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愛情

維繫婚姻最重要的是什麼? 四大婚姻理論教你走得更長久

少不更事的愛情,或許可以緣起緣滅;但是婚姻,在躊躇多時之後,我們是否還能真正選擇一個可以伴隨自己一直走下去的人?有沒有什麼關鍵的因素,

會影響一個人的去留?
四個關鍵的婚姻維繫理論
1. 社會交換理論
人際關係是一種需求交換的過程。我們從彼此身上獲得了自己需要的東西,也給出了對方想要的東西,這段關係才得以維繫。在這當中,我們依賴彼此的部分變多了、我們需要頻繁的聯絡彼此、尋求安慰和協助──換言之,當這層依賴漸漸消失,關係也一步一步走向崩離。
“結果,他就這樣蒸發了。一句話也沒有留、沒有說,只是留下一疊鈔票和一隻待簽的協議書,甚至聯手機都沒有帶走。到那一天,我才發現原來我有多麼不懂我的老公,一直以來他策劃良久,我卻一點覺察也沒有。我到現在還不懂,他為什麼要走?”
是什麼讓這層依賴消失?又是什麼讓他毅然決然決定離開?
心理學家指出,
吸引力、障礙、以及更好的物件等三個因素將決定他是留或是走。正因為你原先期待從這段關係裡面得到許多,他的去留就影響你更多。期待與依賴,本來就是休戚與共;相反地,當一方不再懷抱著任何期待,這份感情也往往命在旦夕。當然,愛並不是全部──至少在婚姻裡面是這樣。
“我很想離開他,但是我沒辦法。我走了,孩子怎麼辦?我沒辦法想像小梅沒有我,生活會變怎樣、還能夠好好上學嗎?會不會被她情緒化的老爸打?我只能忍著,至少等小梅長大一點…”
當一個人不再對這段關係抱有依戀,還是可能走不了,這就是所謂的怨偶難離。

2.行為理論
前面的理論將焦點放在“關係的拉力與推力”,另一派主張行為理論的心理學家認為,更重要的是你跟他相處的時候“發生了什麼事情”。我們很難想像一段爭吵不斷的關係能夠長久維繫,事實上,這些衝突、謾駡、處罰的確會讓人對這段關係失望,進而產生更多負面行為,災厄相生,

惡性循環。

3. 危機理論
“從我們搬到新莊住以來,家裡沒有給我們任何幫助。我們一直都很努力,真的。我老公說,卡債的負擔讓他變成自己都不認識的人。是啊,生活是很現實的,我以為我們可以用愛來化解這個現實。當他叫孩子去跟個壁鄰居阿婆借200元當晚餐的時候,

我終於明白,只有我一個人這麼以為,是無法扭轉什麼的。”
婚姻畢竟不只是兩個人的事,而是兩個家庭的結合,雙方的原生家庭、孩子、原先的經濟基礎都很重要。心理學家的危機理論主張,雖然推力、拉力、衝突、歸因都很重要,“處理和因應”卻更為重要。有些家庭(相較於其他家庭)有更好的抗壓性(例如孩子比較好帶、有很多親友幫忙、伴侶的EQ很高等等)、雙方的父母有更多資源來面對壓力、問題與危機,這個家庭就更可能“存活”下去。相反地,有些公婆習慣將小事化大、大事爆炸,或是看待危機的方式與子女不同,這個危機不但無法變成轉機,還可能變成更大的危機。
4. 脆弱─壓力適應模式
講了這麼多複雜的理論,
有沒有一種比較容易理解的方式呢?心理學家的脆弱─壓力適應模式提供了一個簡單的解釋:兩個人在婚姻裡面究竟快不快樂、能不能度過各種難關,其實是壓力與雙方的抗壓性,交互作用下的結果。脆弱的關係禁不起輕微的壓力,堅韌的婚姻卻可以調適各種衝突,影響關係滿意度──當然這也關係到兩人的婚姻是否能繼續維繫。

下一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