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勵志一生 » 成功勵志

什麼是勤奮的正確打開方式?

什麼是勤奮的正確打開方式?

1、勤奮,是一件目的性的事。

勤奮並非像牛一樣埋頭犁地。牛看起來很“勤奮”,但犁地卻並非它的本意,

它僅僅是在幹一件並不知道有什麼意義的苦力活而已。

牛對自己也不會有更高層次的規劃,它可能只知道,在這裡走來走去,到點了就有吃的,於是就走來走去,並不在意其他的事情。

別笑話牛,很多人做事很類似,他們根本不知道自己每天勤奮是為了什麼,最常見的一句話就是養家糊口,是啊,生存需要的確也是目的之一,但為什麼你在這裡做銷售,而不是在那裡修水管?為什麼你去大樓做保安,而不是去工地搬磚?很多人一言以蔽之——錢。收入哪高就往哪去。

這樣的勤奮,是不可能再往前進步了,因為他們的勤奮除了換到當天的口糧外,根本沒有定向積累效應,就算因為長期工作得到了某些積累,也是被動積累。

而這種沒有主動把控方向的被動積累,一般說來,進步效率都是非常低下。

做好一件事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目的性地學會做事的方式,而這樣的積累,只能建築在定向的基礎上,否則積累的效率很低。

2、勤奮,是一件內生性的事。

第一點中說了:勤奮,是一件目的性的事。那麼有目的地讓別人知道自己勤奮,是不是也能是勤奮的目的之一呢?

真正勤奮的人,很少對外界宣稱自己有多勤奮。

比如經常深夜發朋友圈,拍一張筆記本的照片,配幾句“今天又要通宵了”之類的,就離真正的勤奮有一定距離。

姑且不論這種勤奮產生了多少價值,就是朋友圈裡有不少莫名其妙的“心疼”、“崇拜”和“點贊”就已經容易使這種勤奮偏離軌道。

面對大量的掌聲,當事人就更有可能將本來有可能可以更有效率完成的事情帶到深夜去完成,而這種勤奮是否比其他時段更有意義,值得商榷。

所以這第二點就是:勤奮的內生性。

勤奮,可以看作是加速達到某種目的的手段。假如一個人擁有關於勤奮的正確認知和方向,那麼,在這個過程中,勤奮的動力是內生的。而有些人之所以需要他人的認同才能在壓力下“逼迫”自己不得不勤奮,是因為他們並沒有真正理解自己做事的真正意義,因此勤奮的動力是需要“外求”的。

外求的勤奮雖然也能提供動力,但由於其非內生性,時效就比較短暫,等有了下一個目標以後,只得再次外求,這樣的勤奮缺乏持久力,就無法持續擊敗惰性。

3、勤奮,是一件講效率的事。

很多人看勤奮只看時長,以為工作時間長、學習時間長,就是勤奮,其實這並不準確。

以前念書時特別貪玩,被父母關在房間裡學習,一整天下來,父母以為總歸是有點收穫,其實並沒能做幾頁習題,還間接培養出了“左手跟右手打架”都能打一整天的本事。

本文由80後勵志網整理編輯,轉載請注明來源,連結位址:
http://www.201980.com/lizhi/win/21610.html

所以如果你真的要將“時長”往勤奮上套,那麼請至少將“有效時長”套在上面。

那麼是不是有效地專注做事就可以算作是真正的勤奮了呢?

也沒這麼簡單。

我們都知道,每個人一天只能有24小時,除去睡覺的時間,普通人滿打滿算也就是最多18個小時左右,那麼這18個小時哪怕一點不浪費,都用於各種你認為的“勤奮”,是不是就可以產生什麼神奇的事情了呢?

也不容易的。比如我想要幹的事太多,每天24小時肯定是不夠的,那怎麼辦?只能砍掉一些,砍掉哪一些呢?這是個問題。

所以勤奮的效率要點是:將你的有效勤奮用在刀口上。而這幾乎是比勤奮的有效時長更為重要的事情,

因為你首先得分得清輕重,同時還得是個出色的規劃家,不僅是對事情本身的規劃,更多的是對人生的整體規劃。

看看好像挺容易,不就是選擇嘛?其實不然,要將勤奮真正用在刀口上,需要“辨識、規劃、克制、果斷、執行……”等多種能力的複合,很多人終其一生都沒能做到哪怕一次,怎麼會容易呢?

世人皆知勤奮好,所以才會說“道理我都懂”,但,真正的勤奮,可有幾人得見?見都沒見過,就不用說踐行了。

最後還是希望大家都能悟到一些東西,並找出適合自己的“勤奮”。

同時提醒大家:真正的勤奮有癮,是真的有癮,等嘗試過以後,就再也不會選擇懶了,因為真的太沒勁。

下一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