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生活 » 為人處世

溝通須避免的7個致命點

溝通須避免的7個致命點

1.評價

當我們作出對另一個人肯定或否定的判斷時,這暗示著我們認為在某種程度上,我們比他們“好”。而當我們以一般方式而非特殊方式評價別人時,尤其會這樣。“你是一個好人”或者“你真令人失望”,這兩種評價都是無益的。

因為這是一般性的評價,這會使接受者覺得,他們被輕視了,因此才得到如此簡單的評價。所以要避免一般性的泛泛而論,比如:“你真不體貼別人”;或者“如果你打算去哪兒,你需要作出更多的承諾”。

在表揚或批評時要具體化。

在沒有說明原因前,不要說你喜歡什麼或不喜歡什麼。

要保留事實,而不是觀點和解釋。用一些中性詞彙以及你的肢體語言、語音、語調和適合你使用的詞彙傳遞你對他人的尊敬。

2.說教

講道理、責備、羞辱以及抓住過去的事情不放,都是說教的形式。這肯定會把好的溝通引入深淵。

當我們認為自己比別人知道的多,或者經驗更豐富時,我們往往會變得嚴肅、自大,開始講道理。但因為我們對他人內心的想法並不完全瞭解,我們的說教未必是中肯和受歡迎的。

如果某人犯了錯誤,我們是應當譴責他們,讓他們感到滋味不好受呢?還是應當向他們指出什麼地方出錯了以及下次如何改正呢?

既然人們通常並非有意地犯錯,那就應當著眼於將來,幫助他們決定下次該怎麼做無疑是一個更好的做法。

指出別人的錯誤是一件很“誘人”的事情,一旦我們習慣於此,很容易抓住過去的事情不放,讓人重新回憶和體驗他們做錯的事情,或我們不讚賞的事情。這樣做的效果往往適得其反。

3.諷刺挖苦

儘管諷刺挖苦是文化生活中的一部分,但是諷刺是帶有攻擊性的,即使是友善的嘲弄,有時也會失去友情,產生有害的情緒。諷刺挖苦抑制了開放式的交流,它是荒謬、侮辱的代名詞,它將導致同樣的後果。直截了當地表達你想要說的,而不要以譏諷的評論來掩飾你的想法。

4.命令

命令是當你告訴某人要做某事時,用的是一種不容商量的口吻,不給人以任何商量的餘地。如此命令的結果是,

要麼引起一場爭鬥,要麼是心懷不滿的屈服,這取決於你當時的地位。下一次當你又要說“你必須……”時,請你停下來,尋找更好的方式來傳遞你的資訊。

另一種更微妙的命令形式是“強加於人”,通常你很禮貌地運用富於邏輯的陳述,你設想別人都同意你的觀點,實際上你沒有給他們發表意見的機會,你用威嚇的方式使別人屈從你的觀點。

應該溝通的語言,使別人比較容易地理解你想做什麼或不想做什麼,並提出改進意見。如果可能,關注你想要的結果,讓別人決定他們應該採取什麼行動。

5.威脅

以“如果你不這樣做,就……”或“你最好……”相威脅,不論是直接的,還是巧妙的,都暗示了一種資訊即“否則會怎樣”。威脅不僅使人們警惕起來,

也為溝通製造了障礙,因為大多數人總是尋找防禦威脅的方法,尋找不服從的方法。

如果理由正當,你可以向人們說明為什麼要這樣做而不那樣做,把結果明確地、公正地告訴大家。要鼓勵而不要威脅。

6.多餘的勸告

有些短語像“你將會……”“你應該……”“你試一下,如果你聽從我的勸告,你將會……”我們上下嘴唇一碰,有可能使我們就像道學家、傳教士或是在演講一樣。

如果別人需要我們的勸告,他們會來找我們的,那時他們會認真地傾聽。否則如果是我們強加於他們的,那我們的勸告或許會被忽略,或許會被當作耳旁風。

如果你一定要給予別人一些勸告,那麼首先要征得允許,你該這樣說:“你不介意我提個建議吧”,或者說:“你想聽聽我對那個問題的看法嗎?”

7.轉移話題

用一些毫無意義的話安慰或同情別人是轉移話題的表現,也會使我們遠離溝通的目標,把雙方的關係維持在一個很淺薄的層次上。

“明天你的感覺就不一樣了。”

“別擔心,守得雲開見月明,都會過去的。”

“我真為你難過。”

這些話不會有什麼效果,因為都是一些無的放矢的話。無論是親友也好,同事也罷,在一起交流的目的就是表達自己的需要和需求,並希望獲得一些有益的看法或解決方案。

過於籠統的安慰顯然是別人心聲的拒絕和不同應,這是我們應當注意和避免的。

士有三不鬥:勿與君子鬥名,勿與小人鬥利,勿與天地鬥巧

文/愛上Love

在歷史的長河中,人往往被現實左右,可總有那麼一些人逆流而上站在眾人仰望的地方。

歷史就像一幕燦爛爛的煙火,稍縱即逝,卻始終縈繞在我們心中,像是一幅絕美的畫,一段渾然壯闊的詩篇。它緩緩彙聚成一條大河,眼不可見,卻流淌在每個生活在這片天空下人的骨髓裡,所以,我們有了同一種語言,有了同一種經歷,同一種信仰。

曾國藩剛在翰林院任職時,上司趙楫的父親進京,下帖子請同事赴宴。曾國藩對這種借機撈財的事看不慣,便沒有前往,趙楫對此非常不滿。只是,曾國藩緊接著連升幾級,官職大過趙楫,趙楫縱使有千萬個不滿,也只能壓在心裡。

後來,曾國藩被人彈劾,連降數級,又回到原來的位置,再次成了趙楫的手下。按例制,出門不能再乘轎,而改為步行,惹得很多人看笑話。

他偏偏皮癬發作,嚴重到不能久坐,便去向上司趙楫請假,想在家裡躺兩天。趙楫好不容易等到報仇的機會,當然不會輕易放過。當即,他板起臉來就是一通訓斥:“你才被降職幾天就要請假,是看不起本官嗎你的假,我不准!”曾國藩無奈,只得繼續帶病工作。

自曾國藩降職以來,只要逮著機會,趙楫就要訓斥他一番,還到處說他壞話,處處壓制他,連同事們都看不過去,要找趙楫理論,曾國藩卻沒事人一般,該幹嘛幹嘛,兢兢業業,好像所有的不快都不曾發生。

後來,曾國藩升為二品官員後,可以乘八人抬的綠呢轎,但他一向節儉,又不願太高調,就決定依然乘坐四人抬的藍呢轎。按照例制,藍呢轎見到綠呢轎必須讓路,否則,抬綠呢轎的人就可以揪住坐藍呢轎的人一通暴打。

那次,曾國藩乘著藍呢轎出門,轎子走到一條窄路上,後面來了個綠呢轎。這種情況下,藍呢轎可以不讓路。但曾國藩還是命人靠邊走,即使如此,綠呢轎依然不能通過。

抬綠呢轎的人見狀,策馬奔過來,不由分說,掀起藍呢轎簾,一把揪出曾國藩,啪啪就是兩耳光,打得曾國藩兩眼冒金星。

可笑的是,乘綠呢轎的只是個三品官員,曾國藩還比他大一級呢,此官員嚇得不輕,心想,這下自己完了,肯定吃不了兜著走。趕緊跪下來賠禮道歉。

所有人都等著曾國藩打對方兩耳光解氣,沒想到,曾國藩扶起對方,誠懇地說:“確實是我的轎子擋了大人的路,大人趕緊上轎,趕路要緊。”莫名其妙挨了打,居然沒事兒人一樣,而且,還再三叮囑轎夫,凡是見了綠呢轎,不管對方是否官比自己大,都必須讓路。

曾國藩說:“士有三不鬥:勿與君子鬥名,勿與小人鬥利,勿與天地鬥巧。”不計較,就不會將自己拉入爭鬥的漩渦,不被爾虞我詐所累;不計較,就不會樹立太多的敵人,不會時時遭人陷害;不計較,就能節省大量的時間,精力充沛地做自己想做的事。

因為事事不計較,只一門心思做實事,曾國藩創下了九年內連升十級的官場奇跡,終於成為一代名臣。

而改為步行,惹得很多人看笑話。

他偏偏皮癬發作,嚴重到不能久坐,便去向上司趙楫請假,想在家裡躺兩天。趙楫好不容易等到報仇的機會,當然不會輕易放過。當即,他板起臉來就是一通訓斥:“你才被降職幾天就要請假,是看不起本官嗎你的假,我不准!”曾國藩無奈,只得繼續帶病工作。

自曾國藩降職以來,只要逮著機會,趙楫就要訓斥他一番,還到處說他壞話,處處壓制他,連同事們都看不過去,要找趙楫理論,曾國藩卻沒事人一般,該幹嘛幹嘛,兢兢業業,好像所有的不快都不曾發生。

後來,曾國藩升為二品官員後,可以乘八人抬的綠呢轎,但他一向節儉,又不願太高調,就決定依然乘坐四人抬的藍呢轎。按照例制,藍呢轎見到綠呢轎必須讓路,否則,抬綠呢轎的人就可以揪住坐藍呢轎的人一通暴打。

那次,曾國藩乘著藍呢轎出門,轎子走到一條窄路上,後面來了個綠呢轎。這種情況下,藍呢轎可以不讓路。但曾國藩還是命人靠邊走,即使如此,綠呢轎依然不能通過。

抬綠呢轎的人見狀,策馬奔過來,不由分說,掀起藍呢轎簾,一把揪出曾國藩,啪啪就是兩耳光,打得曾國藩兩眼冒金星。

可笑的是,乘綠呢轎的只是個三品官員,曾國藩還比他大一級呢,此官員嚇得不輕,心想,這下自己完了,肯定吃不了兜著走。趕緊跪下來賠禮道歉。

所有人都等著曾國藩打對方兩耳光解氣,沒想到,曾國藩扶起對方,誠懇地說:“確實是我的轎子擋了大人的路,大人趕緊上轎,趕路要緊。”莫名其妙挨了打,居然沒事兒人一樣,而且,還再三叮囑轎夫,凡是見了綠呢轎,不管對方是否官比自己大,都必須讓路。

曾國藩說:“士有三不鬥:勿與君子鬥名,勿與小人鬥利,勿與天地鬥巧。”不計較,就不會將自己拉入爭鬥的漩渦,不被爾虞我詐所累;不計較,就不會樹立太多的敵人,不會時時遭人陷害;不計較,就能節省大量的時間,精力充沛地做自己想做的事。

因為事事不計較,只一門心思做實事,曾國藩創下了九年內連升十級的官場奇跡,終於成為一代名臣。

下一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