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勵志一生 » 詩詞名句

姚雲文:紫萸香慢

《紫萸香慢》

姚雲文

近重陽、偏多風雨,
絕憐此日暄明。
問秋香濃未,
待攜客出西城。
正自羈懷多感,
怕荒台高處,
更不勝情。
向尊前又憶漉酒插花人,
只座上已無老兵。

淒清,淺醉還醒。
愁不肯與詩平。
記長楸走馬,
雕弓笮柳,
前事休評。
紫萸一枝傳賜,
夢誰到漢家陵。
盡烏紗便隨風去,
要天知道,
華髮如此星星,
歌罷涕零。

賞析:

此詞借重陽佳節發羈愁,念遠之慨,同時又含蓄而深沉地表達了自己的亡國之哀。上片抒羈懷憶人之情。“近重陽”四句寫偏偏是臨近重陽風雨越多,今日如此溫暖明麗,特別叫人愛惜,秋花香濃,

正是一個絕好登高的佳節。“正自”五句又突作頓折,以羈懷、憶人轉出兩層“絕憐”之餘的感傷,一是怕登臨荒台高處,目睹故國江山已物是人非,備感羈旅漂泊之愁懷難抑,無法承受紛亂的悲感愁情集於方寸矣。二是賞花飲酒,尊前座上,自然思念昔日濾酒插花,暢飲狂歡的舊侶。下片以“淒清”二字總上挽下,感慨今昔盛衰劇變。“淺醉”二句承“尊前”寫借酒澆愁,然而愁情深重,酒難澆熄,雖暫得淺醉,又為愁情擾醒。“記長楸”五句寫詞人愁醒難堪之原因。最後“盡烏紗”四句隱喻自己雖入元為學官,並不以任官為重,風吹烏紗官帽便任隨它去,何足珍惜?吾意便要老天知道,我華髮星星,依然心懷故國。末尾作直接的呼告,發人深省。

《六醜·楊花》

彭元遜

似東風老大,
那複有當時風氣。
有情不收,
江山身是寄,
浩蕩何世?
但憶臨官道,
暫來不住,
便出門千里。
癡心指望回風墜,
扇底相逢,
釵頭微綴。
他家萬條千縷,
解遮亭障驛,
不隔江水。

瓜洲曾艤,
等行人歲歲,
日下長秋,
城烏夜起。
帳廬好在春睡,
共飛歸湖上,
草青無地。
愔愔雨,
春心如膩。
欲待化、豐樂樓前帳飲,
青門都廢。
何人念流落無幾。
點點摶作雪綿松潤,
為君裛淚。

賞析:

本詞詠楊花。楊花有情但世道無情,絲絲嫋嫋隨風飄零天涯,故楊花深得身世坎坷的詞人共鳴。上片寫楊花有情而癡心。“似東風”八句寫暮春時東風仿佛已經衰老,楊花有情卻誰也不收,江山遼闊,身世飄零如寄,飄蕩蕩不知時變世易。“癡心”六句承上之“有情”,辭意轉進寫楊花雖飄蕩無依,

仍眷戀美人之輕扇和釵頭。下片寫楊花終生不渝的春心,“瓜洲”七句承上片“江山身是寄”,具體描述了楊花或依舟於瓜洲渡口,或飄下於長秋宮殿,或春睡於帳廬,或流離於湖上,展現了楊花孤身羈旅飄零空闊江山的情狀。“愔愔雨”三句推進一步,寫楊花之“欲待化”,即將要消亡化去之際,雖濕粘不飛,不能赴豐樂樓餞別行人,不能去青門伴隨高士隱居,卻依然“春心如膩”,依然有著至死不渝的柔膩纏綿,執著堅韌的“春心”,婉曲地傳達出詞人對故國江山和羈旅行人的深情摯意。最後“何人念”三句感歎無人憐念楊花一生流落,生命短暫,以“為君裛淚”向楊花深致傷悼,實為詞人為自身命運之傷悼。本詞並沒有固守詞家所謂不粘不滯的行規,
而是直抒其情,隨意任性,洋洋灑灑,如漫天飛舞無可依歸的落絮遊絲,倒也清新別致。

長相思李煜的詩意

《長相思》

作者:李煜

原文:

一重山,兩重山,
山遠天高煙水寒,
相思楓葉丹。

菊花開,菊花殘,
塞雁高飛人未還,
一簾風月閑。

注釋:

1、重:量詞。層,道。
2、煙水:霧氣濛濛的水面。唐代孟浩然《送袁十嶺南尋弟》中有“蒼梧白雲遠,煙水洞庭深。”詩句。
3、楓葉:楓樹葉。楓,落葉喬木,春季開花,葉子掌狀三裂。其葉經秋季而變為紅色,因此稱“丹楓”。古代詩文中常用楓葉形容秋色。丹;紅色。
4、塞雁:塞外的鴻雁,也作“塞鴻”。塞雁春季北去,秋季南來,所以古人常以之作比,表示對遠離故鄉的親人的思念。唐代白居易《贈江客》中有詩句:“江柳影寒新雨地,

塞鴻聲急欲霜天。”
5、簾:帷帳,簾幕。風月:風聲月色。

詩意:

山一重兩重,層巒疊嶂,就如同心中的相思層層疊疊,連綿不絕。山遠天高望不到盡頭,就如同相思無際無涯。而寒的不僅僅是煙霧深鎖的水面,更是思人的心情。相思日久,已到暮秋,楓葉正紅,而紅不過相思之苦。

花開花謝,相思經年,邊塞的大雁也高飛還故鄉,而遠去的人卻還沒有回來,相比塞雁之還,離人之苦更甚。遠人不歸,便只好任那風月閉于於簾外。人靜簾閑,而不靜不閑的,是心中無窮無盡的思念之情。簾閑而心亂。

賞析:

“秋怨”,是統貫全詞的抒情中心。雖然通篇未曾出現“秋”、“怨”字眼,但仔細吟誦一遍,便會覺得“秋怨”二字確實最為簡潔、準確地概括了本詞的旨意。

全詞寫了一個思婦在秋日裡苦憶離人、急盼歸來,然而最終沒有盼來的怨恨心緒。

上片寫她望中所見之景。那遠行在外的征人而今身處何方呢?他是否正跋涉在返鄉的路上呢?懷著這種焦迫不安的心情,她不時地企足遙望,希望能夠有所發現。可是,進入視野的除了重重疊疊的山嶺峰巒外,還有的就是遼闊高遠的青冥和天際處的迷離煙水了。

第三句描寫了一幅荒寂寥廓的群山秋色圖,層次極為分明:“一重山”,是近景,“二重山”,是中景;“山遠天高煙水寒”,是遠景。這一切都是跟著思婦眺望目光的由近及遠漸次展開的。清初詞人納蘭性德的名作《長相思》曰:“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寫主人公越山過水,漸去漸遠,很可能是受了該詞的啟發。需注意的是,“煙水寒”的“寒”,並非僅僅用來形容“煙水”,而且還曲折傳出了思婦的心理感覺。正因為久望不見,更添哀傷,心頭才滋生了寒意。如此,則目中所見,自然皆帶寒意了。上片結句說她“望盡天涯路”而無所得,便收束眼光,不經意地掃視周遭景物,瞥見不遠處有楓葉如火,灼人眼目。這使她猛然想起:時令又到了丹楓滿山的秋天,自己經年累月的相思之情何日才能了結啊?“相思”一詞的出現,使得詞旨豁然顯現。

下片便順著“相思”折入,著重刻畫她的心理活動,寫她思中所念之事。“菊花開,菊花殘”,用短促、相同的句式,點出時間流逝之速,暗示了她相思日久,怨愁更多。緊連著的“塞雁高飛人未還”,可視為她的直接抒情,也可以看作她在觸景生情。塞外大雁尚且知道逢秋南歸,那飄泊在外的遊子為什麼還見不到他的蹤影呢?用雁知“歸”來反襯人不知“還”,就更深一層地表現出了她的內心怨苦。()怨恨盡可以怨恨,但它畢竟是產生於“相思”基礎上的,如今良人未還,說不定他碰上了什麼意外,或是在路途上染上了風疾。這些想法湧上心頭,使得女主人公在怨恨之餘,又深深地為他擔憂起來了。“一簾風月閑”,刻畫出了思婦由於離人不歸,對簾外風晨月夕的美好景致無意賞玩的心境。柳永《雨霖鈴》詞寫一對戀人分別後的意緒說:“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含意正與此同。

這首詞的最大特點是,句句寫思婦“秋怨”,“秋怨”二字卻深藏不露。對思婦的外貌、形象、神態、表情未作任何描摹,而是側重於表現出她的眼中之景,以折現其胸中之情,用筆極其空靈。李煜詞的語言錘煉功夫很深,他善於用單純明淨、簡潔準確的語言生動地再現物象,展示意境。這個特點在該詞裡也有鮮明的體現,象“山遠天高煙水寒”句,自然明朗,形象豐富,立體感強,境界闊遠,並且景中蘊情,耐人尋味。對這首詞,前人評價頗多,其中以俞陛雲之說為精當:“此詞以輕淡之筆,寫深秋風物,而兼葭懷遠之思,低回不盡,節短而格高,五代詞之本色也。”

很可能是受了該詞的啟發。需注意的是,“煙水寒”的“寒”,並非僅僅用來形容“煙水”,而且還曲折傳出了思婦的心理感覺。正因為久望不見,更添哀傷,心頭才滋生了寒意。如此,則目中所見,自然皆帶寒意了。上片結句說她“望盡天涯路”而無所得,便收束眼光,不經意地掃視周遭景物,瞥見不遠處有楓葉如火,灼人眼目。這使她猛然想起:時令又到了丹楓滿山的秋天,自己經年累月的相思之情何日才能了結啊?“相思”一詞的出現,使得詞旨豁然顯現。

下片便順著“相思”折入,著重刻畫她的心理活動,寫她思中所念之事。“菊花開,菊花殘”,用短促、相同的句式,點出時間流逝之速,暗示了她相思日久,怨愁更多。緊連著的“塞雁高飛人未還”,可視為她的直接抒情,也可以看作她在觸景生情。塞外大雁尚且知道逢秋南歸,那飄泊在外的遊子為什麼還見不到他的蹤影呢?用雁知“歸”來反襯人不知“還”,就更深一層地表現出了她的內心怨苦。()怨恨盡可以怨恨,但它畢竟是產生於“相思”基礎上的,如今良人未還,說不定他碰上了什麼意外,或是在路途上染上了風疾。這些想法湧上心頭,使得女主人公在怨恨之餘,又深深地為他擔憂起來了。“一簾風月閑”,刻畫出了思婦由於離人不歸,對簾外風晨月夕的美好景致無意賞玩的心境。柳永《雨霖鈴》詞寫一對戀人分別後的意緒說:“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含意正與此同。

這首詞的最大特點是,句句寫思婦“秋怨”,“秋怨”二字卻深藏不露。對思婦的外貌、形象、神態、表情未作任何描摹,而是側重於表現出她的眼中之景,以折現其胸中之情,用筆極其空靈。李煜詞的語言錘煉功夫很深,他善於用單純明淨、簡潔準確的語言生動地再現物象,展示意境。這個特點在該詞裡也有鮮明的體現,象“山遠天高煙水寒”句,自然明朗,形象豐富,立體感強,境界闊遠,並且景中蘊情,耐人尋味。對這首詞,前人評價頗多,其中以俞陛雲之說為精當:“此詞以輕淡之筆,寫深秋風物,而兼葭懷遠之思,低回不盡,節短而格高,五代詞之本色也。”

下一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