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生活 » 為人處世

如何讓別人3分鐘記住你?

如何讓別人3分鐘記住你?

文/欣欣熳

有些人,不管與別人見過多少面,對方都不一定記得他。而有些人,第一次見面,就會給別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假如給你三分鐘時間,你該如何介紹自己呢?《3分鐘讓別人記住你》這本書就是告訴你如何在短時間內讓對方記住你。助你求職面試、相親尋愛、銷售、投資等取得成功。

總結下來,差不多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分鐘,基礎介紹:我是誰

這一分鐘主要包括:姓名、學歷、工作、家鄉、優缺點、愛好、家庭情況等。視不同場合,選擇性介紹。

01姓名。一般中規中矩比較好,但某些耍個性的場合也可以“秀”一下,

讓姓名好記好聽。

02學歷。主要說學歷和學校,但最先說出最有吸引力的部分,如果是名校就先說學校,如果是高學歷就先說學歷,宗旨是要引起關注。因為只有足夠的關注度才能提高自我介紹的成功度。如果學校和學歷都一般,但品學兼優,也可重點講成績。注意,語言要簡結,講重點!

03工作。視場合而定,如果需要介紹,就說明單位及職務;如果不需要,或者屬於保密單位,則不必介紹。

04家鄉。主要突出家鄉的“美”,具體說出是美景,美食,還是美人(即人的性格特色,正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05優缺點。多說優點少說缺點,但缺點不可不說,有缺點的人才是真實的。但要注意場合,缺點要有選擇性地說,比如求職,

那你的這個缺點必須不會影響到工作。說缺點,點到為止即可。

06興趣愛好。這是非常私人化的,有需要才談,另外談之前最好知道對方的愛好,如果你的愛好是對方反感的,就不要滔滔不絕地談。總之,興趣愛好要投其所好。

07家庭情況。也屬私人話題,如果需要,在介紹時要表明家庭對你重要性,且帶著感情作家庭介紹,用親情牌打動別人。同時,要讓對方覺得家庭是你的助力,而不是阻力。但要適合而止,特別是你的家庭背景優於對方時,不可炫耀。

第二分鐘,經歷介紹:做成過什麼>做過什麼

請記得成就比經歷更重要!別人在乎的是你的結果。

01經驗≠經歷。經驗是一種認識,並不一定是自己親自做的。自我介紹時,多說經歷,少說經驗。

真實的經歷才更容易吸引對方,讓對方關注你。

02亮出最讓你驕傲的成就。不為炫耀,只為證明自己的能力,同時也是給自己自信!如果你的成就沒有那麼多含金量,那也可以亮自己的人格魅力,比如在最困難的時候,與公司不離不棄。

03按需求說經歷。不可什麼經歷都說,你的經歷要與主題相關,否則就是浪費自己的口舌和別人的時間。

04數字的力量。數位是具體而有說服力的,你的數字要可信、可靠。

05獎項要注重含金量。比如,國際認證,行業認證,家人認證(雖不具有知名度,但有家人的認可和支持,對事業一定是有幫助的。)注意,說有力度的即可,適可而止,不要讓人產生虛榮炫耀之感。

06用成長經歷吸引人。讓對方看到你一步步成長起來的足跡,

這樣才能打動對方,讓對方始終保持高度的興趣。記得,有成長的經歷才是最吸引人的,這種成長可以是事業上的,也可以是心理上的。注意,有選擇性地說,時間有限。

07適當介紹“關係”,拉近彼此距離。這種“關係”要適度,不要給對方產生壓力。讓對方知道你與他並不完全是陌生人即可。注意“關係”運用要適當,否則適得其反。

第三分鐘,優勢介紹:能做什麼>想做什麼

一般,別人對我們想做什麼並不大有興趣,更關心的是你能做什麼,能給他帶來什麼。這部分主要有以下幾個注意點:

01總結你的優勢。知道自己的優劣在哪裡,真正瞭解自己,才能讓對方瞭解你。只有總結了自己的優勢,才能根據對方的需要及時亮出來。

(所以,不斷地問自己,我的優勢在哪裡?)

02突出最有利的優勢特徵。所謂最有利的優勢特徵,就是你自身優點和特質的結合,是你與眾不同的能力。沒有優勢,就等於沒有能力。(我認為這就是你的核心競爭力。)

03你能給對方帶來什麼。以上的優勢介紹最終目的是為了讓對方知道你能為他帶來什麼。(這也是對方最關心的。)如此,對方才會有想進一步瞭解你的意向。

04用事實說明你的優勢。就是曾經發生過的,那些你把優勢轉化成行動的事。注意,最好不是利用集體的優勢。

05未來規劃方案比口號更重要。一個對未來有規劃的人,一定是有遠見的。你可以出示你的規劃方案,為此,需要考慮自己的職業未來發展目標,為實現這個目標還需要哪些優勢,

以及未來規劃中哪些是既定的,哪些是可調整的。

總的來說,第三分種就是講自己的優勢,特別是那些對方剛好需要的優勢。對未來的規劃則是讓對方增加對你信心。

三分鐘講話內容以外,我們該注意什麼?

以上三分鐘,強調的是我們用嘴巴講的內容。此外,我們還要注意什麼呢?

01為了能讓別人記住你,對你有好的印象,除了嘴巴上的“講”,還要注意身體語言。比如適宜的衣著裝扮、賞心悅目的儀容、時刻保持的微笑等等,給人修養良好的感覺。

02說前要先“會聽”“會看”。要會看對方的眼神、肢體語言、表情;要會聽對方的話外之音。

03修煉自己語言的“簡潔”和“有力”。用具有自己特點的詞彙,儘量使用有視覺效果的語句(比如動詞+細節)!

最後,我想說,與人溝通其實是“心”與“心”的溝通,願我們都能把話說到對方的“心”裡去。哪怕只有三分鐘,也能給別人留下不錯的印象。祝福大家!

千萬不要高估你的人脈和本事

文/入江之鯨

01

朋友圈裡,有的人喜歡曬人脈,“這個網紅我認識”“那些大咖,我都有聯繫方式”“我和某某吃過飯”……

究其緣由,是因為工作上的關係,結識了一些大咖。

大企業的人,似乎很容易感覺自己自帶光環。出去談合作,別人一聽你是某某公司的,必然和顏悅色地好好伺候。

因為平臺好,工作上結識的人脈優質,時間長了,會不自覺地滋生幾分多餘的自信來。說白了,就是把平臺帶來的紅利,錯當作自己的能力。

我學新聞傳播出身,認識不少在媒體工作的姑娘,有的人跑採訪,動輒採訪那些創始人啊、CEO啊、副總裁啊,這些是必然要發朋友圈的,往往還帶著幾句類似于“收穫滿滿”的感悟。CEO順便請吃個飯,有姑娘坐在別人車裡拍了張自拍,寫在臉上的幸福驕矜,發朋友圈告知群眾們“某某CEO還開車帶我去吃飯呢”。

相比之下,一個前輩的低調和清醒讓我十分欽佩。因為工作原因,她七年時間都在做一線作家的訪談,接洽的都是作家富豪榜榜上有名的人物,她卻寫下了這樣一段話用以自省——

常期對話大咖帶來的虛無自信心應當克制。襯托他人光芒只是錦上添花,並不能照亮自己前路。

聰明之人,清醒地明白,哪些是自己的能力,哪些只是自己所在的平臺帶來的福利。

你以為你認識大咖了,可是在對方心裡,你不叫張三李四,你叫某某刊物的記者。一旦你離開了供職機構,你就是個面目模糊的路人而已。對他們而言,重要的不是你這個人,而是你現在所在的平臺。

02

很多時候,你春風滿面、事事如意,不是因為你能力強,而是因為你所在的平臺好。

作為一個寫出過數十篇10萬+爆文的作者,我告訴你創造一篇10萬+爆文最簡單粗暴的方法——把文章發在百萬級別的大號上唄。在百萬級別的大號上,你全文就寫句“呵呵”也能輕鬆10萬+。

在百萬大號做新媒體小編,寫出了篇10萬+,就覺得自己天賦異稟、實力超群了;在金融雜誌做採訪記者,採訪了幾個牛人,和大咖親密接觸了,就自我感覺好到爆棚了;在公關公司工作,手上握著一張excel表格的網紅資源,就覺得自己手握高端人脈了……

雖然比方得有點誇張,但仔細想想,身邊這樣的人還真不少。

03

朋友離職,憂心忡忡:唉,離了這家公司,很多我現在認識的人,恐怕根本不會搭理我了。

在真正要離開的時候,才最清楚地看到:之前你身上的光亮,是舞臺給你打的燈光,不是你自帶的光芒。

也有人是歡歡喜喜離職的,手上帶著大量資源,興高采烈奔向比原來公司多開了6K-7K的公司,結果三個月內被拿走原來公司的人脈、套出原來公司的運作模式,接下來,就價值寥寥了。

還有人從原來公司跳出來創業,這才發現,之前輕易拿到的客戶,現在需要努力爭取;之前無需費力維持的關係,如今需要如履薄冰地維護。

這才明白過來:原來,真正牛逼的是平臺,而不是你。

04

之前在網上看到一段短文,是講電視劇《喬家大院》裡的孫茂才,原先窮酸落魄淪為乞丐,後投奔喬家,為喬家的生意立下汗馬功勞,享有功臣地位。孫茂才自負地以為,喬家的生意蒸蒸日上,他居功至偉。

後來,他因為私欲,被趕出了喬家。 孫茂才想投奔對手錢家,錢家對孫茂才說了這樣一句話:不是你成就了喬家的生意,而是喬家的生意成就了你!

很多人常常拎不清,誤把平臺的資源當做自己的能耐,誤把平臺的成功歸功於自己的本事。直到離開後,才明白,原來之前盲目高估了自己的實力,厲害的不是自己,而是原來的平臺。

仗著大平臺拿來的資源,其實沒什麼好炫耀的。畢竟,離開了這個平臺,你還剩下的東西,才是你真正的本事啊。

作者:入江之鯨,簡書簽約作者,新概念一等獎獲得者,寫走心的、溫情的、自省的文字。微博@入江之鯨,微信公眾號:入江之鯨(id:rujiangzhijing001)

對不起,你那不叫人脈,叫好友數量

文/喵老濕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進了很多微信群卻一言不發,一大堆群密密麻麻,一會不看一大堆資訊,想退群卻又覺得這些人脈都很重要,不定哪天就用上。”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事實說明,你還很浮躁。

很早之前的我,就是這樣,認為一個群就是一個圈子,認為好好發展全部都能成為我的好友,變成我的人脈,認為多掌握一些人脈總是好的。尤其是一些寫作群、愛好群,認為大家可以互相交流,互相幫助。

不過,不久後我發現自己很傻,因為這些群裡的人,幾乎都是報著和我相同想法的人。偶爾群裡確實有鳳毛菱角圈內大牛,但是如何成為朋友卻是很難逾越的鴻溝。靠去他朋友圈秒贊?靠在群裡接他的話?就算是勉強加了好友,至多不過是朋友圈的點贊之交,甚至連朋友的算不上,那些想當然的互相幫助,也只是想當然。

你認為的人脈,也只是你認為的。

昨天參加了一個朋友的生日會,一個女孩坐在我的邊上:“你就是喵老濕呀,我看過你的文章,看不出來,蠻帥的。”突如其來的熱情有點措手不及,雖然已經習慣了:)

“對了,你微信有多少個好友呀,一定很多吧。”女孩接著問我。

我打開了微信:“我看下啊,1183人。”

姑娘有點疑惑:“怎麼才這些,不應該呀,我都有2800多個呢,我的目標是要加到5000人,讓自己的人脈更廣。加一下微信吧,我掃你。”

之後的幾分鐘,女孩一直穿梭在座位間,你能想像到,一直在加微信。

我們都認為人脈重要,也會花費很多時間和精力投入在拓展自己的人脈上。不過恰恰相反,對於重要性20%的人脈,卻花費了我們80%的精力。

我有一個朋友是做編輯的,無論平時工作多累(編輯狗的工作你懂的),只要哪裡有一個沙龍活動,某某行業論壇,就一定會去參加,見到人聊兩句就加微信,為此也花了不少錢,也失去了很多時間陪伴真朋友的時間。目的就是:攢下一些資源和人脈,有一天想改行的時候,能有多一些的人幫他。

似乎他忘記了一件事情,一個人有機會打入一個圈子的時候,如果做不出任何成績,也只會是這個圈子裡的旁觀者和邊緣人,並不會從中受益。

拿我個人來講,微信裡有很多百萬粉絲訂閱號運營人員的好友,這些人在我看來並不算是人脈。因為我深知,他們是想轉載我資料好的文章授權,如果我想讓他們發一些我想發的,不想讓他們為難的話,一樣還是要給錢。

真正的人脈,是要大家能夠互利互惠,如果沒有本事幫助別人,就算把別人的聯繫方式拿在手裡,也毫無價值。只有自己優秀了,人脈才是人脈,不然那只能叫好友數量。

我有一個朋友小A,大學留級生,成績差,總是獨來獨往的,人緣也不好。這就導致了他的大學同學都很不喜歡他,同學微信群也沒有加他進來,每次同學聚會也總是忽略他。就在前幾天,他的一個項目拿到了A輪融資,很多媒體都在報導他。同學群一下子炸了鍋,同學們也都紛紛主動聯繫他。他的同學甚至都在朋友圈,轉發他的報導:“我同學的項目,牛逼!”

當我們努力想要攀附巴結一些所謂的人脈的時候,在這些人眼裡,或許自己根本只是一個被遮罩的小透明。

建立人脈關係是很重要,但絕不是見人就加。社交是一場追逐賽,從來都是後者追趕前者,而不是前者停下來等待後者。

如果不明白這個道理,不能和別人站在同一水平線,就算認識再多的“人脈”,添加再多的“好友”,也是浮雲,也只是看起來很美好。

最後,我想說,與人溝通其實是“心”與“心”的溝通,願我們都能把話說到對方的“心”裡去。哪怕只有三分鐘,也能給別人留下不錯的印象。祝福大家!

千萬不要高估你的人脈和本事

文/入江之鯨

01

朋友圈裡,有的人喜歡曬人脈,“這個網紅我認識”“那些大咖,我都有聯繫方式”“我和某某吃過飯”……

究其緣由,是因為工作上的關係,結識了一些大咖。

大企業的人,似乎很容易感覺自己自帶光環。出去談合作,別人一聽你是某某公司的,必然和顏悅色地好好伺候。

因為平臺好,工作上結識的人脈優質,時間長了,會不自覺地滋生幾分多餘的自信來。說白了,就是把平臺帶來的紅利,錯當作自己的能力。

我學新聞傳播出身,認識不少在媒體工作的姑娘,有的人跑採訪,動輒採訪那些創始人啊、CEO啊、副總裁啊,這些是必然要發朋友圈的,往往還帶著幾句類似于“收穫滿滿”的感悟。CEO順便請吃個飯,有姑娘坐在別人車裡拍了張自拍,寫在臉上的幸福驕矜,發朋友圈告知群眾們“某某CEO還開車帶我去吃飯呢”。

相比之下,一個前輩的低調和清醒讓我十分欽佩。因為工作原因,她七年時間都在做一線作家的訪談,接洽的都是作家富豪榜榜上有名的人物,她卻寫下了這樣一段話用以自省——

常期對話大咖帶來的虛無自信心應當克制。襯托他人光芒只是錦上添花,並不能照亮自己前路。

聰明之人,清醒地明白,哪些是自己的能力,哪些只是自己所在的平臺帶來的福利。

你以為你認識大咖了,可是在對方心裡,你不叫張三李四,你叫某某刊物的記者。一旦你離開了供職機構,你就是個面目模糊的路人而已。對他們而言,重要的不是你這個人,而是你現在所在的平臺。

02

很多時候,你春風滿面、事事如意,不是因為你能力強,而是因為你所在的平臺好。

作為一個寫出過數十篇10萬+爆文的作者,我告訴你創造一篇10萬+爆文最簡單粗暴的方法——把文章發在百萬級別的大號上唄。在百萬級別的大號上,你全文就寫句“呵呵”也能輕鬆10萬+。

在百萬大號做新媒體小編,寫出了篇10萬+,就覺得自己天賦異稟、實力超群了;在金融雜誌做採訪記者,採訪了幾個牛人,和大咖親密接觸了,就自我感覺好到爆棚了;在公關公司工作,手上握著一張excel表格的網紅資源,就覺得自己手握高端人脈了……

雖然比方得有點誇張,但仔細想想,身邊這樣的人還真不少。

03

朋友離職,憂心忡忡:唉,離了這家公司,很多我現在認識的人,恐怕根本不會搭理我了。

在真正要離開的時候,才最清楚地看到:之前你身上的光亮,是舞臺給你打的燈光,不是你自帶的光芒。

也有人是歡歡喜喜離職的,手上帶著大量資源,興高采烈奔向比原來公司多開了6K-7K的公司,結果三個月內被拿走原來公司的人脈、套出原來公司的運作模式,接下來,就價值寥寥了。

還有人從原來公司跳出來創業,這才發現,之前輕易拿到的客戶,現在需要努力爭取;之前無需費力維持的關係,如今需要如履薄冰地維護。

這才明白過來:原來,真正牛逼的是平臺,而不是你。

04

之前在網上看到一段短文,是講電視劇《喬家大院》裡的孫茂才,原先窮酸落魄淪為乞丐,後投奔喬家,為喬家的生意立下汗馬功勞,享有功臣地位。孫茂才自負地以為,喬家的生意蒸蒸日上,他居功至偉。

後來,他因為私欲,被趕出了喬家。 孫茂才想投奔對手錢家,錢家對孫茂才說了這樣一句話:不是你成就了喬家的生意,而是喬家的生意成就了你!

很多人常常拎不清,誤把平臺的資源當做自己的能耐,誤把平臺的成功歸功於自己的本事。直到離開後,才明白,原來之前盲目高估了自己的實力,厲害的不是自己,而是原來的平臺。

仗著大平臺拿來的資源,其實沒什麼好炫耀的。畢竟,離開了這個平臺,你還剩下的東西,才是你真正的本事啊。

作者:入江之鯨,簡書簽約作者,新概念一等獎獲得者,寫走心的、溫情的、自省的文字。微博@入江之鯨,微信公眾號:入江之鯨(id:rujiangzhijing001)

對不起,你那不叫人脈,叫好友數量

文/喵老濕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進了很多微信群卻一言不發,一大堆群密密麻麻,一會不看一大堆資訊,想退群卻又覺得這些人脈都很重要,不定哪天就用上。”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事實說明,你還很浮躁。

很早之前的我,就是這樣,認為一個群就是一個圈子,認為好好發展全部都能成為我的好友,變成我的人脈,認為多掌握一些人脈總是好的。尤其是一些寫作群、愛好群,認為大家可以互相交流,互相幫助。

不過,不久後我發現自己很傻,因為這些群裡的人,幾乎都是報著和我相同想法的人。偶爾群裡確實有鳳毛菱角圈內大牛,但是如何成為朋友卻是很難逾越的鴻溝。靠去他朋友圈秒贊?靠在群裡接他的話?就算是勉強加了好友,至多不過是朋友圈的點贊之交,甚至連朋友的算不上,那些想當然的互相幫助,也只是想當然。

你認為的人脈,也只是你認為的。

昨天參加了一個朋友的生日會,一個女孩坐在我的邊上:“你就是喵老濕呀,我看過你的文章,看不出來,蠻帥的。”突如其來的熱情有點措手不及,雖然已經習慣了:)

“對了,你微信有多少個好友呀,一定很多吧。”女孩接著問我。

我打開了微信:“我看下啊,1183人。”

姑娘有點疑惑:“怎麼才這些,不應該呀,我都有2800多個呢,我的目標是要加到5000人,讓自己的人脈更廣。加一下微信吧,我掃你。”

之後的幾分鐘,女孩一直穿梭在座位間,你能想像到,一直在加微信。

我們都認為人脈重要,也會花費很多時間和精力投入在拓展自己的人脈上。不過恰恰相反,對於重要性20%的人脈,卻花費了我們80%的精力。

我有一個朋友是做編輯的,無論平時工作多累(編輯狗的工作你懂的),只要哪裡有一個沙龍活動,某某行業論壇,就一定會去參加,見到人聊兩句就加微信,為此也花了不少錢,也失去了很多時間陪伴真朋友的時間。目的就是:攢下一些資源和人脈,有一天想改行的時候,能有多一些的人幫他。

似乎他忘記了一件事情,一個人有機會打入一個圈子的時候,如果做不出任何成績,也只會是這個圈子裡的旁觀者和邊緣人,並不會從中受益。

拿我個人來講,微信裡有很多百萬粉絲訂閱號運營人員的好友,這些人在我看來並不算是人脈。因為我深知,他們是想轉載我資料好的文章授權,如果我想讓他們發一些我想發的,不想讓他們為難的話,一樣還是要給錢。

真正的人脈,是要大家能夠互利互惠,如果沒有本事幫助別人,就算把別人的聯繫方式拿在手裡,也毫無價值。只有自己優秀了,人脈才是人脈,不然那只能叫好友數量。

我有一個朋友小A,大學留級生,成績差,總是獨來獨往的,人緣也不好。這就導致了他的大學同學都很不喜歡他,同學微信群也沒有加他進來,每次同學聚會也總是忽略他。就在前幾天,他的一個項目拿到了A輪融資,很多媒體都在報導他。同學群一下子炸了鍋,同學們也都紛紛主動聯繫他。他的同學甚至都在朋友圈,轉發他的報導:“我同學的項目,牛逼!”

當我們努力想要攀附巴結一些所謂的人脈的時候,在這些人眼裡,或許自己根本只是一個被遮罩的小透明。

建立人脈關係是很重要,但絕不是見人就加。社交是一場追逐賽,從來都是後者追趕前者,而不是前者停下來等待後者。

如果不明白這個道理,不能和別人站在同一水平線,就算認識再多的“人脈”,添加再多的“好友”,也是浮雲,也只是看起來很美好。

下一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