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情感 » 唯美句子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關於人的情感,前面說過喜怒哀樂,但“愁”作為一感,覺得也有說說的必要,只是覺得多數的愁完全可以化解的,

個別的愁反倒讓人詩意。因此,在這裡收集了許多與愁有關的唯美句子,確實有點澆愁的味道,且希望通過對愁的瞭解,讓人們正確認識和往積極的方向轉化它,將愁情入詩句,吟來散愁鬱。

先從字面上看看吧。從愁的構成來看,它只不過秋天在心上的表現,也許秋殺肅穆,讓人感到今後不是很暢快吧,以致於表現的憂慮、愁悶,愁容騎上面龐,情緒不好的時候,甚至於有人借酒澆愁。難道愁真要人們如此對待嗎?

其實多愁善感本是人的一種情緒反映,沒有憂愁的人是不可能的。只要有思慮而又有期望,就可能有達不到的欲|望,如此就會產生憂慮,愁情油然而生。

而說實在的,真正的秋是個收穫的季節,

本應是高興的時令,為何讓憂慮、憂愁占了上風呢? 這可能是“秋”儘管代表的是“收穫”,是人們一年辛勤勞作的希望所盼,但到了“秋”的季節,究竟一年辛勤勞作的結果會是怎樣呢?以致帶來了憂心;
或是秋作為季節,後面就是“冬”,而“過冬”在古代可是難以渡過的,不象現在的人們有那麼多的保暖(即便這樣,今年如此寒冷,還是讓人感覺到寒不可敵)。因此過冬是何等的艱難!

因此,秋自然地就懸掛在人們的心上,令人忐忑不安、成為人們心上的掛念與擔憂了……。這就是古人創造“愁”字來表達憂慮的由來。

還有一種可能是由秋的另一引申義“年”造成的,《詩經﹒王風﹒采葛》有言:“一日不見,如三秋兮!”,這是擔憂的加劇吧。

還有一說是“人無遠慮,

必有近憂”。其實真正不遠慮的反而是簡單的人,他們反而容易滿足而開心,倒是遠慮的人反而思想太多,而帶來了憂愁,但覺得這也是成熟的表現。

由此憂慮,導致了憂愁、愁苦、愁楚、愁悶等等。而具體表現則有發愁之類的動作,如:“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 “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等詩句就較好地表現了這種情懷,愁情似海深,將愁思愁絕。

當然境遇好的,自然不愁吃,不愁穿。無憂無慮、天真浪漫的孩子們是沒有多少憂愁的,呵呵!

也因為擔憂實現不了,有時會帶來怨尤、怨恨,導致了愁恨。

從愁的表現上看,它總是帶給人們淒慘與慘澹的景象,如林黛玉的形象就是如此,一副愁戚戚(或愁切切,愁淒淒)淒慘愁苦的樣子。

讓人可憐可歎。或表現的愁鬱,讓人感到悲哀、憂傷。

愁在身體裡的表現,可能“愁腸”算是最能表達愁苦而鬱結愁悶的心情了,“愁腸百結” 、“愁腸寸斷”所表現的焦躁、痛苦、憂傷之極、難以言狀的感覺,常人難忍。而在眉頭上的反映多是“愁眉不展” ,將雙眉緊鎖,一副心事重重的樣子,或是愁眉苦臉,一副愁苦的樣子。其實大可不必。

因為擔憂,而引來了愁緒,甚至“愁緒滿腹”,似雲彩般掛在臉上而顯得“愁雲滿面”或“愁雲慘澹”。但天空不可能總是“愁雲滿布”的,總有雲開日出、陽光燦爛的時候。咱們還是以快樂的心態面對“愁雲“吧,畢竟它只是一瞬或一段,而且也是成熟的標誌。
沒有憂愁,哪有這許多掛念情感?沒有思慮,

計畫的周全,哪有這許多的穩步前進?社會的進步其實與遠慮還是大有關聯的,只要相信美好,快樂總比憂傷多,何況它們還都是由你的心來平衡的。

以上羅列了這許多的愁,全是拿來玩笑的,如此的多愁可以善感吧,相信觀後應有所啟發,尤其是愛好寫作的朋友。


下一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