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勵志一生 » 讀後感/觀後感

關於愛的教育的讀後感

關於愛的教育的讀後感(一)

《愛的教育》是義大利亞米契斯的著名作品,它採用日記的形式,以一個四年級孩子----安利柯的眼光和口吻,向我們講述了一個個感人至深的小故事,故事中有正直善良的卡隆、品學兼優的德羅西、堅忍勤奮的斯代地、可愛懂事的波列科西……他們送給安利柯最真摯的友誼、最美好的回憶。當然,在安利柯的生活中還有慈愛的父母、令人尊敬的老師,他們給予了安利柯最無私的疼愛,教會了他寬容和理解。用實際行動教會安利柯怎樣去愛。愛,一個多麼熟悉的字眼,在每個人的心目中都有一份純潔的愛,

愛是無私的,愛是博大的,只有生活在愛的海洋裡,才會享受愛。

這本書教會我們要真正的把愛心,獻給需要的人,應當從點滴的小事做起,從換位思考做起,學會理解、諒解和寬容。這不僅是大人們的事,我們逐漸長大了,很多事,同樣也需要去理解辛辛苦苦教我們的老師,和養育我們的父母。

其實,世界上處處都有愛的花朵。就拿2008年5月12日發生在汶川的大地震來說,從人們知道這個噩耗的那一刻起,援助之手就源源不斷地伸向災區,捐助的一頂頂藍色的帳篷、給無家可歸的人們提供食物、讓他們住在帳篷裡休息。人們紛紛向地震災區捐款捐物,希望他們早日重建家園。孩子們也紛紛捐出自己的學習用品,

希望災區的小朋友早日坐在寬敞的教室裡上課。這就是愛,毫不吝嗇、毫無保留地奉獻愛。愛的力量是博大的、無窮的,是最偉大的力量!


關於愛的教育的讀後感(二)

“如果人人都獻出一點愛,這個世界將會變得更加美好。”是啊,愛在我們之間無所不在:父母親對你的愛;親朋好友對你的關懷……可當我讀了《愛的教育》後,對它又有了進一步的瞭解。

《愛的教育》採用了日記體的形式,講述一個名叫安利柯的小男孩的成長的故事,詳細地記錄了他一年之內在學校、家庭、社會的所見所聞,字裡行間洋溢著對祖國、父母、師長、朋友的真摯的愛,有著感人肺腑的力量。

《愛的教育》全書100篇,其中《仁慈的花朵》最讓我記憶猶新,歷歷在目。

它描述了女子學校的女同學們幫助一個因在掃煙筒時丟了三十個銅板的小少年,並且還瞞著校長——做了一群“無名英雄”。英國哲學家洛克說得好:“我始終認為人們的行動是他們的思想的最好證明。”這個故事中閃耀著的崇高的品質和道德的光輝,給我的心靈以強烈的震撼。

而如今的社會上,有些人則非常勢利,他(她)們的行為準則是看是否對自己有利,即使在道義面前也不放棄討價還價。這種人是非常渺小的,他們的處事哲學必然會遭到人們的鄙棄。因為虛偽換不來真情,冷酷換不來熱忱。冷漠自私者失去了做人的道義,他們就很難得到別人盡心盡力的幫助,有失道之因,必然有寡助之果。人生的錯誤,往往在於“自私自利”四個字,

私利不去,公道則亡。

反之,與人方便,與己方便;善待別人,等於善待自己;給別人幸福,就是給自己幸福;溫暖別人的同時,也溫暖了自己。一個人心裡有別人,總能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並有真情的奉獻,那麼得到的將是內心的充實,高尚的人格,愛心的照耀,真情的溫暖。甘願給社會付出真情和愛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因為幸福總是偏愛那些熱愛生活而樂於奉獻的善良的人。

“人間情,不分天南地北,暖你暖我;獻愛心,莫談貧富‘貴賤’,人人可為。贈人玫瑰,手有餘香。獻給他人一份愛心,留給自己一份春天。”真情,讓你我心靈相通;真情,使世界不再孤單。只要你我伸出溫暖之手,讓世界充滿愛,真情可以到永遠。

願生活中處處開滿真、善、美的鮮花。


關於愛的教育的讀後感(三)

愛,像空氣,看不見,摸不著,彌漫在我們四周,卻不被我們所察覺,其實它的意義已經融入生命。讀了《愛的教育》,()我更加肯定愛是世界上最美的情感。

《愛的教育》是以一個三年級小學生日記的體裁寫出的。是敘述了小主人公安利柯每天的故事,字裡行間,皆離不開一個“愛”字。父愛,母愛,友愛,師生之情……最讓我感動的,就是每月故事——《小抄寫員》了。

《小抄寫員》講述了一個貧窮的家庭,孩子又多,父親白天工作,晚上還要抄文件。小敘利奧眼看著爸爸早生白髮,就想幫爸爸抄寫文件,多賺點錢。可又因為爸爸不同意,所以他只好每天半夜起來偷偷的幫爸爸抄。就這樣,家裡的情況改善了許多,

而小敘利奧卻因為長時間缺乏睡眠而導致上課無法認真聽講,回家也無精打采的。爸爸看了,非常生氣,還屢屢責駡他。小敘利奧雖然很委屈,但還是幫爸爸把工作做下去。直到有一天,爸爸發現了這個秘密,才知道自己錯怪兒子了,愧疚萬分。

讀完了這個故事,我十分感動,感動於小敘利奧的堅強。他雖然出身貧苦,但他不但努力學習,而且還默默為家庭分憂,即使是受到了責駡也默默地忍著,這是怎樣的一種堅強!他也曾想過停止抄寫,他深知這樣的下去絕對不行。可是一到十二點,就有一種力量促使著他去做。不做,就像偷拿了家裡幾塊錢似的。這股力量是什麼?是一種責任感。

“窮人孩子早當家”,敘利奧小小年紀就背起了支撐家庭開支的重擔,是多麼難能可貴的事情!而且,他頂著爸爸的責駡去幫爸爸抄寫,更是一種堅強。為了看到爸爸舒展的笑臉,他寧願自己默默吞下淚水和委屈,如果是我,肯定會和爸爸賭氣不幹了。敘利奧的責任感,和那種堅強,難道不值得我們學習嗎?

愛,其實很簡單。無論是父愛,母愛,友愛,還是師生之情,愛國之情,都時時刻刻伴隨在我們身邊。愛像是一米陽光,親昵溫柔地撫過你的身體;愛像是一杯清水,時時滋潤你的心窩;愛像是一條沒有盡頭的田間小路,盛開野花,需要隨時發現,隨時採摘。愛,其實就在我們身邊。誰在愛,誰就在活著。

關於愛的讀後感(一)

母愛,也許只是掛在嘴邊的嘮叨,也許只是一杯熱氣騰騰的奶茶,也許是太平凡,以致人們常把它擱在腦後。但德比,一位從小沒得到母愛的孩子卻帶著感激之情尋找自己的母親,渴望向母親盡自己的孝心。《詩經》曾這樣描繪母親之恩:父兮生我兮,母兮鞠我,拊我畜我,生我育我,故我複我。自古以來,對父母的愛被視為極珍貴的感情。然而天氣涼了,我們是否記得給父母一個親切的問候?父母的生日到了,我們是否記得陪他們吃頓飯呢?當父母 為雙鬢增白絲哀歎時,我們是否會給予她麼安危,說:“你擁有年輕的心靈,心靈的年輕才是真正的年輕”呢?這一切,只是我們舉手之勞。但我們當中,有些人未必做得到。我們應該珍惜這些報答父母的機會,帶著熱情,就像德比那樣。德比的熱情被風吹到各地,雖潺潺的流水靜靜流淌著,在空氣中流動著,籠罩著每一個人,溫馨著每一個人。

尋找,並不僅僅是德比所做的,他以傳遞愛心的方式努力讓這個世界充滿愛。每當別人感謝德比的幫助時,德比就會說:“請幫助十個人吧!那就是對我最大的感謝!”德比的話觸動了人心最柔軟的一部分。當你付出愛的時候,快樂的感覺簡直讓你熱血沸騰,那時,你會感覺到最需要的並非自己日夜殫精竭慮追求的功名利祿。一切的功名利祿仿佛都是過眼雲煙,轉眼即逝,他就像一隻小鳥,不肯停迫在我們心靈。惟有感動、愛心才會讓我們快樂,快樂才會帶給我們永恆的幸福。一塊圖章,常令我們坐想行思;一個職稱,常令我們殫精竭慮;一次得失,常讓我們輾轉反側;一段情緣,常使我們愁腸百結;一分殘羹,常使我們蹙眉于席。人生如同滄海一栗,轉瞬即逝,功名利祿只是過眼雲煙,真正的幸福是有愛心。生命中有了愛,世界上就常有春天。春天讓生活在其中的人們溫暖,德比就盡自己的力幫助身邊的人,灑下春天的種子,讓他在德國的每一個角落發芽,他堅信,終有一天,他的母親會生活在溫暖的春天中。

愛,如純淨的水,雖至淡卻有味;如靜靜的蓮,盛開卻不招搖;如盛開驕陽下的大樹,為鋪排一地清涼。讓我們向四周播下愛的種子,讓春天永在。


關於愛的讀後感(二)

愛情裡沒有高低貴賤之分,有的只是愛或不愛,愛得真摯還是愛得浮華……

有些愛,當初你愛上的只是自已想像以為的對方,以為對方會是自已以為的哪個樣子,待到時日慢慢遠去,歲月慢慢浸蝕掉自已耐性忍性的時候,對方在你心裡,在你眼裡就開始變成所謂的負累和所謂的“無所謂”。其實只要認真的思考一下,這些都不是不無理由的,素不相識的兩個人,從不同的生長環境、不同的教育背景、不同的朋友圈子不同的生活習慣還有不同的社會經歷突然一下子組合在一起,成為朝夕相見的一家人。 之初因為好奇因為新鮮因為愛,對方在你眼裡心裡都是完美無缺貴若珍寶的寶貝。待到激情慢慢褪去,雙方各自開始顯露本性的時候,你終於發現,你愛的,其實只是你自已,你以為你會找到和你一模一樣的伴侶,誰曾想到,她仍然保留了她本應有的性格,愛好,習慣……於是,摩擦問題矛盾應運而生,你開始不再愛-----那個沒有變成你想要的愛人!

說他不自私嗎?好像又沒有理由說服自已,說他自私嗎?好像又沒有道理。人人都有追求愛情的權利,哪怕是自私到極致的哪個人!只是,站在公平公正的立場,不免為之感懷! 

愛----- 是理解,是包容,是接納,是愛哪個有著完整的個性、人格、朋友圈子,有著獨立性格的哪個人,你願意接受他的一切好的,不好的,正確的,錯誤的東西,因為愛,你願意去幫助他改變得更好,你願意去和他一起分擔他所有的憂愁苦悶,你願意接受他不同於你的愛好習慣。同時,你也願意把一切開心的快樂的煩惱的事情和他一同分享。

愛,如果遠離了分享,雙方各自懷著心事,沒有溝通達不成共識,那出現問題也只待時間的長短而已。

當雙方不溝通不體諒對方的時候,心裡還能裝得下愛嗎?

當你看對方都“不順眼”的時候,你心裡還有愛嗎?

當你看另外的人開始有感覺的時候,家裡的,你還愛嗎?

當你不願意回家的時候,家裡的,你還愛嗎?

所以呀,相愛有風險,要愛,需謹慎!

那些正在愛的,想要愛的,打算愛的,要想好耶!


關於愛的讀後感(三)

花了整整一個月的時間,終於把這本厚厚的《愛的教育》讀完了。這本書給我的第一感覺,()那就是——愛。

這本書是以一個小男孩——安利柯的日記來透視日常生活中的學校和家庭關係,老師和學生的關係以及父母、兄弟姐妹間的天倫之愛。

《愛的教育》文字雖然簡單樸實,所描寫的也是極為平凡的人物,但是,其中流露出人與人之間的真摯情感會讓人感動不已。例如,每月故事中——馬可爾萬里尋母的故事。文中講到了因父母負債,馬可爾的媽媽決定去工資豐厚的布宜洛斯艾利斯工作。媽媽剛離開時,還和家裡保持著聯絡。可自從上次馬可爾的媽媽寫信說身體有些不適後,就和家裡失去了聯絡。家裡用盡各種方式寄去的信也石沉大海。收不到媽媽的信,家裡更冷清了。父子三人每日以淚洗面,馬可爾想媽媽想的快死了。終於,13歲的馬可爾自告奮勇決定去找媽媽。馬可爾的堅持使父親無奈地相信了這個理解事物程度並不遜于成年人的孝子一定能成功。籌備好了一切,馬可爾開始了萬里尋母的旅程。途中他歷盡了各種艱難險阻,嘗遍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不知過了多長時間,憑藉著馬可爾堅持不懈的努力加上人們的幫助,終於找到了失去了生活意識的奄奄一息的媽媽。馬可爾的出現使母親找到了生命的價值,在醫生的幫助下,馬可爾和媽媽終於重逢了……讀到這裡,我不禁為馬可爾對母親深深的愛肅然起敬。再想想自己,和馬可爾同樣的歲數,卻顯得這樣無知,這樣渺校只要發生一點芝麻綠豆的小事,就把火往媽媽身上撒,真是太不應該了……

“愛”是我們每個人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個字,可是,有時候,我們也常會忽略周圍的愛:如父母對子女無微不至的愛、老師對學生循循善誘、朋友間互相安慰……這些往往都被我們視為理所當然,而沒有細細地加以體會。而如果你加以體會,你會感覺到,人生這是一個多麼美好的東西啊!

有時候,當我們遇到挫折時,常常會怨天尤人,就好像全世界都在跟我們作對一樣,甚至抱怨這世上沒有人愛自己,有的人悲觀,則會自殺,表示他的抗-議,這多可悲呀!

其實,如果我們能夠靜下心來,細細品味我們周圍的一切,一定會發現,在這個世界上,居然有那麼多人疼我、愛我、幫助我、我多幸福呀!

當你能夠感受那份極為普通的愛的時候,相信你一定不會吝惜付出你的愛心給一些需要幫助的人,是不是?

朋友們,請你帶著一顆聖潔的愛心,投入到全世界中。你會發現: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明天。請乘上“愛”的小舟,走完屬於你自己的愛的人生。

《司馬光警枕勵志》讀後感

《司馬光警枕勵志》中,司馬光用“自殘”的方法改掉自己睡懶覺、不愛學習習慣的故事讓我感到非常驚訝和敬佩!

故事中著名大文豪司馬光幼小的時候貪玩貪睡,也不愛學習。因此,他沒少挨老師的責罰和同伴的嘲笑,自己也丟盡了面子。老師見他是個聰明的孩子,便苦口婆心地諄諄教誨他。司馬光也有決心改掉貪玩貪睡、不愛學習的毛病。開始那幾天,他試著早早起床,可是,“懶蟲”像惡魔一樣纏著他起不來。於是,他就想到一個“自殘”的辦法,睡覺前喝了滿滿一肚子水,讓自己在第二天早上憋醒。可事與願違。第二天早上,他非但沒有被憋醒,反而把床尿了個盡透,還挨了媽媽一頓斥責。於是,司馬光又想到了一個“自殘”辦法,用圓木頭作了一個枕頭。枕上去,頭會感覺硬硬的很不舒服,且早上一翻身頭就會從木枕上滑落下來磕到床板上,這樣自然就會醒來了。果真,這一招兒還真管用。從此,他再也睡不著懶覺了,每天早早就起床讀書了。這樣,他刻苦鑽研,堅持幾十年不放棄,終於寫出了流芳千古的《資治通鑒》,成了一個學識淵博、名副其實的大文豪!

讀到這裡,我終於明白了司馬光為什麼不怕遭罪,用喝水憋尿和木枕的方法來“自殘”了,也懂得了“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沒有苦中苦,哪有甜上甜”的深刻道理。司馬光,太值得我敬佩和學習了!

司馬光這種勇於吃苦、不怕遭罪,持之以恆的精神,在我的身上可難以找得到。平時作業多了些我就心煩,懶得來寫,幹什麼活累一點,我就放棄。記得有一次,我去幫助爺爺幹農活,拔草啊,間苗啊,補苗啊,挖坑啊,澆水啊,施肥啊……開始,我幹得還開心,因為覺得很新鮮,也很有樂趣。可不一會兒,手也疼,腰也酸,腿也發硬了,累得都要癱了似的,我趕緊跟爺爺耍賴:“爺爺,累死我了。我可不幹了。”爺爺笑了笑說:“看花容易,繡花就難了吧!爺爺一輩子都是這麼幹過來的啊。”不論爺爺咋說,我還是放賴,回屋子裡休息了。

讀了《司馬光警枕勵志》的故()事,我很受教育,一定改掉懶惰畏懼的心理,像司馬光那樣做事不怕苦和累,堅持不懈,成為學識淵博的人!

是多麼難能可貴的事情!而且,他頂著爸爸的責駡去幫爸爸抄寫,更是一種堅強。為了看到爸爸舒展的笑臉,他寧願自己默默吞下淚水和委屈,如果是我,肯定會和爸爸賭氣不幹了。敘利奧的責任感,和那種堅強,難道不值得我們學習嗎?

愛,其實很簡單。無論是父愛,母愛,友愛,還是師生之情,愛國之情,都時時刻刻伴隨在我們身邊。愛像是一米陽光,親昵溫柔地撫過你的身體;愛像是一杯清水,時時滋潤你的心窩;愛像是一條沒有盡頭的田間小路,盛開野花,需要隨時發現,隨時採摘。愛,其實就在我們身邊。誰在愛,誰就在活著。

關於愛的讀後感(一)

母愛,也許只是掛在嘴邊的嘮叨,也許只是一杯熱氣騰騰的奶茶,也許是太平凡,以致人們常把它擱在腦後。但德比,一位從小沒得到母愛的孩子卻帶著感激之情尋找自己的母親,渴望向母親盡自己的孝心。《詩經》曾這樣描繪母親之恩:父兮生我兮,母兮鞠我,拊我畜我,生我育我,故我複我。自古以來,對父母的愛被視為極珍貴的感情。然而天氣涼了,我們是否記得給父母一個親切的問候?父母的生日到了,我們是否記得陪他們吃頓飯呢?當父母 為雙鬢增白絲哀歎時,我們是否會給予她麼安危,說:“你擁有年輕的心靈,心靈的年輕才是真正的年輕”呢?這一切,只是我們舉手之勞。但我們當中,有些人未必做得到。我們應該珍惜這些報答父母的機會,帶著熱情,就像德比那樣。德比的熱情被風吹到各地,雖潺潺的流水靜靜流淌著,在空氣中流動著,籠罩著每一個人,溫馨著每一個人。

尋找,並不僅僅是德比所做的,他以傳遞愛心的方式努力讓這個世界充滿愛。每當別人感謝德比的幫助時,德比就會說:“請幫助十個人吧!那就是對我最大的感謝!”德比的話觸動了人心最柔軟的一部分。當你付出愛的時候,快樂的感覺簡直讓你熱血沸騰,那時,你會感覺到最需要的並非自己日夜殫精竭慮追求的功名利祿。一切的功名利祿仿佛都是過眼雲煙,轉眼即逝,他就像一隻小鳥,不肯停迫在我們心靈。惟有感動、愛心才會讓我們快樂,快樂才會帶給我們永恆的幸福。一塊圖章,常令我們坐想行思;一個職稱,常令我們殫精竭慮;一次得失,常讓我們輾轉反側;一段情緣,常使我們愁腸百結;一分殘羹,常使我們蹙眉于席。人生如同滄海一栗,轉瞬即逝,功名利祿只是過眼雲煙,真正的幸福是有愛心。生命中有了愛,世界上就常有春天。春天讓生活在其中的人們溫暖,德比就盡自己的力幫助身邊的人,灑下春天的種子,讓他在德國的每一個角落發芽,他堅信,終有一天,他的母親會生活在溫暖的春天中。

愛,如純淨的水,雖至淡卻有味;如靜靜的蓮,盛開卻不招搖;如盛開驕陽下的大樹,為鋪排一地清涼。讓我們向四周播下愛的種子,讓春天永在。


關於愛的讀後感(二)

愛情裡沒有高低貴賤之分,有的只是愛或不愛,愛得真摯還是愛得浮華……

有些愛,當初你愛上的只是自已想像以為的對方,以為對方會是自已以為的哪個樣子,待到時日慢慢遠去,歲月慢慢浸蝕掉自已耐性忍性的時候,對方在你心裡,在你眼裡就開始變成所謂的負累和所謂的“無所謂”。其實只要認真的思考一下,這些都不是不無理由的,素不相識的兩個人,從不同的生長環境、不同的教育背景、不同的朋友圈子不同的生活習慣還有不同的社會經歷突然一下子組合在一起,成為朝夕相見的一家人。 之初因為好奇因為新鮮因為愛,對方在你眼裡心裡都是完美無缺貴若珍寶的寶貝。待到激情慢慢褪去,雙方各自開始顯露本性的時候,你終於發現,你愛的,其實只是你自已,你以為你會找到和你一模一樣的伴侶,誰曾想到,她仍然保留了她本應有的性格,愛好,習慣……於是,摩擦問題矛盾應運而生,你開始不再愛-----那個沒有變成你想要的愛人!

說他不自私嗎?好像又沒有理由說服自已,說他自私嗎?好像又沒有道理。人人都有追求愛情的權利,哪怕是自私到極致的哪個人!只是,站在公平公正的立場,不免為之感懷! 

愛----- 是理解,是包容,是接納,是愛哪個有著完整的個性、人格、朋友圈子,有著獨立性格的哪個人,你願意接受他的一切好的,不好的,正確的,錯誤的東西,因為愛,你願意去幫助他改變得更好,你願意去和他一起分擔他所有的憂愁苦悶,你願意接受他不同於你的愛好習慣。同時,你也願意把一切開心的快樂的煩惱的事情和他一同分享。

愛,如果遠離了分享,雙方各自懷著心事,沒有溝通達不成共識,那出現問題也只待時間的長短而已。

當雙方不溝通不體諒對方的時候,心裡還能裝得下愛嗎?

當你看對方都“不順眼”的時候,你心裡還有愛嗎?

當你看另外的人開始有感覺的時候,家裡的,你還愛嗎?

當你不願意回家的時候,家裡的,你還愛嗎?

所以呀,相愛有風險,要愛,需謹慎!

那些正在愛的,想要愛的,打算愛的,要想好耶!


關於愛的讀後感(三)

花了整整一個月的時間,終於把這本厚厚的《愛的教育》讀完了。這本書給我的第一感覺,()那就是——愛。

這本書是以一個小男孩——安利柯的日記來透視日常生活中的學校和家庭關係,老師和學生的關係以及父母、兄弟姐妹間的天倫之愛。

《愛的教育》文字雖然簡單樸實,所描寫的也是極為平凡的人物,但是,其中流露出人與人之間的真摯情感會讓人感動不已。例如,每月故事中——馬可爾萬里尋母的故事。文中講到了因父母負債,馬可爾的媽媽決定去工資豐厚的布宜洛斯艾利斯工作。媽媽剛離開時,還和家裡保持著聯絡。可自從上次馬可爾的媽媽寫信說身體有些不適後,就和家裡失去了聯絡。家裡用盡各種方式寄去的信也石沉大海。收不到媽媽的信,家裡更冷清了。父子三人每日以淚洗面,馬可爾想媽媽想的快死了。終於,13歲的馬可爾自告奮勇決定去找媽媽。馬可爾的堅持使父親無奈地相信了這個理解事物程度並不遜于成年人的孝子一定能成功。籌備好了一切,馬可爾開始了萬里尋母的旅程。途中他歷盡了各種艱難險阻,嘗遍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不知過了多長時間,憑藉著馬可爾堅持不懈的努力加上人們的幫助,終於找到了失去了生活意識的奄奄一息的媽媽。馬可爾的出現使母親找到了生命的價值,在醫生的幫助下,馬可爾和媽媽終於重逢了……讀到這裡,我不禁為馬可爾對母親深深的愛肅然起敬。再想想自己,和馬可爾同樣的歲數,卻顯得這樣無知,這樣渺校只要發生一點芝麻綠豆的小事,就把火往媽媽身上撒,真是太不應該了……

“愛”是我們每個人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個字,可是,有時候,我們也常會忽略周圍的愛:如父母對子女無微不至的愛、老師對學生循循善誘、朋友間互相安慰……這些往往都被我們視為理所當然,而沒有細細地加以體會。而如果你加以體會,你會感覺到,人生這是一個多麼美好的東西啊!

有時候,當我們遇到挫折時,常常會怨天尤人,就好像全世界都在跟我們作對一樣,甚至抱怨這世上沒有人愛自己,有的人悲觀,則會自殺,表示他的抗-議,這多可悲呀!

其實,如果我們能夠靜下心來,細細品味我們周圍的一切,一定會發現,在這個世界上,居然有那麼多人疼我、愛我、幫助我、我多幸福呀!

當你能夠感受那份極為普通的愛的時候,相信你一定不會吝惜付出你的愛心給一些需要幫助的人,是不是?

朋友們,請你帶著一顆聖潔的愛心,投入到全世界中。你會發現: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明天。請乘上“愛”的小舟,走完屬於你自己的愛的人生。

《司馬光警枕勵志》讀後感

《司馬光警枕勵志》中,司馬光用“自殘”的方法改掉自己睡懶覺、不愛學習習慣的故事讓我感到非常驚訝和敬佩!

故事中著名大文豪司馬光幼小的時候貪玩貪睡,也不愛學習。因此,他沒少挨老師的責罰和同伴的嘲笑,自己也丟盡了面子。老師見他是個聰明的孩子,便苦口婆心地諄諄教誨他。司馬光也有決心改掉貪玩貪睡、不愛學習的毛病。開始那幾天,他試著早早起床,可是,“懶蟲”像惡魔一樣纏著他起不來。於是,他就想到一個“自殘”的辦法,睡覺前喝了滿滿一肚子水,讓自己在第二天早上憋醒。可事與願違。第二天早上,他非但沒有被憋醒,反而把床尿了個盡透,還挨了媽媽一頓斥責。於是,司馬光又想到了一個“自殘”辦法,用圓木頭作了一個枕頭。枕上去,頭會感覺硬硬的很不舒服,且早上一翻身頭就會從木枕上滑落下來磕到床板上,這樣自然就會醒來了。果真,這一招兒還真管用。從此,他再也睡不著懶覺了,每天早早就起床讀書了。這樣,他刻苦鑽研,堅持幾十年不放棄,終於寫出了流芳千古的《資治通鑒》,成了一個學識淵博、名副其實的大文豪!

讀到這裡,我終於明白了司馬光為什麼不怕遭罪,用喝水憋尿和木枕的方法來“自殘”了,也懂得了“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沒有苦中苦,哪有甜上甜”的深刻道理。司馬光,太值得我敬佩和學習了!

司馬光這種勇於吃苦、不怕遭罪,持之以恆的精神,在我的身上可難以找得到。平時作業多了些我就心煩,懶得來寫,幹什麼活累一點,我就放棄。記得有一次,我去幫助爺爺幹農活,拔草啊,間苗啊,補苗啊,挖坑啊,澆水啊,施肥啊……開始,我幹得還開心,因為覺得很新鮮,也很有樂趣。可不一會兒,手也疼,腰也酸,腿也發硬了,累得都要癱了似的,我趕緊跟爺爺耍賴:“爺爺,累死我了。我可不幹了。”爺爺笑了笑說:“看花容易,繡花就難了吧!爺爺一輩子都是這麼幹過來的啊。”不論爺爺咋說,我還是放賴,回屋子裡休息了。

讀了《司馬光警枕勵志》的故()事,我很受教育,一定改掉懶惰畏懼的心理,像司馬光那樣做事不怕苦和累,堅持不懈,成為學識淵博的人!

下一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