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情感 » 職場

如何給初創企業估值?


公司估值一直是個存在爭議的問題,拿成熟企業來說,估值方法存在多種,如 DCF 估值法(估算未來 5 年的現金流),可比公司估值法(比較同類公司的財務指標如市盈率 P/E、企業價值倍數 EV/EBITDA 等,

以這些公司的價值為標準推算待估公司的價值),可比交易估值法(與前者類似,以同類公司在並購中開出的價格為標準),CAPE 估值法(以 10 年內的週期市盈率為准並排除通貨膨脹等因素,計算時間更長),房地產企業常用的 NAV 估值法(主要考慮有形資產),互聯網企業常用的 DEVA 估值法(主要考慮用戶量)等。應用上則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看下來是不是有點兒暈?沒關係,因為以上方法都不是重點。我們要明確一件事:估值是主觀行為,估值得出的企業價值也不需要公允,只要令交易雙方都能夠接受即可。
這麼說是因為:

即便採用有理有據的估值演算法,不同的計量方式仍會產生差異較大的結果;

交易時需要的價格和企業真正的價值是兩回事兒,何況價值本身就有一定的主觀因素;

供求關係影響巨大,一家企業並不會因為被投資人哄搶而變得更好更強,但其股票卻會確實漲價,反之亦然。

因此,與其說初創公司的估值是經過「計算」得出的客觀數字,不如說對初創公司的估值是將一個拍腦門結果逐漸合理化的「驗算」;而最終敲定的估值,更非由交易某方或協力廠商推算得出,而是創業者與投資人博弈得出。

說簡單一點兒,初創企業估值的結果不是你企業的價值,而是投資人願意為你的企業花多少錢。

那麼問題來了,有哪些因素會影響估值的判斷呢?

供求關係。從供給角度來看,更加創新、切入市場更藍海的企業是「物以稀為貴」的,

而沒什麼創新點的企業就沒啥議價能力。從需求角度來看,投資人們哄搶的企業自然可以大抬身價,而只有一個投資人感興趣的話企業就沒太多話可說了。因此,多找幾個資方,多向資方推銷自己,在交易中營造賣方市場。

行業係數。在 DCF 估值法中,根據現金流計算出年營收後,這個營收乘以一個不同行業存在較大差異的係數便可得出估值。當然,初創企業一般不涉及現金流,但行業係數同樣有說服力。總體來講,特別有技術含量的科技專案很容易拿到高估值,互聯網企業一般也比較高,像服裝、餐飲之類就要低很多了。當然,投資人一般對市場很有洞見,他們會比你更瞭解哪些行業火爆——這可能是理性的,

也可能是不理性的。比如團購、智慧硬體和 O2O 都曾引發投資人的狂熱並帶動相關企業估值上漲,但很多企業最終仍然失敗。舉這例子是想說明,趁著行業熱潮搞一輪融資不是不可能,但拿到融資後成活率也不會很高。

產品成熟。粗糙的官網或空殼 app 會拿到高估值嗎?不是不可能,但成型的產品、充分的運營資料、已產生的收入甚至已經到手的利潤絕對會讓投資人眼前一亮。如果能努把力,在估值之前把產品上線運營一段時間,你的說服力就會強很多。

交易細則。股權架構是否合理?出讓比例有多少?CEO 能否確實控制企業?是否給投資人參與優先股?是否給投資人優先清算權?是否自負律師費用?交易是一進一退的過程,

你在細則上寸土不讓,估值自然不能太樂觀。具體把握就見仁見智了。

想像力和嘴炮。如果能讓投資人相信一個光明的未來,即便企業現在有不足之處,他們也會慷慨解囊——因為將來的收益會很高,即便是不確定的。不要覺得空談未來是忽悠,想像力意味著野心和智慧,嘴炮意味著說服能力和煽動能力,而這是一個優秀的管理者和優秀的企業家所必備的。

講了這麼多,最後告訴大家一個業界常用的拍腦門估值技巧——按需估值法。直接舉例說明:

A 企業估算自身一年內開銷為 200 萬,包括但不限於人力、場地、行銷等,故決定融資 200 萬。按照業界慣例,其應該在天使輪出讓 5%~15% 股份,並決定出讓 10%。因此 A 企業估值為 200 萬/10%=2000 萬

不要覺得這是忽悠,別忘了估值是主觀的、是雙方博弈的過程——只要有人願意投資,估值就是合理的。

下一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