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人最需要提防的是自己的煩惱

當今社會,我們的物質生活越來越富足,但精神上卻很難說越來越愉悅。雖然購物、上網、旅游以及生活中的種種便利會給自己帶來一些愜意,然而我們發現,短暫的快樂之后,自己的煩躁與焦慮依舊存在,甚至越來越多,郁悶、迷茫的心境會不時籠罩心頭。

我們的不快樂是很微妙的。有時候,雖然有了一份體面的工作,我們卻悶悶不樂,暗暗抱怨很長時間都沒有得到提升,工資沒有別人漲得多;還有的時候,同事得到贊美和賞識,我們的內心會酸酸的,黯然神傷;夜深人靜,本是安然入夢的時候,我們卻為了人際關系復雜、利益分配不均等事徹夜難眠……

是買房購車的壓力,是老板的苛刻,還是同事之間的矛盾讓我們失去了內心的安寧與祥和?為何即便我們有車有房,跳槽換了公司、換了老板,內心的苦惱仍舊得不到解決?

究其根本,我們的痛苦不是源于外在的人、事、物,而是源于我們內心,外在只是一個緣罷了。

從小到大,我們眼睛看到的,耳朵聽到的,內心感受到的,都是這個“我”—我的想法,我的感受,我的喜好,我的自尊,我的利益。有了“我”,也就有了“他”,在我們的觀念中就會形成種種與他之間的對立。

但這種對立并非真實存在,只是自己的一種感受。由于我們常常本能地以“我”為中心看待周圍的一切,這就造成很多想法是片面和錯誤的。

其實,這個“我”,說穿了不過是一個因緣和合的產物。就像是一幅畫,畫上四肢和臉,加上喜歡的衣服,再加上一些附屬物,比如親人、地位、房子、財產、喜好的東西等,就成了生活中形形色色的“我”,成了我們每個人都認為實實在在的“我”。這個“我”是變化無常的,年輕會變得衰老,新的會變成舊的,權力、財產、名利會時過境遷。

我們不得不承認,身邊的一切人、事每時每刻都在變化之中,我們真的預測、掌握不了,而最大的變化,莫過于當我們化作一把泥土,重新回歸大自然懷抱的那一刻。

所以,為了滿足、美化這個變化無常的“我”而拼死拼活、生悶氣,實在是劃不來。

我們對他人常抱有一份戒備之心,其實最需要提防的倒是自己的煩惱。

煩惱一旦出現,我們的內心就會失去安寧,喪失理性與智慧。

要想減輕煩惱,享有快樂,就要從去除煩惱產生的“因”入手。比如,我們習慣了只在意自己,那現在可以嘗試多用一些心思去體會他人的處境和心情,多去關心他人。關心他人的時候,自己那顆緊繃而僵硬的心會變得輕松而柔軟。療治自己的煩惱心病,最好的醫方在于利他。

本文由80后勵志網整理編輯,轉載請注明來源,鏈接地址:
https://www.201980.com/juzi/qianming/27466.html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