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情感 » 人生感悟

為什麼你越努力,越焦慮?

為什麼你越努力,越焦慮?

文/風墟

為了生活而努力的人分為很多種。

努力本身並無對錯,也無好壞。但問題在於我們對於努力的認識有著太多的偏頗——認為所有的努力都是好的,就是偏頗的一種。

放鬆的,帶著悅納的努力,和被焦慮和恐慌驅使著的努力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

我把被焦慮驅使著的努力者稱為“焦慮努力者”。

焦慮努力者通常都有一個較為嚴苛的父母或者對他有過重要影響的長輩與老師,這種挑剔的外界環境總是無時無刻不表現出對他的不滿意,會經常拿他與別人對比。

但是無論他怎樣努力,

卻永遠無法得到他們的認同與關愛。

事實上還有一種和無論怎樣努力都得不到認同同樣悲劇的成長經驗:只有自己在迎合家長或老師的期望和要求時才能得到“關愛”,一旦違反了他們的要求就會遭到辱駡,否定,嘲諷,甚至毆打。

他們很可能是在一個喜歡攀比與排名的學校或團體中成長起來,學習名次,家庭背景,人際關係,“混”的好不好等這些都可以作為相互對比和貼標籤的條件。

他們總是非常的著急,做任何事情都極度的求快。想要快速成功,快速賺到很多錢,快速擁有光鮮亮麗的職業。哦,還有一個最普遍的渴望就是:快速的自我提升。

他們一直在不停地拼命努力著。考個重點大學,在考託福雅思國外鍍金幾年,

選擇一份光鮮亮麗的好工作,這似乎是這個群體集體嚮往和期待的一種未來規劃。

客觀來看,他們與同齡人對比的確稱得上是“成功”。

但問題在於,他們幾乎從來沒有享受過成功的喜悅。他們始終是被一種對失敗的恐懼,害怕落後,害怕被別人看不起所驅使著。

而「越努力,越焦慮」這種現象也多發於這類“追求卓越”的人身上。

所以究竟為什麼會越努力,越焦慮呢?問題究竟出在了哪裡?

我記得在我上小學那會兒,書店裡還是很流行“心靈雞湯”之類的書籍,意林之類的雜誌也正風靡著。

後來人們意識到心靈雞湯的華而不實、空洞無物後,心靈雞湯就淪為了一個貶義詞。

但是很快,一種名為“成功學”的“學問”迅速即雞湯之後流傳開來。

各類的大師,各類的名言金句被所有人都掛在了嘴邊。

隨後就演變成了一種全民都理所當然的追求成功的集體傾向。大家都開始變得積極向上,甚至出現了“你不努力就是LOW逼”,"最美的年華必須要拼命"之類的一種對“不努力者”的批判。

於是所有人都變得焦慮了起來。大家都害怕被別人落下,都害怕被別人批判,害怕成為別人口中的low逼與loser。

集體性的對“成功”的追求,對“不努力”的批判造就了一個每個人都難以接受自身消極一面的大環境。

再落到每個人身上,越努力、越焦慮,歸根結底有三個根本性的直接原因。

1.“焦慮努力者”的努力一開始的動機就是被焦慮所驅使著。

他們因為自己不夠好,因為無法得到別人的認同,

因為會被別人看不起等等而產生了焦慮,為了擺脫這種焦慮,他才會努力去變強,努力獲取別人的認同。

但是恰恰是他的這種“擺脫焦慮”的渴望令他又產生了一種「二級焦慮」,也就是“因為無法擺脫焦慮而產生的焦慮”。

所以,他越是“努力”的想擺脫焦慮,卻只會令焦慮變得更多;他會因為焦慮情緒的存在而無法專注做事,於是他達到目標的進度就會變慢,而進度變慢又會加劇他的焦慮;

於是他的焦慮就會變得越來越嚴重,直到他最後無時無刻都處在焦慮的狀態中,而無法再去做任何事,無法再用心去體會和感受到生活的存在。

2.做事的目的只是為了最後的結果。

做事情當然是為了得到最後的結果了,

但“焦慮努力者”和平常人不一樣的地方在於,他們做事的目的“只”在於最後的結果,他們“只”是為了某個產出,某個結果,某個目的。

所以這就會導致他們無法享受做事的過程,無法感受到生活的當下,在他們看來,生活好像只有一個接一個的目的和節點,他們只想完成任務似的儘快從這個節點趕到下一個節點。

沒錯。

「生活對於他們而言像是一場被別人安排的任務」。

所以,如果你的生命中只有任務在,那麼,“你”在哪裡呢?

3.過度求快。

因為你將生活當成了一個被別人安排給你的任務,你就不可避免的想儘快完成它。只有儘快完成了,你才能儘快從你所討厭的生活中逃離。

比如你拼命賺錢,為的是某一天可以不用賺錢;你努力考研,

為的是儘快擺脫考研的痛苦;你硬寫一篇公號文,為的是寫完了就可以好好的放鬆;

這是一種非常常見的邏輯,常見到你甚至無法意識到這個邏輯中存在的問題。

《禪與摩托車維修藝術》中有這樣一段話:「當你做一件事情求快的時候,就代表你對這件事已經失去了興趣。你想要快點結束它去做別的。」

所以,當你強迫自己去做一件你不感興趣的事,你強迫自己去完成一件你很抗拒的任務,這無可避免的會令你產生很多的焦慮。

而且,你越是求快,則越是會更加焦慮;你越是焦慮,你做事的效率就越低;

這就是“欲速則不達”的根本含義。

那麼你要如何才能從這種越努力,越焦慮的狀態中擺脫出來呢?

我的答案是:放棄努力。傾聽你內心的聲音,去做一些你真正興趣所在的事情。

我知道這個回答無法令“焦慮努力者”們滿意。

因為毫無疑問當他們看到放棄努力的時候已經本能地感受到了一種“恐慌”。他們會認為如果不努力的話只會更糟糕,如果放棄努力,他們的生活就會失控,他們認為他們一直在逃避的那些生活中最壞的結果都會鋪天蓋地的向他湧來,他的生活會一團糟糕,他會變成一個廢物。

其實焦慮努力者們現在所處的狀態就像一個正在學游泳的人。

他對水很陌生,他感覺自己有點兒在往下沉,他很恐慌。於是他趕緊用力掙扎想要抓住些什麼好讓自己不墜落下去。

但是他卻抓了個空,自身卻往下沉的更深了。於是他更恐慌,更用力,更拼命的掙扎,然而他越掙扎就越是往下沉的越快。

焦慮努力者們現在所做的一切努力都像是一個游泳新手所做的掙扎,自以為可以努力的“抓住”變得有錢、人緣好、學習好等這些幻象就能夠將自己從“恐怖”的生活中拉上去,但他所做的這一切努力卻正是導致他越來越陷入危險的原因。

那麼不會游泳的人通常都是怎樣學會有用的呢?

你去問所有的會游泳的人幾乎他們都會回答你:放鬆。

當你放鬆的時候,你不再掙扎,不再僵硬的時候,水本身的浮力就會自然而然的將你托上來。

就像你對生活放手,不再緊縮自我,不再試圖通過努力來抓緊什麼的時候,生活本身就會帶給你“安全”和“平靜”。

你一直害怕的是,如果不努力了就會失去一切;就像不掙扎了就會落入水底;

但就像水會將你托起來一樣,當你不再被緊張和焦慮驅使的時候,你自身的興趣,你本身的某些動力,你對這個世界的好奇等等會自發的引領著你去探索這個世界,會帶領著你去進行許多有意義的創造。

而在這個時候,你的生活才會是充實和有意義的。

所以,比起拼命的試圖要做些什麼,也許有時候不做什麼會更加重要。

以上。

工作3年,我的一些感悟

文/林夏若

作為一名互聯網公司的產品經理,和一名工作3年的職場人士,無論在硬技能還是軟實力,都有了一些經歷,下面是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感悟,後期會出相關文章進行一些觀點的具體闡述。

關於溝通

1.每個人對於一件事情的表達都有自己的術語,就像本質一樣的介面不同視覺設計師設計出的視覺表現不一樣。溝通時,人們關注的不應該是事物的表相,更不應該將自己表達的術語強加給他人使用,最關鍵是先理解他人表達背後的本質,和自己的是否一致,確認一致後,共同想出一個更多人都能理解的表達術語。當然,如果雙方對同一件事情表達的層次根本就不在一個維度,那就需要一方謙虛聆聽更高更深層次的觀點,而另一方,是否願意諄諄教誨?所以,還是那句話,溝通的關鍵是聆聽和接受他人

2.記住,當別人把他的勞動成果展現給你時,不要先看別人的缺點,先看他的優點

3.溝通是有技巧的,與人溝通挑戰的是一個人的知識儲備、思維方式和應變能力,關鍵在於怎樣在傾聽和思考之間靈活調配,遊刃有餘

4.領導有時候問你的事不見得就是讓你馬上去做,而是看你有沒有事先考慮到這個問題,並已經在心裡有了自己的解決方案

5.領導就要關注領導層面的內容,你不給他想要的內容,他就會用自己不專業的知識,在你的東西上挑錯

6.在一個環境一個組織中,就不要對維護人際關係而感到煩惱,這也是你工作的一部分,多說幾句話,比悶頭幹活不討好的效果來的快

關於學習

1.學習就是建立新的認知和打破原有認知的過程

2.學以致用,用以致學,實踐中出真知,再不斷的將真知應用到實踐中驗證打磨

3.定任務和目標越細緻越好,這裡的細緻指的不是時間而是內容,如明確寫出你要讀的文章的標題,但是不可過多,力所能及就好,能夠完成的任務會對你有激勵作用

4.可以試著列出來你暫時來不及學習的新知識,然後每天固定抽出不多不少就半小時時間學習一個知識點,隨著知識點的增多,你也會清晰的知道自己的不足和努力的方向,還可以隨時調整學習內容,學習要有規劃

5.學習是一個閉環,輸入的同時,還要有輸出,學習—實踐—總結—學習—實踐—總結…….有點噁心的比喻,類似毛毛蟲的蠕動

關於閱讀

1.認真讀一本書或一篇文章後一定要做讀書筆記,文字記錄或思維導圖等形式均可,才可以記住裡面的內容,積累資源,後期輔助輸出

2.閱讀,要分析別人的整體思路,看待問題的方式,瞭解別人的思想、思考方式才是王道,而不是單單學習書中交給你的知識,這樣你學習到的知識很難成為自己的

3.閱讀有訣竅,大部分書中能夠提煉出來的精華點是有限的,很多文字都是水分,所以只記住你關注的、之前不知道的、有啟發靈感的就可以,讀書的速度也就快啦

4.讀的過程中隨時記錄下短語、關鍵字、術語、名詞等

5.看到的文章不要總是等到有時間再好好讀,根本沒有大把的時間,可以先流覽看看,有個印象,覺得有必要深入閱讀的記下來,後期認真讀,並做筆記

關於工作

1.工作的優先順序很主要,尤其是交代給你一個具體任務後,你一定要先想清楚對方期望先看到什麼成果,站在他人立場思考問題

2.絕對不能傻工作,工作的目的絕對不是工作本身,而是自我價值的提升,自我實現,在工作中不斷學習,不斷進步,最主要的是知道自己欠缺什麼,擅長什麼,想要什麼

3.當你接手一個項目時,有好多事情都需要你考慮,整體的、細節的、前後順序的等等,一定要靜下心來先專注做其中一件,不要想著一下子就把整體脈絡搭建出來,有時候,先從其中一小部分著手,慢慢往上往下推理,也是一種好的方式。

一些思想

以下是指導我做事的一些思想

他人視角

黃金圈法則

結構化思維

水準思維,垂直思維(橫向想別人沒想,縱向想別人所未深入)

耐心聆聽

新事物、行業趨勢、熱點等敏銳度

以上只是一些觀點簡單陳述,後面還會陸續用文章和具體案例深入闡述。(來源:簡書)

作者簡介:@夏若,喜歡文字,喜歡冥想,喜歡設計,天馬行空,總結癖,整理控,產品汪。

傾聽你內心的聲音,去做一些你真正興趣所在的事情。

我知道這個回答無法令“焦慮努力者”們滿意。

因為毫無疑問當他們看到放棄努力的時候已經本能地感受到了一種“恐慌”。他們會認為如果不努力的話只會更糟糕,如果放棄努力,他們的生活就會失控,他們認為他們一直在逃避的那些生活中最壞的結果都會鋪天蓋地的向他湧來,他的生活會一團糟糕,他會變成一個廢物。

其實焦慮努力者們現在所處的狀態就像一個正在學游泳的人。

他對水很陌生,他感覺自己有點兒在往下沉,他很恐慌。於是他趕緊用力掙扎想要抓住些什麼好讓自己不墜落下去。

但是他卻抓了個空,自身卻往下沉的更深了。於是他更恐慌,更用力,更拼命的掙扎,然而他越掙扎就越是往下沉的越快。

焦慮努力者們現在所做的一切努力都像是一個游泳新手所做的掙扎,自以為可以努力的“抓住”變得有錢、人緣好、學習好等這些幻象就能夠將自己從“恐怖”的生活中拉上去,但他所做的這一切努力卻正是導致他越來越陷入危險的原因。

那麼不會游泳的人通常都是怎樣學會有用的呢?

你去問所有的會游泳的人幾乎他們都會回答你:放鬆。

當你放鬆的時候,你不再掙扎,不再僵硬的時候,水本身的浮力就會自然而然的將你托上來。

就像你對生活放手,不再緊縮自我,不再試圖通過努力來抓緊什麼的時候,生活本身就會帶給你“安全”和“平靜”。

你一直害怕的是,如果不努力了就會失去一切;就像不掙扎了就會落入水底;

但就像水會將你托起來一樣,當你不再被緊張和焦慮驅使的時候,你自身的興趣,你本身的某些動力,你對這個世界的好奇等等會自發的引領著你去探索這個世界,會帶領著你去進行許多有意義的創造。

而在這個時候,你的生活才會是充實和有意義的。

所以,比起拼命的試圖要做些什麼,也許有時候不做什麼會更加重要。

以上。

工作3年,我的一些感悟

文/林夏若

作為一名互聯網公司的產品經理,和一名工作3年的職場人士,無論在硬技能還是軟實力,都有了一些經歷,下面是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感悟,後期會出相關文章進行一些觀點的具體闡述。

關於溝通

1.每個人對於一件事情的表達都有自己的術語,就像本質一樣的介面不同視覺設計師設計出的視覺表現不一樣。溝通時,人們關注的不應該是事物的表相,更不應該將自己表達的術語強加給他人使用,最關鍵是先理解他人表達背後的本質,和自己的是否一致,確認一致後,共同想出一個更多人都能理解的表達術語。當然,如果雙方對同一件事情表達的層次根本就不在一個維度,那就需要一方謙虛聆聽更高更深層次的觀點,而另一方,是否願意諄諄教誨?所以,還是那句話,溝通的關鍵是聆聽和接受他人

2.記住,當別人把他的勞動成果展現給你時,不要先看別人的缺點,先看他的優點

3.溝通是有技巧的,與人溝通挑戰的是一個人的知識儲備、思維方式和應變能力,關鍵在於怎樣在傾聽和思考之間靈活調配,遊刃有餘

4.領導有時候問你的事不見得就是讓你馬上去做,而是看你有沒有事先考慮到這個問題,並已經在心裡有了自己的解決方案

5.領導就要關注領導層面的內容,你不給他想要的內容,他就會用自己不專業的知識,在你的東西上挑錯

6.在一個環境一個組織中,就不要對維護人際關係而感到煩惱,這也是你工作的一部分,多說幾句話,比悶頭幹活不討好的效果來的快

關於學習

1.學習就是建立新的認知和打破原有認知的過程

2.學以致用,用以致學,實踐中出真知,再不斷的將真知應用到實踐中驗證打磨

3.定任務和目標越細緻越好,這裡的細緻指的不是時間而是內容,如明確寫出你要讀的文章的標題,但是不可過多,力所能及就好,能夠完成的任務會對你有激勵作用

4.可以試著列出來你暫時來不及學習的新知識,然後每天固定抽出不多不少就半小時時間學習一個知識點,隨著知識點的增多,你也會清晰的知道自己的不足和努力的方向,還可以隨時調整學習內容,學習要有規劃

5.學習是一個閉環,輸入的同時,還要有輸出,學習—實踐—總結—學習—實踐—總結…….有點噁心的比喻,類似毛毛蟲的蠕動

關於閱讀

1.認真讀一本書或一篇文章後一定要做讀書筆記,文字記錄或思維導圖等形式均可,才可以記住裡面的內容,積累資源,後期輔助輸出

2.閱讀,要分析別人的整體思路,看待問題的方式,瞭解別人的思想、思考方式才是王道,而不是單單學習書中交給你的知識,這樣你學習到的知識很難成為自己的

3.閱讀有訣竅,大部分書中能夠提煉出來的精華點是有限的,很多文字都是水分,所以只記住你關注的、之前不知道的、有啟發靈感的就可以,讀書的速度也就快啦

4.讀的過程中隨時記錄下短語、關鍵字、術語、名詞等

5.看到的文章不要總是等到有時間再好好讀,根本沒有大把的時間,可以先流覽看看,有個印象,覺得有必要深入閱讀的記下來,後期認真讀,並做筆記

關於工作

1.工作的優先順序很主要,尤其是交代給你一個具體任務後,你一定要先想清楚對方期望先看到什麼成果,站在他人立場思考問題

2.絕對不能傻工作,工作的目的絕對不是工作本身,而是自我價值的提升,自我實現,在工作中不斷學習,不斷進步,最主要的是知道自己欠缺什麼,擅長什麼,想要什麼

3.當你接手一個項目時,有好多事情都需要你考慮,整體的、細節的、前後順序的等等,一定要靜下心來先專注做其中一件,不要想著一下子就把整體脈絡搭建出來,有時候,先從其中一小部分著手,慢慢往上往下推理,也是一種好的方式。

一些思想

以下是指導我做事的一些思想

他人視角

黃金圈法則

結構化思維

水準思維,垂直思維(橫向想別人沒想,縱向想別人所未深入)

耐心聆聽

新事物、行業趨勢、熱點等敏銳度

以上只是一些觀點簡單陳述,後面還會陸續用文章和具體案例深入闡述。(來源:簡書)

作者簡介:@夏若,喜歡文字,喜歡冥想,喜歡設計,天馬行空,總結癖,整理控,產品汪。

下一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