好多與它差不多的生命。比如一些小商販。當我們去買東西時就象對待親人一樣和藹可親,當你不做他生意時就對你評頭論足。再比如螞蟻,雖然它十分弱小,但它有我們做不到的合作精神,來完成一項巨大的任務……儘管它們的生命都很卑微,輕輕一碰,輕輕一踩,它的生命就到了盡頭,難道,你沒感受到她的哀鳴嗎?世界上生命和自身的大小沒有一丁點兒關係。


昆蟲記螢火蟲讀後感(二)

這些天,我在讀法國著名科學家——法布林寫的《昆蟲記》,他用生動的語言描寫出了昆蟲的形態和生活習性,以及他對昆蟲和大自然的喜愛、癡迷。從他的書中,我不僅瞭解了許多昆蟲,還知道了很多道理,知道了每一個事物,只有你去仔細的觀察,細心的揣摩,就才能發現其中的奧秘。

在這本書中,我們能知道許多昆蟲,如:螢火蟲、螳螂、石蠶、蟬……在這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螢火蟲了!

我一直不知道,螢火蟲是怎樣捕食的,現在讀了昆蟲記,我終於知道了。

從螢火蟲的外表來看,它似乎是一個純潔善良而可愛的小動物。但是,事實上,它卻是一個兇猛無比的食肉動物。它的外表也像其他一些昆蟲一樣具有一定的欺騙性。通常,螢火蟲在開始捉食以前,它總是先要給它打一針麻醉藥,使這個小獵物失去知覺,從而也就失去了防衛抵抗的能力,以便它捕捉並食用。這就好比我們人類在動手術之前,在病床上,先接受麻醉,從而漸漸失去知覺而不感到疼痛一樣。在一般情況下,螢火蟲所獵取的食物,都是一些很小很小的蝸牛。它先做的事情,就是把自己身上隨身攜帶著的兵器迅速地抽出來。螢的身上長有兩片顎,它們分別彎曲起來,再合攏到一起,就形成了一把鉤子,一把尖利、細小,像一根毛發一樣的鉤子。如果把它 放到顯微鏡下面觀察,就可以發現,在這把鉤子上有一條溝槽。如此而已,這件武器並沒有什麼其他更特別的地方。然而,這可是一件有用的兵器,是可以致對手于死地的奪命寶刀。這個小小的昆蟲,正是利用這樣一件兵器,在蝸牛的外膜上,不停地、反復地刺擊,讓這蝸牛在不知不解中就成為了美餐。

我讀到這兒不禁嚇了一聲冷汗,原來螢火蟲也很危險呀,他用欺騙的方式是蝸牛不知道的呀,唉!世界的危險真是無處不在啊!我以後還要再多讀讀昆蟲記,多瞭解一些。這樣,我才能躲避危險,轉危為安!


昆蟲記螢火蟲讀後感(三)

寒假裡,我在家中讀書時看到了法布林寫的《螢火蟲》,()看完後我深有感觸。法布林以妙趣橫生的語言詳實地介紹了螢火蟲的食物、捕食方式以及它們的發光原理,字裡行間流露出了作者對昆蟲研究事業的熱愛和執著。 他對昆蟲的描述,既充滿童心又富有詩意和幽默感。在他的筆下,各種動物都是鮮活的,字裡行間洋溢著他對生命的熱愛與尊重。《螢火蟲》令我想到了法布林的一本書:《昆蟲記》。《昆蟲記》是法國傑出昆蟲學家法布林的傳世佳作,它不僅是一部文學巨著,也是一部動物百科。

《昆蟲記》中詳細介紹了許多昆蟲,介紹了它們的本能、習性、勞動、婚戀、繁衍和死亡。《昆蟲記》是一部很吸引人的著作,因為這部科動物百科同時也帶有文學色彩,文中的一字一句,都體現了作者的感情,同時也展現了的昆蟲的獨一無二的個性。在讀了《昆蟲記》時,我甚至能想像昆蟲在活動的畫面,眼前不再是枯燥的文字,而是神秘的大自然。蟬在歌唱、蟋蟀在管理家務、蜘蛛在捕獲食物……神秘的自然中也有這麼有趣的事物,我對大自然的敬意油然而生。《昆蟲記》不僅洋溢著作者對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蘊含著某種精神。那種精神就是求真,即追求真理,探求真相。法布林在探索大自然的過程中一定遇到過很大的困難,但是再大的困難也沒有擋住他探索的道路。作者的精神使我很受啟發:我們應該有追求真理的勇氣和毅力,對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應該有始有終的去把它做好,相信自己的能力,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潛能。哪怕你的追求在別人看來是枯燥的、寂寞的、乏味的,只要你有恒心,就一定可以創造出奇跡。

下一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