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生活 » 為人處世

從細節看一個人,值不值得深交

從細節看一個人,值不值得深交

文/爐叔

一個值得你深交的朋友,就是家人,就是兄弟姐妹,就是不需要理由,不需要維護關係,不需要在同個方向奔跑,我們也毫無保留地支持彼此。

你把你最光輝最耀眼的成就和他分享,他不會有半點嫉妒;

你把你最慘澹最落魄的光景向他傾訴,他的眼底全是淚花。

1

爐叔昨天收到後臺留言,一位讀者講述了自己的苦惱。

她說自己去年剛進的新公司,初來乍到沒什麼熟人,同事裡有一位熱心的姐姐對自己工作提供了不少幫助,因此感激涕零,認定她為這個城市最值得深交的朋友,

自己一直真誠相待。但上周發生的一件小事改變了她的想法,那天大家午休時她沒睡著,斷斷續續聽見這位同事在外面走廊打電話。

“怎麼又摔了,現在醫藥費有多貴你們知道嗎,幾千幾千的一下子就沒了!”……

“我最近特別忙,哪裡有空回家,你們忙不過來就找護工吧!”……

“哦既然有錢還打什麼電話,那我就不管了,我這還有事呢!”……

等她氣衝衝掛完電話,小心翼翼的問她家裡怎麼樣。

同事竟然風輕雲淡地來了一句“沒什麼,我爸摔倒住院了,真是煩死了他們這點小事都要和我說。”

讀者說,她非常詫異,這位她一直覺得人很好值得深交的朋友竟然在得知父親住院後沒有著急詢問父親的身體狀況,沒有關心家裡人現在焦灼的狀態,

甚至都不願意坐兩個小時的車回家看一眼,明明第二天就是週末……所以,她現在自覺地疏遠了與這位朋友的聯繫,她問爐叔,這樣做對嗎?

爐叔認為,她做得很好,一個人值不值得深交是可以從細節體現出來的,比如打電話的態度語氣和對話內容能清楚地反映出這個人對父母的態度,而孝順的品行難道不是判斷一個朋友是否值得深交最基礎的標準嗎?

因為有孝心的人懂得感恩,懂得回報。

這種朋友現在把家人摔倒住院視為無關緊要的小事,以後也可能隨時會出賣你,甚至在危急時刻背後捅你一刀,這種朋友確實不值得深交,有遠離的必要。

2

身邊有個朋友因為暴飲暴食長胖了不少,一門心思求瘦身。

看了不少科學介紹然而還是雲裡霧裡,感覺很多文章雖然講究科學道理但是有些晦澀難懂,缺乏具體通俗的指導。

直到有一天小學同學聚會,發現一位久未聯繫的小學同學自己開了健身房並且在做私教,趕忙向他請教有氧運動和無氧運動,他生動形象的一通解釋竟讓我朋友茅塞頓開。

他有一句話總結得特別好,我們體育運動時,脂肪君和肌肉君其實在互相打架,是一個你強我弱的過程。

你們看,這麼生動易懂的科學解釋一下子就把問題說清楚了,不刻意炫耀健身方面的專業術語,當時爐叔對他真是佩服的五體投地,後來也越加發現他在生活其他方面的優秀閃光之處。心裡不止一次地感歎,

這樣的人值得深交!

爐叔平時在生活中也有接觸到一些很聰明很厲害的人,很多都在自己的專業領域有深入的研究,而這些人的共同特點是在解釋專業問題時刻意選用簡單的語言,會刻意避免使用別人可能聽不懂的大詞、黑話和專業用語。

這至少說明說話的人懂得換位思考,能夠從對方角度分析和評價自己的表達,這既是對於知識的學習具有評估能力的體現,也是照顧不同群體、放低自己姿態真正做到謙虛的表現。

其實我們經常能在知乎等網路社區,看到一些專業人士解釋專業或者技術性的問題,他們很熱心列出各種外行人很難看懂的公式、推導過程和專業術語,但普通讀者大多看不明白,於是知乎大牛們總是氣急敗壞——“算了算了,

我花了這麼多功夫解釋你們怎麼還是聽不懂,真笨!”

而真正有素養的人,懂得站在別人的角度理解問題,不會高高在上端著架子。因為他們明白術業有專攻,你這方面強,不代表另外方面厲害,別人這方面無知,不代表別的方面弱,所以他們能給予身邊的人平等與尊重,這類人值得你深交。

3

細節,總是能折射出人性的閃光或晦暗,甄別出做人的基本質地。

和朋友約好時間一起去打球,到點了遲遲沒有現身,打電話不接,過了20分鐘發來一條短信“忘了提前說了,今天要去理髮店剪頭髮,我們下次再約吧。”

下個月他再來找你約週末時間去打球,你還欣然答應?

一個不守時的人很難確保做別的事情會積極肯幹,

因為他不珍惜時間也沒有重視雙方在約定時間內要做的事情,骨子裡太過散漫;

同樣地,一個總是打斷別人談話還固執己見的人,在與人相處合作中也不會得到歡迎,因為只有時刻保持謙虛,才能取長補短,不斷進步。

……

只要我們注意觀察,很多細節都可以暴露出這些人的素養有問題,我們應該趁早認清,果斷遠離。

一個值得深交的朋友,一定是有一些優秀閃光的品質吸引著你向他學習,例如懂得關心家人,常懷感恩之心,懂得站在別人的角度理解問題,遵守時間約定等等……

而為了和優秀的他們成為朋友,我們自己也要努力成為這種人,成為更好的自己。

情緒不佳時的說話方式,最見一個人的教養

文/李清淺

昨天跟老秦帶孩子去漢陽陵看銀杏,本來挺好的事兒,然而八小時內,至少有三次,我差點被老秦噎死。

首先是出發前,老秦買菜回來,我隨口問他:“外面冷嗎?”因為不確定要給孩子穿多少衣服,結果老秦回答:“我又不是你,怎麼知道你會不會冷?”

我登時被噎得說不出話來,想了兩秒鐘才反駁:我當然是問你的感覺,我並沒問你我冷不冷啊。

“每個人對溫度的感覺是不一樣啊,夏天的時候我每次都熱得不要不要的,你卻說不熱不讓開空調啊。”大概看到我在翻白眼,老秦於是說:“你要問我的感覺,我覺得不冷。”

啊!!我有一點小抓狂,你覺得冷或者不冷,直接回答不就OK了嗎,還扯出舊仇新恨來了,可丫的偏腦袋像被門擠了似的,非這麼較著真回答,簡直是挑釁。

到了漢陽陵,我又被他噎了一次,他帶小朋友從廁所出來,我隨口問:“廁所乾淨嗎?”

“我不知道,我沒去女廁所。”

我倒吸一口冷氣,準備翻白眼,但是,我忍了,在外邊玩,我不想發火:“那麼,男廁所乾淨嗎?”

老秦想了想卻回答:“我沒注意,要不,我再幫你回去看看?”

噝!!這要是笑眯眯地說這種話,你會覺得他在逗你,可偏一副一本正經的欠捧模樣。控制,控制,這男人是你自己選的!我這樣安慰自己。

然而,也就十分鐘後,我選的男人第三次給我以重創。

從南闕門出來,我們要去銀杏林,不知道要怎麼走,老秦說來的時候好像看到了個涵洞,應當從底下鑽過去,我看到有人橫穿馬路,便說大家都這麼走,隨大流吧。

然而跟著大多數人上了馬路,才發現那是高速,而且無法到達銀杏林,想下去卻來不及了,好在因為是景區內的路,人流很大,車不多而且車速很慢。

結果秦君說:這麼多人,全都是作死,不出事兒才怪!

他惡狠狠地強調了“作死”兩個字。至此我已經接近崩潰的邊緣。

是的,老秦說的都對,回答問題也非常嚴謹:他不知道我會不會冷,他也不知道女廁幹不乾淨,貿然走上高速,的確是“作死”。

但是,每一句都讓我聽著極其不舒服,這些話就像魚刺一樣,讓我如鯁在喉!

02

有時候是這樣,越是親近的人,說話越不經大腦,怎麼“直”怎麼來。

我們的客氣、禮貌乃至教養,是表現給同事、朋友、領導甚至陌生人的,真正的親人之間,反而倒非常隨意,動不動惡語傷人,完全不去深想這樣說話話會給聽者造成多麼大的傷害。

“嫁給你算是瞎了眼。”

“你給我聽好了,我再TM管你的事兒,我就是有病。”

“你又在亂扔襪子,和你說過一百次了,沒一次記住。”

這種話不陌生吧?你可能聽過,甚至可能說過,有時候語氣還很糟糕,夾雜著“沒好氣”和“我早就受夠了”。

話說完,氣也消了,但是這些像刀子一樣的話,造成的影響卻不會消失。

最近出現了很多關於好好說話的文章,比方,謝可慧美女那篇《你好好說話會死嗎》,以及前陣子的《恩愛夫妻就是好好說話》,我猜最近這些文章流行的原因,大概是因為大家都發現了不好好說話帶給我們的傷害。

我百分百相信,我們每個人都煩別人對自己不好好說話,但是,又肯定和別人“不好好說話過”。

的確,很多時候,因為煩、因為氣,我們說話總是惡聲惡氣,頤指氣使,甚至反諷挖苦,總之,不一劍封喉不甘休。

我親眼見我們樓下的小超市里,有個姑娘買的一包鍋巴過期了,氣勢洶洶地前來理論:“你們超市怎麼出售過期產品,想吃死人啊,告訴你們,我朋友就在報社上班,小心曝光你們……”

結果售貨的小姑娘也是個暴脾氣:“那你把你朋友叫來曝光啊!”兩個人你一言我一語,眼看即將開撕,所幸店主及時出現了,問怎麼回事,店裡的小姑娘回答:“這個人好奇怪,她來了不說要幹嗎,又是吃死人又是報社記者的,嚇唬誰呢,她好好和我說,這東西過期了我一早就給她退了。”

也是,來退貨的姑娘雖然是受害者,但氣焰也實在囂張得不像話,就算你有理,有理就不能好好說話了嗎?為什麼一定要把人踩在腳底下恨不得再唾上兩口,何況人家也沒抵賴,沒說不退貨啊?

這件事,也給了我點啟發,那就是不肯好好說話的人,大概要麼覺得自己有理,要麼覺得自己委屈。因為自認為理虧的,一般不會如此高調。

03

很多時候,低聲細語,彬彬有禮,反而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一次樓上幾個小孩趁家裡大人不在,又吵又鬧,樓下的鄰居非常氣憤地去理論,結果他們吵得更凶了。樓上是一位退休教師,大概也被吵得不像話,只好親自“出面”,他柔聲細語地和那幫小孩兒說,我老伴睡眠不太好,你們輕點兒可以嗎?謝謝啦。幾個叛逆的小孩兒竟安靜下來了。

不是小朋友們吃軟不吃硬,而是他們感受到了“尊重”的力量,有時候不聽你說話,不是你不在理,而是因為,你不夠尊重對方,一句話,你沒好好說話。

開心的時候,好好說話並不難,難的是,在你心情不好,沮喪甚至絕望的時候,依然彬彬有禮好聲好氣地說話。其實,一個人最基本的教養,就表現在說話上邊,尤其是情緒不佳時候的說話方式。

前陣子看了個紀錄片叫《人間世》,一個24歲的年輕人,因為一頓海鮮發生感染,送去醫院搶救,最後還是不治身亡。幾個月後,主治醫生收到家屬發來的一條資訊:現在孩子已經入土為安,我們也正從陰影中走出來,謝謝你們,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這個醫生幾乎每天都要給病人做手術,有的人痊癒了,有的人永遠離開了,他說經常收到痊癒的人發來的感謝信,沒救治過來反而對他說感謝的情況極其罕見,他說這條資訊,讓他溫暖了好久,他確定這一家人都是極有教養極有素質的人。因為這種時候,是偽裝不出來的。

對人客客氣氣,是最基本的尊重。人在情緒不好或者累了煩了的時候,怎麼說話最見一個人的修養。而對家人的態度,比對外人的態度,更見一個人的本性,因為大家在家人面前,不太“裝”,可是不裝不意味著可以話裡夾槍帶棍。

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自己的家人,當然也不例外,一句傷人的話,你說過就忘了,被你傷害過的人,卻可能要暗暗舔好久的傷口方可痊癒。

因此,說話能用祈使句的時候,不用陳述句,能用陳述句的時候,不要用反問句。

溫暖的提醒,永遠勝過咄咄逼人的詰問。

我們不是演講,也不是做脫口秀,而是在和人說話,說話的目的,不是為了讓人印象深刻,而是有效溝通。

溝通,意味著兩個人要處於對等位置,不高高在上,不頤指氣使,而是心平氣和地,說話!

作者:李清淺,後園簽約作者。已發表小說雜文等近百萬字,專注細瑣生活中的美好,講故事、聊感情、話家常。即使生活給了我一地雞毛,我也要把它紮成漂亮的雞毛撣子。個人公號:李清淺(ID:wliqingqian)。

情商高的人,都是這樣發微信的

文/李月亮

01

幾個朋友閒聊。

A說她最近遮罩了一個親戚,因其超級負能量,還話嘮,每天都在朋友圈吐槽各種不愉快,連孩子穿鞋太慢都要罵上好幾條,是A朋友圈裡霧霾一樣的存在。

A實在不想淹沒在這濃烈怨氣裡,遂遮罩。

B說她拉黑了一個不太熟的傢伙,此人曾一天發四回“該清清了”“朋友圈第一條請點贊”“瘋狂特價等你來挑”“幫忙給我妹投個票”……

B說我忙得上午下午都分不清了,還投你妹啊,直接拉黑。

C說她連著三次給一個同事發微信,都是正事,但人家一次都沒回,卻在朋友圈跟別人聊得很起勁,讓她頗為胸悶。

倒是有個領導,每次她從微信請示工作,人家都有回復,雖然簡單,但態度特別明確——行,不行,你自行決定。

而且他平時在微信上安排工作,從來都是工作時間,絕不像有些領導那樣,晚上十一點想到什麼事兒也給你留言。僅從這一點,她就挺欣賞這位領導。

我忽然想到一個詞——微德,也就是微信上表現出來的品德。

C這位領導,堪稱“微德”楷模。而A和B所說的兩位,“微德”就有待提高。

02

我微信上有個好友S,是個著名公號的創辦人,每次我有事跟他說,都能得到即時回復。

比如向他推薦朋友的文章,他總在看到後第一時間回一句“收到”“在忙,稍後看哈”“可用,已轉給小編”。這種無障礙交流讓我覺得好痛快。

S有時也會在群裡發些文章,而每次請大家幫忙轉發,必然配合一個大紅包。

他的朋友圈,也都是比較有價值的文章或資訊,有時會加上自己的評論,語氣中肯溫和,讓人看了很舒服。

我沒見過S,但真心覺得這人不錯,因為他“微德”太好。

仔細想來,在微信已經成為主要交流方式的今天,我們很多時候都是通過微信去瞭解一個人,尤其是生活中少有交集的人,我們對ta的看法,基本都取決於ta在微信上的表現。

“微德”其實還是挺重要的一件事,因為它反映了一個人的情商和教養。

一個人如果總拿無用資訊在朋友圈刷屏或者總發無聊消息騷擾別人,好比隨手往別人家門口扔垃圾,這是微德有所欠缺,難免招人煩。

而那些能提供有價值的資訊、能快速回復消息、說事禮貌清晰不囉嗦的,就很讓人喜歡。

03

在現實社會,我們都知道要遵守必要的行為規範,要儘量做個品德優良的人。而混跡於微信世界,其實也有些基本準則要遵守,讓別人愉快,也給自己營造良好的社交關係。

那麼,微信有哪些日常行為規範咧?

來,一起學習下:

1、不論自己覺得多麼重要多麼有趣,一天發朋友圈也最好不要超過十條,尤其不要拿大量圖片刷屏,要知道很多人是用流量看朋友圈的。

2、儘量別群發消息。求贊求轉發求投票的資訊,最多三次。

3、如果不是特別忙、特別為難或者完全不想搭理,儘量早點回復別人的消息,因為人家可能在等。

4、紅包不要只搶不發還不說話,搶過十次八次就要發一次,實在不想發,起碼要道個謝。

5、別不停地問在嗎在嗎,問一次之後,有事就可以說了。

6、一條消息能說明白的事,就不要分成好幾條。比如“我朋友自家果園的蘋果特別好,一箱十斤,50塊錢,你需要嗎?”一條發出來就好。別搞成十幾條“我朋友的蘋果”“自家產的”“特好吃”“50一箱”“十斤”……沒完沒了的。

7、加別人好友,一次沒通過,第二次最好說明你是誰、要幹啥,如果三次都沒通過,就別再加了。

8、別隨便拉別人進群,尤其是購物或者活動群,邀請連結發一遍對方沒反應,就別一遍遍發了。

9、一直給你點贊留言的人,如果你不是特別反感ta,也該主動在人家朋友圈互動互動。

10、工作上的事情儘量不要在非工作時間說,一定要說的話,先表達個歉意。

11、朋友閒聊,如果聊得太晚,就別再喋喋不休,問問別人累不累,是不是該休息了。尤其在別人很久都沒回你消息的情況下。

12、儘量別把跟朋友的私人對話截圖到朋友圈。特別想截的話,要麼取得別人同意,要麼P掉朋友姓名,要麼確保不會給朋友帶來任何困擾。

13、在朋友圈或群裡發跟別人的合影,別光P自己,也給人家美化下,自己特別美對方特別醜,就別發了。

14、不要在別人朋友圈評論裡說涉及人家隱私的事情,記得還有其他人能看到。

15、重大或緊急的事情,比如借錢或者一小時後開會,最好別在微信說,打個電話更好。

16、不是特別熟的親友,別隨便發起視頻通話,不是每個人都隨時準備好給人看自己這張臉的。

17、最好不要頻繁換名字和頭像,大部分人都不會備註連絡人姓名,你今天是Alice,明天是粉紅之戀,後天變瘋狂小野豬,很讓人懵逼的。

18、一定不要轉發帶詛咒轉運的資訊,什麼轉發會走運不轉發會倒楣……極其討厭。

19、儘量別推薦自己完全不能保證品質的東西。

20、同學群裡別炫富,親友群裡別裝B,工作群裡別沒完沒了講私事。

以上,跟大家共勉。

作者簡介:李月亮,專欄作家,著有《願你的生活,既有軟肋又有盔甲》等。微信公眾號“李月亮(ID:bymooneye)”,深入解讀情感、婚姻、生活、人性。歡迎關注。

文/李清淺

昨天跟老秦帶孩子去漢陽陵看銀杏,本來挺好的事兒,然而八小時內,至少有三次,我差點被老秦噎死。

首先是出發前,老秦買菜回來,我隨口問他:“外面冷嗎?”因為不確定要給孩子穿多少衣服,結果老秦回答:“我又不是你,怎麼知道你會不會冷?”

我登時被噎得說不出話來,想了兩秒鐘才反駁:我當然是問你的感覺,我並沒問你我冷不冷啊。

“每個人對溫度的感覺是不一樣啊,夏天的時候我每次都熱得不要不要的,你卻說不熱不讓開空調啊。”大概看到我在翻白眼,老秦於是說:“你要問我的感覺,我覺得不冷。”

啊!!我有一點小抓狂,你覺得冷或者不冷,直接回答不就OK了嗎,還扯出舊仇新恨來了,可丫的偏腦袋像被門擠了似的,非這麼較著真回答,簡直是挑釁。

到了漢陽陵,我又被他噎了一次,他帶小朋友從廁所出來,我隨口問:“廁所乾淨嗎?”

“我不知道,我沒去女廁所。”

我倒吸一口冷氣,準備翻白眼,但是,我忍了,在外邊玩,我不想發火:“那麼,男廁所乾淨嗎?”

老秦想了想卻回答:“我沒注意,要不,我再幫你回去看看?”

噝!!這要是笑眯眯地說這種話,你會覺得他在逗你,可偏一副一本正經的欠捧模樣。控制,控制,這男人是你自己選的!我這樣安慰自己。

然而,也就十分鐘後,我選的男人第三次給我以重創。

從南闕門出來,我們要去銀杏林,不知道要怎麼走,老秦說來的時候好像看到了個涵洞,應當從底下鑽過去,我看到有人橫穿馬路,便說大家都這麼走,隨大流吧。

然而跟著大多數人上了馬路,才發現那是高速,而且無法到達銀杏林,想下去卻來不及了,好在因為是景區內的路,人流很大,車不多而且車速很慢。

結果秦君說:這麼多人,全都是作死,不出事兒才怪!

他惡狠狠地強調了“作死”兩個字。至此我已經接近崩潰的邊緣。

是的,老秦說的都對,回答問題也非常嚴謹:他不知道我會不會冷,他也不知道女廁幹不乾淨,貿然走上高速,的確是“作死”。

但是,每一句都讓我聽著極其不舒服,這些話就像魚刺一樣,讓我如鯁在喉!

02

有時候是這樣,越是親近的人,說話越不經大腦,怎麼“直”怎麼來。

我們的客氣、禮貌乃至教養,是表現給同事、朋友、領導甚至陌生人的,真正的親人之間,反而倒非常隨意,動不動惡語傷人,完全不去深想這樣說話話會給聽者造成多麼大的傷害。

“嫁給你算是瞎了眼。”

“你給我聽好了,我再TM管你的事兒,我就是有病。”

“你又在亂扔襪子,和你說過一百次了,沒一次記住。”

這種話不陌生吧?你可能聽過,甚至可能說過,有時候語氣還很糟糕,夾雜著“沒好氣”和“我早就受夠了”。

話說完,氣也消了,但是這些像刀子一樣的話,造成的影響卻不會消失。

最近出現了很多關於好好說話的文章,比方,謝可慧美女那篇《你好好說話會死嗎》,以及前陣子的《恩愛夫妻就是好好說話》,我猜最近這些文章流行的原因,大概是因為大家都發現了不好好說話帶給我們的傷害。

我百分百相信,我們每個人都煩別人對自己不好好說話,但是,又肯定和別人“不好好說話過”。

的確,很多時候,因為煩、因為氣,我們說話總是惡聲惡氣,頤指氣使,甚至反諷挖苦,總之,不一劍封喉不甘休。

我親眼見我們樓下的小超市里,有個姑娘買的一包鍋巴過期了,氣勢洶洶地前來理論:“你們超市怎麼出售過期產品,想吃死人啊,告訴你們,我朋友就在報社上班,小心曝光你們……”

結果售貨的小姑娘也是個暴脾氣:“那你把你朋友叫來曝光啊!”兩個人你一言我一語,眼看即將開撕,所幸店主及時出現了,問怎麼回事,店裡的小姑娘回答:“這個人好奇怪,她來了不說要幹嗎,又是吃死人又是報社記者的,嚇唬誰呢,她好好和我說,這東西過期了我一早就給她退了。”

也是,來退貨的姑娘雖然是受害者,但氣焰也實在囂張得不像話,就算你有理,有理就不能好好說話了嗎?為什麼一定要把人踩在腳底下恨不得再唾上兩口,何況人家也沒抵賴,沒說不退貨啊?

這件事,也給了我點啟發,那就是不肯好好說話的人,大概要麼覺得自己有理,要麼覺得自己委屈。因為自認為理虧的,一般不會如此高調。

03

很多時候,低聲細語,彬彬有禮,反而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一次樓上幾個小孩趁家裡大人不在,又吵又鬧,樓下的鄰居非常氣憤地去理論,結果他們吵得更凶了。樓上是一位退休教師,大概也被吵得不像話,只好親自“出面”,他柔聲細語地和那幫小孩兒說,我老伴睡眠不太好,你們輕點兒可以嗎?謝謝啦。幾個叛逆的小孩兒竟安靜下來了。

不是小朋友們吃軟不吃硬,而是他們感受到了“尊重”的力量,有時候不聽你說話,不是你不在理,而是因為,你不夠尊重對方,一句話,你沒好好說話。

開心的時候,好好說話並不難,難的是,在你心情不好,沮喪甚至絕望的時候,依然彬彬有禮好聲好氣地說話。其實,一個人最基本的教養,就表現在說話上邊,尤其是情緒不佳時候的說話方式。

前陣子看了個紀錄片叫《人間世》,一個24歲的年輕人,因為一頓海鮮發生感染,送去醫院搶救,最後還是不治身亡。幾個月後,主治醫生收到家屬發來的一條資訊:現在孩子已經入土為安,我們也正從陰影中走出來,謝謝你們,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這個醫生幾乎每天都要給病人做手術,有的人痊癒了,有的人永遠離開了,他說經常收到痊癒的人發來的感謝信,沒救治過來反而對他說感謝的情況極其罕見,他說這條資訊,讓他溫暖了好久,他確定這一家人都是極有教養極有素質的人。因為這種時候,是偽裝不出來的。

對人客客氣氣,是最基本的尊重。人在情緒不好或者累了煩了的時候,怎麼說話最見一個人的修養。而對家人的態度,比對外人的態度,更見一個人的本性,因為大家在家人面前,不太“裝”,可是不裝不意味著可以話裡夾槍帶棍。

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自己的家人,當然也不例外,一句傷人的話,你說過就忘了,被你傷害過的人,卻可能要暗暗舔好久的傷口方可痊癒。

因此,說話能用祈使句的時候,不用陳述句,能用陳述句的時候,不要用反問句。

溫暖的提醒,永遠勝過咄咄逼人的詰問。

我們不是演講,也不是做脫口秀,而是在和人說話,說話的目的,不是為了讓人印象深刻,而是有效溝通。

溝通,意味著兩個人要處於對等位置,不高高在上,不頤指氣使,而是心平氣和地,說話!

作者:李清淺,後園簽約作者。已發表小說雜文等近百萬字,專注細瑣生活中的美好,講故事、聊感情、話家常。即使生活給了我一地雞毛,我也要把它紮成漂亮的雞毛撣子。個人公號:李清淺(ID:wliqingqian)。

情商高的人,都是這樣發微信的

文/李月亮

01

幾個朋友閒聊。

A說她最近遮罩了一個親戚,因其超級負能量,還話嘮,每天都在朋友圈吐槽各種不愉快,連孩子穿鞋太慢都要罵上好幾條,是A朋友圈裡霧霾一樣的存在。

A實在不想淹沒在這濃烈怨氣裡,遂遮罩。

B說她拉黑了一個不太熟的傢伙,此人曾一天發四回“該清清了”“朋友圈第一條請點贊”“瘋狂特價等你來挑”“幫忙給我妹投個票”……

B說我忙得上午下午都分不清了,還投你妹啊,直接拉黑。

C說她連著三次給一個同事發微信,都是正事,但人家一次都沒回,卻在朋友圈跟別人聊得很起勁,讓她頗為胸悶。

倒是有個領導,每次她從微信請示工作,人家都有回復,雖然簡單,但態度特別明確——行,不行,你自行決定。

而且他平時在微信上安排工作,從來都是工作時間,絕不像有些領導那樣,晚上十一點想到什麼事兒也給你留言。僅從這一點,她就挺欣賞這位領導。

我忽然想到一個詞——微德,也就是微信上表現出來的品德。

C這位領導,堪稱“微德”楷模。而A和B所說的兩位,“微德”就有待提高。

02

我微信上有個好友S,是個著名公號的創辦人,每次我有事跟他說,都能得到即時回復。

比如向他推薦朋友的文章,他總在看到後第一時間回一句“收到”“在忙,稍後看哈”“可用,已轉給小編”。這種無障礙交流讓我覺得好痛快。

S有時也會在群裡發些文章,而每次請大家幫忙轉發,必然配合一個大紅包。

他的朋友圈,也都是比較有價值的文章或資訊,有時會加上自己的評論,語氣中肯溫和,讓人看了很舒服。

我沒見過S,但真心覺得這人不錯,因為他“微德”太好。

仔細想來,在微信已經成為主要交流方式的今天,我們很多時候都是通過微信去瞭解一個人,尤其是生活中少有交集的人,我們對ta的看法,基本都取決於ta在微信上的表現。

“微德”其實還是挺重要的一件事,因為它反映了一個人的情商和教養。

一個人如果總拿無用資訊在朋友圈刷屏或者總發無聊消息騷擾別人,好比隨手往別人家門口扔垃圾,這是微德有所欠缺,難免招人煩。

而那些能提供有價值的資訊、能快速回復消息、說事禮貌清晰不囉嗦的,就很讓人喜歡。

03

在現實社會,我們都知道要遵守必要的行為規範,要儘量做個品德優良的人。而混跡於微信世界,其實也有些基本準則要遵守,讓別人愉快,也給自己營造良好的社交關係。

那麼,微信有哪些日常行為規範咧?

來,一起學習下:

1、不論自己覺得多麼重要多麼有趣,一天發朋友圈也最好不要超過十條,尤其不要拿大量圖片刷屏,要知道很多人是用流量看朋友圈的。

2、儘量別群發消息。求贊求轉發求投票的資訊,最多三次。

3、如果不是特別忙、特別為難或者完全不想搭理,儘量早點回復別人的消息,因為人家可能在等。

4、紅包不要只搶不發還不說話,搶過十次八次就要發一次,實在不想發,起碼要道個謝。

5、別不停地問在嗎在嗎,問一次之後,有事就可以說了。

6、一條消息能說明白的事,就不要分成好幾條。比如“我朋友自家果園的蘋果特別好,一箱十斤,50塊錢,你需要嗎?”一條發出來就好。別搞成十幾條“我朋友的蘋果”“自家產的”“特好吃”“50一箱”“十斤”……沒完沒了的。

7、加別人好友,一次沒通過,第二次最好說明你是誰、要幹啥,如果三次都沒通過,就別再加了。

8、別隨便拉別人進群,尤其是購物或者活動群,邀請連結發一遍對方沒反應,就別一遍遍發了。

9、一直給你點贊留言的人,如果你不是特別反感ta,也該主動在人家朋友圈互動互動。

10、工作上的事情儘量不要在非工作時間說,一定要說的話,先表達個歉意。

11、朋友閒聊,如果聊得太晚,就別再喋喋不休,問問別人累不累,是不是該休息了。尤其在別人很久都沒回你消息的情況下。

12、儘量別把跟朋友的私人對話截圖到朋友圈。特別想截的話,要麼取得別人同意,要麼P掉朋友姓名,要麼確保不會給朋友帶來任何困擾。

13、在朋友圈或群裡發跟別人的合影,別光P自己,也給人家美化下,自己特別美對方特別醜,就別發了。

14、不要在別人朋友圈評論裡說涉及人家隱私的事情,記得還有其他人能看到。

15、重大或緊急的事情,比如借錢或者一小時後開會,最好別在微信說,打個電話更好。

16、不是特別熟的親友,別隨便發起視頻通話,不是每個人都隨時準備好給人看自己這張臉的。

17、最好不要頻繁換名字和頭像,大部分人都不會備註連絡人姓名,你今天是Alice,明天是粉紅之戀,後天變瘋狂小野豬,很讓人懵逼的。

18、一定不要轉發帶詛咒轉運的資訊,什麼轉發會走運不轉發會倒楣……極其討厭。

19、儘量別推薦自己完全不能保證品質的東西。

20、同學群裡別炫富,親友群裡別裝B,工作群裡別沒完沒了講私事。

以上,跟大家共勉。

作者簡介:李月亮,專欄作家,著有《願你的生活,既有軟肋又有盔甲》等。微信公眾號“李月亮(ID:bymooneye)”,深入解讀情感、婚姻、生活、人性。歡迎關注。

下一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