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生活 » 為人處世

有一種高級的情商,叫“不抬扛”

有一種高級的情商,叫“不抬扛”

文/哈叔

有時候,我真得挺佩服一些人的,不管你說什么,做什么,他們總能華麗麗地給你當頭一棒。

你說,努力工作是一個人最靠譜的選擇。

他會很憤慨地反駁你,別再一天到晚熬毒雞湯了,家里沒有關系、沒有背景,再努力也沒鳥用!

你說,抽煙有害健康,熬夜真得會死人。

他反駁你,凈胡說八道,我爺爺抽了一輩子煙,活到85歲,我家樓下的張嬸天天上夜班,也沒見她死了。

……

這兩年,我寫了不少文章,在“留言區”見到了形形色色的人,像上面這種“抬杠”的情況還真不少。

有些人真得是滿身戾氣,

看什么都不順眼,懟天懟地懟眾生。

我在另外一個平臺上也發文章,有一個人在留言區的評論,簡直用不堪入目來形容。

后來,我忍不住點進他的個人主頁,發現他所有轉發的內容,清一色的都是咒罵和抬扛。

這不是個例,我留意過很多起,有些人真得是比較難伺候,什么都瞧不上,而在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人也不少!

你說這個好看,他說好看個鬼,你品味真差;你說這電影真不錯,他說我覺得很垃圾……

簡而言之,就是凡事都和你唱反調、抬扛,讓你不舒服!

有人說,所謂情商高,就是好好說話。

其實,真正厲害的高情商,或者說有一種比較高級的情商,叫“不抬扛”!

1

愛抬扛的人,大多不懂尊重人

有人說,難道我看到不認可的事,

就不能發表觀點了嗎?

當然能,不過“辯論”和“抬扛”完全是兩個概念,“辯論”辯的是正理,“抬扛”抬的是歪理。

既然抬的都是歪理,就讓與之爭論的人有種“秀才遇到兵”的無奈感。

所以,一個總喜歡抬杠的人,大多是社交場上的殺手,人際關系也比較差,令人討厭,可以歸類到“低情商”人群。

原因自然不必多說,因為這樣的人,說話行事總是帶著攻擊性,對別人缺少最基本的尊重。

這是很致命的一點。

一個人情商的修煉,往往是從好好說話開始,而好好說話,往往又是從“不抬扛”開始。

別人說這件衣服不錯,你不知道怎么附和不要緊,但別張口就說“這好看什么呀”、“你眼光真差”之類的話。

別人說努力很重要,你不同意這樣的觀點也沒關系,

閉嘴好了,別張口就來“努力有屁用,你凈誤人子弟”這類的話。

你這不是在辯論,而是在攻擊人,不尊重別人。

說這樣的人是情商低,那都是含蓄的說法,坦白講,這就是缺心眼,就是壞,無腦地壞。

很多人的人際關系差勁,事業發展不順,家庭不和睦,問題往往就出在自己的一張破嘴上,口無遮攔,張口就見血。

這樣的例子,我見過不少。

反過來看,在職場上,那些混得風生水起的人;在生活中,那些家人朋友關系都處得不錯的人,他們往往都懂得“嘴下留情”。

所謂“嘴下留情”,就是即使不贊同你的觀點,也不會對你進行人身攻擊,更理智、更君子。

一個真正高情商的人,即使是在自己有理的情況下,往往也會給別人留點余地和退路,給人臺階下。

2

愛抬扛的人,大多活得比較可憐

很多時候,對那些喜歡抬扛的人,我是比較同情的。

為什么呢?

因為我覺得這樣的人,大多活得比較可憐。

一個人總喜歡和別人抬扛,往往有三大原因。

缺乏自信,愛出風頭

抬扛的本質,其實是通過打擊別人,從而來抬高自己,獲取心理上的優越感,這種人的表現欲通常比較強。

一個表現欲很強的人,骨子里往往是比較自卑的,缺乏自信,所以才會通過這種嘩眾取寵的方式來博人眼球。

真正自信的人,不會刻意地去刷存在感;真正高情商的人,不抬扛,只抬人,因為他們不需要去向別人證明什么。

生活不如意,宣泄情緒

很多人應該會有這樣的體會:

當你心情好的時候,看什么都是好看的,都是美好的,

心態也更好,處理事情時更寬容;

當你心情糟糕的時候,看什么都不太順眼,說出的話,往往也會帶著刺,比較刻薄。

同樣的道理,那些不管是在網上還是在現實生活中,總是喜歡懟天懟地懟眾生的人,可以預想到,他們的生活并不如意,人生處于一種比較糟糕的狀態中。

正因為生活不如意,心情不順,所以他們要找地方宣泄,找補一點快感回來。

抬杠,表面上是在懟別人,否定別人,其實是和自己內心的壞情緒較勁。

3

愛抬扛的人,大多自我意識很強。

所謂“自我意識強”,就是說他們特別固執,很難接受別人的觀點,總認為自己是對的,別人都是錯的,整天一副“老子天下第一”的樣子。

這樣的人,總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做一個孤獨的國王。

情商其實分兩部分:一是“他處”,二是“自處”,而后者往往更為重要,也更高級。

“他處”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為人處事,與他人的相處,能夠讓別人舒服,往往就說這個人情商高。

“自處”就是與自己相處,而判斷一個人“自處”的水平,往往就看他是否愛抬扛,是否滿身戾氣。

真正的高情商,并不是取悅別人,而更多的是愉悅自己,讓自己活得心曠神怡,活得豁達、自信,不擰巴。

來源:哈叔的職場微課堂(lD:haerg7)

尊重別人的三觀,是你的頂級情商

文/謝四毛

合適的圈子,并不是找一群和你一模一樣的人。

而是你們可以互相接納對方的世界,并可以從對方的世界中,去學習到你所要學習的部分。

三觀不同,不必強融,但請你學會,相互尊重。

1

近些年來,與人交往中,我們討論最多的可能就是“三觀”問題。

做朋友不能找三觀不合的,談戀愛不能找三觀不合的,結婚更不能找三觀不合的。

“三觀”指的是雙方各自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什么是真正的三觀不合?在知乎上看過一段解釋,深以為然:

你喜歡看書,他喜歡玩游戲。這不叫三觀不合。你喜歡看書,他說看書有什么用,不就是裝文藝嘛。這才是三觀不合;

你喜歡去西餐廳吃牛排,他喜歡在大排檔擼串。這不叫三觀不合。但是他說那玩意死貴,還不好吃,說你真是做作。這就是三觀不合;

你喜歡假期去各地旅游,他就喜歡宅在家里。這不是三觀不合。但是他說旅游有什么好玩的,不就是花錢遭罪嘛,躺在家里多舒服。這就是三觀不合。

簡單點來說,真正的三觀不合,是不尊重彼此的三觀。

找另一半,不是非得一定要找一個和你一模一樣興趣愛好的人,但是一定要找一個,懂得尊重你興趣愛好的人。

越長大越發現,真正高情商,讓人舒服的人,是懂得尊重彼此三觀的人。

2

劉嘉玲和梁朝偉的婚姻,是香港娛樂圈的一段佳話。

他們之間沒有戀愛小鮮肉們式的秀恩愛,再加上在網上廣為流傳的梁朝偉和張曼玉的一段遺憾過往,讓人們總是猜測梁朝偉心中的朱砂痣是張曼玉。

然而這么多年過去,他們兩人的相處模式,倒是讓人們發現,其實劉嘉玲才是真正適合梁朝偉的人。

因為他們相互,都在尊重彼此的三觀。

劉嘉玲喜歡社交,然而偉仔喜歡在家宅著,喜歡一個人不開心了跑去廣場喂鴿子。

在生活中,總是劉嘉玲在照顧梁朝偉,擔任家庭的責任。

在《我們來了》綜藝節目上,劉嘉玲說偉仔是那種家里裝修可以提著行李箱就離去,過幾天再打電話回來問,“裝修好了沒”的人。

然而面對這樣的伴侶,劉嘉玲總說,他開心就好,他決定就好。

她比誰都要尊重和了解偉仔的生活方式,她知道偉仔喜歡活在一個人的世界里,她說偉仔是悶蛋,這個世界沒多少人能夠和他做朋友,他也沒多少社交。

他是一個鐘情于安全感的人,不喜歡去冒險,不喜歡去嘗試新的事物。

但是劉嘉玲剛好相反。

劉嘉玲喜歡熱鬧,非常鐘情于社交,也因此是一個情商極高的女人。

面對這樣的女人,梁朝偉并沒有因為她和自己不同而排外,反而梁朝偉一提到老婆,都是滿滿的笑容。他說,她很熱鬧我不會,她的熱鬧好有趣我好喜歡。

兩個完全不同的人,卻因為尊重彼此的興趣愛好,尊重彼此的三觀,相互陪伴了20年,認定了彼此是自己人生中的伴侶。

相互尊重彼此的三觀,是唯一能融合雙方的方法,也是成年人相處時最該有的能力。

3

讀書的時候有一段時間我變得很頹廢,因為我發現和舍友們的生活顯得格格不入。

剛剛開始的那段時間,我熱衷于去了解更多的新鮮事物,去了解很多的社團,然而每次都被舍友潑冷水。

有那個時間還不如在宿舍看看劇,刷刷電影,折騰那么多干嘛?

平日里想抓著舍友去打羽毛球運動一下,結果舍友卻一動不動覺得我根本不懂得體驗慵懶的美好。

于是我的內心一次次地被打擊得體無完膚,甚至非常懷疑自己的生活方式。

直到有一天,我從圖書館拿回來一本書《不抱怨的世界》,其中有一個舍友對我嗤之以鼻。

她說,“看這些書有用嗎,如果人不開心還不能抱怨一下,活著又有什么意義。”

從那個時候開始,我就明白了:

有些人是注定不能成為朋友,不是因為她和你的興趣愛好不一樣,而是因為她根本不懂得尊重你的三觀。

在娛樂圈的明星粉絲陣營中,就有著很多不尊重彼此三觀的粉絲。

他們通常會分成不同的派門,除了正常追星之外,只要一遇到爭議,就會互相攻擊對方的粉絲,互相覺得是某個明星的愛豆,就是一個沒腦子的傻缺。

知乎上有人說:

雖然三觀不同,但是不同的世界觀價值觀并不能說誰高誰低。

相互尊重是為了體現一個人的修養,即便我不認同你,但我也可以了解不同的三觀。

不尊重別人三觀的人,只能是一個井底之蛙,因為你一直活在你的世界里,看不到外面的世界。

真正謙卑的人,懂得尊重別人的三觀,并且理解世界萬物,可以有不一樣的解讀方式。

4

尊重他人的三觀,而不去鄙視和辯解,有時候節省得利的還是你自己。

有一個故事:

有一個人問孔子的弟子,子貢:“一年到底有幾季呀?”

弟子心想,這種問題還要問嗎?于是便答道:“春、夏、秋、冬四季。”

客人搖頭說:“不對,一年只有三季。”

“哎,你搞錯了,四季!” “三季!”

最后,兩人爭執不下,就決定打賭:如果是四季,客人就向學生磕三個頭。如果是三季,學生向客人磕三個頭。

孔子的學生心想自己這次贏定了,于是準備帶客人去見老師孔子。 正巧,這時孔子從屋里走出來,學生上前問道:“老師,一年有幾季啊?”

孔子看了一眼客人,說:“一年有三季。”

學生沒辦法,只好乖乖地磕了三個頭。 客人走了以后,學生迫不及待地問孔子:“老師,一年明明有四季,你怎么說有三季呢?”

孔子說:

你沒看到剛才那個人全身都是綠色嗎?他是螞蚱,螞蚱是春天生,秋天就死了,他從來沒有見過冬天。

你講三季,他會滿意,你講四季講到晚上都講不通,你吃虧,磕三個頭,無所謂。

在這個故事里,孔子的弟子和那個路過的客人明顯就不是同一個世界的人,面對這樣不同三觀的人。

最好的做法是,只與同好爭天下,如果盲目地去爭辯,只是在浪費自己的時間。而自己的觀點,其實又何必急著希望別人的認可。

和三觀一樣的人交往,尊重三觀不同的人,遇見三觀不正的人就慣著他,讓他越來越傻。

5

最好的關系,未必是我們一起都喜歡研究一本書,一部電影。

最好的關系,也可以是我在床前安靜地看書,你在電腦前忘我地玩游戲,我不會鄙視你的游戲,你也偶爾會來看看我最近在看什么書。

偶爾不同卻又相互尊重,這樣恰如其分的距離感,剛好可以為我們的感情加分。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去過100個以上的國家是種什么樣的體驗?

有一個答案是這樣說的:

“懂得了這世界上沒有絕對的正確,能夠接受別人有不同的三觀和其衍生出來的思考方式。”

遇到三觀不同的人,懂得尊重和接受,顯示的是你的胸襟是你的智慧,也是你的包容。

而這些,也恰恰是決定了你生命中所有關系的質量。

真正三觀不同不能在一起的兩個人,不管是伴侶還是朋友,其實無非都是彼此都不尊重大家三觀的人。

每個人都要珍惜那些真正尊重你三觀的朋友,或許你分享的書籍她并不感興趣,可是因為愛你,她愿意傾聽你的開心,并且不潑你的冷水。

合適的圈子,并不是找一群和你一模一樣的人,而是你們可以互相接納對方的世界,并可以從對方的世界中,去學習到你所要學習的部分。

三觀不同,不必強融,但請你學會,相互尊重。

來源:富書(ID:kolfrc)

1

近些年來,與人交往中,我們討論最多的可能就是“三觀”問題。

做朋友不能找三觀不合的,談戀愛不能找三觀不合的,結婚更不能找三觀不合的。

“三觀”指的是雙方各自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什么是真正的三觀不合?在知乎上看過一段解釋,深以為然:

你喜歡看書,他喜歡玩游戲。這不叫三觀不合。你喜歡看書,他說看書有什么用,不就是裝文藝嘛。這才是三觀不合;

你喜歡去西餐廳吃牛排,他喜歡在大排檔擼串。這不叫三觀不合。但是他說那玩意死貴,還不好吃,說你真是做作。這就是三觀不合;

你喜歡假期去各地旅游,他就喜歡宅在家里。這不是三觀不合。但是他說旅游有什么好玩的,不就是花錢遭罪嘛,躺在家里多舒服。這就是三觀不合。

簡單點來說,真正的三觀不合,是不尊重彼此的三觀。

找另一半,不是非得一定要找一個和你一模一樣興趣愛好的人,但是一定要找一個,懂得尊重你興趣愛好的人。

越長大越發現,真正高情商,讓人舒服的人,是懂得尊重彼此三觀的人。

2

劉嘉玲和梁朝偉的婚姻,是香港娛樂圈的一段佳話。

他們之間沒有戀愛小鮮肉們式的秀恩愛,再加上在網上廣為流傳的梁朝偉和張曼玉的一段遺憾過往,讓人們總是猜測梁朝偉心中的朱砂痣是張曼玉。

然而這么多年過去,他們兩人的相處模式,倒是讓人們發現,其實劉嘉玲才是真正適合梁朝偉的人。

因為他們相互,都在尊重彼此的三觀。

劉嘉玲喜歡社交,然而偉仔喜歡在家宅著,喜歡一個人不開心了跑去廣場喂鴿子。

在生活中,總是劉嘉玲在照顧梁朝偉,擔任家庭的責任。

在《我們來了》綜藝節目上,劉嘉玲說偉仔是那種家里裝修可以提著行李箱就離去,過幾天再打電話回來問,“裝修好了沒”的人。

然而面對這樣的伴侶,劉嘉玲總說,他開心就好,他決定就好。

她比誰都要尊重和了解偉仔的生活方式,她知道偉仔喜歡活在一個人的世界里,她說偉仔是悶蛋,這個世界沒多少人能夠和他做朋友,他也沒多少社交。

他是一個鐘情于安全感的人,不喜歡去冒險,不喜歡去嘗試新的事物。

但是劉嘉玲剛好相反。

劉嘉玲喜歡熱鬧,非常鐘情于社交,也因此是一個情商極高的女人。

面對這樣的女人,梁朝偉并沒有因為她和自己不同而排外,反而梁朝偉一提到老婆,都是滿滿的笑容。他說,她很熱鬧我不會,她的熱鬧好有趣我好喜歡。

兩個完全不同的人,卻因為尊重彼此的興趣愛好,尊重彼此的三觀,相互陪伴了20年,認定了彼此是自己人生中的伴侶。

相互尊重彼此的三觀,是唯一能融合雙方的方法,也是成年人相處時最該有的能力。

3

讀書的時候有一段時間我變得很頹廢,因為我發現和舍友們的生活顯得格格不入。

剛剛開始的那段時間,我熱衷于去了解更多的新鮮事物,去了解很多的社團,然而每次都被舍友潑冷水。

有那個時間還不如在宿舍看看劇,刷刷電影,折騰那么多干嘛?

平日里想抓著舍友去打羽毛球運動一下,結果舍友卻一動不動覺得我根本不懂得體驗慵懶的美好。

于是我的內心一次次地被打擊得體無完膚,甚至非常懷疑自己的生活方式。

直到有一天,我從圖書館拿回來一本書《不抱怨的世界》,其中有一個舍友對我嗤之以鼻。

她說,“看這些書有用嗎,如果人不開心還不能抱怨一下,活著又有什么意義。”

從那個時候開始,我就明白了:

有些人是注定不能成為朋友,不是因為她和你的興趣愛好不一樣,而是因為她根本不懂得尊重你的三觀。

在娛樂圈的明星粉絲陣營中,就有著很多不尊重彼此三觀的粉絲。

他們通常會分成不同的派門,除了正常追星之外,只要一遇到爭議,就會互相攻擊對方的粉絲,互相覺得是某個明星的愛豆,就是一個沒腦子的傻缺。

知乎上有人說:

雖然三觀不同,但是不同的世界觀價值觀并不能說誰高誰低。

相互尊重是為了體現一個人的修養,即便我不認同你,但我也可以了解不同的三觀。

不尊重別人三觀的人,只能是一個井底之蛙,因為你一直活在你的世界里,看不到外面的世界。

真正謙卑的人,懂得尊重別人的三觀,并且理解世界萬物,可以有不一樣的解讀方式。

4

尊重他人的三觀,而不去鄙視和辯解,有時候節省得利的還是你自己。

有一個故事:

有一個人問孔子的弟子,子貢:“一年到底有幾季呀?”

弟子心想,這種問題還要問嗎?于是便答道:“春、夏、秋、冬四季。”

客人搖頭說:“不對,一年只有三季。”

“哎,你搞錯了,四季!” “三季!”

最后,兩人爭執不下,就決定打賭:如果是四季,客人就向學生磕三個頭。如果是三季,學生向客人磕三個頭。

孔子的學生心想自己這次贏定了,于是準備帶客人去見老師孔子。 正巧,這時孔子從屋里走出來,學生上前問道:“老師,一年有幾季啊?”

孔子看了一眼客人,說:“一年有三季。”

學生沒辦法,只好乖乖地磕了三個頭。 客人走了以后,學生迫不及待地問孔子:“老師,一年明明有四季,你怎么說有三季呢?”

孔子說:

你沒看到剛才那個人全身都是綠色嗎?他是螞蚱,螞蚱是春天生,秋天就死了,他從來沒有見過冬天。

你講三季,他會滿意,你講四季講到晚上都講不通,你吃虧,磕三個頭,無所謂。

在這個故事里,孔子的弟子和那個路過的客人明顯就不是同一個世界的人,面對這樣不同三觀的人。

最好的做法是,只與同好爭天下,如果盲目地去爭辯,只是在浪費自己的時間。而自己的觀點,其實又何必急著希望別人的認可。

和三觀一樣的人交往,尊重三觀不同的人,遇見三觀不正的人就慣著他,讓他越來越傻。

5

最好的關系,未必是我們一起都喜歡研究一本書,一部電影。

最好的關系,也可以是我在床前安靜地看書,你在電腦前忘我地玩游戲,我不會鄙視你的游戲,你也偶爾會來看看我最近在看什么書。

偶爾不同卻又相互尊重,這樣恰如其分的距離感,剛好可以為我們的感情加分。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去過100個以上的國家是種什么樣的體驗?

有一個答案是這樣說的:

“懂得了這世界上沒有絕對的正確,能夠接受別人有不同的三觀和其衍生出來的思考方式。”

遇到三觀不同的人,懂得尊重和接受,顯示的是你的胸襟是你的智慧,也是你的包容。

而這些,也恰恰是決定了你生命中所有關系的質量。

真正三觀不同不能在一起的兩個人,不管是伴侶還是朋友,其實無非都是彼此都不尊重大家三觀的人。

每個人都要珍惜那些真正尊重你三觀的朋友,或許你分享的書籍她并不感興趣,可是因為愛你,她愿意傾聽你的開心,并且不潑你的冷水。

合適的圈子,并不是找一群和你一模一樣的人,而是你們可以互相接納對方的世界,并可以從對方的世界中,去學習到你所要學習的部分。

三觀不同,不必強融,但請你學會,相互尊重。

來源:富書(ID:kolfrc)

下一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