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情感 » 職場

過去的時光都沒有浪費

過去的時光都沒有浪費

文/伊尹

有一次,因為在外要進行一系列計算,手邊正好有一隻算盤,於是拿來劈裡啪啦地算,一旁的人看得口呆目瞪。我笑著告訴他,我曾經在銀行工作多年,在銀行上班時,算盤是一項基本功。還有點鈔票,我會單指單張,還會一指多張。從前一直沒覺得銀行工作好,要不我也不會跳槽。但這時想想,雖然已經不在銀行工作了,可是在那裡學來的經驗仍然傍在身上,生活中總是能夠用得著,比如貸款與存款利息的計算,我馬上就能夠算得清清楚楚,這是銀行工作生涯留給我的紀念。

過去的職業,帶給我們不同的技能,它們總會有用武之地的,一技在身,永遠不會成為多餘的東西。

我表哥是位小學校長,很多人不知道他曾經是個文青,年少時和朋友組成樂隊在歌舞廳整晚演奏,連瘋帶玩,每個月還有不菲的演出收入。每一樣樂器他都很熟練,最拿手的是架子鼓和小號。後來他被分配到小學當輔導員,每天帶領一群孩子練習隊鼓和小號,快樂如同孩子王。隨著他的職務越來越高,他再也沒有瘋玩樂器的閒暇了,現在的他儼然有了中年校長的模樣。偶爾他還會一時興起用鋼琴彈奏一曲,那流暢的曲子力證他和若干年前的那個音樂人是同一個人。過去的職業,不僅讓我們有機會致青春,

還留給我們生活的情趣。

還有一個朋友是開健身會所的,他最擅長的是形意拳。不過很少有人知道,他年輕時是個糧食販子,到現在他隨意捏起一撮米,從米的色澤與形狀個頭上就能判斷出這是產自哪個地方的大米,是新米還是陳米等。()過去的職業,為他換來第一桶金,讓他有機會從事自己最愛的事業。

過去的職業給你留下的,還有精神財富。我喜歡的一位女明星,父母很早就離婚了,年少時,因為沒錢吃飯交學費,她開始了半工半讀的生活,早上在餐廳上班,晚上到酒樓做服務員,她甚至還做過裝修工人,手上經常受傷,整天把自己弄得髒兮兮的。但是,過往的職業,是她骨子裡那塊堅強的磚石,以後的人生受再多的傷,

她都一直笑著面對。

很多人過去的職業,和現在的事業可能完全不一樣。只要你曾經認真地付出過,那麼,過去所有的工作,其實都是現在事業的伏筆,過去所有的時光,其實都沒有浪費。

為什麼你的“努力”一文不值?

文/燕子塢主人

讓一個研究生男收集一份資料,快下班了問結果,竟然毛也沒有。見我要怒,他慷慨激昂地說:“我已經很努力找了,但真的查不到。”

作為主管,“我已經努力”這話我不知聽過多少次,每次都要面對一張無比誠懇的臉。但我要說:你的“努力”一文不值!

(一)

工作以後還把“努力”當免死金牌的人,都是混入職場的“學生党”。當年他們考試沒考好的時候,因為已經頭懸樑錐刺股地努力了,所以父母心疼,老師同情,

摸摸他們的小腦袋說“沒關係,下次繼續努力嘛”。而到了職場上,你最好不要再嗑這些從學校帶出來的藥丸。如果你還是沒有脫癮,那建議你問自己三個問題:

1、你可以不“努力”嗎?

當然不行。

因為“努力”這兩個字,本就應該是每個人站在職場起跑線時的覺悟。這是最基本的角色設定。一個整天把“我已經努力”掛在嘴邊的人,就像員警喊著“我要見義勇為”、醫生嚷著“我要救死扶傷”,不是很可笑的事嗎?

2、你的工資是按“努力”來計算的嗎?

當然不是。

績效的構成,無非是任務完成的數量和品質,也就是你做了多少和你做得多好,與你流了多少臭汗沒有半點關係。“努力”了一天卻沒有像樣的結果,那你今天對公司的貢獻就是零。如果一家公司全是像你這樣“努力”的人,

你說前景會是如何?

“工作是否完成”是基數,“你有多麼努力”是係數。殘酷的事實是,當基數為零時,係數再大也沒有任何實際價值。試想,如果成龍沒有那些好作品,他一身的傷還有意義嗎?如果愛迪生沒有找到鎢絲,那他之前的上千次失敗,還有誰會去在意?

3、甲乙兩個人,甲每天加班到半夜十二點,連老婆生孩子都是請假一小時去瞄一眼然後回來繼續玩命幹活,但任務還是完不成;乙每天上班喝咖啡看雜誌,準時下班零延誤,但交代的任務卻完成得妥妥的。請問,你更欣賞哪一個?

當然是乙!

不用“努力”就把工作做好的人,才是精英。如果你“努力”了還是做不好,那你乾脆辭職吧——既然你完全燃燒了小宇宙都還是不行,

那你實在不能勝任這份工作。所以按照這個邏輯,如果你還想幹下去,那越是工作沒做好,就越不能聲稱自己“努力”了,反而要說“我還不夠努力”,才能隱藏自己能力的天花板,讓別人對你還抱有希望。

(二)

“努力”這樣的褒義詞,最好留給別人去評價,而不是自已來標榜。就像別人說“你好帥”,那才是真的帥;自己說“我好帥”,那是真的不要臉。

可為什麼很多人還是忍不住要說呢?一是看得見的成績拿不出來,所只好拿無形的“努力”來充數;二是知道自己的“努力”肉眼無法識別,不喊出來就被當空氣——其實不過是“此地無銀三百兩”。

“我已經努力”這話,無非是掩飾自己叫苦、認慫的熊樣:“我已經累到不行了,這活兒還是別找我了吧。”這樣的情況出現三次,基本就耗光主管對你的信任。

有的人嘴上說“我已經努力”,但身體卻很老實,坐得慵慵懶懶,戴著耳機,吃著水果……心理學家說,肢體動作占印象分的55%。所以,如果主管看不見你努力的身姿,又怎麼相信你努力了呢?

如果是一個團隊專案,上級問責的時候,搶先說“我已經努力”的人,註定要遭眾怒——“就你一個人努力了,我們都是懶羊羊是不?!”而你看那些明星,每天收工後都要對片場裡的所有人說“你辛苦了”——因為肯定別人的努力,才能得到更多的支持。

越是把“我已經努力”掛在嘴邊的人,其實越難成功。因為成功者懂得保持優雅,而隱藏努力的狼狽。就像天鵝在水上輕鬆優雅地遊著,但其實它們的腳在不停運動,只是藏在別人看不到的水下。

(三)

如何體現“努力”的價值?一是取得實質的成績,二是要增加“努力”的可見度。尤其是碰上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再怎麼努力也不可能有好的結果,這時更要讓主管能看到你的“努力”。L是我帶過最得力的手下,同樣是搜集資料這樣簡單的工作,這個充滿靈氣的姑娘,第一次就給我很大驚喜。她是這樣做的:

1、列出已搜索的關鍵片語合,附上關聯性最強的結果。

以往我和研究生男的對話往往這樣:
“各種關鍵字都試了嗎?”
“都試了。”
“這個試了嗎?”
“……沒有。”
“那個呢?”
“……沒有。”

於是,我的臉色越來越難看,語氣越來越嚴厲。

L的做法避免了這樣絕望的對話。我一眼就能看出她已做了各種努力的嘗試,而且一目了然地就能發現她存在的問題,做出明確的指導。其實L和研究生男存在同樣的盲區,但我面對她時,語氣是正向的,態度是和藹的。為什麼會有這樣的不同?因為她把自己的工作過程記錄下來,讓我看到她努力的軌跡;而研究生男的“努力”口說無憑,叫我如何信他?

2、把搜集的資料彙編成精煉的提要。

這是在我指令之外的主動升級,所以讓我格外欣賞。按要求完成工作,只是六十分的努力;超乎要求地完成工作,才能獲得超乎期待的評價。()就像你為老公切水果,那叫做家務;但如果你懂得把切好的水果擺成心形,那就叫創造生活的驚喜,應該得到一個吻。

研究生男偶爾也會找到一堆資料,意氣風發地把幾萬字發我郵箱,讓我看到吐血(吐血的主管,只能對你狠狠吐槽)。而L的做法好處有二:一是表明這幾萬字資料她全部看過,因為編出的提要就是她努力的證明;二是節約了我的時間——你花一天搜集的資料,難道還要主管再花一天看一遍?下屬最重要的職責,就是要為主管減負,鬱鬱不得志的諸位不妨自我考評。

3、積極請求他人援手。

有個教育經典故事是這樣說的:父親讓孩子移走花園裡的石頭,孩子想了各種辦法,石頭紋絲不動。父親問:你用盡全力了嗎?孩子說是。父親說:不,你還沒有盡全力,因為我就在你旁邊,你卻沒向我求助。

很多人把“努力”與“埋頭苦幹”簡單劃上等號,其實,努力求助他人,也是一種努力。有時你抓耳撓腮也解決不了的問題,坐在你隔壁的人早知道答案,你要做的就是帶上謙虛的微笑和動聽的話語,請這位高人指點迷津。L就請公司編譯部的同事,幫忙查找了國外的資料,這樣善於協作的下屬,實在是每個主管所樂見的。她還及時求教了我——主管往往掌握了完成指令的究極鑰匙,只要你的問題有足夠的含金量,沒有理由得不到指點。所以看著研究生男那憋屈的臉,我很想說:“你還沒有努力,因為我就在你旁邊,你卻沒向我求助。”

(四)

臺北著名的欣葉餐廳,早年有一招傳遍業界:老闆明知座無虛席,還要叫自己兒子在候位的客人面前,反復去看有無空位。他兒子看似白跑了整個晚上,其實客人感受到了這家店待客的熱忱和滿滿的努力。

“努力”是越說越不值錢的東西,只有做出來才能變現。努力是一種精神,但要讓你的努力有價值,既需要智商,更需要情商。(來源)

可能輸在情商上

文/五嶽散人

微博上爆出一個故事:有一個“90後”的大學生,到電視臺實習,開會的時候,腦筋靈活,出了不少點子,大家聊得高興。到了吃午飯的時候,主任說:“麻煩你開完會後,給大家訂盒飯,按人頭,我請客。”

結果,該實習生認真地說:“對不起,我是來實習導演的,這種事,我不會做的。”

大概是我老了,不太明白如今年輕人的想法。想當年,如果你是師傅或者老闆,生活未必富裕,有時候還是挺愜意的,因為手下的徒弟,從打飯一直到倒尿壺,都是必須替你做的,一般來說,你也是從這個階段過來的。

後來,事情發生了變化。

比如當年我上學之後,到工廠實習,也就是給師傅們打點兒開水啥的,那時候,我們也不太願意,總覺得你們牛什麼啊,大家都是工人,我能比你低多少?事實證明,我還是低了很多。

有一次,我檢修一台天車,怎麼都查不出毛病在哪裡,老師傅去了之後,拿著長杆子,把天車電源導軌捅了兩下,沒事了。其實,就是車間環境比較糟糕,電路暴露之後,接觸不良。

我這麼說,你也許能夠理解為什麼當年有師徒傳授的制度。手藝這東西,不是免費的,現代社會的學校教育,不過是把當年的師徒傳授,換成一種社會化的模式,基本內涵並未改變。

從這個意義上看,當年的學徒生涯,變成了學校生活,都是要付出某種代價的,這個代價,有時候是國家出錢,那就是義務教育;自己出錢,往往就是高中、大學階段。

出來工作後,你一個初生牛犢,有無數經驗等著你學習,這些學習其實是一種再教育,別人付出心血與經驗,不是平白得來的,人家沒有義務教給你,這個時候,你付出一點兒訂午飯的辛勞,大概不能算過分吧。

對於這種職場規則,平等並不是重要的。有些人沒有明白,平等這個概念,是在人格上平等,訂飯、送餐、做導演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這位元同學錯誤地理解平等的觀念,認為大家都是來做導演,就是一種平等,如果去訂飯的話,等於降低了自己的身份。

這種平等意識,恰恰是一種深入骨子裡的歧視,是過於珍惜導演這個貌似高貴的職業,是對訂飯這種雜事的職業歧視。

我要是老闆,這樣的員工是不會要的。這至少說明兩點:其一,他不明白人際交往的基本準則,今天你訂飯,明天他打水,大家可以合作做好,沒有這種意識的人,至少是沒有明白團隊精神是怎麼回事;其二,在骨子裡,他有一種高人一等的職業錯覺,或許他是一個有著極度天才思想的人,但很可能在這種天才沒有發揮之前,別人已經不能容他有任何發揮。

世界上確實有那種不用任何人幫助的天才,也有這樣的生長環境,但我敢說,那是特例,更多有同樣能力的人,鬱鬱而終。

人生往往不是輸在智商上,而是輸在情商上,這年頭兒,誰能比誰傻多少?重要的在於,你是不是能夠讓人願意幫你,給你一些他們的經驗,那些東西,絕對不是只擁有智商的人能夠生而知之的。

”這樣的情況出現三次,基本就耗光主管對你的信任。

有的人嘴上說“我已經努力”,但身體卻很老實,坐得慵慵懶懶,戴著耳機,吃著水果……心理學家說,肢體動作占印象分的55%。所以,如果主管看不見你努力的身姿,又怎麼相信你努力了呢?

如果是一個團隊專案,上級問責的時候,搶先說“我已經努力”的人,註定要遭眾怒——“就你一個人努力了,我們都是懶羊羊是不?!”而你看那些明星,每天收工後都要對片場裡的所有人說“你辛苦了”——因為肯定別人的努力,才能得到更多的支持。

越是把“我已經努力”掛在嘴邊的人,其實越難成功。因為成功者懂得保持優雅,而隱藏努力的狼狽。就像天鵝在水上輕鬆優雅地遊著,但其實它們的腳在不停運動,只是藏在別人看不到的水下。

(三)

如何體現“努力”的價值?一是取得實質的成績,二是要增加“努力”的可見度。尤其是碰上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再怎麼努力也不可能有好的結果,這時更要讓主管能看到你的“努力”。L是我帶過最得力的手下,同樣是搜集資料這樣簡單的工作,這個充滿靈氣的姑娘,第一次就給我很大驚喜。她是這樣做的:

1、列出已搜索的關鍵片語合,附上關聯性最強的結果。

以往我和研究生男的對話往往這樣:
“各種關鍵字都試了嗎?”
“都試了。”
“這個試了嗎?”
“……沒有。”
“那個呢?”
“……沒有。”

於是,我的臉色越來越難看,語氣越來越嚴厲。

L的做法避免了這樣絕望的對話。我一眼就能看出她已做了各種努力的嘗試,而且一目了然地就能發現她存在的問題,做出明確的指導。其實L和研究生男存在同樣的盲區,但我面對她時,語氣是正向的,態度是和藹的。為什麼會有這樣的不同?因為她把自己的工作過程記錄下來,讓我看到她努力的軌跡;而研究生男的“努力”口說無憑,叫我如何信他?

2、把搜集的資料彙編成精煉的提要。

這是在我指令之外的主動升級,所以讓我格外欣賞。按要求完成工作,只是六十分的努力;超乎要求地完成工作,才能獲得超乎期待的評價。()就像你為老公切水果,那叫做家務;但如果你懂得把切好的水果擺成心形,那就叫創造生活的驚喜,應該得到一個吻。

研究生男偶爾也會找到一堆資料,意氣風發地把幾萬字發我郵箱,讓我看到吐血(吐血的主管,只能對你狠狠吐槽)。而L的做法好處有二:一是表明這幾萬字資料她全部看過,因為編出的提要就是她努力的證明;二是節約了我的時間——你花一天搜集的資料,難道還要主管再花一天看一遍?下屬最重要的職責,就是要為主管減負,鬱鬱不得志的諸位不妨自我考評。

3、積極請求他人援手。

有個教育經典故事是這樣說的:父親讓孩子移走花園裡的石頭,孩子想了各種辦法,石頭紋絲不動。父親問:你用盡全力了嗎?孩子說是。父親說:不,你還沒有盡全力,因為我就在你旁邊,你卻沒向我求助。

很多人把“努力”與“埋頭苦幹”簡單劃上等號,其實,努力求助他人,也是一種努力。有時你抓耳撓腮也解決不了的問題,坐在你隔壁的人早知道答案,你要做的就是帶上謙虛的微笑和動聽的話語,請這位高人指點迷津。L就請公司編譯部的同事,幫忙查找了國外的資料,這樣善於協作的下屬,實在是每個主管所樂見的。她還及時求教了我——主管往往掌握了完成指令的究極鑰匙,只要你的問題有足夠的含金量,沒有理由得不到指點。所以看著研究生男那憋屈的臉,我很想說:“你還沒有努力,因為我就在你旁邊,你卻沒向我求助。”

(四)

臺北著名的欣葉餐廳,早年有一招傳遍業界:老闆明知座無虛席,還要叫自己兒子在候位的客人面前,反復去看有無空位。他兒子看似白跑了整個晚上,其實客人感受到了這家店待客的熱忱和滿滿的努力。

“努力”是越說越不值錢的東西,只有做出來才能變現。努力是一種精神,但要讓你的努力有價值,既需要智商,更需要情商。(來源)

可能輸在情商上

文/五嶽散人

微博上爆出一個故事:有一個“90後”的大學生,到電視臺實習,開會的時候,腦筋靈活,出了不少點子,大家聊得高興。到了吃午飯的時候,主任說:“麻煩你開完會後,給大家訂盒飯,按人頭,我請客。”

結果,該實習生認真地說:“對不起,我是來實習導演的,這種事,我不會做的。”

大概是我老了,不太明白如今年輕人的想法。想當年,如果你是師傅或者老闆,生活未必富裕,有時候還是挺愜意的,因為手下的徒弟,從打飯一直到倒尿壺,都是必須替你做的,一般來說,你也是從這個階段過來的。

後來,事情發生了變化。

比如當年我上學之後,到工廠實習,也就是給師傅們打點兒開水啥的,那時候,我們也不太願意,總覺得你們牛什麼啊,大家都是工人,我能比你低多少?事實證明,我還是低了很多。

有一次,我檢修一台天車,怎麼都查不出毛病在哪裡,老師傅去了之後,拿著長杆子,把天車電源導軌捅了兩下,沒事了。其實,就是車間環境比較糟糕,電路暴露之後,接觸不良。

我這麼說,你也許能夠理解為什麼當年有師徒傳授的制度。手藝這東西,不是免費的,現代社會的學校教育,不過是把當年的師徒傳授,換成一種社會化的模式,基本內涵並未改變。

從這個意義上看,當年的學徒生涯,變成了學校生活,都是要付出某種代價的,這個代價,有時候是國家出錢,那就是義務教育;自己出錢,往往就是高中、大學階段。

出來工作後,你一個初生牛犢,有無數經驗等著你學習,這些學習其實是一種再教育,別人付出心血與經驗,不是平白得來的,人家沒有義務教給你,這個時候,你付出一點兒訂午飯的辛勞,大概不能算過分吧。

對於這種職場規則,平等並不是重要的。有些人沒有明白,平等這個概念,是在人格上平等,訂飯、送餐、做導演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這位元同學錯誤地理解平等的觀念,認為大家都是來做導演,就是一種平等,如果去訂飯的話,等於降低了自己的身份。

這種平等意識,恰恰是一種深入骨子裡的歧視,是過於珍惜導演這個貌似高貴的職業,是對訂飯這種雜事的職業歧視。

我要是老闆,這樣的員工是不會要的。這至少說明兩點:其一,他不明白人際交往的基本準則,今天你訂飯,明天他打水,大家可以合作做好,沒有這種意識的人,至少是沒有明白團隊精神是怎麼回事;其二,在骨子裡,他有一種高人一等的職業錯覺,或許他是一個有著極度天才思想的人,但很可能在這種天才沒有發揮之前,別人已經不能容他有任何發揮。

世界上確實有那種不用任何人幫助的天才,也有這樣的生長環境,但我敢說,那是特例,更多有同樣能力的人,鬱鬱而終。

人生往往不是輸在智商上,而是輸在情商上,這年頭兒,誰能比誰傻多少?重要的在於,你是不是能夠讓人願意幫你,給你一些他們的經驗,那些東西,絕對不是只擁有智商的人能夠生而知之的。

下一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