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愛情 » 情感調查

青春期心理特點有哪些? 青春期孩子常見十大心理矛盾

第一,美好的願望與心理準備脫節的矛盾

幾乎每個中學生都有美好的願望,對未來充滿著憧憬和嚮往。他們幻想做一個有學問、受人尊重的作家、工程師、醫生、企業家、領導幹部等等,

雖然他們的願望是美好的,但他們對實現理想需要從現在做起,需要付出艱苦的勞動,卻想得不多,做得不夠,形成了美好的願望與心理準備脫節的矛盾。

解決這一矛盾的有效方法,就是教育學生處理好理想與現實的關係,使他們明白,美好的理想需要艱苦奮鬥才能實現。

第二,濃厚的享受意識與勞動觀念淡薄的矛盾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生活水準的不斷提高,一些中學生越來越講究“實際”,絕大部分學生每天都買零食吃,同學過生日,除禮尚往來外,還要擺酒宴。男生中“煙君子”、“小酒民”大有人在:女生中講究穿著打扮的比比皆是,有的女生還隨身帶著高檔化妝品,

不斷更換時髦的服飾。

但這些學生中有相當多的人勞動觀念淡薄,他們輕視勞動,甚至對勞動採取消極態度、厭惡勞動的思想在一些中學生中是相當普遍的。

因此,教師要教育學生懂得愛勞動是人類的美德,通過勞動得來的享受是正當的、光榮的,

不勞而獲是一種可恥的行為。

第三,心理閉鎖與渴求理解的矛盾

由於自我意識的發展,中學生開始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內心世界上,從而意識到自己的思想、情感和其他許多不同于他人的心理特點。

他們願意對“知心朋友”傾吐自己內心的秘密,瞧不起那些用導師式口吻對他們說話的人,不願意同這種人進行感情交流,透露自己的內心世界。他們也不願同長輩透露內心,實行自我封閉。

有相當部分的中學生認為老師“不理解自己”和“不太理解自己”。

解決這一矛盾要求教師和學生交朋友,對他們的行為表示理解,並幫助他們排憂解難,把他們從苦悶與孤獨中解脫出來。

第四,獨立意識與依賴心理的矛盾

隨著年齡的增長,中學生的心理日趨成熟,他們越來越感到自己是“大人”了,並開始從“聽話道德”向“平等道德”過渡,要求從大人的約束中解放出來,對婆婆媽媽式的說教及過分關心會產生反感,但同時他們又缺乏必要的知識與能力。

這一是因為學校教育在培養學生的獨立能力方面重視不夠,二是因為傳統的家庭關係中的父母一般也不鼓勵子女過早獨立,造成了中學生在經濟上和生活上的依賴性,出現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只管學習,不管其他”的不正常現象。

因此,教師要和家長一起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自立能力,讓他們自己的事情自己辦,逐步消除其依賴心理。

第五,情感與理智的矛盾

中學生容易動感情,也重感情。一方面,他們充滿熱情和激情。

調查表明,對國家的前途,絕大部分的中學生“充滿信心”和“較有信心”。另一方面,他們的情感又極容易受外界的影響,容易發生衝動、波動,有時會因一件小事的成功而欣喜若狂,也會因一次小小的失敗而心灰意冷,

有時也會為一點小事爭得面紅耳赤。

這一切都說明了中學生的情緒、情感經常處於大起大落、彼消此漲的兩極狀態,而難以及時地用理智加以控制。

解決這一矛盾,教師要教育學生學會用理智控制感情,遇事能不急不躁,冷靜處理。

第六,進取心強與自製力弱的矛盾

中學生都有積極向上的進取之心,這與他們強烈的求知欲、自尊心和好勝心是分不開的。但由於他們思考問題不周密,往往帶著濃厚的情感色彩去看待周圍的人和事,憑衝動行事,事過之後又非常後悔。

這說明他們意志品質的發展還不成熟,自製力、控制力還不強,形成了進取心強與自製力弱的矛盾。

化解這一矛盾,老師一方面要肯定學生的進取心,另一方面要鍛煉學生的意志力,使他們能處理好二者的關係。

第七,資訊視野的擴大與鑒別能力不足的矛盾

隨著時代的進步、科技的發展、物質生活條件的改善,資訊交流日益頻繁,廣播、電影、電視、錄影等視聽工具被廣泛應用。學生處在這樣的環境中,耳聞目睹,見多識廣,視野開闊,但由於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還未完全形成,對真善美、假惡醜的辨別力、鑒別力還不強,因而對事物的認識往往顯得偏狹,容易被表面現象所迷惑,出現認識的混亂。

另一方面要鍛煉學生的意志力,使他們能處理好二者的關係。

第七,資訊視野的擴大與鑒別能力不足的矛盾

隨著時代的進步、科技的發展、物質生活條件的改善,資訊交流日益頻繁,廣播、電影、電視、錄影等視聽工具被廣泛應用。學生處在這樣的環境中,耳聞目睹,見多識廣,視野開闊,但由於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還未完全形成,對真善美、假惡醜的辨別力、鑒別力還不強,因而對事物的認識往往顯得偏狹,容易被表面現象所迷惑,出現認識的混亂。

下一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