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勵志一生 » 成功勵志

永遠只做最重要的那一件事

永遠只做最重要的那一件事

對於高效率,定義就是:永遠只做最重要的那一件事。

我們專用的法則是,把每天的事情分為三個等級:

A類、最重要,自己做。

B類、較重要,壓縮著做或者委託別人做。

C類、次重要,延期做或者不做。

用大塊時間集中保證A類事項優先完成,再依次做好後面的事。A類事項判斷標準:

1、能為我帶來最大價值的事情。

2、如果不做就沒有機會做了。

3、只能我親自做,別人代替不了。

沒有安排不了的時間,只有沒有安排好的時間。

別迷失在“成功故事”中

文/趙暢

不論是誰,都想成功;不論是誰,都想尋找實現成功的最佳途徑。

於是,有些所謂的經典“故事”,便粉墨登場。只是,到了後來,有的人在頻頻撞了南牆以後,才覺得有受騙上當之感。“‘故事’變‘事故’”,乃此之謂也。

有個讀小學的孩子,儘管平日說話做事顯得很機靈,可學習並不用功,於是,學習成績不免受到影響,有一次竟還考了不及格。對此,孩子的家長不以為然,依然很自信,自信孩子智商高,以後一定會趕上去的。因為放任自流,缺乏與學校溝通,缺乏對孩子的嚴格教育和正確引導,孩子成績每況愈下便成了必然的趨勢。人們不禁要問:這位家長的自信,源於什麼?難道僅僅是因為“智商高”?後經瞭解,原來,他聽信了愛因斯坦孩提時的“故事”。

殊不知,這個傳說中的故事是以訛傳訛的產物。

真實的情況是:愛因斯坦在上小學時學習成績優異,而不是後來認為的劣等生。這個說法之所以會流行,是因為每個人都喜歡這樣的故事—小時候學習不好,長大後同樣可以取得偉大的成就。但是令很多家長“失望”的是,愛因斯坦12歲就開始自學微積分了。

也難怪,有識之士直言不諱:“不要癡迷于從閱讀成功人士的傳記中尋找經驗。這些書大部分經過精緻包裝,很多重要事實不會告訴你,蓋茨的書不會告訴你他父母是IBM董事,是他們給兒子促成第一單大生意;巴菲特的書只會告訴你他8歲就知道去參觀紐交所,但不會告訴你是他國會議員的父親帶他去的,由高盛董事接待的。”是啊,當人們聽完許多關鍵細節被故意忽略後的不厚道的“故事”後,

有可能會出現“事故”—因為人們聽信之,“以為從此以後自己走的路一定是正確的,即使偶遇失敗,也是一時的困惑,你堅信最終還是會贏的”,這不是誤人子弟嗎?

一個人的成功,是基礎條件、機遇希望、家庭背景、天賦經歷等諸多主客觀條件相互作用的結果,成功人士要重新複製自我都不可能,遑論後人一定能複製成功。真正能夠複製成功的,便是自我悟徹、自我把握、自我努力。

英國劍橋大學對從本校畢業的曾獲諾貝爾獎的專家進行過調研,結果顯示:他們並非天才,中學時代學習勤奮努力,順利考上劍橋;大學時代大多也是埋頭學業,成績優異;工作後,有的潛心科研,有的將科研與商業結合,

但基本仍是兢兢業業,鑽研不止,最終走向輝煌,名利雙收。而美國一本知名雜誌對各界成功人士的調研同樣表明:在天賦、智慧、機遇、能力、勤奮、鬥志、毅力等十幾個成功要素中,排在第一位的是勤奮。

不要輕易相信別人的“故事”,不要太相信聰明,不要相信取巧和走捷徑,只須在乎自己的判斷,在乎勤奮、毅力等“大道理”—“大道理是經過幾千年論證的,你以為你是個例外,這種可能性微乎其微”。

五個饅頭的故事,不知道你就out了

第一個饅頭

A、一位餓得奄奄一息的人,跌跌撞撞地跑到一位農夫家。農夫給他一個饅頭、一碗水,饑餓者得救了。得救者走到農夫家裡,發現農夫家裡一無所有,感動得熱淚盈眶,長跪不起。此後,他身懷感恩,

把愛帶給他所遇到的需要幫助的人。

B、一位餓得奄奄一息的人,跌跌撞撞地跑到一位農夫家。農夫給他一個饅頭、一碗水,饑餓者得救了。得救者走到農夫家裡,發現農夫家裡擺著很多好吃的,感恩很快被憤怒替代。他舉刀殺了農夫,因為,他發現農夫還有那麼多沒有給他。

思考1:同樣的行為會得到完全相反的結果——看到自己得到的,會感恩;看到自己沒有得到的,會仇恨。

思考2:救人命的是農夫奉獻的饅頭和水,與農夫自身擁有的並無關係。但現實的教育,更注重農夫一無所有情況下的慷慨,那意味著更高尚。這不自然改變了人們心中的標準和預期。實際上,愛心存在於生活的每一點,都平常得不能再平常,每個人都可以獻愛心,

而不是期待一個像A農夫那樣的人出現。每個人都是自己的救世主。每個人都可以力所能及地幫助身邊的人。

思考3:感恩或者仇恨,往往都由一些細節決定而非本質決定。從本質上看,A和B兩種情況下,結果都應該是感恩的。但只有正常而理性的人才能在兩種情況下都保持同樣的感恩心態。

思考4:在感恩和仇恨之外,是否還可以有另外一種心態存在?

第二個饅頭

A、一位餓得奄奄一息的人,跌跌撞撞地跑到一位農夫家。農夫給他一個饅頭、一碗水,饑餓者得救了。但後來,人們發現這個被救者是個被通緝的貪官。於是,很多人仇恨農夫,認為他助紂為虐。

B、一位餓得奄奄一息的人,跌跌撞撞地跑到一位農夫家。農夫給他一個饅頭、一碗水,饑餓者得救了。但後來,人們發現這個被救者是個曾經多次助人的善人。於是,很多人稱讚農夫做了一件大功德事。

思考1:當救人於難要視身份救人,每個人都會根據自己的標準決定應該救什麼人,應該不救什麼人。於是,很多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見什麼人都不救了。

思考2:如果人們在兩種情況下,都能對農夫身懷敬意,愛心或會茁壯成長。反之,則在勢利、戒心等等的影響下,愛心會喪失。

第三個饅頭

A、一位餓得奄奄一息的人,跌跌撞撞地跑到一位農夫家。這位農夫,指著另外一個農夫的家說:“看,那家就是曾施捨饅頭和水救人的人,你去求他吧。”饑餓者艱難地走到那個農夫家門口,農夫開開門,抱歉地說:“我沒有吃的了。”於是,全村的人都仇恨這位農夫,而沒有人指責那位從來不幫人的農夫。

B、一位餓得奄奄一息的人,跌跌撞撞地跑到一位農夫家。這位農夫,指著另外一個農夫的家說:“看,那家就是曾施捨饅頭和水救人的人,你去求他吧。”饑餓者艱難地走到那個農夫家門口,農夫開開門,說:“我只有半個饅頭了。”於是,全村的人都鄙視這位農夫,而沒有人指責那位從來不幫人的農夫。

思考1:對於有愛心者,人們的標準會不由自主地抬高。

思考2:對於自私者,人們把期望值降低到最小,因而也不會失望。

思考3:超道德是驅逐愛心的強大力量,直到所有的人在面對饑餓者時都關上家門。

第四個饅頭

A、一位餓得奄奄一息的人,跌跌撞撞地跑到一位農夫家。農夫給他一個饅頭、一碗水,饑餓者得救了。得救者走到農夫家裡,發現農夫家裡一無所有。感動得熱淚盈眶,長跪不起。此後,他身懷感恩,把愛帶給他所遇到的需要幫助的人。同時,對於農夫的任何行為,他都不問善惡,全力支持。農夫失去鏡子,認為自己一切都是對的。後來,因犯大錯破產。

B、一位餓得奄奄一息的人,跌跌撞撞地跑到一位農夫家。農夫給他一個饅頭、一碗水,饑餓者得救了。得救者走到農夫家裡,發現農夫家裡一無所有。感動得熱淚盈眶,長跪不起。此後,他身懷感恩,把愛帶給他所遇到的需要幫助的人。但是,對於農夫的行為,支持其善,直言其錯,農夫辛勤耕耘,並不斷改進,漸漸興旺,廣施愛心。

思考1:感恩的方式不同會導致不同的結果。

思考2:正常的思維什麼時候都要保持,直言、批評往往是更好的方式。

思考3:其實,吃完饅頭、喝碗水後,轉身離開,也是一種感恩。很多時候,幫助人的人,只是懷著一顆平和、感恩的心在做,並不刻意希望得到讚美或者回報。

第五個饅頭

A、一位餓得奄奄一息的人,跌跌撞撞地跑到一位農夫家。農夫給他一個饅頭、一碗水,饑餓者得救了。村裡人逢人見到農夫就誇他,做了一件善事。後來,即使遇到自己力不能及的事情,農夫也主動伸手相助。

B、一位餓得奄奄一息的人,跌跌撞撞地跑到一位農夫家。農夫給他一個饅頭、一碗水,饑餓者得救了。有人懷疑農夫作秀,甚至懷疑這個饑餓者就是農夫自己找人扮演的。於是,農夫遇到求助者,就躲得遠遠的,恐怕再遭詆毀。

思考1:讚美或者詆毀,往往會影響一些人的行為,一些心智不夠成熟者的行為。

思考2:如果祈求某種行為得到一致的評價,只會讓自己走火入魔。

思考3:遇到詆毀就逃避的人,永遠只能當懦夫。

思考4:農夫應該迅速忘記那個饅頭和那碗水,並忘掉人們所說的,平靜地做自己的事情,做一個快樂的農夫。

饑餓者得救了。但後來,人們發現這個被救者是個曾經多次助人的善人。於是,很多人稱讚農夫做了一件大功德事。

思考1:當救人於難要視身份救人,每個人都會根據自己的標準決定應該救什麼人,應該不救什麼人。於是,很多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見什麼人都不救了。

思考2:如果人們在兩種情況下,都能對農夫身懷敬意,愛心或會茁壯成長。反之,則在勢利、戒心等等的影響下,愛心會喪失。

第三個饅頭

A、一位餓得奄奄一息的人,跌跌撞撞地跑到一位農夫家。這位農夫,指著另外一個農夫的家說:“看,那家就是曾施捨饅頭和水救人的人,你去求他吧。”饑餓者艱難地走到那個農夫家門口,農夫開開門,抱歉地說:“我沒有吃的了。”於是,全村的人都仇恨這位農夫,而沒有人指責那位從來不幫人的農夫。

B、一位餓得奄奄一息的人,跌跌撞撞地跑到一位農夫家。這位農夫,指著另外一個農夫的家說:“看,那家就是曾施捨饅頭和水救人的人,你去求他吧。”饑餓者艱難地走到那個農夫家門口,農夫開開門,說:“我只有半個饅頭了。”於是,全村的人都鄙視這位農夫,而沒有人指責那位從來不幫人的農夫。

思考1:對於有愛心者,人們的標準會不由自主地抬高。

思考2:對於自私者,人們把期望值降低到最小,因而也不會失望。

思考3:超道德是驅逐愛心的強大力量,直到所有的人在面對饑餓者時都關上家門。

第四個饅頭

A、一位餓得奄奄一息的人,跌跌撞撞地跑到一位農夫家。農夫給他一個饅頭、一碗水,饑餓者得救了。得救者走到農夫家裡,發現農夫家裡一無所有。感動得熱淚盈眶,長跪不起。此後,他身懷感恩,把愛帶給他所遇到的需要幫助的人。同時,對於農夫的任何行為,他都不問善惡,全力支持。農夫失去鏡子,認為自己一切都是對的。後來,因犯大錯破產。

B、一位餓得奄奄一息的人,跌跌撞撞地跑到一位農夫家。農夫給他一個饅頭、一碗水,饑餓者得救了。得救者走到農夫家裡,發現農夫家裡一無所有。感動得熱淚盈眶,長跪不起。此後,他身懷感恩,把愛帶給他所遇到的需要幫助的人。但是,對於農夫的行為,支持其善,直言其錯,農夫辛勤耕耘,並不斷改進,漸漸興旺,廣施愛心。

思考1:感恩的方式不同會導致不同的結果。

思考2:正常的思維什麼時候都要保持,直言、批評往往是更好的方式。

思考3:其實,吃完饅頭、喝碗水後,轉身離開,也是一種感恩。很多時候,幫助人的人,只是懷著一顆平和、感恩的心在做,並不刻意希望得到讚美或者回報。

第五個饅頭

A、一位餓得奄奄一息的人,跌跌撞撞地跑到一位農夫家。農夫給他一個饅頭、一碗水,饑餓者得救了。村裡人逢人見到農夫就誇他,做了一件善事。後來,即使遇到自己力不能及的事情,農夫也主動伸手相助。

B、一位餓得奄奄一息的人,跌跌撞撞地跑到一位農夫家。農夫給他一個饅頭、一碗水,饑餓者得救了。有人懷疑農夫作秀,甚至懷疑這個饑餓者就是農夫自己找人扮演的。於是,農夫遇到求助者,就躲得遠遠的,恐怕再遭詆毀。

思考1:讚美或者詆毀,往往會影響一些人的行為,一些心智不夠成熟者的行為。

思考2:如果祈求某種行為得到一致的評價,只會讓自己走火入魔。

思考3:遇到詆毀就逃避的人,永遠只能當懦夫。

思考4:農夫應該迅速忘記那個饅頭和那碗水,並忘掉人們所說的,平靜地做自己的事情,做一個快樂的農夫。

下一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