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勵志一生 » 成功勵志

為什麼自律一段時間會被打回原形

為什麼自律一段時間會被打回原形

文/彩紅

01

我們總會驚羨那些高度自律的人。

他們每天早上五點左右起床,在其他人熟睡之際,就做了很多的晨起計畫,精美的早餐,幾縷書卷氣息。

他們固定時間段健身,多年來保持著或優雅或剛健的身材,有深深的馬甲線,八塊腹肌。

他們能夠堅持做一些看似枯燥的事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全身心投入,從不放棄,直到有一天,有所建樹。

他們看上去就像被打了一層光環,另很多人自愧弗如,一笑了之。

當然,也有不少人,看到那些自律的人過成什麼樣子,奮起直追。

葉子就是其中一位。

她聽說好友美美通過堅持跑步,一年的時間從140斤減到100斤,驚奇之餘又給自己平添了很多信心。

平時,葉子總覺得自己擠不出時間鍛煉身體。

好友美美真的刺激到她了,她也想像美美一樣瘦下來。

她給自己制定了計畫,每天下班後堅持到公園跑上2圈,一星期至少跑上5次。

開始,葉子真的很用心,專門買了一雙跑鞋,還配了耳塞,跑步時聽聽音樂。

但堅持了不到一個月,葉子就明顯動力不足,一上秤發現自己也未瘦下來多少。

葉子想著也許還是少吃零食減肥更好,長期跑步又累見效又慢。再說了,有人跑步能減肥,但不一定適合她。

很快,葉子又心安理得地恢復了以往。

自律一段時間被打回原形,這種由他人刺激而引起的衝動一般是三分鐘熱度,

他本身缺乏強烈的動機,於他而言堅持就是一種自我消耗和對抗。

人,還是要回歸自己的。

當一個人基於父母、恩師的厚望去考研、做某一份自己並不想做的工作,大多的結果是,不僅委屈了自己,也辜負了他們的期待。

02

和好友一起聊天。

我說準備練瑜伽鍛煉一下身體,瑜伽墊買了好多天還未拆封。

好友說,她買了跳繩,一直放著,還未動。

真是我好友,不讓我陷入一個人的尷尬。

明知鍛煉很重要,為什麼不開始呢?

理由很多,今天還有好多事要做,哪有時間?

有些累,算了吧;有些冷,改天再說。

即使有一千個理由好不容易開始了,總會有一千零一個理由放棄自己的原計劃。

不鍛煉會受懲罰的。

由於長期低頭作業,加上睡姿問題,落枕的我,脖子一動就疼,只能轉著眼睛看人,還牽扯到頭疼,這滋味想哭。

醫生說你們這些年輕人,低頭族太多了,平常練練頸椎運動,工作一段時間歇一歇,有好處。

不要等到身體不舒服了,才醒悟自己忽視了鍛煉。

原形是我們的現狀,它意味著舒適。

我們也許並不滿足於自己的現狀,但讓我們徹底改變,又擔心改變後的風險,或許覺得折騰折騰不如現在了怎麼辦。

人的本能行動兩大來源,一是追求快樂,二是逃避痛苦。

再從兩者之中選一個,那就是痛苦。

如果一個人每月開支有限,讓他拿出500元去看電影、聽音樂會、到優美的景點去玩,他是很想去,但覺得可以等。

如果他牙疼,他就不會過多考慮,

只要能止疼,他馬上就會行動。

這也可用來解釋一些行銷人員說他們的產品有多麼好,消費者很少買單,而如果可解決消費者哪一類的難題卻銷量可觀。

自律一段時間被打回原形,那是因為我們還未品嘗到原形帶來的深深困擾和不快;改變現狀還未強烈到必須得變,否則會痛苦不堪的地步。

“痛則思變,變則通,通則達”,但此時的改變已付出了或多或少的代價。

早睡、健身,越早開始,越受益。

03

再來說自律,其實,它本身並不靠譜。

自律需要你強大的意志力去堅持做一件事情,但這個過程會消耗一個人極大的能量。

自律是有極限的,而且根據人腦的進化來看,保持慣性力量的大腦邊緣系統已有數萬年,而人類用於自律的大腦灰質額葉僅有幾千年歷史。

自律想對抗慣性,顯然很難。

有的人十年寒窗考上了大學,心想著熬了那麼長時間總算該放鬆放鬆了。於是,他們大學處於放縱的狀態。

這是一種道德許可,潛臺詞是:“我已經付出那麼多努力了,放鬆一下有什麼不對?”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一些人好容易通過自律取得了小成果,但很快就墮落得一塌糊塗。

文雪,一般是晚睡晚起。

為了成為早起者,文雪不管晚上睡多晚,每天早上聽到五點的鬧鈴,雖然很困,也強迫自己從床上掙脫下來,持續地堅持著。

很困很累的文雪,工作效率很低。她又不想放棄早起計畫,甚至因想到放棄早起而產生一種負罪感。

終於,堅持一段時間,她實在扛不住了,

回到以前作息,她感覺很舒適。

如果一個人自律一段時間被打回原形,是可以理解的,他要不斷地和自己的惰性抗爭,不斷強迫自己堅持下去,太累、太辛苦了。

回到原形,他會感到前所未有的放鬆,也不願再次嘗試做出改變。

04

如何才能長久地堅持做一件想做的事情?

一定要願望非常強烈,是自己本能性地想要達成一個目標,不受任何人的影響,而且不給自己留任何退路。

當你隨便想想某件事情,大腦也是司空見慣了;

但當你想做某件事情強烈到極致時,大腦會注意到你發出的指令,並優先處理。

一個人的內向驅動力至關重要。

它代表了他的個人意願,不受任何人左右。

他清楚地知道自己做一件事情是為了什麼,也充分瞭解可能要面對的各種風險和困難,仍然義無反顧去堅持、去做。

哪怕最終達不到自己的預期,他也問心無愧。

對於他來說,努力過,爭取過,便是釋然。

他沉浸一件事情的滿足感大於付出感。

選擇越多,人越容易糾結。

不如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一條路,扎實地積累沉澱;

有時沒有退路,反而能激發出一個人的無窮的潛能。

循序漸進地拉伸自己走出舒適區。

在《刻意練習》中,作者提出了穩態原理,說明了人類超強的適應能力。

一個人總是用手提重物,他的手上會長出厚厚的繭子;

一個人經常跑步,他可以相對不費勁地跑8000米;

一個人經常練習高抬腿,他能夠抬得越來越高;

一個人經常讀深奧的書籍,他能輕鬆讀他人覺得很枯燥的書;

一個人經常練鋼琴,他能記住很多的譜子並彈奏出來。

如果我們堅持做一些稍微有挑戰的事情,由於人的身體和大腦有一種偏愛穩定的傾向,它們就會自身做出調整適應我們,以便回到原態,保持舒適感。

身體越鍛煉越有韌性,大腦越思考越靈活,我們比自己想像得更有開發的潛力。

不要擔心自己做不到,先從一點點做起。

不斷地量化自己的目標和進度,進行自我回饋,設置適當獎勵

將比較複雜的任務拆分成一個個小目標。

小目標稍微有一點難度,但在合理的時間內能夠相對輕鬆做好。

每完成一個小目標就距實現自己的重要任務近了一些,這會讓我們充滿信心和小成就感。

拆解任務,達成一個個小目標,並且按照進度選擇合適的時間段進行,會讓你有條不紊地做事,而且你享受自己的每一份進步,這也是一種樂趣。

當我們能夠清楚地瞭解自己的進度,就有了一種對於任務的整體掌控感,免於焦躁和恐慌。

我們可以給自己設置獎勵,如果實現一個目標,可以吃頓大餐、去旅遊、買件漂亮的衣服,這都會激發我們做事情的動力。

將自己想要堅持的事情,固化成我們的習慣

想早起、想鍛煉、想閱讀、想提升自己,就要堅持去做,每天都去做一些,每天都取得小小的改觀。

終於有一天,你會發現,以前你覺得很難做到的事情,自己已經做到。

通常,我們認為一個人的成功應該和他超常的自律有關。然而,有研究表明,人類行為只有5%是受自我意識支配的,95%是自動反應或應激反應,即習慣。

不管成功與否,我們的現狀都源於習慣的力量。

基於此,不斷強化有助於達成目標的行動,讓它們成為一種習慣。

習慣一經養成,無需刻意去想、去做,都已成自然,看起來毫不費力。

自律一段時間被打回原形,你忽略了重要的一點:自身非常強烈想要實現一個目標,並把一系列有些挑戰性的行動固化成自然的習慣。

作者簡介:彩紅,喜歡讀書、聆聽音樂、品悟生活,寫一些溫暖、有力量、治癒系的文字,追求平和、喜悅的人生。

不想被拋棄,你必須有這種能力

文/李月亮

我在餐館等人,旁邊有個女人也在等。

她一直打電話給她老公指路,開始還耐心,越指越狂躁,最後爆了:我讓你學著用GPS,你非不用,就是接受不了新事物!都什麼年代了,活得跟野人一樣!

最後這句把我逗樂了。同時竊喜:還好我不是野人。

但也沒喜悅幾天。

上周我去健身館,瑜伽教練問我怎麼好久沒來,我說忙。

其實這不是真正的原因。

真實情況是,我們家離健身館大約兩公里,這個距離,走路太長,打車太短,我每次都為了怎麼去煞費苦心,為了不費這個心,就索性不去了。

這理由太不過硬,我有點說不出口,只是在課後跟教練說準備買輛自行車,來去方便。

她說你可以騎小紅車啊。

小紅車?

就是共用自行車啊,滿大街都是,掃碼就能騎,一次五毛錢。

第二天我試了一次,果然方便。

而且留意了才發現,真是滿大街都是啊。

原來我雖不是野人,但也算不上新時代的新青年。

1

我其實是個守舊的人。說白了,是懶,懶得費心去研究新事物,於是也就接受無能。

但現在越來越覺得,有些新東西,真的是好,真的能為我們節省時間,減少麻煩,提高生活品質。

所以,就算慢半拍,我也強迫自己去跟上時代的節奏。

以前我出門,錢包、手機、鑰匙是必帶的三樣。現在家裡是密碼鎖,買東西都是手機支付,所以,出門只要拎著手機就一切OK。

以前我抽屜裡一堆速食店卡片,現在它們統統沒用了,要訂餐,用外賣軟體就好。

以前想聽耶魯哈佛的課程,得翻天覆地找,現在網上有無數名校公開課,隨時看,免費。

以前出門打車,常常等半小時打不到,現在直接網上約車,他會比男票更準時地等在我家樓下。

無數新事物,正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出現在我們的生活裡。

科技對我們生活的改變超乎想像。

現在和以前不一樣,去年和今年不一樣,甚至昨天和今天都不一樣。

2

前幾天有個挺黑色幽默的新聞。

一個小學文化的色鬼,闖進一個單身美女家裡,圖謀不軌,巧的是,美女正跟朋友視頻聊天,朋友在視頻裡聽到美女呼救,大聲呵斥,但色鬼根本不知視頻聊天為何物,繼續施暴。朋友見呵斥無效,報了警,自己也趕過來。色鬼還未得逞,員警已到,抓了個正著。

——沒文化多可怕。

當然,我們學習新事物,不是為了更穩妥地幹壞事。利用它們做正經事,才是真格的。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原著小說曾被稱為“最不可影像化的故事”。因為它講的是一個少年與老虎在一條船上227天的海上漂流。“不要碰動物和水”,這是好萊塢的箴言,何況這只動物還是老虎,還要跟一個少年長期待在一條船上。但李安借由科技手段,打造了一隻以假亂真的數碼老虎,並呈現出了美輪美奐的震撼風景。可以說,是新科技催生了這部零差評電影。

李嘉誠常常講,雖已近90歲高齡,但他對新技術的瞭解,並不遜于年輕人。他以前看新聞喜歡紙質版,iPad出來後,就只看電子版了。他的下屬說:“如果李先生是個停滯的人,就不可能有今日之成就。”

有人說,越有錢的人越喜歡嘗試新事物,越窮的人越留戀舊東西。

這話不無道理。

3

其實人掉隊,不是一下子掉下來的,無非是別人看電視時你堅持聽廣播,別人用電子郵件時你堅持寫信,別人用社交軟體時你堅持打電話,別人網購火車票時你堅持去火車站排隊……

最後量變轉為質變,你落伍了。

“我現在這樣就挺好,別跟我介紹這個那個的,我懶得學。”這可能是很多人拒絕新事物時的心態。

心理學說,人有路徑依賴:一旦做了某種選擇,就會習慣性地在這條路上一直走下去,輕易不肯回頭,這種心理限制了人接受新東西的能力,讓人變得保守、固執、狹隘。

而事實上,那些曾經譏笑蒸汽機的達官顯貴,後來都放棄了馬車。那些曾視互聯網為洪水猛獸的專家教授,現在都已離不開它。那些不肯學習用電腦的人,現在連前臺收銀的活都幹不了。

世界的發展不以任何人的意志為轉移,所以抵制的態度往往不但沒用,還會讓自己陷入困境。既然改變已經發生,其實最好的辦法就是早早適應它,好好利用它。

我們現在可能不覺得,但十年後被社會淘汰的,也許就是現在不會用智慧手機、不敢在微信綁定信用卡、不知道如何在網上學習課程、不瞭解行業新科技的人。

你一再地拒絕這世界,世界最後可能就拋棄了你。

4

新事物未必都好,我們也不必樣樣緊追(事實上也沒人能做到),但在這個日新月異的世界,我們必須要有開放的心態,對新事物保持足夠的好奇心和接納度。

有一個詞很俗,但它永遠正確,就是:與時俱進。

觀念也好,生活方式也好,職業能力也好,真的都要跟著時代一起前進,不斷學習瞭解,不斷自我更新。

否則你可能不知不覺就成了新時代的野人,想來也是細思極恐。

所以,若想不被這世界拋棄,我們必須具備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很多時候,它決定了你的生活品質,甚至人生高度。

作者簡介:李月亮,專欄作家,專業解讀情感疑難雜症、人生紛繁謎題,以溫柔有力的筆觸,呈現有品質有力量的生存之道。新書《世間最美是心安》熱賣中。微信公眾號:李月亮

也充分瞭解可能要面對的各種風險和困難,仍然義無反顧去堅持、去做。

哪怕最終達不到自己的預期,他也問心無愧。

對於他來說,努力過,爭取過,便是釋然。

他沉浸一件事情的滿足感大於付出感。

選擇越多,人越容易糾結。

不如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一條路,扎實地積累沉澱;

有時沒有退路,反而能激發出一個人的無窮的潛能。

循序漸進地拉伸自己走出舒適區。

在《刻意練習》中,作者提出了穩態原理,說明了人類超強的適應能力。

一個人總是用手提重物,他的手上會長出厚厚的繭子;

一個人經常跑步,他可以相對不費勁地跑8000米;

一個人經常練習高抬腿,他能夠抬得越來越高;

一個人經常讀深奧的書籍,他能輕鬆讀他人覺得很枯燥的書;

一個人經常練鋼琴,他能記住很多的譜子並彈奏出來。

如果我們堅持做一些稍微有挑戰的事情,由於人的身體和大腦有一種偏愛穩定的傾向,它們就會自身做出調整適應我們,以便回到原態,保持舒適感。

身體越鍛煉越有韌性,大腦越思考越靈活,我們比自己想像得更有開發的潛力。

不要擔心自己做不到,先從一點點做起。

不斷地量化自己的目標和進度,進行自我回饋,設置適當獎勵

將比較複雜的任務拆分成一個個小目標。

小目標稍微有一點難度,但在合理的時間內能夠相對輕鬆做好。

每完成一個小目標就距實現自己的重要任務近了一些,這會讓我們充滿信心和小成就感。

拆解任務,達成一個個小目標,並且按照進度選擇合適的時間段進行,會讓你有條不紊地做事,而且你享受自己的每一份進步,這也是一種樂趣。

當我們能夠清楚地瞭解自己的進度,就有了一種對於任務的整體掌控感,免於焦躁和恐慌。

我們可以給自己設置獎勵,如果實現一個目標,可以吃頓大餐、去旅遊、買件漂亮的衣服,這都會激發我們做事情的動力。

將自己想要堅持的事情,固化成我們的習慣

想早起、想鍛煉、想閱讀、想提升自己,就要堅持去做,每天都去做一些,每天都取得小小的改觀。

終於有一天,你會發現,以前你覺得很難做到的事情,自己已經做到。

通常,我們認為一個人的成功應該和他超常的自律有關。然而,有研究表明,人類行為只有5%是受自我意識支配的,95%是自動反應或應激反應,即習慣。

不管成功與否,我們的現狀都源於習慣的力量。

基於此,不斷強化有助於達成目標的行動,讓它們成為一種習慣。

習慣一經養成,無需刻意去想、去做,都已成自然,看起來毫不費力。

自律一段時間被打回原形,你忽略了重要的一點:自身非常強烈想要實現一個目標,並把一系列有些挑戰性的行動固化成自然的習慣。

作者簡介:彩紅,喜歡讀書、聆聽音樂、品悟生活,寫一些溫暖、有力量、治癒系的文字,追求平和、喜悅的人生。

不想被拋棄,你必須有這種能力

文/李月亮

我在餐館等人,旁邊有個女人也在等。

她一直打電話給她老公指路,開始還耐心,越指越狂躁,最後爆了:我讓你學著用GPS,你非不用,就是接受不了新事物!都什麼年代了,活得跟野人一樣!

最後這句把我逗樂了。同時竊喜:還好我不是野人。

但也沒喜悅幾天。

上周我去健身館,瑜伽教練問我怎麼好久沒來,我說忙。

其實這不是真正的原因。

真實情況是,我們家離健身館大約兩公里,這個距離,走路太長,打車太短,我每次都為了怎麼去煞費苦心,為了不費這個心,就索性不去了。

這理由太不過硬,我有點說不出口,只是在課後跟教練說準備買輛自行車,來去方便。

她說你可以騎小紅車啊。

小紅車?

就是共用自行車啊,滿大街都是,掃碼就能騎,一次五毛錢。

第二天我試了一次,果然方便。

而且留意了才發現,真是滿大街都是啊。

原來我雖不是野人,但也算不上新時代的新青年。

1

我其實是個守舊的人。說白了,是懶,懶得費心去研究新事物,於是也就接受無能。

但現在越來越覺得,有些新東西,真的是好,真的能為我們節省時間,減少麻煩,提高生活品質。

所以,就算慢半拍,我也強迫自己去跟上時代的節奏。

以前我出門,錢包、手機、鑰匙是必帶的三樣。現在家裡是密碼鎖,買東西都是手機支付,所以,出門只要拎著手機就一切OK。

以前我抽屜裡一堆速食店卡片,現在它們統統沒用了,要訂餐,用外賣軟體就好。

以前想聽耶魯哈佛的課程,得翻天覆地找,現在網上有無數名校公開課,隨時看,免費。

以前出門打車,常常等半小時打不到,現在直接網上約車,他會比男票更準時地等在我家樓下。

無數新事物,正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出現在我們的生活裡。

科技對我們生活的改變超乎想像。

現在和以前不一樣,去年和今年不一樣,甚至昨天和今天都不一樣。

2

前幾天有個挺黑色幽默的新聞。

一個小學文化的色鬼,闖進一個單身美女家裡,圖謀不軌,巧的是,美女正跟朋友視頻聊天,朋友在視頻裡聽到美女呼救,大聲呵斥,但色鬼根本不知視頻聊天為何物,繼續施暴。朋友見呵斥無效,報了警,自己也趕過來。色鬼還未得逞,員警已到,抓了個正著。

——沒文化多可怕。

當然,我們學習新事物,不是為了更穩妥地幹壞事。利用它們做正經事,才是真格的。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原著小說曾被稱為“最不可影像化的故事”。因為它講的是一個少年與老虎在一條船上227天的海上漂流。“不要碰動物和水”,這是好萊塢的箴言,何況這只動物還是老虎,還要跟一個少年長期待在一條船上。但李安借由科技手段,打造了一隻以假亂真的數碼老虎,並呈現出了美輪美奐的震撼風景。可以說,是新科技催生了這部零差評電影。

李嘉誠常常講,雖已近90歲高齡,但他對新技術的瞭解,並不遜于年輕人。他以前看新聞喜歡紙質版,iPad出來後,就只看電子版了。他的下屬說:“如果李先生是個停滯的人,就不可能有今日之成就。”

有人說,越有錢的人越喜歡嘗試新事物,越窮的人越留戀舊東西。

這話不無道理。

3

其實人掉隊,不是一下子掉下來的,無非是別人看電視時你堅持聽廣播,別人用電子郵件時你堅持寫信,別人用社交軟體時你堅持打電話,別人網購火車票時你堅持去火車站排隊……

最後量變轉為質變,你落伍了。

“我現在這樣就挺好,別跟我介紹這個那個的,我懶得學。”這可能是很多人拒絕新事物時的心態。

心理學說,人有路徑依賴:一旦做了某種選擇,就會習慣性地在這條路上一直走下去,輕易不肯回頭,這種心理限制了人接受新東西的能力,讓人變得保守、固執、狹隘。

而事實上,那些曾經譏笑蒸汽機的達官顯貴,後來都放棄了馬車。那些曾視互聯網為洪水猛獸的專家教授,現在都已離不開它。那些不肯學習用電腦的人,現在連前臺收銀的活都幹不了。

世界的發展不以任何人的意志為轉移,所以抵制的態度往往不但沒用,還會讓自己陷入困境。既然改變已經發生,其實最好的辦法就是早早適應它,好好利用它。

我們現在可能不覺得,但十年後被社會淘汰的,也許就是現在不會用智慧手機、不敢在微信綁定信用卡、不知道如何在網上學習課程、不瞭解行業新科技的人。

你一再地拒絕這世界,世界最後可能就拋棄了你。

4

新事物未必都好,我們也不必樣樣緊追(事實上也沒人能做到),但在這個日新月異的世界,我們必須要有開放的心態,對新事物保持足夠的好奇心和接納度。

有一個詞很俗,但它永遠正確,就是:與時俱進。

觀念也好,生活方式也好,職業能力也好,真的都要跟著時代一起前進,不斷學習瞭解,不斷自我更新。

否則你可能不知不覺就成了新時代的野人,想來也是細思極恐。

所以,若想不被這世界拋棄,我們必須具備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很多時候,它決定了你的生活品質,甚至人生高度。

作者簡介:李月亮,專欄作家,專業解讀情感疑難雜症、人生紛繁謎題,以溫柔有力的筆觸,呈現有品質有力量的生存之道。新書《世間最美是心安》熱賣中。微信公眾號:李月亮

下一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