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還可以”的價值

一個作家的兒子6歲時興奮地跨進學校大門,18歲時沮喪地結束學生生涯,12年學習的結果是對學習極其厭倦,在那里,他的自尊和自信都受到打擊。高中畢業后,她兒子進了一家影視公司工作,兩年后不得不無奈地選擇回學校,因為如果不想一輩子為明星們端茶送飯,只有去讀一張文憑出來。補習半年,終于考進一所藝術院校導演大專班。

對兒子這第二次求學,她既高興又擔憂,害怕他的自信再遭到打擊。他的小品作業第一次給老師看的那天,她一直忐忑不安等著他回家,可回到家,他臉上卻沒有什么表情,

只說:“老師說可以,但要修改。”以后幾天就是癡癡呆呆,神不守舍。第二次課回來,仍然沒有表情,說:“老師說好些了,但還要改。”一連幾天越發癡呆得厲害,走路吃飯眼神都是飄離的。

第三次課回來,有些興奮了,因為老師說“好多了,但要再改一改,會更好。”在這簡單而不斷變化的評語中,她兒子一天天變得嚴肅認真,情緒一天天振奮,為了一個道具、一句臺詞、一個走位,反反復復琢磨甚至到了苛求的地步。第一學年考試,成績優良。如今他已經畢業了,在學校培養的學習熱情、對戲劇的熱愛卻一直延續下來。

她常常在心里悄悄感謝兒子的老師們。回想起來,他的第一個小品作業一定是幼稚可笑的,她感謝老師沒有簡單地對他說“不”。

他們一定注意到面前這個學生不安的眼神,看出他內心的忐忑,清楚地知道此刻從自己嘴里說出的每一個字,對這孩子都是一種判決。她感謝他們對兒子選擇了“可以”這個詞,“可以”是最低調最簡單的肯定,但從被孩子視為神圣的老師嘴里說出,足以支撐起一份自信。

同時,其中保護大于客觀的用意是明顯的,明顯到足以刺激自尊,點燃奮斗的激情。她還感謝老師說的那個簡單而明確的字—改,他們教給孩子的是藝術的真諦,通往成功的道路—永遠不滿足現狀,不斷修改和完善,才能出好作品。她感謝老師把自信和自尊放在兒子的一只手里,把對藝術追求的執著放在他另一只手里,就這樣,他們將一艘本已“擱淺”的船重新推上了航程。

回顧兒子第二次求學,她感慨萬分。藝術教育有其特殊性,教育藝術卻是相通的,這就是以尊重為核心對內心體驗的重視和關注,而且令她驚訝的是,有了這種意識,方式會那么簡單,簡單到說一個“可以”就可以了。

如果她兒子第一次求學階段能有今天的心境,也許走的會是另外一條路。不過好在他終于懂得,以前其實誤解了“學習”,現在他與“學習”和解了,這對他今后的事業都會產生重要的影響。真希望我們不要吝嗇“可以”這類簡單而神奇的字眼。

在這里,我們看到了溝通中贊美的重要性,也看到了指出別人缺陷的藝術。激勵的重點應該放在“肯定”上。

本文由80后勵志網整理編輯,轉載請注明來源,
鏈接地址:
https://www.201980.com/gushi/new/32122.html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