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一座山的等待

山總持著一副等待的姿態禪定一方,水則以飽滿的尋覓激情繞山沖谷,奔流不息。我做不到有山一樣的沉著,但可以有一滴水的情懷,流動在一條條可以流動的道上,尋覓著一個個日子,一處處的風景。
那一天,不必要說具體的哪一天,因為我看著流動的水是今天也是昨天,是當下,可又隨之即失,一切都在流動,就說那天也一樣流到了我當下的筆尖。記得那一天,我到了被奉為靈山之名的大山前,股股清風夾雜著禾嗅裹襲而來,感覺支起我這一幅皮囊的骨架被吹軟、被浸化,自己成了寺前池里蓮蓬上的一滴水珠,

明心見性,仰望著靈山而匍匐。
一尊天地造化的彌勒佛端莊而坐,碧綠披袈,衣褶梯田,擁抱古寺,臂挽靈山村。一切在自然的秩序中用自己的方式主持起隨緣而來的天地道場。剛滴下的水珠,這里映入視野的一切都是新的,殿宇新、池塘新、草木新,就是氣息也一樣新。朋友輕輕一拔動,這滴水珠滴到了土里,我,就在這清新泥土里嗅到了遠古的氣息。朋友沒有把我帶入殿堂,而把我引到寺院菜園邊,去領略陳列在邊上大石槽、大柱礎,還有斷柱殘碑。水珠的情懷,左右逢源,一塊塊細讀,一塊塊流連,慢慢地移動到大石槽邊駐足。我在尋找,用盡靈力尋找一段話或一個詞與它們對話。四處搜刮,看見有沙彌在菜園里種菜,
有僧人步入殿堂,有香客在香爐上敬香,有游客在對著開在枝頭上的花拍照,看見朋友靜靜地等在我身邊。我找到了:菜地等待沙彌耕種,殿堂等待僧人頌經作課,香爐等待香客插香,枝頭上的花等待有人賞照……一切都在等待中修練自己。等待,等待……等待就是修行!
靈山以億年的等待,從洪荒之始,歷盡無數的水火、地殼之變,修成后人所見的彌勒之形,禪定于此,沉睡般地等待著金罄木魚來喚醒。可這一切遲遲才來,直到唐朝咸通二年(公元861年)才等來了佛家弟子開山建寺。佛法醒世,億年的靈山這一清醒靈力大發,廣結善緣,寺院隨緣風生水起,形成叢林格局。亙古傳音中,鼎盛時期靈山大彌勒攬抱寺院殿堂36座之多,
僧尼千余,終于等來了千年前的輝煌。到了明末,沒想到有一場兵燹之禍在等待著,再怎么也避免不了,就在那一場災劫中,寺院全毀。彌勒大腹能容天下難容之事,靈山收埋了殘碑斷柱、水槽柱礎,又入定禪修等待著下一場的梵音喚醒。根在不滅,福在緣在,又一個個法師結緣而來,讓等待在土里的那些曾經支撐起輝煌的石柱等見了天日。
看著柱礎與斷柱,我說:躺下了,歇下吧,雖沒有回到從前的可能,你,不再是一塊懵懂未琢的石。你,擎舉過高高的殿宇,等待過許多僧人與香客,熏過香火,聽過經聲,又經歷了兵火的考驗,還用幾百年的閉關修行,已經成了一塊塊智慧之石。在與你對話中,你開示了我,不管是在哪,等待就是修行,
離了殿堂,撐不起輝煌,等不來香火,但一樣能等來一天天陽光,一場場風雨,真正的知暖知寒,當然還等來了自在。撫摸著石槽,我說:你光滑無比,就連那一孔孔鑿眼,也在閱盡滄桑中修成圓融無礙。廢棄了,滿槽日光,雖不像當年,爾若蓄水,明澈鑒月,洗塵去垢;爾若蓄草喂馬,則聞嚼聲如吟,體會生靈日行之艱,愿染腥膻,甘心煉獄。而今你開示于我,空可駐日光月華,可開口向天獨語,講述著不再讓人褒貶的心語,講述著世人能聽到什么就是什么偈言。
一滴水的靈力相當有限,只能是剎那間的閃現,我如石槽開口,有語無聲地表述完,又跟隨著朋友去拜訪這寺院多年等待而來的當下住持。滴水靈力散失,我又成了我,
就靜靜地聽著住持的宏愿。
我看靈山村有炊煙冒起,寺院也打板叫午餐了。看池塘荷葉,沒有了水珠,一種戀戀不舍與等待的感覺同時而起,我等待下一次再來,等待著再一次滴水成珠,輕輕落在清蓮之上。

本文由80后勵志網整理編輯,轉載請注明來源,鏈接地址:
https://www.201980.com/lizhi/qingchun/38523.html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