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勵志一生 » 勵志故事

那些說“選擇大過努力”的人,究竟靠什么選擇的?

那些說“選擇大過努力”的人,究竟靠什么選擇的?

文/二次元貓小姐

1

先講兩個身邊人的小故事。

第一個是小邱,他應該是我見過跳槽最頻繁的人了,兩年內換了5家公司,沒有哪份工作超過半年。

據小邱說,他碰到的這些公司都有問題,要么客戶難伺候,要么就是下屬工廠不好配合,再不然就是公司內斗厲害,似乎每一家公司都無法安放他的才華和野心。

于是,小邱得出一個結論:入錯行了。

小邱認為,選擇錯了,所以一切努力都是白費。但是,他跳來跳去,始終也沒有繞出他討厭的這個行業。

另一個,是同鄉姑娘阿九。

我有一次幫朋友發了條外貿業務職位的招聘廣告,阿九躍躍欲試。

她先是發信息問我這個職位能開多少錢,然后又問食宿年終之類的待遇。

阿九本身從事服務行業,從沒有任何外貿或者業務方面的經驗,我便委婉地提醒她:這種工作與她目前從事的行業不一樣,可能不太合適。

阿九理直氣壯地告訴我,正是聽人說外貿行業很吃香,所以才想到要轉行,她說:“只要工資開得起,我什么苦都能吃。”

我很無奈,只好明確地回復她:因為這個職務常要出國參加展會,所以產品知識和外語技能是最基本的要求,以她的資歷,是不夠入職標準的。

為什么講這兩個人的故事呢?

因為我們班級群里剛討論過一個話題:選擇與努力哪個更重要。

不少同學都認為,選擇比努力重要,一個好的選擇,能讓人省掉好多努力。

話是沒錯,但我內心卻一直有一個疑問:那些聲稱“選擇大過努力”的人,他們究竟是靠什么選擇的?

2

就像小邱和阿九一樣,很多時候,我們“想做什么”和我們“能做什么”并不一致。

我曾經羨慕那些從事新興產業的同學,他們以高我數倍的速度發展,但是真當有人拉我一起轉行創業的時候我卻退縮了:因為我對即將進行的項目一竅不通。

我曾羨慕同行阿媛早早地獨立接單,可學著她的樣子出來單干的時候,我一張單也接不到,這才知道阿媛大學四年一直在研究國際貿易,而這些知識,我在重新回歸崗位后摸索了數年才掌握。

我們常常在羨慕別人做了一個正確的選擇的時候,并沒有想過自己是否有做這種選擇的資本。這也是為什么許多跟風跳槽或跟風創業的人最后都成了炮灰的原因。

選擇,本身就是一種能力,這種能力包含:

第一,對選擇的未來走向有一定的認知。

也就是說,他的視野與現有的信息量足以判斷這個選擇是否適合自己的長遠發展。

這種前瞻性質的認知能力,一般通過深入學習和大量對比觀察而來。

第二,對自己的實力與選擇的匹配度有著準確的評估。

這意味著,他的積累以及成長速度撐得起自己的野心,并且有著承受風險的能力。

而這種評估的唯一基礎,就是過往的工作所得。

如果離開了這兩條,那就不叫選擇,

叫賭博。

通過這兩個條件可以發現,努力根本就不是選擇的對比項,它是選擇的基本條件。

我們從校園踏入社會的時候,那些零起點的工作會成為我們的選擇;當我們只有一種技能供我們生存的時候,與這種技能相關的工作就是我們的選擇。

那些選擇,看上去是我們主動而為,其實都是量體裁衣。

不努力,你拿什么選擇?

3

不必過于迷信選擇的力量,因為沒有什么選擇能替代你本身的努力。

我現在算是個斜杠青年,白天從事外貿工作,晚上碼字寫稿。

在得知我終于出了第一本書的時候,有小伙伴感嘆說:要是你把當初在工廠拼命的勁兒用在寫作上,說不準早成大作家了!

換種選擇能成什么樣,我是清楚的。畢業以后我就嘗試過以投稿為生,

但失敗了。

正因有了在工廠的豐富經歷,我才獲得了全新的思維模式;而我在工作上積累的學習方法,也幫我快速地敲開了學習寫作的大門。

所以我常跟人說,并不是找準了方向才有必要努力,而是先努力,而后才會有方向。

沒錯,許多選擇確實能改變人生的走向,但這些轉機大部分都來源于過往的積累,是我們自己創造出來的,并不是普通的遇見。

想要的太多,能駕馭的太少,這是許多人的通病。

我們看得到的是,一個正確的選擇,就能讓人少奮斗多少年;看不到的是,這個選擇,曾讓他用了多少奮斗做鋪墊。

在我們的人生沒有多少選擇的時候,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踏踏實實地做好眼下的事,多學習,

多觀察,多思考。

只有在努力中不斷進步,我們的視野才會逐漸擴大,我們的目標也會越來越精準。所有未來的選擇,都是眼下努力所贏得的回贈。

當你迎來了選擇的機會,你就會知道,曾經的付出的汗水,沒有哪一滴是白費了的。

到那時,你也會明白:選擇不是一千種從天而降的機遇,而是你自己創造的一千種實現夢想的辦法。

來源:貓姐能量圈(ID:tqq1214cat)

第一批90后30歲了,這七段話送給奔三的人

文/哈叔

今天是好友老胡的30歲生日,晚上幾個朋友給他慶生,一起喝了點小酒,趁著酒興,寫下幾句酒話,大家將就著看。

第一批的90后,今年都30歲了,正式邁入而立之年,而我也在其中,站在這個路口,說幾點我自己的感受。

送給所有奔三的90后們!

1

關于成長

在人生的任何一個階段,我們都是新手。

既然是新手,那就意味著可能會犯錯,會搞砸,但同時也意味著有成長的空間,只是有人成長地很快,有人成長相對比較慢。

張愛玲在《非走不可的彎路》里說:

在人生的路上,有一條路每個人都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輕時的彎路,不摔跟頭,不碰壁,不碰個頭破血流,怎能煉出鋼筋鐵骨,怎么才能長大呢?

這一點我是認同的。

一個人成長的速度,和他的經歷有關,經歷的越多,走的路越艱難,往往成長得越快。

所以,年紀輕輕的時候最好活得果敢一點,熱氣騰騰一點,不要害怕去嘗試,不要總是將自己囿于一個狹小的天地里。

但只有經歷并不夠,還得有思考和復盤,否則吃過的苦,走過的彎路就失去了價值。

如今站在30歲的人生路口,回頭看看20多歲的自己,很慶幸自己這些年成長了不少。

我希望在五年、十年以后,到時候再回頭看今天的自己,依然能夠有所慶幸,滿心歡喜,而不是悔恨和嘆息。

成長是一輩子的事!

2

關于夢想

夢想這玩意兒,挺虛幻的。

我很多次被人問到:你的夢想是什么?

我一般都會笑嘻嘻地回答道,我沒有夢想,如果非要說一個,那我最大的夢想就是不工作也能有很多錢。

這夢想是不是夠土的。

認真地講,我這個人其實是有點小夢想的,比如寫出一點真正有價值的作品(小說),比如開一家書店,比如將家人照顧得很好。。。

我為什么說夢想這玩意兒很虛幻呢?

因為是可以隨時改變的,人生的不同階段,夢想往往是不一樣的,也可大可小。

或者說,隨著年歲的增長,會越來越實際,更接地氣,有煙火氣,落地到吃飯、睡覺、生存,我覺得這挺正常的。

但不管如何改變,不管到了什么年紀,我都希望我們心中仍然有一顆小火苗在跳躍。

這一點挺重要,人生的沉寂和黯然失色,往往就是從丟失夢想的那一刻開始的。

不要高估夢想的力量,但也不要低估。

3

關于事業

老話說,三十而立,四十不惑。

這出自孔老夫子的《論語》,其實孔子所說的“三十而立”并不是指成家立業,而是說一個人到了30歲了,應該對世界和自己有清醒的認識了,為人處事,對生活應該有很標準的態度和原則了。

比如說,什么樣的人值得交往,什么樣的人要遠離,比如自己真正需要什么,要怎么過接下來的日子,要心中有數了,這是一種人格上的長大。

但既然談到成家立業,我就聊一聊事業。

到了30歲,沒房沒車,事業上一點也沒起色,是不是挺失敗的?

肯定不是,不能這么一棒子打死,畢竟每個人的起點和時空是不一樣的,但是也必須要警醒了,要上點心了。

不管你承認不承認,有些規則和現象就在那里。

年齡越大,可選擇性往往就會越少,不是你看不上別人,就是別人看不上你,而別人看不上你的情況會更多一點。

但真正的門檻,不是年齡,而是價值。

所以,三十歲了什么都沒有,并不要緊,只要你的價值在提高,你這個人越來越值錢,那么很多東西都會來的,只是比較遲而已。

但如果你達不到這樣,那就要趕緊努力了,別在混日子,而且要更聰明一點。

努力還是需要趁早,有些苦早點吃為好。

4

關于朋友

我有一個大學舍友,在學校的時候,我們是形影不離,畢業時相約以后要常聯系,但如今我們已經有幾年不聯系了,沒有任何矛盾。

很多時候,成年人之間的關系,往往會終結地悄無聲息,說的那一聲再見,很可能是再也不見。

我記得《千與千尋》里有這樣一段話:

人生就是一列開往墳墓的列車,路途上會有很多站,很難有人可以自始至終陪著走完,當陪你的人要下車時,即使不舍也該心存感激,然后揮手道別。

有些人的離開,有些人漸行漸遠,都是必然的,所以看開一些。

但有些人能抓住的最好還是要抓住,畢竟能真正玩到一起去,既可以推杯換盞,又能推心置腹的人,隨著年齡的增長,會越來越少。

長大是教會了我們應該如何獨處,但人活著還是需要知己好友的。

既然說到了朋友,就順帶說一下社交。

渡邊淳一說,沒有利用價值的人是很受冷遇的。

成年人的社交,往往會帶著點功利,也多少帶著些虛情假意。

關于這一點,不要排斥,也不要批判,你需要做的是,擁有獨立的思考能力、人格,以及價值。

5

關于愛情

在上初一的時候,我覺得班上的一個女同學挺不錯的,那一年,我們十三歲。

如今,我們三十歲,那個女同學成了我老婆。

這一點,我覺得自己很幸運。

關于愛情,還是要有點追求的,哪怕你已經三十歲了,關于婚姻,還是要有點憧憬的,哪怕你明知道接下去的路會很難。

不管你是90后,還是80后,我都希望你別為了結婚而結婚,別將就、別湊合、別著急忙慌。

你都已經遲了,還怕再遲一會嗎?

我不知道這句話說出來是不是有點誤人子弟,不過我真得認為,沒有人是非得結婚不可的,很多時候,一個人單著也挺不錯。

真心希望你結婚的理由,是嫁給愛情,而不是其他。

6

關于家人

演員高亞麟在節目上曾說過這么一番話:

只要父母在,無論你年紀多大,都不會想,總覺得自己是個孩子,父母在時,你察覺不到生命的寶貴,父母離去,你才知道人生的短暫。

我第一次看到這番話的時候,當時正坐在客廳里翻看著手機,我媽在廚房里忙活著,做我愛吃的酸菜魚。

那一刻,我感覺自己很幸福!

三十歲的我,已經為人父母,對家庭的理解,對家人的態度和之前相比有了很大的轉變,主要有三點:1。 包容;2。 陪伴;3。 責任。

說實話,大多數人與父母的三觀是很難契合的,年齡、文化層次的差異畢竟擺在這里。

而一個真正幸福的家庭,其實并不是三觀契合,而是大家彼此包容,不爭對錯。

這句話,伴侶之間也是適用的,彼此包容的能力,往往決定了一個家庭的質量。

除了包容之外,還有陪伴和責任。

很多時候,這兩者是矛盾的,至少在操作層面上來講,不少人是難以平衡的,放下工作養不起你,拿起工作陪不了你。

每個人的情況不同,但我希望你能做到平衡。

7

關于人生

最后,我想聊聊“人生”。

前幾天和一個寫小說的朋友聊天,聊起他的過往。

三十歲之前,他每年也就掙兩三萬,不算特別拮據吧,但日子過得確實挺憋屈、擰巴;三十歲以后,人生好像突然就開掛了,收入一下子翻了十倍。

如今,四十多歲的他,兒女雙全,事業有成,生活富足。

我問他,你對現在的生活滿意嗎?

他說,我感恩擁有的一切,但同時也絲毫不敢懈怠,人生太無常了。

這些年,我也見過不少人,聽過不少故事,對于朋友的這番話,是深表認同。

有些人你以為他這輩子就這樣了,并不看好他的人生,但幾年以后,你再次見到他時,會驚得合不上嘴巴;

有些人曾是那么地風光無限,你以為他這輩子都不會跌落到泥潭里,但幾年以后,你卻在泥地里看到了他;

這也許就是人生的魅力,跌宕、起伏,充滿著變數,變好或變壞的可能性都有。

所以呢,不管你過去有多風光,我都希望你能保持警醒,在往后余生里不懈怠;不管你過去有多失意,都請你帶著“希望”上路,努力活下去。

人生,是真得可以改變的。

今年,第一批90后都將站在30歲的人生路口,有些問題,是時候靜下心來去思考和面對了!

來源:哈叔的職場微課堂(ID:haerg7)

1

關于成長

在人生的任何一個階段,我們都是新手。

既然是新手,那就意味著可能會犯錯,會搞砸,但同時也意味著有成長的空間,只是有人成長地很快,有人成長相對比較慢。

張愛玲在《非走不可的彎路》里說:

在人生的路上,有一條路每個人都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輕時的彎路,不摔跟頭,不碰壁,不碰個頭破血流,怎能煉出鋼筋鐵骨,怎么才能長大呢?

這一點我是認同的。

一個人成長的速度,和他的經歷有關,經歷的越多,走的路越艱難,往往成長得越快。

所以,年紀輕輕的時候最好活得果敢一點,熱氣騰騰一點,不要害怕去嘗試,不要總是將自己囿于一個狹小的天地里。

但只有經歷并不夠,還得有思考和復盤,否則吃過的苦,走過的彎路就失去了價值。

如今站在30歲的人生路口,回頭看看20多歲的自己,很慶幸自己這些年成長了不少。

我希望在五年、十年以后,到時候再回頭看今天的自己,依然能夠有所慶幸,滿心歡喜,而不是悔恨和嘆息。

成長是一輩子的事!

2

關于夢想

夢想這玩意兒,挺虛幻的。

我很多次被人問到:你的夢想是什么?

我一般都會笑嘻嘻地回答道,我沒有夢想,如果非要說一個,那我最大的夢想就是不工作也能有很多錢。

這夢想是不是夠土的。

認真地講,我這個人其實是有點小夢想的,比如寫出一點真正有價值的作品(小說),比如開一家書店,比如將家人照顧得很好。。。

我為什么說夢想這玩意兒很虛幻呢?

因為是可以隨時改變的,人生的不同階段,夢想往往是不一樣的,也可大可小。

或者說,隨著年歲的增長,會越來越實際,更接地氣,有煙火氣,落地到吃飯、睡覺、生存,我覺得這挺正常的。

但不管如何改變,不管到了什么年紀,我都希望我們心中仍然有一顆小火苗在跳躍。

這一點挺重要,人生的沉寂和黯然失色,往往就是從丟失夢想的那一刻開始的。

不要高估夢想的力量,但也不要低估。

3

關于事業

老話說,三十而立,四十不惑。

這出自孔老夫子的《論語》,其實孔子所說的“三十而立”并不是指成家立業,而是說一個人到了30歲了,應該對世界和自己有清醒的認識了,為人處事,對生活應該有很標準的態度和原則了。

比如說,什么樣的人值得交往,什么樣的人要遠離,比如自己真正需要什么,要怎么過接下來的日子,要心中有數了,這是一種人格上的長大。

但既然談到成家立業,我就聊一聊事業。

到了30歲,沒房沒車,事業上一點也沒起色,是不是挺失敗的?

肯定不是,不能這么一棒子打死,畢竟每個人的起點和時空是不一樣的,但是也必須要警醒了,要上點心了。

不管你承認不承認,有些規則和現象就在那里。

年齡越大,可選擇性往往就會越少,不是你看不上別人,就是別人看不上你,而別人看不上你的情況會更多一點。

但真正的門檻,不是年齡,而是價值。

所以,三十歲了什么都沒有,并不要緊,只要你的價值在提高,你這個人越來越值錢,那么很多東西都會來的,只是比較遲而已。

但如果你達不到這樣,那就要趕緊努力了,別在混日子,而且要更聰明一點。

努力還是需要趁早,有些苦早點吃為好。

4

關于朋友

我有一個大學舍友,在學校的時候,我們是形影不離,畢業時相約以后要常聯系,但如今我們已經有幾年不聯系了,沒有任何矛盾。

很多時候,成年人之間的關系,往往會終結地悄無聲息,說的那一聲再見,很可能是再也不見。

我記得《千與千尋》里有這樣一段話:

人生就是一列開往墳墓的列車,路途上會有很多站,很難有人可以自始至終陪著走完,當陪你的人要下車時,即使不舍也該心存感激,然后揮手道別。

有些人的離開,有些人漸行漸遠,都是必然的,所以看開一些。

但有些人能抓住的最好還是要抓住,畢竟能真正玩到一起去,既可以推杯換盞,又能推心置腹的人,隨著年齡的增長,會越來越少。

長大是教會了我們應該如何獨處,但人活著還是需要知己好友的。

既然說到了朋友,就順帶說一下社交。

渡邊淳一說,沒有利用價值的人是很受冷遇的。

成年人的社交,往往會帶著點功利,也多少帶著些虛情假意。

關于這一點,不要排斥,也不要批判,你需要做的是,擁有獨立的思考能力、人格,以及價值。

5

關于愛情

在上初一的時候,我覺得班上的一個女同學挺不錯的,那一年,我們十三歲。

如今,我們三十歲,那個女同學成了我老婆。

這一點,我覺得自己很幸運。

關于愛情,還是要有點追求的,哪怕你已經三十歲了,關于婚姻,還是要有點憧憬的,哪怕你明知道接下去的路會很難。

不管你是90后,還是80后,我都希望你別為了結婚而結婚,別將就、別湊合、別著急忙慌。

你都已經遲了,還怕再遲一會嗎?

我不知道這句話說出來是不是有點誤人子弟,不過我真得認為,沒有人是非得結婚不可的,很多時候,一個人單著也挺不錯。

真心希望你結婚的理由,是嫁給愛情,而不是其他。

6

關于家人

演員高亞麟在節目上曾說過這么一番話:

只要父母在,無論你年紀多大,都不會想,總覺得自己是個孩子,父母在時,你察覺不到生命的寶貴,父母離去,你才知道人生的短暫。

我第一次看到這番話的時候,當時正坐在客廳里翻看著手機,我媽在廚房里忙活著,做我愛吃的酸菜魚。

那一刻,我感覺自己很幸福!

三十歲的我,已經為人父母,對家庭的理解,對家人的態度和之前相比有了很大的轉變,主要有三點:1。 包容;2。 陪伴;3。 責任。

說實話,大多數人與父母的三觀是很難契合的,年齡、文化層次的差異畢竟擺在這里。

而一個真正幸福的家庭,其實并不是三觀契合,而是大家彼此包容,不爭對錯。

這句話,伴侶之間也是適用的,彼此包容的能力,往往決定了一個家庭的質量。

除了包容之外,還有陪伴和責任。

很多時候,這兩者是矛盾的,至少在操作層面上來講,不少人是難以平衡的,放下工作養不起你,拿起工作陪不了你。

每個人的情況不同,但我希望你能做到平衡。

7

關于人生

最后,我想聊聊“人生”。

前幾天和一個寫小說的朋友聊天,聊起他的過往。

三十歲之前,他每年也就掙兩三萬,不算特別拮據吧,但日子過得確實挺憋屈、擰巴;三十歲以后,人生好像突然就開掛了,收入一下子翻了十倍。

如今,四十多歲的他,兒女雙全,事業有成,生活富足。

我問他,你對現在的生活滿意嗎?

他說,我感恩擁有的一切,但同時也絲毫不敢懈怠,人生太無常了。

這些年,我也見過不少人,聽過不少故事,對于朋友的這番話,是深表認同。

有些人你以為他這輩子就這樣了,并不看好他的人生,但幾年以后,你再次見到他時,會驚得合不上嘴巴;

有些人曾是那么地風光無限,你以為他這輩子都不會跌落到泥潭里,但幾年以后,你卻在泥地里看到了他;

這也許就是人生的魅力,跌宕、起伏,充滿著變數,變好或變壞的可能性都有。

所以呢,不管你過去有多風光,我都希望你能保持警醒,在往后余生里不懈怠;不管你過去有多失意,都請你帶著“希望”上路,努力活下去。

人生,是真得可以改變的。

今年,第一批90后都將站在30歲的人生路口,有些問題,是時候靜下心來去思考和面對了!

來源:哈叔的職場微課堂(ID:haerg7)

下一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