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勵志一生 » 成功勵志

把事情帶向完美的,是行動,而不是憑空思考


你本可一炮而紅,結果卻一事無成

作者:蘇清濤(1984年出生,金牛座,2007年畢業於復旦大學歷史系)

拖延症,是一個讓好多人都無比頭疼的問題。

但無疑,這個缺點,是很接地氣的。

為何說它“接地氣”呢?因為大多數人都有這個毛病啊,這裡的“大多數”人沒有經過調研,沒有資料支撐,但其實沒有幾個人敢理直氣壯地說自己就沒有拖延症。

一般來說,接地氣的東西往往就不夠高貴,但拖延症卻例外,它既接地氣又有幾分高貴。

這個“高貴”,又如何理解呢?拖延症患者,一般都具有不見棺材不掉淚,甚至是“見了棺材也不落淚”的魄力和霸氣,安得不令人欽佩?

我對拖延症患者的膜拜乃是源遠流長,有一個經典案例,我曾經引用過無數次。我大學畢業那年,是5月交論文,可室友在4月底還沒有動筆,而我早在4月初就交上了初稿。室友真誠地對我說:“我好崇拜你啊。”我毫不虛偽地對他說:“你錯了。

我之所以能那麼早完成,是因為我非常討厭寫論文,並且,我對能否寫好論文一點把握都沒有,這簡直就是我一個揮之不去的陰影。我必須很早就動手,先把它寫好,然後才可以放手去做其他事情。而你之所以遲遲不動筆,是因為你信心十足,你認為自己可以在半個月內搞定。這是一副怎樣的舉重若輕和氣定神閑啊。所以,應該是我崇拜你才對。”

此話百分之百發自肺腑,絕無半點諷刺,並且,自此之後,我對拖延症患者的崇拜之情是一百年不動搖。與此同時,面對那些敢於拖延的人,我總是有幾分自卑。與此同時,由於非常不自信地承認了自己做事的低效率,所以從來不敢拖延。

在面對一大堆任務時,

我一般是將其先簡單地分為可做、可不做和必須做的。再將“必須做的”分為省事的跟費事的,先將省事的做了,有利於提高整體的目標完成率。在那些必須做且費事的任務裡面,我一般是先做我討厭的,把相對喜歡的放在後面——如果是把討厭的留在最後,則你在前面做那些自己喜歡的任務時也會悶悶不樂,全程都痛苦。

拖延症的另一個誘因是完美主義。完美主義,是對自己的一種高標準要求,當然是有幾分高貴的啦。

完美主義者,總是對自己太苛刻,“等條件具備了、等我有把握一炮打響的時候再行動”,但事實是,時間不等人,等這些條件都成熟了,機會可能就已經錯過了。

在我剛參加第一份工作的時候,上司對我說:“喜歡思考的人,

往往有一個嚴重的問題——行動力差,光任勞任怨不夠,關鍵是要有效率,尤其是,不要完美主義。”

完美主義者們努力想把90分提高到100分,並為這個目標無法實現而痛苦;同時,卻從未想過要騰出一部分精力來把另一處的30分提高到60分,儘管這要容易得多。在“邊際成本上升、邊際收益遞減”規律的作用下,偏執於一端的綜合收益及性價比是很低的,不划算。這,便是我當時做事沒有效率的原因。

也不知道中間用過什麼“靈丹妙藥”,反正,我現在是不再那麼完美主義了。但在有的事情上,比如搭訕的問題上,還是無可救藥的完美主義者。

我完全不會跟人搭訕,不僅不會跟女人搭訕,而且也同樣不會跟男人搭訕。我甚至很擅長在自己並不熟悉的話題上跟人進行深度對話(只要臨時稍作研究就行了),

尤其擅長跟人談心(包括不熟悉的人),但像搭訕這種淺交流的事情,對我來說,簡直比登天還難。結果是,在社交場合,我常常像個傻子似的一臉茫然。當然,我也清楚,我並非不會說話,只是太過於完美主義,我覺得,大多數人的搭訕方式都太老套無趣了,不希望自己也顯得那麼平庸乏味。我一方面指望自己的每一次搭訕都是富有創造性的,假如搞不出新花樣兒,我就寧可不搭訕;但另一方面,我又不具備無窮的創造力。於是乎,就“注孤生”啦。之前,有好幾個朋友要介紹姑娘給我這單身狗,但苦於不會搭訕,我要麼是沒接受,要麼是雖然加了對方微信,
但沒說過幾句話。

完美主義,其實是對自己吹毛求疵,跟自己過不去,是意識到了自己的平凡,卻不肯承認和接納自己的不平凡,硬是要不自量力地超越自己。但是,我們卻只是把這種超越停留在理論上、停留在幻覺中,而不是落實到行動上——思考得太多,容易讓人瞻前顧後,繼而行動力變差。這既是完美主義會導致拖延症的一個原因,也是很多思想者實踐能力差的原因——其實,不是實踐能力差,而是遲遲不實 踐。

完美主義傾向,還讓人對失敗充滿恐懼,萬一做不好怎麼辦?進而,為了避免失敗,便不作為,並且浪費在編制計畫和焦慮上的時間,要比花在實際行動上的時間多得多。而遲遲不肯行動,又必然會導致實際成績比較糟糕,這樣一來,自信心便可能被擊潰,甚至是走向惡性循環。

因此,要從完美主義的困局中解脫出來,首先就要跟自己和解,接納自己的不完美,寬以待己,要有輸得起的心態。在不重要的事情上,應當得過且過、“60分萬歲”。在重要的事情上,可以追求過程的完美,但不要苛求結果的完美(那不是我們自己所能左右的)。“盡吾志也而不能志者,可以無悔矣。”若能這樣想,做起事來,便沒有心理包袱了,包袱少了,自然能夠“三下五除二”。

完美主義者行動力差的一個心理基礎是,如果因為遲遲不做而沒有成績,我們可以安慰自己說:“失敗,並非能力不夠,我如果做的話,就會成功。”實際上,在這種情況下導致任務沒有進展的人往往都是心裡沒底,而且還可能是事先也知道自己即使努力了也不會成功。與其積極地做了然後得到失敗的結果而受挫,還不如一開始就乾脆不做呢。

這說明了什麼呢?如果一事無成的原因是能力不足,那這種失敗便是可恥的,而且,只要失敗是唯一的結果,那鐵定是做得越多便越可恥;相反,如果失敗是由不作為造成的,那這種失敗就並不可恥。

故而,樹立正確的榮辱觀,對我們告別完美主義拖延症至關重要。看了這篇文章之後,我們就應該有“行動了,但因為能力不足而失敗了,這並不可恥”“不作為引起的一事無成才最可恥”的意識,鞭策自己行動起來。

如果你還不是思想家、藝術家,或者不具備思想家或藝術家氣質,那就不要把思考當成實踐,把思考當成自己的事業。或許,你雖然也是個藝術家、思想家,但在那些非思想、非藝術的工作上,就不要過分沉迷於思考了。

在你不行動,光思考的時候,有些東西,終究會被漏掉,而行動,可以發現問題,帶動你更好地思考,進而把事情做得更好。因此,把我們所做的事情帶向完美的,是行動,而不是憑空思考。行動起來吧!
延伸閱讀:

迷茫的時候,行動才是克服無力感的唯一方式容易讓人瞻前顧後,繼而行動力變差。這既是完美主義會導致拖延症的一個原因,也是很多思想者實踐能力差的原因——其實,不是實踐能力差,而是遲遲不實 踐。

完美主義傾向,還讓人對失敗充滿恐懼,萬一做不好怎麼辦?進而,為了避免失敗,便不作為,並且浪費在編制計畫和焦慮上的時間,要比花在實際行動上的時間多得多。而遲遲不肯行動,又必然會導致實際成績比較糟糕,這樣一來,自信心便可能被擊潰,甚至是走向惡性循環。

因此,要從完美主義的困局中解脫出來,首先就要跟自己和解,接納自己的不完美,寬以待己,要有輸得起的心態。在不重要的事情上,應當得過且過、“60分萬歲”。在重要的事情上,可以追求過程的完美,但不要苛求結果的完美(那不是我們自己所能左右的)。“盡吾志也而不能志者,可以無悔矣。”若能這樣想,做起事來,便沒有心理包袱了,包袱少了,自然能夠“三下五除二”。

完美主義者行動力差的一個心理基礎是,如果因為遲遲不做而沒有成績,我們可以安慰自己說:“失敗,並非能力不夠,我如果做的話,就會成功。”實際上,在這種情況下導致任務沒有進展的人往往都是心裡沒底,而且還可能是事先也知道自己即使努力了也不會成功。與其積極地做了然後得到失敗的結果而受挫,還不如一開始就乾脆不做呢。

這說明了什麼呢?如果一事無成的原因是能力不足,那這種失敗便是可恥的,而且,只要失敗是唯一的結果,那鐵定是做得越多便越可恥;相反,如果失敗是由不作為造成的,那這種失敗就並不可恥。

故而,樹立正確的榮辱觀,對我們告別完美主義拖延症至關重要。看了這篇文章之後,我們就應該有“行動了,但因為能力不足而失敗了,這並不可恥”“不作為引起的一事無成才最可恥”的意識,鞭策自己行動起來。

如果你還不是思想家、藝術家,或者不具備思想家或藝術家氣質,那就不要把思考當成實踐,把思考當成自己的事業。或許,你雖然也是個藝術家、思想家,但在那些非思想、非藝術的工作上,就不要過分沉迷於思考了。

在你不行動,光思考的時候,有些東西,終究會被漏掉,而行動,可以發現問題,帶動你更好地思考,進而把事情做得更好。因此,把我們所做的事情帶向完美的,是行動,而不是憑空思考。行動起來吧!
延伸閱讀:

迷茫的時候,行動才是克服無力感的唯一方式
下一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