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生活 » 親子教育

如何帶好寶寶?如何帶出獨立自主的孩子?


如何帶好寶寶?如何帶出獨立自主的孩子?
在我養育女兒小米的3年裡,我意識到孩子的世界和大人世界有很大的不同,成人的行為總是帶有外在的目的,
希望效益最大化,像帶孩子去公園玩,就是一心想著到達目的地,儘量縮短路程的時間,而孩子則不同,他們對過程也很感興趣,他們會磨磨蹭蹭的走路沿,用腿去感受,他們一會去摘朵花,一會去撿塊石頭,他們在去公園的路上已經全心身的在感受喜悅了,但成人是怎麼做的呢,就是不斷的催促,不斷的拉扯,到最後去到公園時孩子的興致已經被打擊得差不多了,而成人還奇怪為何孩子嚷著去公園,而去到時卻興趣全無。所以,我一直做的就是,想要改變孩子,首先要改變大人。 這3年,就是一直在改變我自己的過程。從最初0-1歲,讓孩子充分的吃手,啃各種材料,到進入手的敏感期,用手去感受世界,
最初小米是撕書,然後我用卷紙換回了書,卷紙就成了這段時間在床上的玩具,撕得碎碎的,然後還撒,通常她玩完我要花半小時時間去收拾紙屑。還有狂熱的擰瓶蓋、插鑰匙。有一次帶她去金寶貝上課,所有孩子都在上課,而她眼裡只有課室裡那排櫃子的鎖孔,然後我們娘倆就在別人的歡鬧上課聲中,玩了一節課的插鑰匙,她沉靜在自己的關注點裡,絲毫不被打擾。 敲、拍、撕、摳、打,過渡完手的敏感期,空間敏感期又洶湧而至,桌子上是擺不了東西的,無論什麼都會被她掃到地上去,摔完還要撿起來繼續摔,為此,我還特意和她爸爸帶著她在家裡的樓梯上玩,她從樓梯上往下扔各種材質的材料,我在下面撿,當時扔得最多的是球。
這個遊戲對空間敏感期的順利過渡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印象比較深的是那段時間她還特別喜歡對著開著的風扇大喊,就為聽聲音在風扇裡得到擴音,有點回音的感覺。玩了差不多2周時間。 1歲1個月,她開始對用勺子感興趣。於是順應需求的讓她自己吃飯,剛開始吃飯的場面十分壯觀,和災難現場差不多。當時她吃飯的時候,我們需要在她的椅子旁鋪上好幾張報紙,方圓一米內,生人勿近,一頓飯下來,滿頭滿臉滿身滿地都是,而且,大概一碗飯只有2勺是吃進肚子裡去的。當時我父親對我說:孩子這麼小,怎麼可能自己吃。但我很堅持,孩子現在確實還未具備獨立吃飯的能力,但我們不能因此而不給機會讓她學會,
於是我要求父親給我3個月的時間,這3個月裡,一天三頓,頓頓這麼來,每頓飯吃完,保姆都要給她洗頭、洗澡、洗全套衣服,到一歲半時,她不僅會用勺子吃飯,而且也開始使用筷子,到2歲時,勺子筷子都用得非常好了。 有孩子都很喜歡玩沙,小米也一樣,除了帶她在外面玩,米爸還特意給她做了一個沙箱,放在陽臺上,這個沙箱帶給了她很幸福的一段玩沙時間。只是她常常的會把沙子運送到家裡,甚至把沙子倒到電子琴的琴縫裡,但沒有人會責怪她,孩子有許多的必經過程,我們可以引導示範正確的方式,但我不願意讓她省略,現在省略了,大人省心了,但這樣的省略在孩子長大後未必能得到補償,無法補償的部分,
我無法確定會對孩子的心理發展造成怎樣的影響。 玩水,更是小米從1歲多到至今的主要命題。 開始是在水盆裡玩,洗澡時玩,用各種玩水工具玩,後來2歲多時搬了新家,新家裝了幾個低矮的水龍頭,那裡就成了小米的樂園,有一整個夏天,小米都在玩水,常常一天要玩好幾個小時,有時開很大的水量,感覺水衝擊的力量,能一站站大半小時,有時開很小的水量,觀察和感受它。還有一些行為我是不能理解的,譬如,用勺子刷牙,雖然我不能理解,但不代表就需要干涉,即使不干涉它,過段時間,小米也會正常的開始用牙刷刷牙。日常生活裡,大人有那麼多的正確使用方式會出現在環境裡,她會自然吸收。如果我干涉它,並不見得對改變這個行為有多大幫助,
但我不干涉它,就能保留她對事物的感受能力。 3年來,小米擁有了許多孩子都沒有的自主權。她可以玩所有的生活用品,玩米玩面,獨立吃飯時也會玩飯和玩湯,很多人會跟我說,這樣玩太浪費糧食了。我的想法是,這只是一個階段。玩米,玩完了洗乾淨可以下鍋煮飯,玩面,有助於她的觸覺發展、手部精細能力,玩湯玩飯確實不太好,但這是孩子獨立吃飯過程中一個難以跳過的環節,現在3歲的她,已經不會再玩飯玩湯了,這是孩子自然成長的過程。 因為她可以盡情的探索空間和物品,她有強大的好奇心,而為了探索,她又增強了她的動手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了能拿到桌子上的用品,她會自己去搬凳子;為了能撿到沙發底下的東西,她會自己去拿掃把),在探索的過程裡,因為沒有人去打斷她、阻止她,她就形成了可貴的長久專注的能力,孩子成長的過程真的很奇妙也很寶貴,哪個環節都不容忽視。 我知道,孩子最需要的不是玩具,而是真實的參與生活。所以,大人做的事情,她也要模仿去做。刷牙、洗臉、穿衣服、穿襪子、穿鞋、掃地、拖地、擦桌子、拿碗、洗菜、炒菜等等。在這個階段,這些事情是孩子自發想去學習的,她會懷著無比的熱情、全心身的投入進去。 譬如,小米學穿襪子,一屁股坐在地上穿,但剛開始怎麼都套不好,發脾氣,哭泣,我過去問她需要幫忙嗎,她不要,自己又去把襪子撿回來,繼續套,還是不行,繼續哭。我就拿雙自己的襪子,坐在她旁邊,慢動作的示範給她看,關鍵處稍微的幫助她一下,順利穿上了,非常有成就感,這種成就感促使她不斷的堅持,而堅持又能讓她克服挫敗,不斷嘗試最終獲得成功。 有些媽媽總說自己的孩子沒有自信,而孩子的自信是怎麼來的呢,就是應該讓孩子去參與生活,在生活中不斷的發現自己原來可以學會穿襪子、學會吃飯、學會自己穿衣服,我不需要求助於大人,我的力量能讓我生存下去,孩子就會從內心產生對自己的認同感,才會自信。小米自己洗菜,剛開始會把菜葉洗得爛爛的,撕得碎碎的,但就這樣,也是她自己完成的,我把它炒成菜,她會認為媽媽很認可她的能力,對於自己洗出來的菜,她吃得特別香。 我很少對孩子說教,而且絕不允許家裡人把自己的情緒發洩在孩子身上,身邊太多的家庭的孩子,不可避免的成為家長的情緒垃圾桶。孩子太弱勢了,很多自我建構的行為不被成人認可,不斷受到壓制和打擊,同時在他們還沒認識情緒,沒學會管理情緒時,就開始承擔大人的情緒。可想而知,孩子是如何的心身俱疲,內外受敵。 關於情緒,0-3歲間,我的重點是接納孩子的情緒,同時説明孩子認識情緒。無論哭還是笑,悲傷還是快樂,難過還是興奮,都是正常的情緒,不存在需要抑制哪個,張揚哪個。接納孩子的情緒是讓孩子學會管理情緒的第一步,然後在生活中為孩子的每一次情緒命名,幫助孩子瞭解:噢,原來我在生氣,生氣是這樣的感覺,但是我生氣時,媽媽會陪著我,我這樣不乖的時候,媽媽依然愛我。媽媽真好。這個過程,孩子不僅學會面對情緒,還得到“雪中送炭的愛”和安全感。因為哪怕我們在平時對孩子愛得死去活來,對孩子來說,都不如在孩子哭鬧不安、無理取鬧時給予一點溫和的、持續的、穩定的愛和耐心來得重要和有效。 小米更幸運的是,擁有一個溫暖的家庭。我們的家庭結構非常簡單,一家三口,還有保姆。保姆雖然稍微話多,但放手度確是非常高的,也很認同我的理念,米爸更是支持我的想法,家裡教育方式非常統一。米爸是個好男人,雖然陪孩子的時間遠沒有我多,但陪伴時卻是全心身的,小米的園在中秋時辦了個花燈展,米爸給孩子做花燈花了4、5個小時,做到淩晨2點多。一家人陪小米做手工,一做就做2小時,小米感受到最多的,應該就是穩定甜美的愛。 這3年裡,我有許多感悟,在小米的身上,我感受得到來自她內心成長的力量,感受到她的平和,感受到她的執著。她總是對我說:媽媽,我可以。我自己來。我能行。在幼稚園對那些想協助她吃飯、穿脫衣服、上廁所、洗手的老師也是這樣,會很嚴肅的舉起小手,制止老師過來,並對老師說:我自己可以。在園裡,她會自發的去給老師倒杯水,看到老師手有傷口會去問老師疼不疼,她給吹吹。老師還告訴我,她是老師的小助手,常常得到指令就會去幫老師拿教具、拿這拿那,協助擦桌子、歸位、擺凳子等。所以,老師、校醫、教導主任,乃至園長都非常喜歡她,常常不叫她的英文名字而叫她baby。 我的女兒在成長,我也在成長。因為有她,我才有了如此珍貴而快樂的第二次成長機會。所以想和您分享,同時您也是我的榜樣,給我前行的方向和力量。她會自己去搬凳子;為了能撿到沙發底下的東西,她會自己去拿掃把),在探索的過程裡,因為沒有人去打斷她、阻止她,她就形成了可貴的長久專注的能力,孩子成長的過程真的很奇妙也很寶貴,哪個環節都不容忽視。 我知道,孩子最需要的不是玩具,而是真實的參與生活。所以,大人做的事情,她也要模仿去做。刷牙、洗臉、穿衣服、穿襪子、穿鞋、掃地、拖地、擦桌子、拿碗、洗菜、炒菜等等。在這個階段,這些事情是孩子自發想去學習的,她會懷著無比的熱情、全心身的投入進去。 譬如,小米學穿襪子,一屁股坐在地上穿,但剛開始怎麼都套不好,發脾氣,哭泣,我過去問她需要幫忙嗎,她不要,自己又去把襪子撿回來,繼續套,還是不行,繼續哭。我就拿雙自己的襪子,坐在她旁邊,慢動作的示範給她看,關鍵處稍微的幫助她一下,順利穿上了,非常有成就感,這種成就感促使她不斷的堅持,而堅持又能讓她克服挫敗,不斷嘗試最終獲得成功。 有些媽媽總說自己的孩子沒有自信,而孩子的自信是怎麼來的呢,就是應該讓孩子去參與生活,在生活中不斷的發現自己原來可以學會穿襪子、學會吃飯、學會自己穿衣服,我不需要求助於大人,我的力量能讓我生存下去,孩子就會從內心產生對自己的認同感,才會自信。小米自己洗菜,剛開始會把菜葉洗得爛爛的,撕得碎碎的,但就這樣,也是她自己完成的,我把它炒成菜,她會認為媽媽很認可她的能力,對於自己洗出來的菜,她吃得特別香。 我很少對孩子說教,而且絕不允許家裡人把自己的情緒發洩在孩子身上,身邊太多的家庭的孩子,不可避免的成為家長的情緒垃圾桶。孩子太弱勢了,很多自我建構的行為不被成人認可,不斷受到壓制和打擊,同時在他們還沒認識情緒,沒學會管理情緒時,就開始承擔大人的情緒。可想而知,孩子是如何的心身俱疲,內外受敵。 關於情緒,0-3歲間,我的重點是接納孩子的情緒,同時説明孩子認識情緒。無論哭還是笑,悲傷還是快樂,難過還是興奮,都是正常的情緒,不存在需要抑制哪個,張揚哪個。接納孩子的情緒是讓孩子學會管理情緒的第一步,然後在生活中為孩子的每一次情緒命名,幫助孩子瞭解:噢,原來我在生氣,生氣是這樣的感覺,但是我生氣時,媽媽會陪著我,我這樣不乖的時候,媽媽依然愛我。媽媽真好。這個過程,孩子不僅學會面對情緒,還得到“雪中送炭的愛”和安全感。因為哪怕我們在平時對孩子愛得死去活來,對孩子來說,都不如在孩子哭鬧不安、無理取鬧時給予一點溫和的、持續的、穩定的愛和耐心來得重要和有效。 小米更幸運的是,擁有一個溫暖的家庭。我們的家庭結構非常簡單,一家三口,還有保姆。保姆雖然稍微話多,但放手度確是非常高的,也很認同我的理念,米爸更是支持我的想法,家裡教育方式非常統一。米爸是個好男人,雖然陪孩子的時間遠沒有我多,但陪伴時卻是全心身的,小米的園在中秋時辦了個花燈展,米爸給孩子做花燈花了4、5個小時,做到淩晨2點多。一家人陪小米做手工,一做就做2小時,小米感受到最多的,應該就是穩定甜美的愛。 這3年裡,我有許多感悟,在小米的身上,我感受得到來自她內心成長的力量,感受到她的平和,感受到她的執著。她總是對我說:媽媽,我可以。我自己來。我能行。在幼稚園對那些想協助她吃飯、穿脫衣服、上廁所、洗手的老師也是這樣,會很嚴肅的舉起小手,制止老師過來,並對老師說:我自己可以。在園裡,她會自發的去給老師倒杯水,看到老師手有傷口會去問老師疼不疼,她給吹吹。老師還告訴我,她是老師的小助手,常常得到指令就會去幫老師拿教具、拿這拿那,協助擦桌子、歸位、擺凳子等。所以,老師、校醫、教導主任,乃至園長都非常喜歡她,常常不叫她的英文名字而叫她baby。 我的女兒在成長,我也在成長。因為有她,我才有了如此珍貴而快樂的第二次成長機會。所以想和您分享,同時您也是我的榜樣,給我前行的方向和力量。
下一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