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愛情 » 單身時節

是早戀還是絕戀

“年輕的夜裡,聽過一首歌,

清冽纏綿,如山風拂過百合——”

——席慕容

我把席慕容的這首小詩慎重地題在心怡的日記本裡,合起來,交給了她。這樣,我和心怡,這個十八歲的女高中生之間為期兩個月的諮訪關係終於告一段落了。心怡把本捧在胸前,起身告辭。走到門口,她突然又回過頭來,再一次用孩子氣的口吻說:“林老師,我以後有空了,可不可以來看看您?”我望著她充滿善良純真的大眼睛,欣慰而又感慨萬千地點了點頭——就是這雙眼睛,就是這種溫良的口氣,讓這個品學兼優的女孩子在高考前後經歷了一段非同尋常的心理煎熬和考驗。

而今,這段經歷總算結束了。明天,她就將是大學一年級的新生。我目送她出門,眼前卻浮現出她第一次來諮詢時的情景……

一、我是不是快“瘋”了?

高考結束後,前來諮詢室進行考後心理調適的學生和家長不少,心怡也是夾在他們當中走進來的,所以當她在我對面坐下來的時候,我並沒把她的問題想得很嚴重,以為也是一例學習壓力引起的焦慮症。

“我到諮詢室門口來過好多次了!不過一次也沒敢進來。”心怡有些緊張地說。我微笑著點點頭,用眼神鼓勵她往下說。

“今天我來之前下了很大決心,無論如何也要走進諮詢室,把我的事情講給您聽,請您幫助我,……我覺得自己變得太多了。

我是高三的學生,

今年畢業,被保送上了大學,別的同學都很羡慕我,說我不要太開心噢,既沒有高考的壓力,也沒有等待通知的不安。爸爸、媽媽也覺得我可以輕鬆輕鬆了。可是不知道為什麼,我反而就是輕鬆不下來,更開心不起來。每天都覺得頭脹脹的,老是有一些莫名其妙的想法,而且特別害怕看到一些特別的字眼或圖片……”

“什麼樣的字眼、圖片呢?可以給我舉個例子嗎?”我輕聲地詢問。

心怡有些猶豫地望著我,我點點頭,她終於小聲地說:“比方說‘死’啊什麼的。”

我鼓勵著點點頭。

“這種害怕已經有半年了,每次我都盡力避開這些文字啊,圖片啊,鏡頭啊。又不敢跟父母親講,怕他們不理解,罵我,後來跟一個好友講了,好友說:‘這有什麼好怕的,

勇敢點!’可我還是害怕,而且每次都覺得人很難受,好像血液一下子全往頭上湧似的,胃也難受極了。除了這個以外,我每天還老是睡不好覺,躺在床上就會胡思亂想,有時侯想:‘心怡是誰?我是誰?我為什麼活著?人為什麼要活著?’照著鏡子的時候,我又想:‘是的,我佔據了這個肉體。’跟別人說話,我也會懷疑說話的是不是我……以前的我不是這樣的,以前的我開朗、樂觀,而現在情緒卻總是很差,提不起精神,覺得生活很無聊,常常有無名的壓抑和痛苦,甚至有時會突然想到自殺…… 我現在很怕一個人呆著,怕自己會控制不住做出什麼……”講道這裡,心怡的眼睛裡淚光閃閃的,她用微微顫抖的聲音問我:“老師,您說我是不是瘋了?”

我笑了笑,

伸手抽了一張紙巾遞給她,稍等了片刻說道:“你看,今天你能自己鼓起勇氣到林老師這裡來做諮詢,又能很流利地講述自己的情況,說明你是一個很聰明、理智的女孩,怎麼會是‘瘋’了呢?老師可以非常肯定地告訴你,你是一個很正常的人。”

“可是,……”心怡半信半疑地望著我。

“可是你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不正常的現象,對不對?”我接著說。

心怡用期盼的目光等待著,我接下去解釋:“就像一個正常人也會感冒、發燒一樣,正常人的心理有時侯也會因為有這樣那樣的‘病菌’入侵而生病,顯出不正常來,這些‘病菌’可以是生活裡突然發生的事,也可以是我們心裡早就攜帶但是沒有‘發作’過的一些細枝末節,或是我們性格組成中的某些特殊成分,

你馬上是大學生了,下面這個問題你一定回答得出來——人在什麼狀態下最容易感染病毒而生病呢?”

心怡認真地想了想說:“應該是體質比較弱、抵抗力差的時候吧?”

“那什麼又會導致抵抗力差呢?”我接著問。

“嗯……,營養不良,遺傳,還有疲勞過度……”

“對呀,我們的心理也是一樣,當它所受的呵護不夠,承受的過多,太累太虛弱的時候,這些裡裡外外的‘病菌’中的某一個就會象定時炸彈那樣‘爆炸’,讓我們覺得很不舒服,好像突然間做什麼都不對勁了。”

“對,林老師,我就是這種感覺!”心怡使勁地點頭。

“嗯,所以,從今以後,林老師和你的任務就是‘排彈’,找出那些使你那麼難受的事情來,一件一件地消滅它,或者給他們換個安全環境,然後在你的心裡重新‘灑水’、‘種花’,

讓它再變得陽光明媚,好嗎?”

心怡被我說得破涕為笑了,從她的眼神裡看得出來,她已經對我產生了完全的信任,而先前那個關於“瘋”的念頭,已經被這份信任徹底消滅了。(建立良好的諮防關係是諮詢開始的第一步,也是至關重要的一步。此外,諮詢重心的建立一定要抓住根本問題。心怡所患的是典型的‘焦慮性神經症’,但在她身上表現得比較複雜,一是不祥恐怖,比如怕一些不祥的字詞、聲音、畫面;一是強迫性的窮思竭慮,比如說不斷地考慮生命是什麼,人是什麼,我為什麼是人等等。這兩種表現作為症狀大都發生在青少年之中。不過,它們不是該來訪者的主要問題,正是由於長期積壓的焦慮無法排遣,她才用了‘怕’和‘想’這兩個辦法來舒緩自己的情緒。如果諮詢師僅僅停留在表面化的症狀上,往往會使諮詢陷入困境。)

“你現在的狀況,是因為情緒過於壓抑,精神過於緊張而造成的,青少年中出現你這種症狀的人很多,林老師就接待過不少。告訴我,你是不是一直都對自己要求很嚴,不允許自己犯一點點小錯或表現出軟弱?”

“對的,我就是這樣的。”心怡不停地點頭,又告訴我:“從小我一直希望自己活得更有意義一些,我儘量把每分鐘都過得很好,很充實!”

“那你一直都做到了嗎?”

“幾乎是的,我的成績一直很好,班級工作也很出色。不過,”心怡的臉色黯了一下,“高二那年我生了心肌炎,住了很長時間院。那段時間我過得很不好。”

我點點頭,沒有接著這個問題問下去,轉而問了問她幼兒、童年、少年期的一些情況,又做了SCL—90自評量表,結果顯示:

總分:127

總均分:1.444444

陽性專案數:48

陽性症狀均分:48

軀體化:1.083333

強迫症狀:2.4

人際關係敏感:.1111111

抑鬱:1.769231

焦慮:3

敵對:.6666667

恐怖:1.714286

偏執:.6666667

精神病性:.8

判斷主要是看各因數均分(分值0—4分),超過兩分表示有中等程度症狀。三分以上,表示有相當嚴重的傾向,兩分以下不考慮。

心怡的焦慮分明顯偏高,強迫分次之。

我對心怡簡單解釋了量表得分,然後說:“你剛才講的林老師都記在心裡了,而且我想接下去你要講的將是非常重要的,那段日子對你的觸動一定不少。今天我們先到這裡,你回去好好休息休息,如果願意的話,也可以把那段時間裡你想過些什麼、體會到了什麼都寫下來,下次帶來我們一起分析,好嗎?”

“寫下來嗎?”心怡低著頭想了想,說:“林老師,我想下次帶些東西來給你看,好嗎?”

“好呀。”我答應道。“一定是女孩子的日記本什麼的。”我想。後來的事實證明,我猜對了,但我絕沒有想到的是那本日記卻給我帶來了無比強烈的震撼,我只覺得再高明的小說家也編不出那樣純情的故事來了。

二、 是早戀,還是絕戀?

心怡第二天就帶著她的日記本來到了諮詢室。

“這是我從高二生病開始寫的日記,那時我第一次發覺自己也和平常人一樣脆弱,本來以為什麼都能夠被自己安排得很好,可是大病一來,我就象只玻璃杯,摔碎了。我不能去學校,也不能多看書,覺得生命都白白浪費掉了,很惱恨。我的這些感受都寫在這本日記裡了,裡面還有一些對我來說非常重要的東西。我不知道這些跟我現在的問題有沒有關係,我想跟您從頭說說——”心怡邊說邊打開了日記本精緻的小鎖,翻到第一頁,遞給了我。

日記本的扉頁上,貼著一個男孩子的照片。男孩穿著一身白色運動衣,高大英俊,臉上掛著十七、八歲的高中生才有的稚氣純真的笑。

“這是健君,一個患白血病的高中生。我認識他是從報紙上的一篇報導開始的。報導裡說他是市重點中學的一名高材生,高三的時候,也就是去年吧,檢查出患了白血病,家裡雙下崗,經濟非常困難,而健君手術需要幾十萬。那時候我也正在生病,看了報導,就決定去醫院看看健君,再送100元錢給他。健君不是我資助的第一個病兒,我從高一起就開始給一些報紙上報導過的生活困難或身患疾病的同學寄錢、寫信、或是送書了,用的都是自己的壓歲錢或稿費。健君是其中最可憐的一個,因為我去看了他幾次才知道,他的家庭太缺乏愛,父母根本就不象報導裡所說的那樣關心他,他們甚至會在健君的病床前大吵大鬧,到了最後健君病危,需要搶救時,兩個人竟然都不肯簽字,說‘誰簽字誰付錢!’我因為正好在休養階段,時間很空,又離健君的醫院很近,所以常去看他。剛開始的時候,健君總是象個小孩一樣一見我就頑皮地笑,後來我們談得多了,有一次他當著我的面哭了起來,他說他不怕病魔,可他怕父母吵架。我漸漸知道他的心裡很苦,從小父母老是為了錢和房子的事生氣,一生氣就拿他當出氣筒,媽媽還動不動就帶著他離家出走。為了讓父母高興,少生氣,也為了麻痹自己,他從初三開始就沒命地讀書,成了學校的尖子。這些事情都是他寫在我的日記本上的。為了互相鼓勵,我們交換了日記本。為了讓健君開心,我總是講些笑話給他聽,又一起唱歌。健君開玩笑說,等他病好了,要畫一本關於我和他的幽默漫畫集,我的化名叫‘心怡’,他叫‘健君’。有一次我去看他,看到病房裡都是來捐款的人,還有電視臺的記者,就悄悄地走了,沒想到他躲開記者,從十樓追我到一樓,人累得渾身都濕透了。他說我的出現讓他第一次覺得有人真正地關心他,第一次覺得天下除了象他媽媽一樣追逐金錢、利益的女性以外,還有善良的好女孩。那天下午我去看他,他一個人在吊鹽水,時間很長了,他想上廁所,我只好幫他把鹽水瓶拿過去,走進洗手間,他突然回轉身來,滿臉的淚水,我嚇壞了,連聲問他怎麼了,他不回答,只是一個勁地搖頭,過了好久才用顫抖的聲音說,他願為我死-----他還,健君他還在我的額頭上飛快地吻了一下------這是我一生最大的秘密,我不知道該怎麼說。我當初真的只想多給健君一點快樂和關心,因為他不象別的病孩有家人貼心的關愛。健君寫給我的日記上說,他經歷了那麼多,已經不是小孩子了,他說他懂得什麼叫愛,他喜歡善良、純樸,一心想著為別人付出的人,他說他也要為這樣的人付出。他說要為我活下去,要在二十四歲的時候有套兩室一廳的房子,有固定的收入,有存款,要讓我的父母放心我和他在一起------健君一直很頑強地抵抗疾病,可是兩次骨髓移植手術都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耽誤了。最後,臺灣那位捐獻骨髓的人可以進行移植了,健君卻又患了感冒,一直到最後都沒有好。那天臨晨六點,我接到他父親的電話,趕到醫院的時候,健君已經說不出話來了,他的眼睛一直看著我,一直看著我,我知道他還有話要對我說------”

心怡講到這裡已經泣不成聲了。我捧著這本那麼特殊的日記,就好象捧著兩顆水晶心,久久不能作聲。要不是職業要求需要冷靜,我的眼淚也早已下來了。心怡的癥結就在這裡,她背負著這麼重的一個情結走了那麼多路,她一如既往地要求自己完美,順利完成學業,不動聲色地成長,“一切都能負擔得起,而不是象個玻璃杯,一摔就碎。”這個充滿愛心的女孩子異常理智地處理著自己生命中的一切際遇,而當她再也無法消化自己的情緒時,強迫症狀就產生了。過分和過久的壓抑,使心怡把學業和情感的暫時重負當作了長在自己生命上的一部分,忘記了它們原本都是可以清理或放下的。太苛求生命的完美,反而剝奪了它自由成長的機會。心怡對於死亡的恐怖與健君的去世並沒有直接聯繫,精神的過於緊張才是根源問題。試想,一個高中女學生,面對生命邊緣的愛的表白,她該如何對待呢?肯定不能跟給老師或家長講,因為那是他們的大忌;又不能說給同學聽,因為這個“愛情故事”發生在她的愛心行動裡,那樣會讓更多的人誤解她當初的動機,何況她現在還資助著其他幾個人。與健君短短數月的相處,更是留下了無數的疑問:一個一米八幾的同齡人美好的生命就在她眼前枯萎下去,而他的親人怎麼還忍心為住房、錢款產生糾紛?報紙的報導怎麼會抹殺掉一些真情,又把一些沒有的事講得很動聽?儘管她和其他好心人盡了那麼多努力,卻還是沒能留住健君的生命,那麼這些資助活動還有沒有意義?她又究竟能為這些病人們做些什麼?------所有的問題糾結在心怡心裡,直到今天,才有了可以宣洩一氣的機會。

我把日記本留下來,詳細地看了很多遍,排除故事虛構的可能性,同時更仔細地分析健君和心怡的這段交往帶給心怡的心靈撞擊是如何的。健君在一篇日記裡寫道:“我一生雖成績驕人,但活得很孤獨、寂寞,爸爸媽媽因為有了我才結婚的,兩人感情不合,一直吵鬧,要不是我每次又跪又求,他們早就離婚了。我懂得我的未來只有靠我自己來創造,我也想給這個家帶來一些快樂,所以我發奮讀書,象個機器人一樣。上高三了,又得了這個病,我原來的目標是重點大學,現在我覺得風險太大,萬一我再累倒下去,就沒辦法報答你了,你也會很傷心的。------不過我一定努力,我暗暗告訴自己,健君,你要爭氣,要讓全世界都為我們高興!------”

望著照片上那張純真得近乎透明的笑臉,我無法想像當他離開的時候,這個外表柔弱的小女孩心怡是用了多大的毅力來承受的!家長和老師們常常“談戀色變”,害怕“早戀”會影響孩子的學習,但也許這種恐慌比早到的情感本身更有害,因為產生感情是正常的,但要把正常的東西躲躲藏藏,問題可能就來了。心怡心裡的負罪感和對於純摯情誼的追思一直在鬥爭。而其實這種鬥爭早就可以結束了,因為即使這份感情來得太早了點,但它還是坦蕩得足以能夠為人稱頌。我決定把這一點放在每一次的治療之後與心怡一起體會、分析。而治療的著手點,就從她目前的恐怖症狀開始。

三 、死亡是生命的另一部分

心怡第三次來到諮詢室。我和她一起建立了一個焦慮等級量表,把她對於死亡的恐怖分為10級,從弱到強依此是:植物死亡——昆蟲死亡——大型動物死亡——寫到死亡——讀到死亡——隨意聯想——看到圖片——看到鏡頭——聽到過程——親臨現場。然後我教會了她漸進性肌肉放鬆訓練法,讓她從腳到頭全部放鬆。

心怡學得很快,第一遍做完,她的雙眼微閉,頭靠在沙發上,臉上浮出一種很祥和的微笑。“很舒服,林老師。”她輕聲說。

“好的,現在我們開始脫敏療法。林老師會根據你的等級量表,從最弱的那一項開始請你想像或接觸,你聽到或想到時,有不舒服的地方,就馬上告訴我,好嗎?”

“好的。”心怡非常配合。

我拿出一朵事先準備好的已經枯萎的玫瑰花,輕輕放在心怡手上,然後讓她慢慢睜開眼睛,告訴我看到了什麼。心怡好奇地說:“是花呀?”我說:“是呀,一朵已經凋謝的花。凋謝是植物的一種死亡,你怕嗎?”

心怡搖搖頭:“我覺得很放鬆,能夠面對這種凋謝。”

“好的,我們繼續往下,”我說著,又拿出了一枚蝴蝶標本,放到心怡眼前。心怡說:“以前看到的時候,會覺得有點頭暈,但今天沒有,好象還可以仔細看看。大概因為做了放鬆操,加上環境也很舒服的原因吧,我不緊張。”

“對,這就是生理作用于心理的表現。情緒的變化可以引起我們肌肉群的變化,反過來肌肉群的有意識變化對情緒也有很大的影響。所以這套放鬆操你回家後要每天做兩次,讓自己的肌體先學會放鬆。”我趁熱打鐵,給心怡增加心理常識,以爭取她更積極的配合。

接下來的放鬆進行得比較緩慢,每一個層次都有兩到三次的反復。我讓心怡把她所能想到的關於死亡的詞都寫下來,寫到哪裡不舒服了,就停下來,對感到緊張的部位進行放鬆,然後再寫,直到她覺得已經“無所謂”為止。接著是朗讀羅賽寧的詩“當我死了------”;然後是看有關死亡的圖片,看齊豫MTV《飛鳥和魚》裡的死亡場景。我一邊幫她做脫敏,一邊跟她討論,為什麼導演要用這些場景,表現的是什麼。“死亡”這個主題又是如何在藝術作品中得到美的昇華的。

三次的系統脫敏,加上心怡在家裡的配合作業,最後,心怡開始愉快地跟我說起《阿甘正傳》中阿甘母親臨終時講給阿甘的一句話來:“死亡本來就是生命的一部分。”我驚歎於這個女孩子的領悟力,但同時也有些擔心,因為接下來的治療沒有這麼多的表面現象作為對手,反而會更難於進行。心怡會不會在第二個治療階段裡喪失信心,或是“謊報軍情”呢?

四、 生活也是一門遺憾的藝術

心怡的焦慮屬於特質型的,也就是說她的本來就容易焦慮,對自我的過於苛求、追求完美,都會造成她的過度緊張。這一點我已經跟心怡討論過很多次了,她接受,但對於治療似乎於事無補。“我還是對自己要求很多,因為我愛自己,害怕浪費生命。”心怡說,“但是我現在明白一點了,那就是真正的對世界寬容就是不能要求別人都象自己一樣活著,每個人有不同的生活目標。健君的父母也一樣。報社記者也有他們的種種用意。我開始對各種生活裡會出現的千差萬別的情況有心理承受力了,我不再會象以前那麼想不通了。”

這當然是她人格成熟的一個標誌,也是認知療法的一點成功。可是對於她的始終無法對自己寬容卻還得調整一下治療方法。

我安排心怡參加了“學生心理沙龍”,並讓她擔任理事。心怡很開心,也很投入,把每次的活動都策劃得有聲有色。生活充實起來,加上有同齡人的交流,她的強迫性窮思竭慮開始好轉了,我又鼓勵她把自己思索的一些問題講出來與大家共同討論。慢慢地,她不再有很多無意義的思考了,但興奮點卻轉移到每次沙龍活動的好壞上來。“每次我都會在腦子裡預演或重播一下活動的全過程,搞得頭脹脹的。”心怡說。這是我預料之中的,這個興奮點的轉移使我和心怡又回到了現實世界裡來解決問題,而不再圍著那些因生活空白而產生的“哲學思考”兜圈子。我希望它們“自然”消失。(集體療法對於青少年強迫症的治療有非常好的輔助作用,在團體活動中還可以運用對話、角色扮演等活潑的遊戲方式,使來訪者的注意力從自己的症狀轉移到日常生活中來。這比其他方式的干預都更為自然,也更適用於青少年,因為他們跟成年來訪者比,生活結構簡單,社會負擔輕,很容易重建自己的生活支點。)

我開始跟心怡講“森田療法”,講什麼叫“順其自然”,但並不要求她照做,只是讓她參悟其中的道理。(在諮詢的時候,適當地向有一定知識層次的來訪者介紹一些心理知識,往往能夠使他們發揮主觀能動性,從而更好地配合治療。)同時建議她多到大自然裡走走,體會什麼叫“自然”。心怡接受我的建議,爭得父母同意後,到鄉下親戚家住了一個星期,回來之後一臉喜悅地跟我說:“林老師,真的,大自然裡的一切都是那麼祥和,又都是生機勃勃的!它們似乎都很享受生命本來的樣子的!”

我也為她的心得而喜悅,同時詢問了她最近的睡眠狀況。她說她最大的收穫就是現在可以“非常快樂地和自己呆在一起而不慌張了”,她開始明白“就象每一個正常人都有影子一樣,她也和別的人一樣有缺點,有脆弱的時候,也有活得象小草一樣平凡但自然的時候。”關於健君,她也逐漸能把他當作自己記憶裡的一部分來容納,而不再是想藏沒處藏,想忘忘不掉了,因為就象我說的,“你的悲傷、紀念,都是正常的。生命就象足球,也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健君就是這門藝術中的一部分,也只能是一部分。抹殺掉,是不可能的;擴展成全部,則會遮蓋掉生命的其他精彩之處。”心怡說她現在覺得好象終於可以喘口氣,象以前一樣坦蕩地做人了。健君給了他最真摯的情誼,她完全可以坦坦蕩蕩地珍惜。至於那是不是愛情,又有什麼關係呢?

我最後給心怡安排了兩次催眠,希望借此可以更好地鞏固已經取得的效果,同時增強她自我心理調節的信心,根除她對諮詢開始產生的依賴。催眠比想像的進行得順利,心怡每次都有無比愉悅的體驗,結束之後,她告訴我“現在就想跳起來,因為整個人都好舒服!”

五、尾聲

心怡的治療與諮詢就這樣結束了。我不敢擔保她以後的人生道路上還會不會出現類似的心理狀況。因為在我看來,的成長必定要經歷一些反復的。而且從我學做諮詢以來,對於心怡用的技術方法最多,我不知道這樣的“多管齊下”會不會有什麼特別之處。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根據來訪者在不同階段的不同情況及時調整治療方法,比死守一種技術要好得多。也許,這也是“以人為本”的表現之一吧。

有人說:“少女情懷總是詩”。生活中象心怡這樣性格的女孩不少,在她這個年紀碰到類似問題的人也不會少,她們對自己要求很高,學習工作都很出色,這一點往往會使家長和老師忽略她們成功背後的心理問題。過多的讚譽也許會把她們到了嘴邊的話又堵回去。這樣,跟一般的孩子比,不良情緒反而更加不易宣洩。所以,無論是老師、家長、還是心理諮詢師,在面對她們的時候,最好都能更感性化一些,“將心比心”,減緩她們的心理負擔。

年輕的心應該能夠如花開放——只要及時卸下沉重的“情”。但願所有和心怡一樣的女孩子都能象心怡一樣,學會對自己象對別人一樣寬容;學會找一個健康的方式來“收藏”自己暫時沒精力去考慮的感情——這個收藏者可以是自己,也可以是老師或者親人;學會面對生命之中的柔弱,必要的時候,享受它,猶如享受“山風拂過百合”!

她才用了‘怕’和‘想’這兩個辦法來舒緩自己的情緒。如果諮詢師僅僅停留在表面化的症狀上,往往會使諮詢陷入困境。)

“你現在的狀況,是因為情緒過於壓抑,精神過於緊張而造成的,青少年中出現你這種症狀的人很多,林老師就接待過不少。告訴我,你是不是一直都對自己要求很嚴,不允許自己犯一點點小錯或表現出軟弱?”

“對的,我就是這樣的。”心怡不停地點頭,又告訴我:“從小我一直希望自己活得更有意義一些,我儘量把每分鐘都過得很好,很充實!”

“那你一直都做到了嗎?”

“幾乎是的,我的成績一直很好,班級工作也很出色。不過,”心怡的臉色黯了一下,“高二那年我生了心肌炎,住了很長時間院。那段時間我過得很不好。”

我點點頭,沒有接著這個問題問下去,轉而問了問她幼兒、童年、少年期的一些情況,又做了SCL—90自評量表,結果顯示:

總分:127

總均分:1.444444

陽性專案數:48

陽性症狀均分:48

軀體化:1.083333

強迫症狀:2.4

人際關係敏感:.1111111

抑鬱:1.769231

焦慮:3

敵對:.6666667

恐怖:1.714286

偏執:.6666667

精神病性:.8

判斷主要是看各因數均分(分值0—4分),超過兩分表示有中等程度症狀。三分以上,表示有相當嚴重的傾向,兩分以下不考慮。

心怡的焦慮分明顯偏高,強迫分次之。

我對心怡簡單解釋了量表得分,然後說:“你剛才講的林老師都記在心裡了,而且我想接下去你要講的將是非常重要的,那段日子對你的觸動一定不少。今天我們先到這裡,你回去好好休息休息,如果願意的話,也可以把那段時間裡你想過些什麼、體會到了什麼都寫下來,下次帶來我們一起分析,好嗎?”

“寫下來嗎?”心怡低著頭想了想,說:“林老師,我想下次帶些東西來給你看,好嗎?”

“好呀。”我答應道。“一定是女孩子的日記本什麼的。”我想。後來的事實證明,我猜對了,但我絕沒有想到的是那本日記卻給我帶來了無比強烈的震撼,我只覺得再高明的小說家也編不出那樣純情的故事來了。

二、 是早戀,還是絕戀?

心怡第二天就帶著她的日記本來到了諮詢室。

“這是我從高二生病開始寫的日記,那時我第一次發覺自己也和平常人一樣脆弱,本來以為什麼都能夠被自己安排得很好,可是大病一來,我就象只玻璃杯,摔碎了。我不能去學校,也不能多看書,覺得生命都白白浪費掉了,很惱恨。我的這些感受都寫在這本日記裡了,裡面還有一些對我來說非常重要的東西。我不知道這些跟我現在的問題有沒有關係,我想跟您從頭說說——”心怡邊說邊打開了日記本精緻的小鎖,翻到第一頁,遞給了我。

日記本的扉頁上,貼著一個男孩子的照片。男孩穿著一身白色運動衣,高大英俊,臉上掛著十七、八歲的高中生才有的稚氣純真的笑。

“這是健君,一個患白血病的高中生。我認識他是從報紙上的一篇報導開始的。報導裡說他是市重點中學的一名高材生,高三的時候,也就是去年吧,檢查出患了白血病,家裡雙下崗,經濟非常困難,而健君手術需要幾十萬。那時候我也正在生病,看了報導,就決定去醫院看看健君,再送100元錢給他。健君不是我資助的第一個病兒,我從高一起就開始給一些報紙上報導過的生活困難或身患疾病的同學寄錢、寫信、或是送書了,用的都是自己的壓歲錢或稿費。健君是其中最可憐的一個,因為我去看了他幾次才知道,他的家庭太缺乏愛,父母根本就不象報導裡所說的那樣關心他,他們甚至會在健君的病床前大吵大鬧,到了最後健君病危,需要搶救時,兩個人竟然都不肯簽字,說‘誰簽字誰付錢!’我因為正好在休養階段,時間很空,又離健君的醫院很近,所以常去看他。剛開始的時候,健君總是象個小孩一樣一見我就頑皮地笑,後來我們談得多了,有一次他當著我的面哭了起來,他說他不怕病魔,可他怕父母吵架。我漸漸知道他的心裡很苦,從小父母老是為了錢和房子的事生氣,一生氣就拿他當出氣筒,媽媽還動不動就帶著他離家出走。為了讓父母高興,少生氣,也為了麻痹自己,他從初三開始就沒命地讀書,成了學校的尖子。這些事情都是他寫在我的日記本上的。為了互相鼓勵,我們交換了日記本。為了讓健君開心,我總是講些笑話給他聽,又一起唱歌。健君開玩笑說,等他病好了,要畫一本關於我和他的幽默漫畫集,我的化名叫‘心怡’,他叫‘健君’。有一次我去看他,看到病房裡都是來捐款的人,還有電視臺的記者,就悄悄地走了,沒想到他躲開記者,從十樓追我到一樓,人累得渾身都濕透了。他說我的出現讓他第一次覺得有人真正地關心他,第一次覺得天下除了象他媽媽一樣追逐金錢、利益的女性以外,還有善良的好女孩。那天下午我去看他,他一個人在吊鹽水,時間很長了,他想上廁所,我只好幫他把鹽水瓶拿過去,走進洗手間,他突然回轉身來,滿臉的淚水,我嚇壞了,連聲問他怎麼了,他不回答,只是一個勁地搖頭,過了好久才用顫抖的聲音說,他願為我死-----他還,健君他還在我的額頭上飛快地吻了一下------這是我一生最大的秘密,我不知道該怎麼說。我當初真的只想多給健君一點快樂和關心,因為他不象別的病孩有家人貼心的關愛。健君寫給我的日記上說,他經歷了那麼多,已經不是小孩子了,他說他懂得什麼叫愛,他喜歡善良、純樸,一心想著為別人付出的人,他說他也要為這樣的人付出。他說要為我活下去,要在二十四歲的時候有套兩室一廳的房子,有固定的收入,有存款,要讓我的父母放心我和他在一起------健君一直很頑強地抵抗疾病,可是兩次骨髓移植手術都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耽誤了。最後,臺灣那位捐獻骨髓的人可以進行移植了,健君卻又患了感冒,一直到最後都沒有好。那天臨晨六點,我接到他父親的電話,趕到醫院的時候,健君已經說不出話來了,他的眼睛一直看著我,一直看著我,我知道他還有話要對我說------”

心怡講到這裡已經泣不成聲了。我捧著這本那麼特殊的日記,就好象捧著兩顆水晶心,久久不能作聲。要不是職業要求需要冷靜,我的眼淚也早已下來了。心怡的癥結就在這裡,她背負著這麼重的一個情結走了那麼多路,她一如既往地要求自己完美,順利完成學業,不動聲色地成長,“一切都能負擔得起,而不是象個玻璃杯,一摔就碎。”這個充滿愛心的女孩子異常理智地處理著自己生命中的一切際遇,而當她再也無法消化自己的情緒時,強迫症狀就產生了。過分和過久的壓抑,使心怡把學業和情感的暫時重負當作了長在自己生命上的一部分,忘記了它們原本都是可以清理或放下的。太苛求生命的完美,反而剝奪了它自由成長的機會。心怡對於死亡的恐怖與健君的去世並沒有直接聯繫,精神的過於緊張才是根源問題。試想,一個高中女學生,面對生命邊緣的愛的表白,她該如何對待呢?肯定不能跟給老師或家長講,因為那是他們的大忌;又不能說給同學聽,因為這個“愛情故事”發生在她的愛心行動裡,那樣會讓更多的人誤解她當初的動機,何況她現在還資助著其他幾個人。與健君短短數月的相處,更是留下了無數的疑問:一個一米八幾的同齡人美好的生命就在她眼前枯萎下去,而他的親人怎麼還忍心為住房、錢款產生糾紛?報紙的報導怎麼會抹殺掉一些真情,又把一些沒有的事講得很動聽?儘管她和其他好心人盡了那麼多努力,卻還是沒能留住健君的生命,那麼這些資助活動還有沒有意義?她又究竟能為這些病人們做些什麼?------所有的問題糾結在心怡心裡,直到今天,才有了可以宣洩一氣的機會。

我把日記本留下來,詳細地看了很多遍,排除故事虛構的可能性,同時更仔細地分析健君和心怡的這段交往帶給心怡的心靈撞擊是如何的。健君在一篇日記裡寫道:“我一生雖成績驕人,但活得很孤獨、寂寞,爸爸媽媽因為有了我才結婚的,兩人感情不合,一直吵鬧,要不是我每次又跪又求,他們早就離婚了。我懂得我的未來只有靠我自己來創造,我也想給這個家帶來一些快樂,所以我發奮讀書,象個機器人一樣。上高三了,又得了這個病,我原來的目標是重點大學,現在我覺得風險太大,萬一我再累倒下去,就沒辦法報答你了,你也會很傷心的。------不過我一定努力,我暗暗告訴自己,健君,你要爭氣,要讓全世界都為我們高興!------”

望著照片上那張純真得近乎透明的笑臉,我無法想像當他離開的時候,這個外表柔弱的小女孩心怡是用了多大的毅力來承受的!家長和老師們常常“談戀色變”,害怕“早戀”會影響孩子的學習,但也許這種恐慌比早到的情感本身更有害,因為產生感情是正常的,但要把正常的東西躲躲藏藏,問題可能就來了。心怡心裡的負罪感和對於純摯情誼的追思一直在鬥爭。而其實這種鬥爭早就可以結束了,因為即使這份感情來得太早了點,但它還是坦蕩得足以能夠為人稱頌。我決定把這一點放在每一次的治療之後與心怡一起體會、分析。而治療的著手點,就從她目前的恐怖症狀開始。

三 、死亡是生命的另一部分

心怡第三次來到諮詢室。我和她一起建立了一個焦慮等級量表,把她對於死亡的恐怖分為10級,從弱到強依此是:植物死亡——昆蟲死亡——大型動物死亡——寫到死亡——讀到死亡——隨意聯想——看到圖片——看到鏡頭——聽到過程——親臨現場。然後我教會了她漸進性肌肉放鬆訓練法,讓她從腳到頭全部放鬆。

心怡學得很快,第一遍做完,她的雙眼微閉,頭靠在沙發上,臉上浮出一種很祥和的微笑。“很舒服,林老師。”她輕聲說。

“好的,現在我們開始脫敏療法。林老師會根據你的等級量表,從最弱的那一項開始請你想像或接觸,你聽到或想到時,有不舒服的地方,就馬上告訴我,好嗎?”

“好的。”心怡非常配合。

我拿出一朵事先準備好的已經枯萎的玫瑰花,輕輕放在心怡手上,然後讓她慢慢睜開眼睛,告訴我看到了什麼。心怡好奇地說:“是花呀?”我說:“是呀,一朵已經凋謝的花。凋謝是植物的一種死亡,你怕嗎?”

心怡搖搖頭:“我覺得很放鬆,能夠面對這種凋謝。”

“好的,我們繼續往下,”我說著,又拿出了一枚蝴蝶標本,放到心怡眼前。心怡說:“以前看到的時候,會覺得有點頭暈,但今天沒有,好象還可以仔細看看。大概因為做了放鬆操,加上環境也很舒服的原因吧,我不緊張。”

“對,這就是生理作用于心理的表現。情緒的變化可以引起我們肌肉群的變化,反過來肌肉群的有意識變化對情緒也有很大的影響。所以這套放鬆操你回家後要每天做兩次,讓自己的肌體先學會放鬆。”我趁熱打鐵,給心怡增加心理常識,以爭取她更積極的配合。

接下來的放鬆進行得比較緩慢,每一個層次都有兩到三次的反復。我讓心怡把她所能想到的關於死亡的詞都寫下來,寫到哪裡不舒服了,就停下來,對感到緊張的部位進行放鬆,然後再寫,直到她覺得已經“無所謂”為止。接著是朗讀羅賽寧的詩“當我死了------”;然後是看有關死亡的圖片,看齊豫MTV《飛鳥和魚》裡的死亡場景。我一邊幫她做脫敏,一邊跟她討論,為什麼導演要用這些場景,表現的是什麼。“死亡”這個主題又是如何在藝術作品中得到美的昇華的。

三次的系統脫敏,加上心怡在家裡的配合作業,最後,心怡開始愉快地跟我說起《阿甘正傳》中阿甘母親臨終時講給阿甘的一句話來:“死亡本來就是生命的一部分。”我驚歎於這個女孩子的領悟力,但同時也有些擔心,因為接下來的治療沒有這麼多的表面現象作為對手,反而會更難於進行。心怡會不會在第二個治療階段裡喪失信心,或是“謊報軍情”呢?

四、 生活也是一門遺憾的藝術

心怡的焦慮屬於特質型的,也就是說她的本來就容易焦慮,對自我的過於苛求、追求完美,都會造成她的過度緊張。這一點我已經跟心怡討論過很多次了,她接受,但對於治療似乎於事無補。“我還是對自己要求很多,因為我愛自己,害怕浪費生命。”心怡說,“但是我現在明白一點了,那就是真正的對世界寬容就是不能要求別人都象自己一樣活著,每個人有不同的生活目標。健君的父母也一樣。報社記者也有他們的種種用意。我開始對各種生活裡會出現的千差萬別的情況有心理承受力了,我不再會象以前那麼想不通了。”

這當然是她人格成熟的一個標誌,也是認知療法的一點成功。可是對於她的始終無法對自己寬容卻還得調整一下治療方法。

我安排心怡參加了“學生心理沙龍”,並讓她擔任理事。心怡很開心,也很投入,把每次的活動都策劃得有聲有色。生活充實起來,加上有同齡人的交流,她的強迫性窮思竭慮開始好轉了,我又鼓勵她把自己思索的一些問題講出來與大家共同討論。慢慢地,她不再有很多無意義的思考了,但興奮點卻轉移到每次沙龍活動的好壞上來。“每次我都會在腦子裡預演或重播一下活動的全過程,搞得頭脹脹的。”心怡說。這是我預料之中的,這個興奮點的轉移使我和心怡又回到了現實世界裡來解決問題,而不再圍著那些因生活空白而產生的“哲學思考”兜圈子。我希望它們“自然”消失。(集體療法對於青少年強迫症的治療有非常好的輔助作用,在團體活動中還可以運用對話、角色扮演等活潑的遊戲方式,使來訪者的注意力從自己的症狀轉移到日常生活中來。這比其他方式的干預都更為自然,也更適用於青少年,因為他們跟成年來訪者比,生活結構簡單,社會負擔輕,很容易重建自己的生活支點。)

我開始跟心怡講“森田療法”,講什麼叫“順其自然”,但並不要求她照做,只是讓她參悟其中的道理。(在諮詢的時候,適當地向有一定知識層次的來訪者介紹一些心理知識,往往能夠使他們發揮主觀能動性,從而更好地配合治療。)同時建議她多到大自然裡走走,體會什麼叫“自然”。心怡接受我的建議,爭得父母同意後,到鄉下親戚家住了一個星期,回來之後一臉喜悅地跟我說:“林老師,真的,大自然裡的一切都是那麼祥和,又都是生機勃勃的!它們似乎都很享受生命本來的樣子的!”

我也為她的心得而喜悅,同時詢問了她最近的睡眠狀況。她說她最大的收穫就是現在可以“非常快樂地和自己呆在一起而不慌張了”,她開始明白“就象每一個正常人都有影子一樣,她也和別的人一樣有缺點,有脆弱的時候,也有活得象小草一樣平凡但自然的時候。”關於健君,她也逐漸能把他當作自己記憶裡的一部分來容納,而不再是想藏沒處藏,想忘忘不掉了,因為就象我說的,“你的悲傷、紀念,都是正常的。生命就象足球,也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健君就是這門藝術中的一部分,也只能是一部分。抹殺掉,是不可能的;擴展成全部,則會遮蓋掉生命的其他精彩之處。”心怡說她現在覺得好象終於可以喘口氣,象以前一樣坦蕩地做人了。健君給了他最真摯的情誼,她完全可以坦坦蕩蕩地珍惜。至於那是不是愛情,又有什麼關係呢?

我最後給心怡安排了兩次催眠,希望借此可以更好地鞏固已經取得的效果,同時增強她自我心理調節的信心,根除她對諮詢開始產生的依賴。催眠比想像的進行得順利,心怡每次都有無比愉悅的體驗,結束之後,她告訴我“現在就想跳起來,因為整個人都好舒服!”

五、尾聲

心怡的治療與諮詢就這樣結束了。我不敢擔保她以後的人生道路上還會不會出現類似的心理狀況。因為在我看來,的成長必定要經歷一些反復的。而且從我學做諮詢以來,對於心怡用的技術方法最多,我不知道這樣的“多管齊下”會不會有什麼特別之處。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根據來訪者在不同階段的不同情況及時調整治療方法,比死守一種技術要好得多。也許,這也是“以人為本”的表現之一吧。

有人說:“少女情懷總是詩”。生活中象心怡這樣性格的女孩不少,在她這個年紀碰到類似問題的人也不會少,她們對自己要求很高,學習工作都很出色,這一點往往會使家長和老師忽略她們成功背後的心理問題。過多的讚譽也許會把她們到了嘴邊的話又堵回去。這樣,跟一般的孩子比,不良情緒反而更加不易宣洩。所以,無論是老師、家長、還是心理諮詢師,在面對她們的時候,最好都能更感性化一些,“將心比心”,減緩她們的心理負擔。

年輕的心應該能夠如花開放——只要及時卸下沉重的“情”。但願所有和心怡一樣的女孩子都能象心怡一樣,學會對自己象對別人一樣寬容;學會找一個健康的方式來“收藏”自己暫時沒精力去考慮的感情——這個收藏者可以是自己,也可以是老師或者親人;學會面對生命之中的柔弱,必要的時候,享受它,猶如享受“山風拂過百合”!

下一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