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勵志一生 » 成功勵志

成功勵志:要想成功地做事,首先要成功地做人

成功勵志:要想成功地做事,首先要成功地做人

我今天給朋友們帶來了一個故事,這個故事說明了一個很真切的道理。它要告訴你,要想成功地做事,首先要成功地做人。

當年,還只是一名礦泉水推銷員的戴剛,為了推銷罐裝的礦泉水,每天騎著自行車奔波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公司廠礦。因為當時罐裝礦泉水剛剛推出,人們還都不是很認可,他的收穫不是很大,最初的一個月,他只推銷出去了十六罐。他的月薪很低,只有象徵性的三百元,主要是賺取效益工資,每推銷出一罐礦泉水提成五角錢。

第二個月,

他新聯絡到三十二個用水客戶。

第三個月,他依然滿懷信心地奔波著。

這一天,他騎著自行車馱著一罐礦泉水去給五公里以外的一家居民送貨。用水居民的家裡,只有一位坐在輪椅上的老年婦女,在他幫助老婦人把水罐裝到飲水機上的時候,老太太家裡的電話響了,裝好水罐,等待老太太簽收的時候,他通過跟老太太的交談瞭解到,她們家來了外地客人,客人因為不知道老太太的具體位置,讓她親自去車站接,而老太太的兒子卻出差到了外地,保姆又剛剛出去買菜了,老太太很為難。

按理說他作為一個送水人,拿了錢,拍拍屁股走人就可以了。而他卻試探著詢問老太太,在得到確認後,表示他可以去車站幫助她接客人。

他下了五樓,到汽車站把老太太的客人接回來。

一周後,他不斷接到那位老太太居住的那棟樓住戶的訂水電話,兩個星期以後,老太太的兒子打來電話,表示他所在的公司決定為每間辦公室訂水。

此後,不斷有新的訂水電話打來,說都是那些有水客戶介紹來的。第三個月,他的推銷成績猛增到六百多罐。他想自己的成功應該感謝老婦人,這天,他又一次來到老婦人的家,表示感謝,老婦人卻笑著對他說:應該感謝的是你自己。因為你幫助了我,我就把你介紹給了我的鄰居和我做經理的兒子,建議他們都用你的水,因為像你這樣的人,一定擁有許多美德和能力,是一個值得信任的人。我的鄰居和兒子又相繼將你介紹給了別的人……”

半年以後,他已經擁有了四千八百四十多個用水客戶,每個月都能夠銷售出去將近八千罐水,公司為此配了兩輛送水汽車。

他的出色成績也使他被提升為區域銷售經理,底薪達到三千元。

僅僅代接了一次客人,就迎來了半年內業績百倍驟然升增的機遇。美德總是看似平實,但是它的價值不菲。

所以我在前面就已經說過了,要想成功地做事,首先要成功地做人。做事關係一事成敗,做人牽繫一生成敗。

人不是一個孤立的個體,在社會大家庭中,我們每天都要與他人接觸,或許是親朋好友,或許是朝夕相處的同仁,或許是素不相識的陌生人,人與人之間就像是一個食物鏈,息息相關、密不可分。在我們與人相處時,

要有做人的道理。

做人要真誠,待人要誠懇。無論是親朋好友,還是素不相識的陌生人,都要真誠相待,用己真誠,換取他人真心。

做人要友善。與人為善,自己也將變得快樂。做人要寬容、忍讓。寬容不是懦弱,是別人對你尊敬的前提;忍讓不是屈辱,小不忍則亂大謀。

做人要大度。人要有海洋一樣寬大的胸懷,要不拘小節,常言說:宰相肚裡能撐船。

做人要學會原諒他人。原諒別人就是快樂自己。人各有不足之處,與人發生矛盾時,多想想自己的不足,就什麼都解決了。

做一個勤勞的人。勤勞是中華民族五千年的優良傳統。因為人活著就註定要幹活,你沒有懶惰的理由,懶惰的人是最不讓人喜歡的,也是最不可取的。

做一個堅強的人。

不管命運對你是否公平,都應該選擇堅強。要相信幸福永遠屬於堅強樂觀的人。

做一個開朗的人。千萬不要因為一點兒雞毛蒜皮的小事兒而憂心忡忡,要知道,生命誠可貴,快樂價更高。開開心心每一天,健康幸福每一年。

做一個充滿自信的人。自信是成功的前提,失去自信的人,永遠都不會達到成功的彼岸。

做一個有勇氣的人。不管人生路上遇到多大的波折,都要有勇氣面對,只有這樣,才能有新的收穫。

做一個理智的人。千萬不要讓莽撞沖混了你的頭腦,理性對待人和事,銳意進取。

做一個仁義之人。害人之心不可有之,要知道善有善報,惡有惡果,仁義之士,將是萬人敬佩的偶像。

做一個充滿愛心的人。有一首歌《愛的奉獻》唱得好: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

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這話說得一點也沒錯,愛會像溫暖的陽光一樣普照整個大地。

做人是否成功的標準,不在於曾否有過轟轟烈烈的業績,關鍵是為人表率,和做人的態度。達到一條就好了,記住:人事交往很是複雜,做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就好!學會做人,一定要用心,用心去交流,才能得到別人的信任。

成功勵志:如何突破思維定勢

人們在一定的環境中工作和生活,久而久之就會形成一種固定的思維模式,我們稱之為思維定勢或慣性思維。它使人們習慣於從固定的角度來觀察、思考事物,以固定的方式來接受事物,是創新思維的天敵。

人人都有慣性思維,愛用常用的方式思考,善用常用的行為方式處事,久而久之,就養成了根深蒂固的慣性思維。想想慣性思維在我們生活中的絕大部分表現為習慣。最簡單的例子,比如:睡覺,要佔用我們人生的1/3時光,這是我們人類的生理習慣。還有上學、讀書、工作、交友、休閒等等任意領域我們的行為都以習慣性☆禁☆行☆禁☆為為主。當然養成良好的習慣勢必會推進我們快速成長的進程,但是不良的習慣也會滯留我們獲取健康美滿人生的腳步。好習慣是開啟成功的一把鑰匙,壞習慣則是向失敗敞開的門。

事有本末,物有終始。歸根結底還是思想決定行為,之所以有習慣,是因為養成了慣性思維。

一個化學實驗室裡,一位元實驗員正在向一個大玻璃水槽裡注水,水流很急,不一會兒就灌得差不多了。於是,那位實驗員去關水龍頭,可萬萬沒有想到的是水龍頭壞了,怎麼也關不住。如果再過半分鐘,水就會溢出水槽,流到工作臺上。水如果浸到工作臺上的儀器,便會立即引起爆裂,裡面正在起著化學反應的藥品,一遇到空氣就會突然燃燒,幾秒鐘之內就能讓整個實驗室變成一片火海。實驗員們面對這一可怕情景,驚恐萬分,他們知道誰也不可能從這個實驗室裡逃出去。那位實驗員一邊去堵住水嘴,一邊絕望地大聲叫喊起來。這時,實驗室裡一片沉寂,死神正一步一步地向他們靠近。就在這時,只聽“叭”地一聲,大家只見在一旁工作的一位女實驗員,將手中搗藥用的瓷研杵猛地投進玻璃水槽裡,將水槽底部砸開一個大洞,水直瀉而下,實驗室裡一下轉危為安。

在後來的表彰大會上,人們問她,在那千鈞一髮之際,怎麼能夠想到這樣做呢?這位女實驗員只是淡淡地一笑,說道:“當我們在上小學的時候,就已經學過了這篇課文,我只不過是重複地做一遍罷了。”

這個女實驗員用了一個最簡單的辦法來避免了一場災難。《司馬光砸缸》我們都學過,其實這個“缸”就可以看作我們的慣性思維,很多時候我們對很多機會視而不見,只因我們被自身的慣性思維束縛住了,這個時候惟有打破,才能放飛我們的思維,進入一個新天地。

大家都知道,廣告、廣告、廣而告之。平面廣告得有內容、廣播廣告得有聲音、電視廣告得有畫面,這是所有人的慣性思維。但是紐約一銀行新開業,想迅速打開知名度,於是選擇在電臺做廣告。一般做法是宣傳一下,搞個大促銷,或者請個名人推廣,但他們沒有採用其他銀行開張宣傳使用的方法。他們認為要想快速獲得知名度,就得出位,明顯的差異化才會贏得關注。

於是他們買斷紐約各電臺的黃金時段10秒鐘,向人們提供沉默時間,是這樣宣傳的“聽眾朋友,從現在開始播放,由本市國際銀行向您提供的沉默時間。”(勵志名言 )然後整個紐約所有電臺都在這一段時間沉默,觀眾被這莫名其妙的10秒鐘激起了興趣,紛紛開始討論,各大媒體也爭相報導,成了熱門話題。這個沉默時間以自己的不說話喚起所有人說話。

這家銀行徹底打破了慣性思維,告訴了世人,誰說廣播廣告非得在那大費口舌。這個年代永遠是創新者走在前端、更易於進入公眾的視野,獲得更多的機會。孫子兵法講以正合、以奇勝。奇招絕對不是常規的方法,肯定是創新的方案,超出對手的想像和預測,打破了慣性思維進而才有了出奇制勝的效果。

有這樣一個著名的試驗:把六隻蜜蜂和同樣多隻蒼蠅裝進一個玻璃瓶中,然後將瓶子平放,讓瓶底朝著窗戶。結果發生了什麼情況?你會看到,蜜蜂不停地想在瓶底上找到出口,一直到它們力竭倒斃或餓死;而蒼蠅則會在不到兩分鐘之內,穿過另一端的瓶頸逃逸一空。

由於蜜蜂對光亮的喜愛,它們以為,“囚室”的出口必然在光線最明亮的地方,它們不停地重複著這種合乎邏輯的行動。然而,正是由於它們的智力和經驗,蜜蜂滅亡了。

那些“愚蠢”的蒼蠅則對事物的邏輯毫不留意,全然不顧亮光的吸引,四下亂飛,結果誤打誤撞碰上了好“運氣”,這些頭腦簡單的“愚蠢者”在“智者”消亡的地方反而順利地得救,獲得了新生。

每個人都在不同程度地被自己的習慣和慣性思維所左右。例如人們上班時總是習慣走一條固定的路線或是乘坐固定的某路公共汽車;出差時喜歡住在自己熟悉的賓館——道理很簡單,因為人們相信經驗,害怕改變,擔心這種改變會為自己帶來不必要的麻煩。但遺憾的是,人們的這種習慣實際上並非最佳的選擇。在職場當中,很多人換了一個公司總是覺得難以適應,原因就在於他們總是將以前公司的那種文化和處事方式,拿到新公司裡來套用,結果一再碰壁。事實上不是你現在的公司文化不好,而是你不能突破和改變舊有的思維習慣和行事的方式。

影響創造性思維的關鍵因素就在於風險意識的弱化。因為我們做一件事情,越富於創造性,承擔的風險就會越大,因此,嘗試新事物、運用新方法,關鍵是要有勇氣承擔比循規蹈矩更多的風險。但不容忽視的一點是,在很多特定的時期,如果不能打破這種思維定勢,反而會使我們陷入更加危險的境地,重蹈蜜蜂的覆轍!因此,我們必須學會冒險、學會應變,學會突破這種思維定勢,找到更為廣闊的天空。

閱讀了本文的網友還閱讀下列精彩文章:

[成功勵志:打開卓越之門的七把鑰匙] [成功勵志:讓夢想成真的最佳方法]

不能改變自己的人,不足以談成功

文/泉四

這篇文章的標題,脫胎自非常流行的一句話:沒有在深夜哭泣的人,不足以談人生。但是哭泣人生這一句,僅僅是具備文藝氣質的小清新,也許在感情上擊中了很多人的心,但從現實角度看,深夜哭泣與參透人生沒有必然因果,這句話實則沒有任何意義。更有現實意義、能夠真的讓我們生活得更好的一句話,應該是:

不能改變自己的人,不足以談成功。

改變自己非常重要,人無完人,只有持續改變自己,才能夠變成一個更好的人;

改變自己非常難,身在廬山中的每個個體,要審慎客觀地正確認識自己,並且能夠在自己身上開山破斧破和立,是身心的血淚洗禮;

也正是因此,能夠改變自己的人,因其愈加優秀,因其決心、魄力和行動力,才能夠相對於變化前的自己,更無限近的趨近于成功。一個連體重都控制不了的人,何談控制自己的人生——正是這個道理。

那麼,如何改變自己?

1、正確認識自己

改變自己的前提,是知道自己哪些地方需要改變、為什麼需要改變。

真實的自己其實要比鏡子裡的難看30%——連外表這麼一種易被辨別的現象、輔以鏡子這樣真實客觀的工具,人仍然會誤判自己的美貌程度,那麼在性格、品質等其他判斷難度遠高於外貌的維度,又並沒有天然說真話的魔鏡在,想要正確認識自己,其難度可想而知。

但是,鏡子仍然是客觀觀察自己外貌的好工具,所以在其他維度上,也可以為自己找到一面鏡子,從而幫助自己找到不足,尋求提升。具體做法,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幾種:

(1)主動尋求回饋。

在我之前的工作團隊中,有一種工作習慣,叫做“提出&吸收回饋”。大致的方式是,每次有重要的專案或會議結束後,由另一位成員,對owner進行1對1回饋。回饋的內容,包括觀察到的優點、不足;為什麼覺得這是優點、這是不足;從協力廠商角度,對於不足給予建議。事實證明,這個工作規則非常有效,團隊成員都在持續進步。但是在現實工作和生活中,尤其是在工作中,如果沒有這樣的固定工作規則,很少有人會坐下來對你進行中肯且全面地回饋,因為給予回饋可能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得罪人的工作。所以,要自己更主動地去尋求回饋,誠懇地找到可能會給自己建議的1-3個人,提出希望對方給予回饋,從而更好地實現自我認知。

(2)角色扮演。

並不是所有的會議我們自己都是主持人,也並不是所有的項目裡我們都是owner。但是,作為參與者,我們仍然能夠去觀察owner本身。我們可以在內心上演OS戲碼:這裡她做得非常好,值得學習;這裡她做得不是很好,未來我要規避;這裡她是以A方式處理的,而我會以B方式處理,為什麼她採取了A而不是B?如果A方式更好,是她看到了我沒有看到的?想到了我沒有能想到的內容?未來當我要做類似的決定時,如何靈活使用A方式?等等,不一而足。角色扮演需要具有細緻的觀察力和強大的反思自省能力。其好處是,能主動看到自己與其他人的差距,從而改變自己。

(3)察言觀色。

溝通、項目等過程中,觀察其他人的反應:為什麼這裡她皺眉,為什麼那裡他慍怒,為什麼自己興致高昂而對方心不在焉?觀察周圍環境和人的反應,這是一種無聲的回饋。在觀察到不符合自己期待的反應後,要思考:為什麼對方的反應如此,我需要做出哪些調整和改變?

2、接受消化現實

事實上,在認識到別人眼中的更真實的自己之後,並不一定就能夠愉快順暢地進入“改變”階段。當瞭解到自己比預期的醜30%時,隨之而來的,其實是不願相信、逆反、充耳不聞,會因預期與現實之間的落差而充滿挫敗感、沮喪感,會因此而對自己失望,甚至覺得羞恥,覺得未獲得認可,想要逃離。良藥苦口,難以下嚥一定是人之常情。所以,當這些情緒出現的時候,這只能說明你是一個對自己有所期待、對未來有所追求的上進的人,並不能更加說明你差勁、你無能。

因此,要給自己留一段時間,反復思量,實現對改變自己的必要性及其帶來的情緒的接受和消化。如果不能接受和消化,那就是諱疾忌醫,固步自封。

在這個過程中,感情上再痛苦,也要在理智上時刻警醒自己:

(1)無論對方看到的自己是否就是真實客觀的自己,當對方產生負面認知時,要麼是自己真的可以做得更好,要麼就是自己讓對方產生了誤解,而無論哪一種情況,都說明自己尚需努力;

(2)不要辯解,辯解只能證明自己心虛,在找藉口,同時也會讓鏡子們認為回饋被反彈,從而不再繼續給予回饋。在心裡對號入座,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3)感激所有回饋,甚至批評。回饋是gift,要珍惜。

值得一提的是,接受消化之後,可能有的一種情況是矯枉過正。有些人在明白“原來我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好”之後,會在失望、沮喪情緒下,滑向“原來我竟然這麼差”的極端。不到90分與只有10分是完全不同的情況,沒必要自暴自棄,妄自菲薄。要知道,能得到回饋,說明在他人心中有一席之地,在他人眼中是可塑之才。

3、採取改變行動

既然知道哪裡不足、有決心和動力改善不足,接下來就是採取行動,真的讓自己發生改變。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1)分析原因,找到問題。

針對自己的不足,分析原因。如果只看到不足這個現象,卻沒有找到背後的原因,那麼計畫一定是不可執行、不可落地的,是一個無用的計畫。例如,溝通效率很低,這其實是一個表現出來的結果或者說現象;進一步分析,溝通效率低背後的原因,是表述無邏輯,無法有條不紊地向別人陳述自己的觀點、羅列依據。問題到了這一步非常明晰,後續如何解決,也能做到有的放矢。

(2)設定目標,制定計劃。

在明確了問題到底是什麼之後,就是如何解決、解決到什麼程度。仍然舉上文的例子。針對表述無邏輯,目標就是在三個月後,能夠有邏輯地表達觀點。第一個月,進行專業的邏輯訓練,建立邏輯思維;第二個月,在構架的邏輯表達結構下,填充內容,先寫再說;第三個月,溝通中按照之前的訓練,先想再說。隨後逐漸提升運用的熟練程度,實現這一項改變。

(3)定期review,尋求回饋。

在提升邏輯能力的過程中,小到每一次溝通結束、大到一個改變週期結束,都可以主動找到其他人,看看自己的改變是否發揮成效、是否可以讓其他人感知。同時,也可以持續地獲得建議,調整自己的改變策略和節奏。真悟空和假悟空,佛祖一看便知。

(4)相信自己,持之以恆。

人的習慣、性格是經多年沉澱養成的,要使其發生變化,尤其是發生那些會讓自己異常痛苦的變化,絕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有些量變短期內難以讓人感知,但不代表沒有發生變化。一旦放棄,就是真的沒有變化,前功盡棄;要相信自己,持之以恆,量變終會引起質變。

在火中燃盡而後生,方為涅盤的鳳凰;在臨死邊界掙扎而破繭,蝶才成蝶。勇敢地改變自己,更好地追求成功。

善用常用的行為方式處事,久而久之,就養成了根深蒂固的慣性思維。想想慣性思維在我們生活中的絕大部分表現為習慣。最簡單的例子,比如:睡覺,要佔用我們人生的1/3時光,這是我們人類的生理習慣。還有上學、讀書、工作、交友、休閒等等任意領域我們的行為都以習慣性☆禁☆行☆禁☆為為主。當然養成良好的習慣勢必會推進我們快速成長的進程,但是不良的習慣也會滯留我們獲取健康美滿人生的腳步。好習慣是開啟成功的一把鑰匙,壞習慣則是向失敗敞開的門。

事有本末,物有終始。歸根結底還是思想決定行為,之所以有習慣,是因為養成了慣性思維。

一個化學實驗室裡,一位元實驗員正在向一個大玻璃水槽裡注水,水流很急,不一會兒就灌得差不多了。於是,那位實驗員去關水龍頭,可萬萬沒有想到的是水龍頭壞了,怎麼也關不住。如果再過半分鐘,水就會溢出水槽,流到工作臺上。水如果浸到工作臺上的儀器,便會立即引起爆裂,裡面正在起著化學反應的藥品,一遇到空氣就會突然燃燒,幾秒鐘之內就能讓整個實驗室變成一片火海。實驗員們面對這一可怕情景,驚恐萬分,他們知道誰也不可能從這個實驗室裡逃出去。那位實驗員一邊去堵住水嘴,一邊絕望地大聲叫喊起來。這時,實驗室裡一片沉寂,死神正一步一步地向他們靠近。就在這時,只聽“叭”地一聲,大家只見在一旁工作的一位女實驗員,將手中搗藥用的瓷研杵猛地投進玻璃水槽裡,將水槽底部砸開一個大洞,水直瀉而下,實驗室裡一下轉危為安。

在後來的表彰大會上,人們問她,在那千鈞一髮之際,怎麼能夠想到這樣做呢?這位女實驗員只是淡淡地一笑,說道:“當我們在上小學的時候,就已經學過了這篇課文,我只不過是重複地做一遍罷了。”

這個女實驗員用了一個最簡單的辦法來避免了一場災難。《司馬光砸缸》我們都學過,其實這個“缸”就可以看作我們的慣性思維,很多時候我們對很多機會視而不見,只因我們被自身的慣性思維束縛住了,這個時候惟有打破,才能放飛我們的思維,進入一個新天地。

大家都知道,廣告、廣告、廣而告之。平面廣告得有內容、廣播廣告得有聲音、電視廣告得有畫面,這是所有人的慣性思維。但是紐約一銀行新開業,想迅速打開知名度,於是選擇在電臺做廣告。一般做法是宣傳一下,搞個大促銷,或者請個名人推廣,但他們沒有採用其他銀行開張宣傳使用的方法。他們認為要想快速獲得知名度,就得出位,明顯的差異化才會贏得關注。

於是他們買斷紐約各電臺的黃金時段10秒鐘,向人們提供沉默時間,是這樣宣傳的“聽眾朋友,從現在開始播放,由本市國際銀行向您提供的沉默時間。”(勵志名言 )然後整個紐約所有電臺都在這一段時間沉默,觀眾被這莫名其妙的10秒鐘激起了興趣,紛紛開始討論,各大媒體也爭相報導,成了熱門話題。這個沉默時間以自己的不說話喚起所有人說話。

這家銀行徹底打破了慣性思維,告訴了世人,誰說廣播廣告非得在那大費口舌。這個年代永遠是創新者走在前端、更易於進入公眾的視野,獲得更多的機會。孫子兵法講以正合、以奇勝。奇招絕對不是常規的方法,肯定是創新的方案,超出對手的想像和預測,打破了慣性思維進而才有了出奇制勝的效果。

有這樣一個著名的試驗:把六隻蜜蜂和同樣多隻蒼蠅裝進一個玻璃瓶中,然後將瓶子平放,讓瓶底朝著窗戶。結果發生了什麼情況?你會看到,蜜蜂不停地想在瓶底上找到出口,一直到它們力竭倒斃或餓死;而蒼蠅則會在不到兩分鐘之內,穿過另一端的瓶頸逃逸一空。

由於蜜蜂對光亮的喜愛,它們以為,“囚室”的出口必然在光線最明亮的地方,它們不停地重複著這種合乎邏輯的行動。然而,正是由於它們的智力和經驗,蜜蜂滅亡了。

那些“愚蠢”的蒼蠅則對事物的邏輯毫不留意,全然不顧亮光的吸引,四下亂飛,結果誤打誤撞碰上了好“運氣”,這些頭腦簡單的“愚蠢者”在“智者”消亡的地方反而順利地得救,獲得了新生。

每個人都在不同程度地被自己的習慣和慣性思維所左右。例如人們上班時總是習慣走一條固定的路線或是乘坐固定的某路公共汽車;出差時喜歡住在自己熟悉的賓館——道理很簡單,因為人們相信經驗,害怕改變,擔心這種改變會為自己帶來不必要的麻煩。但遺憾的是,人們的這種習慣實際上並非最佳的選擇。在職場當中,很多人換了一個公司總是覺得難以適應,原因就在於他們總是將以前公司的那種文化和處事方式,拿到新公司裡來套用,結果一再碰壁。事實上不是你現在的公司文化不好,而是你不能突破和改變舊有的思維習慣和行事的方式。

影響創造性思維的關鍵因素就在於風險意識的弱化。因為我們做一件事情,越富於創造性,承擔的風險就會越大,因此,嘗試新事物、運用新方法,關鍵是要有勇氣承擔比循規蹈矩更多的風險。但不容忽視的一點是,在很多特定的時期,如果不能打破這種思維定勢,反而會使我們陷入更加危險的境地,重蹈蜜蜂的覆轍!因此,我們必須學會冒險、學會應變,學會突破這種思維定勢,找到更為廣闊的天空。

閱讀了本文的網友還閱讀下列精彩文章:

[成功勵志:打開卓越之門的七把鑰匙] [成功勵志:讓夢想成真的最佳方法]

不能改變自己的人,不足以談成功

文/泉四

這篇文章的標題,脫胎自非常流行的一句話:沒有在深夜哭泣的人,不足以談人生。但是哭泣人生這一句,僅僅是具備文藝氣質的小清新,也許在感情上擊中了很多人的心,但從現實角度看,深夜哭泣與參透人生沒有必然因果,這句話實則沒有任何意義。更有現實意義、能夠真的讓我們生活得更好的一句話,應該是:

不能改變自己的人,不足以談成功。

改變自己非常重要,人無完人,只有持續改變自己,才能夠變成一個更好的人;

改變自己非常難,身在廬山中的每個個體,要審慎客觀地正確認識自己,並且能夠在自己身上開山破斧破和立,是身心的血淚洗禮;

也正是因此,能夠改變自己的人,因其愈加優秀,因其決心、魄力和行動力,才能夠相對於變化前的自己,更無限近的趨近于成功。一個連體重都控制不了的人,何談控制自己的人生——正是這個道理。

那麼,如何改變自己?

1、正確認識自己

改變自己的前提,是知道自己哪些地方需要改變、為什麼需要改變。

真實的自己其實要比鏡子裡的難看30%——連外表這麼一種易被辨別的現象、輔以鏡子這樣真實客觀的工具,人仍然會誤判自己的美貌程度,那麼在性格、品質等其他判斷難度遠高於外貌的維度,又並沒有天然說真話的魔鏡在,想要正確認識自己,其難度可想而知。

但是,鏡子仍然是客觀觀察自己外貌的好工具,所以在其他維度上,也可以為自己找到一面鏡子,從而幫助自己找到不足,尋求提升。具體做法,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幾種:

(1)主動尋求回饋。

在我之前的工作團隊中,有一種工作習慣,叫做“提出&吸收回饋”。大致的方式是,每次有重要的專案或會議結束後,由另一位成員,對owner進行1對1回饋。回饋的內容,包括觀察到的優點、不足;為什麼覺得這是優點、這是不足;從協力廠商角度,對於不足給予建議。事實證明,這個工作規則非常有效,團隊成員都在持續進步。但是在現實工作和生活中,尤其是在工作中,如果沒有這樣的固定工作規則,很少有人會坐下來對你進行中肯且全面地回饋,因為給予回饋可能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得罪人的工作。所以,要自己更主動地去尋求回饋,誠懇地找到可能會給自己建議的1-3個人,提出希望對方給予回饋,從而更好地實現自我認知。

(2)角色扮演。

並不是所有的會議我們自己都是主持人,也並不是所有的項目裡我們都是owner。但是,作為參與者,我們仍然能夠去觀察owner本身。我們可以在內心上演OS戲碼:這裡她做得非常好,值得學習;這裡她做得不是很好,未來我要規避;這裡她是以A方式處理的,而我會以B方式處理,為什麼她採取了A而不是B?如果A方式更好,是她看到了我沒有看到的?想到了我沒有能想到的內容?未來當我要做類似的決定時,如何靈活使用A方式?等等,不一而足。角色扮演需要具有細緻的觀察力和強大的反思自省能力。其好處是,能主動看到自己與其他人的差距,從而改變自己。

(3)察言觀色。

溝通、項目等過程中,觀察其他人的反應:為什麼這裡她皺眉,為什麼那裡他慍怒,為什麼自己興致高昂而對方心不在焉?觀察周圍環境和人的反應,這是一種無聲的回饋。在觀察到不符合自己期待的反應後,要思考:為什麼對方的反應如此,我需要做出哪些調整和改變?

2、接受消化現實

事實上,在認識到別人眼中的更真實的自己之後,並不一定就能夠愉快順暢地進入“改變”階段。當瞭解到自己比預期的醜30%時,隨之而來的,其實是不願相信、逆反、充耳不聞,會因預期與現實之間的落差而充滿挫敗感、沮喪感,會因此而對自己失望,甚至覺得羞恥,覺得未獲得認可,想要逃離。良藥苦口,難以下嚥一定是人之常情。所以,當這些情緒出現的時候,這只能說明你是一個對自己有所期待、對未來有所追求的上進的人,並不能更加說明你差勁、你無能。

因此,要給自己留一段時間,反復思量,實現對改變自己的必要性及其帶來的情緒的接受和消化。如果不能接受和消化,那就是諱疾忌醫,固步自封。

在這個過程中,感情上再痛苦,也要在理智上時刻警醒自己:

(1)無論對方看到的自己是否就是真實客觀的自己,當對方產生負面認知時,要麼是自己真的可以做得更好,要麼就是自己讓對方產生了誤解,而無論哪一種情況,都說明自己尚需努力;

(2)不要辯解,辯解只能證明自己心虛,在找藉口,同時也會讓鏡子們認為回饋被反彈,從而不再繼續給予回饋。在心裡對號入座,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3)感激所有回饋,甚至批評。回饋是gift,要珍惜。

值得一提的是,接受消化之後,可能有的一種情況是矯枉過正。有些人在明白“原來我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好”之後,會在失望、沮喪情緒下,滑向“原來我竟然這麼差”的極端。不到90分與只有10分是完全不同的情況,沒必要自暴自棄,妄自菲薄。要知道,能得到回饋,說明在他人心中有一席之地,在他人眼中是可塑之才。

3、採取改變行動

既然知道哪裡不足、有決心和動力改善不足,接下來就是採取行動,真的讓自己發生改變。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1)分析原因,找到問題。

針對自己的不足,分析原因。如果只看到不足這個現象,卻沒有找到背後的原因,那麼計畫一定是不可執行、不可落地的,是一個無用的計畫。例如,溝通效率很低,這其實是一個表現出來的結果或者說現象;進一步分析,溝通效率低背後的原因,是表述無邏輯,無法有條不紊地向別人陳述自己的觀點、羅列依據。問題到了這一步非常明晰,後續如何解決,也能做到有的放矢。

(2)設定目標,制定計劃。

在明確了問題到底是什麼之後,就是如何解決、解決到什麼程度。仍然舉上文的例子。針對表述無邏輯,目標就是在三個月後,能夠有邏輯地表達觀點。第一個月,進行專業的邏輯訓練,建立邏輯思維;第二個月,在構架的邏輯表達結構下,填充內容,先寫再說;第三個月,溝通中按照之前的訓練,先想再說。隨後逐漸提升運用的熟練程度,實現這一項改變。

(3)定期review,尋求回饋。

在提升邏輯能力的過程中,小到每一次溝通結束、大到一個改變週期結束,都可以主動找到其他人,看看自己的改變是否發揮成效、是否可以讓其他人感知。同時,也可以持續地獲得建議,調整自己的改變策略和節奏。真悟空和假悟空,佛祖一看便知。

(4)相信自己,持之以恆。

人的習慣、性格是經多年沉澱養成的,要使其發生變化,尤其是發生那些會讓自己異常痛苦的變化,絕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有些量變短期內難以讓人感知,但不代表沒有發生變化。一旦放棄,就是真的沒有變化,前功盡棄;要相信自己,持之以恆,量變終會引起質變。

在火中燃盡而後生,方為涅盤的鳳凰;在臨死邊界掙扎而破繭,蝶才成蝶。勇敢地改變自己,更好地追求成功。

下一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