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生活 » 親子教育

警惕孩子寒假容易養成的六大壞習慣

警惕孩子寒假容易養成的六大壞習慣
寒假到了,這讓盼望假期已久的孩子們很是雀躍,但家長們卻多少還是有些擔心。因為離開了規律的校園生活,年節裡孩子容易放縱,可能生出一些壞習慣,著實令父母頭痛。與其等假期過後再費老大的勁兒糾正,倒不如現在就防患於未然。心理專家在此給您支招了!
一、睡懶覺
偶爾睡個懶覺當然不是什麼大問題,可是如果天天睡懶覺,睡到中午才起來,那就成問題了。最基本的作息時間一亂,連帶著吃飯、遊戲、學習……什麼都跟著亂。
更糟糕的是,等到寒假結束,

還要恢復到早睡早起的作息規律,由於原先生物鐘已經打亂了,又需要一段時間重新調整,多折騰啊。之所以把睡懶覺列在寒假壞習慣的第一位,主要是由於它是寒假壞習慣的最大根源:失範,就是沒了規矩。
對策:可以不完全按照平時的規矩來,稍稍寬鬆一些,偶爾做些平時不能做的事,但這並不意味著寒假沒有規矩,而是要有“寒假的規矩”。比如睡懶覺這件事,重要的不是幾點起床,而是每天都在相對固定的時間起床,而不是任由他想睡到什麼時候就睡到什麼時候。
二、吃零食
放假在家,各種零食隨手可得,尤其在春節期間,父母對此也比較放鬆。吃多了零食,最明顯的問題就是不好好吃正餐了,有的父母在這時候會生氣,
飯桌就變成了“戰場”。
據說進食過量,會加重大腦控制消化和吸收等功能神經負擔,使相鄰的控制語言、記憶、思維等智力活動的神經處於抑制狀態,對新事物、新知識就很難產生興趣。此外吃得太多,熱能轉變為脂肪,堆積在大腦組織中,導致神經網路發育不良,也會使智力水準降低。
對策:跟睡懶覺的問題一樣,當然可以讓孩子吃一點零食,這也是生活樂趣,但最好能事先商議好一個比較合理的飲食方案,比如每天可以吃一點什麼東西、吃多少,別人給零食時怎麼處理,等等。
三、看電視
現在的孩子貪戀電視,更多是因為沒有比它更有吸引力的事情罷了。對此做家長的首先要檢討!
把看電視排在寒假壞習慣的第三位,
純粹是因為這是一件孩子常常想做而遭到父母禁止、因此發生許多衝突的事情。此外如果孩子已經懂得上網,做父母的可能還會擔心他“沉迷於網路”甚至“染上網癮”。
對策:看電視太多會影響視力啦、坐太久活動不夠啦等道理不妨都跟孩子講講,相比簡單粗暴的“我不許你看電視”而言,這是更尊重他的方式。
當然這些話可能孩子聽得都膩了,因此最好的辦法還是和他“談判”,制定出一個大家均比較認可的方案,因為是他親自參與制定的,他就有意願去遵守。
給孩子決定自己要做什麼、該做什麼的自由,而不是亦步亦趨地跟在他屁股後面:“不要看太多電視!”“你怎麼又在上網?”簡單說吧,換了是你整天被人管著,你煩不煩,
又會不會產生逆反心理呢?
四、“宅”在家
看太多電視帶來的另外一個問題是活動不足,老是窩在家裡,還常常伴隨著吃零食的壞習慣。容易發胖不說,精神狀態也不會好,常常是一副懶懶的、百無聊賴的樣子。當然這其中也有家長的原因,怕孩子凍著了,稍微冷一點就不讓到外面去,其實是不對的。
對策:週末父母有空可以帶著孩子一起去公園逛逛,或者安排一些體育鍛煉,連逛街也算是一項“運動”。父母要上班的時候,也可以鼓勵他跟社區裡同齡的孩子一起玩,小孩子之間的追逐打鬧,自有他們的樂趣,也達到了活動身體的目的。注意不要給他太多“不可以”,手、臉、衣服、鞋子弄髒了回家洗洗就好,玩的時候讓他盡興,
不要挫傷了孩子的積極性。
五、人來瘋
自己在家的時候好好的,一旦帶出去,或者有親戚朋友來家裡玩,到了人多的場合,就變得任性起來。要不然就瘋得不得了,大喊大叫的,或者對人不太有禮貌;要不然就表現得很“拗”,一定要這樣、那樣的,不然就撒嬌、耍賴、發脾氣,讓人很下不來台;(勵志名言 )再或者有很強的表現欲,什麼事情都要:“我來、我來!”尤其是在有其他小朋友的場合,一定要大家都注意他、說他最好。
對策:“人來瘋”的背後,很可能是孩子受到的關注不夠多,如果父母平時給予他足夠的關心,孩子的內心就會很安穩、平靜,不需要在特殊場合、借由特殊途徑,來獲取額外的關注。
因此在解決這個問題上,關鍵還在平時。不過即便如此,
遇到人多熱鬧的場合,小孩子變得興奮起來,也是常有的事,對此父母只需要用平靜的口吻簡單地告訴他“要講禮貌”、“不要打擾到其他人”,等等,就可以了。一定不要在人多的場合過分地訓斥孩子,這會很傷他的自尊心,切記切記!
六、物質欲
春節大部分家長習慣給孩子派發壓歲錢,大部分家長也都會給孩子買新衣服、新玩具什麼的,親朋好友來家裡玩,往往會給孩子買點禮物。這些都會助長小孩子對物質的欲望。
最糟糕的情況是,父母平時沒有時間陪孩子,借著假期、節日,就使勁給他買東西作為補償,其實不是在對孩子好,只不過是給自己一點心理安慰罷了,卻造成孩子要東西的壞習慣。背後的心理動因是,他覺得給他買東西就是對他好的表示,心理上的匱乏靠物質來補。
對策:壓歲錢作為一項風俗可以保留,但要告訴孩子,應該向每一位給他壓歲錢的長輩表示感謝,不要讓他覺得這是自己“理應”得的。
至於討要東西這個壞習慣,單單批評教育是不夠的,父母最好不要用“買東西”這種方式來對孩子好,也請祖父母、外祖父母不要給孩子買太多東西。多花點時間陪他玩玩,給予他心理上的滿足感,更有利於孩子的成長,幫助他度過一個快樂、健康的假期。

推動搖籃的手就是推動世界的手
亞里斯多德說:“優秀不是一種行為,而是一種習慣。”也就是說,只有行為習慣的優秀,才是真正的優秀。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都是上帝賜給父母的最好禮物。至於長大後有的成龍變鳳,有的平淡無奇,這與父母從小的言傳身教不無關係。
每個孩子都是一塊璞玉,家長、老師、社會互相配合,精心雕琢,才能使之成為精美的玉器。家長作為和孩子接觸時間最早、最長的關鍵人物,是教育環境的主要營造者。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在每一件小事上如何引導孩子,如何處理和孩子間的關係十分重要。幾乎每一個細節都蘊含著某種教育,對細節的處理水準,區分出了家長手中握著的到底是鋤頭還是刻刀,它會使孩子的世界和未來全然不同。英國教育家斯賓塞(Herbert Spencer)在他的《教育論》一書中指出:“子女的生與死、善與惡,都在於父母怎樣教養他們。”孩子有什麼過錯,父母是難辭其咎的。
所以,家長要想幫助孩子成為優等生,就要從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學習、行為習慣入手,教孩子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共處。
小卡爾·威特是一個先天不足、反應遲鈍、曾被看成是“白癡”的兒童,但是,8歲時他就能夠自由運用六國語言,通曉化學、動物學、植物學和物理學,9歲時就考入大學,14歲時就被授予哲學博士學位。這是為什麼呢?是什麼樣的教育方式創造了這樣的奇跡?小卡爾·威特的父親——老卡爾·威特告訴了千千萬萬個家長一個真理——優秀是可以教出來的!
西方有一句教育格言:推動搖籃的手就是推動世界的手!是的,家庭教育就是如此神聖,如此偉大。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孩子走過泥濘、走過荊棘、走過高山、走向成功的領路人。做好領路人,悉心地培養孩子、引導孩子走向成功,需要科學的教育方法和藝術。家庭教育是一門科學,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父母只有對孩子實施科學的教育,孩子才能健康成長,才能一步一步地走向成功。
那麼,家長該用什麼樣的方式來教育自己的孩子呢?這個問題的答案是很多家長所期待的,也是很多教育學家終生致力於回答的。(勵志歌曲 )本書是編著者在總結、歸納了眾多教育專家的理論和無數家長的教育實踐經驗後,在深入調查和仔細研究的基礎上為廣大家長和孩子編寫而成的,具有很強的現實指導意義。
培養孩子做人的優良品質為家庭教育的首要職責;激發孩子的求知欲與上進心可以讓孩子擁有走向成人之路的內在驅動力;指導孩子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可以為孩子插上學習騰飛的翅膀;化解孩子交往的心理障礙是父母的職責所在;培養良好的親子關係,讓孩子在一個民主、和諧的環境中健康、快樂地成長是非常重要的。
父母是塑造孩子的工程師、雕刻家,請您堅信:
優等生是可以教出來的,只要您掌握了科學的家教方法。
優等生是可以教出來的,只要您和孩子之間充滿了愛的心靈交流。
優等生是可以教出來的,只要您擁有了孩子也需要平等和獨立這樣的人格信念。
給孩子翱翔的空間,他就能成為展翅高飛的雄鷹!
給孩子有力的臂膀,他就能飛向廣闊而蔚藍的天空!

爸爸,我為什麼要上學?爸爸最接地氣的回答,太精闢了

爸爸,我為什麼要上學呢?兒子上學不久問爸爸。

爸爸說:兒子,你知道吧?

一顆小樹長1年的話,只能用來做籬笆,或當柴燒。

10年的樹可以做檁條。

20年的樹用處就大了,可以做粱,可以做柱子,可以做傢俱…

一個小孩子如果不上學,他7歲就可以放羊,長大了能放一大群羊,但他除了放羊,基本幹不了別的。

如果上6年學,小學畢業,在農村他可以用一些新技術種地,在城市可以到建築工地打工,做保安,也可以當個小商小販,小學的知識夠用了。

如果上9年學,初中畢業,他就可以學習一些機械的操作了。

如果上12年學,高中畢業,他就可以學習很多機械的修理了。

如果大學畢業,他就可以設計高樓大廈,鐵路橋梁了。

如果他碩士博士畢業,他就可能發明創造出一些我們原來沒有的東西,比如手機、電腦…

知道了嗎?

兒子:知道了。

爸爸問:放羊、種地、當保安,丟人不丟人?

兒子:丟人。

爸爸說:兒子,不丟人。他們不偷不搶,幹活賺錢,養活自己的孩子和父母,一點也不丟人。不是說不上學,或上學少就沒用。就像一年的小樹一樣,有用,但用處不如大樹多。不讀書或讀書少也有用,但對社會的貢獻少,他們賺的錢就少。讀書多,花的錢也多,用的時間也多,但是貢獻大,自己賺的錢也多。

那次談話對兒子來說印象深刻。從此跟孩子交流既不需要威逼,也不需利誘,孩子會為自己做最好的選擇。

他覺得給他買東西就是對他好的表示,心理上的匱乏靠物質來補。
對策:壓歲錢作為一項風俗可以保留,但要告訴孩子,應該向每一位給他壓歲錢的長輩表示感謝,不要讓他覺得這是自己“理應”得的。
至於討要東西這個壞習慣,單單批評教育是不夠的,父母最好不要用“買東西”這種方式來對孩子好,也請祖父母、外祖父母不要給孩子買太多東西。多花點時間陪他玩玩,給予他心理上的滿足感,更有利於孩子的成長,幫助他度過一個快樂、健康的假期。

推動搖籃的手就是推動世界的手
亞里斯多德說:“優秀不是一種行為,而是一種習慣。”也就是說,只有行為習慣的優秀,才是真正的優秀。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都是上帝賜給父母的最好禮物。至於長大後有的成龍變鳳,有的平淡無奇,這與父母從小的言傳身教不無關係。
每個孩子都是一塊璞玉,家長、老師、社會互相配合,精心雕琢,才能使之成為精美的玉器。家長作為和孩子接觸時間最早、最長的關鍵人物,是教育環境的主要營造者。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在每一件小事上如何引導孩子,如何處理和孩子間的關係十分重要。幾乎每一個細節都蘊含著某種教育,對細節的處理水準,區分出了家長手中握著的到底是鋤頭還是刻刀,它會使孩子的世界和未來全然不同。英國教育家斯賓塞(Herbert Spencer)在他的《教育論》一書中指出:“子女的生與死、善與惡,都在於父母怎樣教養他們。”孩子有什麼過錯,父母是難辭其咎的。
所以,家長要想幫助孩子成為優等生,就要從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學習、行為習慣入手,教孩子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共處。
小卡爾·威特是一個先天不足、反應遲鈍、曾被看成是“白癡”的兒童,但是,8歲時他就能夠自由運用六國語言,通曉化學、動物學、植物學和物理學,9歲時就考入大學,14歲時就被授予哲學博士學位。這是為什麼呢?是什麼樣的教育方式創造了這樣的奇跡?小卡爾·威特的父親——老卡爾·威特告訴了千千萬萬個家長一個真理——優秀是可以教出來的!
西方有一句教育格言:推動搖籃的手就是推動世界的手!是的,家庭教育就是如此神聖,如此偉大。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孩子走過泥濘、走過荊棘、走過高山、走向成功的領路人。做好領路人,悉心地培養孩子、引導孩子走向成功,需要科學的教育方法和藝術。家庭教育是一門科學,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父母只有對孩子實施科學的教育,孩子才能健康成長,才能一步一步地走向成功。
那麼,家長該用什麼樣的方式來教育自己的孩子呢?這個問題的答案是很多家長所期待的,也是很多教育學家終生致力於回答的。(勵志歌曲 )本書是編著者在總結、歸納了眾多教育專家的理論和無數家長的教育實踐經驗後,在深入調查和仔細研究的基礎上為廣大家長和孩子編寫而成的,具有很強的現實指導意義。
培養孩子做人的優良品質為家庭教育的首要職責;激發孩子的求知欲與上進心可以讓孩子擁有走向成人之路的內在驅動力;指導孩子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可以為孩子插上學習騰飛的翅膀;化解孩子交往的心理障礙是父母的職責所在;培養良好的親子關係,讓孩子在一個民主、和諧的環境中健康、快樂地成長是非常重要的。
父母是塑造孩子的工程師、雕刻家,請您堅信:
優等生是可以教出來的,只要您掌握了科學的家教方法。
優等生是可以教出來的,只要您和孩子之間充滿了愛的心靈交流。
優等生是可以教出來的,只要您擁有了孩子也需要平等和獨立這樣的人格信念。
給孩子翱翔的空間,他就能成為展翅高飛的雄鷹!
給孩子有力的臂膀,他就能飛向廣闊而蔚藍的天空!

爸爸,我為什麼要上學?爸爸最接地氣的回答,太精闢了

爸爸,我為什麼要上學呢?兒子上學不久問爸爸。

爸爸說:兒子,你知道吧?

一顆小樹長1年的話,只能用來做籬笆,或當柴燒。

10年的樹可以做檁條。

20年的樹用處就大了,可以做粱,可以做柱子,可以做傢俱…

一個小孩子如果不上學,他7歲就可以放羊,長大了能放一大群羊,但他除了放羊,基本幹不了別的。

如果上6年學,小學畢業,在農村他可以用一些新技術種地,在城市可以到建築工地打工,做保安,也可以當個小商小販,小學的知識夠用了。

如果上9年學,初中畢業,他就可以學習一些機械的操作了。

如果上12年學,高中畢業,他就可以學習很多機械的修理了。

如果大學畢業,他就可以設計高樓大廈,鐵路橋梁了。

如果他碩士博士畢業,他就可能發明創造出一些我們原來沒有的東西,比如手機、電腦…

知道了嗎?

兒子:知道了。

爸爸問:放羊、種地、當保安,丟人不丟人?

兒子:丟人。

爸爸說:兒子,不丟人。他們不偷不搶,幹活賺錢,養活自己的孩子和父母,一點也不丟人。不是說不上學,或上學少就沒用。就像一年的小樹一樣,有用,但用處不如大樹多。不讀書或讀書少也有用,但對社會的貢獻少,他們賺的錢就少。讀書多,花的錢也多,用的時間也多,但是貢獻大,自己賺的錢也多。

那次談話對兒子來說印象深刻。從此跟孩子交流既不需要威逼,也不需利誘,孩子會為自己做最好的選擇。

下一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