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勵志一生 » 成功勵志

逆境其實是生命的常態

逆境其實是生命的常態

文/北水

坊間有句俗話叫“人生不盡如人意事十有八九”。初想起覺得很悲哀,人生短短幾十年如白駒過隙,竟然還是不如意之事占了絕大部分。細想之下又覺得這句話很是合理,資源是稀缺的,而人的愿望卻是無窮盡的,物質和財富如果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是特定的、限量版的話,必不能讓人人都如意。

我們談論的人生幸福,從小到大,標志性事件大致有入學、入職、談婚論嫁、職場升遷、仕途輝煌等等,難過和悲傷往往來源于對心中所愿的求而不得。當然,如果都是各憑本事,

公平競爭,想必即使敗下陣來,失去所有的機會,也不會覺得有多痛苦。但凡有心痛和不甘,必是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甚至是欺騙、算計、羞辱等,才會義憤難平。

在小北經歷過的人生三十年歲月中,時刻注意與人為善,一直認為自己具備了人畜無害的特質,卻在不久之前把以上種種全部經歷深深地體會了一把。總結起來,發生了兩件事,一件是職場上遭了算計,失去了晉升的機會;一件是被多年好友騙了一筆巨款。之所以一定要把這兩件事寫出來,不是想表達我有多冤屈,而是想跟大家分享這些事情帶給小北身上的變化。

之前看過一條新聞,一位準大學生被電信詐騙犯騙走了學費,遭受打擊太大突然就去世了。

年輕健康的體魄,完全因為精神壓力就沒了,彼時小北是很不能理解的,醫學推論和依據也一直沒有確定的說法。當算計和欺騙這兩件事同時發生在小北身上的時候,從未玻璃心的小北起初還自覺能夠靠著毅力扛過去,可是某天晚上奇異的事情突然降臨了。在小北不自覺地想起這些糟心事的時候,突然覺得呼吸不上來,心臟都要停頓了,整個房間的空氣好似都消失了一般。在一瞬間小北以為自己突發心臟病要死了,絕望之中找到學生求救,把我送去了醫院,各種檢查卻顯示小北一切正常,是個十足的健康人。

而噩夢卻剛剛開始,自那以后,小北時不時都會有喘不上氣的情況,伴隨著身體的抱恙,恐懼的心理也占了上風,

每到一處狹小的空間,都害怕得不能抑制,生怕自己突然背過氣去,再也起不來。最終,中醫的解釋是長期肝氣郁結,得不到紓解,導致胃氣無法下行,而胃和心臟之間的不適,有時人們很難區分。最后,在吃了幾個月數倍于常人的藥量后,小北的癥狀終于好了大半。

為何明明覺得自己心很堅強卻還是被真正傷害到了,小北想最終的答案應該是這樣的,無論是身體機能還是負面情緒,都需要一個出口,當我無視這個出口的時候,病灶便隨之而來,所謂生病,依然是身體為自己找到了一個排解渠道。仔細想來,在發生這些事的時候,小北從始至終都是從自己身上找原因,長時間的想法是,一定是自己做錯了什么,

或者不謹慎,或者太輕易相信別人,才會使自己陷入雙重困境,在無意識間不斷地自責,最終導致長期郁結卻無法紓解。

如今,小北從自己所受的羞辱和欺騙中,明白了一個道理,逆境永遠都是人生的常態,而我們在面對困境的時候,不僅僅是告訴自己要堅強就可以解決問題的,如何在一定程度上真正接受并理解自己所遭受的不公,才是問題的出口。

第一句話是,單純的責問錯誤是在自己還是別人身上是沒有意義的,我們此生永遠無法掌控別人對自己做出負面的評價或者傷害,我們需要的是對自己做出公正及肯定的評價。真正接受并悅納自己往往比自我反省更加困難,我們需要做的,是時時都能對自己多一點溫柔,

少一點苛責。

第二句話是,即使對曾經欺辱過自己的人,不要輕易的去記恨。《論語》中有一段,孔子的弟子向他請教“以德報怨”這個事情,老先生的回答是“以德報怨,何以報德?”最終應“以直報怨”。不去記恨他人不是寬容,連孔圣人都做不到以德報怨,蕓蕓眾生如何能做到。只是記恨的壞處,輕則是拿痛苦來折磨自己,重則會讓自己的人格越來越扭曲,最終變成了自己曾經痛恨的人的模樣,多么可惜。對于欺騙和羞辱過我的人,小北會說的是,我不想原諒,但我也不愿記恨。

第三句話是,世上沒有不帶傷的人,在悅納自己的過程中應更加溫和地善待身邊的人。人生就沒有不經歷挫折的,小北現在很慶幸這些困境是發生在我還算是年輕的時候,

欺騙和羞辱雖不堪回首,卻能讓我冷靜下來,去提高自己的人生境界。悲傷與心痛說給別人聽可以緩解情緒,卻不能治愈,真正能治愈自己的,只有自己。我們對著大山喊“我愛你”,得到的回聲是“我愛你”;喊“我恨你”,得到的回應必然也是“我恨你”。因此,更加溫柔的對待別人,便是更加溫柔的對待自己。

是以,至柔,則剛。

當剛強不再是逞強,不再是保留記恨的昂首挺胸,不再是為了強勢而強勢,我們就邁出了跨向強者的第二步。

越在乎輸贏,往往越不敢勇往直前

文/小魚叔

1

前幾天,我們學校組織了一次教育理論知識競賽,其中包括教育學、教育心理學相關的知識,以各類教學場景為題目,大家根據場景描述,運用教育理論知識進行分析解答。

這種題型類似于,我們上學時做的案例分析題,對一個人的邏輯思維和語言組織能力具有很大的挑戰。

前幾個題目出來時,舉手回答問題的人寥寥無幾,就連平日里表現非常突出的幾位老師,也你讓讓我,我推推你,不愿意站起來回答問題。

我旁邊坐的是,我們班語文老師,她是今年剛考進來的新老師,教育理論是當初參加教師招聘考試必考的知識,這些題目對于她來說,絕對是小意思,但她始終沒有勇氣站起來回答問題。

她小聲告訴我,她害怕自己回答的不好,輸了這場比賽,這么多人面前,顏面盡失。

其實,何止是她有這想法,我自己也是這么想的。

越是在乎輸贏,越是退縮不前,害怕自己一旦輸掉了比賽,便沒有勇氣面對所有人的眼光。

人往往越在乎什么,越是害怕靠近什么。當我們以平常心對待生命中的得與失,輸與贏時,反而會更加從容的去面對。

2

這讓我想起上大學時,我們學校每一年春季,都會面向全校學生進行征文比賽,選出前三名,進入校刊編輯部工作,當時,我最大的夢想就是進編輯部謀一份兼職。

每一次比賽前,學校會給我們半個月的寫文時間,寫完之后,在截止日期前,把文章發送至校編輯部郵箱里,等待主編老師的審核,選出第一輪勝出的作者,進入下一輪評比,最后,評選出三名優秀作者。

那個時候,我用了一周時間,拼盡全力寫出了一篇小說,又用剩下的時間潤色打磨,整體修改,就修改了快十遍。

可我卻在截止時間最后一刻退縮了,我放棄了,我沒有勇氣點擊發送鍵,我害怕一旦發送出去,就再也沒有回頭的余地;我也害怕一旦文章被刷掉,我深埋心底的作家夢也會被一同埋葬。

我沒有勇氣去面對失敗以后的一切,也沒有底氣為自己的夢想邁出那一步。

就這樣,我放棄了大學里每一年的征文比賽,連校刊日常征稿,我都沒有嘗試過一次。

輸與贏,在年輕的歲月里,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大輸大贏,而是代表著一種外界對自己的肯定與否。

我們容易被別人的眼光束縛,贏在他人眼中,也輸在他人眼中。

我們太過害怕他人眼中的刀子,刺傷我們的內心;我們害怕自己的失敗,會成為一輩子過不去的坎兒。

但其實,所有的害怕,不過是對自己所在乎的東西,沒有足夠的自信和勇氣去追求。

說到底,也還是自己的內心,太過在乎輸贏。因為害怕失敗,所以選擇了不去嘗試。

3

有一次,我在黑板上出了三道題,請三位同學自己來選擇題目做,一位成績不太理想的學生,選擇了其中最難的一道題,最終的結果是,他并沒有做正確。

當我課下問他為什么選擇這道題時,他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他覺得其他兩道題雖然簡單,但他不一定能做對,這樣的話,大家就會嘲笑他,那么簡單的題目都不會;若選擇最難的題目,即使做不對,大家也會說是題目太難,而不會嘲笑他太笨。

阿特金森曾提出的成就動機理論,其中有一類便是,避免失敗動機,這類人往往通過各種活動防止自尊心受傷和產生心理煩惱,傾向于選擇非常容易,或非常難的任務。

內心對某一件事太過在乎的時候,往往也會特別在意最后的結果。因為這位同學害怕被同學嘲笑太笨,所以選擇大家都覺得本身非常難的題目,來逃避挫敗感,就是典型的避免失敗動機。

輸贏本就是人生常態,不管贏也好,輸也罷,都是一次經歷,而每一次的經歷,又都是人生路上與眾不同的財富與收獲。

輸了,它能讓你從中吸取教訓,學會反思自己,從而學會改變并接納自己;贏了,它能為你的人生增添色彩,不至于一生到頭,碌碌無為。

越在乎輸贏,往往越顧慮重重,越不敢勇往直前。當我們真正放下對輸贏的執念,淡看世間得失,才能輕裝上陣,勇往直前。

來源:小魚叔(ID: gh_28974da8194d)

運用教育理論知識進行分析解答。

這種題型類似于,我們上學時做的案例分析題,對一個人的邏輯思維和語言組織能力具有很大的挑戰。

前幾個題目出來時,舉手回答問題的人寥寥無幾,就連平日里表現非常突出的幾位老師,也你讓讓我,我推推你,不愿意站起來回答問題。

我旁邊坐的是,我們班語文老師,她是今年剛考進來的新老師,教育理論是當初參加教師招聘考試必考的知識,這些題目對于她來說,絕對是小意思,但她始終沒有勇氣站起來回答問題。

她小聲告訴我,她害怕自己回答的不好,輸了這場比賽,這么多人面前,顏面盡失。

其實,何止是她有這想法,我自己也是這么想的。

越是在乎輸贏,越是退縮不前,害怕自己一旦輸掉了比賽,便沒有勇氣面對所有人的眼光。

人往往越在乎什么,越是害怕靠近什么。當我們以平常心對待生命中的得與失,輸與贏時,反而會更加從容的去面對。

2

這讓我想起上大學時,我們學校每一年春季,都會面向全校學生進行征文比賽,選出前三名,進入校刊編輯部工作,當時,我最大的夢想就是進編輯部謀一份兼職。

每一次比賽前,學校會給我們半個月的寫文時間,寫完之后,在截止日期前,把文章發送至校編輯部郵箱里,等待主編老師的審核,選出第一輪勝出的作者,進入下一輪評比,最后,評選出三名優秀作者。

那個時候,我用了一周時間,拼盡全力寫出了一篇小說,又用剩下的時間潤色打磨,整體修改,就修改了快十遍。

可我卻在截止時間最后一刻退縮了,我放棄了,我沒有勇氣點擊發送鍵,我害怕一旦發送出去,就再也沒有回頭的余地;我也害怕一旦文章被刷掉,我深埋心底的作家夢也會被一同埋葬。

我沒有勇氣去面對失敗以后的一切,也沒有底氣為自己的夢想邁出那一步。

就這樣,我放棄了大學里每一年的征文比賽,連校刊日常征稿,我都沒有嘗試過一次。

輸與贏,在年輕的歲月里,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大輸大贏,而是代表著一種外界對自己的肯定與否。

我們容易被別人的眼光束縛,贏在他人眼中,也輸在他人眼中。

我們太過害怕他人眼中的刀子,刺傷我們的內心;我們害怕自己的失敗,會成為一輩子過不去的坎兒。

但其實,所有的害怕,不過是對自己所在乎的東西,沒有足夠的自信和勇氣去追求。

說到底,也還是自己的內心,太過在乎輸贏。因為害怕失敗,所以選擇了不去嘗試。

3

有一次,我在黑板上出了三道題,請三位同學自己來選擇題目做,一位成績不太理想的學生,選擇了其中最難的一道題,最終的結果是,他并沒有做正確。

當我課下問他為什么選擇這道題時,他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他覺得其他兩道題雖然簡單,但他不一定能做對,這樣的話,大家就會嘲笑他,那么簡單的題目都不會;若選擇最難的題目,即使做不對,大家也會說是題目太難,而不會嘲笑他太笨。

阿特金森曾提出的成就動機理論,其中有一類便是,避免失敗動機,這類人往往通過各種活動防止自尊心受傷和產生心理煩惱,傾向于選擇非常容易,或非常難的任務。

內心對某一件事太過在乎的時候,往往也會特別在意最后的結果。因為這位同學害怕被同學嘲笑太笨,所以選擇大家都覺得本身非常難的題目,來逃避挫敗感,就是典型的避免失敗動機。

輸贏本就是人生常態,不管贏也好,輸也罷,都是一次經歷,而每一次的經歷,又都是人生路上與眾不同的財富與收獲。

輸了,它能讓你從中吸取教訓,學會反思自己,從而學會改變并接納自己;贏了,它能為你的人生增添色彩,不至于一生到頭,碌碌無為。

越在乎輸贏,往往越顧慮重重,越不敢勇往直前。當我們真正放下對輸贏的執念,淡看世間得失,才能輕裝上陣,勇往直前。

來源:小魚叔(ID: gh_28974da8194d)

下一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