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生活 » 親子教育

致父母:家長是你的職業,你的言傳身教就是孩子的人生課堂

致父母:家長是你的職業,你的言傳身教就是孩子的人生課堂

很少有家長不重視孩子的教育!

有的家長,早早就把孩子送進早教機構,希望能“贏在起跑線上”。他們把孩子送進重點學校,為孩子請價格不菲的家教,照顧好孩子的衣食住行,只愿為孩子創造最好的學習環境。

可是,大多數家長并沒有如他們預想的那樣,培養出一個理想中的孩子。因為他們不知道,再好的學校、再優秀的老師、再優越的生活環境,都不如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更重要。

從孩子出生的那一天起,家長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父母的言傳身教就是孩子的人生課堂。

1

一提起教育,我們自然就想到了學校,從小學、中學,到大學。

其實,孩子從呱呱墜地起,就已經入讀了他們的“學校”,那就是家庭,父母就是他們的第一任老師。

要把孩子教育的大廈建牢,就要打好教育的地基,扎好教育的根,那么我們不禁要追問——教育的根到底在哪里?

其實,教育的根不在學校,也不在社會輔導機構,教育的根就是家。

作為父母,把“家”看做孩子健康成長的關鍵,在家庭生活的點滴中去發掘孩子的天賦,并適時引導,這才是成就孩子的教育之道。

2

下面三句話,是懂教育的家長會說的:

第一句話:“孩子,爸媽沒本事,你要靠自己了。”不包辦,把責任還給孩子,讓孩子擁有了責任心。

第二句話:“孩子,

做事先做人,一定不能做傷害別人的事情。”講德行,告訴孩子做人的標準。

第三句話:“孩子,撒開手闖吧,實在不行,回家來還有口飯吃。”無私的愛,無盡的愛!

同樣的問題,不懂教育的家長會這么說:

第一句話:“寶貝,你好好學習就行了,其他的事情爸爸媽媽幫你搞定!”剝奪了孩子負責任的權利,培養出了沒有責任心的孩子。

第二句話:“寶貝,出去不能吃虧,別人打你一定要還手!”基本的做人準則都沒有教對,可能培養出“缺德”的孩子。

第三句話:“我告訴你,你要是再不好好學習,長大沒飯吃別來找我!”有條件的愛,根本不是真愛。

在你與孩子的溝通方式中,藏著孩子的未來。

3

家長是一種職業。

教育的根是從家庭延伸出來的,而家的經營關鍵在家長。

能把“家長”這個光榮而沉重的頭銜頂起,何不需要像對待一種職業一樣的敬畏和擔當?

“溫暖、和諧,親密”這些字眼,是孩子成長中最寶貴的“養分”。

父母恩愛相處,同擔責任,教育步調一致,是孩子成長最好的環境。

如果這樣,我想就再也沒有“事業成功,家庭失敗”的說法了,至少會少些。

4

人們常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我要說,父母要做孩子的終身老師。

有一個富有哲理的故事,說的是一個“兒子眼中的父親”:

7歲:“爸爸真了不起,什么都懂!”

14歲:“好像有時候說得也不對……”

20歲:“爸爸有些落伍了,他的理論和時代格格不入。”

25歲:“‘老頭子’一無所知,陳腐不堪。”

35歲:“如果爸爸當年像我這樣老練,他今天肯定是個百萬富翁了……”

45歲:“我不知道是否要和‘老頭’商量商量,

或許他能幫我出出主意……”

55歲:“真可惜,爸爸去世了。說實在話,他的看法相當高明!”

60歲:“可憐的爸爸!您簡直是位無所不知的學者!遺憾的是我了解您太晚了!”

生活是一本耐讀的書。或許,當孩子們人到中年或步入晚年時,才會更多地想起雙親,感念父母對自己人生影響,以至于在自覺或不自覺中,模仿著當年父母對自己的教育方式來教育自己的孩子。

這就是家長。你現在所做的一切,都在影響著孩子的一生,你就是孩子的終身老師。

如何不吼不叫,讓孩子越來越自律?

文/周周的心空間

最近很多人后臺問我:我孩子太慢怎么辦?

我發現“慢”和多動,成了家長們反應最多的問題。

昨天去散步,逛了一家新店,

老板娘看上去很青春活力,聊起潮服和護膚品眼睛發亮,但當我問到:你有孩子嗎?

她立即收斂笑容:有啊,讀二年級了,不過真叫人發愁。

我告訴她:我學了心理學,你不妨說說看。

她眼睛放光:真的嗎?我兒子特別慢怎么辦?

然后機關槍似的,數落了他兒子慢的種種事跡。無非就是起床慢,作業慢等等啦。

聽她的語速和氣勢,我反饋了我的直覺:因為你太快了,要求又太高了……

“是啊,是啊,我是急性子”她承認。

“所以你兒子壓力過大,他跟不上你節奏啊,就會越來越慢的”。她恍然大悟。

1

為什么那么多的“慢孩子”?

首先:你們家一定有個急脾氣

我要自我暴露,我就是個急脾氣,而且往上翻找,我的父母,甚至爺爺都是急性子。

我兒時記憶寶庫里,

爺爺的吼叫如雷貫耳,現在想來,那一聲聲對爸爸和叔叔的催促,都讓我跟著緊張。

所以,我從小就習得了急躁的模式,再加上我還自帶焦慮,你腦補一下吧,我在對待孩子“慢”時,是何等雞飛狗跳的現場?

你猜對了,我經常指責他:你怎么能這樣呢?一點也不像我這樣利索。

然后,幾乎每個指令開頭,都帶了一個字:快!

我兒子好可憐的,經常因為達不到我的要求,無助的愣在那里,不知所措。

第二:你隨意給孩子貼了標簽

標簽效應大家都清楚的,如果我們仔細觀察,除非基因的原因,沒有哪個孩子做任何事情都會慢的。

但是很多父母卻很容易以偏概全,看到孩子寫字慢,或者吃飯慢,就立即貼個標簽:你就是個拖拉的孩子,你就是慢吞吞。

語言都是有能量的,當這個標簽在孩子身上貼久了,孩子就會不自知的受到標簽的牽引,實現父母負面的預言,變得越來越慢。

第三:給孩子任務太多,讓孩子沒有盼頭

在一個電視劇里看到一個橋段,孩子放學,媽媽就告訴她:趕緊做作業哦,做完可以看電視。

然后孩子很自覺的就做了,而且速度很快。

一小時后孩子做完起身去拿遙控器,沒想到媽媽急了:還沒有結束呢,媽媽給你買的課外作業也要做完的。

孩子一看,讀40頁書,寫一篇讀后感,頓時泄了氣,坐在那里磨洋工。

半小時后,媽媽看她才看了兩頁,很不滿意:看書有什么累的,快點看,看完寫完,就能看電視了。

感覺被下了套的孩子,已經喪失了主動學習的動力,任由大人嚷叫,就是不為所動,最后挨了一頓揍,全家都過了一個糟糕的黃昏。

換位思考,如果我們大人在單位里辛苦了一天,回到家又要加班到半夜,日復一日,我們的動力又在哪里呢?

2

那么,如何做,

才能讓孩子具備正常的速度和自律能力呢?

第一:父母自己放下焦慮

要想孩子做得好,首先讓他感覺好。

如果大人焦慮緊張,是會直接傳染給孩子的,他們就會跟著煩躁不安,就會自動降下速度。

過去我很容易焦慮,對孩子很多期待,當他做不到,我就生氣郁悶,甚至和孩子撕扯。

最后,沖突發生了,又開始自責愧疚:我怎么這么差勁,我怎么就是教育不好孩子?

這些情緒,都是負能量,會導致孩子更加的無助和無力。

所以,要改善孩子的問題,都是從父母自身開始,如果我們希望孩子有序的管理自己的學習和生活,那么我們先要做到自己內心平和寧靜。

過去幾年,我們家有過很多不平靜的早晨,都是因為兒子起床太慢。

近一年來,我和我的焦慮斷舍離后,一切都變了。

妙招是我早上只看兩次鐘表,一次是自己起床,一次是叫孩子起床的時間。

不看時間就不會慌張,不焦慮就能從容的面對孩子,當我們從容了,孩子會放松,起床就變成了一項愉快的事情。

第二:抓住他做的快的一次,及時肯定

當我們盯住孩子的問題時,就會看不見他的優點了。

有個媽媽告訴我:女兒吃飯要一個小時怎么辦?

我問她:那她做其他事情呢?

媽媽說:她穿衣服挺快的。

于是我告訴她,下一次看到女兒穿衣服快的時候,馬上去夸:女兒你動作好快啊,你才四歲都能這么快了,證明你的手很靈巧哦。

這樣帶著欣賞的去夸獎,能夠提振孩子的信心。

后來這個媽媽告訴我,孩子真的變得快了,因為希望得到媽媽更多的表揚,所以行為越來越積極。

第三:不要做監工

記住這一句話“最壞的陪伴,就是做監工”,在學習技能和知識方面,孩子顯然是新手,如果父母本著老司機的態度不斷去評判和指責,只會引發孩子煩躁不安,或者緊張局促,兩種情緒都會導致孩子拖延。

正確的辦法,是給與他一定的時間,而且這個時間是和孩子商議后的結果,并且有調整的空間。

比如一頓飯在二十分鐘內吃完,吃不掉就拿掉飯碗,等下一頓再吃,其中不給于零食,最重要的是不去批判和指責孩子,這在西方叫自然后果,非常有效。

作業情況照搬,讓孩子自己在房間里完成,父母退出。

和孩子商議完成時間,有困難在最后統一提出,這樣避免了父母在一旁忍不住嘮叨指正,也給與孩子空間進行自我管理。

我過去就是監工型喋喋不休的媽媽,有時候急的汗都出來了,孩子卻在哪里巍然不動,作業還是堆積如山,后來我選擇撤離,他感覺反而很輕松,當我看到他完成了,再給與及時的鼓勵,他的自律就出來了。

最后,請大家都自問一句話:我自己是怎樣的人?是不是足夠自律,是不是從不拖延?相信大多數人都和我一樣,覺得自己達不到滿分。

所以,當我們反觀自己也有惰性,也有跟不上節奏的時候,就能理解孩子了。

我們都希望孩子將來有責任和擔當,但這些一定不是在父母的監督和催促下發展出來的,而是在父母的信任和欣賞下,逐漸呈現的內在潛力。

有心理學家說,愛孩子是本能,但如何愛則是藝術。

我想說,每個孩子都是積極向好的,比起“我愛你”來說,允許孩子慢慢來,才是對他們最大的信任和尊重呢。

來源:周周的心空間(ID:zhouzhoudechahuahui)

你就是慢吞吞。

語言都是有能量的,當這個標簽在孩子身上貼久了,孩子就會不自知的受到標簽的牽引,實現父母負面的預言,變得越來越慢。

第三:給孩子任務太多,讓孩子沒有盼頭

在一個電視劇里看到一個橋段,孩子放學,媽媽就告訴她:趕緊做作業哦,做完可以看電視。

然后孩子很自覺的就做了,而且速度很快。

一小時后孩子做完起身去拿遙控器,沒想到媽媽急了:還沒有結束呢,媽媽給你買的課外作業也要做完的。

孩子一看,讀40頁書,寫一篇讀后感,頓時泄了氣,坐在那里磨洋工。

半小時后,媽媽看她才看了兩頁,很不滿意:看書有什么累的,快點看,看完寫完,就能看電視了。

感覺被下了套的孩子,已經喪失了主動學習的動力,任由大人嚷叫,就是不為所動,最后挨了一頓揍,全家都過了一個糟糕的黃昏。

換位思考,如果我們大人在單位里辛苦了一天,回到家又要加班到半夜,日復一日,我們的動力又在哪里呢?

2

那么,如何做,

才能讓孩子具備正常的速度和自律能力呢?

第一:父母自己放下焦慮

要想孩子做得好,首先讓他感覺好。

如果大人焦慮緊張,是會直接傳染給孩子的,他們就會跟著煩躁不安,就會自動降下速度。

過去我很容易焦慮,對孩子很多期待,當他做不到,我就生氣郁悶,甚至和孩子撕扯。

最后,沖突發生了,又開始自責愧疚:我怎么這么差勁,我怎么就是教育不好孩子?

這些情緒,都是負能量,會導致孩子更加的無助和無力。

所以,要改善孩子的問題,都是從父母自身開始,如果我們希望孩子有序的管理自己的學習和生活,那么我們先要做到自己內心平和寧靜。

過去幾年,我們家有過很多不平靜的早晨,都是因為兒子起床太慢。

近一年來,我和我的焦慮斷舍離后,一切都變了。

妙招是我早上只看兩次鐘表,一次是自己起床,一次是叫孩子起床的時間。

不看時間就不會慌張,不焦慮就能從容的面對孩子,當我們從容了,孩子會放松,起床就變成了一項愉快的事情。

第二:抓住他做的快的一次,及時肯定

當我們盯住孩子的問題時,就會看不見他的優點了。

有個媽媽告訴我:女兒吃飯要一個小時怎么辦?

我問她:那她做其他事情呢?

媽媽說:她穿衣服挺快的。

于是我告訴她,下一次看到女兒穿衣服快的時候,馬上去夸:女兒你動作好快啊,你才四歲都能這么快了,證明你的手很靈巧哦。

這樣帶著欣賞的去夸獎,能夠提振孩子的信心。

后來這個媽媽告訴我,孩子真的變得快了,因為希望得到媽媽更多的表揚,所以行為越來越積極。

第三:不要做監工

記住這一句話“最壞的陪伴,就是做監工”,在學習技能和知識方面,孩子顯然是新手,如果父母本著老司機的態度不斷去評判和指責,只會引發孩子煩躁不安,或者緊張局促,兩種情緒都會導致孩子拖延。

正確的辦法,是給與他一定的時間,而且這個時間是和孩子商議后的結果,并且有調整的空間。

比如一頓飯在二十分鐘內吃完,吃不掉就拿掉飯碗,等下一頓再吃,其中不給于零食,最重要的是不去批判和指責孩子,這在西方叫自然后果,非常有效。

作業情況照搬,讓孩子自己在房間里完成,父母退出。

和孩子商議完成時間,有困難在最后統一提出,這樣避免了父母在一旁忍不住嘮叨指正,也給與孩子空間進行自我管理。

我過去就是監工型喋喋不休的媽媽,有時候急的汗都出來了,孩子卻在哪里巍然不動,作業還是堆積如山,后來我選擇撤離,他感覺反而很輕松,當我看到他完成了,再給與及時的鼓勵,他的自律就出來了。

最后,請大家都自問一句話:我自己是怎樣的人?是不是足夠自律,是不是從不拖延?相信大多數人都和我一樣,覺得自己達不到滿分。

所以,當我們反觀自己也有惰性,也有跟不上節奏的時候,就能理解孩子了。

我們都希望孩子將來有責任和擔當,但這些一定不是在父母的監督和催促下發展出來的,而是在父母的信任和欣賞下,逐漸呈現的內在潛力。

有心理學家說,愛孩子是本能,但如何愛則是藝術。

我想說,每個孩子都是積極向好的,比起“我愛你”來說,允許孩子慢慢來,才是對他們最大的信任和尊重呢。

來源:周周的心空間(ID:zhouzhoudechahuahui)

下一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