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勵志一生 » 讀後感/觀後感

讀匆匆有感300字

讀匆匆有感300字(一)

《匆匆》是朱自清所寫,主要表達作者對時間流逝的無奈與惋惜,讀後我頗有感觸。

其實我們和作者一樣茫然在時間的漩渦裡,一樣徘徊在時間中。對,時間是無情的,他流失飛快,去而不回,轉瞬即逝,毫不留痕。從朝看流水到暮看日落,從月頭始到月尾終,從春暖花開到冰天雪地,他就這樣一日又一日,一月又一月一,年又一年的輪回著,旋轉著,讓人心酸,讓人無奈。但時間又是公平的,你對他越吝嗇,他就對你越慷慨。

有的人一生碌碌無為,有的人卻在短短的一生中放出光芒,千古流芳。

是啊!人生雖有限,可其價值是不同的,有的人一輩子轟轟烈烈,有的人毫無作為,如滴水入海,這要看你如何利用他。

浪費時間就是浪費生命,慢性自殺。洗澡時,他從嘩嘩水聲中過去;上課講話時,他從廢話中溜去;上課溜號時他又從疑然的雙眼裡逃走了。

所以我們最重要的是抓住今天,珍惜今天,延長時間,延長生命,那我們的生命就會發出更多的光和熱,才無愧於這偉大的時代。


讀匆匆有感300字(二)

學習完朱自清寫得文章《匆匆》後,我便體會到我們的日子如潑出去的水,沒法再撈回來,所以我們要珍惜時間,不要虛度光陰。

課文裡有許多句子讓我印象深刻,如: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事實就是這樣的,我們的日子過一天少一天,

在不知不覺中,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了。如果有誰浪費了時間,那就等於浪費了一部分生命。

珍惜時間的人,哪怕給他幾秒,他也會過得很充實,浪費時間的人;哪怕給他一年的光陰,他也會過得很空虛。上天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給每個人都是一天二十四小時。如果想要自己的時間多,就得充分地利用時間,把時間擠出來,不就ok了麼。時間,來也匆匆,去也匆匆。浪費時間的人們,快醒醒吧,不然,時間將在你們身邊消逝。


讀匆匆有感300字(三)

今天我們和老師共同學習了《匆匆》這篇文章。

《匆匆》寫了朱自清對時間的感慨,()我們何曾不是這樣的呢!這樣指的是什麼?如果能緊承上段的朱自清對時間的感慨句,就會銜接自然流暢一些。

四千多日子從我手中溜去,在我打遊戲的時候溜去了!仿用句式用的不錯。若能拿現狀和昔日進行對比,這種感慨之意會更強烈。我以前從來都沒有珍惜時間、愛護時間,只是盲目改:地過自己的日子,。我已經六年級了,我開始後悔了,。後悔時我又能怎樣呢?只有懊悔吧!只有傷心吧!我還能怎樣呢?但是我想,從今天開始,我要珍惜時間,努力學習,天天向上!

知錯必改,善莫大焉!那又該如何把這種想法付諸行動呢?若能細化,定能讓人感受到你的努力決心之堅定,你說,是嗎?

兒童發展指導讀後感(一)

利用假期時間,我細細品讀了《兒童發展心理學》這本書,從中受益非淺,或多或少給我一點點啟發,它讓我對兒童心理發展的規律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

對我的小課題研究提供了很大的幫助,在今後的教育教學中建構了理論基礎。

本書主要介紹了20世紀20年代以來兒童心理學研究的地位不斷的強化用心理機能形成的過程來說明心理機能的涵義,使心理學的發展從描述性階段向說明性階段過渡,兒童發展心理學能夠為此提供說明性的控制論模型。兒童是人生起點時期,是一個生機勃勃,充滿生命力的時期,也是人類個體心理發生發展、撒播智慧種子的播種季節。本書不僅讓讀者對兒童發展心理學有了比較直觀的基本認識,同時也為下兩篇有關兒童發展心理學的具體內容作了鋪墊。例如:孩子從幼稚園進入小學,社會角色發生重大轉變,

開始承擔“學生”的責任,核心活動由“遊戲”變為“學習”。學習環境和作息習慣的改變,導致了一部分學生生活上的不習慣,兒童發展年齡階段任務的不同,導致了一部分學生心理上的不適應。一年級學生雖然對學習充滿好奇,但持久性不強,自控能力較差。學前教育的差異,會給學生帶來學習能力和學習效果的差異。學生對師長的依賴性特別強。夥伴間交往以“玩”為主題,在接觸群體規範,學生經常會出現“違規”和“告狀”現象。三年級開始,學生從兒童期轉入少年期,自我意識和獨立性要求明顯增強,各方面能力發展較快。學科學習的難度和強度的增大,造成了一部分學生對學習生活的不適應,作業拖拉,成績退步。
學生的學習興趣開始分化,學科偏愛的形成,也促進了其個性和愛好的逐步顯現。三年級學生的集體主義觀念增強,隨著生活範圍的擴大,學生的好奇心進一步增強。

心理健康干預指在確診的基礎上,採用一系列適合學生的心理治療方法對學生心理問題及行為進行矯正的過程。對於不同層面的心理問題,可以採取不同的干預方法……如果能細心觀察,並提前發現一些普遍性、可能導致學生們心理問題發生的事,我們完全可以對此進行集體的預防性干預。心理健康教育越早越好,別等問題嚴重了才想辦法。例如:我校設立了“心理廣播站”,每週三對全校進行各方面的心理輔導,開展了主題教育“我是最棒的”,挖掘學生“分數”以外的能力,使其重拾信心。學校又開展主題教育“調整心態迎接考試”對學生考前心態調整進行干預指導。指導學生正確對待E時代可能造成的一些不良的心理健康隱患,開展了集體指導講座“沉溺網路的危害”,指導學生正確使用網路進行學習交流等,而不是沉溺於網路遊戲虛度年華,指導家長改變錯誤的教育觀念與教養方式。這些不同的主題教育都是根據學生不同時段可能發生的不同問題進行有意識的集體預防性干預途徑,這些特定的集體干預內容,可以在不同時段疏導學生的心理,防範于未然,則能大大減少問題行為的發生。

教育部對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總目標是: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充分開發他們的潛能,培養學生樂觀、向上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目標中強調的是: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全面”發展。這對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為了達成目標,我們教師除了要從態度上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外,還要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性與實效性。


兒童發展指導讀後感(二)

觀察兒童能夠讓我們知曉兒童的發展狀況,幫助我們評判兒童的發展水準,指導我們設計兒童的發展目標,並提醒我們關注超常兒童的發展需要。《觀察兒童——實踐操作指南》解釋了為什麼要觀察兒童,並且詳盡明瞭地講解了如何進行觀察。

一、做好觀察兒童的準備

觀察兒童可以隨時隨地進行,但是必須做好一定的準備。如果只想簡單地觀察兒童今天能否學會畫圈,那麼只需要我們做簡單地書面記錄,一支筆和一張紙就可以進行觀察。但是如果要想瞭解每一位元兒童對區域活動的教玩具使用情況,就得需要在幾個區域放置幾部攝像機,因為無法同時觀察那麼多兒童。除了硬體設施的準備,作為一名觀察者,無論是家長還是幼教工作者,我們必須有一顆熱愛兒童,想瞭解兒童的心,這樣才能使得觀察持久。同時,我們要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個專業者,把自己的觀察和評價建立在兒童發展知識的基礎上,千萬不可以主觀臆斷。

二、合理選擇方法觀察幼兒

書中介紹了多種觀察兒童的方法,每一種方法都是有其優缺點。我覺得應該因人而異,要根據觀察的目的和兒童活動的現實情況,有針對性地選擇觀察方法。例如我們需要知道幼兒在一個月內識字狀況,就得採取跟蹤觀察的方法,而只需要做一次量表測查即可。此外,我們不僅可以從兒童的行為上觀察兒童,也可以從兒童的行為結果來觀察兒童,例如他們的繪畫成品、拼圖成品等。

三、分析觀察結果,幫助幼兒發展

通過觀察兒童,我們評估他們的需要,拓展他們的經驗,促進他們的學習。觀察的最終目的是為了通過分析觀察結果,找出更適合兒童發展的方法。通過分析觀察結果,觀察者可以與兒童的其他教養者共同探討幫助兒童發展的方法,並可繼續進行後續觀察工作,從而進一步檢測對兒童實施改進方法的有效性和,最終實現良性迴圈。


兒童發展指導讀後感(三)

《兒童發展》這部書是美國的蘿拉·E·貝克所著,這部書中,()作者的創作動機就是“奉獻一本在知識性上催人上進的課本”。這部書讓我印象最深的是,他闡述了兒童的內在潛能,表明這種生命力是一種積極的、活動的、發展著的存在,它具有無窮無盡的力量。他說:“生長,是由於內在的生命潛力的發展,使生命力顯現出來,它的生命力量是按照遺傳確定的生物學的規律發展起來的。”教育的任務是激發和促進兒童的“內在潛力”的發現,並按其自身規律獲得自然的和自由的發展。他主張不應該把兒童看作是物體來對待,而應作為人來對待,兒童不是成人和教師進行灌注的容器,也不是可以任意塑造的蠟或泥,也不是可以任意刻劃的木塊;不是父母和教師培植的花木或飼養的動物,而是一個具有生命力的、能動的、發展著的一個活生生的人。教育家、教師和父母應該仔細地觀察兒童,研究兒童,瞭解兒童的內心世界,發現“童年的秘密”,揭示兒童的自然發展進程及規律性;熱愛兒童,尊重兒童個性,在兒童自由和自發的活動中,幫助兒童智力的、精神的和身體的、個性的自然發展。他的教育理論和方法是建立在較少(或儘量減少)干預兒童主動(或自發性)活動的基礎上的。他的培養目標是:運用科學的方法,促進“人類的潛能”的發展,使他們能夠獨立思考、獨立判斷和獨立工作,並能適應現代科學技術和工業發展的時代潮流,保持社會文明和科學進步,促進人類和平的強有力的新一代。

《兒童發展》這部書從總體上概括出了兒童發展過程中的本質性的表現。從總體上把握兒童發展的規律,我們還可以發現這些規律所反映出的一些更為深刻的內容,即兒童的生理成熟先于其心理的成熟;每一年齡階段兒童發展水準、特點的充分實現,將有助於其後的發展,否則,下一階段的發展將會受到一定阻礙;兒童的身心發展,歸根結底是兒童個體的發展,尊重和順應兒童個體發展的差異性,是促進兒童整體發展水準的豐富性的根本道路。

不做教書匠讀後感(一)

起初拿起這本書,覺得沒什麼新奇的,不做教書匠,這是我們多年前就提出的教育目標,每位元教師都知道。但隨著閱讀的深入,才真正體會到什麼是教書匠,怎樣才是合格的教師。

書中作者告訴我們:不切實際的“理想”就是空想,只有踏踏實實做好身邊每一件事情,才能更進一步接近自己的理想。尤如在我為師的道路上亮起一盞燈,的確是受益多多。隨著閱讀的深入,漸漸明瞭作者的觀點是要求老師們用心做事,不做教書匠就是心中要有教育的終極目標。

《不做教書匠》一書中,我們時常可以看到像珍珠一樣熠熠發光的思想:做教師,就是做學問, “教師應當具有心靈的力量”。從教幾年來,雖然一直都在勤勤懇懇地工作,但是我很少感到有樂趣。教師這份工作,人們都說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在我們普通教師看來,還是很辛苦的職業。但管老師在工作中找到了樂趣,字裡行間給我們教師指明了方向。看了這本書後,我明白了快樂來自對所做的事的投入,要使教育人生充滿快樂,就一定要在工作中快樂起來,使工作快樂起來的奧秘就是投入地工作。工作的樂趣往往蘊藏在你做事的態度裡,而非工作本身。

要麼教育之水把你冷卻,過那種冷卻的平庸的生活,要麼就用你生命的激情與烈焰把教育這鍋水煮沸,沸騰的教育將帶來一個充沛的,充滿活力與生機、樂趣與魅力的教育人生。要想把教育這一鍋水煮沸,要想使自己的教育工作不再枯燥乏味,方法只有一個,那就是投入地工作,富有創意地工作,你的每一個教學設計都是屬於自己的智慧和結晶,那麼你將對你的每一堂課充滿情感,不管成功還是失敗,你都能感受到教學的生命力和震撼力。課堂上和學生親切平等的學習生活,學生學習中閃現的智慧火花,以及你靈動生成的一個成效極佳的教學場景,都將給你帶來極大的樂趣。教育的樂趣來自思考,當你把思考變成文字,當你的文字得到他人的閱讀和支持,你將獲得樂趣,並且將樂此不疲,充滿自信與自豪,這些文字將提升你的生命和生活的品質。

其中讓我感觸最深的一段是“年輕的老師們,不管你經受何種失敗,你不會貶值,只會升值。失敗本身就是一種收穫。對於一個勇敢的人來說,惟有失敗,真正給你帶來進步的思索。或許這次評優課你失敗了,或許這次論文評比你名落孫山了,或許這堂研討課你上砸了,或許你多次投稿都石沉大海,或許你的教改實驗沒有預期的效果,或許這學期你的教有貶值,在這些磨練中你已經升值,只是這些價值還沒有適當的方式和機會展露出來,它需要在下一輪的實踐中帶給你驚喜。”

《不做教書匠》,就是我們大家的一面“鏡子”。當我們在教育的十字路口迷失方向的時候,別忘了捧起它;當我們在教育的道路上停止不前的時候,別忘了照照它。我想,它會給我們一種力量,一種使我們勇往直前的力量。


不做教書匠讀後感(二)

《不做教書匠》一書,對我有很大的感觸。管老師在《不做教書匠》中有這樣的一段話, “我們要使教育人生充滿快樂,就一定要在工作中快樂起來;而要使自己的工作快樂起來,你就一定要投入與付出。”

教師的快樂在哪裡?冰心曾說,在她十年的教學生涯中,最使她眷戀和感到快樂的是學生們和她成了知心朋友 。回想這多年的教師生涯,自己卻總被備課、上課、批改作業,為了孩子們那些微不足道卻又反復重演的磕磕碰碰嘮叨來嘮叨去,似乎總也沒個頭。煩瑣,嘮叨,似乎成了老師的代名詞。同行閒聊開玩笑說,做教師的每天從進教室的那一刻起,就註定得板著臉,不苟言笑,要不,那幫調皮的傢伙鐵定沒大沒小,一發不可收拾。真是如此嗎?不然。管老師說“教育在欣賞中微笑”,一個成功的教師,應該善於發現學生的美好,找出學生身上的閃光點。一個不快樂的人,絕不會是一名好教師,因為他缺乏熱情和自信。

教師的快樂在哪?當我獨自在燈下細細回想,其實為人師者無時不在享受著孩子們給我們帶來的無限快樂。當我們喉嚨嘶啞時,孩子會給你送上一片小小的潤喉片,這是感動的快樂;當你看見課桌歪了,準備動手排一排時,你會發現,很多孩子早已站起身瞄著眼線在跟著你一起幹,這是一種欣慰的快樂;當你給孩子的作業圈上個笑臉或畫上個大拇指時,孩子們歡呼雀躍,銀鈴般的笑聲不時傳進你的耳朵,這是被感染著的快樂;當你帶著孩子們郊遊的時候,他們會從自己的包裹裡爭先恐後地拿出自己喜愛的零食塞進你的手心裡,那是被寵的快樂……和孩子相處慣了,也許只要你的一個眼神,一個不經意的小小舉動,孩子都會會心地瞭解你的心中所想。這是多麼美妙的感覺呀。

不做教書匠,做一個學生快樂,自己也快樂的教書匠!


不做教書匠讀後感(三)

這些日子我讀了管建剛老師的不做教書匠,感悟頗深,“今天應該怎樣做教師”?讓我對自己有了更深的認識和瞭解。

做教師,就是做學問,想從學問裡去找“黃金屋”,是一種錯誤的想法。“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的古訓,絕不是真的叫你到書中去搜尋“黃金”,而是從中找到像金子一樣珍貴的精神世界。

做教師就是做學問,就是從學問中感受生活的快樂,()教育的幸福,人生價值的輕舞飛揚。人要生存,要有一定的物質資料作保證,衣食足而知榮辱,對大多數人來說,精神是在物質得到基本滿足的情況下去追求的。今天,教師在物質上的生活已經超越“衣食足”,大多數教師的收入在本地區已進入中上水準,發達地區已有越來越多的教師籌畫購買私家車。但,我還是必須告訴年輕的你,教師這個工作是以精神追求為主的。我們的物質由國家保證供給,有了它,不是圖安逸,而是能使我們更好發沉下心來,做一趟人生美好的精神之旅。

人生最糟糕的境遇是,在沒有答案的選擇中永遠地迷失,在沒有答案的選擇中不斷地消耗。而且,我相信,不管未來怎樣變遷,暫且坐定目前那把叫做‘教育“的椅子,用心地去做,投入地去做,這是無愧於只有一次青春、一次生命的人生行動。而當你心無旁騖地工作時,工作的樂趣也就離你不遠了,即便你還是沒有機會走向你夢想的那條道路,但那個時候,你一定恍然大悟,先人把教育喻為“太陽底下最崇高的職業”,並非是無病呻吟的讚譽。

知識都像人的衣服一樣,會舊,會過時,世界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瞬息萬變,知識和資訊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的爆炸過。作為教師,如果你不睜大眼睛,不以積極的心態去關注和學習新的知識和技能,你就會被淘汰。

挖掘學生“分數”以外的能力,使其重拾信心。學校又開展主題教育“調整心態迎接考試”對學生考前心態調整進行干預指導。指導學生正確對待E時代可能造成的一些不良的心理健康隱患,開展了集體指導講座“沉溺網路的危害”,指導學生正確使用網路進行學習交流等,而不是沉溺於網路遊戲虛度年華,指導家長改變錯誤的教育觀念與教養方式。這些不同的主題教育都是根據學生不同時段可能發生的不同問題進行有意識的集體預防性干預途徑,這些特定的集體干預內容,可以在不同時段疏導學生的心理,防範于未然,則能大大減少問題行為的發生。

教育部對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總目標是: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充分開發他們的潛能,培養學生樂觀、向上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目標中強調的是: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全面”發展。這對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為了達成目標,我們教師除了要從態度上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外,還要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性與實效性。


兒童發展指導讀後感(二)

觀察兒童能夠讓我們知曉兒童的發展狀況,幫助我們評判兒童的發展水準,指導我們設計兒童的發展目標,並提醒我們關注超常兒童的發展需要。《觀察兒童——實踐操作指南》解釋了為什麼要觀察兒童,並且詳盡明瞭地講解了如何進行觀察。

一、做好觀察兒童的準備

觀察兒童可以隨時隨地進行,但是必須做好一定的準備。如果只想簡單地觀察兒童今天能否學會畫圈,那麼只需要我們做簡單地書面記錄,一支筆和一張紙就可以進行觀察。但是如果要想瞭解每一位元兒童對區域活動的教玩具使用情況,就得需要在幾個區域放置幾部攝像機,因為無法同時觀察那麼多兒童。除了硬體設施的準備,作為一名觀察者,無論是家長還是幼教工作者,我們必須有一顆熱愛兒童,想瞭解兒童的心,這樣才能使得觀察持久。同時,我們要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個專業者,把自己的觀察和評價建立在兒童發展知識的基礎上,千萬不可以主觀臆斷。

二、合理選擇方法觀察幼兒

書中介紹了多種觀察兒童的方法,每一種方法都是有其優缺點。我覺得應該因人而異,要根據觀察的目的和兒童活動的現實情況,有針對性地選擇觀察方法。例如我們需要知道幼兒在一個月內識字狀況,就得採取跟蹤觀察的方法,而只需要做一次量表測查即可。此外,我們不僅可以從兒童的行為上觀察兒童,也可以從兒童的行為結果來觀察兒童,例如他們的繪畫成品、拼圖成品等。

三、分析觀察結果,幫助幼兒發展

通過觀察兒童,我們評估他們的需要,拓展他們的經驗,促進他們的學習。觀察的最終目的是為了通過分析觀察結果,找出更適合兒童發展的方法。通過分析觀察結果,觀察者可以與兒童的其他教養者共同探討幫助兒童發展的方法,並可繼續進行後續觀察工作,從而進一步檢測對兒童實施改進方法的有效性和,最終實現良性迴圈。


兒童發展指導讀後感(三)

《兒童發展》這部書是美國的蘿拉·E·貝克所著,這部書中,()作者的創作動機就是“奉獻一本在知識性上催人上進的課本”。這部書讓我印象最深的是,他闡述了兒童的內在潛能,表明這種生命力是一種積極的、活動的、發展著的存在,它具有無窮無盡的力量。他說:“生長,是由於內在的生命潛力的發展,使生命力顯現出來,它的生命力量是按照遺傳確定的生物學的規律發展起來的。”教育的任務是激發和促進兒童的“內在潛力”的發現,並按其自身規律獲得自然的和自由的發展。他主張不應該把兒童看作是物體來對待,而應作為人來對待,兒童不是成人和教師進行灌注的容器,也不是可以任意塑造的蠟或泥,也不是可以任意刻劃的木塊;不是父母和教師培植的花木或飼養的動物,而是一個具有生命力的、能動的、發展著的一個活生生的人。教育家、教師和父母應該仔細地觀察兒童,研究兒童,瞭解兒童的內心世界,發現“童年的秘密”,揭示兒童的自然發展進程及規律性;熱愛兒童,尊重兒童個性,在兒童自由和自發的活動中,幫助兒童智力的、精神的和身體的、個性的自然發展。他的教育理論和方法是建立在較少(或儘量減少)干預兒童主動(或自發性)活動的基礎上的。他的培養目標是:運用科學的方法,促進“人類的潛能”的發展,使他們能夠獨立思考、獨立判斷和獨立工作,並能適應現代科學技術和工業發展的時代潮流,保持社會文明和科學進步,促進人類和平的強有力的新一代。

《兒童發展》這部書從總體上概括出了兒童發展過程中的本質性的表現。從總體上把握兒童發展的規律,我們還可以發現這些規律所反映出的一些更為深刻的內容,即兒童的生理成熟先于其心理的成熟;每一年齡階段兒童發展水準、特點的充分實現,將有助於其後的發展,否則,下一階段的發展將會受到一定阻礙;兒童的身心發展,歸根結底是兒童個體的發展,尊重和順應兒童個體發展的差異性,是促進兒童整體發展水準的豐富性的根本道路。

不做教書匠讀後感(一)

起初拿起這本書,覺得沒什麼新奇的,不做教書匠,這是我們多年前就提出的教育目標,每位元教師都知道。但隨著閱讀的深入,才真正體會到什麼是教書匠,怎樣才是合格的教師。

書中作者告訴我們:不切實際的“理想”就是空想,只有踏踏實實做好身邊每一件事情,才能更進一步接近自己的理想。尤如在我為師的道路上亮起一盞燈,的確是受益多多。隨著閱讀的深入,漸漸明瞭作者的觀點是要求老師們用心做事,不做教書匠就是心中要有教育的終極目標。

《不做教書匠》一書中,我們時常可以看到像珍珠一樣熠熠發光的思想:做教師,就是做學問, “教師應當具有心靈的力量”。從教幾年來,雖然一直都在勤勤懇懇地工作,但是我很少感到有樂趣。教師這份工作,人們都說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在我們普通教師看來,還是很辛苦的職業。但管老師在工作中找到了樂趣,字裡行間給我們教師指明了方向。看了這本書後,我明白了快樂來自對所做的事的投入,要使教育人生充滿快樂,就一定要在工作中快樂起來,使工作快樂起來的奧秘就是投入地工作。工作的樂趣往往蘊藏在你做事的態度裡,而非工作本身。

要麼教育之水把你冷卻,過那種冷卻的平庸的生活,要麼就用你生命的激情與烈焰把教育這鍋水煮沸,沸騰的教育將帶來一個充沛的,充滿活力與生機、樂趣與魅力的教育人生。要想把教育這一鍋水煮沸,要想使自己的教育工作不再枯燥乏味,方法只有一個,那就是投入地工作,富有創意地工作,你的每一個教學設計都是屬於自己的智慧和結晶,那麼你將對你的每一堂課充滿情感,不管成功還是失敗,你都能感受到教學的生命力和震撼力。課堂上和學生親切平等的學習生活,學生學習中閃現的智慧火花,以及你靈動生成的一個成效極佳的教學場景,都將給你帶來極大的樂趣。教育的樂趣來自思考,當你把思考變成文字,當你的文字得到他人的閱讀和支持,你將獲得樂趣,並且將樂此不疲,充滿自信與自豪,這些文字將提升你的生命和生活的品質。

其中讓我感觸最深的一段是“年輕的老師們,不管你經受何種失敗,你不會貶值,只會升值。失敗本身就是一種收穫。對於一個勇敢的人來說,惟有失敗,真正給你帶來進步的思索。或許這次評優課你失敗了,或許這次論文評比你名落孫山了,或許這堂研討課你上砸了,或許你多次投稿都石沉大海,或許你的教改實驗沒有預期的效果,或許這學期你的教有貶值,在這些磨練中你已經升值,只是這些價值還沒有適當的方式和機會展露出來,它需要在下一輪的實踐中帶給你驚喜。”

《不做教書匠》,就是我們大家的一面“鏡子”。當我們在教育的十字路口迷失方向的時候,別忘了捧起它;當我們在教育的道路上停止不前的時候,別忘了照照它。我想,它會給我們一種力量,一種使我們勇往直前的力量。


不做教書匠讀後感(二)

《不做教書匠》一書,對我有很大的感觸。管老師在《不做教書匠》中有這樣的一段話, “我們要使教育人生充滿快樂,就一定要在工作中快樂起來;而要使自己的工作快樂起來,你就一定要投入與付出。”

教師的快樂在哪裡?冰心曾說,在她十年的教學生涯中,最使她眷戀和感到快樂的是學生們和她成了知心朋友 。回想這多年的教師生涯,自己卻總被備課、上課、批改作業,為了孩子們那些微不足道卻又反復重演的磕磕碰碰嘮叨來嘮叨去,似乎總也沒個頭。煩瑣,嘮叨,似乎成了老師的代名詞。同行閒聊開玩笑說,做教師的每天從進教室的那一刻起,就註定得板著臉,不苟言笑,要不,那幫調皮的傢伙鐵定沒大沒小,一發不可收拾。真是如此嗎?不然。管老師說“教育在欣賞中微笑”,一個成功的教師,應該善於發現學生的美好,找出學生身上的閃光點。一個不快樂的人,絕不會是一名好教師,因為他缺乏熱情和自信。

教師的快樂在哪?當我獨自在燈下細細回想,其實為人師者無時不在享受著孩子們給我們帶來的無限快樂。當我們喉嚨嘶啞時,孩子會給你送上一片小小的潤喉片,這是感動的快樂;當你看見課桌歪了,準備動手排一排時,你會發現,很多孩子早已站起身瞄著眼線在跟著你一起幹,這是一種欣慰的快樂;當你給孩子的作業圈上個笑臉或畫上個大拇指時,孩子們歡呼雀躍,銀鈴般的笑聲不時傳進你的耳朵,這是被感染著的快樂;當你帶著孩子們郊遊的時候,他們會從自己的包裹裡爭先恐後地拿出自己喜愛的零食塞進你的手心裡,那是被寵的快樂……和孩子相處慣了,也許只要你的一個眼神,一個不經意的小小舉動,孩子都會會心地瞭解你的心中所想。這是多麼美妙的感覺呀。

不做教書匠,做一個學生快樂,自己也快樂的教書匠!


不做教書匠讀後感(三)

這些日子我讀了管建剛老師的不做教書匠,感悟頗深,“今天應該怎樣做教師”?讓我對自己有了更深的認識和瞭解。

做教師,就是做學問,想從學問裡去找“黃金屋”,是一種錯誤的想法。“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的古訓,絕不是真的叫你到書中去搜尋“黃金”,而是從中找到像金子一樣珍貴的精神世界。

做教師就是做學問,就是從學問中感受生活的快樂,()教育的幸福,人生價值的輕舞飛揚。人要生存,要有一定的物質資料作保證,衣食足而知榮辱,對大多數人來說,精神是在物質得到基本滿足的情況下去追求的。今天,教師在物質上的生活已經超越“衣食足”,大多數教師的收入在本地區已進入中上水準,發達地區已有越來越多的教師籌畫購買私家車。但,我還是必須告訴年輕的你,教師這個工作是以精神追求為主的。我們的物質由國家保證供給,有了它,不是圖安逸,而是能使我們更好發沉下心來,做一趟人生美好的精神之旅。

人生最糟糕的境遇是,在沒有答案的選擇中永遠地迷失,在沒有答案的選擇中不斷地消耗。而且,我相信,不管未來怎樣變遷,暫且坐定目前那把叫做‘教育“的椅子,用心地去做,投入地去做,這是無愧於只有一次青春、一次生命的人生行動。而當你心無旁騖地工作時,工作的樂趣也就離你不遠了,即便你還是沒有機會走向你夢想的那條道路,但那個時候,你一定恍然大悟,先人把教育喻為“太陽底下最崇高的職業”,並非是無病呻吟的讚譽。

知識都像人的衣服一樣,會舊,會過時,世界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瞬息萬變,知識和資訊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的爆炸過。作為教師,如果你不睜大眼睛,不以積極的心態去關注和學習新的知識和技能,你就會被淘汰。

下一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