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勵志一生 » 讀後感/觀後感

讀書的藝術讀後感

讀書的藝術讀後感(一)

今天,我讀了林語堂先生的一篇文章,題目叫《讀書的藝術》。這篇文章是一篇散文,寫了作者對讀書的理解與認識,表達了作者對讀書的喜愛之情。

這篇文章使我明白讀書本身是快樂的,我們應該拋棄心中一切雜念,去感受讀書的快樂。因為我們的生活需要快樂,所以讀書應該成為我們的一種生活方式。

這篇文章也使我想到現在教育情況。很多人讀書只是為了考試,取得好成績,考上好大學,找到好工作,讀書漸漸喪失原來的樂趣,變得枯燥無味。有些學生承受巨大壓力,一看到書本,

就想到考不好該如何,就想到父母的鞭子,不由得全身哆嗦,乾脆不讀了。讀書已失去本質,不快樂了。我認為,我們不應為了功名而讀書,而應真真切切喜歡讀書,從中能獲得快樂,讀書應成為我們的一種生活方式。

在書本面前不可拘束,應該平靜地、快樂地面對書本。空閒時,隨時翻閱幾下,不是為了任何目的,就是感興趣,就是想讀,就像魚要游泳、鳥要飛翔一樣。因為愛讀,所以讀。

讀書本來就是一件快樂的事。當你翻開一頁頁紙時,各種靈巧、美妙的句子出現在眼前,跟隨作者一起走、一起看、一起聽、一起思考,感受美,感受一種意境。這不是很快樂嗎?

讓讀書成為我們的生活方式吧!讀書在生活中,生活在讀書中。


讀書的藝術讀後感(二)

最近閱讀了由《博覽群書》雜誌社選編的《讀書的藝術》一書,感覺對自己的教育工作很有幫助,現做一些簡要的摘錄和感想:

“一個沒有養成讀書習慣的人,以時間和空間而言,受他眼前的世界所禁錮。可是當他拿起一本書的時候,他立刻走進一個不同的世界。不但如此。讀者往往被書籍帶進一個思想和反省的境界裡去。”讀著此書就好象有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告訴你如何閱讀,怎樣閱讀。

書中列舉了許多名人、名家的讀書方法。每談一個問題,有生動的實際案例,也有精闢的理論分析。有益於教師開闊眼界,提高水準。“三日不讀,便覺語言無味,面目可憎”。這句話的意思是說,讀書使人得到一種優雅和風味,

這就是讀書的整個目的,而只有抱著這種目的的讀書才可以叫做藝術。作為教師要每天不間斷的讀書,跟書籍節下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對知識的渴求。()

對於我們教師而言,要學的東西實在太多。有人說,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應該有一桶水。更應該有源頭活水。所以,我們要不斷的讀書。可以定期閱讀教育名著,從教育名家身上汲取營養,可以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學理念;及時閱讀當代的教育報刊雜誌,從當代教育大家和教師同行的教育教學實踐的反思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素養;注意觀察自己身邊的教育教學實踐,從同行教育教學實踐的成敗反思自己教育教學方法的對錯,

不斷豐富自己的教育教學技能。其次是寫。在多看多讀的基礎上,堅持不懈的寫更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把自己讀書所得的寫下來,更有助於對知識的理解。把在實際教學中遇到的問題,所做的思考寫下來,更具有實際的指導性。知識技能增強了,應付工作中的問題也就遊刃有餘。書中所舉的眾多名家,他們的成功之處就是用他的一生的時間徜徉在知識的海洋,持之以恆的提高自己的素養。

古人雲:“開券有益”。常讀書常思考,會使我們勇於和善於對自己的教育教學作出內省,既不憚於正視自己之短,又要努力探究改善的途徑。更要善於總結自己或他人的成功經驗,用於實際工作。相信多讀書、會讀書一定會為我們的工作、生活帶來許多好處。

錢文忠三字經地讀後感

暑假裡,媽媽給我買了一本書,叫錢文忠解讀《三字經》。《三字經》通俗易懂,是自宋朝以來歷代對兒童的啟蒙讀物,一直廣為流傳。 日

這本書裡講了許多經典的歷史故事,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孟母三遷的故事。孟子早年喪父,家境十分貧寒,只能住在破房子裡,居住的房子正好在墓地旁邊,孟子就學著哭喪,孟母很著急,就搬家到了市集。但旁邊有個肉鋪,小孟子又學著剁肉,孟母更著急了,就又搬家到了學校附近,這次他受到了學習氛圍的薰染,變得彬彬有禮。這讓我知道了良好的學習環境的重要性。

另一個給我印象很深的故事是:黃香溫習。

東漢時有一個叫黃香的人,他母親早故,和父親相依為命,家裡很窮。夏天,由於火辣辣的太陽照射的緣故,晚上的溫度很高,他擔心父親睡不著,就把枕頭扇涼快了;寒冬臘月,天寒地凍,他就先睡下,溫暖了枕頭和席子,讓父親能夠安寢。這個故事讓我感悟到做小輩的應該對長輩孝順,並努力付諸於實踐當中。

三字經還講了從伏羲到元朝的歷史間發生的很多故事,我非常喜歡,每一個故事都是那麼發人深思,建議小朋友都來讀一讀這本書哦。你一定會有很多的收穫。

好書伴我成長,看了錢文忠解讀《三字經》,讓我懂得了許多知識和做人的道理,真是開券有益呀!()

下一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