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情感 » 職場

你不是想轉行換工作,你只是缺認同

文|趙昂,黑天鵝圖書

春節過後,很多人便有了辭職換工作的打算。那麼,這份工作適不適合你呢?適不適合確實重要,然而更重要的是找到適合的密碼,

這個密碼不在測評裡,不在職場前輩的各種心經裡,也不在海量的“熱門行業”資訊裡。職業適合的密碼,其實就在你自己過去的經歷裡。

有人說,諮詢師很厲害,可以洞悉內心,可以一語道破玄機。我卻說,這些都是諮詢

師對面的那個來詢者告訴我們的,包括言不由衷的混亂,都是他們所能呈現出的最大真誠。

各種混亂中,轉行、跳槽是很突出的一類,這是一個職場人在厭倦了自己的職業之後,經常會考慮的一種職業調適手段。工作幾年,並無建樹;橫向比較,不如別人;看看未來,並沒有讓自己興奮的可能。於是,就開始琢磨了:是不是這份工作不適合我呢?

適不適合確實重要,然而更重要的是找到適合的密碼,

這個密碼不在測評裡,不在職場前輩的各種心經裡,也不在海量的“熱門行業”資訊裡。職業適合的密碼,其實就在你自己過去的經歷裡。

你想要的是認同

雲萍也是來諮詢適合的工作的。她在外企的專案管理部門工作了五年,感覺職業難以承載她的理想。

“老師,我們一起來探索下我的價值觀吧?我感覺目前的工作不適合我,主要原因是價值觀不匹配。”雲萍一上來就說出如此專業的詞彙,看得出她是有備而來。

我並不著急:“你說你的工作不適合你,那你有沒有想過你理想的職業是什麼樣子呢?”

“有的呀!”雲萍開始描繪她理想的職業,“要在工作中能接觸到廣泛的、高端的人脈,接觸到有智慧的人,有和諧融洽的人際關係,

能夠在幫助別人的過程中獲得成就感。”她最後總結到,“社交關係、職場人際、幫助他人、獲得智慧,這就是我的價值觀。”

我用心地聽,我似乎感覺到這些華麗而動聽的詞彙背後,並沒有深切的體會和感受,有的只是希望掙脫的、空洞的嚮往。這些嚮往又似乎言不由衷。

“看來你對自己的瞭解還蠻多的。”我點點頭,轉換了一個話題,“我們都知道,如果希望轉行到一個陌生的職業,一定有可以遷移過去的能力,而這些能力一定在過去的經歷中體現過。我們一起來梳理下,有沒有一些讓你興奮而有成就感的經歷呢?可以發生在工作中,也可以發生在生活裡。”

“老師,你說的是成就故事吧?我有的,也分析過。”雲萍顯然是學習過職業規劃。

“那你說說看吧?”我依舊平和地看著她。

每個人都有解決自己生涯問題的能力,如果能夠看到糾結的話。沒有解決,就說明還未看到糾結。

雲萍開始描述自己的成就故事了,曾經組織過一個校友活動,曾經張羅過的圈子聚會,曾經參加過的一個高端論壇。

這些活動都組織得周密而精彩,但是,這些事情沒有一件是工作的內容,都是業餘時間在其他組織裡的活動。

每個故事裡,我都問了好多問題,有一個問題我一定會問:成就感從哪裡來?

從詳細的描述中,我不禁好奇:似乎這些成就感都來自於別人的認同。那麼,助人、職場人際、社交關係、智慧,是不是都與此相關呢?

“不是不是,我不是追求別人的認同。”雲萍先是本能地矢口否認,然後,她陷入了沉思。

我想,這是個好問題,需要等等她。

轉行是塊遮羞布

等雲萍思考了一段時間,我繼續問她:“剛才說價值觀的時候,你反復強調助人。那麼,我們看下,如果不是追求成就感,你能夠做一些默默無聞但利他的事情嗎?”

“當作一種職業的話,或許就不會了。”雲萍若有所思,“這麼說,我看重的價值觀其實是成就感了?”

“你覺得呢?”我反問道。

“或許是吧。”雲萍並不確定。

“和我說說你的工作吧,你開始一直說自己的工作是平淡無奇的。”這時候,我們才轉向了她自己的職業。

工作確實平淡無奇,一切按部就班,這樣的工作讓雲萍很難有成就感,於是她把目光投向了交際圈、高端人脈。若真如此,轉行倒是必然了。不過,在雲萍強烈的成就訴求中,我似乎聽出了一些不安。

“你知道工作不能讓你滿意,也知道自己渴望成功。為什麼這麼久了,卻沒有直接嘗試謀求新職呢?”我好奇地問出了這個問題。

得到的卻是大段的沉默。

過了好一會兒,雲萍才抬起頭說:“因為我自卑。”接著,她和我講了自己的一段職業經歷,曾經有一次,因為不敢在公眾場合發言,因而喪失了一次很好的發展機會。從此以後,她就不再主動要求任何有挑戰的任務了,工作時間的平淡無奇完全是自己爭取的結果。

我明白了,尋求轉行,只是把這種手段當作自己職業發展不適的一塊遮羞布,遮住了自己最薄弱的部分,擔心被別人看到,並且在手忙腳亂中一副很上進的樣子。

轉行這塊遮羞布,遮住的其實是自卑。

扯掉遮羞布

“轉行也是沒辦法獲得成就感的。”我明確地告訴雲萍。

沒有一件事是輕而易舉就能做到的,而簡單的事情又似乎沒有價值。這樣的轉行結果,要麼不能獲得成功,要麼轉了依舊空虛寂寞冷。

“那怎麼辦?”雲萍似乎都要急哭了。

不善公眾表達還不是硬傷,硬傷在於她不敢面對自己的弱點。每個人都有自己不擅長的能力,學會和它相處,才能夠讓自己發展。

對於雲萍來說,直面轉行遮住的自卑才是最重要的功課。

自卑,源於經歷,源於過去的不斷驗證。每個人都會有自卑的時候,有些人敢於直視並接納它;有些人被自卑吞掉了,衍生出自大;有些人在自卑面前瑟瑟發抖,隨時準備逃走。轉行,經常就是逃跑的一種表現。總想嘗試新鮮事物,企圖找到一個新的領域建功立業,還給自己找到了一個合理的理由:我就是不適合,我需要轉換到適合的領域裡去。適合與否,至少要試過才知道,不去嘗試就斷定自己不適合,多數是逃走的。

我扯掉了轉行的遮羞布,那點自卑就不足為懼了,在極力躲藏而無處可藏的時候,那個恐懼也就沒有想像的可怕了。魔鬼是自己塑造的,也是自己一點點養大的,放輕鬆、直視它,幻影自然委頓下來了。

我告訴雲萍:成就感是通過能力博得的,轉不轉行都不是問題,先來分析分析你的能力才是最需要做的事情。

優勢、劣勢、擅長、不擅長、喜歡、不喜歡,每種能力都一定要有可以證實的表現。分析中,我幫雲萍找出了很多“以為”的能力,以為擅長,或者以為不擅長,但實際上從未使用過的。我告訴雲萍:“這些所謂的‘能力’其實和你無關。”

分析出來後,反倒清爽了,不管擅不擅長,能力屈指可數。然後,再對應到現在的工作中,哪些可以更好地使用,哪些需要創造機會迎接挑戰,哪些需要避免使用。根據工作需要,我們一起制訂了一個直指目標的能力提升計畫—通過一套能力發揮的“組合拳”,打出職業內的個人品牌。看了這個計畫,雲萍也輕鬆了:看來,該來的遲早要來。

這只是獲得成就感的第一步。從正視自己開始,一個人會把注意力投入到真正要做的事情上。

在諮詢中,我也確實聽到了雲萍工作中缺乏挑戰的情況。

於是,我告訴她提升成就感的策略:

一、先把本職工作做好,這是對外拓展可能性的前提。既然已經清楚了自己的能力結構,就用己之長,把現在的工作當作自己的能力訓練場。

二、看得出,雲萍是一個善於交際和拓展人脈圈的人,那麼,接下來要做的事情就是建立職業內外的連結。之前之所以一門心思想轉行,是因為逃避,現在不逃了,就要把職業轉化為資源。

三、依然可以對外尋求可能性,但是對於新目標的評價標準,不再是助人和智慧了,這些是實現手段。對雲萍來說,這個階段最重要的就是成就感。如果一份職業可以滿足成就感,如果滿足成就感的職業提供給自己機會,那就說明自己開始成功了。

具體的方法也很快明晰,這次的計畫甚至都不再把職位晉升作為主要目標了。雲萍說,能力提升才是王道,我要在一年內,讓同事們刮目相看!

積累越久,爆發力越大。

面對,並不總是要戰勝的。多數能力可以通過反復練習建立起自信,還有些只能做到平均水準,還有些,真的需要認識到自己的限制,主動轉化到自己更為熟稔的方式就好了。

主動轉化,就是一種面對,被動躲避,卻是欲蓋彌彰。

我想起了電影《國王的演講》裡面有一句話:這個人可以真正成就一番事業,可他把精力都花在和我作對上了。這句話也適用於我們自己身上:我們本可以成就一番事業,如果不把注意力放在如何逃避恐懼上。

這樣的工作讓雲萍很難有成就感,於是她把目光投向了交際圈、高端人脈。若真如此,轉行倒是必然了。不過,在雲萍強烈的成就訴求中,我似乎聽出了一些不安。

“你知道工作不能讓你滿意,也知道自己渴望成功。為什麼這麼久了,卻沒有直接嘗試謀求新職呢?”我好奇地問出了這個問題。

得到的卻是大段的沉默。

過了好一會兒,雲萍才抬起頭說:“因為我自卑。”接著,她和我講了自己的一段職業經歷,曾經有一次,因為不敢在公眾場合發言,因而喪失了一次很好的發展機會。從此以後,她就不再主動要求任何有挑戰的任務了,工作時間的平淡無奇完全是自己爭取的結果。

我明白了,尋求轉行,只是把這種手段當作自己職業發展不適的一塊遮羞布,遮住了自己最薄弱的部分,擔心被別人看到,並且在手忙腳亂中一副很上進的樣子。

轉行這塊遮羞布,遮住的其實是自卑。

扯掉遮羞布

“轉行也是沒辦法獲得成就感的。”我明確地告訴雲萍。

沒有一件事是輕而易舉就能做到的,而簡單的事情又似乎沒有價值。這樣的轉行結果,要麼不能獲得成功,要麼轉了依舊空虛寂寞冷。

“那怎麼辦?”雲萍似乎都要急哭了。

不善公眾表達還不是硬傷,硬傷在於她不敢面對自己的弱點。每個人都有自己不擅長的能力,學會和它相處,才能夠讓自己發展。

對於雲萍來說,直面轉行遮住的自卑才是最重要的功課。

自卑,源於經歷,源於過去的不斷驗證。每個人都會有自卑的時候,有些人敢於直視並接納它;有些人被自卑吞掉了,衍生出自大;有些人在自卑面前瑟瑟發抖,隨時準備逃走。轉行,經常就是逃跑的一種表現。總想嘗試新鮮事物,企圖找到一個新的領域建功立業,還給自己找到了一個合理的理由:我就是不適合,我需要轉換到適合的領域裡去。適合與否,至少要試過才知道,不去嘗試就斷定自己不適合,多數是逃走的。

我扯掉了轉行的遮羞布,那點自卑就不足為懼了,在極力躲藏而無處可藏的時候,那個恐懼也就沒有想像的可怕了。魔鬼是自己塑造的,也是自己一點點養大的,放輕鬆、直視它,幻影自然委頓下來了。

我告訴雲萍:成就感是通過能力博得的,轉不轉行都不是問題,先來分析分析你的能力才是最需要做的事情。

優勢、劣勢、擅長、不擅長、喜歡、不喜歡,每種能力都一定要有可以證實的表現。分析中,我幫雲萍找出了很多“以為”的能力,以為擅長,或者以為不擅長,但實際上從未使用過的。我告訴雲萍:“這些所謂的‘能力’其實和你無關。”

分析出來後,反倒清爽了,不管擅不擅長,能力屈指可數。然後,再對應到現在的工作中,哪些可以更好地使用,哪些需要創造機會迎接挑戰,哪些需要避免使用。根據工作需要,我們一起制訂了一個直指目標的能力提升計畫—通過一套能力發揮的“組合拳”,打出職業內的個人品牌。看了這個計畫,雲萍也輕鬆了:看來,該來的遲早要來。

這只是獲得成就感的第一步。從正視自己開始,一個人會把注意力投入到真正要做的事情上。

在諮詢中,我也確實聽到了雲萍工作中缺乏挑戰的情況。

於是,我告訴她提升成就感的策略:

一、先把本職工作做好,這是對外拓展可能性的前提。既然已經清楚了自己的能力結構,就用己之長,把現在的工作當作自己的能力訓練場。

二、看得出,雲萍是一個善於交際和拓展人脈圈的人,那麼,接下來要做的事情就是建立職業內外的連結。之前之所以一門心思想轉行,是因為逃避,現在不逃了,就要把職業轉化為資源。

三、依然可以對外尋求可能性,但是對於新目標的評價標準,不再是助人和智慧了,這些是實現手段。對雲萍來說,這個階段最重要的就是成就感。如果一份職業可以滿足成就感,如果滿足成就感的職業提供給自己機會,那就說明自己開始成功了。

具體的方法也很快明晰,這次的計畫甚至都不再把職位晉升作為主要目標了。雲萍說,能力提升才是王道,我要在一年內,讓同事們刮目相看!

積累越久,爆發力越大。

面對,並不總是要戰勝的。多數能力可以通過反復練習建立起自信,還有些只能做到平均水準,還有些,真的需要認識到自己的限制,主動轉化到自己更為熟稔的方式就好了。

主動轉化,就是一種面對,被動躲避,卻是欲蓋彌彰。

我想起了電影《國王的演講》裡面有一句話:這個人可以真正成就一番事業,可他把精力都花在和我作對上了。這句話也適用於我們自己身上:我們本可以成就一番事業,如果不把注意力放在如何逃避恐懼上。

下一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