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羅蘭:把優越感讓給男人

羅蘭:把優越感讓給男人

近代新女性常反對男人的優越感。“五四”以後的知識婦女曾著意把頭髮剪成男子式樣,臉上不施脂粉,衣服寬袍大袖,以表示自己並不遜于男人。

其實,站在女人的立場,我倒不反對把優越感讓給男人。因為有了這份優越感,男人才會負起上天賦予他的那份責任心,與保護者的職務。以一個國家來說,無疑的,是男性負著保衛的責任;以一個家庭來說,男性也是主要的支柱。日常生活中,偶遇意外情況,也多半是體力較佳男性來對女性施以援手。

由於在先天上,男人較女人身強力大,

較女人多具理智而少動感情,較女人多具果斷力,而少不必要的擔憂,因此逢到“涉外”事件時,大可讓他們去出面解決或承擔。他們既可勝任愉快,女人也正好借此藏拙,把心力用在自己擅長的事情上。只有當他們因過分勇往直前而把事情弄僵,以致無法轉寰時,才用得著女人們以女性的婉轉柔和,與那一份可被允許的先天的“不講理”,去為他們做善後或打圓場的工作。

我認為這是上天極好的安排,也是對女人的一份厚賜。老子說“不敢為天下先”,“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賈寶玉曾比女人為水。女人之可貴處在於柔,因此不必去與男人爭“強”,而要給他這份強,讓他去做保護者,你去做被保護者。這樣不但彼此可以相安無事,

皆大歡喜,而且許多事情也都可賴以推動。

丈夫是男人,因此,做妻子的要給丈夫這份優越感,好讓他去支撐門面,發揮男人的威力,做你的避風港,何樂而不為?

在男人面前,你與其滔滔雄辯,不如微笑傾聽。不過,假如你不贊成他的意見,卻絕對可以陽奉陰違,按你自己的主張做去。或者索性來個不問是非黑白——隨你怎麼說,“我就是不講理”。他對你會無可奈何,但並不會真的動氣,因為這無損於他的優越感。

當然,這裡所謂“不講理”並非真的不講理。而是在他面前,你與其想把他完全說服,以爭取你的勝利,不如把你實際上的理由隱藏一些,而以“不講理”的方式來表示你的堅持。男人能夠容忍你的“不講理”,卻不大能容忍被你的理由所說服。

因此,你盡可在表面上讓勝利歸他,而實際上,勝利屬你。即使到了後來,他發現了你的陽奉陰違或蠻不講理,他也會以寬容的心情一笑置之——“女人嘛!真掌她沒辦法!”其詞若有憾焉,實乃深喜之也。

相反的,假如你不知趣,一定要在當場駁倒他,以表現你的理對,而他的理錯,那麼你看吧!他會和你爭論到底。結果不是給你下不了臺,就是他拂袖而去。原因就是你損害了他的優越感。

曾在一部電影裡聽到一個男人說:“我最討厭發號施令的女人!”寫這句臺詞的人或可代表絕大多數的男人。

當然,女人也照樣討厭發號施令的男人。不過,女人更應該知道,“讓他以為是他在發號施令”和“真正讓他發號施令”的不同之處。

順應各人先天秉賦,以被保護者的姿態出現,可以減少衝突,而獲得真正的優惠。

曾見到一個家庭中,太太搶盡鋒頭,一應事務都沒有丈夫參加意見的餘地。但背後這位太太卻又抱怨丈夫懦弱。可見即使領袖欲再強的女人,也並不真正希望丈夫屈居被保護的地位,此之謂天性。

滿足男人的優越感,不但可以使他對家庭多負責任,而且也可以增強他的自信心與拓展力,有助於他在事業上的成就。

舉個最有名的例子:當初影壇豔後伊莉莎白·泰勒橫刀奪愛,自黛比雷諾手中把愛迪費雪搶來,據為己有。費雪在歌壇的聲望固然已經很高,但和泰勒的聲勢與鋒芒相比,則顯然相差遠甚,且泰勒的美豔與才華處處淩駕費雪之上。

偏偏泰勒想讓費雪夫以妻貴,提拔費雪,兩人合演了一部影片,在片中,費雪簡直瑟縮自卑,一無是處,大大的失敗。而他在歌壇的表現,也一落千丈。直到泰勒棄他嫁了李察波頓,他才漸漸重振聲威。而波頓在最初和泰勒合演的幾部影片中,成績也不見佳,其(石叔)碏自卑的心情顯而易見。只有一部《浮士德遊地獄》,有位朋友看了說波頓表現不錯。我就問他:“是否片中沒有伊莉莎白·泰勒?朋友說:“有是有,不過鏡頭很少,只是偶爾出場,點綴一下而已。”

這似乎真的可以證明,沒有了那位鋒芒迫人的太太在旁威脅,大演員的才華也才有機會顯露。一般人又何嘗不是如此?

女人較丈夫在才幹方面表現得遜色些,無妨心理。男人如自覺在才幹上遜于太太,

自卑感一旦產生,則必定一事無成了。

更應注意的是:對丈夫如此,對兒子亦然。

兒子幼小的時候,當然處處需要母親呵護,但當他到了十七八歲,個子也高了,聲音也變了,偶爾穿上一件西裝上衣,儼然是大人了。儘管事實上,他尚未真正成熟,和同學還是打打鬧鬧,零食攤上的不潔食品還是照樣光顧,他還是喜歡和弟弟妹妹吵架,關心熱門音樂演唱會的時間……但是,他畢竟長得比媽媽還高,甚至比爸爸都高了。在他心理上,他已覺得自己是個大人,而不希望別人再拿他當小孩子了。在父親面前,他或許還不得不承認自己高大有餘,而內涵不足。但在母親面前,他卻不再肯屈居被保護的地位。

對這個時期的兒子,做母親的與其成天對他發號施令,諄諄曉以大義,不如先給他建立一份男性的優越感。使他覺得他已經是個男人(而不再是個“男孩子”)。他不但有責任使自己整潔優秀,而且有責任維護這個家庭。他不但有責任讓自己身體強健,而且有責任保護家中婦孺。在這時候,母親在表面上,有時不妨退居“婦孺”地位,遇事偶爾向他要要主意。(當然你事實上,還是保留最後決定之權。)家中“涉外”事件,讓他幫他父親跑跑。

為訓練他的勇敢,你要裝點怯懦。

為加重他的責任心,你遇事要慢點挺身而出。

為增強他的自信,你要多多向他諮詢。

為鼓勵他的求知欲(),你不妨多找問題向他請益。

在朋友面前,你尤其要注意建立他的地位。不要忘記鄭重地將朋友向他介紹。朋友們告辭時,你更要注意暗示朋友們,不要忽略他的存在。

外出時,尤其要給他機會負起他那保護者的責任。

閒談時,更不妨逐漸讓他瞭解家庭生計、產業狀況。銀錢往來等等,讓他有機會參加意見,襄助處理。讓他知道,這是他的責任和權利。這樣他會覺得自己在家中地位重要而優越,因此不得不格外注意修身與求知。

太能幹的母親往往諸事攘臂而先,無形中使兒子永遠停留在弱小的被保護階段。這種過錯,輕則使兒子養成懦弱與不負責任的習性,重則影響他今後在社會上的成就與地位。

把優越感讓給丈夫和兒子,而事實上,你掌握那無形的取決之權,安享被保護者的優惠,這並不是“無為”,而是“無不為”。能瞭解這分際,才是成功的女性。

羅蘭:電視家庭

那天晚上到車站送小女兒坐夜車去高雄,車開後,在車站出口處遇到朋友,要我搭他的車子回家。我婉謝了,說:

“我要慢慢地回家。”

他笑問我:“為什麼要慢慢地回家呢?時間已經不早了。”

經他這一問,我倒想起剛才我在來車站的路上,曾經也和女兒說過這樣的話。我說:

“等一下你走了,我就用不著再坐計程車回去。我可以慢慢地回家。”

說這話的時候,我覺得心情頗為輕鬆。似乎“慢慢地”回家是一件很好的事。

其實,天正下雨,時間已是10點半。“慢慢地回家”聽來確是不很應當。於是,我未及多想地向朋友解釋道:“現在回去也是看電視,不如一個人在外面走走,透一透空氣。”

當時,我只是臨時找了這個理由來婉謝朋友要送我回家的一番好意。但當我獨自走過地下道,撐開傘,慢慢地走著的時候,我發現,這被臨時抓來的理由卻正是我最真誠的理由。

我真的是怕回家看電視。

或許你要問,看不看電視是你自己的事。不想看就不要看,有什麼可怕的呢?

事情卻不是這麼簡單。

至於為什麼不這麼簡單,首先你得知道什麼叫闔家團聚,什麼叫共用天倫。

“闔家團聚”和“共用天倫”是全家聚在一起,有說有笑。而不是各人關在各人的房間裡去各自做各自的事。

但是自從有了電視,而電視又是放在起坐間,我們的“闔家團聚”,“共用天倫”就只變成了一種形式——大家坐是坐在一起,但注意力卻都集中在那個螢光幕上。任何人開口講話都得不到熱心的回答(有時根本得不到回答)。如果這話題真正重要而必須回答的話,就可能會在電視播廣告的時候,才如夢初醒地重拾剛才的話題,匆匆地表示一點簡短的意見。如果你還有未盡之意有待表達,而這時電視廣告已畢,正式節目接演,那你最好是知趣的免開尊口,讓自己跟著大家一起看電視。不幸的是,電視節目一個接著一個地演,非到午夜不肯甘休。節目雖非個個精彩,但總有人愛看,而全家中只要有一個人集中注意於電視節目,其他的人就有不開口的義務。在這種情形之下,我反而覺得廣告時間太短,沒有足夠的時間讓人們討論任何一個話題。

於是,如果你想要闔家團聚,共用天倫,你就得在電視機前奉陪枯坐,直到電視打烊。但電視打烊已是午夜,大家也已人困馬乏,個個伸著懶腰起來活動筋骨,然後搶著去洗澡間沐浴更衣去了。說來也是,12點了,難道還不該睡?誰也沒有理由拖住別人講話。儘管心裡總覺還有許多問題待商,還有許多教誨要提示給孩子。但是,時間確也晚了。有話明天再說吧!明天?明天由於今天晚睡,日上三竿,大家才零零落落地起床,早點與午飯併案辦理,午飯剛剛上桌,電視節目就又在那邊催促了。於是,有人把飯菜撥在一起,端著碗,趕到電視機前就位。好吧!索性把所有的湯湯菜菜都搬到小茶几上,大家擠在矮矮的沙發裡,彎腰曲背地吃,食不知味地吃。你無論做了什麼山珍海味,在電視節目轟炸之下,也失去了意義。因此常想,早知如此,每人弄一碗泡飯吃了也一樣。難怪洋人早已創造了電視便餐,真是進步!

於是,這一天的電視生活就又開始。

你說不奉陪吧?自己離座跑到樓上去,心理上卻又覺自己怎麼變得如此不合群?難道是由於年紀大了,頭腦頑固?人家愛做的事,你為什麼偏偏走開?好,那麼奉陪吧!又實在聽膩了“再回頭我也不要你”。而且一天12小時坐在電視機前,真的時常感到“骨頭酸,關節疼”,不由得就變成了“阿利拿命”的主顧。腦子裡從此灌滿了“龍角散”與“這個最好”然後帶著一顆淩淩亂亂的心,寂寞地睡去,再沒有機會去找到自己。

有時在外面忙公私各事,忙了半日,興沖沖地回家。才進大門,便已看見客廳沙發上滿座,電視機亮著。這才想起,原來回家也不過如此,心上凍了一半。進了客廳的門,果然,甚少有人踢你歡迎的一瞥。你得側著身子,銜權疾走地通過家人與電視機前的通道,唯恐妨礙他們的收視。自己孤零零地來到後方(飯廳)脫下大衣或雨衣,放下皮包或公事包,蜇回客廳,揀個空位,悄悄入座,加入欣賞圈子。

如果你不加入,而逕自上樓呢?別看你進門時,大家不予理會,但你如一直上了樓,他們卻會在下意識中想:

“別是在外頭受了氣吧?”

“別是家中誰得罪了她吧?”

“唉!她越來越孤僻了!……”

那麼,悄悄就座之後呢?你又不知道電視節目的來龍去脈。中途跟著亂看一通,始終不能進入情況。和家人就這麼貌合神離的偽裝“聚”在一起,聚到午夜時分,大家起身散場,你也可以理直氣壯地歸寢,也許到了睡夢邊緣,你的心睛才從電視的吵鬧聲中澄清下來,才忽然想起明天的功能表,老大的身體,老二的衣服,老三的功課,及家中其他應興應革的事項。這時,你最好立刻披衣下床,找到有關人士或有關“部門”去交待或著手辦理。因為到了明晨,如是假期,大家必然高臥,如是平時,大家又撐著睡眠不足的倦跟上學或上班去。稍一因循就又是一天、兩天或永遠。

有時電視中的一切隱去,剩下清靜的一片空白,我起身把它關掉,留住家中一二成員,把自己忍了一天,無緣談起的話題提出討論,果然發現他們也正有話要講,於是,我們撐住倦眼,彼此交換一下心裡想了很久的話,增加一點相互的瞭解,傳達一點善意與關心。但這樣就勢必更加透支了睡眠的時間。待談話告一段落,才警覺已是淩晨一點半或兩點。於是憬悟,這種聚談也只能偶一為之,決非長久之計。

久而久之,未免對回家產生了一種恐懼。覺得在路上興沖沖地往回趕的那種心情有點可悲。你決非為了電視才回家。你決非為了讓自己陪孩子們看電視才盼望他們回來,他們也決非為了電視才回來。但結果卻是,大家的心都不由自主地被電視奪去。變成“如果大家聚齊,就都把目光投向電視。等到節目播完,大家也就散了”,誰也不理誰。

有時也趁沒有電視節目的空檔提一提當年農業社會時代的老家,提一提冬天的圍爐取暖,夏天的瓜棚豆架。提一提那時祖孫們在一起閒談,由閒談中所培養的親情,由閒談中所傳遞的文化,和由閒談中所形成的思想或觀念上的接近……但所得反應甚為冷淡。現代人或許不必培養親情,為了將來要創業,要出國,要四海為家,要孤軍奮鬥,你似乎越少感情越好。越少感情,將來越能適應。培養親情應改變為培養“無”情。因為無情便無恨,無情才少牽戀,才有益開拓。

現代人不必由閒談中去接受文化,他們有各式各樣的大眾傳播工具隨時在向他們輸送各種形式的文化。思想或觀念的形成不再是一個家庭或一個民族的事,它變成一種全世界互相影響的事。想保有一個家庭的接近已是被判落伍的想法,你無權阻止孩子們看電視,你()自己也不該不看,因為那是一切新消息。新事物的提供者。那是投入這每天變動中的世界的新引線。你長久不看電視,連太空人怎麼降回地球都不知道,連少棒小將怎麼贏的那最後一仗都不知道,連印度總理甘地夫人什麼模樣都不知道,你就無資格做一個“世界人”。

這年頭,你必須做個“世界人”。你不能再只知道自己這個家、這個村、這個鎮。不能再只會講你老家的語言。你從小就知道你可能有機會到外國去。小孩子羡慕少棒隊,大了一點的時候,有青少棒。還有世界青年大會有機會找你去代表。大學畢業之前就得積極地去打聽獎學金,准備考“託福”。不管你願意不願意,大家總會問你什麼時候“走”?“大家都得走,不走的是沒有辦法的人”。“走”的意思是不再屬於家,不再屬於村,而且不少人會認為你也不再屬於“國”。世界都已包括在電視機中,搬到你的客廳裡,人們在電視機中早已熟悉了世界。就難怪無人關心是否闔“家”團聚,無人在意天倫是否有樂。

我不知道我為什麼要在意。或許我也不是在意,否則我為什麼情願在10點半以後的夜晚,冒雨獨行在寂靜的路上?我說我逃避的是電視,其實我也許更是逃避那有名無實的團聚和無時間去享受的天倫。我怕一進門時沙發上的滿座,也怕電視螢光幕上閃閃的人影。

我只覺自己是被摒棄於兩個圈子之外。我不屬於電視,也無法屬於天倫。我不屬於過去的瓜棚豆架,也無興趣去做一個“世界人”。

我只得享有這寂寞的片刻,撐著傘,擋住雨,慢慢地,慢慢地走,走著,慢慢地回家。

做母親的與其成天對他發號施令,諄諄曉以大義,不如先給他建立一份男性的優越感。使他覺得他已經是個男人(而不再是個“男孩子”)。他不但有責任使自己整潔優秀,而且有責任維護這個家庭。他不但有責任讓自己身體強健,而且有責任保護家中婦孺。在這時候,母親在表面上,有時不妨退居“婦孺”地位,遇事偶爾向他要要主意。(當然你事實上,還是保留最後決定之權。)家中“涉外”事件,讓他幫他父親跑跑。

為訓練他的勇敢,你要裝點怯懦。

為加重他的責任心,你遇事要慢點挺身而出。

為增強他的自信,你要多多向他諮詢。

為鼓勵他的求知欲(),你不妨多找問題向他請益。

在朋友面前,你尤其要注意建立他的地位。不要忘記鄭重地將朋友向他介紹。朋友們告辭時,你更要注意暗示朋友們,不要忽略他的存在。

外出時,尤其要給他機會負起他那保護者的責任。

閒談時,更不妨逐漸讓他瞭解家庭生計、產業狀況。銀錢往來等等,讓他有機會參加意見,襄助處理。讓他知道,這是他的責任和權利。這樣他會覺得自己在家中地位重要而優越,因此不得不格外注意修身與求知。

太能幹的母親往往諸事攘臂而先,無形中使兒子永遠停留在弱小的被保護階段。這種過錯,輕則使兒子養成懦弱與不負責任的習性,重則影響他今後在社會上的成就與地位。

把優越感讓給丈夫和兒子,而事實上,你掌握那無形的取決之權,安享被保護者的優惠,這並不是“無為”,而是“無不為”。能瞭解這分際,才是成功的女性。

羅蘭:電視家庭

那天晚上到車站送小女兒坐夜車去高雄,車開後,在車站出口處遇到朋友,要我搭他的車子回家。我婉謝了,說:

“我要慢慢地回家。”

他笑問我:“為什麼要慢慢地回家呢?時間已經不早了。”

經他這一問,我倒想起剛才我在來車站的路上,曾經也和女兒說過這樣的話。我說:

“等一下你走了,我就用不著再坐計程車回去。我可以慢慢地回家。”

說這話的時候,我覺得心情頗為輕鬆。似乎“慢慢地”回家是一件很好的事。

其實,天正下雨,時間已是10點半。“慢慢地回家”聽來確是不很應當。於是,我未及多想地向朋友解釋道:“現在回去也是看電視,不如一個人在外面走走,透一透空氣。”

當時,我只是臨時找了這個理由來婉謝朋友要送我回家的一番好意。但當我獨自走過地下道,撐開傘,慢慢地走著的時候,我發現,這被臨時抓來的理由卻正是我最真誠的理由。

我真的是怕回家看電視。

或許你要問,看不看電視是你自己的事。不想看就不要看,有什麼可怕的呢?

事情卻不是這麼簡單。

至於為什麼不這麼簡單,首先你得知道什麼叫闔家團聚,什麼叫共用天倫。

“闔家團聚”和“共用天倫”是全家聚在一起,有說有笑。而不是各人關在各人的房間裡去各自做各自的事。

但是自從有了電視,而電視又是放在起坐間,我們的“闔家團聚”,“共用天倫”就只變成了一種形式——大家坐是坐在一起,但注意力卻都集中在那個螢光幕上。任何人開口講話都得不到熱心的回答(有時根本得不到回答)。如果這話題真正重要而必須回答的話,就可能會在電視播廣告的時候,才如夢初醒地重拾剛才的話題,匆匆地表示一點簡短的意見。如果你還有未盡之意有待表達,而這時電視廣告已畢,正式節目接演,那你最好是知趣的免開尊口,讓自己跟著大家一起看電視。不幸的是,電視節目一個接著一個地演,非到午夜不肯甘休。節目雖非個個精彩,但總有人愛看,而全家中只要有一個人集中注意於電視節目,其他的人就有不開口的義務。在這種情形之下,我反而覺得廣告時間太短,沒有足夠的時間讓人們討論任何一個話題。

於是,如果你想要闔家團聚,共用天倫,你就得在電視機前奉陪枯坐,直到電視打烊。但電視打烊已是午夜,大家也已人困馬乏,個個伸著懶腰起來活動筋骨,然後搶著去洗澡間沐浴更衣去了。說來也是,12點了,難道還不該睡?誰也沒有理由拖住別人講話。儘管心裡總覺還有許多問題待商,還有許多教誨要提示給孩子。但是,時間確也晚了。有話明天再說吧!明天?明天由於今天晚睡,日上三竿,大家才零零落落地起床,早點與午飯併案辦理,午飯剛剛上桌,電視節目就又在那邊催促了。於是,有人把飯菜撥在一起,端著碗,趕到電視機前就位。好吧!索性把所有的湯湯菜菜都搬到小茶几上,大家擠在矮矮的沙發裡,彎腰曲背地吃,食不知味地吃。你無論做了什麼山珍海味,在電視節目轟炸之下,也失去了意義。因此常想,早知如此,每人弄一碗泡飯吃了也一樣。難怪洋人早已創造了電視便餐,真是進步!

於是,這一天的電視生活就又開始。

你說不奉陪吧?自己離座跑到樓上去,心理上卻又覺自己怎麼變得如此不合群?難道是由於年紀大了,頭腦頑固?人家愛做的事,你為什麼偏偏走開?好,那麼奉陪吧!又實在聽膩了“再回頭我也不要你”。而且一天12小時坐在電視機前,真的時常感到“骨頭酸,關節疼”,不由得就變成了“阿利拿命”的主顧。腦子裡從此灌滿了“龍角散”與“這個最好”然後帶著一顆淩淩亂亂的心,寂寞地睡去,再沒有機會去找到自己。

有時在外面忙公私各事,忙了半日,興沖沖地回家。才進大門,便已看見客廳沙發上滿座,電視機亮著。這才想起,原來回家也不過如此,心上凍了一半。進了客廳的門,果然,甚少有人踢你歡迎的一瞥。你得側著身子,銜權疾走地通過家人與電視機前的通道,唯恐妨礙他們的收視。自己孤零零地來到後方(飯廳)脫下大衣或雨衣,放下皮包或公事包,蜇回客廳,揀個空位,悄悄入座,加入欣賞圈子。

如果你不加入,而逕自上樓呢?別看你進門時,大家不予理會,但你如一直上了樓,他們卻會在下意識中想:

“別是在外頭受了氣吧?”

“別是家中誰得罪了她吧?”

“唉!她越來越孤僻了!……”

那麼,悄悄就座之後呢?你又不知道電視節目的來龍去脈。中途跟著亂看一通,始終不能進入情況。和家人就這麼貌合神離的偽裝“聚”在一起,聚到午夜時分,大家起身散場,你也可以理直氣壯地歸寢,也許到了睡夢邊緣,你的心睛才從電視的吵鬧聲中澄清下來,才忽然想起明天的功能表,老大的身體,老二的衣服,老三的功課,及家中其他應興應革的事項。這時,你最好立刻披衣下床,找到有關人士或有關“部門”去交待或著手辦理。因為到了明晨,如是假期,大家必然高臥,如是平時,大家又撐著睡眠不足的倦跟上學或上班去。稍一因循就又是一天、兩天或永遠。

有時電視中的一切隱去,剩下清靜的一片空白,我起身把它關掉,留住家中一二成員,把自己忍了一天,無緣談起的話題提出討論,果然發現他們也正有話要講,於是,我們撐住倦眼,彼此交換一下心裡想了很久的話,增加一點相互的瞭解,傳達一點善意與關心。但這樣就勢必更加透支了睡眠的時間。待談話告一段落,才警覺已是淩晨一點半或兩點。於是憬悟,這種聚談也只能偶一為之,決非長久之計。

久而久之,未免對回家產生了一種恐懼。覺得在路上興沖沖地往回趕的那種心情有點可悲。你決非為了電視才回家。你決非為了讓自己陪孩子們看電視才盼望他們回來,他們也決非為了電視才回來。但結果卻是,大家的心都不由自主地被電視奪去。變成“如果大家聚齊,就都把目光投向電視。等到節目播完,大家也就散了”,誰也不理誰。

有時也趁沒有電視節目的空檔提一提當年農業社會時代的老家,提一提冬天的圍爐取暖,夏天的瓜棚豆架。提一提那時祖孫們在一起閒談,由閒談中所培養的親情,由閒談中所傳遞的文化,和由閒談中所形成的思想或觀念上的接近……但所得反應甚為冷淡。現代人或許不必培養親情,為了將來要創業,要出國,要四海為家,要孤軍奮鬥,你似乎越少感情越好。越少感情,將來越能適應。培養親情應改變為培養“無”情。因為無情便無恨,無情才少牽戀,才有益開拓。

現代人不必由閒談中去接受文化,他們有各式各樣的大眾傳播工具隨時在向他們輸送各種形式的文化。思想或觀念的形成不再是一個家庭或一個民族的事,它變成一種全世界互相影響的事。想保有一個家庭的接近已是被判落伍的想法,你無權阻止孩子們看電視,你()自己也不該不看,因為那是一切新消息。新事物的提供者。那是投入這每天變動中的世界的新引線。你長久不看電視,連太空人怎麼降回地球都不知道,連少棒小將怎麼贏的那最後一仗都不知道,連印度總理甘地夫人什麼模樣都不知道,你就無資格做一個“世界人”。

這年頭,你必須做個“世界人”。你不能再只知道自己這個家、這個村、這個鎮。不能再只會講你老家的語言。你從小就知道你可能有機會到外國去。小孩子羡慕少棒隊,大了一點的時候,有青少棒。還有世界青年大會有機會找你去代表。大學畢業之前就得積極地去打聽獎學金,准備考“託福”。不管你願意不願意,大家總會問你什麼時候“走”?“大家都得走,不走的是沒有辦法的人”。“走”的意思是不再屬於家,不再屬於村,而且不少人會認為你也不再屬於“國”。世界都已包括在電視機中,搬到你的客廳裡,人們在電視機中早已熟悉了世界。就難怪無人關心是否闔“家”團聚,無人在意天倫是否有樂。

我不知道我為什麼要在意。或許我也不是在意,否則我為什麼情願在10點半以後的夜晚,冒雨獨行在寂靜的路上?我說我逃避的是電視,其實我也許更是逃避那有名無實的團聚和無時間去享受的天倫。我怕一進門時沙發上的滿座,也怕電視螢光幕上閃閃的人影。

我只覺自己是被摒棄於兩個圈子之外。我不屬於電視,也無法屬於天倫。我不屬於過去的瓜棚豆架,也無興趣去做一個“世界人”。

我只得享有這寂寞的片刻,撐著傘,擋住雨,慢慢地,慢慢地走,走著,慢慢地回家。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